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制备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制备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制备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

配合比的设计和制备是确保混凝土性能稳定和工程质量可靠的重要环节。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方法以及实际制备过程。

【第一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确定水、水泥、砂、骨料等成分的比例,以达到预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强度需求:根据工程的承载要求和使用环境,确定所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配合比的设计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 材料特性:考虑混凝土使用中可能遇到的材料特性,如骨料的粒径、砂的含泥量、水泥的品种等,对配合比进行合理调整。

3. 施工性能: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可浇性和抗出水性等性能,使得施工过程顺利进行,并确保最终结构的质量。

【第二节】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通常采用试验方法。

下面介绍常用的试验方法:1. 强度试验:制备一系列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块,在规定养护条件下进行试验,确定各配合比条件下的抗压强度。

2. 流动性试验:使用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混凝土试验方法,如扩展塔试验、沉降度试验等,确定混凝土的流动性。

3. 初凝时间试验:通过监测混凝土的凝结反应时间,确定配合比中水泥的用量和控制凝结时间。

4. 耐久性试验:通过制备受外界侵蚀环境作用的混凝土试件,如氯离子渗透试验、硫酸盐侵蚀试验等,评估配合比的耐久性。

【第三节】水泥混凝土的制备过程水泥混凝土的制备包括原材料的采购、配料、搅拌和浇注等步骤。

下面介绍水泥混凝土的制备过程:1. 原材料采购:选择优质的水泥、骨料、砂和掺合料,确保原材料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 配料:按照设计的配合比,准确称量所需的水泥、骨料、砂和水等原材料。

3. 搅拌:将配料投入混凝土搅拌机中,搅拌均匀,保证各组分充分混合。

4. 浇注: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或工程结构中,采用适当的振动方式排除气泡,确保浇筑质量。

C5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5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5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本工程位于山东沿海地区,沿路横跨小清河等河流,水下桩的侵蚀性很强,本试验室的所需攻克的技术难关就是设计选定合适的高性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合适的C5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

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配合比还应满足以下四点要求(设计坍落度180~220mm):1.满足结构物设计强度的要求;2.满足施工工作性要求;3.满足耐久性要求(抗冻、抗渗、抗侵蚀);4.满足经济要求。

工作内容1.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承担分工的试验工作。

2.检查核对委托单与所送试验材料的一致性。

并按期完成试验任务。

3.认真熟悉操作规程和试验方法,对分担的试验内容把好质量关;4.按时完成各种试验任务,对不合格产品确切标识并隔离;完成的试验有:钢筋拉伸试验,万能材料试验仪的使用。

水泥胶砂试块制作以及抗压强度试验。

水泥灰剂量试验,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使用、水泥净浆搅拌机的操作以及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及凝结时间、水泥密度、比表面积试验,矿粉、粉煤灰烧失量试验。

粗细集料的筛分、集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松散密度、粗集料的压碎值试验。

砼的氯离子电通量测定试验等等。

按照以上要求,做出了如下设计:(一)设计说明1.设计强度等级:C50(水下混凝土)2.坍落度要求: 180-220mm3.使用环境及要求:环境为H4L3环境,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电通量1000C。

4.胶凝材料及水胶比要求: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60kg/m3,最大水胶比不应超过0.36。

5.使用部位:桥桩基耐久性混凝土。

(二)原材料1.水泥:昌乐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P.O 42.52.细骨料:昌乐高崖水库砂场粗砂3.粗骨料:青州宇诚建材有限公司 5-20mm碎石(二级配5-10mm占40%,10-20mm占60%);4.水:拌合用水5.粉煤灰:华能辛店电厂 F类Ⅰ级6.矿碴粉:寿光广宇建材有限公司 S957.外加剂:山西奥瑞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减水剂。

无砂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论文

无砂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论文

无砂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论文摘要:无砂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水泥用量和水灰比有关,抗压强度随灰骨比增加而增加,随水灰比先增加后减低;对粒径为5~10mm的骨料拌制无砂混凝土,最佳灰骨比范围为(0.2~0.22)和水灰比范围为(0.28~0.30)。

关键词:无砂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抗压强度;骨料粒径无砂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作为环境负荷减少型混凝土,无砂透水混凝土的研究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此本文重点探讨了不同配合比设计对无砂透水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规律。

1 配合比设计1.1 试验材料选取水泥:四川星船城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

骨料采用5mm~10mm、10mm~20mm两种单一粒级的卵石,材料产地:四川腾龙资中石料场,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

拌合及养护用水为饮用水。

1.2 试验过程首先根据试验要求将全部骨料与约3%的水装入搅拌机中预拌(搅拌采用水泥包裹法),再加入水泥拌合,最后加入剩的水搅拌均匀。

这样的投料顺序和搅拌程序能使骨料表面形成均匀厚度的水泥浆层,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

试件以3~6个为一组,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

经自然养护28天后,分别在万能试验机上测试混凝土抗压强度,在透水系数测定仪上测定其定水位透水系数。

试件大小为长×宽×高均为100mm的正方体试件。

2 影响因素分析2.1 透水系数影响因素分析(1)灰骨比(c/s)对透水系数影响在骨料类型和水灰比等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灰骨比。

其设计配合比见表2—1。

由上图可知:随着无砂透水混凝土灰骨的增加,透水系数逐渐降低,但当灰骨比在0.2~0.22之间时,对于骨料粒径为5~10mm的无砂透水混凝土,其透水系数最佳。

(2)水灰比(w/c)对透水系数的影响根据图2—1的测试结果,选取透水系数最佳的灰骨比(c/s=0.22),改变水灰比,设计配合比见表2—2。

紧密堆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紧密堆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水泥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基础建设各个领域,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对其使用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现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设计的混凝土以悬浮密实型结构为主,易在集料与水泥石粘结处发生破坏,且尚未充分发挥粗集料的作用。

为此,本研究在体积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粗集料紧密堆积结构与紧密堆积型水泥混凝土概念,并对其工作性、强度特性及其设计方法开展了系统研究,以期节约成本,提高混凝土性能,具有重要工程实用价值。

粗集料紧密堆积结构是指骨架颗粒与填充颗粒之间充分嵌锁、紧密排列、不干涉或少干涉,使其达到合理密实状态时形成一个多级空间骨架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砂填充粗集料振实剩余空隙,粉煤灰作为填充砂振实剩余空隙,再用水泥净浆润滑和填充混合料的剩余空隙,形成紧密堆积型水泥混凝土。

综合研究成果,提出了紧密堆积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并与现行设计方法对比表明,同等强度、工作性要求下,紧密堆积型水泥混凝土比现行设计方法确定的混凝土的经济性更好,且设计方法可操作性强,简便实用,可以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工作性,强度特性,配合比设计方法ABSTRACTConcrete widely used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various fields, 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eople use their increasingly high-quality. The existing design of concrete mix designed to suspension-compacting concrete structure-oriented and easy to damage in bonding of aggregate and cement, and has ye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oarse aggregate. For this reason, basing on the Volume and Interference theory, the study put forward a coarse aggregate embedded lock skeleton structure and embedded lock dense concrete concept, and research systematically on its working, strength and design, with a view save costs and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concrete,important works have practical value.The coarse aggregate embedded lock skeleton structure is that skeleton particles embed fully, work closely, non-interference or less with peanuts, and to reach a state of reasonable density to form a multi-level space frame structure; on this basis, use sand to fill coarse aggregate remaining gap, use cement paste to lubricate and fill the remaining gap of coarse aggregate and sand mixture, forming dense embedded lock-cement concrete.Comprehensive research results, put forward the embedded lock-dense concrete mix design method, and compared the existing design methods show that the same intensity, working, embedded lock density cement concrete cement concrete mix design are better than the existing concrete on economy better, can be highly workable, simple and practical, can be directly applied to engineering practice.Key words: cement concrete, working, strength, mix design method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引言 (1)1.2研究背景 (1)1.3 国内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概况 (3)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7)1.4.1 主要研究内容 (7)1.4.2 技术路线 (7)第二章普通混凝土、紧密堆积混凝土 (9)2.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9)2.1.1普通水泥混凝土(ordinary cement concrete) (9)2.1.2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 (9)2.2紧密堆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4)第三章试验研究 (17)3.1试验设计思想 (17)3.2试验方法 (17)3.3试验仪器及设备 (18)3.4试验原材料选择 (18)3.4.1水泥 (18)3.4.2粗集料 (19)3.4.3细集料 (19)3.4.4水 (20)3.4.5原材料试验 (20)3.5初步紧密堆积混凝土试验 (25)3.5.1初步试验设计 (25)3.5.2初步试验结果及分析 (26)3.6对比试验 (28)3.6.1对比试验设计 (27)3.6.2对比试验结果及分析 (28)3.7 综合对比分析 (28)第四章经济技术分析 (29)4.1经济效益分析 (29)4.2环境效益分析 (30)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31)5.1结论 (31)5.2建议 (32)参考文献 (33)致谢: (34)第一章绪论1.1引言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是关系到国家人民生命财产安危的千年大计。

浅谈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浅谈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010年第3期 (总第193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ILONGJlANG JIAOTONG KEJl No.3,2010 

(Sum No.193) 

浅谈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张春鹏 (佳木斯市公路管理站) 

摘要:介绍了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即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强度、计算水灰比、计算用水量、计算 水泥用量、计算集料用量和配合比的调整。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中图分类号:U416.21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0)03—0068—01 

由于混凝土路面板厚设计计算是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 度为依据的,因此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设计弯拉强 度、耐久性、耐磨性、和易性等要求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用原 材料,通过计算、试验和必要的调整确定混凝土单位体积中 各种组成材料的用量而设计配合比。然后根据现场浇筑混 凝土的实际条件,如材料供应情况(级配、含水量等)摊铺方 法和机具、气候条件等做适当调查后提出施工配合比。混凝 土配合比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强度 配合比设计时所采用的强度指标应高于混凝土的设计 弯拉强度,即 =L/(1—1.04c )+ts 式中 为配制28 d弯拉强度的均值,MPa; 为设计弯拉强 度标准值,MPa;s为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MPa,t为 保证率系数(表1);Cv为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统计数据 在表1范围内取值)。 表1保证率系数 在无统计数据时,弯拉强度变异系数应按设计值。如果 施工配制弯拉强度超过设计给定的弯拉强度乘变异系数上 限,则必须改进机械设备和提高施工控制水平。 2计算水灰比 根据大量试验结果回归获得的弯拉强度与水灰比的经 验关系计算 碎石或卵石混凝土 W/C=I.5684/ +1.009 7-0.359 ) 卵石混凝土 W/C=1.2618/ +1.5492-0.4709f,) 式中 为水泥实测28 d抗折强度。 为满足耐久性的要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水灰比不大 于O.44;二级公路不大于0.46;三、四级公路不大于O.48。 3计算用水量 在水灰比已定的条件下确定用水量也就是确定混凝土 中的水泥浆用量。水泥浆用量取决于和易性的要求(以坍 落度为准)和组成材料的性质(如集料表面性质和最大粒 收稿日期:2010-03—15 ・68・ 径、细集料的度和含量等)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可以 按下列经验关系式确定 碎石混凝土 

浅述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计算设计法

浅述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计算设计法

浅述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计算设计法摘要经过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对混凝土基准配合比试配之后进行调整与确定,用数学计算的方法准确进行理论配合比设计,保证了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原材料,对工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强度计算法设计混凝土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市政、房建等工程施工,其常用技术指标为施工和易性(或工作度、可泵送)和立方体抗压强度。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和易性指标(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一般较易于掌握和调整,而要获得十分恰当的强度却比较困难,强度偏高就浪费材料,强度不足又危害工程。

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明确提到“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的灰水比(C/W)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相对应的灰水比”。

考虑到作图法对于强度—灰水比关系图中三点往往不在一条直线时作图方法不统一以及作图过程产生的误差难以确定,笔者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利用数理统计中线性回归的方法,总结出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直线计算设计法(下称“强度—计算法”)。

即在对基准配合比进行调整与确定时用数学计算的方法,确定恰当强度对应的灰水比,并进一步确定各种材料用量,从而确定理论配合比。

经过多年实际应用,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合理使用原材料方面、在设计效率与准确可靠性方面效果明显,本文简要介绍如下:一、强度——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一般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粗细集料(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制而成,在一定的和易性条件下,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的强度和灰水比,强度计算公式(鲍罗米公式)为:f cu28=a a·fce(c/w-a b)式中:f cu28—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Mpa)f ce-—水泥28天抗压强度(Mpa)c/w—混凝土的灰水比a a、a b—经验系数上述公式表明:混凝土强度与灰水比成正比,从理论上看这是一种直线关系。

混凝土论文五篇范文

混凝土论文五篇范文

混凝土论文五篇范文第一篇:混凝土论文混凝土班级:姓名:学号:设计原理论文摘要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混凝土作为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的建筑材料,研究混凝土的特点和性能可以更方便的应用混凝土,充分发挥混凝土的优势。

要让混凝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与环境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混凝土科技进步, 为不断探索发展途径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必须掌握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强度久性等各方面性能。

目前混凝土技术已进入高科技时代, 品种不断增加, 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结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完善。

然而规范是结构设计的技术文件,在结构设计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水平。

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经久耐用是制定结构设计规范的基本原则,世界各国均是如此。

我国与美国和欧洲相比,有着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所以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和规范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过程。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与规范1.1混凝土结构1.1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正确性。

(2)管理操作人员的人数、培训教育、组织分工、质量意识。

(3)气象情况,包括晴、雨、气温、风速。

(4)各类机械设备,包括机械设备先进性、完好性和匹配。

(5)原材料质量,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剂、水、掺合料。

(6)原材料计量,包括计量方式、误差。

(7)搅拌,包括投料、顺序、时间。

(8)拌合物输运布料,包括方式、运距或时间。

(9)浇注振捣,包括方法,时间。

养护,包括温度、方法、湿度、时间1.2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和质量控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设计制1.水灰比的确定高强混凝土水灰比的计算不能采用普通混凝土的强度的公式,应根据试验资料进行统计,提出混凝土强度和水灰比的关系式,然后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相对应的水灰比。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简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现代建筑的基本工作之一,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对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按照水泥、骨料、砂、水等材料进行分类,详细阐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过程。

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因此水泥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一般来说,混凝土中常用的水泥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硬化水泥和高标号水泥等。

在设计配合比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和标号,并确定其掺量。

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的粗料,其粒径大小、硬度、密度等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骨料有碎石、卵石等,其粒径应在5mm-40mm之间。

在设计配合比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料种类和颗粒级配,保证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

砂:砂是混凝土中的细料,其质量和掺量也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通常情况下,细砂的使用量不超过总砂的50%,过粗的砂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在设计配合比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砂种类和掺量,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水:水是混凝土中的基本原料,其用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一般来说,混凝土中的水泥含量越高,所需水量就越大,但是过多的水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引起裂缝和渗漏等问题。

在设计配合比时,应根据水泥掺量和所需混凝土强度选择合适的水灰比,控制好混凝土的水胶比,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骨料、砂、水等材料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混合材料。

在设计配合比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负载情况、环境条件、材料种类和技术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合理的材料掺量和配合比,达到所需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结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论文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班级: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1班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一、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更进一步的掌握实际工程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二、设计任务
设计出满足强度,耐久性等要求的某国道跨线桥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30~50。

三、设计依据
《水泥与水泥混凝土》申爱琴.张登良主编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实验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四、设计方法 (1)原材料 1、水泥
优先选取旋窑生产的P.O42.5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密度
3
3/100.3m kg c ⨯=ρ,强度富余系数13
.1=c
γ。

2、砂
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 2.6以上,选的砂为中砂
3
3'/1065.2m kg s ⨯=ρ,现场实测含水量为2%。

3、碎石
级配为5~25mm 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为2.8,压碎值为9.8,含泥量为0.3%,泥块含量为0.2%,碎石最大粒5.31max =d ,表观密度
33/1070.2m kg G ⨯=ρ,现场实测含水率1%。

(2)计算初步配合比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0
,cu f )
查表1得MPa 0.6=σ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f k cu cu 87.590.6645.150645.1,0,=⨯+=+=σ 2.计算水灰比(w/c ) 1)计算水泥28天实际强度
MPa f f k ce c ce 0.485.4213.1,=⨯=⨯=γ
2)计算水灰比
查表2得:A=0.46,B=0.07.
36.00
.4807.046.087.590
.4846.0/0,=⨯⨯+⨯=
=
+ce
ABf cu ce f Af C W
3)耐久性校核
普通混凝土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表3
查表3得允许最大水灰比为0.65,满足要求故取0.36. 3.计算单位用水量(0w m )
干硬性和塑性混泥土的用水量(3
/kg m ) 表4
查表4得
3
0/185m kg m w 。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0c m )
300/51436.0185
m kg c
w m m w c ===
耐久性校核:查表3得最小水泥用量为275kg/3
m ,计算水泥用量满足要求。

5.确定砂率(s ρ)
混凝土砂率(%) 表5
查表5得,取砂率s ρ=30%。

6.计算砂、石用量(0s m 、0G m ) 用体积法计算
3
.010*******
10007.265.20
00=+---=+G so so
G s m m m m m ,解得0s m =511kg/3
m ,0
G m =1192 kg/3
m
(3)配合比室内调整及强度复核 1、配料
按初步计算配合比,拌合15L 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用量计算如下: 水 kg 78.2015.0185=⨯ 水泥 kg 71.7015.0514=⨯ 砂 kg 67.7015.0511=⨯ 碎石 kg 9.17015.01192=⨯
2、和易性调整
按上述各组成材料用量拌合的混凝土拌合物,经实测其坍落度为28mm ,比设计要求坍落度(30~50mm )小,需进行调整。

为此,保持水灰比不变,增加5%的水泥浆用量。

调整后15L 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如下;
水 kg 92.2%)51(78.2=+⨯ 水泥 kg 5.5%)51(24.5=+⨯
砂 kg 20.8%30)5.592.2015.02384(=⨯--⨯ 碎石 kg 14.192.85.592.2015.02384=---⨯
按上述各组成材料再试拌,经实测其坍落度为45mm ,满足设计要求。

经和易性调整后每方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如下:
水 3
/1951000)1592.2(m kg =⨯ 水泥 3/3671000)155.5(m kg =⨯
砂 3/5471000)152.8(m kg =⨯ 碎石 3
/12761000)1514.19(m kg =⨯
此为基准配合比 3、密度调整
经实测满足坍落度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
3
.
/2462m kg cp =ρ,设计表观密度
3
/2384m kg cp =ρ,密度修正系数
03
.123842462==δ,密度调整后每方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如下:
水泥 3/37803.1367m kg =⨯ 水 3
/20103.1195m kg =⨯ 砂 3/56303.1547m kg =⨯ 碎石 3/131403.11276m kg =⨯
4.强度复核
在设计水灰比上加减0.05,包括设计水灰比成型3个水灰比的立方
体强度试件。

按水灰比分别成型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标准养护28天,进行抗压强度实验,三个配合比的28天抗压强度见上表。

5、确定实验室配合比
由表6中灰水比和28天抗压强度实验结果,绘制灰水比与抗压强度关系图。

从纵坐标上找出配制强度49.87的点,引水平线与关系线相交,从交点引垂线与横坐标相交,交点的横坐标值1.87正是满足配制强度的灰水比,即水灰比=0.54.再由水灰比计算每方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该配合比为实验室配合比。

灰水比与抗压强度关系曲线表7
102030405060
1.72
1.89
2.08
灰水比
抗压强度(M P a

水 3/201m kg 水泥
3
/37254
.0201
m kg =
砂 (3
/567%30)3722012462m kg =⨯--
碎石 3/13225673722012462m kg =--- (4)施工配合比调整
已知砂实测含水率为2%,碎石1%,施工配合比调整每方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用量计算如下:
水泥 3/372m kg
砂 3/578%)21(567m kg =+⨯
碎石 3
/1335%)11(1322m kg =+⨯
水 3/176%11322%2567201m kg =⨯-⨯-
相对配合比例:水泥:砂:碎石:水=1:1.55:3.59:0.47 五、说明及注意事项
1.水泥品种的选择。

水泥优先选取旋窑生产的P.O4
2.5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旋窑生产的水泥质量比较稳定,水泥的质量越稳定,强度波动越小
2.粗集料的选择。

混凝土中集料体积大约占混凝土体积的四分之三,由于所占的体积相当大,所以集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和生产成本均有一定的影响,在配置C50混凝土时,对集料的强度、级配、颗粒形状、杂质的含量、吸水率等要认真检验,严格选材。

3.细集料的选择。

细集料材质的好坏,对与高标号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砂的细度模数控制在2.6以上,小于2.5时,混凝土拌合物显得太粘稠,在满足相同和易性要求时,增大了水泥用量,同时也增加了成本,而且影响混凝土的技术性能。

细度模数也不能太粗,如在3.0以上时,可以引起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离析及保水性差,会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所以高标号的混凝土砂的细度模数应控制在2.6~2.8之间。

4.本文未涉及外加剂的选用,在施工中应添加一定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等有所提高。

六、结语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基本掌握了配合比设计方法,尤其在强度控制方面,鉴于实际工程中,强度达标的重要性,对设计数据要求必须相当精确,以确保实际施工时的施工质量。

同时,这次也锻炼了我思维的严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