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教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教科版必修1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坐标系的概念⑵理解位移的概念,能正确计算位移,能用位移分析物体位置的变化⑶认识物理量中矢量与标量,知道二者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实际问题探讨坐标系在高中物理的中的重要性⑵通过坐标来探究位移的概念以及位移与路程的区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位移和路程新旧概念的比较,初步让学生明白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培养学生具有新事物一定能够代替旧事物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位移的概念教学难点:位移与路程的区别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导入师:同学们,2012年3月11日在广州汕尾海域出现了韩国货轮沉没事件。

事件发生后,我们迅速的开展了搜救工作。

我们对沉船进行搜救,首先得知道出事地点。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沉船的地点呢?在初中地理课上,我们学习了经纬网。

只要我们知道沉船所在的经纬度,就可以精确确定沉船的位置了。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利用经纬度来确定地点的例子,例如:预报地震和海啸时,就需要准确确定出事地点的经纬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坐标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 新课开讲1.确定位置的方法为了定量的描述物体(或质点)的位置及其变化,我们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

图1是一个一维的坐标系,它的建立犹如在初中数学学过的数轴——原点、方向、单位长度。

在图1中,我们可以容易的确定A 点的坐标为m 4-,B 点的坐标为m 3。

当我们研究平面物体的运动时,我们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研究空间问题时需要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根据实际情况,在物理学研究上,我们有时会建立极坐标系、自然坐标系、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等等。

坐标系的建立在物理学研究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可以这样说对物理学研究越深入建立坐标系的需要越大。

2.位移图1m x /在图1中,物体甲从A 运动到B 点,物体乙从B 点运动到A 点。

我们怎样来描述它们的运动呢?利用初中的知识,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物体甲运动的路程为m 7,物体乙运动的路程也为m 7。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第一章:位移的引入1.1 学习目标:理解物体位置的变化引入位移的概念1.2 教学内容:物体位置的变化:通过实际例子,如物体在平面上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位移的定义:介绍位移的概念,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和方向。

1.3 教学活动:观察物体位置变化: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平面上的移动,并描述其位置的变化。

位移的定义: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位移的概念,并让学生理解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1.4 练习题: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问题:给出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移动,让学生描述其位置的变化。

位移的计算问题:给出物体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让学生计算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第二章:位移的表示方法2.1 学习目标:学习位移的表示方法掌握位移向量的概念2.2 教学内容:位移的表示方法:介绍位移的表示方法,位移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位移向量的概念:位移向量是指位移的箭头表示,它包含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3 教学活动:位移的表示方法: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位移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理解位移向量的概念。

位移向量的绘制:让学生练习绘制位移向量,并掌握位移向量的表示方法。

2.4 练习题:位移的表示问题:给出物体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让学生用箭头表示位移,并指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位移向量的绘制问题:给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让学生绘制位移向量。

第三章:位移的计算3.1 学习目标:学习位移的计算方法掌握位移的计算公式3.2 教学内容:位移的计算方法:介绍位移的计算方法,位移的大小可以通过计算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得到。

3.3 教学活动:位移的计算方法: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位移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理解位移的计算公式。

位移的计算练习:让学生练习计算位移的大小,并掌握位移的计算方法。

3.4 练习题:位移的计算问题:给出物体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让学生计算位移的大小。

教科版必修一1.2《位置变化的描述 位移》word教案

教科版必修一1.2《位置变化的描述 位移》word教案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一.确定位置的方法1.意义: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其位置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物体位置可认为是质点在某时刻所在空间的一点。

3.方法:利用坐标系来描述位置及位置的变化。

◆二.位移和路程1.质点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叫路程,路程只有大小。

2.位移:A.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B 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的变化。

C .大小:初、末位置间线段的长度。

D.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三.标量和矢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3.运算:矢量不能直接相加减,根据矢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标量按代数运算法则相加减。

一质点沿着一条直线先由A 点运动到B 点,再由B 点返回运动到C 点,已知AB=30m ,BC=40m,如图所示,试分别写出质点从A 到B,从B 到C,从A 到C 三段的路程和位移.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的表示如图,一物体从A 运动到B ,如果A 、B 两位置坐标分别为XA 和XB ,那么物体的位移等于物体的末位置减去初位置。

△X = X B-X A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末位置-初位置。

位移计算得“+”号,说明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同;位移计算得“-”号,说明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1.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 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2.一个质点沿X 轴做单向直线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如下表(1)几秒内位移最大( )A.1S 内B.2秒内C.3秒内D.4秒内C A B(2)第几秒的位移最大()A.第1S内B.第2秒内C.第3秒内D第.4秒内(3)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1S内B.2秒内C.3秒内D.4秒内(4)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A.第1S内B.第2秒内C.第3秒内D第.4秒内4.在标准的运动场上将要进行1500m赛跑,上午9时20分50秒,发令枪响,某运动员从跑道上最内圈的起跑点出发,绕运动场跑了3圈多,到达终点,成绩是4分38秒如下图所示。

高中物理 第二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 位移教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二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 位移教案 教科版必修1
(3)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方框里面的文字
讨论:下面的s-t图象表示物体作怎样的运动?〔投影显示〕
〔二〕变速直线运动
举例:〔1〕飞机起飞
〔2〕火车进站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投影显示〕
1、位移的理解、和路程的区别。
普格中学物理电子集体备课预案
高一年级上册
教材章节: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节
课题名称:位置变化的描述 位移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含义,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及其意义.
3、理解用图象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重要抽象思维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理情景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了解近质点的物理模型。
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教学重点:理解图象的意义.
实验器材教师用器材:有关知识的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备课
教学步骤:
〔一〕多媒体显示,引出匀速直线运动
1、观测一辆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运动
时Hale Waihona Puke t/s04.910.0
15.1
19.9
位移s/m
0
100
200
300
400
观测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在误差允许的X围内,在相等的时间里汽车的位移相等.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成正比.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学案教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学案教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学案教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学案教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学案教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2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学习目标核心提炼1。

理解路程和位移概念,能说出它们的区别。

5个概念——位置、路程、位移、矢量、标量1种方法——描述直线运动的方法2个区别——位移与路程、标量与矢量2。

认识标量和矢量,知道标量和矢量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3.能在坐标系中定量地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一、确定位置的方法阅读教材第6~7页,“确定位置的方法”部分,知道坐标系的概念,初步了解用一维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1.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如果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就能准确表示物体的位置;如果物体在一平面运动,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3。

坐标系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

思维拓展描述下列三种运动需要建立怎样的坐标系呢?(1)描述百米运动员在跑动中的位置;(2)描述滑冰场上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位置;(3)描述翱翔在蓝天上的飞机的位置。

答案(1)以起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2)以滑冰场中心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建立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3)确定一点(如机场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

高中物理 第1章 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教科版必修1-教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高中物理 第1章 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教科版必修1-教科版高一必修1物理教案

2.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学 习 目 标知 识 脉 络(教师用书独具)1.知道坐标系的概念,会用一维坐标系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2.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及二者计算方法的不同.(难点)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重点)1.定义: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而建立的具有原点、正方向和标度的坐标轴.2.建立坐标系的目的:为了定量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 3.种类⎩⎪⎨⎪⎧直线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三维坐标系二、位移和路程 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 (2)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3)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 (4)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三、标量和矢量 1.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长度、质量、时间、路程、温度等. 2.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力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循“算术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填“相同”或“不同”).1.思考判断(1)直线运动中,建立了直线坐标系,任意时刻的位置都可由位置坐标表示.(√)(2)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路程也一定相等.(×)(3)一个物体的位移为零,路程也一定为零.(×)(4)温度的高低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所以温度是矢量.(×)2.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经B运动到C,其位置坐标如图所示,则从A到B的位移Δx1=________m,从A至C的位移Δx2=________m,Δx1________Δx2(填“>”或“<”).[答案]-3 -8 <坐标系1.建立坐标系的意义和原则(1)意义:借助适当的坐标系可以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2)原则: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确定物体的位置方便、简捷.2.三种坐标系的比较分类直线坐标系平面坐标系三维坐标系适用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某平面内做曲线运动时物体在空间内做曲线运动时建立方法在直线上规定原点、正方向和标度,就建立了直线坐标系在平面内画相互垂直的x轴与y轴,即可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物体的位置由一对坐标值确定在空间画三个相互垂直的x轴、y轴和z轴,即可组成三维坐标系.物体的位置由三个坐标值来确定应用实例M点位置坐标:x=2 mN点位置坐标:x=3 m,y=4 m P点位置坐标:x=3 m,y =4 m,z=2 m1.如图所示,某人从学校门口A处开始散步,先向南走5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10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则A、B、C、D各点位置如何表示?[解析]以A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的正方向,向北为y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各点坐标为A(0,0),B(0,-50 m),C(100 m,-50 m),D(100 m,100 m).[答案]见解析2.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7°的方向运动10 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10 m至B点.(1)建立适当坐标系,描述出该物体的运动轨迹;(2)依据建立的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解析](1)坐标系如图所示,图线OA→AB为运动轨迹.(2)A点位置:x A=10cos 37° m=8 m,y A=10sin 37° m=6 mB点位置:x B=8 m,y B=6 m-10 m=-4 m.即A点的坐标:(8 m,6 m),B点的坐标:(8 m,-4 m).[答案](1)见解析(2)A(8 m,6 m) B(8 m,-4 m)位移和路程位移和路程的联系与区别________;若质点运动了134周,则其位移大小为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此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________,最大路程是________.思路点拨:①找出研究过程的初位置和末位置,则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位移.②画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则实际路径的总长度就是路程.[解析] 质点绕半径为R 的圆圈运动一周,位置没有变化,位移是0,走过的路程是2πR ;质点运动134周,设从A 点开始逆时针运动,则末位置为C ,如图所示,其位移为由A 指向C的有向线段,大小为2R ,路程即轨迹的总长,为134个圆周长,即72πR ;质点运动到B 点时位移最大,最大位移是2R ,质点运动结束时路程最大,最大路程即为72πR .[答案] 0 2πR2R 72πR 2R 72πR位移和路程的“可能”与“不可能”(1)位移与路程永远不可能相同.因为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两者的运算法则不同.(2)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位移大小与路程可能相等,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都要小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与路程相等.3.(多选)如图所示为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的示意图,其中A 点是所有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 m 、800 m 赛跑的起跑点,B 点是100 m 赛跑的起跑点.在一次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参加了100 m 、400 m 和800 m 赛跑,则从开始比赛到比赛结束时( )A .甲的位移最大B .丙的位移最大C .乙、丙的路程相等D .丙的路程最大AD [甲同学的初、末位置直线距离为100 m ,位移大小为100 m ,路程也是100 m ;乙同学路程为400 m ,但初、末位置重合,位移大小为零;丙同学路程为800 m ,初、末位置重合,位移大小也为零,所以甲的位移最大,丙的路程最大,A 、D 正确.]标量和矢量 1.矢量的表示方法(1)图示表示: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矢量的方向.(2)数字表示:先建立坐标系并规定正方向,然后用正、负数来表示矢量.“+”号表示与坐标系规定的正方向一致,“-”号表示与坐标系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数字的大小表示矢量的大小.2.矢量和标量的区别(1)矢量是有方向的,标量没有方向.(2)标量的运算法则为算术运算法则,即初中所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矢量的运算法则为以后要学到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矢量大小的比较要看其数值的绝对值大小,绝对值大的矢量大,而“+”“-”号只代表方向.4.下列关于位移(矢量)和温度(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则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C.温度计读数有正也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能表示方向D[当两个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才能说这两个矢量相同;直线运动的位移的“+”“-”号只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标量的正负表示大小(即温度的高低).] 5.(多选)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AD[由矢量、标量的定义可知,A正确,B错误;位移的正、负号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其大小由数值和单位决定,所以-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故C错误;温度的正、负是相对温度为0 ℃时高出和低于的温度,所以-10 ℃比5 ℃的温度低,故D正确.] 1.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是矢量( )A.质量B.时间C.路程D.位移D[质量、时间和路程都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选项D正确.]2.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 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 )A .2 m ,-2 m ,-1 mB .-2 m,2 m,1 mC .4 m,0,1 mD .-4 m,0,-1 mB [根据题意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A 点为抛出点,坐标为-2 m ,B 点为坐标原点,D 点为地面,坐标为2 m ,C 点为接住点,坐标为1 m ,所以选项B 正确.]3.在长为50 m 的标准游泳池举行100 m 的游泳比赛,参赛运动员从出发至比赛终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 .0,50 mB .50 m,100 mC .100 m,50 mD .0,100 mD [由题意知,运动员最后回到了起点,初、末位置相同,故位移为0;而路程为运动轨迹长度,故路程为100 m ;故选D.]4.湖中O 点有一观察站,一小船从O 点出发向东行驶4 km ,又向北行驶3 km ,则O 点的观察员对小船位置的报告最为精确的是( )A .小船的位置变化了7 kmB .小船向东北方向运动了7 kmC .小船向东北方向运动了5 kmD .小船的位置在东偏北37°方向5 km 处D [如果取O 点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 轴正方向,向北为y 轴正方向,则小船的位置坐标为(4 km,3 km)或x =4 km ,y =3 km ,小船虽然运动了7 km ,但在O 点的观察员看来,它离自己的距离是42+32km =5km ,方向要用角度表示,sin θ=35=0.6,因此θ=37°,如图所示.故D 正确.]5.一个人晨练,按如图所示,沿半径为R 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运动,中央的S 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 的半圆.他从A 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 行进.求:(1)他从A 点第一次走到O 点时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他从A 点第一次走到D 点时的位移和路程.[解析] (1)从A 点第一次走到O 点时的位移的大小等于线段AO 的长度,即x 1=R .位移的方向为由北指向南.(2)从A 点第一次走到D 点时的位移的大小等于线段AD 的长度,即x 2=2R .位移的方向为东偏南45°.从A 点第一次走到D 点时的路程等于整个运动轨迹的长度,即s =34×2πR +2π×R2=2.5πR .[答案] (1)R 由北指向南(2)2R ,方向为东偏南45° 2.5πR。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教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师教学实施方案
图片展示
第一层级
研读教材
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双色笔,确保每一位学生处于预习状态。
通读教材,作必要的标注,梳理出本节内容的大致知识体系。
PPT课件呈现学习目标
完成学案
巡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展及学生填写学案的情况。
尽可能多得独立完成学案内容,至少完成第一层级的内容。
结对交流
指导、倾听部分学生的交流,初步得出学生预习的效果
课程导学建议
重点难点
位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安排一个课时教学,若自主学习安排在课外,建议30分钟左右,安排在课内则只用20分钟左右。通过教材的“观察思考”让学生了解一维直线坐标和二维直角坐标;通过教材中“图1-2-7”和“例题”让学生掌握位移的概念和位移正负的含义,并分析“讨论交流”,总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就学案中基础学习交流的内容与结对学习的同学交流。
第二层级
小组讨论
小组展示
补充质疑
教师点评
主题1:
确定位置的方法
(1)确定物体位置涉及质点的概念,也涉及经度、纬度的概念,可能要教师补充一下。
(2)沿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可看作是在一根坐标轴上运动,在坐标轴上可以进行定量描述。
(3)说明:从一维、二维到三维空间,描述起来变得更复杂,但本章只研究一维运动。
(2)比较路程和位移有何区别与联系.可以不组织讨论。
(1)学校的标准操场(400米的跑道),①100米赛跑时运动员的位移与路程怎样?②200米赛跑时运动员的位移与路程怎样?③运动员沿操场标准跑道跑一圈,位移是多少米?以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分析矢量和标量,学生参与热情较高。
(2)比较路程和位移有何区别与联系,学生必须先独立填写。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章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章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1.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可用坐标系来描述,坐标系有一维坐标系和二维坐标系。

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3.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而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二者的运算法则不相同。

一、确定位置的方法1.坐标系建立的原因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质点)的位置以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一个坐标系。

2.坐标系的分类(1)直线坐标系(一维坐标系)适用于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

(2)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直角坐标系)适用于描述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

二、位移1.概念: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

2.大小和方向(1)大小: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

(2)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三、标量和矢量1.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长度、质量、时间、路程、温度等。

2.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位移、速度、力等。

1.自主思考——判一判(1)一维坐标系只能描述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2)一个物体在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必须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它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3)位移可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4)一同学在操场上跑了一圈,用了2分钟,但其位移为零。

(√)(5)温度计的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为矢量。

(×)(6)3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

(×)2.合作探究——议一议(1)2015年8月26日,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400米决赛中,捷克选手苏珊娜·伊希诺娃以53秒50的成绩夺冠。

为了准确的描述她在跑道上不同时刻的位置和位置变化,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提示]她在400米赛跑时,要经过弯道,故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2)小明要从北京到深圳,出发前,爸爸让小明选择出行方式。

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乘长途汽车;二是坐高铁;三是乘飞机。

三种出行方式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置的变化是否相同?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三种方式路程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即都是从北京到深圳,初位置一样,末位置一样,即位置的变化一样,位移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
2 .能区分位移与路程
2.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观察、思考,对物理过程做出合理分析
2. 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出分析判断
3. 学会合作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的方法与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 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二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的游戏引入位置的概念,再由位置变化引入位移,说明位移的作用。

结合生活实际自然过渡到位移与路程,比较二者的区别。

再回归生活,利用学生喜爱并熟悉的体育短跑赛,比较位移与路程,突出物理与生活的结合,强调学以致用。

课外布置学生喜爱的猜谜语与阅读材料--全球定位系统,体现新课程所强调的基础性与开放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位移、作用与画法
2 教学难点:位移与路径的区别
四教学资料
笔记本电脑,中国地图(挂图),自制教具
五过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