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基本性质重要公式

合集下载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专业内容]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专业内容]
<0.001
腐殖质(克/千克) 29.5 0 4.3 14.8 53.7 64.2
密度(克/厘米 3) 2.62 2.66 2.66 2.62 2.59 2.59
常用土壤密度值:
2.65克/厘米3。
高等教育
6
2、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质
量。
土壤容重值多介于1.0-1.5克/厘米3范围内,
沼泽土
1.10~1.30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土壤容重在1.14—1.26g/cm3之间比较适宜。
高等教育
7
容重、孔隙度与土壤松紧程度关系
松紧程度
最松 松 适合 稍紧 紧实
容重(g/cm3)
<1.0 1.0~1.14 1.14~1.26 1.26~1.30
>1.30
孔度(%)
>60 60~56 56~52 52~50
夯实的土壤容重典则型可土高壤达容1.重8-2.0克/厘米3。
土壤
容重(g/cm3)
土壤
容重(g/cm3)
泥炭
0.20~0.50
黄土
1.35~1.50
蓬松盐土 灰化层
0.80~1.00 0.80~1.00
土壤碱化层 土壤龟裂层
1.50~1.70 1.70~1.90
黑钙土耕层 1.10~1.30 灌溉后土壤结壳 1.60~1.90
注:式中土壤水吸力以 kPa为单位
高等教育
11
(二)土壤孔隙类型
土壤孔隙的持水功 能和毛管水上升情况 成为孔隙分类的主要 依据
孔隙类型
孔径大小 ( mm) 土壤水吸力 (kPa) 所含水分有效性
非活性孔隙(无效孔隙) < 0.002

土粒比重公式

土粒比重公式

土粒比重公式关于“土粒比重公式”什么是土粒比重公式?土粒比重公式是用来计算土壤颗粒的比重的公式。

比重是指物质在单位体积内的质量,是刻画土壤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土粒比重公式有以下几种:1.体积比重公式:比重 = (土粒质量 - 水份质量)/(土粒质量- 内部毛孔质量)–比重的计算是基于质量的,需要知道土粒质量、水份质量和内部毛孔质量。

–举例:假设一块土壤样品的土粒质量为100克,水份质量为15克,内部毛孔质量为10克,则比重 = (100 - 15) /(100 - 10) = 。

2.平均比重公式:比重 = 平均颗粒密度 / 平均颗粒单位体积质量–比重的计算是基于颗粒密度和单位体积质量的平均值。

–举例:假设土壤样品的平均颗粒密度为g/cm³,平均颗粒单位体积质量为g/cm³,则比重= / ≈ 。

3.空隙比重公式:比重 = 饱和土壤重量 / 饱和土壤体积 - 有效土壤孔隙体积–比重的计算是基于饱和土壤重量和有效土壤孔隙体积。

–举例:假设一块饱和土壤的重量为1500克,有效土壤孔隙体积为800 cm³,则比重 = 1500 / (1500 - 800) = 。

4.全重比重公式:比重 = 干重 / 温定体积–比重的计算是基于干重和温定体积。

–举例:假设土壤样品的干重为250克,温定体积为100 cm³,则比重 = 250 / 100 = 。

总结土粒比重公式是用来计算土壤颗粒比重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公式适用于不同的土壤参数,选择适合的公式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土壤性质。

继续为您列举更多的土粒比重公式:5.骨骼比重公式:比重 = 骨骼质量 / 骨骼容积–比重的计算是基于骨骼质量和骨骼容积。

–举例:假设土壤样品的骨骼质量为200克,骨骼容积为50 cm³,则比重 = 200 / 50 = 4。

6.实际容重公式:比重 = 土粒质量 / 实际体积–比重的计算是基于土粒质量和实际体积。

土壤的基本性质

土壤的基本性质

俗称蚂蚁蛋、米糁子; 近似球形且直径大小1~10mm,是农业生产最理想的结构体; 有机质含量较高,质地适中。
棱角比较明显,水稳性与非机械稳定较差、大小与团粒结 构相似的土团; 有机质含量不高,质地偏砂。
俗称坷垃; 结构体呈不规则块状,长、宽、高大致相近,边面不明显, 结构体内部较紧实; 有机质含量较低,黏重。
俗称卧土; 结构体扁平,成层排列,呈片状或板状; 表层遇雨或灌溉后出现,为犁底层。
土壤黏 结性 土壤黏 着性
土壤可 塑性
土壤胀 缩性
眼看
犁试
手感
一是因土选种适宜的作物
• 南方酸性很强的土壤—茶;
• 盐碱地--甜菜、向日葵、紫苜蓿、棉花
• 北方大面积石灰性土壤可不治理
二是化学改良
• 酸性土壤施用石灰质肥料 • 碱性土壤施用石膏、磷石膏、明矾
四是酸度改良:主要是对一些土壤酸度过大的水稻土 适用石灰
一是交换性阳离子的缓冲作用
二是弱酸及其盐类的缓冲作用
三是两性物质的的缓冲作用
作用:有利于维持适合植物生活的环境 措施:增施有机肥料,砂土中掺入塘泥
土壤性质
土壤质地
性质
生产特性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防 治水土流失,保证农田 旱时灌溉、涝时排水。
改良耕地质量。
有机肥
桔杆还田
保持土壤肥力。
土壤墒情监测
一是良好的土体构型
二是适量的有机质和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
三是适当的渗漏量和适宜的地下日渗漏量
一是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二是增施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肥
三是水旱轮作与合理灌排
一是冷:开沟排水,增加排水沟密度和沟深,以降低 地下水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是黏和砂:添加客土,前者掺入砂土,后者掺入黏 质土。

土壤基本性质重要公式

土壤基本性质重要公式

一、土壤基本性質重要公式:Gs + S e1. γm = ─────γw1 + ee2. n = ────1 + e3. S e = G s w4. Dr=(e max-e)/(e max-e)min5.γw = 1 g/cm3 = 1 t/m3 = 1000 kg/m3 = 9.8 KN/m3 = 62.4 #/ft36.Weathering: H20+CO2 →H2CO3→H+ + (HCO3)_二、土壤分類重要公式:1.c u/σc= 0.11 + 0.0037(PI) (Skempton, 1957)2. Cc = 0.009(LL-10) (Skempton, 1944)3.a = n -35b = n -15c = LL -40d = PI -10GI = 0.2 a + 0.005 a c + 0.01 b d或GI=(F200-35)[0.2+0.005(LL -40)]+0.01(F200-15)(PI-10) A-2-6或A-2-7用GI=0.01(F200-15)(PI-10)4.Cu及Cd之定義:Uniformity coefficientCu = D60/D10Coefficient of gradationCd = (D30) 2/(D10×D60)三、滲流重要公式:1.k = C1 D102k:cm/sec,D10:cm,C1:100~150(1/cm.sec)2.q = k avg h ( N f/ N d) ,Kzx t=Kx3.q=k i A四、有效應力重要公式:1.σ'=σ- u w2.Seed 液化潛能評估(τavg/σ0')=0.65(A max/g)(σ0/σ0')r dF.S.= (τ/σ0') /(τavg/σ0')五、壓密重要公式:1.U= (1-u/u i)×100%=(S/S∞)×100%2.a v = -△e/△σ'3.m v = a v/(1+e0)4.k = C v m vγwC v t5. T v= ────H 2( ── )n6.U≦60% Tv=(π/4)U2,T50=0.1967.U≧60% Tv= - 0.9332 log (1-U) - 0.0851,T90=0.848-e-△e e = ───── = ────────△logσ' σ'+△σ'l o g ──────σ'9.NC Clay(σc'=σ' )Cc σ0' +△σ'△H = H ─── log ──────'1 + e0σ' )且(σc'>σ0' +△σ')10.OC Clay(σc'>σC sσ0' +△σ'△H = H ─── log ──────'1 + e0σ11.OC Clay(σc'>σ0' )且(σc'<σ0' +△σ')C sσc Cc σ0' +△σ'△H = H ─── log ─── + H ─── log ─────' 1 + ec σc'1 + e0σ12.UC Clay(σc'<σ0')Cc σ0' +△σ'△H = H ─── log ──────'1 + e0σc△e13.△H = H ───1 + e014.△H = H ×m v ×△σ'六、剪力強度重要公式:1.σ1 = σ3 tan2(45+ψ/2) + 2 c tan (45+ψ/2)2.σ3 = σ1 tan2 (45-ψ/2) - 2 c tan (45-ψ/2)3. σα=(σ1+σ3)/2+[(σ1-σ3)/2] cos2α4.τα=[(σ1-σ3)/2]sin2α5.τα=c+σαtanψ6.ψ=2α-90∘7.φ=2 tan-1(√m-45°)8. c = σ/( 2 √m)m - 1=sin-1(───)m + 1T9. c u = ────────π D2( h / 2 + D /6 )七、土壤品質控制重要公式:Gs γw Gs γw1. γd ' = ───── = ────────1 +e 1 +Gs w / SGs γw= ───────1 +Gs w2.R.C.= (γd/γd max)×100%3.D = (1-P c) D f + 0.9 P c D cR.C.= (γd/D )×100%4.若不含礫石之土壤乾單位重為γd1,無空氣孔隙之礫石乾單位重為γd2,將土壤重Ws1與礫石重Ws2以混合比P =Ws2/(Ws1+Ws2)混合,試證明混合後之土壤與礫石之乾單位重γdγd1 ×γd2γd = ─────────────P ×γd1 +(1 - P)γd2當P = 0 γd=γd1當P = 1 γd=γd2八、土壓力重要公式:1. σ1 = σ3 tan 2(45+ψ/2) + 2 c tan (45+ψ/2) σp = γz tan 2ψ/2) σp = γz P p =(1/2)γH 2 Kp + 2 cH kp2. σ3 = σ1 tan 2(45-ψ/2) - 2 c tan (45-ψ/2) σa =γz tan 2(45-ψ/2) - 2 c tan (45-ψ/2) σa =γz P a =(1/2)γH 2 Ka - 2 cH ka3. Z = hc = (2 c/γ) tan (45+ψ/2)4.H=H cr = (4 c/γ)tan (45+ψ/2) Wall friction Angle δ≒(2/3)ψ九、邊坡穩定重要公式:1.m= c/(γH cr)2.Ns = (γH cr )/c=1/m十、壓力傳播重要公式:1.△σz = (q L B ) / [ ( L + Z ) ( B + Z ) ]2.△σz = (q L B) / [( L + 2 Z tan30°) (B + 2 Z tan30°)]3.△σz = (Q / Z 2) ( 3 / 2π) / [ 1 + ( r / Z ) 2] 5 / 24.△σz = q { 1 - [ 1 / [ 1 + ( R / Z ) 2] 3 / 2}十一、承載力重要公式:1. q u = f1 c Nc + γ1D f N q + f2γ2B Nγ2. q u' = c Nc ,Nc=5(1+0.2B/L)(1+0.2D f/B)3.F.S.= q u / q4.F.S.= c Nc/(q t-γH)5.F.S.= q u' / q'6.F.S.= 2πc/(γH + q)7.F.S.= c Nc/(γH + q)8.Nature Bearing capacity failure:a.General shear failureb.Local shear failurec.Punching shear failure9.粘土q ult = q P△H f = △H p (B f / B p )K= q /△H → K f = K p (B p /B f)10.砂土q ult = q P (B f / B p)△H f =△H p[2B f/(B f + B p )]2K=q/△H → K f = K p ([(B f + B p ) /(2B f)]2)十二、地質調查重要公式:D02 - D i21. A r = ─────× 100 %D i2L ≧10 cm 岩塊總長2. RQD = ─────────────× 100 %鑽心長度3.鑽探深度之決定△σz =0.1σo’4.N值有效應力修正35a.σo’≧10.5t/m2 N = N’(------)σo’+7b.σo’<10.5t/m2 N = 2 N’N值地下水位修正N=15+(1/2)(N’-15) N’>151.梯形形心公式z =(h/3)(a+2b)/(a + b)z=距下底a=下底b=上底h=高2.即時沉陷量△Hi = q B [ (1-μ2) / E ] I w3.e≦B/6 q max= Q/BL+6M/ee≧B/6 q max= 2Q/3mL,m=(B/2-e)1.Converse-Labarre公式e=1-θ[(m-1)n+(n-1)m]/(90 m n) ,θ=tan-1(d/s) Drilled-pier and Caisson FoundationOpen CaissonBox CaissonPneumatic CaissonReference BeamTest pile十五、基礎開挖與擋土支撐:A.Retain Wall:1.Gravity Wall2.Semigravity Wall3.Cantilever Wall4.Conterfort WallB.Stability Check1.Overturning2.Sliding failure3.Bearing capacity4.settlement5.Overall stabilityC.ShoringkeyWeepholeStrutWalePostLaggingWedgeSolider beamAnchord tie rodDredge lineHydraulic jackAnchord pile十六、排水、地盤改良與監測系統:1.試依Kozeny 之經驗公式估計抽取地下水位之影響圈半徑?細砂之滲透係數k= 2×10-5 cm/sec ,孔隙率n= 0.5抽水量 q = 0.01 m 3/sec ,抽水時間 t = 2 個月【 答 】:56 公尺(4-5) d 15≦ D 15 ≦ (4-5) d 85 (Terzaghi and Peck, 1967) 前半段:Excessive hydrostatic pressure head is not create inthe soil後半段:The soil to be protected is not washed into the filter2.Soil Improvement :Chemical Churning PileFilter sandGroutingVibroflotation MethodSand DrainSoil and lime 間之Pozzolanic reaction : Ca(OH)2 + SiO 2 → CSH (CaO,SiO 2,H 2O)Stone ColumnsDynamic CompationPrecompression Method3.Strain gage Type (Transducers)Reinforcing-bar stress transducerSoil pressure transducerPore pressure transducerDisplacement transducerLoad transducer, Load CellTemperature transducerInclination transducer Data logger πqkn t R 12=。

土壤相关计算公式

土壤相关计算公式

土壤相关计算公式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植物生长、水文循环、气候变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土壤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计算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土壤相关的计算公式,包括土壤质地的计算、土壤湿度的计算、土壤肥力的评价等内容。

一、土壤质地的计算。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粉砂、粘土的含量比例,通常用质地三角图来表示。

根据土壤中这三种颗粒的含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土壤的质地:粘土含量 = A / (A + B + C) × 100%。

粉砂含量 = B / (A + B + C) × 100%。

砂含量 = C / (A + B + C) × 100%。

其中,A、B、C分别表示土壤中的粘土、粉砂、砂的含量。

通过这些计算,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土壤的质地,为土壤的管理和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土壤湿度的计算。

土壤湿度是指土壤中水分的含量,通常用土壤含水量来表示。

土壤含水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含水量 = (湿重干重) / 干重× 100%。

其中,湿重表示土壤在含有水分的状态下的重量,干重表示土壤在完全干燥后的重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为灌溉和土壤水分管理提供依据。

三、土壤肥力的评价。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供给能力,通常用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指数来表示。

土壤养分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土壤养分含量 = 养分含量 / 土壤样品重量× 100%。

其中,养分含量表示土壤中某种养分的含量,土壤样品重量表示取样土壤的重量。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为合理施肥和土壤肥力管理提供依据。

土壤肥力指数是综合考虑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的指标,通常通过专业的土壤肥力评价方法来计算。

常用的土壤肥力指数计算方法包括全氮指数、有效磷指数、速效钾指数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全面评价土壤的肥力状况,为合理施肥和提高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土壤相关的计算公式包括土壤质地的计算、土壤湿度的计算、土壤肥力的评价等内容,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壤的性质和特征,为土壤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的基本性质

土壤的基本性质
畜践踏与农机具等作用下由松变紧的过程称为土壤 压板过程。
• (2)注意土壤的宜耕状态和宜耕期: 土壤的宜耕期
是指保持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的时间。
• (3)改良土壤耕性: 可通过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排
灌、适时耕作等方法改良土壤耕性。
• 3.2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 3.2.1 土壤胶体(soil colloid)
• 影响土壤粘结性和粘着性的因素有: • ①土壤质地:土壤愈细,接触面愈大,粘结性和粘着
性愈强。
• ②土壤含水量: 含水量愈少,土粒距离愈近,分子
引力愈大,粘结性愈强,故干燥土块破碎甚为困难。
• ③土壤结构:团粒结构可使土团接触面减少,因而
其粘结性和粘着性降低,土壤疏松易耕。
• ④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含量增加可减弱粘土的
• (2)核状结构(subangular structure): 结构体长、
宽、高三轴大体近似,边面梭角明显,较块状结构 小,大的直径为10-20mm稍大,小的直径为5-10mm。
• (3)柱状结构(columnar structure):结构体的垂
直轴特别发达,呈立柱状,棱角明显有定形者,称 为棱柱状结构,棱角不明显无定形者,称为圆柱状结构。
• 3.1.3.1 土壤耕性的含义 • (1) 耕作难易程度; (2) 耕作质量的好坏; (3) 宜耕期长
短。
• 3.1.3.2 土壤物理机械性 • (1) 粘结性和粘着性 • 土壤粘结性是指土粒与土粒之间由于分子引力而相互
粘结在一起的性质。
• 土壤粘着性是土壤在一定含水量的情况下,土粒粘着
外物表面的性能。
• 3.2.1.2 土壤胶体的构造
• 土壤胶体分散系包括胶体微粒(为分散相)和微粒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

黄土 土壤碱化层 土壤龟裂层 灌溉后土壤结壳
1.35~1.50 1.50~1.70 1.70~1.90 1.60~1.90
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土壤容重在1.14—1.26g/cm3之间比较适宜。
容重、孔隙度与土壤松紧程度关系
松紧程度 容重(g/cm3) 孔度(%)
最松 松 适合 稍紧 紧实
<1.0 1.0~1.14 1.14~1.26 1.26~1.30 >1.30
依次形成第二级、第三级……微团聚体,再经多次聚合,
最终成为大小形状不同的团粒结构体。因此,团粒结构不 仅孔度大,而且具有多级孔隙。
单个土粒 团聚体
微团粒
腐殖质
粉 粒
粉粒
砂粒
粘粒
砂粒
Ca2+
土粒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Fe2+
土粒
土粒
腐 殖 质 Fe3+
土粒
Al3+
其它结构体的形成
立方体型、条柱型、片状型结构体多由单粒直
团粒结构体的土壤肥力特点:
②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大孔隙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 盛,有机质分解快;
小孔隙中有机质进行嫌气分解,速度慢而使养分
得以保存。
团粒结构体的土壤肥力特点: ③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壤热量状况;
④团粒结构降低了土粒间的粘着性、粘结性,减
少了耕作阻力,提高了耕作质量,土壤耕性好; ⑤有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和生长;
4℃时水的密度为1g.cm-3,因此土粒密度(单位容积固 体土粒的干重)与土壤比重数值相等,但土壤比重无单位。
表 4-2
粒级(粒径毫米) 全土样 0.10~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计算公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计算公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计算公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计算公式是土壤科学中重要的一环,它是研究土壤基本有机质、碳、氮、磷、钾、钙、镁等特性的基础,是决定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了解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计算公式,有助于深刻了解土壤性质,为决定土壤肥力搭建重要基础。

一、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其计算原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能给予并有能力与其他单质或离子进行交换的带正电荷微粒或分子的能力。

其计算原理主要是根据土壤的pH值和溶液中的离子活度,通过土壤具有微电荷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来估算土壤具有的阳离子交换量(CEC)。

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计算公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计算公式主要是根据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和无机质含量来确定的,有如下公式:CEC=Clay+Silt+Organic Matter+Cationic Exchangeable Base 这里,Clay指的是土壤中的粘土含量;Silt指的是土壤中的粉土含量;Organic Matter指的是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Cationic Exchangeable Base指的是土壤中的阳离子含量,包括钙离子(Ca2+)、钠离子(Na+)、镁离子(Mg2+)和铵离子(NH4+)等。

三、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因素1、土壤的成分土壤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主要因素,例如沙类土壤、黏粒土壤和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干土壤等,其阳离子交换量(CEC)较低;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湿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CEC)较高。

2、土壤pH值土壤pH值也是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土壤的pH值越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也会越低。

3、土壤水含量土壤的水含量也会影响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例如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湿土壤,其阳离子交换量(CEC)会比土壤水分较低的情况要高。

四、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意义1、评价土壤肥力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是衡量土壤肥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越高,表示土壤肥力越强;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越低,表示土壤肥力越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土壤基本性質重要公式:Gs + S e1. γm = ─────γw1 + ee2. n = ────1 + e3. S e = G s w4. Dr=(e max-e)/(e max-e)min5.γw = 1 g/cm3 = 1 t/m3 = 1000 kg/m3 = 9.8 KN/m3 = 62.4 #/ft36.Weathering: H20+CO2 →H2CO3→H+ + (HCO3)_二、土壤分類重要公式:1.c u/σc= 0.11 + 0.0037(PI) (Skempton, 1957)2. Cc = 0.009(LL-10) (Skempton, 1944)3.a = n -35b = n -15c = LL -40d = PI -10GI = 0.2 a + 0.005 a c + 0.01 b d或GI=(F200-35)[0.2+0.005(LL -40)]+0.01(F200-15)(PI-10) A-2-6或A-2-7用GI=0.01(F200-15)(PI-10)4.Cu及Cd之定義:Uniformity coefficientCu = D60/D10Coefficient of gradationCd = (D30) 2/(D10×D60)三、滲流重要公式:1.k = C1 D102k:cm/sec,D10:cm,C1:100~150(1/cm.sec)2.q = k avg h ( N f/ N d) ,Kzx t=Kx3.q=k i A四、有效應力重要公式:1.σ'=σ- u w2.Seed 液化潛能評估(τavg/σ0')=0.65(A max/g)(σ0/σ0')r dF.S.= (τ/σ0') /(τavg/σ0')五、壓密重要公式:1.U= (1-u/u i)×100%=(S/S∞)×100%2.a v = -△e/△σ'3.m v = a v/(1+e0)4.k = C v m vγwC v t5. T v= ────H 2( ── )n6.U≦60% Tv=(π/4)U2,T50=0.1967.U≧60% Tv= - 0.9332 log (1-U) - 0.0851,T90=0.848-e-△e e = ───── = ────────△logσ' σ'+△σ'l o g ──────σ'9.NC Clay(σc'=σ' )Cc σ0' +△σ'△H = H ─── log ──────'1 + e0σ' )且(σc'>σ0' +△σ')10.OC Clay(σc'>σC sσ0' +△σ'△H = H ─── log ──────'1 + e0σ11.OC Clay(σc'>σ0' )且(σc'<σ0' +△σ')C sσc Cc σ0' +△σ'△H = H ─── log ─── + H ─── log ─────' 1 + ec σc'1 + e0σ12.UC Clay(σc'<σ0')Cc σ0' +△σ'△H = H ─── log ──────'1 + e0σc△e13.△H = H ───1 + e014.△H = H ×m v ×△σ'六、剪力強度重要公式:1.σ1 = σ3 tan2(45+ψ/2) + 2 c tan (45+ψ/2)2.σ3 = σ1 tan2 (45-ψ/2) - 2 c tan (45-ψ/2)3. σα=(σ1+σ3)/2+[(σ1-σ3)/2] cos2α4.τα=[(σ1-σ3)/2]sin2α5.τα=c+σαtanψ6.ψ=2α-90∘7.φ=2 tan-1(√m-45°)8. c = σ/( 2 √m)m - 1=sin-1(───)m + 1T9. c u = ────────π D2( h / 2 + D /6 )七、土壤品質控制重要公式:Gs γw Gs γw1. γd ' = ───── = ────────1 +e 1 +Gs w / SGs γw= ───────1 +Gs w2.R.C.= (γd/γd max)×100%3.D = (1-P c) D f + 0.9 P c D cR.C.= (γd/D )×100%4.若不含礫石之土壤乾單位重為γd1,無空氣孔隙之礫石乾單位重為γd2,將土壤重Ws1與礫石重Ws2以混合比P =Ws2/(Ws1+Ws2)混合,試證明混合後之土壤與礫石之乾單位重γdγd1 ×γd2γd = ─────────────P ×γd1 +(1 - P)γd2當P = 0 γd=γd1當P = 1 γd=γd2八、土壓力重要公式:1. σ1 = σ3 tan 2(45+ψ/2) + 2 c tan (45+ψ/2) σp = γz tan 2ψ/2) σp = γz P p =(1/2)γH 2 Kp + 2 cH kp2. σ3 = σ1 tan 2(45-ψ/2) - 2 c tan (45-ψ/2) σa =γz tan 2(45-ψ/2) - 2 c tan (45-ψ/2) σa =γz P a =(1/2)γH 2 Ka - 2 cH ka3. Z = hc = (2 c/γ) tan (45+ψ/2)4.H=H cr = (4 c/γ)tan (45+ψ/2) Wall friction Angle δ≒(2/3)ψ九、邊坡穩定重要公式:1.m= c/(γH cr)2.Ns = (γH cr )/c=1/m十、壓力傳播重要公式:1.△σz = (q L B ) / [ ( L + Z ) ( B + Z ) ]2.△σz = (q L B) / [( L + 2 Z tan30°) (B + 2 Z tan30°)]3.△σz = (Q / Z 2) ( 3 / 2π) / [ 1 + ( r / Z ) 2] 5 / 24.△σz = q { 1 - [ 1 / [ 1 + ( R / Z ) 2] 3 / 2}十一、承載力重要公式:1. q u = f1 c Nc + γ1D f N q + f2γ2B Nγ2. q u' = c Nc ,Nc=5(1+0.2B/L)(1+0.2D f/B)3.F.S.= q u / q4.F.S.= c Nc/(q t-γH)5.F.S.= q u' / q'6.F.S.= 2πc/(γH + q)7.F.S.= c Nc/(γH + q)8.Nature Bearing capacity failure:a.General shear failureb.Local shear failurec.Punching shear failure9.粘土q ult = q P△H f = △H p (B f / B p )K= q /△H → K f = K p (B p /B f)10.砂土q ult = q P (B f / B p)△H f =△H p[2B f/(B f + B p )]2K=q/△H → K f = K p ([(B f + B p ) /(2B f)]2)十二、地質調查重要公式:D02 - D i21. A r = ─────× 100 %D i2L ≧10 cm 岩塊總長2. RQD = ─────────────× 100 %鑽心長度3.鑽探深度之決定△σz =0.1σo’4.N值有效應力修正35a.σo’≧10.5t/m2 N = N’(------)σo’+7b.σo’<10.5t/m2 N = 2 N’N值地下水位修正N=15+(1/2)(N’-15) N’>151.梯形形心公式z =(h/3)(a+2b)/(a + b)z=距下底a=下底b=上底h=高2.即時沉陷量△Hi = q B [ (1-μ2) / E ] I w3.e≦B/6 q max= Q/BL+6M/ee≧B/6 q max= 2Q/3mL,m=(B/2-e)1.Converse-Labarre公式e=1-θ[(m-1)n+(n-1)m]/(90 m n) ,θ=tan-1(d/s) Drilled-pier and Caisson FoundationOpen CaissonBox CaissonPneumatic CaissonReference BeamTest pile十五、基礎開挖與擋土支撐:A.Retain Wall:1.Gravity Wall2.Semigravity Wall3.Cantilever Wall4.Conterfort WallB.Stability Check1.Overturning2.Sliding failure3.Bearing capacity4.settlement5.Overall stabilityC.ShoringkeyWeepholeStrutWalePostLaggingWedgeSolider beamAnchord tie rodDredge lineHydraulic jackAnchord pile十六、排水、地盤改良與監測系統:1.試依Kozeny 之經驗公式估計抽取地下水位之影響圈半徑?細砂之滲透係數k= 2×10-5 cm/sec ,孔隙率n= 0.5抽水量 q = 0.01 m 3/sec ,抽水時間 t = 2 個月【 答 】:56 公尺(4-5) d 15≦ D 15 ≦ (4-5) d 85 (Terzaghi and Peck, 1967) 前半段:Excessive hydrostatic pressure head is not create inthe soil後半段:The soil to be protected is not washed into the filter2.Soil Improvement :Chemical Churning PileFilter sandGroutingVibroflotation MethodSand DrainSoil and lime 間之Pozzolanic reaction : Ca(OH)2 + SiO 2 → CSH (CaO,SiO 2,H 2O)Stone ColumnsDynamic CompationPrecompression Method3.Strain gage Type (Transducers)Reinforcing-bar stress transducerSoil pressure transducerPore pressure transducerDisplacement transducerLoad transducer, Load CellTemperature transducerInclination transducer Data logger πqkn t R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