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经典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文学经典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文学经典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文学经典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2

课程名称:中外文学经典赏析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广播电视编导

开课教研室:广播电视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基础课。

2.课程任务:新闻传播系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以胜任未来所从事的专业。在这一背景下,这一课程的开设计划达到以下目的:在基本理论方面,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发展的概况,系统掌握现当代文学发展脉络,重点掌握重点作家和重点文学事件;在基本知识方面,使学生了解课本中所涉及文学家的生平,掌握他们的创作经历,重点掌握一些典范作品,达到会分析、会评价这一标准;在基本技能方面,了解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掌握常见写作技巧,重点掌握与其专业发展有关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特别注重学生课堂训练这一环节。

本课程本学期末采用考查(开卷)形式进行考核。基础知识主要涉及文学常识,分数占比约为20%;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文学经典作品的思想和艺术,分数占比约为50%;综合性、提高性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得与失,分数占比约为30%。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汉代及南北朝时期的民歌作品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详细分析《饮马长城窟行》、《西洲曲》、《敕勒歌》三首诗歌,让学生掌握相关古文化和古文字常识。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

《饮马长城窟行》:艺术方面,让学生了解比兴手法、接字手法的运用;语言方面,让学生了解“双鲤鱼”、“长跪”等词语在古代的含义。

《西洲曲》:让学生了解民歌中接字、谐音等手法的运用,结合诗中“青楼”一词,引入劣币驱逐良币定律。

《敕勒歌》:让学生了解南北朝诗歌不同风格,并找出原因。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比兴手法,以及文学作品的风格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引导学生联系以往学习中遇到的类似问题进行扩展学习。

4.教学内容

一、《饮马长城窟行》的思想和艺术

二、《西洲曲》的思想和艺术

三、《敕勒歌》的思想和艺术

第二章《春江花月夜》

1.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掌握《春江花月夜》所蕴含的古文化和古文字常识,学习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

介绍本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孤篇压倒全唐”,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建安风骨及骈体诗歌的兴衰。

介绍古典文学中的经典意象:清风明月、江上扁舟、捣衣声。

分析物是人非之叹的艺术魅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几个意象所代表的独特含义,以及物是人非之叹为什么感人至深的原因。难点是让学生活学活用,尝试利用这些经典手段来表达特定情感。

4.教学内容

一、初唐诗歌的发展

二、《春江花月夜》的思想内容

三、《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成就

第三章《长恨歌》

1.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白居易的创作主张及代表作品《长恨歌》,让学生掌握相关古文化和古文字常识,学习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

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使学生了解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特征。

介绍白居易的作品《长恨歌》,通过介绍历史上对于作品主题的三种不同认识,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思维习惯。

从艺术方面对该诗进行鉴赏品评。艺术表现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效果、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好处、长篇作品的节奏、物是人非之叹的感染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白居易的创作主张、长篇作品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思维习惯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的能力。

4.教学内容

一、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以及他所倡导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

二、《长恨歌》的思想内容

三、《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第四章唐代与宋代边塞诗之比较

1.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唐代与宋代边塞诗的不同特点,使学生了解诗歌创作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

高适的创作:学习代表作《燕歌行》,从中体会边塞诗主题的复杂性。

岑参的创作:学习《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从中体会乐观主义精神和反衬的表现手法。

陆游的创作:学习《关山月》,就诗中的情感与唐代边塞诗进行比较,从中感受时代氛围对于创作的影响。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唐宋两代边塞诗的不同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难点是让学生跳出这两个朝代看时代特征在文艺创作中的烙印,由此及彼展开思考,特别是以此分析当代作品。

4.教学内容

一、唐代边塞诗产生的背景和基本特征

二、《燕歌行》与《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赏析

三、宋代边塞诗产生的背景和基本特征

第五章李煜的词作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于词这种文学体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一代词帝”李煜的生平与创作有基本的了解,赏析作品《菩萨蛮》、《一斛珠》、《浪淘沙》、《破阵子》。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

介绍关于词的基本常识,包括词发展历程以及词与诗的区别与联系。

介绍李煜的创作经历。通过分析李煜的代表性词作让学生明白,在时代大背景之外,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变化也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作。

结合作品,了解“登高临远”这一经典意象所代表的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李煜前后期创作的不同特点及深层次原因。难点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由对李煜创作经历的分析入手,养成对作品“赏”、“析”并重的习惯。特别是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作品的能力。

4.教学内容

一、关于词的基本常识

二、李煜前期的词作《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一斛珠·晚妆初过》

三、李煜后期的词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第六章苏轼的词作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于苏轼的生平与创作有基本的了解,赏析作品《定风波》、《江城子》、《蝶恋花》。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

介绍苏轼生平,使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智慧有所了解。

介绍苏轼的作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介绍词作鉴赏的要领,结合词中的经典词句进行意境分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苏轼在逆境下仍保持良好心态的深层次文化原因,同时让学生了解苏轼词风多变的特点(既长于豪放词,又能写作婉约词)。难点是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形成豁达、真诚、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教学内容

一、苏轼的生平与创作

二、苏轼作品《定风波》、《江城子》

三、苏轼作品《蝶恋花》

第七章郭沫若和他的作品《天狗》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于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有基本的了解,对《天狗》进行赏析,让学生尝试写作白话诗。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

介绍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催生的新诗创作。

介绍郭沫若的生平和创作。分析文学与政治联姻的悲剧,让学生对文艺保有一份纯粹的敬畏。

介绍郭沫若的作品《天狗》,让学生感受浪漫主义诗风所产生的强烈感染力。

介绍白话诗的基本特征,并对学生进行诗歌写作训练。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白话诗的基本特征及基本写作方法,让学生了解郭沫若创作中政治化倾向产生的原因。难点是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4.教学内容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的诗歌创作革命

二、郭沫若的生平与创作

三、《天狗》的思想和艺术

四、白话诗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朦胧诗派创作概论

1.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朦胧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对北岛、舒婷、海子等人的作品进行赏析,比较北岛与舒婷的创作风格。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

介绍朦胧诗的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每一文学现象的产生都与特定的时代息息相关,在鉴赏作品时应知人论世。

分别介绍北岛、舒婷、海子等人的创作,重点比较北岛和舒婷的诗风,使学生了解个人因素对作品整体风格的印象,从而强化对于知人论世这一鉴赏要求的认识。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朦胧诗的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让学生了解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难点是培养学生用知人论世这一艺术鉴赏方法分析当代作品的意识。

4.教学内容

一、朦胧诗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

二、北岛的创作

三、舒婷的创作

四、海子、顾城等人的创作

第九章泰戈尔和他的《吉檀迦利》

1.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泰戈尔的生平及创作经历,对《吉檀迦利》(选段)进行赏析。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

介绍泰戈尔的生平及创作,使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

让学生感受《吉檀迦利》清新、欢畅的词风。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泰戈尔的创作特色,欣赏《吉檀迦利》的诗意美。难点是使学生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表达的体认。

4.教学内容

一、泰戈尔的生平及创作

二、《吉檀迦利》片段赏析

五、主用教材及参考书

(一)主用教材:

《文学经典导读》主编:张卫中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第一版。(二)参考书:

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主编:朱东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4年出版。

2.《中国古代文学史》主编:郭预恒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出版。

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主编:吴宏聪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1999年出版。

4.《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主编:陈思和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5.《外国文学简编》主编:朱维之等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执笔:王素

审定:袁辉商忠

《图形创意》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8021113)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图形创意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课程。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研究如何运用创意思维能力和图形造型能力来表达特定的图形创意。要求学生掌握图形创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用途以及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图形作为各项设计活动中基本元素之一,体现着设计的本质属性和表现技能,并在各项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系统地讲授图形设计的有关概念、设计方法、表现形式、课程操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不同的思维训练,达到独立完成构思独特新颖、具有强烈视觉效果和内涵的创意图形设计。本课程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内容和结构上力求将文化性、艺术性和专业性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当代艺术发展以及图形设计应用的深入思考,并使学生牢固掌握图形创意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方法。 二、课程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60 课程总学分:4 三、课时分配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 本课程大纲适用于13级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

五、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教学目的: 随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图形创意已经普及到平面、三维等设计的各个领域,图形创意已经成为当今设计领域不可替代的一种表达方式。只有掌握图形语言的心理特征和图形的创意思维,才能为以后设计中的图形创意打好基础。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设计基础知识、当代艺术发展以及图形设计应用,并能从创作实践中,熟练掌握图形创意的表现方法和组织方法,启发创意灵感,做出更加优秀的图形创意的设计作品。 课程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了解图形创意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图形创意的设计规律;理解图形视觉原理在图形设计中的作用;运用图形视觉过程中的规律性和不同的联想形式,开展图形创意设计。 1.通过项目导入与典型案例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熟悉图形创意的基本概念以及开阔思维的视野,掌握国际设计最新的动态,加深学生对社会和市场的了解。 2.通过快题训练的形式使学生充分把握图形创意的各种思维表现、表现手法的基本知识点。 3.通过实例操作使学生熟练图形创意的设计程序。 (二)能力目标 正确掌握对图形的感觉、选择和理解;具备对图形的概括、加工能力;具备独特的创意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创意图形创作设计;掌握图形传播的相关理论,为图形创意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1.通过对思维、手绘、创意表达等技巧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进行创意表达的实际操作与创意的组织能力。 2.使学生充分掌握创意表达的技巧,加强学生创意思维的广度、速度与深度。 3.提高学生在后续课程如广告设计、海报创意、角色设计、场景绘制等设计课程的实际应用与表达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

文学欣赏大纲(新)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适用于:2013级各专业,参考学时:16学时)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13级各专业第4学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周学时 2 ,总学时16学时。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增加对外国民族名著了解,熟悉外国民风民俗,拓宽知识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外国优秀名篇名著精华,以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对现代人整体素质的要求。 二、教学目的 主要介绍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名著及其作用,多角度地分析作品的主要思想内容,欣赏其中的艺术特色。教学注重采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民族的不同个性、鉴别文化的精华与糟粕,从而增强吸收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胃功能”。 三、教学要求 面向层次为各专业专科学生。 1、了解文学的基本特点,即文学的形象性、典型性、倾向性;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题材与主题,情节与结构,语言特征,中外文学史常识,以中外重要文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为线索。 2、理解文学的社会作用,即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思想内涵及文学成就,注意同一时期中外文学发展的比较,不同时期同一题材作品的穿插介绍,便于学生理解文学的流派变革;注意用现代意识,创造性地鉴赏传统文学作品。 3、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征,可侧重于诗、词、小说、散文等体裁;文学作品的一般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等;阅读赏析作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文学作品欣赏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辅以丰富的图片影像资料,以古代、外国文化和文学常识为讲授内容。以适当的提问和讨论激发同学们的思考,增加师生的互动交流。 五、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 二、文学欣赏是人类文学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三、文学欣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 教学要求:掌握中外文学欣赏的规律和方法 重点:文学欣赏的性质和特征 难点:欣赏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诗歌欣赏 一、中国古典诗歌欣赏:《诗经》、屈原《九歌》、陶渊明、张若虚、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李清照、辛弃疾等的诗选。 二、中国现代诗歌欣赏:余光中、海子、席慕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艾青、北岛、舒婷等的诗选 三、外国诗歌欣赏:叶芝、泰戈尔、莎士比亚、歌德、席勒、拜伦、普希金、惠特曼、聂鲁达等的诗选。 教学要求:了解古今中外诗歌的演变与发展 重点:了解诗歌欣赏要从意境、意象、意蕴切入,代表作品欣赏。难点:中外诗歌欣赏比较 第三章散文欣赏 一、中国古代散文欣赏:《左传》、《战国策》、《孔孟语录》、明清散文小品欣赏、李斯、司马迁、韩愈、柳宗元等的作品。 二、中国现代散文欣赏:鲁迅、胡适、郁达夫、朱自清、梁实秋、巴金、钱钟书、余光中、贾平凹、林清玄、吴伯萧等。 教学要求:了解散文文体“四分法”及其他分类 重点:掌握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代表作品的欣赏 难点:散文艺术感应力的把握

“唐诗宋词赏析”教学大纲

《唐诗宋词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唐诗宋词赏析 教学课时:32 适用专业:文、理、工科学生 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 教学目标 中国古代诗词中蕴含着人生百味,也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智慧,读懂古代诗词,也即是了解一门以历史文化为根柢,以人生体验为精髓的生命科学。因此,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接受审美熏陶,学会审美操作,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使现实人生与艺术人生相结合,达到生活的审美境界。 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要求了解什么是现实人生,什么是诗化人生,亦即艺术人生。了解存在的四种形式。懂得创造、审美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我们不但要发现世界,也要创造世界,创造美,创造生活,要珍惜生命,关怀生存,热爱生活。 了解中国古代文人运用他们的生存智慧在做这样一个课题,他们通过文学创作这样一种审美操作方式来超越生存,把握生命。尽量使自己不被生存所沉埋,不迷失生命,迷失美。他们以美质自珍,以贤人自比,从而超越生存,超越不幸,走出困境,进而释放自我,拯救自我,实现自我。在实现生命价值的同时,也享受了生活的美好。 了解古代文论中对诗歌功用的认识,如兴、观、群、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等。 了解诗歌的特质,诗缘情而绮靡。 简介中国古典诗歌的源流。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 第二章初唐诗 1、初唐四杰作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从军行》 昂扬开朗,启盛唐之音。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以孤篇压倒全唐。 惜春意识,生命意识,宇宙意识。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的追求。 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怀才不遇、生不逢时、无人理解的悲愤。 三立意识:立德、立功、立言。 第三章盛唐诗 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诗 《山居秋暝》《竹里馆》《鸟鸣涧》《鹿柴》 把返归自然作为精神的慰藉和享受,寻求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美天地。而大自然的山水之美,也的确有某种净化心灵的作用,能够涤污去浊,平息烦恼,使人忘却尘世纷扰,产生忘情山水而甘于淡泊的情怀。

英语影视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英语影视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2003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100190 英文名:English Movie Appreciation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前置课:基础英语 后置课:无 学分:2学分 课时:34课时 主讲教师:李丽萍褚玉襄 选定教材:Andrew Lynn,英语电影赏析,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课程概述: 本课程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主要目的是为了顺应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满足大学生迫切需要通过电视、电影等媒体来直接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动态的需要。通过涵养学生的影视艺术感觉,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影视艺术鉴赏的审美品位。 学习语言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文化习得的过程。语言只有放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才有其意义,学生才能够将语言认知能力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达到学习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的: 通过对影视英语的分析与欣赏,让学生能够身入其境地了解影视中各种人物的对话,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特有的文化背景、历史与现状、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地貌等特点。本课程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可能的途径,获得各种特点的素材和资料,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分析其中所用语言和其使用的环境,尤其是英文经典和热门电影的赏析和解读帮助学生领略电影大师们特色各异的创作韵趣,进一步认识电影思维、电影语言的独特规律,并从欧美和中国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社会文化背景深入了解作品的文化学内蕴,通过教师分段的各种提问与讲解,使学生能对影片的内容有个透彻的了解,从而能逐渐培养起他们独立欣赏原版片的习惯与能力。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通过听觉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较为顺利地听懂有一定难度的英语电影、电视片段等,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特点,提高英语文化素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图形创意 Graphics creative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学时】72学时【实验/上机学时】36学时 【考核方式】项目考【开课单位】 【授课对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以理论课为主。“创意”是社会人的一种创造性行为,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禀赋。设计就是创造行为的体现,为了开发和挖掘这种能力,创意基础课程重点讲授创新的基本模式;创新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想象与联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熟悉掌握创新的思维方法,以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素质目标: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创意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使商美专业的学生能够从理性的思维开始对待每一门专业学习,按照一定的创造思维模式去开发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潜能。 知识目标:了解创意的意义与本质,创意之于设计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与图形的创意性表现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 第一章:课程概述(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对图形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概念,认识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什么是图形创意 2、学习图形创意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图形概述(4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对图形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认识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1、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3、图形的分类 元素特征图形 具象图形 抽象图形 4、图形的发展趋势 突出创意,强化图形语言的趋向 多学科,多专业的融合趋向 与高科技同步发展的趋向 图形的传播和表现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向 重点:图形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难点:图形的意义和作用 第三章:图形创意思维(16学时) 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有新的认识,并且能掌握好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图形创意。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第一节图形创意思维方式 掌握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等几种思维方式的创意方法。感受不同的思维方式在艺术作品中不同表现手法。 第二节联想、想象、通感和移情在图形中的作用 (1)联想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2)想象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3)通感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4)移情的定义和在图形中的作用 重点:图形的创意的几种思维方式的理解

《中外动画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动画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门课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总学时56 理论学时56 实践学时0 制订日期制订人审核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优秀动画影片的分析,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勾画出动画电影创作的整体线条。由此学会去分析各种风格的动画片和其创作特点,深入了解动画创作的现状。 主要通过从剧作、人物造型、动画设定、镜头画面、CG技术、动画色彩、动画音乐以及市场营销、衍生品的开发等不同的视角,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为学生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为学生寻求动画艺术上的突破做准备。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动画鉴赏; 2、怎样欣赏动画作品; 3、掌握动画剧本评论书写技巧。 (2)能力目标 1、了解动画艺术鉴赏内涵; 2、提高动画审美鉴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 第1章什么是动画 1.1 动画的定义 1. 已有的动画定义 2. 动画定义的总结 1.2 动画的特性 1. 动画艺术的特性 2. 动画片与非动画片的区别 第2章哪些是动画 2.1 动画的常规分类 1. 动画创作目的分类 2. 动画的造型分类 3. 动画的叙事结构分类 4. 动画的审美主体分类 2.2 类型动画 1. 类型动画分类 2. 类型动画的特征 第3章动画的发展是怎样的 3.1 动画的起源和技术发展 1. 原始意象“动画” 2. 早期“动画” 3. 动画技术发展

3.2 动画的发展阶段 1. 早期传统“动画” 2. 现代动画阶段 3. 新媒体动画阶段 第4章各国动画面貌如何 4.1 欧洲动画的发展 1. 法国动画 2. 德国动画 3. 英国动画 4. 俄罗斯动画 5. 南斯拉夫动画 6. 欧洲动画的特点 4.2 美国动画的发展 1. 美国动画发展的分期 2. 美国主要动画制作公司 3. 美国动画的特点 4.3 日本动画的发展 1. 萌芽时期(1917-1945年) 2. 探索时期(1945-1962年) 3. 全面振兴的阶段(1963-1978年) 4. 黄金时代(1978-1989年) 5. 世纪末的辉煌(1990-2000年) 6. 新世纪的发展(2001年至今) 4.4 中国动画的发展 1. 中国动画的历史 2. 中国动画学派的特点 3. 中国港台动画 第5章动画是怎样创作的 5.1 动画创作者 1. 动画创作者与社会 2. 动画创作者的基本修养 5.2 动画创作方法 1.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 2. 原创与改编 3. 改编的方法 5.3 动画制作流程 1. 传统二维动画片制作流程 2. 三维电脑动画制作流程 【知识拓展1】剪纸动画的制作流程【知识拓展2】黏土动画的制作流程第6章动画作品有哪些构成元素6.1 动画叙事 1. 动画的主题 2. 动画的母题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电影赏析》是电子声像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电子声像专业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并对电影艺术理论有基本的了解和认知。本课程将对各种电影基础理论加以讲解,并在分析影片时综合运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影分析方法和技巧,对于电影作品有较专业的剖析和阐述。 本课程将从电影艺术的各个维度对电影作品进行解构,让学生熟悉视觉和听觉元素构成,了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理论,熟悉电影发展历史和风格流派,了解电影作者的视听语言构思和处理方法,熟悉电影艺术大师的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对于当今的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有自己的分析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课程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课程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的艺术风格。 (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讲授电影作品分析相关的知识,而且可涉及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3)本课程应重视结合实例讲授。对国内外经典电影作品进行搜集和分析,要求学生仔细观看观赏,并阅读相关资料,课堂教学与课下资料整理结合起来,使学生熟悉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 (4)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观摩优秀电影作品的同时,从中领会到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并能够从影院经营者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5)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 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 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

2、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影概述 第一节世界电影发展梗概 一、电影的诞生 二、电影艺术的起源 三、电影的发展 第二节中国电影发展梗概 一、起始阶段 二、发展时期(1922—1926) 三、危机时期(1927—1931) 四、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1932—1937) 五、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 六、战后中国电影(1946一1949) 七、“十七年”起落期(1949—1966) 八、“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1976) 九、新时期的繁荣(1978至80年代末) 十、“后新时期”(1989年至今) 第三节电影艺术思潮简介 一、发明之初的分歧 二、电影语言的确立 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四、苏联蒙太奇学派 五、好莱坞类型电影 六、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 七、再现美学的实践和理论 八、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 九、苏联社会主义现实电影 十、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

图形创意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1、了解图形的概念; 2、理解现代图形创意和图形创意思维; 3、学习重点:应放在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和图形创意的基础训练。 4、图形创意的组织方法和图形创意的应用为该课程的难点,要掌握前后知识的连贯性,活学活用方可解决。 教学计划:共8周,每周16课时 第一周:第一章,图形的概念:图形释义,图形的起源与发展,图形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图形语言特征。第二章,现代图形创意:现代图形创意的范畴,现代图形创意的观念,现代图形创意的理念和现代图形创意的文化。 第二周:第三章,图形创意思维:图形创意思维的对象,图形创意思维的主体和图形创意的思维实质和特征。第四章,图形创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反向思维。 第三周:第四章从后思维,形象思维。第五章,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联想系列创意,想象组合系列创意,类比系列创意和同构系列创意。 第四周:第五章想象系列,类比系列,同构系列 第五周:第六章,图形创意的基础训练:从特定符号的联想,数字的联想,汉字的联想。 第六周:第六章特定形空间的联想,自我形象的再设计和语言文字与视觉形象的转换进行训练。 第七周:第七章,图形创意的组织方法:图形的形态特征,图形的组织方法和图形的系列化设计介绍。 第八周:第八章,图形创意的应用:主题设计,基础设计与图形设计和专业设计课与图形创意。 课程介绍 《图形创意》是一门艺术设计专业主干基础课程,他承担着将学生已具备的造型能力、创造性思维方式引向专业所需的方向与方法的重任,减少进入专业设计课程以后的学习障碍。《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八章:第一章,图形的概念:介绍图形释义,图形的起源与发展,图形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图形语言特征。第二章,现代图形创意:介绍现代图形创意的范畴,现代图形创意的观念,

影视广告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广告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影视广告赏析 英文名称:Commercial Film Appreciation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 32 (其中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其他学时: 0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笔试,以闭卷方式考察,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授课对象:广告学专业二、三年级 先修课程:广告学概论、广告摄影 推荐教材: 《影视广告作品赏析》,李霞翟瑛栋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 1、《戛纳广告幽灵》,卫军英、戴丽娜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现代广告案例——理论与评析》,何佳讯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3、由于欣赏的范围较广,所以要求学生广告涉猎各种广告类书刊、网络查阅等。 一、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广告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影视广告欣赏的方法和评判标准,同时通过大量的经典影视广告案例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使学生了解影视广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理解影视广告中的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思考影视广告创作的规律和原则,掌握影视广告创作中的一些关键元素。并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分析,可以从中吸取许多经验,积累创作素材,为广告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实践和工作中高起点、高水平的完成任务打好基础。 本课程是理论和实践并重、观念不断更新的学科,通过学习欣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独立地、正确地评价广告作品的能力,能够针对某一广告作品分析得与失,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形成文字的评论,并能提出自己的新创意。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根据对国内外优秀影视广告的赏析,帮助学生了解影视广告的性质、特点、形态、风格、创意、设计和效果表现,拓宽学生的视野,延展学生的

《电影赏析》教学大纲1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电影赏析/Movie Art 二、课程代码: 164Y015 三、课程类别: 专业课 四、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 五、学时/学分: 32 / 2 六、先修课程: 动画赏析 七、适应专业: 动画专业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目的:《电影赏析》诣在通过对优秀的电影进行集中欣赏,对学生的影视欣赏和把握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为之后进行的摄影与摄像,影视后期编辑等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从优秀的电影大师身上学习到影视艺术的精髓。 基本任务与要求:通过对优秀的电影的赏析,了解影视的镜头语言和镜头运动技法,

以及电影的故事结构设计和动作表演。 第一章在电影中实现对时空的支配——谈《一个国家的诞生》中的剪辑和镜头 (3课时)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 理解:导演的意图 掌握:对《一个国家的诞生》赏析 重点内容:导演的意图 教学难点:对《一个国家的诞生》赏析 第二章经典好莱坞的巅峰之作——《卡萨布兰卡》解读(3课时) 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 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 掌握:《卡萨布兰卡》解读 重点内容:导演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卡萨布兰卡》解读 第三章探寻好莱坞美学观念变迁的轨迹——《正午》与《美国丽人》比较读解 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3课时)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 掌握:《正午》与《美国丽人》比较读解 重点内容:导演的创作意图 教学难点:《正午》与《美国丽人》比较读解 第四章《四百击》: 成长的痛楚(3课时)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 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 掌握:《四百击》赏析

教学难点:《四百击》赏析 第五章《广岛之恋》:心灵现象学与回忆的诗学(3课时)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 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 掌握:《广岛之恋》赏析 重点内容:影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广岛之恋》赏析 第六章意识流电影杰作——《野草莓》(3课时)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 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 掌握:《野草莓》赏析 重点内容:影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野草莓》赏析 第七章《邦尼与克莱德》:“新好莱坞”的发轫之作(3课时)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 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 掌握:《邦尼与克莱德》赏析 重点内容:影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 教学难点:《邦尼与克莱德》赏析 第八章生命二重奏——《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读解(3课时)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 理解:导演的创作意图 掌握:《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赏析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影视鉴赏》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48 学分数:3分 一、课程的性质:《影视鉴赏》是一门美育课程,属于素质教育课范畴。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们了解或掌握影视艺术的基本知识、影视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审美鉴赏方法等,丰富学生们的美育知识,提高学员们对影视作品的审美感受力及鉴赏能力,为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出一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既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及衔接关系,又要注意在全面教学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2、除按规定统一在课堂上观看中外经典电影外,学员应尽可能多看中外优秀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作品。 3、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辅导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多采用启发式、多组织课堂讨论,以搞出本课程的教学特色。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及学时分配:

四、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在备课中,熟悉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明确重点章节和重点内容,安排好授课计划。根据学生实际,精选习题和设计练习,目的是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布置思考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在考试测验中,试题选择注重有代表性、典型性、具有客观实际性,并且难度适当的论述题。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作为一门美育课,本课程与艺术欣赏课程是点与面的关系。艺术修养为本课程提供了艺术特征、鉴赏方法等,加深了学员们对本课程的理解;美学原理为分析影视艺术现象及作品等提供观点与方法上的参考,使本课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理论性;艺术欣赏为本课程的学习作一个全面的铺垫。 六、教学参考书: 1、文字主教材:李含侠主编《影视鉴赏》 2、文字辅助教材:杨晓林主编《影视鉴赏》

《图形创意与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图形创意与设计初步》 教 学 大 纲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9.9 课程编码学时学分课程类别适用专业 72 专业基础课广告装潢与设计 第一部分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专业必修课,是职业技能课,图形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图形创意》课程是探讨如何运用图形造型能力和图形设计能力表达艺术思维,并完成新颖、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深刻内涵的图形。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分析阐述了图形创意作为视觉传达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特点,从而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图形创意的创作要素及创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概念及传递信息的意义,了解图形创意在视觉传达该计领域所具备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图形造型的形式美和构图本身的形式美法则,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思维的跳跃感与严谨性,做到同一个想法通过不同的载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图形调整准确地传达图形所表达的信息。。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案设计等。 第二部分教学要求与特色 (一)教学要求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图形创意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 2.对事物的观察力与记忆力,以及对物体进行系统、连贯思维的能力。 3.了解和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较深入细致地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等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展开多条设计思路,寻找多种构思方案。 技能培养目标 1.具备对图形的准确刻画、概括加工、提炼升华以及元素替换的能力; 2.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岗位群所需要的设计制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专业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程特色 ●该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要求突出重点,难点,将图形创意的概念、定义、特征和规律加以系统地讲授,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该门课程的理论部分知识。同时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其特殊性在于是其它各设计门类的基础,因此又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大量图例加以

《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A Guide to Classic British and American Short Stories 学分:2 总学时:32 课程性质:选修课 考核方式:考查适用专业:各类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为培养学生了解英国和美国文学短篇小说知识而设置的一门选修课程。 2.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英国和美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出现的重要作家与作品、风土人情与习俗、历史与文化等,通过经典短篇小说的分析,让学生能欣赏原作的风格、语言等,从而更好地把握英语,更全面地了解英国和美国的政治、经济与传统,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 3. 教学任务:通过对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中的著名作家的短篇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短篇小说构成要素、在英美文学史上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以及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本门课虽然是一门选修课程,但是,它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英美文学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要求学生在培养自己学习兴趣同时,增加短篇小说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短篇小说理解及分析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重点掌握:所选短篇小说涉及到的著名作家的写作特色,短篇小说的重要因素包括主题,内容,写作技巧,象征意义等。 2. 一般了解:作者的生平,所选短篇小说涉及的与英国和美国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讲英美短篇小说简介(4学时) 1. 重点:短篇小说的概念、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Rip Van Winkle和The Minister's Black Veil的基本要素及主旨内涵。 2. 难点:短篇小说的基本要素、Rip Van Winkle和The Minister's Black Veil主旨内涵。 3. 主要内容 3.1、短篇小说的概念

《电影赏析》教学大纲1

《电影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电影赏析/ Movie Art 二课程代码:05091314 三课程类别:专业课 四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动画专业必修课程中的一门课程。本课程诣在通过对优秀的电影进行集中欣赏,对学生的影视欣赏和把握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为之后进行的摄影与摄像,影视后期编辑等课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从优秀的电影大师身上学习到影视艺术的精髓。通过对优秀的电影的赏析,了解影视的镜头语言和镜头运动技法,以及电影的故事结构设计和动作表演。 五学时/学分:32/2 六先修课程:动画赏析 七适用专业:动画专业 八教学内容及要求: 电影篇 第一章亚洲电影 一、亚洲电影概要 二、个案赏析 中国:《霸王别姬》 《那山那人那狗》 《英雄》 《张思德》 《红河谷》 《阮玲玉》 《大话西游》 《无间道》 《悲情城市》 《饮食男女》 韩国:《八月圣诞节》《生死谍变》 日本:《秋刀鱼之味》《花火》 印度:《季风婚宴》 伊朗:《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越南:《三轮车夫》 重点:个案赏析《霸王别姬》 难点:个案赏析《无间道》 第二章欧洲电影

一、欧洲电影概要 二、个案赏析 法国:《碧海情天》《天使艾米莉》 德国:《铁皮鼓》《罗拉快跑》 意大利:《天堂影院》《美丽人生》 英国:《法国中尉的女人》 西班牙:《卡门》 波兰:《蓝色》 丹麦:《黑暗中的舞者》 马其顿:《暴雨将至》 苏联/俄罗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毒太阳》 瑞典:《野草莓》 重点:个案赏析丹麦:《黑暗中的舞者》 难点:个案赏析瑞典:《野草莓》 第三章美洲电影 一、美洲电影概要 二、个案赏析 美国:《淘金记》《辛德勒名单》《面具》《狮子王》《魔戒Ⅲ:王者归来》巴西:《中央车站》 重点:个案赏析美国:《魔戒Ⅲ:王者归来》 难点:个案赏析巴西:《中央车站》 第四章大洋洲、非洲电影 一、大洋洲、非洲电影概要 二、个案赏析 澳大利亚:《闪亮的风采》 重点:个案赏析澳大利亚:《闪亮的风采》 难点:个案赏析澳大利亚:《闪亮的风采》 电视篇 第五章电视栏目 一、电视栏目概要 二、个案赏析 新闻类:美国CBS《分钟》中国CCTV《东方时空》 谈话类:美国ABC《奥普拉·温弗莉访谈》中国CCTV《实话实说》 综艺娱乐类:香港凤凰中文台《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中国CCTV《综艺大观》 益智类:美国ABC《谁能成为百万富翁》中国CCTV《幸运52》 重点:个案赏析新闻类:美国CBS《分钟》 难点:个案赏析益智类:美国ABC《谁能成为百万富翁》 第六章电视剧 一、电视剧概要 二、个案赏析 美国:《兄弟连》

最新《图形创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174 1 课程名称:图形创意设计(Graphic Creative Design) 2 3 4 5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6 7 本课程作为设计类学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整个设计学科中尤为重要。它为学生在8 将来的专业设计中更具理论基础,更具审美能力创造力打下基础。 9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强和培养学生发现图形,创造图形和处理图形的能力。使他10 1服装教研室

们掌握现代图形设计观念,创意策略,表达方式和造型规律,熟悉各类图形的特点并能11 灵活应用。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授与大量配套练习有意识引导学生12 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平面设计各领域,为今后的设计实践打好基础。 13 14 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5 16 17 18 19 2服装教研室

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 20 第一章概论 21 1.学习目的 22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的定义及图形传播的起源及变革,明确图形在现代23 视觉传达中的优势,树立科学的现代图形设计观念。 24 2.基本内容要求 25 (1)掌握图形的概念。 26 (2)掌握图形与人类的传播(文字、印刷、影像)。 27 (3)图形思维活动。 28 重点:本门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29 难点:图形创意设计与人类的的关系。 30 第二章图形的基本要素 31 1.学习目的 32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是由设计生成的一种以信息传播为目的的视觉形33 象,是一种视觉语言。 34 2.基本内容要求 35 (1)形象 36 (2)意义 37 3服装教研室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文学欣赏》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文学欣赏》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公共艺术课程、必修选修课程,是面向高等职业学院所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之一,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之一,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欣赏》的首要任务在于——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与近现代优秀作品的感知鉴赏和中国文学史的梳理,使学生熟知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与文学,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增进其文化自信;通过艺术理论和艺术鉴赏活动的熏染,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产生乐观向上的生活、学习、工作心态。由此,为学生日后和谐融入社会、无缝对接奠定基础。课程力求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思想交流、品格完善和性情陶冶。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教学实践,使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发展。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种类、特点及其欣赏方法等进行分析讲解,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感知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文学欣赏》课程强调实用性,突出作品的核心地位,不再一味强调体系与理论;将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对体悟作品助学生学会生存与生活。依据当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即爱心包容、积极上进、理性从容,通过上述要点在艺术经典中撷取作品典范;依据既有的文学史与文学选编,撷取具备极高的美学意义和深度意义的作品典范;依据当前与艺术相关的社会热点,与时俱进,撷取学生较为感兴趣的作品典范,从而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关联生活的阵地。《文学欣赏》力求以鉴赏活动为教学的核心,即以学生为艺术鉴赏活动的主体,教师在鉴赏活动起主导作用。通过幻灯、录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达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教学中,务求以艺术鉴赏活动为主体,以艺术作品为教学的焦点,回避艰涩的理论。 本课程主要讨论中外历代文学与影视的作品、大家、流派、思潮及社会形态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评价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的艺术作品的价值。

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教学大纲新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 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院综合理论教研室制订 二○一四年三月 《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考核类别:考查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音乐学总学时、学分: 72学时 4学分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为音乐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把握中国音乐历史发展的整体框架与基本线索,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人类所遗留下来的音响、文物以及文献等史料的欣析与学习,对中国音乐的历史面貌给予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中国音乐的时代风格给予听觉感知、对中国音乐的历史背景给予综合了解、对中国音乐历史的基本发展规律给予初步把握,从而加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历史与文化修养,为今后开展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打下必须的思想基础与专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进程、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音乐生活、各种音乐体裁以及主要音乐作品的创作特点及艺术表现创作手法,丰富音乐史论

知识,提高音乐艺术的理论修养,并且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本课程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教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对中国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和修养。在音乐欣赏中需要适当加强视频欣赏的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还应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的联系。 3、教学的重点在于对不同历史时期主要的音乐活动、音乐体裁及作品、音乐家等内容要有基本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在于如何结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和掌握音乐史知识,同时结合音乐的感性体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先修课程 无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隋唐至近现代时期的音乐。 难点:古代乐律学、音乐美学、各种外国传入中国的乐器、各个时期的音乐机构名称。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学生讨论为辅,结合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以增强授课的知识性、生动性,多角度、多感官地传递教学信息。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3学时)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中国音乐的起源 第三节民歌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 影视文学赏析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辛德勒的名单》的影视配乐、《放牛班的春天》的影视歌曲来了解影视音乐的定义与功能; 2、引导学生感受音色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现与剧情画面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关注影视配乐,初步接触主题音乐这一基本概念,体会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自制教学课件,音乐设备:电脑,多媒体 一、影视配乐 导入: 师:你喜欢看电影或者看电视吗? 生:………… 师:你记得你看过的电视、电影里面的歌曲吗? 请同学唱唱你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 生:………… 师:那接下来我让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大家是否熟悉这部电视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师:那请问同学们熟悉这部电视的主题歌曲吗? 听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师:那有没有同学能说出几部外国电影、电视剧? 师:在这中间出现的音乐你知道是什么名字吗? 师:今天,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仔细欣赏。观看完请回答:这些图片发生了什么故事?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图片 师:图片讲述了什么故事?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生:谈感受 师:很好。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按类别可以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无歌词的,叫做“影视配乐”; 影视配乐中又分为“主题音乐”和“场景音乐” 主题音乐:表达影片主题思想、基本情绪或主要人物性格的音乐。 场景音乐:主要是指某一个单一场景中使用的,只对具体场景发挥作用的音乐。师:那请问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属于? 生:影视配乐。 师:很好。它来自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大家之前有看过这部电影吗?生:没有。《辛德勒的名单》的故事概要主题音乐 师:这位就是辛德勒。他是一名德国商人,也是一名纳粹分子。在二战期间,犹太人的劳动力是最便宜的,因此,

《图形创意》 课程教学大纲

《图形创意》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四年制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学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24 实验/实践学时: 0/24 专业基础课/必 修课 一、课程作用与目的 《图形创意》课程是四年制本科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目的在于通过写生、变形、提炼与再创作、培养学生认识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摆脱习惯的思维方式,从新的角度去观察、认识、理解、表达事物。本课程在整个设计学科中相当重要,它为学生在将来的设计工作中更具形式美的意识与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创意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图形创意》课程是通过相关的学习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图形造型的形式美和构图本身的形式美法则,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思维的跳跃感与严谨性。做到同一个想法通过不同的载体、不同的表现方法、不同的图形调整,准确地传达图形所表达的信息。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对图形设计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由浅入深的设计练习,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 2. 从现实的生活中寻求新的创意。 3 要求把握事物变化的全过程,做由此及彼、由表入里、由浅及深、推陈出新的创意设计。 4. 创意要从生活出发,关注生活、捕捉生活,提炼生活,表现生活,这是对学生的第一要求。

5. 大量的练习作业,用手、用眼、用脑,三位一体。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根据学院征定教材要求选择优秀教材。 参考教材: 《图形创意设计与应用》席涛,毛溪著,人民美术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普 通高等院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补充教材:自编讲义,课程PPT 2.主要参考书: [1] 《图形创意》(第一版),林家阳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2 [2] 《现代图形设计》,赵希岗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北欧图形设计[瑞典]》,帕特里克·桑德韦斯特,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 [4] 《图形创意》,杨为渝,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5] 《图形创意》,卢少夫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主要内容:图形创意课程的基本内容、图形创意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图形创意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重点:图形创意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难点:理解图形创意课程的意义。 教学要求:了解图形创意课程的基本内容、目的和意义。

林雪娇-《经典动画片赏析》教学大纲

《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总课时:32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本科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是本科公选课程。 动画片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了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动画片能培养和提高儿童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判断力和审美创造力。目前中国动画片市场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度转型阶段,鱼龙混杂,大量低质、劣质动画片充斥市场,而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影片却是凤毛麟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了解儿童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以及动画片对儿童各方面的积极消极的影响;通过观摩分析中外经典动画片,提高学生的动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将有效的动画资源用于教学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动画影片实例讲解,幻灯片展示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讲解,并通过课堂动画影片赏析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动画影片分析,利用其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大纲的使用说明:由于本课程暂时无任何教材可用,故大纲的制定以自编教材为蓝本;在每章的教学纲要中都标明了课时、讲授要点、重点和难点,在具体授课时可依此为参照;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实际适当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学的相应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章动画片概述课时:4课时(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动画。了解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掌握动画片的的基本特点。 重点: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 难点:动画片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一、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二、问卷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