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传感器选型的六大原则

传感器选型的六大原则传感器选型是物联网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选取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进行传感器选型时,需要遵循以下六大原则。
一、适用性原则传感器的选型首先要考虑其适用性,即传感器能否满足系统的需求。
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的测量范围、精度、响应时间、输出信号类型等参数,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感知所需的物理量。
二、可靠性原则传感器的可靠性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在选型时,要考虑传感器的工作寿命、抗干扰能力、温度适应能力等因素,以保证传感器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三、成本效益原则传感器的选取不仅要考虑其功能和性能,还要考虑其成本。
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的采购成本、安装成本、维护成本等因素,选择性价比高的传感器,使系统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
四、互操作性原则在物联网系统中,传感器往往需要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因此,在选型时,要考虑传感器的通信接口和协议是否与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兼容,以确保传感器能够与系统中的其他设备正常交互。
五、可扩展性原则物联网系统往往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未来可能需要增加新的传感器或更换现有传感器。
因此,在选型时,要考虑传感器的可扩展性,即传感器是否支持多种接口和协议,是否可以方便地替换或升级。
六、能耗效率原则物联网系统通常需要长时间运行,因此传感器的能耗效率也是选型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选型时,要综合考虑传感器的功耗、电池寿命等因素,选择能够满足系统需求并且能够节省能源的传感器。
传感器选型的六大原则包括适用性、可靠性、成本效益、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和能耗效率。
在选型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并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选用传感器的基本原则

选择传感器时,可以根据以下基本原则进行考虑:
测量目的:明确所需的测量目的和参数。
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测量范围、精度要求等,以便选择适合的传感器类型。
特性匹配:将传感器的特性与应用需求进行匹配。
考虑传感器的灵敏度、响应时间、线性度、分辨率、稳定性等特性是否满足应用要求。
环境适应性:考虑传感器在应用环境中的工作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振动等因素。
选择具有良好环境适应性的传感器,能够可靠地工作并长期稳定。
可靠性和耐久性:评估传感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选择具有良好质量和可靠性记录的传感器品牌,并考虑其寿命、可维护性以及在应用中的长期性能。
成本效益:综合考虑传感器的价格、性能和应用价值,寻找成本效益最高的选择。
有时候,较低成本的传感器可能满足应用需求,而不需要过度追求高级功能。
互操作性和接口:考虑传感器与系统或设备的互操作性。
选择与现有系统或设备兼容的传感器,并确保传感器的接口和数据输出格式符合应用要求。
数据处理和集成:考虑传感器输出的数据类型和格式,以及其与数据采集、处理和集成的兼容性。
确保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可以被正确解读和处理。
可扩展性和适应性:考虑未来应用的扩展和适应性。
选择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传感器,能够满足可能的应用变化和需求增加。
综合考虑以上原则可以帮助选择适合特定应用的传感器。
具体的选择过程还需考虑实际应用需求、技术要求和预算限制等因素,并进行实地测试和验证。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传感器作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用的原则至关重要。
以下是传感器选用的几个原则。
1.精度和准确性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值和实际值之间的误差,准确性是指传感器输出值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来确定所需的精度和准确性水平。
一般来说,如果应用场景对精度要求较高,则需要选择高精度的传感器,而如果对准确性要求较高,则需要选择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传感器。
2.测量范围和灵敏度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指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小和最大值之间的区间范围。
而灵敏度则是指传感器在测量范围内输出值的变化量。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来确定所需的测量范围和灵敏度。
一般来说,如果应用场景需要测量较大的范围,则需要选择具有较大测量范围的传感器,而如果需要较高的灵敏度,则需要选择具有较高灵敏度的传感器。
3.抗干扰能力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干扰信号,如电磁干扰、震动干扰等。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
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越强,则其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就越高。
4.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如温度、湿度、压力、腐蚀等。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工作环境和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如果应用场景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则需要选择具有较高防护等级和较长使用寿命的传感器。
5.成本和可维护性传感器的成本和可维护性也是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成本包括传感器本身的价格和安装、维护等费用。
可维护性则包括传感器的易维修性和易更换性。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综合考虑成本和可维护性等因素,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传感器。
选择适合的传感器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要求来确定所需的精度、测量范围、抗干扰能力、工作环境和成本等因素。
传感器选用的基本原则

传感器选用的基本原则传感器是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能够将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湿度、光强度等)转换为电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其他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和控制。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传感器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其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一个基本的原则是了解所需测量的物理量。
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类型的传感器。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之前,需要了解要测量的物理量的特性、范围和精度要求。
例如,在温度测量中,一些应用可能需要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而另一些应用可能只需要粗略的近似值。
因此,了解所需测量的物理量的特性是选择适当传感器的基础。
其次,传感器的精度和准确性也是选择传感器的重要考虑因素。
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而准确性是指传感器输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传感器的精度和准确性必须与实际应用需求相匹配。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仔细考虑其规格和技术指标,与应用需求进行比较。
第三,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是重要的选择因素。
传感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是否稳定,以及其工作寿命和可靠性是否能够满足应用的要求,是确定传感器是否适用的重要考虑因素。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材料,以及厂家提供的关于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信息。
此外,在选择传感器时,成本效益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不同类型和品牌的传感器在价格上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综合考虑性能、准确性和可靠性与成本之间的平衡。
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应用需求,必须权衡传感器的成本与所需的精度和性能要求。
最后,与传感器一起使用的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兼容性也需要考虑。
传感器与其他设备的接口和通信协议必须匹配,并且能够集成到现有的系统中。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其接口类型(如模拟接口或数字接口)和通信协议(如I2C或SPI),以确保与其他设备和系统的兼容性。
总之,选择适当的传感器对于实现准确和可靠的测量和控制至关重要。
1.2 传感器的分类与选用原则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一、与测量条件有关的因素
(1)测量的目的; (2)被测试量的选择; (3)测量范围; (4)输入信号的幅值,频带宽度; (5)精度要求; (6)测量所需要的时间。
二、与传感器有关的技术指标
(1)精度; (2)稳定度; (3)响应特性; (4)模拟量与数字量; (5)输出幅值; (6)对被测物体产生的负载效应; (7)校正周期; (8)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保护。
(1)价格; 价格; 零配件的储备; (2)零配件的储备; (3)服务与维修制度,保修时间; 服务与维修制度,保修时间; (4)交货日期 交货日期。 (4)交货日期。
基本参数指标
量程指标: 量程指标 量程范围、过载能力等 灵敏度指标: 灵敏度指标 灵敏度、分辨力、满量程输 出等 精度有关指标: 精度有关指标: 精度、误差、线性、滞后、 重复性、灵敏度误差、稳定 性 动态性能指标: 动态性能指标 固定频率、阻尼比、时间常 数、频率响应范围、频率特 性、临界频率、临界速度、 稳定时间等
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构成的,包括动 力场的运动定律,电磁场的电磁定律等。物理学中的定 律一般是以方程式给出的。对于传感器,这些方程式就 是许多传感器在工作时的数学模型。这类传感器的特点 是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以传感器中元件相对位置变化引 起场的变化为基础,而不是以材料特性变化为基础。 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物质定律构成的,如虎克定律、欧姆 定律等。物质定律是表示物质某种客观性质的法则。这 种法则,大多数是以物质本身的常数形式给出。这些常 数的大小,决定了传感器的主要性能。因此,物性型传 感器的性能随材料的不同而异。如,光电管,它利用了 物质法则中的外光电效应。显然,其特性与涂覆在电极 上的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如,所有半导体传感器, 以及所有利用各种环境变化而引起的金属、半导体、陶 瓷、合金等性能变化的传感器,都属于物性中,传感 器将从被测对象获取的信息能量用于调制或控制外 部激励源,使外部激励源的部分能量载运信息而形 成输出信号,这类传感器必须由外部提供激励源, 如电阻、电感、电容等电路参量传感器都属于这一 类传感器。基于应变电阻效应、磁阻效应、热阻效 应、光电效应、霍尔效应等的传感器也属于此类传 感器。 能量转换型传感器,又称有源型或发生器型, 传感器将从被测对象获取的信息能量直接转换成输 出信号能量,主要由能量变换元件构成,它不需要 外电源。如基于压电效应、热电效应、光电动势效 应等的传感器都属于此类传感器。
简述传感器选型的原则

简述传感器选型的原则传感器作为信息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型直接影响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传感器选型的原则、选择参数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传感器选型的原则1. 适用性原则传感器选型首先需要考虑其适用性,即是否能够满足具体应用场景下的测量要求。
这包括测量范围、精度、灵敏度、响应时间等参数。
2. 可靠性原则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证稳定可靠,因此可靠性也是选型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这包括抗干扰能力、长期稳定性、寿命等指标。
3. 经济性原则经济性是在满足适用和可靠性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成本的原则。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成本因素,并权衡其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
4. 互换性原则互换性是指同一类型传感器之间可以互相替代使用,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特点和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维护和更换等问题,互换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选型原则。
二、传感器选择参数1. 测量范围测量范围是指传感器能够测量的最大和最小值。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确定所需的测量范围,并选择相应的传感器类型。
2. 精度精度是指传感器输出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应用要求确定所需精度,并选择具有相应精度指标的传感器。
3.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随被测量物理量变化的程度。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被测量物理量的变化幅度,并选择具有相应灵敏度指标的传感器。
4.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传感器从接收到输入信号到输出响应所需时间。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所需响应时间,并选择具有相应响应时间指标的传感器。
5. 抗干扰能力抗干扰能力是指传感器工作时对外部干扰信号的抑制和排除能力。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实际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并选择具有相应抗干扰能力指标的传感器。
三、应用实例以温度传感器为例,介绍传感器选型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1. 确定测量范围在选择温度传感器时需要确定所需测量范围,例如-40℃~100℃。
2. 确定精度要求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所需精度要求,例如±0.5℃。
监控系统的传感器选择与布置原则

监控系统的传感器选择与布置原则监控系统的传感器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准确监测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对监控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传感器选择和布置原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监控系统传感器的相关知识。
一、传感器选择原则1. 确定监测参数:在选择传感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监测系统需要监测的参数是什么,比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
只有明确监测参数,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2. 确定测量范围: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指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的参数范围。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根据监测系统的实际需求确定测量范围,避免选择范围过大或过小的传感器。
3. 考虑环境条件:监控系统传感器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苛刻,可能存在高温、高湿、腐蚀等情况。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工作环境条件,选择能够适应环境的耐用传感器。
4. 考虑精度和稳定性: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指标,选择具有较高精度和稳定性的传感器。
5. 考虑成本和性能: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综合考虑传感器的成本和性能,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传感器。
不一定选择最贵的传感器就是最好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二、传感器布置原则1. 合理布置位置:传感器的布置位置直接影响监测系统的监测效果。
在布置传感器时,需要根据监测参数的特点和监测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布置,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监测到环境变化。
2. 避免干扰源:监控系统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应尽量避免干扰源,如电磁干扰、光照干扰等。
避免干扰源可以提高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障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3. 考虑安装高度:传感器的安装高度也是影响监测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布置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传感器的安装高度,选择合适的安装高度,确保传感器能够准确监测到环境参数的变化。
4. 定期维护检查:监控系统传感器的布置位置通常比较隐蔽,容易受到灰尘、湿气等影响。
传感器选用原则.

1、灵敏度和检测极限 2、准确度和精密度 3、动态范围和直线性 4、响应速度和滞后性 5、使用环境及抗干扰 6、互换性 7、老化及时漂 8、其他方面
传感器选用原则
1、灵敏度和检测极限 灵敏度S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增量Δy 与引起输出量增量 Δy的输入量增量Δx的比值, 即 S=Δy/Δx 显然希望S越大越好,但是当S过大后,对干扰信 号也会太敏感。因此,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 量选用灵敏度低的传感器,以增强抗干扰能力。 一般希望检测极限大、范围宽,但往往又和敏感 度相矛盾,故二者应统盘考虑。
传感器选用原则
7、老化及时漂 传感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所谓老化 现象,性能有所变化;或者即便无输入信 号或输入信号不变,传感器的输出也会有 某些变化,这都影响传感器的可靠性,故 要定期对其进行检验。
传感器选用原则
8、其他方面 另外,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形式也是必须考虑的。输出 信号要和变送器(测量电路)相适应。若用微电脑测 量,最好选用脉冲输出的,这样可省去A/D转换器; 若现场距仪表室较远,最好选用可以长距离传输而抗 干扰能力强的电流输出型。输出电流国际上规定为 4~20mA,信号为0时对应4mA,满输出时对应 20mA;国内有用0~10mA的。
传感器选用原则
5、使用环境及抗干扰 工作环境,尤其是工业环境往往有各种干 扰。一般希望能经受住高低温、湿度、磁 场、电场、辐射、震动、冲击等恶劣环境 的考验,但都有一定的适应限度。这一条 往往成为选择传感器的关键。
传感器选用原则
6、互换性 互换性是指传感器性能的一致性。值得指 出的是:大多数传感器的性能一致性不理 想。在修理或调换时要特别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的选用原则一、与测量条件有关的因素(1)测量的目的;(2)被测试量的选择;(3)测量范围;(4)输入信号的幅值,频带宽度;(5)精度要求;(6)测量所需要的时间。
二、与传感器有关的技术指标(1)精度;(2)稳定度;(3)响应特性;(4)模拟量与数字量;(5)输出幅值;(6)对被测物体产生的负载效应;(7)校正周期;(8)超标准过大的输入信号保护。
三、与使用环境条件有关的因素(1)安装现场条件及情况;(2)环境条件(湿度、温度、振动等);(3)信号传输距离;(4)所需现场提供的功率容量。
四、与购买和维修有关的因素(1)价格;(2)零配件的储备;(3)服务与维修制度,保修时间;(4)交货日期。
第二章力敏传感器第一节应变式传感器金属应变片式传感器一、金属应变片式传感器金属应变片式传感器的核心元件是金属应变片,它可将试件上的应变变化转换成电阻变化。
优点:①精度高,测量范围广②频率响应特性较好③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④可在高(低)温、高速、高压、强烈振动、强磁场及核辐射和化学腐蚀等恶劣条件下正常工作⑤易于实现小型化、固态化⑥价格低廉,品种多样,便于选择缺点:具有非线性,输出信号微弱,抗干扰能力较差,因此信号线需要采取屏蔽措施;只能测量一点或应变栅范围内的平均应变,不能显示应力场中应力梯度的变化等;不能用于过高温度场合下的测量。
应变式传感器应用金属应变片,除了测定试件应力、应变外,还制造成多种应变式传感器用来测定力、扭矩、加速度、压力等其它物理量。
应变式传感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弹性敏感元件,利用它将被测物理量(如力、扭矩、加速度、压力等)转换为弹性体的应变值;另一个是应变片作为转换元件将应变转换为电阻的变化。
柱力式传感器梁力式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优点:灵敏度高、动态响应好、精度高、易于微型化和集成化等。
第2章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测力、测压、称重、测位移、测加速度、测扭矩、测温度等检测系统。
目前已成为生产过程检测以及实现生产自动化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2.1 电位器式电阻传感器●特点: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精度高、输出信号大、性能稳定并容易实现任意函数;但要求输入能量大,电刷与电阻元件之间容易磨损。
●分类:根据输入—输出特性的不同,分为线性电位器和非线性电位器两种;根据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为绕线式、薄膜式、光电式等。
2.4 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电阻式传感器应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检测力、压力、扭矩、位移、加速度等参数第二节电感式传感器(变磁阻)优点:①结构简单、可靠,测量力小衔铁为0.5~200×10-5N时,磁吸力为(1~10)×10-5N。
②分辨力高机械位移:0.1μm,甚至更小;角位移:0.1角秒。
输出信号强,电压灵敏度可达数百mV/mm 。
③重复性好,线性度优良在几十μm到数百mm的位移范围内,输出特性的线性度较好,且比较稳定。
不足:存在交流零位信号,不宜于高频动态测量。
(四)应用测量振动、厚度、应变、压力、加速度等各种物理量。
1. 差动变压器式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定振动物体的频率和振幅时其激磁频率必须是振动频率的十倍以上,才能得到精确的测量结果。
可测量的振幅为(0.1~5)mm,振动频率为(0~150)Hz。
2. 微压力变送器将差动变压器和弹性敏感元件(膜片、膜盒和弹簧管等)相结合,可以组成各种形式的压力传感器。
第三节电容式传感器优点:测量范围大、灵敏度高、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动态响应时间短、易实现非接触测量等。
由于材料、工艺,特别是测量电路及半导体集成技术等方面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寄生电容的影响得到较好地解决,使电容式传感器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
应用:压力、位移、厚度、加速度、液位、物位、湿度和成分含量等测量之中。
压力测量:差压传感器、变面积传感器、荷重传感器水分检测:粮食、油液位测量加速度测量(三)设计要点电容式传感器所具有的高灵敏度、高精度等独特的优点是与其正确设计、选材以及精细的加工工艺分不开的。
在设计传感器的过程中,在所要求的量程、温度和压力等范围内,应尽量使它具有低成本、高精度、高分辨力、稳定可靠和高的频率响应等。
第四节压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具有响应频带宽、灵敏度高、信噪比大、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重量轻等优点。
在工程力学、生物医学、石油勘探、声波测井、电声学等许多技术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四、压电式传感器的应用(一)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二)压电式压力传感器(三)压电式流量计(四)集成压电式传感器典型应用脉搏计数探测·按键键盘,触摸键盘·振动、冲击、碰撞报警·振动加速度测量·管道压力波动·其它机电转换、动态力检测等(五)压电式传感器在自来水管道测漏中的应用第三章温度传感器微波测温温度传感器、噪声测温温度传感器、温度图测温温度传感器、热流计、射流测温计、核磁共振测温计、穆斯保尔效应测温计、约瑟夫逊效应测温计、低温超导转换测温计、光纤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温度传感器有的已获得应用,有的尚在研制中。
第二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能用来测量流体的温度、测量固体以及固体壁面的温度。
微型热电偶还可用于快速及动态温度的测量。
第三节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检测用的热敏电阻在仪表中的应用测温用的热敏电阻器测表面电阻用的热敏电阻器、IC温度传感器的应用(一)深井长传输线的摄氏温度测量第五节其他温度传感器一、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用途:钢铁,地质,石油,化工等生产工艺流程,各种食品加工,空调设备及冷冻库,恒温槽等的温度检测与控制中。
二、水晶温度传感器水晶温度传感器可广泛用于空调、电子工业、食品加工等领域。
由于可用数字显示,所以,可作为高稳定性和高分辨率的温度计使用。
三、分布温度传感器温度越限往往造成火灾、爆炸或机毁人亡等恶性事故。
对于在空间延伸的设备和装置,进行温度越限的检测和控制尤为重要。
传感器在温度检测与控制中,具有独特重要作用第四章磁敏传感器第三节SQUID磁敏传感器应用领域⏹深部地球物理:用带有SQUID磁敏传感器的大地电磁测深仪进行大地电磁测深,效果甚好。
⏹⏹在古地磁考古、测井、重力勘探及预报天然地震中,SQUID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生物医学方面,应用SQUID磁测仪器可测量心磁图、脑磁图等,从而出现了神经磁学、脑磁学等新兴学科,为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在固体物理、生物物理、宇宙空间的研究中,SQUID可用来测量极微弱的磁场,如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用SQUID磁测仪器测量了阿波罗飞行器带回的月球样品的磁矩。
⏹⏹SQUID技术还可用作电流计,电压标准,计算机中存储器,通讯电缆等;在超导电机、超导输电、超导磁流体发电、超导磁悬浮列车等方面,均得到广泛应用。
四、SQUID磁敏传感器的应用磁测量超导磁力仪,超导磁力梯度仪超导岩石磁力仪,超导磁化率仪电测量超导检流计,超导微伏计,超导电位计重力测量超导重力仪,超导加速仪超导重力梯度仪辐射测量超导辐射检测器磁共振测量超导核磁共振仪,超导核磁共振磁力仪超导核磁共振测井仪第四节磁通门式磁敏传感器最大特点:适合在零磁场附近工作的弱磁场进行测量。
传感器可作成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既可测纵向向量T、垂直向量Z,也可测ΔT、ΔZ,不受磁场梯度影响,测量的灵敏度可达0.01nT,且可和磁秤混合使用组成磁测仪器。
应用:航空、地面、测井等方面的磁法勘探,在军事上,也可用于寻找地下武器(炮弹、地雷等)和反潜。
还可用于预报天然地震及空间磁测等。
第五节感应式磁敏传感器可用于测量交变场中磁场变化率。
霍耳开关集成传感器的应用领域霍耳开关集成传感器的应用领域:点火系统、保安系统、转速、里程测定、机械设备的限位开关、按钮开关、电流的测定与控制、位置及角度的检测等等霍耳磁敏传感器的应用利用霍耳效应制作的霍耳器件,不仅在磁场测量方面,而且在测量技术、无线电技术、计算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
利用霍耳电势与外加磁通密度成比例的特性,可借助于固定元件的控制电流,对磁量以及其他可转换成磁量的电量、机械量和非电量等进行测量和控制。
应用这类特性制作的器具有磁通计、电流计、磁读头、位移计、速度计、振动计、罗盘、转速计、无触点开关等。
二、磁敏二极管和磁敏三极管利用磁敏管可以作成磁场探测仪器—如高斯计、漏磁测量仪、地磁测量仪等。
用磁敏管作成的磁场探测仪,可测量10-7T左右的弱磁场。
根据通电导线周围具有磁场,而磁场的强弱又取决于通电导线中电流大小的原理,因而可利用磁敏管采用非接触方法来测量导线中电流。
而用这种装置来检测磁场还可确定导线中电流值大小,既安全又省电,因此是一种备受欢迎的电流表。
此外,利用磁敏管还可制成转速传感器(能测高达每分钟数万转的转速),无触点电位器和漏磁探伤仪等。
三、磁敏电阻磁敏电阻可以用来作为电流传感器、磁敏接近开关、角速度/角位移传感器、磁场传感器等。
可用于开关电源、UPS、变频器、伺服马达驱动器、家庭网络智能化管理、电度表、电子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智能机器人、电梯、智能住宅、机床、工业设备、断路器、防爆电机保护器、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电力自动化、医疗设备、机床、远程抄表、仪器、自动测量、地磁场的测量、探矿第五章光电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