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六章 生产计划管理

合集下载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版)PPT6 第六章 项目计划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版)PPT6 第六章 项目计划管理
项任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实现项目总目标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项目管理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复杂性 ⒉领导集权性 ⒊寿命周期性 ⒋创新性 三、项目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一)项目管理的目标
为了高效率地完成项目任务,管理者必须将项目任务分解成许多具体的指标。每个项目一般有 三个基本的管理目标:质量目标、成本目标、工期目标。这些目标必须协调一致,不能互相矛盾。 (二)项目管理的内容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二、网络图的绘制 (三)网络图的绘制步骤 用网络图表达一项项目计划,首先必须对项目本身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然后才能准确表达。网络 图的绘制步骤如下: 1.分解任务 ⒉确定各项作业间的逻辑关系 ⒊画图和编号 三、网络图的时间计算 (一)作业时间的计算 作业时间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完成一项活动所需的延续时间。 1.单一时间估计法 这种方法也称单点估计法,是对各项作业的作业时间只确定一个时间值。 ⒉三种时间估计法 三种时间估计法也称三点估计法。对于不确定性较大的问题,可预先估计出3个时间值。
请举一具体实例来说明项目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进行充分讨论以加深对概念和特征的理第二节项目计划管理概述二项目管理及其特点项目管理是指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对项目周期各阶段的各项任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实现项目总目标的一种系统管理方法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六章 项目计划管理
主讲人: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一、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网络计划技术起源于美国。 1956年,美国就有一些数学家和工程师开始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1957年,美国杜邦化学公司为筹建新厂,首次采用了一种新的计划管理方法,即关键路线法(Critical Path Method,简称CPM) 1958年,美国海军武器局特别规划室在研制北极星导弹潜艇时,采用了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简称PERT)的计划方法,使北极星导弹潜艇项目比预定计划提前 两年完成。 1961年,美国国防部和国家航空太空总署规定:凡承制军品必须采用网络计划技术进行计划和控制。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目标,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活动。

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内容: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改进,具体涵盖产品和服务的选择、生产运作系统布局、质量管控、成本控制以及生产过程的规划与控制。

目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了科学管理体系。

产生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发展。

发展过程: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再到丰田的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生产与运作管理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现代特征:现代生产运作管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绿色生产,以适应全球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生产运作的分类根据产品形态和生产组织方式的不同,生产运作可以分为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生产。

制造性生产: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原材料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

服务性生产:指不通过物质产品的转化,直接为顾客提供所需服务的过程,如餐饮服务、金融服务等。

4.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过程组织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涉及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两个方面。

空间组织:主要解决生产设施的布局问题,包括工厂布局、设备布置、工作站设置等,目的是实现高效、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时间组织:主要解决生产活动的时序安排问题,包括作业计划、流程控制、交货期管理等,目的是确保生产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生产与运作战略1.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概述基本概念: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其长期目标,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

2019-2020年 华南理工网络教育《生产运作管理》随堂练习答案

2019-2020年 华南理工网络教育《生产运作管理》随堂练习答案
问题解析:
10.(判断题) 新产品开发不仅包括新产品的研制,也包括原有老产品的改进。( )
参考答案:对
问题解析:
第三章 生产与运作系统设计
1.(单选题) 以下哪个条件要求厂址应该接近消费市场( )
A.原材料易变质 B.原材料笨重 C.产品运输不便 D.原材料运输不便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2.(单选题) 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生产单位,适用于( )
A.主观概率法
B.移动平均法
C.回归预测法
D.指数平滑法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9.(单选题) 可模仿人类学习方法的预测方法是( )
A.神经网络预测
B.移动平均法
C.回归预测法
D.指数平滑法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10.(单选题) 拥有领域内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做出智能决策,这种预测方法是( )
A.专家系统法
参考答案:错
问题解析:
13.(判断题) 移动平均法与指数平滑法都是基于假设――潜在的需求过程是稳定的。( )
参考答案:对
问题解析:
14.(判断题) 非线性回归分析是线性回归分析的扩展,也是传统计量经济学的结构模型法分析。( )
参考答案:对
问题解析:
15.(判断题) 为了使用指数平滑法,人们必须保存过去N期所有的数据点;为了使用移动平均法,人们只需要保存最近的预测值。( )
A.趋势性
B.季节性
C.水平性
D.周期性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单选题) 公司或企业以其选定的市场规划与假设的市场环境为基础, 通过销售人员的判断,对本单位的销售所作的期望值进行预测,这是( )
A.销售人员意见综合预测法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版陈荣秋习题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版陈荣秋习题答案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五版陈荣秋习题答案第一章:生产运作管理的概述1.1 生产运作管理的定义和目标生产运作管理是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1.2 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生产运作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3 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任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物料控制、质量控制和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1 生产计划的概念和类型生产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制定出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生产目标和计划。

生产计划可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2.2 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有投影法、推拉法和需求计划法等。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对生产计划进行编制。

2.3 生产计划的控制和调整生产计划的控制和调整是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

通过监控生产过程,及时进行调整,能够使生产计划达到预期的效果。

3.1 生产控制的概念和作用生产控制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调度,确保生产计划按时完成的一种管理方法。

生产控制的作用是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3.2 生产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生产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过程监控、生产队列管理等。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和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的精细化管理。

3.3 生产控制的问题和对策在实际的生产控制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生产延期、生产效率低下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生产控制的顺利进行。

4.1 物料控制的概念和目标物料控制是指对企业的物料需求和物料供应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

物料控制的目标是保证物料供应的稳定和及时,降低物料库存,提高物料利用率。

4.2 物料控制的方法和技术物料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采购、供应商评价等。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六章: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六章: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计划
需求预测 安全库存 (0.25 * 需求预测) 计划产量(需求预测 + 安全库存 - 期初存货)
400
1,800 450 1,850
450
1,500 375 1,425
375
1,100 275 1,000
275
900 225 850
225
1,100 275 1,150
275
1,600 400 1,725
计划任务
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5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三种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
综合生产计划 Aggregate Planning 主生产计划计划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 物料需求计划 Materials Requirement Planning 相关需求 月 具体产品生 产数量
计划层次
战略计划
长期(5年以上)
战术计划 营销计划 •目标市场 •竞争重点 •利润 •新产品 运作计划 •生产速率 •产品品种 •产品数量 •产品质量 财务计划 •资金筹集 •资金运用 •现金流 •预算 工程计划 •R&D •产品设计 •工艺设计
中期(1年) 短期(月、周、日、班)
短期计划
作业计划 采购计划
数学模型法



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18
Production & Operations Management
试算法案例-为CJ公司制定下6个月的生产计划
需求与工作天 月份 需求预测 工作天 一月 1,800 22 二月 1,500 19 三月 1,100 21 四月 900 21 五月 1,100 22 六月 1,600 20 总计 8000件 125天

机械工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讲义-生产计划6

机械工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讲义-生产计划6
n i 1 i i
xi 0
i 1
ci 式中:x i为i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第i 产品的单 bj aij 位利润,为第 j种资源的可用量,为一个单位i 种产品需要 j种资源的数量。
讲义制作:李丽,陈志祥审
应用范例6-4:某企业需要生产6种产品,各产品需要使用的原料有4种,每种原料
的最高供应能力,单位产品的利润等基本数据如表6-3所示。
应用范例6-3:某公司接到三份订单A,B,C,各订单的消耗的总
工时和单位利润如表6-2所示,总可用生产能力为40,试确定应该 接受哪个订单。 表6-2 产品的加工时间与利润
产品 加工时间 利润 A 12 30 B 8 12 C 25 25
根据上面的条件,这是一个0-1整数规划问题,其规划模型为: 目标函数:
规划层次 目标与内容 长期生产能力规划 (3-5年) 中期生产能力规划 (1-2年) 短期生产能力规划 (1-3个月)
目标
实现长远生产规划
提高生产能力利用率
充分挖掘生产能力
设备
厂房扩建与设备更新
设备与技术更新改造
提高设备利用强度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辅材料 参考讲义
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 编著者:陈志祥,李丽 本讲义由李丽老师制作,陈志祥教授审校 mnsczx@
版权声明:本讲义只提供给购买与使用 本教材的教师作为教学使用,未经允许 不得转发给其他任何人
第6章:生产计划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生产计划决策的基本信息 2、了解提高生产计划有效性的策略 3、熟悉备货式与订货式生产计划的决策方法 4、熟悉生产能力规划与平衡的策略 二、内容提要 1、生产计划概述 2、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3、生产能力需求与规划 4、服务业的生产计划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2)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 (2)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1. 定义:生产与运作管理(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POM)是指对企业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2. 目标:生产与运作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高产出。

- 降低成本:通过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减少生产成本。

- 保证产品质量:通过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

- 满足市场需求: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

- 提高企业适应性:使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 提升员工满意度:通过合理的工作设计,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产力。

3. 范围:生产与运作管理涵盖以下关键领域:- 产品设计和管理:确保产品设计符合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

- 生产过程规划:设计高效的生产流程和操作方法。

- 设备和设施管理:选择、维护和升级生产设备和设施。

- 物料管理:采购、储存和分配原材料和组件。

- 供应链管理:协调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确保物料及时供应。

- 质量管理:确保产品和服务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

- 库存控制:管理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库存水平。

- 生产计划和控制:制定和执行生产计划,监控生产进度。

二、生产过程与生产系统1. 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是将输入(原材料、信息、能源等)转换为输出(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

生产过程的特点包括:- 连续性: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连续进行,没有中断。

- 复杂性:涉及多个环节、多种设备和人员。

- 动态性:随着市场需求、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变化而调整。

- 可变性:生产过程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备故障、人员变动等。

2. 生产系统:生产系统是由生产过程、生产设施、生产人员、生产信息等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整体。

生产系统的功能包括:- 转换功能:将输入转换为输出,实现价值增值。

《生产运作管理》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生产运作管理》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生产运作管理》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生产运作导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运作管理^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用户所需要的输出的过程。

这个定义有四层含义:一是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都要从事的基本活动,不仅仅是企业才有的活动;二是生产是一种转换过程,通过转化,有形的或无形的输入转化为有形的或无形的输出;三是输出对用户是有价值的,是用户所需要的;四是整个过程是一个增值过程。

2.生产运作系统——是一种人造系统,是使生产运作得以实现的措施及手段。

包括输入端(资源要素)、转换环节(价值增值过程)、输出端(产品或服务)。

3.订货型生产——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订货要求进行生产。

4.备货型生产——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在对市场需要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

二.简答题1.简述生产运作管理概念的演变?答:生产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活动,经济学家将经济的发展分成前工业社会、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

在前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农业和采掘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

在工业社会,人们主要从事制造业。

人们利用机器和动力,以工厂为单位进行生产,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这时候对产品形成过程的管理,称之为生产管理。

在后工业社会,服务业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对服务过程的管理称之为运作管理。

现在我们一般将制造和服务等各类企业相应方面的管理合称为生产运作管理。

2.为什么要学习生产运作管理这门课程?答:任何社会组织的运行都离不开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知识对任何类型的社会组织提高其运作效率都具有指导作用。

3.服务性运作与制造性生产有何区别?答:制造性生产是通过物理和(或)化学作用将有形输入转化为有形输出的过程。

通过制造性生产能够产生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品。

服务性运作只提供劳务,而不制造有形产品。

具体来讲,两者表现出如表1.1所示的差异性。

表1.1制造性生产与服务性运作的差异比较比较项目制造业服务业产出本身有形无形产出的存储性高低产出的一致性高低顾客参与程度低高产业性质资本密集劳动力密集规模经济的实现增加批量多店作业质量度量容易较难生产率测定容易较难4.连续型生产与离散型生产有何区别?答:连续型生产的特点是:工艺过程是连续进行的,不能中断,因此自动化程度较高;工艺过程的加工顺序是固定不变的,生产设施按照工艺流程布置,劳动对象按照固定的工艺流程连续不断地通过一系列设备和装置被加工处理成为成品,因此设备布置的柔性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产量优化(P226)
产量的优化涉及人力、设备、材料、资金等多方 面的因素,需要各方面的约束,可以采用线性规划方 法。 线性规划法作为运筹学的一种数学模型,主要 用于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寻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在 制定计划中,线性规划法用于求解计划期内正常时间 下劳动力成本、加班成本、分包成本、招聘工人成本、 解聘工人成本和库存成本,使总运营成本最低。
(订货时间确定)
变化而且短 根据经济批量而定 根据订单要求而定 粗略
根据库存定期调整 根据订单随时调整 详细
二、计划层次与计划指标
1、计划的基本框架(P211) •战略层次计划 涉及产品发展方向,发展规模,技术发展水平, 新生产设备的建造等。 •战术层次计划 确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 应该达到的目标,如产量、品种、产值和利润。 •作业层次计划 确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
掌握 准确 信息
采用先进 方法和与 工具
增加 信息 反馈
提高生产 计划执行 有效性
第二节 综合生产计划的制定
规定某一年度内企业生产主要经济指标,如 品种、产量、产值。年度生产计划的基本任务 是产品品种的选择、产量优化、进度安排等。
一、综合生产计划概述 综合生产计划又称为生产总体计划、生 产规划、生产计划大纲等,是企业根据市场 需求和资源件条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产出 量、人力规模和库存水平等问题所作出的决 策、规划和初步安排。综合生产计划一般是 按年度来编制的,所以又叫年度生产计划。 但有些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如重型机械、 大型船舶等,可能是两年、三年或更长时间。
• 综合计划表
季度 期初 存货 秋季 2000 冬季 春季 1000 夏季 生产量
单位:件
累计 生产量 72000 144000 216000 312000 需求量 累计 期末 缺货量 需求量 存货 75000 1000 145000 1000 224000 321000
72000 72000 72000 96000
3、混合策略
将均衡策略与追赶策略混合使用,基本思想是分 阶段跟踪需求的变化,采用长期追赶、短期均衡的策 略,即从长期看是追赶的,但在一定的短期范围内是 均衡的。 采用策略的原则: 考虑变动生产水平的费用与库存费用,当前者大 于后者,采用均衡策略;反之,则应采用追赶策略。 优点: 稳定生产秩序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 利用流动流动资金,减少滞销与积压。
例:某企业生产的A产品下一年度的分季月需 求预测量:秋季75000件,冬季70,000件, 春季79,000件,夏季96,000件;期初库存 为2,000件,季度生产能力为72,000件,每 季有效工作日为75天,每天生产8小时;正常生 产成本60元/件,加班成本80元/件,存货成本 1.5元/件,缺货成本80元/件;现有生产工人 120人,可以在夏季时招临时工,并在季末辞退, 招聘成本100元/人,解聘成本80元/人。请编 制年度生产计划并计算总成本。
解: 定义决策变量: X1=在第一季度正常生产并发运; X2=在第一季度加班生产并发运; X3=在第一季度正常生产、第二季度发运; X4=在第一季度加班生产、第二季度发运; X5=在第二季度正常生产并发运; X6=在第二季度加班生产并发运。
2、确定决策变量系数: 目标函数系X3:5×12+50=110; X4:5×18+50-140; X5:5×12=60; X6:5×18=90
综合生产计划的优化
产品品种指标 优化 产品收入-盈亏评价法 产品生命周期法
产品产量指标
优化
盈亏平衡分析法
线性规划法
一、品种决策
1、MTS企业的品种决策 波士顿矩阵法(偏重于过去和现在)
1)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法)

业 务 增10% 长 率 低 高 3、金牛 1X 相对竞争地位 低 4、瘦狗 2、明星 1、幼童
(二)不同生产方式的出产进度安排 1、大量大批生产的出产进度安排 采用均衡策略,各时段的计划可以采用均 匀一致的方式。 2、成批生产的出产进度安排 •有合同订货的产品,按合同订单要求的数 量与交货期安排,以减少库存; •产量大、季节性变动小的产品,按“细水 长流的方式安排; •产量小的产品,在符合合同要求的前提 下,按照经济批量的原则,集中轮番生产; •同一系列的产品,尽可能在同一时期 生产,有利于组织生产。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又称
3、生产计划的层次与计划指体系
MTO 交货期 价格
中期计划 品种 产量 质量 产值 出产期
作业计 划 原材料 毛坯 零件
MTS 品种 产量
三、制定计划的有效性策略
搞好综合平衡 计划与需求 计划与能力 计划与物资 计划与财务
• 第六章 运作计划
生产计划问题决策 综合生产计划编制 生产车间作业排序
第一节
项目 主要输入 主要决策变量 交货期设置
生产计划决策
MTO(订单导向)企业 变化大 品种、产量、交货期、价格 不准确、长
一、企业的生产计划
MTS(存货导向)企业 变化小 品种、产量 准确、短
(随时供货)
计划周期 计划修改 生产批量 生产大纲 固定而且较长
xi ----- i 产品的计划产量
aik ----- 每生产一个 i 产品所需 k 种资源的数量
bk ----- 第k 种资源的拥有量 Ui / Li ----- i 产品最高需要量/ 最低需要量
pi / ci ----- i 产品的单价/ 单位成本
例:某生产商正在制定未来两个季度的生产 任务,据估计第一季度市场需求为700台,第二 季度为3200台;根据生产部门提供的资料,该产 品单位加工时间为5小时,每个季度计划有9000 小时正常的生产时间,加班时间不超过正常生产 时间的10%;已知正常时间劳动力成本为12元, 加班成本为18元。一台产品当月生产、下个季度 发货,其库存维持成本为50元。试问公司应如何 安排未来第一、二季度的生产任务?
• 例:已知某产品7、8两月各周预测的需求量和已
有合同订货量见表,期初库存为60件,每批安排 生产量为90件,请安排主生产进度。
某产品各周需求量 7月 1 2 3 4 40 40 40 40 45 20 10 6 • • 月份 • 周次 • 需求 预测 • 已订 货量 (单位:件) 5 50 2
中(1年) 中(月、季)
作业层次
长(5年) 精(年)
高度综合 高 企业高层领导 涉及资源获取
短(月、旬、周) 细(工作日、班 次、小时、分) 综合 详细 中 低 中层、部门领导 基层、车间领导
资源利用 效率
综合计划:又称为生产总体计划、生产大纲。它是对企业未
来较长时间内资源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所作的概括性设想。根据 市场销售计划及企业资源及生产能力对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 的产出产品内容、产出量、劳动力水平、库存量与产品成本等 问题所做的生产决策性计划。通常由总经办或调度部门制定。
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又称为 MPS。它是要确定每一具体产品在各具体时间内(通常以 月、季计)生产的数量。通常由生产部门制定。 为 MRP。主生产计划确定后,生产管理部门要根据主生产 计划的产品产出及各产品的物料需求(BOM)制订全部物 料的需求计划。确定采购什么、采购多少、何时采购、在哪 里采购等问题。通常由生管部门或物料部门制订。
C 28 24
解: 1、定义决策变量 XA、XB、XC为接受或不接受,当决策变量取1时,表 示可以生产;决策变量取0时,表示不生产。 2、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MinZ=15XA+12XB+24XC 12XA+8XB+28XC≤45 XA,XB,XC=0或1
这类线性规划问题又称为0-1整数规划,采用 特殊的解法: XA=1,XB=0,XC=1 即接受产品A和C订单。
75000 70000 79000 96000

季度 • 秋季 冬季 生产 成本
成本计算表
存货 成本 缺货 成本
1000×80 =80000 1000×1.5 =1500 [ (75×8)×6000/ 72000] ×80=4000
单位:元
加班 成本 招聘 成本 解聘 成本
72000×60 =4320000 72000×60 =4320000 72000×60 =4320000 96000×60 =5760000
二、综合生产计划的编制
编制原则 以销定产品
编制步骤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综合生产计划方案拟定 综合计划的优化 综合平衡,形成正式计划
综合计划编制的步骤
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市场营销部门:现有未完成订单、市场需求预测、经济 形势、竟争对手状况。 财务部门:企业财务状况、企业成本状况。 技术部门:新品开发状况、工艺及产品更改状况、工作 标准(人员标准、设备标准)。 人事行政部门:劳动力市场状况、现有人力情况、培训 能力。 生产制造部门:设备能力、劳动生产率、人员技能、设 备添置计划。 物料部门:配套能力、现有库存、仓储与采购能力。
3、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MinZ=60X1+90X2+110X3+140X4+60X5+90X6 X1+X2≥700 X3+X4+X5+X6≥3200 5X1+5X3≤9000 5X5≤9000 5X2+5X4≤9000×10% 5X6≤900 X1,X2,X3,X4,X5,X6≧0
用EXCEL求解,该线性规划的解是: X1=580 X2=120 X3=1220 X4=0 X5=1800 X6=180 Z=304,000(元)
综合生产计划的目标


成本最小化与利润最大化
最大限度满足市场及顾客需求 最小库存投资 生产速度稳定、变动最小 人员适应性最强、变动最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