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物理实验归纳(有答案)

广州中考物理实验归纳(有答案)
广州中考物理实验归纳(有答案)

中考实验题专题

【基本实验仪器】

23、下面是小明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时进行的基本测量,请帮他完成:

(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图12—甲中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__℃。 (2)图12—乙中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_cm 。 (3)图中12—丙中小桶的重力为_________N 。

(4)一块体积为20cm 3的矿石,用天平测量质量(如图12—丁所示),则此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_g ,

密度是____________g/cm 3

答案:23、热胀冷缩,32℃,5.85(5.82或5.88均可),2.4,81.4,4.07

18、(6分)(1)如图13所示,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的实验,图中电流表测量的是_________(填“甲电阻”、“乙电阻”或“干路”)的电流,为了测量乙电阻的两端的电压,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正确地接入电路中.

图13 图14 图15

(2)图14甲为某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 由于操作错误,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大于100℃,他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水沸腾时,温度计的读数如图14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___.

(3)如图15所示,在水平桌面上使用天平时发现横梁有点向右倾斜,要将它调到平衡状态,请写出必须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8、(6分) (1)乙(1分)

(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1分)99℃(1分) (3)将游码移到左端“0”刻度处,调节螺母使横梁平衡(2分) 23.(6分)(1)图 17中,天平(已处于平衡状态)测出物体的质量是_ g , 图18中量筒中液体的体积 _mL ,图19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 .

图 12

(2)用图20的电路测量导体R的电阻时,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21所示,R两

端的电比为_V、流过R的电流为__A,R的电阻为__Ω.

【光现象】

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A和B的要求是,原因。

(2)在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它重合,请你猜想原因可能是。

(3)小明还发现实验时,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但看不清跳棋的像,于是他用灯光将玻璃板两侧都照亮,他能看见跳棋的像吗?你的改进方法是。

答案:高度、粗细相同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A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虚不能用手电筒照亮跳棋

小明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按操作步骤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他们发现光屏上承接烛焰的像偏下,如图9,则应向:(向上/向下)调整光屏.他们调整好了蜡烛、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后,分别用两只凸透镜进行研究,

记录数据如下表.请你分析并回答:

(1)在表格的空缺处填上像的性质.

图9

(2)比较(1)、(2)、(3)组得出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若要比较不同凸透镜成像关系,应选择的两组数据是2和5,或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倒立,缩小,实像(2)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1和43和6

23.(6分)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膜墙”).这种外墙既能透射光

线也能反射光线.

(1)如图19所示三幅图中,哪幅图能真实反反映太阳光线通过玻璃膜墙进入室内的传播途径.答:___________(填选项中的字母)

图19

物理第6页

(2)小明同学路过某大厦楼前,从侧面往玻璃膜墙看去,发现该大厦前的旗杆在玻璃膜墙中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图20所示.他经过分析,认为产生这种错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下两块之间镀膜玻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所造成的.请你利用简易器材,运用模拟的方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它,要求写出这个实

验所需器材和简述实验过程.

图20

(3)玻璃膜墙会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请举一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6分)

(1)C (2分)

(2)器材:两块平面镜、一支铅笔

实验过程:将两块平面镜竖直错位放置,将铅笔跨放在两平面镜交界处,从侧面往平面镜看去,观察铅笔在镜内所成的像是否有错位现象(2分)

其它方法合理可得分

(3)会造成光污染(1分)

19、在学习太阳能的利用时,小强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本领哪个大?他提出的猜想是:黑色物体对太阳能的吸收能力比白色物体强.

(1)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际的例子来支持(或反对)他的想法.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或否定)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答案:19. (1) 3分.夏天太阳照射时穿黑衣服比穿白衣服感到热。

(2)4分.实验器材:用两个黑、白不同颜色的(可用涂料涂、用纸、塑料包裹)的相同的容器、温

度计两只。

实验步骤:装上质量相等的水,同时放在太阳下照射

每隔一段时间就用温度计测量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通过温度的变化来比较黑白两个物

体对太阳能的吸收本领的大小。

【透镜及其应用】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臬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 (2)、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已成一缩小清晰的像,要在光屏上成一放大清晰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 ,生活中的 就是这一成像特点的应用。 答案:(1)、它们的高度不同(2)、减小(3)、小于焦距 放大镜(或老花镜、远视镜均可) 【物态变化】

)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萘熔化时的温度为 ℃;(2)请你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画出萘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3)萘熔化用了 min 。

(4)萘在什么时间内处于固态,在什么时间内处于液态?

3

.用如右上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给两杯水加热,观察其中温度计读数不变的是 ,它的读数

1给水加热,并用 对水沸腾过程的温度变化进行测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为使烧杯受热均匀,在酒精

灯与烧杯之间加上了1块 ,以及一开始就直接使用 水进行

实验,而温度可以从90o

C 时开始记录,且每隔1min 记录1次,直至沸腾后5min 才停止加热后2min 为止。

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2) 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给出一种原因

A B

即可) 24.(1)图12中的寒暑表的温度测量范围是 ,读数是 。 (2)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时如图13所示,指出其操作错误的地方: 。 (3)某人在某地方做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下面表格中记录了加热水到沸腾过程的温度,从表中的数据可看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低于100℃,则估计实验的地点在 的地方。

答案:(1)-20℃到50℃(2分) 23℃(1分) (2)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1分)

(3)温度不变(1分) 海拔较高的地方(1分)

3、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它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_相同.

(2

低了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3)除了采用相同的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

答案:①热水质量相同;②20;39;

52;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要好;③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热和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电流与电路、电压、电阻】

20.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某同学在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下面三个问题: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是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图12

图13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什么关系?

请你就上面提出的三个问题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探究,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压恒定的电源,导线若干,开关,小灯泡,各种规格的导体(见下面的表格)。要求: 写出你要探究的问题;你选用的

用来做对比实验的导体规格(在

表格中选取);实验方法:电路

如何连接,如何通过观察比较电

阻大小(实验结论不必写出)。

(1)选择探究的问题是:

(2)选用的导体规格是:

(填对应的代号)。

(3)实验方法是:

答案:20.(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是否有关?(2分) (2)A 、D (2分)

(3)将两导体先后和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灯泡较亮的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较小。(4分) 或:

(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什么关系?(2分) (2)A 、B (2分)

(3)将两导体先后和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灯泡较亮的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较小。(4分) 或:

(1)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什么关系?(2分) (2)C 、D (2分)

(3)将两导体先后和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灯泡较亮的电路中的导体的电阻较小。(4分)

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时,某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1: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3: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图14是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a 、b 、c 三条长度均是1m ,d 的长度0.5m ;a 、b 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a 、c 的材料相同,但c 的横截面积大于a ;a 、d 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 、N 跟______的两端连接,

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

(2)依次把M 、N 跟a 、d 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a 、d 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____________的关系,其结论是:__________。

(3)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试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再列出两例用这种方法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说来,所有物体都有电阻。探究过程中,又有同学提出猜想4:电阻还可能跟温度有关。请用一个如图15废灯泡的灯芯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①说出方法。②画出电路图

答案:(1)a 、c ;(2)长度;在导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或导体越长,电阻越大,或导体电阻跟长度成正比等);(3)研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研究压强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4)①方法:用导线把废灯炮灯芯和电源、开关、电流表连成图示电路,再用酒精灯给灯芯加热,同时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并进行分析,探究结论。②电路图略

图15

图14

【欧姆定律】

19.用伏安法测定一只电阻的阻值,现给你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未知阻值电阻Rx 一只,导线若干.用以上器材做实验. (1)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实验时电压表接“一”和“15”两接线柱,电流表接“-”和“0.6”两接线柱.根据你画的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所给的实验器材连接起来(连线不要交叉).

(3)在一次实验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那么通过电阻疋的电流是 A ,电阻Rx 两端电压是 V ,待测电阻Rx 的阻值是 Ω. 答案:19.(1)如图4所示 (2)如实物图5所示 (3)0.5 4 8

21.如图11所示是测定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的电路图。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 。请你回

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中填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符号;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S 应 ,滑片应位于 端(填“a ”或“b ”);

(3)闭合开关S 后,发现电压表示数为1.2V,这时应将滑片P 向 端滑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

时,再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利用公式 ,即可以算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4)已知电压表示数为2.5V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4A ,请你在图12中画出电流表 表针的位置,并画出接线,以表明测量时使用的量程。

图11 图12

答案:21.(1)见左下图(2分);(2)断开(1分);a (1分);(3)b (1分);R =I

U

(1分);(4)见右下图(2分)

24.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小黄用自己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验,实验器材见图14a 所示。他采用改变电池个数的办法来改变电压,分别用定值电阻R 1=10Ω和R 2=15Ω进行了几次测量,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请你帮他探究和论证:

(1)(2分)根据实验序列6的数据,选择图中器材将实验电路连接好;

(2)(2分)图 14 b 是做实验序列4时,电流表的

读数,请将其读数填入表中空格位置;

(3)(1分)根据实验序列1、2和3的数据可以看出 ;

(4)(1分)根据实验序列 与 的数据可以验证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猜想。

(a) (b) 图 14 答案:24、(1)连接电路要求会选择15Ω电阻、电流表量程、电压表量程。正确的就给2分。见答图4 。电路正确,但量程没考虑的给1分。

(2)0.2 A (2分)。

(3) 电阻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正比。(1分)

(4) 1;4(2;5或3;6)(1分) 20、(6分)(1)某同学用图17所示的电路验证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 、b 两点间,闭合开关S ,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试分析为什么在这个实验中电流跟电阻不成反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7

(2)该同学经过认真分析,发现了错误的原因,他改进实验后,先后用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电路的a 、b 两点间进行实验,结果验证了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图17 图19

①图18甲、乙提供的两个电路图,哪个是他设计的电路.答:__________(填“甲图”或“乙图”),在这个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9中各元件按你选择的设计电路图连接起来(已有部分线路连接好)。答案:20、(6分)

(1)a、b两点间电压发生变化,在研究电流与

电阻关系时,没有控制住变量电压(2分)

(2)①图乙(1分);在a、b两点间的电阻发

生变化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保证

a、b两点间的电压不变(2分)

②如答图3连线(1分)

23.(1)某同学学了关于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后,知道一般金属导体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增大,但是否所有的导体电阻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呢?于是此同学找来了各种导体材料做实验,下表是在用铅笔芯做实验时的数据记录:

①按给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连线不要交叉)

②分析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23. (1) ①(2分)

② 铅笔芯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2分)

21、、现有一个电池组、一个电压表、二个开关S 1和S 2、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 、导线若干.用上述器

材测定待测电阻R X 的阻值.要求: (1)在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2)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示测量的物理量(电流). (3)写出待测电阻R X 阻值的表达式.

答案:21. 解法一:

(1)3分 电路图如图1所示. (2)3分 实验步骤:

①开关S 1闭合,开关S 2断开,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1; ②开关S 2闭合,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2.

图1 (3)2分 表达式:R X =

1

1

2U U U -R 0 解法二:

(1)3分 电路图如图2所示. (2)3分 实验步骤:

①开关S 1闭合,开关S 2断开,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1; ②开关S 2闭合,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为U 2.

图2 (3)2分 表达式:R X =

1

21

U U U -R 0

【电功率(含安全用电)】

19.现要测定一只额定电压是3.8V 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己经知道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于2W ,电路图如图11所示,所用的元件如图12所示。

(1)根椐图11的电路图,用笔划线代替导线将图12的实验器材连成电路,

注意连线不要交叉。

(2)电路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阻值 的位置。

图11

(3)电路闭合后,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V ,这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13所示,电流表的读数为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 答案:19.图占3分,其余每个空格各占1分。 (1) (2)最大

(3)3.8 0.48A 1.8W

19、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V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小灯泡的电阻约为9Ω,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 ”字样。图8是小明同学连接的实物电路。 (1) 请观察图8中的电流表、电压表和 滑动变阻器的连接是否有错误或不恰当之处,如有,请在下列横划线上具体写出:

a .

b .

c .

(2) 小明同学及时纠正了电路连接的错误及不恰当处后

(电路元件连接正确处不动),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

的滑片移到某点时,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如图9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电压是 V ,电流是 A ,功率是 W 。

图12

13

图8 图12

(3) 小明继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 ,又做了两次实验,得到另两组数据后,计算出小灯泡电功率的平均值,认为这就是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你认为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案:19.(1)电流表的量程选择不恰当、电压表的量程选择不恰当、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错(或说“滑动变阻器与电压表的连线不正确”)。每个1分,共3分;不必拘泥于表达形式,能让老师看明白是相应的意思就可给分。

(2)2.2,0.24,0.528(或0.5、0.53)。每空1分,共3分。 (3)小明的做法是错误的(或平均功率不等于额定功率)。(1分)因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时,其功率为额定功率....;当电压发生变化时,小灯泡的功率为实际功率....,取平均值无实际物理意义(或平均功率不是额定功率)。(能说出额定功率或实际功率的概念就可给1分)

21、测量额定电压为2.5V 的小灯泡额定功率时,已经连好部分电路,请在图7中,把余下部分的电路连

接好。

1)小明把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测量了三组不同的电压与电流的数值。填在下表中,第1次实验的

电压、电流如图8所示,电压值是_________;电流值是__________;

2)小明做第2、3次实验时,滑片移向______(填左、右)端;

通过表一数据分析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W ;

三次实验的过程中,旁边的小军发现小灯泡越来越亮,他想看看小灯泡最亮能有多亮,决定把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再变小,结果滑片刚移了一下,小灯泡马上烧坏,灭了。小军细想之后提醒自己,使用用电器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作图的每条连线0.5分,(共2分); 说明:合理的连线都给分;

电流表可以选择两个量程;但电压表只能选择0-3V 的量程。 导线交叉扣0.5分;

一条导线分出两条导线扣0.5分;

9 图

7 图8

1)2.1V (1分);0.4A (1分); 2)右(1分);1.25W (1分);

尽量不要让用电器超过其额定电压,否则容易烧坏。(2分)

23. 甲、乙两组同学利用如图14所示的电路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所用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10Ω 2A ”字样,电源电压不变。(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

(1)如果滑动变阻器滑片P 的位置放置正确,当他们闭合开关S 后,却发现小灯泡都不亮,此时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分别见表一。请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并填入表一的空格内。(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灯泡均正常)

表一

(2) 甲组同学排除故障后,再次闭合开关S ,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当他们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动到某一位置时,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电流表的示数如下图15所示。请你在表二中将该组同学尚未记录的数据填写完整,并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填入表二中。

答案:23.(1)甲:灯泡插座被短路(c 、d 间短路)(2分) 乙:灯泡插座接触不良(c 、d 间断路)(2分) (2)0.5 (1分), 1.25(1分) 24.(1)某同学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使用图12所示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装有等量的煤油,插入的温度计显示煤油的温度,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甲(左边)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较小,烧瓶乙(右边)的

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它们串联接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后通电一段时间,发现烧瓶乙中的温度计的温度上升得快,表明在通过的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 越大,产生热量的 越大。如果要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

图9

温度计

图15

表二

的关系,可通过调节 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比较前后两次甲(或乙)烧瓶中温度计上升的快慢。

(2)某家庭的电能表上标着“1200revs/kW ?h ”,某同学用这个电能表测量他家中电热水器的实际功率,他将电热水器单独接入电路,通电2min 电能表转盘转了60转,则电热水器的电功率是 W 。 答案:24.(1)电阻(2分) 功率(2分) 滑动变阻器(2分) (2) 1500(1分)

22.小芳家庭电路的一部分如图11所示,未画出的部分还接有正在工作的其他用电器.她要利用电路中

的电能表和手表测出图11中电灯的电功率.

(1)电能表面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表面上标的“3000R /kW ·h ”表示什么?

(2)请你为小芳设计一合理的实验方案,要求:①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②写出电灯的电功率表

达式(用实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答案:22.(1) “每消耗(用)1kw ·h 电能,转盘转过3000转,这一问只要意思对就给分; (2)实验步骤:①将其它用电器的开关断开;②闭合电灯支路的开关,让电灯发光

③用手表记录观察电能表在时间ts 内转过的转数n ;④电功率表达式P =t

n

3102.1

24. (7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电能便于输送,还可以方便地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从发电站发出来的电能,要经过输电线送到用电的地方,如图21是电能输送的示意图. 在输电线上,由于电流的扔效应,必然有一部分电能转化成热能而损失掉,导线越长,损失越多. 目前远距离送电主要采取高压送电的方式来减少线路上的损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21中的横线上填写与输电过程相对应的名称.

0 0 2 0 0

单相电能表 图12 图11

电灯

开关

图21

(2)在保证输送功率不变的情况下,为什么采用高压送电?

(3)输电是输送能量的一种方式.如果从云南或者贵州利用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功率为100万千瓦的电到广东,按热值为3×107J·kg-1的标准煤来折算,这相当于每天运输标准煤

________________t(吨).

答案:24、(7分)

(1)升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每空1分,共2分)

(2)由焦耳定律Q=I2Rt可知:减小I,可以减小电能的损失,又由P=UI可知,当P一定时,要减小I,必需增大U. (2分)

(3)2.88×103

【电与磁、信息的传递】

20.为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绕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如图10所示的a、b、

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a b c d

图10

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面填空:

(1) 通过观察电磁铁的不同,来判断它磁性强弱的不同。

(2) 通过比较图10中和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 通过比较图10中和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 通过比较图10d中甲、乙两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 .

(5) 根据图10所示的现象,能否得出电磁铁外部磁场的方向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

答案:20.(1) 吸引大头针数目多少(1分) (2) a、b (或a、c;a、d ) (1分)

(3)b、c (2分)(4)电流相同(2分)(5)不能,(1分)因为缺少有关磁场方向的信息(或图10的现象,没有小磁针显示电磁铁的极性;又或需要增加小磁针和改变电流方向和线圈的绕法)。(1分)

25.(7分)(l)小芳在做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猜想金属棒在磁场中运

动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磁场的方向有关,也可能与金属棒的运动方向有关。

她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22.

①使金属棒向石运动,看到电流表指针向左偏.

②把磁铁南、北极上下对调,金属棒变为向左运动,

看到电流表指针仍向左偏.根据以上现象,小芳得出感应

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棒的运动方向无关的结论.

你认为小芳的结论正确吗?若认为正确请说明现由.

若有错,分析小芳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

【声现象】

24.(6分)请你利用笔、尺、橡皮擦、纸、桌子这些器材中的一个或几个设计两个简易

小实验,并指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物理规律.

示例:

(1)实验过程和现象:手在桌面上滑动,向下压力越大,滑动时感觉阻力越大

(2)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

力越大

实验1:(l)实验过程和现象:

(2)实验结论:

实验2:(l)实验过程和现象:

(2)实验结论:

【多彩的物质世界】

①将上表空白处填完

②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种物质,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

③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是。

④比较1、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是。

答案:(1)0.5 (2)正比(3)不同的(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是不同的

25.(1)某托盘天平放在水平的台上,天平的左右两盘都没有放东西,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位

置,还应检查

,才能开始将准备称量的物体放到天平的

盘上。(2)某天平已经调节好,用它来称一块金属时天平右盘的砝码及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图10所示,如果横梁已经平衡,那么被称的物体的质量是,将这块金属放到图11的量筒中,量筒的水面升高后的位置如图12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金属块的密度是。

答案:25.(1)游码是否在标尺的零刻线位置(2分) 左(2分)

(2)356g(2分)40cm3(1分)8.9g/cm3(1分)

图10

图11

20

60

80

40

100

10

30

50

70

90

cm3

图12

下表是两位同学测量水的密度时不同的实验操作过程,哪位同学的实验误差会相对 较小?简要说明理由.

21. 给你足够的水、天平(包含砝码)、烧杯,请设计测盐水密度的方案(要求简要写出测出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用所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1)实验步骤(2)盐水密度的表达式 答案:21.(1)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0 (1分) (2)用天平测出装满水时的质量烧杯的质量m 1 (1分) (3)用天平测出装满盐水时的质量烧杯的质量m 2 (1分) 表达式:水盐水ρρo

m m m m --=

102 (3分)

24.小明想比较牛奶的密度和豆浆的密度的大小,可身边没有密度计,也没有天平和量筒。请你帮他设计一种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要求:除了“密度计、天平和量筒”外,其它器材任选。 (1)你需要的实验器材:

(2)方法:

答案:24.实验器材(2分):弹簧测力计,完全一样的小桶二个。 方法(4分):分别在二个小桶中装满牛奶和豆浆; 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它们的重力; 弹簧测力计示数大的桶装的液体密度大。

25.有下列器材和物品:①天平(含砝码)、②弹簧测力计、③量筒(小矿石能完全放入)、④水槽、⑤烧杯、⑥细线(细线的重量和体积忽略不计)、⑦水(已知水的密度ρ水)、⑧小矿石。

请自选上述器材和物品完成测小矿石的密度的实验。

(1)实验目的: 。 (2)所选器材和物品(只填序号): 。 (3)主要实验步骤: 。 (4)被测物理量的表达式: 。 答案:25.器材1分,步骤3分,表达式2分。任何方法合理都可给分,下面提供两种实验方法。 实验一

实验目的:测小矿石的密度 器材:①③⑥⑦⑧

主要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矿石的质量m

(2)用量筒装一定体积的水,记下V 1

(3)用细线系住小矿石,再将小矿石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液面示数V 2

表达式:ρ石=m/(V 2 - V 1)

实验二

实验目的:测小矿石的密度 器材:①②④⑥⑦⑧

主要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矿石的质量m

(2)用细线系住小矿石,用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矿石在空气中的重力G 1

(3)用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矿石浸没在水槽中的视重G 2

表达式:ρ石=mg ρ水/( G 1 - G 2)

【运动和力】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我们知道,不受到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为此,我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这个问题。 (1)请你将实验的步骤写出来:

① 在水平轨道上铺上毛巾,然后将小车置于斜面上

某一位置(做好标记)松手后,让小车沿斜面滑下,

记下小车在毛巾上滑行距离;

② 将水平轨道上所铺的毛巾换成纸板,让小车在 同一高度滑下,也记下小车在纸板上滑行的距离; ③

(2)每次实验都用同一小车,并从同一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这样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开始运动的 相同;

(3)小车在 表面上滑的最远; (4)小车在 表面上速度变化最快;

(5)从这个实验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答案:(1)将水平轨道上所铺的纸板换成玻璃,让小车在同一高度滑下,记下小车在纸板上滑行的距离(2)速度 (3)玻璃 (4)毛巾 (5)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小明和小红在研究物体速度变化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 猜想1: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可能跟物体所受外力大小有关 ② 猜想2: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可能跟物体质量的多少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找来了一些仪器,做了大量的实验,实验所测数据列表如下所示.

① 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可验证猜想1,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初步的结论是: ;

② 比较实验序号 的数据,可验证猜想2,进一步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初步的结论是: ;

③ 两个学生用什么方法分别研究物体速度变化快慢跟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以及物体质量的关系? ④ 请你再对数据仔细分析,并大胆尝试,写出F 和M 、△V/t 的关系式?

答案:(2)① 1、2、3、4 (0.5分)

在质量一定时,物体所受外力越大,它的速度变化越快. (1分) ② 4、5、6、7 (0.5分)

在物体所受外力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速度变化越慢. (1分) ③ 用控制变量法 (1分) ④ F=M △V/t (1分)

【力和机械】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______; (2)在上表空白处填出比值G /m 的平均值.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

答案:(1)天平 测力计 (2)9.8 (3)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3.(

6分)在探究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让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棉布)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并将相关数据填入你设计的表格当中.

(2)观察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3.(1)表格如右(表格设计正确给2分,数据填

对三个以上给2分,三个以下不给分;其它表格只要能反

映问题,同样给分)

(2)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大.-----------1分

(3)在压力大小,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1分

2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要探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写出你的两个猜想

6 7

5 6

棉布

(2)现要求验证其中一个猜想,你要验证其中的哪一个猜想?

现有器材a.一块一端带有小钩的长方体木块、b.一块铁板、c.一块长木板、d.棉布、e.毛巾、f.弹簧测力计,你应从这些器材中选择哪些必要的器材做实验?(写器材的英文字母代号)(3)写出验证第(2)问中猜想的主要实验步骤及分析.

答案:23.评分标准补充说明

(1)①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②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猜想合理就给分,如: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摩擦力大小与拉力大小有关等。

(2)验证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需器材是a、c、d、e、f

(3)实验步骤及分析:水平放置(1分)、匀速拉动(1分)、读出示数(1分)改变接触面材料(或改变压力大小或改变放置方法)(1分)。

分析时指出F1=F2说明摩擦力大小与该因素无关(1分),指出F1≠F2说明摩擦力大小与该因素有关(1分)。

22.学习了摩擦力有关知识后,同学们都已经知道:滑动摩擦力跟物体间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但李明同学总感觉滑动摩擦力还应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并猜想:“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或否定)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

答案:22.器材:一块长方体木块(各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一个弹簧测力计、长木板(2分)。

步骤:①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2分)②把长方作木块侧(或竖)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同样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此时弹簧测为计的读数(2分)

24、我们知道,骑自行车时,骑得越快受到空气的阻力越大;撑雨伞行走时,凹面迎风比凸面迎风受到空气的阻力较大.为了研究空气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军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和相关的记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小军同学的实验结论,请举一个日常生活或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例子.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4、(7分)

(1)①在风速和迎风面积相同的情况下(1分),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与物体迎面的形状有关(1分),凸面迎风阻力小,凹面迎风阻力大(1分)

②在迎风面积与迎面形状相同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快慢有关(1分),运动速度越大,阻力越大(1分)

高中物理17个实验复习要点整理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要点 一、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 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 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减小误差的方法: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构造:见教材。 2.操作要点:接50HZ,4---6伏的交流电 正确标取记:在纸带中间部分选5个点 3.重点:纸带的分析 a.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在误差范围内:如果S1=S2=S3=……,则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S1=?S2=?S3= …….=常数, 则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b.测定加速度: 公式法:先求?S,再由?S= aT2求加速度。 图象法:作v—t图,求a=直线的斜率 c.测定即时速度: V1=(S1+S2)/2T V2=(S2+S3)/2T 三.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原理::?S=aT2 2.实验条件: a.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是平行的。 b.接50HZ,4—6伏交流电。 3.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两根导线。 4.主要测量: 选择纸带,标出记数点,测出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图中O是任一点。 5.数据处理: 根据测出的S1、S2、S3…….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出加速度: S4—S1=3a1T2, S5—S2=3a2T2, S6—S3=3a3T2 a=(a1+a2+a3)/3=(S4+S5+S6— S1—S2—S3)/9T2 即时速度:(同上) 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原理: 平衡摩擦力:适当垫高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使小车刚好匀速下滑。 用细绳将砂桶(质量为m)和小车连成一个整体,连接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整体:mg=(M+m)a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试题(卷)精选1

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试题精选 第一组试题:(每位选手都有100分的基础分) 1.(共3个小题,每个小题有两问,答对了加10分,答错了不扣分,满分60分。) (1)实验员的展演有两处操作错误,请将错误简单写在答题卡上。(限时40秒钟)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内经。 错误1:实验前未对游标卡尺进行调零; 错误2:读数前未固定游标上的螺母。(事先未固定螺母即读数:19.1mm) (2)讲台上(或屏幕上)是平面镜成像实验装置,在玻璃板前后各竖直放置一段相同长度的蜡烛A和B,前面蜡烛A是点燃的,请在答题卡上简单回答以下问题(限时20秒钟): ①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都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是什么原因?玻璃与桌面不垂直;不合理。 ②解决了上面问题后,找出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位置,并分别测出A的物距为80cm,A的像距为80.1 cm,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平面镜成像中,像距与物距相等”,这是否合理? (3)讲台上(或屏幕上)是奥斯特实验装置。请问(限时20秒钟):

①为效果更好,图中的直导线应该() A.南北方向放置 B.东西方向放置 ②为了使学生观察清楚,通电后磁针能静止在通电直导线该处合磁场的位置,电路中应该串联1个() A.“2A,50Ω”的滑动变阻器 B.“12V,50W的灯泡” 2.(共2个小题,每答对一问加10分,答错一问扣10分,满分90分。最好屏幕出示,以便控制时间。) (1)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约8Ω电阻的阻值。请观察实验员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操作过程,将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找出来。(在竖直放置的示教板上演示;答题限时3分钟。) 错误1:电流应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或电流表的正接线柱应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错误2: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错误3:滑动变阻器不应将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 错误4:电压表不应与串联的电源与开关并联; 错误5:电压表不应选用大量程。 (2)某同学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金属圆柱体的密度。 请观察实验员测量圆柱体密度的实验操作过程,并将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找出来。(答题限时2分钟。) 错误1:天平横梁未调平衡,即开始测量; 错误2:应该用镊子移动游码; 错误3:横梁稳定在水平位置或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同时再读数。(圆柱体的质量错误读数:83.7克)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梳理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梳理 实验七: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作用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机械能守恒。方法(1):若某一时刻物体下落的瞬时速度为v,下落高度为h,则应有:,借助打点计时器,测出重物某时刻的下落高度h和该时刻的瞬时速度v,即可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实验装置如图:方法(2):任意找两点A、B,分别测出两点的速度大小vA、vB以及两点之间的距离d。若物体的机械能守恒,应有。测定第n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第n点的相邻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 内下落的距离Sn和Sn+1,由公式,或由算出。【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重锤(带纸带夹子);纸带数条;复写纸片;导线;毫米刻度尺。除了上述器材外,还必须有电源。【实验步骤】1、按图把打点计时器安装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2、把纸带的一端在重锤上用夹子固定好,另一端穿过计时器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锤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3、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4、重复几次,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依次标1,2,3,......用刻度尺测出对应下落高度h1、h2、h3、......。6、应用公式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7、计算各点对应的势能减少量mgh和动能的增加量,进行比较。【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拉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2、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小点。3、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点迹清晰的纸带。4、测量下落高度时,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搞错,为了减小测量h时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远一些,纸带也不宜过长,有效长度可在60cm~80cm以内。5、因不需要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问题与讨论】1.比较方法(1)与方法(2)的不同,你认为用哪种方法好?2.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两纸带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为什么?实验时必须选用质量较大的重锤,为什么?3.动能和重力势能都跟物体的质量 有关,本实验为什么不称物体的质量?4.本实验要用到重力加速度g。g取9.8m/s2呢?还是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或者通过实验打出的纸带,用计算出来?实验八: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目的】1.利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2.巩固和加深对单摆周期公式的理解。【实验原理】单摆在偏角很小时的摆动,可以看成是简谐运动。其固有周期为,由此可得g=,据此,只要测出摆长和周期T,即可计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实验器材】铁架台及铁夹,中心有小孔的金属小球;约1m的细线;秒表,游标卡尺,刻度尺。【实验步骤】1.在

2021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题归纳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测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斜面、小 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 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 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 ________和_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 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二、熔化、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3)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例:1、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AB:固态(吸热升温)

重点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重点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作者:————————————————————————————————日期:

考点预测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试大纲》就高考物理实验共列出19个考点,其中力学8个、热学1个、电学8个、光学2个.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并且对实验误差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一、《考试大纲》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能够独立完成“物理知识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 二、实验题的主要特点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从近年的实验题来看,其显著特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灵魂.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既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也不是背诵“该怎样”,而是从物理实验情境中理解“为什么”,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确实是什么”,进而了解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2)从既定的课本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 只有创新,试题才有魅力;也只有变化,才能永葆实验考核的活力.近年来,既定刻板的学生实验已经从高考物理实验题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如应用性、设计性、专题性实验等).创新的实验题可以使能力考核真正落到实处. 要点归纳 一、实验题的归纳与说明 归类实验内容说明 应用性实验1.游标卡尺的使用 测量原理、使用方法;10分度、20分度、50分 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等 2.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构造、原理、使用方法、正确读数等 3.练习使用示波器 面板上各个旋钮或开关的作用;调试方法;观 察正弦波的波形等 4.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光电转换和热电转换及其简单应用;光电计数 的简单了解等 验证性实验5.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等效思想;作图法等 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用平抛实验器进行实验;转化要验证的等效表 达式;对暂态过程分阶段测量等 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用自由落体进行验证;使用打点计时器和刻度 尺等 测量8.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使用刻度尺和秒表;实验操作要求等9.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溶液的配制;油膜面积的估算方法等

2018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2018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 gh (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实验仪器 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3)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 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考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题归纳 一、测平均速度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 2、实验原理: s v t 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 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 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 果。 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二、熔化、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的过程需要吸热。 (2)熔化现象:春天“冰雪消融”,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3)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1)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的过程需要放热。 (2)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3)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4)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例:1、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 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 ) AB :固态(吸热升温) BC :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 CD :液态(吸热升温) DE :液态(放热降温) EF :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 : 固态(放热降温) 该图说明:① 该物质是晶体。② 晶体的熔点等于凝固 点。③ 该物质熔化和凝固过程温度都不变。 (4)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1、某物理兴趣学习小组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他们的实验数 据记录如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从表中数据分析得出, 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 48 ℃, 熔化的时间是 4 min 。在熔化过程中要 吸收 热. (2)海波在10﹣11min 温度上升快,原因是:液态海波比固 态时的比热容小 . 2、小聪在探究“冰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根据收集的数 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线. (1)实验中选取的测量工具是 秒表 温度计 ; (2)分析图像可知:①冰的熔点是 0℃ ;②冰的熔 化规律是冰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 (3)请从能量角度解释冰的熔化现象:冰熔化时不断吸热,内能增 加 。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3 59 石蜡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50 52 55 58

最牛高中物理实验电阻测量方法归纳与总结

恒定电流 电阻测量方法归纳 电阻测量一直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重头戏,高中物理教材中编排的电学实验对电阻的测量仅仅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实际上电阻的测量方法很多,了解并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电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一、基本方法-----伏安法(V-A 法) 伏安法测量电阻主要涉及测量电路的选择,控制电路的选择和实验器材的选择。 1、原理: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 2、控制电路的选择 控制电路有两种:一种是限流电路(如图1);另一种是分压电路。(如图2) (1)限流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串联,通过改变电阻的阻值,以达到改变电路的 电流,但电流的改变是有一定范围的。其优点是节省能量;一般在两种控制电路都可 以选择的时候,优先考虑限流电路。 (2)分压电路是将电源和可变电阻的总值串联起来,再从可变电阻的两个接线柱引 出导线。如图2,其输出电压由ap 之间的电阻决定,这样其输出电压的范围可以从零 开始变化到接近于电源的电动势。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一定要使用分压电路: ① 要求测量数值从零开始变化或在坐标图中画出图线。 ② 滑动变阻器的总值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 ③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小。 3、测量电路 由于伏特表、安培表存在电阻,所以测量电路有两种:即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 接。 (1)电流表内接和电流表外接的电路图分别见图3、图4 (2)电流表内、外接法的选择, ①、已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的大致阻值时可以利用相对误差判断 若A X R R >X V R R ,选用内接法,A X R R <X V R R ,选用外接法 ②不知R V 、 R A 及待测电阻R X ,采用尝试法,见图5,当电压表的一端分别接在 a 、 b 两点时,如电流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内接法;电压表示数有明显变化,用外接 法。 (3)误差分析: 内接时误差是由于电流表分压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大,即 R 测 >R 真(R 测=R A +R X ); 外接时误差是由于电压表分流引起的,其测量值偏小,即 R 测<R 真(V X V X R R R R R += 测) 4、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的改进 图5 图 6 0 图 1 图2 图 3 图 4 图 7 0

初中物理 课外实验探究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归纳和练习

课外实验探究专题复习(2课时) 一、知识考点 1. 选用不同于课内的方法和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它所要得出的实验结论 (规律)来源于课内的实验: ⑴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⑶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⑷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⑸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⑹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⑺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⑻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 ⑼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⑽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⑾通过观察木桩被落下的金属块撞击后陷入沙坑中的深浅来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 ⑿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⒀判断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⒁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等等。 2.要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在课内,但探究方法一定来源于课内的实验: ⑴关于“下雪不冷,化雪冷”原因的实验探究。 ⑵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⑶探究通过西瓜的电流与西瓜汁中糖浓度的关系。 ⑷探究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的关系。 ⑸怎样才能把铅球掷得更远。 ⑹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⑺弹力与钢锯片长度的关系。 ⑺物体的影长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 ⑻测量西瓜的电阻等等。 二、解答方法 1.记牢课内物理规律或实验结论: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动能与质量 和速度有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高低、表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快慢,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大小匝数的多少铁芯的有无等等。 2.课外实验探究是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的,选用不同于课内的方法和实验器材进 行实验,它所要得出的实验结论(规律)来源于课内,或者要得出的实验结论不在课内,但探究方法一定来源于课内,这类题型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能力、归纳能力,运用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知道探究过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4.了解物理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归纳法等。

(完整版)高中物理实验归类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力学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4-6v 交流电,电火花220v 交流电,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电源频率是50Hz )。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求任一计数 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2T s s 1) (n n ++==v v n ;如T s s v 2322+=(其中T =5×0.02s=0.1s )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如2 23T s s a -=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 ?++=?===3a a a a 3T s -s a ;3T s -s a ;3T s -s a 3212 36322522141()()2 3216549T s s s s s s a ++-++= (3)用v-t 图法:即先根据2T s s 1) (n n ++=n v ;求出打第n 点时纸带的瞬 时速度,再求出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 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 不少于6个(即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 位。所取的计数点要能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 5.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 6.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7.电压若增大,打点更清晰;频率若增加,打点周期更短; 8.若打出短线,增加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 9.若初速度为0,则选1,2点距离为2mm 为宜;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 法归纳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一、力学 ?基础性 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 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 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计算出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考点预测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试大纲》就高考物理实验共列出19个考点,其中力学8个、热学1个、电学8个、光学2个.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并且对实验误差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考试大纲》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二、实验题的主要特点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从近年的实验题来看,其显著特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灵魂.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既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也不是背诵“该怎样”,而是从物理实验情境中理解“为什么”,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确实是什么”,进而了解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2)从既定的课本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 只有创新,试题才有魅力;也只有变化,才能永葆实验考核的活力.近年来,既定刻板的学生实验已经从高考物理实验题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如应用性、设计性、专题性实验等).创新的实验题可以使能力考核真正落到实处. 要点归纳

1.等效法 等效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一些复杂问题采用等效法,可将其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已知规律的过程来处理,常使问题的解决得以简化.因此,等效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要与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时产生的效果相同——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即要在合力与两分力等效的条件下,才能找出它们之间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循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又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通过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重力的分力抵消摩擦力而等效于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还有,电学实验中电流表的改装、用替换法测电阻等,都是等效法的应用. 2.转换法 将某些不易显示、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于显示、易于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间接测量法).转换法是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如:弹簧测力计是把力的大小转换为弹簧的伸长量;打点计时器是把流逝的时间转换成振针的周期性振动;电流表是利用电流 在磁场中受力,把电流转化为指针的偏转角;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是通过公式T=2πL g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15个专题)

县(区、帀) 学校 姓名 安丘市2018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考试日期:2018年4月 日 物理试题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物理试题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评分细则 评分标准 分值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2个细铁丝环,细线、钩码(6--8个、质量相等并标 明质量大 小 ) , 刻 度 尺 、 铁 架 台 。 操 作程 序: 实验记录: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总得分 __________ 监考教师签字

县(区、市)学校姓名 安丘市2018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物理试题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物理试题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评分细则 码1个(200g)长木板一块(80cm) 操作程序: 实验记录: 测力计量程____________ 分度值________ <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关. 实验总得分_________ 监考教师签字____________ 说明:考试日期:2018年4月_________ 日 1 ?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 ?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县(区、帀) 学校 姓名 安丘市2018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物理试题3测量石块(或蜡块)的密度 物理试题3测量石块(或蜡块)的密度评分细则 考试日期:2018年4月 日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200g ) 烧杯(内装适量水) 待测蜡块量筒 1个(100mL 细铁丝(足够长) 抹布 操作程序: 实验记录: 说明: 1 ?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 ?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总得分 _________ 监考教师签字 ____________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高中物理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途径,学好高中物理实验的复就至关重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1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实验问题和物理实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累积法

爱高中物理实验中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放大法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2 解题技巧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解题技巧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

物理实验知识点整理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1、选用的尺子量程应尽量大于被测物体 2、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 持平行 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4、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5、常用的特殊测量法:累积法(例如:测量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量花 坛圆周、硬币周长等) 实验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金属片,停表,刻度尺,木块 斜面(增加坡的长度,减小坡度可以减小测量时间误差,但是坡度不能过小,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1,测出的平均速度过于接近2,小车无法下滑)金属片(阻挡小车、便于测量时间) 刻度尺(这里使用的是量程较大的刻度尺,注意不是卷尺) 实验过程: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通过 的路程s1并记录(测出的应该是计时开始时车头到计时结束车头的距离,而不是斜面长度)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下到装机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v1 4、将金属片移动到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 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实验三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一般 情况下容器底温度高于液体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因为温度计最直接显示的是温度计内液体的温度,所以要等温度计内液体温度与被测液体温度一致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 平(仰视读数偏低,俯视读数偏高) 4、注意事项:a、测量前先估计温度值,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b、记录温度 时,不用估读,但是要单位;c、注意是零度以上还是零度以下 实验四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烧杯、试管、秒表、搅拌器、水、海波等 酒精灯(不能吹灭,要用盖子盖灭;不能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外一盏酒精灯;用外焰加热) 石棉网(使烧杯底部受热均匀) 搅拌器(使海波均匀受热) 烧杯、试管和水(把试管放在热水中加热(水浴加热),使海波均匀受热)安装顺序:自下而上,以酒精灯外焰为基准

高中物理基本实验汇总

高中物理基本实验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实验一:、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 装置图与原理:小车在勾码拉动下作 运动,通过研究纸带可以探究小车运动规律 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电源的计时仪器,电源的频率是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 3,在某次“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其中一段打点纸带如图所示,A 、B 、C 、D 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由图中数据可知,纸带的运动是 运动,其中连接勾码的应该是 端 3,纸带处理方法: ★求B 点瞬时速度的方法: ★求加速度的方法: ★ 本实验注意点:1,长度肯定不是国际单位! 2,留意相邻计数点间究竟有几个0.02s 2,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吗? 实验二: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装置图与原理:用两个力可以把结点拉到O 位置,用一个力也 能把结点拉到O 点,即它们的 相同。本实验要验证力的合成是否满足平行四边形。图中用平行四边形法作出的合力实验值是 ,实际由等效替代得到的合力真实值是 ,和橡皮绳肯定一直线的是 。 2,主要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 ,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点,此时需要记下 。 (2)在纸上根据 ,应用 求出合力F 。 (3)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 , 此时需要记下 。 (4)如果比较发现 ,则说明力的合成 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本实验注意点: 实验时橡皮绳、细绳、弹簧秤要和白纸 ,拉力大小、两个力夹角要 ,确定拉力方向 A F F F ′ F O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名称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实验人 1 2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目的: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________ 电源,钩码,细绳。 实验原理: 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 ,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里的位移分别是s 1、s 2、s 3 s 4、s 5、s 6, △s=s 2-s 1=s 3-s 2=s 4-s 3=……=________ 由上式还可得到s 4-s 1=(s 4-s 3)+(s 3-s 2)+(s 2-s 1)=________,同理有 s 5-s 2=s 6-s 3=……=________。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 1、s 2、s 3 s 4、s 5、s 6,即可求出a 1、a 2、a 3,再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 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5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 s. (5)测出六段位移s 1、s 2、s 3、s 4、s 5、s 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表1中。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a 1、a 2、a 3的值。注意:求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把计算的结果填入下表1,求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 实验数据处理: 织带粘贴处: 计数点 位移s/m 位移差△s/m 分段加速度a/m·s -2 小车加速度a/m·s -2 1 S 1= S 4-S 1= a 1= a= 2 S 2= 3 S 3= S 5-S 2= a 2= 4 S 4= 5 S 5= S 6-S 3= a 3= 6 S 6= 误差分析:电源电压的不稳定性、测量读数等 B C D s s s A

初中物理实验考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重要实验总结 初二物理实验 一、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入射角(反射角)是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如果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如何操作将纸板沿中轴ON 向后折,观察在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4)理想模型法: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5)量角器的作用: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6)从纸板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原因是: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7)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并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二、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器材:薄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刻度尺,一张白纸笔 2.操作步骤:实验时,将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直放在白纸上,点燃蜡烛法现玻璃板的后面有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具体做法是移动另一侧未点燃的蜡烛,直至与像完全重合,用笔在白纸上做出标记。 3.如何确定像的虚实将未点燃的蜡烛拿走,拿一个光屏放在该处不透过平面镜看光屏上是否有像。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成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物与像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平面镜,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如果在实验中发现两个像,是由于玻璃板太厚导致的。两个像之间的距离由玻璃板的厚度决定 7.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为什么不需要点燃若点燃后方蜡烛,使像的背景变亮,使像变淡,不便于观察像。 8.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 9.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用平面镜不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玻璃板为什么需要竖直放置蜡烛能够与像重合,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11、实验方法:等效替代 12、多次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1.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方的蜡烛,都无法与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放置。 12.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玻璃板距离。 13.为什么要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高中物理实验题最全总结

实验题最全总结,很实用! 贤从智中取,智从学中求。物理实验考的就是同学们的综合应用能力。今天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最详细的实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长度的测量 会使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掌握它测量长度的原理和方法. 2、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选点迹清楚的一条,舍掉开始比较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地方取一个开始点O,然后(每隔5个间隔点)取一个计数点A、B、C、D …。测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s1、s2、s3 …利用打下的纸带可以: ⑴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其中T=5×0.02s=0.1s); ⑵利用“逐差法”求a; ⑶利用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⑷利用v-t图象求a:求出A、B、C、D、E、F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v-t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a。 注意事项: 1、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 2、所取的计数点要能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 3、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胡克定律)探究性实验

利用右图装置,改变钩码个数,测出弹簧总长度和所受拉力(钩码总重量)的多组对应值,填入表中。算出对应的弹簧的伸长量。在坐标系中描点,根据点的分布作出弹力F随伸长量x而变的图象,从而发确定F-x间的函数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 该实验要注意区分弹簧总长度和弹簧伸长量。对探索性实验,要根据描出的点的走向,尝试判定函数关系。(这一点和验证性实验不同。) 4、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目的:实验研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从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弹簧秤(2个)、直尺和三角板、细线 该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和另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事项: 1、使用的弹簧秤是否良好(是否在零刻度),拉动时尽可能不与其它部分接触产生摩擦,拉力方向应与轴线方向相同。 2、实验时应该保证在同一水平面内 3、结点的位置和线方向要准确 5、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因此只需验证:m1 OM+m2 OP=m1OM'+m2 OP '。 由于v1、v1'、v2'均为水平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