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描写离别的古诗词五篇赏析
表达对朋友离别之情的诗句

表达对朋友离别之情的诗句一、唐代1、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此句描绘了诗人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看着友人的船帆渐渐远去,直至消失在碧空尽头,只剩下长江水向天际奔流。
诗人久久伫立凝望的画面,生动地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在渭城的早晨,细雨蒙蒙,诗人与友人即将分别。
诗人劝友人再饮一杯酒,因为友人一旦西行出了阳关,就很难再遇到故旧之人。
这两句诗把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和离别的愁绪融入到这杯酒中。
3、高适《别董大》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解析:尽管前路茫茫,诗人却以一种豁达乐观的态度鼓励友人。
虽然这是一种宽慰之语,但从侧面也反映出与友人分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前程的祝愿,也有离别的惆怅。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解析:首联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的目的地,中间两句表达了离别的愁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是千古名句,表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虽然是安慰友人不必为离别而悲伤,但离别之情也蕴含其中。
二、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诗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解析:这首词是离别词中的经典之作。
在冷落的清秋时节离别,本身就令人伤感,词人想象着今宵酒醒之后,自己身处杨柳岸边,面对晓风残月的孤独场景,又想到这一去长年相别,纵有良辰美景也无人分享,深刻地表达了与友人离别的痛苦之情。
1/ 1。
古代经典离别的诗词鉴赏

古代经典离别的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经典离别的诗词鉴赏离别不是孤立的一点,它有它的序和续,看到这一切,了解离别,你会发现:离别也是美丽的。
关于送别的古诗词及译文

关于送别的古诗词及译文题目:送别古诗词的情感共鸣与艺术鉴赏导语: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关于送别的作品,它们体现了作者深情的离别之情和对友人或亲人的告别之意。
本文将通过对几首脍炙人口的古代送别诗词及其中译文的赏析,探讨诗词在情感共鸣和艺术鉴赏方面的独特魅力。
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朗丽的送别诗词是王之涣所作,表达了作者离别友人时的意境。
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离别的苦涩之情。
诗人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寓意时间和命运的不可抗拒,而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象征着超越、进取的精神,寓意着向前迈进不断探索的勇气。
这种别离时的感慨和内心的力量,无论是在诗词古籍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之涣送别山东兄弟之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绘异乡客人在佳节时思念亲人的孤独心情,以及兄弟间的分离之痛,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
最后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茱萸作为中秋节的象征,描述了远在山东的兄弟登高赏月,而自己却无法与他们共享这一美好时刻的苦闷感受。
这种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深切感情,使得这首诗词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三、《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送别好友董大的诗作之一,展示了送别时的愁绪和离别后的思念。
以黄云、北风、雁雪等自然景象为意象,表现了离别的凄凉氛围。
而最后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其出色才华的认同,表现了诗人的感激之情。
这首留声千古的送别诗为读者们提供了一种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面对离别时的情感状态。
四、《别董大二首之二》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空负岳阳楼。
最美离别的古诗

最美离别的古诗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赏析:此句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壮阔又略带离情的氛围。
诗人站在长安,远望蜀州,“城阙辅三秦”点明送别之地的地势雄伟,“风烟望五津”则写出友人即将前往之处的渺远。
诗人以一种宏大的视野开篇,却又将离别之情蕴含其中。
这种写法没有局限于小儿女般的悲悲切切,而是体现出一种豁达的胸怀。
虽然即将离别,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不会因为距离而改变,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既写出了离别的情境,又暗示了诗人对友情坚定的信念。
2.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赏析:在这两句诗里,“寒雨连江”描绘出一幅雨夜的寒冷景象,寒雨弥漫着整个江面,这种寒冷不仅仅是天气的寒冷,更暗示着离别的凄凉。
“夜入吴”点明了时间和地点。
到了“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别友人,友人离去后,只留下楚山孤独地矗立着,这里的“楚山孤”实际上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写照。
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景,通过楚山的孤来表达自己送别友人后的孤寂之感,借景抒情的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妙。
3. 《别滁》“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赏析:诗句描绘出滁州城鲜花盛开、柳色葱茏的美好景象。
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下,人们在花前摆酒为诗人送行。
表面上看,这是一幅很欢快的送别画面,然而细细品味,其中却蕴含着复杂的情感。
鲜花盛开、柳色轻明的美景与离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乐景写哀情。
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滁州百姓对他的深情,同时又要离开此地,这种矛盾的情感在这两句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既有对滁州的不舍,又有对百姓盛情的感激。
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赏析:这两句诗看似在描绘西湖六月的独特风光,实则与离别之情相融合。
诗人强调西湖六月的与众不同,那满湖的荷花盛开,莲叶田田的美景。
然而就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下,他却要送别友人林子方。
诗人以西湖的美景为背景,衬托出离别的不舍。
美好的景色与即将到来的离别形成反差,更能让读者感受到离别的惆怅。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

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6篇)送别诗原文翻译及赏析1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译文杨柳青青,枝叶垂到了地上。
杨花漫漫,在空中纷乱地飞舞。
送别的时候眼里的柳条折尽,柳絮飞绝。
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释著地:碰到地。
漫漫:遍布貌。
搅:《说文》:乱也。
借问:敬词,请问。
赏析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
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
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创作背景崔琼《东虚记》说这首诗作于隋炀帝大业(605-617)末年。
一、二、四句“垂”、“飞”、“归”押平声韵,平仄完全符合近体七绝的要求,是一首很成熟的七言绝句。
明人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庾子山《代人伤往》三首,近绝体而调殊不谐,语亦未畅。
惟隋末无名氏‘杨柳青青……’,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
右丞‘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也。
”题目是《送别》,全诗借柳条、杨花的物象寄寓惜别、盼归的深情,凄婉动人。
柳丝飘飘摇摇,饶有缠绵依恋的情态,故早在《诗经》中,已将杨柳与惜别联系起来:《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历代传诵,脍炙人口。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

10首经典的送别古诗赏析导语: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
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龄等。
送别诗抒写离别情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
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送杜十四之江南这是一首送别诗。
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译文(1)杜十四:杜晃,排行第十四。
之,到...去。
2)荆:今湖北省(3)征帆:指远行的船。
帆:帆船。
【译文】荆州和吴郡是接壤的水乡,你离去的时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
太阳将要落山,远行的小船将要停泊在什么地方?抬眼向天的尽头望去,真让人肝肠寸断忧伤至极。
[2]作品赏析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
得第者则称“前进士”。
看来,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
“荆吴相接”,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
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
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
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
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
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
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
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
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
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
“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
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春江渺茫,正好行船。
送别古诗词鉴赏

送别古诗词鉴赏送别古诗词鉴赏1《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李白简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先世西凉武昭王李嵩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幼时内迁,寄籍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县)。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合称“李杜”。
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
送别古诗词鉴赏2送别:王维朝代:唐朝【作品原文】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作品翻译】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往哪里?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作品解释】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chuí)。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但:只。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对友人的关切、爱护的深情厚意。
有关离别的诗词及赏析三篇

【导语】从别后,忆相逢。
⼏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整理了相关内容,快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助到你~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篇⼀】有关离别的诗词及赏析 《送元⼆使安西》作者为唐朝⽂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如下: 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故⼈。
【翻译】 清晨的微⾬湿润了渭城地⾯的灰尘,盖有青⽡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的朋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是唐代⽂学家李⽩所著。
其全⽂古诗如下: 故⼈西辞黄鹤楼,烟花三⽉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 ⽼朋友向我频频挥⼿,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去扬州远游。
友⼈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为唐朝⽂学家王勃。
其全⽂古诗如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为在歧路,⼉⼥共沾⼱。
【翻译】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中怀着⽆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邻。
绝不要在岔路⼝上分⼿之时,像青年男⼥那样悲伤泪湿佩⼱。
《别董⼤》作者是唐代⽂学家⾼适。
其全⽂古诗如下: 千⾥黄云⽩⽇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知⼰,天下谁⼈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凭着你的琴声、你的⾳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离思》作者为唐朝⽂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除却巫⼭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翻译】 曾经观看过茫茫的⼤海,对那⼩⼩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的。
除了巫⼭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些描写离别的古诗词五篇赏析
【篇一】
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
宋代:秦观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
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挥玉著,洒真珠,梨花春雨徐。
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译文
在冷冷的月光笼罩下,潇湘水平静地从门外流过,一只孤舟泊在
岸边,扬帆待发。
离别的苦酒已经饮过,离别的情话也已经说过,不
过在启程的这个刻,为词人送别的女子却踟蹰不前,向隅而泣。
女子流泪告别,梨花带雨。
一般离别仅仅令人肠断,而这场离别
早已令他痛断肝肠,连肠也无了。
赏析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
”首二句写离别的环境。
送别
的时间是在寒夜,而即将启程的船只有孤零零的一个,越发使送别的
场面增添了冷落的气氛。
这两句不但为全词营造了冷清凄惨的氛围,
而且显示出一种离别的紧迫感,为下文写离别情事张本。
“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
”后两句笔触转向离别之人,“红妆”和“有人”实际上是一人,就是义ji。
“有人偷向隅”取自
于“有一人独索然向隅”之意。
“踟蹰”二字,反映了她心中的依恋
与不舍;偷偷向隅,又显示出她的矜持与体贴。
“挥玉箸,洒真珠,梨花春雨馀。
”过片承接上片最后一句,具
体形容这位女子哭泣的情态。
连用三个形象比喻义ji的眼泪:如玉箸,
如珍珠,如春雨,连连持续,体现了一位形象优雅、感情真挚的美丽
女性形象,使读者深深体会到,词人与这样深爱他的人离别,是何等
伤心与遗憾。
“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面对义ji挥泪如雨,词人
心中的痛无法抑制。
结句“那堪肠已无”,是秦观泣血之语,包含着
词人无数的新愁旧恨,是长时期压抑的情绪的爆发,也是他辛酸经历
的总结,一颗受尽世事折磨的麻木痛苦的心跃然纸上。
【篇二】
南乡子·舟中记梦
宋代:辛弃疾
欹枕艣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
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
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
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
愁独自圆。
译文
船行江上,在咿哑嘈杂的摇橹声中逐步入睡。
在梦中与意中人相会,她依然是翠袖盈盈的可人情态。
在梦中正与情人难离难舍,欲说还休之际,却梦断人醒。
回忆前
夜分别时,正是圆月中天,月圆而人离别。
赏析
词题为记梦,所梦何人,本事无考。
词先写舟中孤寂,摇橹声中,由醉入梦。
梦中花丛笙歌动听,伊人宛然在目。
换头写伊人倾诉别后
相思,然后以对方埋怨人离月圆收结,体现双方依依难舍,情挚意浓。
全词就梦前、梦中、梦后三层依次写来,思路清晰。
词人由醉入梦,梦中笙歌花丛,翠袖盈盈。
以下不写梦后相思,却从对面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