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
宋庆龄

人们不断地报道三姊妹共同为抗战工作的消息,刊
登各色各样表示她们亲密无间的照片。但庆龄与她的姐妹
不同的是:她们是那样唯恐不引人注目地千姿百态地表演;
而庆龄只始终如一地真诚地做着使她心安的一切。她设法
团结更多的国内外人士参加她的中国民权保卫同盟,企图
改变农民的命运并使手工艺者、妇女、难民和失业者能从
生平
宋庆龄(1893~1981)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 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 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母亲倪桂珍是徐光启的第 十七代孙女。其家庭成员为: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 宋美龄、宋子良、宋子安。
宋庆龄在上海中西女塾(今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高中毕业后,1907年14岁时赴美国留学,于历史 悠久、位于乔治亚州的卫斯理安女子学院获得文 学系学士学位。
国母
英语翻译1302班 殴漫铃 司徒颜菁 谢杏林
目录
荣衔 生平 宋氏三姐妹
1981年5月,在她弥留之际,全国人大常委 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 称号,为至今唯一拥有“国家名誉主席”称号的 人士,中共中央政治局也批准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宋庆龄被中共尊称为“(宋)庆龄先生”、“孙夫 人”;被周恩来誉为“国之瑰宝”(后江泽民正 式题字;有同名纪录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 评价为“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 共产主义战士”。
1936年底爆发西安事变,宋庆龄主张国共两党 合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国共再次合作后, 她也没有重新加入国民党。第二次国共内战即将结 束之际,宋庆龄留在了中国大陆,没有和宋美龄、 蒋介石等一起去台湾。
1945年,在重庆上清寺张治中 住所与
毛泽东会见。
将“保盟”改为中国福利 基金会。并从事妇幼卫生、 文化教育和社会救济事业。
宋庆龄简介 PPT

1940年三姐 妹的合影
1913年宋庆龄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 获文学士学位。这是她的大学毕业照。
1913 年春,当她以优异 的成绩毕业于威斯里安女子 学院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以 后,便决定立即问国, 蔼龄担任孙中山的秘书。
1894 年,孙中山第一次在宋 家见到了宋庆龄。当时,她仅仅 是个一岁多婴儿。以后,孙中山 常在宋家寄居,受到宋家的尊敬 和热情接待。孩子们把这位“温 文尔雅”的叔叔视若“教父”一 般。孙中山的救国理想和革命的 献身精神,在宋庆龄幼小的心灵 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1915年 10月25日,宋庆龄与孙中山在东京结婚。
“我当时并不是爱 上他,而是出于对 英雄的景仰。我协 助他工作,是出于 少女的罗曼蒂克的 念头——但这是一 个好念头。我想为 拯救中国出力,而 孙博士是一位能够 拯救中国的人,所 以,我想帮助他。”
1919年, 国父孙中 山与国母 宋庆龄的 结婚4周 年纪念照 。
宋庆龄别墅原址
失去孙中 山后的宋庆 龄,32岁
她失去了她的丈夫、领袖 、导师以及给她父亲般慈爱的人 。她伤心极了。但是,每当她想 起孙中山先生的临终遗言“革命 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时 候,心里又油然生起一股巨大的 力量。
3、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孙中山先生病逝后,特别 是国民革命形势的发展,工农 群众运动高涨,引起了国民党 右派的极度恐慌和仇恨。他们 勾结国内外反革命势力伺机反 扑,或纷纷组织党内右派进行 分裂活动。
1925 年在北京,孙中山先 生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道路。 宋庆龄守在病榻旁日夜待候, 体贴入微,经历了她一生中最 为悲痛的时刻。3 月12 日晨, 一颗伟大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 动。孙中山先生逝世的时候只 有59 岁,他和宋庆龄结婚还不 满十年。
宋庆龄个人简介 ppt

宋庆龄小时侯,全家要到伯伯家做客,走到大门时, 宋庆龄突然停下脚步。因为已经答应过小珍今天上午 教她叠花篮。小珍是宋庆龄的同学。父亲让以后再教 她吧,宋庆龄说不行,跟她约的今天,因为她你说过, 做人要守信用。要是我忘记了约会,明天向她道歉是 可以的。 可是,她并没有忘记,她认为不能言而无信,于是便 独自一个人留在了家里。
视频观看
/ w_19s0p79sn9.html?soc ial_platform=wechat_f riend&p1=2_21_211&vfm =m_553_wxfx
https://compaign. /v/XMTkx ODM2O • 并投入妇女与儿童的文
化、教育、卫生与福利
事业中
与邓小平等出席全国政协的茶会。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叛变,要逮捕孙中山。 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起撤离,宋庆龄想:如果和孙中山同时撤离, 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敌军发现,于是她坚持自己留下,使敌军误以为 孙中山还在,不会过早冲进府来.这样就能掩护孙中山秘密撒离。 孙中山只得忍痛和宋庆龄道别。他身穿长衫,头戴礼帽,肩背药箱, 化装成去急诊的医生,由护卫带着出了总统府,避过叛军,平安地登 上了永丰兵舰。 宋庆龄化装成士兵由卫士护卫冲出大门。遇到叛军阻拦,宋庆龄急中 生智,打开手里的包袱,把钱物撒在地上,叛军立刻哄抢起来,宋庆 龄和卫士乘机逃了出来。 最后,宋庆龄和卫士们也终于安全到达了永丰舰,和孙中山会合了。 在场的人无不佩服宋庆龄的机智勇敢。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 是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的第二任妻子。 1940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143次会议决议:尊 称孙中山先生为国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据传统习惯,宋 庆龄女士亦被尊称为“国母”。 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 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
宋庆龄资料

宋庆龄资料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原名宋秀岩,字乐昌,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
她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现代中国最早的女性政治家之一。
她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早年经历宋庆龄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一个地主家庭,家境优渥。
她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对教育产生了兴趣。
1907年,她被送往东京的亲属家接受教育。
在东京,宋庆龄接触到了中国的革命思想,特别是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参与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宋庆龄积极参与了反清起义活动,成为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的一员。
她与时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庚子科举考试及格的第相识,并迅速投入到革命的行列中。
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她与孙中山结为连理,成为他的夫人,并一直支持和参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3. 妇女解放事业宋庆龄也是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先驱者和重要推动者。
她积极倡导妇女的平等权利和解放,提倡妇女受教育,参与社会事务,并亲自组织和领导妇女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妇女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4. 教育事业宋庆龄对教育事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工作,提倡推行新教育制度,努力改善教育条件和教育质量。
她自己也亲自投身于教育工作,成立了多所学校,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
5. 各种荣誉和奖项宋庆龄因其对中国的贡献而获得了多种奖项和荣誉。
她曾获得过中国人民的友谊勋章、中国妇女的称号、中国人民的功勋奖章等等。
这些奖项和荣誉充分体现了她在中国革命、妇女解放和教育事业中的杰出贡献。
6. 后期生活和逝世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她的离世给中国人民权益、妇女解放和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她被视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人物,其影响仍然存在和继续着。
在回顾宋庆龄的一生时,我们不仅要铭记她为中国的革命、妇女解放和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更要学习她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为我们自己的事业奋斗。
抗战中的国母宋庆龄

抗战中的“国母”宋庆龄宋庆龄(1893-1981),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县)人,生于上海。
1913年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大学。
回国后任孙中山秘书,1914年加人中华国民党。
1915年与孙中山结婚,1925年孙中山病逝后,她于次年在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她与国民党左派人士及共产党人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和宣言,揭露蒋介石的叛变行为。
同年8月下旬赴苏联、欧洲,积极参加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当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
1931年6月回国,拒绝出任任何职务。
1933年9月,在上海召开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会议。
抗战爆发后,她先后在广州、香港组织保卫中国同盟,争取国内外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对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庆,是宋庆龄从事抗战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
抗战期间,宋庆龄先后两次到重庆,第一次1940年3月31日,宋庆龄和居住在香港的宋雷龄受来美龄之邀,并由宋美龄陪同,从香港飞抵重庆,宋庆龄住在上清寺范在孔祥熙家。
4月8日,《新华日报》刊出宋庆龄为该报亲笔题词:“抗战到底”。
4月10日,宋庆龄与两姐妹一起观察中正学校及贵族学校。
4月18日上午7时,宋庆龄向美国发表抗战讲话,她郑重宣告中国‘抱定了继续抗战的决心,自信必能获得最后胜利”。
4月对日上午8时,宋庆龄由两姐妹陪同,自上清寺出发,乘汽车赴成都,沿途到永川、荣昌、隆昌、内江等地视察,5月1日返渝。
5月9日晚,宋庆龄与宋福龄同机飞返香港。
“皖南事变”后,宋庆龄与何香凝等在香港联名通电,谴责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
宋庆龄的第二次重庆之行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1941年12月9日,在日军占领启德机场前几小时,宋庆龄乘最后一架飞机离开香港到重庆。
到重庆初期,宋庆龄仍旧住在孔家范庄,但其活动受到国民党特务监视。
后经过她的争取,其弟宋子文才将外交部租杨能深的两路口新村3号房屋一幢给她居住。
但周围仍有特务监视。
近代史人物介绍之宋庆龄

近代风云人物介绍
--by 刘灵 张蜜琳 王丁 王艺鸣
宋庆龄
简介
轶事
评价
一. 简介
宋庆龄:(1893~1981) 已故中国革命家及中华民国国父孙 中山的第二任妻子。1927年11月1 日,宋庆龄等成立国民党临时行动 委员会。 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 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 1940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 第143次会议决议:尊称孙中山先 生为国父,以表尊崇。故而根据传 统习惯,宋庆龄女士亦被尊称为 “国母”。1981年5月16日,全国 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宋庆龄“中华 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1981 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在其 北京寓所病逝,享年88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史对她的评价: 宋庆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 和共产主义战士,并且首先是一位爱国主义的伟大战士。 爱国,是宋庆龄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并且她也是一 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舞台,具有重要影响和崇高声 誉的社会活动家。拯救祖国,献身祖国,反映在她的一生, 她是保卫世界和平事业久经考验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 优秀党员,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宋庆龄同志的一生,是为 国为民,为人类进步事业不停战斗奋进的一生,是不断追 求,不断探索,不断认识新事物,接受新思想,紧随着时 代脚步不断前进的一生。她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为 保卫世界和平,为人类进步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和所建 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上永放光芒。
二. 轶事
1. 抽烟:宋庆龄平常是吸烟的,但从不公开。1959年她在会见比利时王太后 伊丽莎白时互相吸了烟,这是宋庆龄吸烟秘史难得的一次公开。据说孙中 山生前多次劝她戒烟,但都未戒成。 2. 酷爱读书: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无论是参观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共同 生活的故居,还是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个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人们都 会惊奇得看到他们的藏书之丰富与广泛。 3. 爱好众多:宋庆龄喜欢鸽子不只是因为她喜欢这种文雅的飞禽,还因为纪 念孙中山——他喜欢鸽子,重要的是鸽子象征着和平。宋庆龄还利用工作 之余绘制花卉、动物。宋庆龄喜爱音乐,尤其弹钢琴,直到八十高龄,在 一天辛勤工作之余,也常在卧室里一面弹钢琴(她从不在公众面前弹)一 面哼着她小时候听父亲唱的一些歌曲,作为休息。 4. 生活朴素:宋庆龄以极大的热情主持中国救济总会,将历年稿费的大部分 收入,捐献给妇女和儿童慈善事业,自己全靠工资生活。她曾对身边工作 人员说:“我愿将私宅、私车捐为公有,做一个彻底的无产者。因为我有 工资生活,其余钱交给救济总会使用,也能了却我的一桩心愿。”
宋庆龄事迹(最新5篇)

宋庆龄事迹(最新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宋庆龄事迹(最新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名言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
宋庆龄事迹

宋庆龄事迹
宋庆龄(1893年-1981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和妇女运动的领袖人物。
宋庆龄出生在湖南长沙,早年留学日本,回国之后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19年,她和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华民国无产阶级政党联合会”,但后来与共产党产生分歧,不再参与共产党的活动。
1921年,宋庆龄和柏文蔚等人在北京创办了中国国民党妇女部,并任部长。
她倡导妇女的自主解放,号召妇女走上政治舞台,参与国家建设,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1931年,日军侵略中国东北后,宋庆龄担任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领袖,在国内外积极开展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1947年,她成为中国民主同盟的主席,代表非共产党的政治力量参与了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在中国历史上,宋庆龄的妇女解放思想、国家建设和反侵略的思想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了中国民族英雄人物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设疑: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这部分写了什么?
她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树呢?(板书:舍不得)
你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样树吗?(生:樟树)
2、出示樟树的图片现在让我们看看这到底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出示:这是两棵——的樟树。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结合图片,好好读读第四自然段,
画一画关键词语。
二、品读樟树的外形
合作探究一:
1、这两棵让宋庆龄舍不得的樟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用文中的词来概括一下吗?
2、(影示文中描写樟树外形的语句并点红:蓬蓬勃勃)你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板书:蓬蓬勃勃)
(1)你从哪里感受到樟树是蓬蓬勃勃的呢?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相机指导朗读)
(2)让我们一起走近这四季常青的樟树,美美的欣赏一下吧!
(让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有感情的读读课文)
(3)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赞美一下樟树吗?
投影出示: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_,樟树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仿写句子:无论……还是……,……
3、指导朗读、背诵
这是多么顽强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樟树啊!让我们一起试着把樟树的这一形象永远记在脑海中吧。
(指导学生看着樟树的图片练习背诵第四段)
能背诵出来吗?教给你们一个小窍门:先看看这一自然段按什么
顺序介绍的?(枝干、树叶、生长特点)这样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
自己练习一下!
5、指名背诵、齐背。
(设计意图:“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也是中年段的课程目标之一,花一点时间理清写作顺序、内化课文语言,能为语言的运用及习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感受樟树的香气
过渡: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怪不得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她还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什么呢?
合作探究二: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五小节,思考:这个自然段又写了樟树什么特点?
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2、影示: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只要这种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1、)用心读一读这段文字,好好体会一下,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中的“这里”指哪里?(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2、)从文中的哪儿能看出樟树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呢?画出相关的词句,
(理解“枝枯叶落”,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永久”一词)
(3)抓住文中的两组关联词语引导学生读悟,并指导学生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4、)齐读影示内容,体会樟树的可贵。
3、大家说得这些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这段话。
4、对于充满特殊香气的樟树来说,虫子是绝对不敢靠近的。
也正因为如此,樟树才能长得如此蓬蓬勃勃!而别的树木呢?(领读第五节的前两句)
(1、)课文主要是写樟树,为什么先写别的树木呢?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儿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对比的作用,明白这样更能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
四、感悟人物品质
1、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出示宋庆龄的照片)指名说说。
2、教师补充相关资料,现在你觉得她是一位什么样的女性?(出示宋庆龄的相关资料)先组内交流,而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课文是在写树,其实也是在写人。
因为宋庆龄生活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在理解、感悟上有困难,课上补充一些资料,能让学生对宋庆龄女士有一个更为直观、全面的认识,为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进一步做好准备,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感悟人物品质)
小结:是的,人们喜爱在樟树前留影,是因为宋庆龄是一位像樟树一样具有高洁品质和坚毅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人们喜爱樟树,也就是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
(板书:崇敬怀念)
3、现在,让我们再读读描写樟树的句子,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这两棵樟树吗?(出示描写樟树的句子)
归纳:作者表面上描写樟树,其实也写出了宋庆龄如樟树般四季常青,芳香四溢的品质。
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设计意图:在不断理解、内化樟树特点、品质的基础上,在对宋庆龄女士高尚人格的感悟中,实现了“树”与“人”意象的合一,体会文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对学生进行习作方法的渗透。
)
总结:如今,宋庆龄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可人们——齐读最后一节
五、迁移应用
如果你有机会去上海,你想干什么?如果给你一次与伟人交流的机
会,你想对宋庆龄说什么?(既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又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六、课外拓展
1、继续搜集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办一期手抄报。
(培养学生多渠道学语文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协作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蓬蓬勃勃
舍不得拒虫崇敬怀念
香气永久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