《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相关推荐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22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篇1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本人读罢《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一语道出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老师。
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1、只会教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
2、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
这两种教学方法学生都是处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老师能教给学生的.也是有限。
想想自己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想得更多的就是如何把知识教给学生,或者说把学生看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喂饱,今天看来这就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只注重了老师的教,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那我们到底需要的怎样的课堂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出了课堂教学的出路:就是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教师负指导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
他又为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做法: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教师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我仔细思量,他的想法含义深刻,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
想想我们开展的活动教学,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要提出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问题,正是学生解决问题所要进行得的手续、程序,一此讨论问题设置得恰到好处,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解决问题提的方法,同时也就是依靠了自己的能力解决了问题,掌握了新知,最后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1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得了一种,方才可以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我们在新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
二.敢于未开化的边疆。
责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打开,这又是何等的魄力。
有这样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崇拜。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于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心得体会:敢于探索和开辟是一种创新精神。
我们长期在教育部门工作,尤其在小学任教,很多思想都受到限制,变得胆小慎为,不敢越雷池一步,按照教材,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不敢让学生去参加实践活动,怕出安全事故,怕担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责任。
也不敢开拓新领域,怕家长责怪教得不规范。
所以,不管是班级工作还是语文教学工作都是循规蹈矩。
这也是我们大多数小学教师所走的路子,所以,读过此文之后,我们要大胆开拓,不断进步。
《陶行知教育名篇》的读后感2暑假里,我捧读了《陶行知名篇》一书,总能感到似有一位老人在向我讲述自己一生对教育的感悟。
书中陶行知以自己多年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的方方面面做了很多精彩的论述,或者娓娓道来,或者一脸严肃。
其中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简单而又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职业的真谛。
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徜徉在教育界泰斗陶行知著述的理论海洋中,我感触颇多。
首先,陶先生所倡导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新课程理念不谋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学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精选4篇)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精选4篇)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1前段时间,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本书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经过几十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本书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回想自己不算长的教学生涯,我感到收获良多。
一、“爱满天下”“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
于人有益,牛马也做”,是陶老夫子的办学心愿;“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陶老夫子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真正的爱学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它需要我们有广阔的胸怀,无比的耐心,还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爱”的技巧,不断地学习如何更好的爱!二、“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6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1对我们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陶行知的名字是耳熟能详的,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的许多教育理念对我们教育者触动都很大。
陶行知先生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老师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因为老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让我感触颇多。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8篇)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8篇)《陶行知教育名著》读书篇1暑假有幸看到《陶行知教育名著》,我从心里感到高兴。
这本书给我很多建议,这些足以让我受益终生。
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一点我非常赞同。
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
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
作为教师,在家我要爱父母,爱孩子。
在学校我要做到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
工作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本钱,更是我们价值得以体现的渠道,所以我要更爱工作。
当然也要爱身边的的每一个有缘人。
心中常有爱,使自己每天都活得开心充实。
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6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6篇)《陶行知教育名篇》优秀读后感1身为教师却对陶行知知之甚少,怀着愧疚的心情,利用业余时间我翻阅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就如听一位慈眉善目的长者语重心长地娓娓道来。
由此当我了解到陶公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等这些他所创立的独特的教育理论时,不禁深深地为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所折服。
尤其是他八十多年前就提出并研究的“做中学”等教育学说,对于我们今天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与“爱”占很大的比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四块糖果”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在教育界一直传为佳话,也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学习和仿效的范本。
在这个故事里,陶行知先生对“打架事件”的处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教育模式,并没有采用毫无实际内容的空洞说教,也没有一味简单生硬地指责数落,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达到教育转化学生的预期目的。
教育效果令人称奇,究其所在,便是一个“爱”字,试想,倘若当时陶先生怒气冲冲,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位学生一顿劈头盖脸地责骂,后果将适得其反。
“爱的教育”在这个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啊!仅仅十二字,正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爱的教育的诠释。
教师这个职业,需要的也就是这种勤勤恳恳、无私奉献的精神。
今天,当我再次捧读这位教育大家的教育名篇,仿佛看到了这位朴实的老人,正缓缓向我走来,他的这句教育名言,时刻鼓舞着我,它催我奋起,激我向上。
因为陶行知先生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精选篇3对于陶行知本人,知道他很有名气,是杜威的弟子,关于他的教育思想,我只知道他提出过什么“生活即教育”这么一个标题,除此以外,我对其就浑浑然了。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通用7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通用7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篇一寒假我仔细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
越读,我越觉得先生教育理念之先进;越读,越觉得先生对教育的挚爱先生为了所热爱的教育毕生在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实践与研究中,为后人留下600万字的着作。
他的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他不是纸上谈兵,他用他所经历的实例来阐述他的一些思想,尽管先生离去半个多世纪,然而,他的思想依然鲜活,他不愧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万世师表的崇高评价。
陶行知主张教师要有儿童的思想、情感、爱好,要善于变个小孩子。
他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
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
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他提倡: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一变——变个孙悟空;师范生(准教师)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
诚然,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学生,你会觉得他们异想天开,不切实际;觉得他们太贪玩,一点不求上进;觉得他们怎么那么不开窍,反复讲过的东西却还是不记得;觉得他们幼稚,好动,不稳重。
你眼里的学生没有一个让你满意,要么行为出格,要么乖巧懂事却学习不开窍,要么顽皮捣蛋整天给你惹乱子……唉!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出在我们教师自己身上:试想;一个孩子不调皮,那叫孩子吗?一个花季少年不爱做梦,没有一点狂妄的想法,这个民族还有什么生机和希望?在孩子的头脑里,要学的东西那么多,每位老师都说那是重点要牢记,那么他要记的的东西就不是一点点了,还要加上想玩想吃想偷点懒,(孩子的天性)那么一些孩子学习上疲软也不奇怪了。
教师所从事的是自己的专业,整天就和这点学问打交道,还不滚瓜烂熟?还不易如反掌?再说,教师自己比他们多经历了那么多,无形中你却要他们和你在资历和学问上划等号,这个等号能划平吗?你眼中的世界能和他们眼中的一样吗?他们的未来能让你去规划设计吗?决不!那么,先生说得很有理: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首先,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
陶先生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为真正的先生。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心得(精选5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心得(精选5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心得(篇1)陶行知爷爷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我十分尊敬他。
今天,我有幸读了《走进陶行知》这本书,它使我对陶行知爷爷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
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
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时时回想在我耳边。
读完全书,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主张真的是非常得有道理的。
印象很深的是《两只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讲陶行知爷爷的衣服有两个口袋,一只口袋装公款,一只口袋装私款。
有一次,他要坐车回家,可他没有私款了,公款是有的,可是他心里想:“决不挪用公家一分钱”。
于是他就从十里外步行回家。
陶行知爷爷这件小小的事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自己要向陶爷爷学习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
正如他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也要向陶爷爷学习,不破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护校园的自然环境,使大家在一个充满生机、充满绿意、充满活力的校园中快乐地学习;其次不拿班集体的一针一线,对班集体的公共物品要像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真正做到物归公家、物有所用。
陶行知爷爷不光是一位教人做真人的教育家,他的心中更是“爱满天下”。
他爱国家、爱民族、爱他人、孝敬长辈……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书中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四块糖果》。
陶爷爷把四块糖果奖给了犯错误的学生王友,使他深深地感动了,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从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看到陶爷爷以奖励的独特方式来教育学生,使人知错就改,非常得睿智!像这样的让我有感触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当我读到“诚实无欺”的内容时我不由得回想起了以前老师、家长对我们讲过无数次的道理,再一次告诫自己: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陶爷爷身上,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以后,我要努力,争做新时代的“小陶子”!《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心得(篇2)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著》读后感海口市三江镇中心小学王育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先生如果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先生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学习方法和钥匙,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
“因为先生不能一生一世跟着学生,热心的先生固然想将他的所有传给学生,然而世界上新理无穷,先生安能把天地间折奥妙为学生一齐发明?”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一种学习能力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有了这种能力,即使离开了老师,离开了课堂,他们照样能获取知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非常快,过去那种在学校里十几年所学到的知识毕业后受用一辈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教师要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只有不断地充电、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这也是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
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
“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
爱心是教育教学活
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
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
1、播下爱的种子作为一名耕耘者,自己心中充满爱的阳光,把爱的种子播种在泥土里,就能让娇嫩的幼苗在阳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
为了教好每位学生,让每位家长放心,我认真完成家长拜托的任何事。
有时家长出门在外,托我多多关心他们的孩子,我就会在工作之余找那些孩子聊天,为他们分忧解愁,有时还辅导他们的学习,并定期与身在外地的孩子家长联系。
虽然有时我也会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为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但一想到他们还是孩子,我就努力地克制自己心中的不满。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
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学生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学习方法,读后感,素质教育,海口市,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