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资料简介

合集下载

宋庆龄资料

宋庆龄资料

宋庆龄资料宋庆龄(1893~1981年)又名宋庆琳。

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

著名革命家、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四、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宋庆龄作为影响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女性,是孙中山亲属中最杰出的代表,她继承捍卫和发展孙中山的思想与事业,并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建立了不朽功勋。

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怀念。

宋庆龄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同年;回国,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为国共两党衽第一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

1925 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曾被选为国民党第二、三、四、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宣言,揭露和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

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欧洲期间,参加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积极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

1935年与何香凝等率先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后参与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8年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向国际友好人士和海外侨胞宣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任主席,在解放战争台曾给予中共和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质帮助。

1948年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名誉主席。

1949年参加由中共倡议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宋庆龄资料

宋庆龄资料

宋庆龄资料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原名宋秀岩,字乐昌,是中国伟大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

她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现代中国最早的女性政治家之一。

她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的妇女解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早年经历宋庆龄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一个地主家庭,家境优渥。

她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对教育产生了兴趣。

1907年,她被送往东京的亲属家接受教育。

在东京,宋庆龄接触到了中国的革命思想,特别是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对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参与革命活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宋庆龄积极参与了反清起义活动,成为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中的一员。

她与时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庚子科举考试及格的第相识,并迅速投入到革命的行列中。

在辛亥革命胜利后,她与孙中山结为连理,成为他的夫人,并一直支持和参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3. 妇女解放事业宋庆龄也是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先驱者和重要推动者。

她积极倡导妇女的平等权利和解放,提倡妇女受教育,参与社会事务,并亲自组织和领导妇女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妇女赢得了更多的社会地位和权益。

4. 教育事业宋庆龄对教育事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她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工作,提倡推行新教育制度,努力改善教育条件和教育质量。

她自己也亲自投身于教育工作,成立了多所学校,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

5. 各种荣誉和奖项宋庆龄因其对中国的贡献而获得了多种奖项和荣誉。

她曾获得过中国人民的友谊勋章、中国妇女的称号、中国人民的功勋奖章等等。

这些奖项和荣誉充分体现了她在中国革命、妇女解放和教育事业中的杰出贡献。

6. 后期生活和逝世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她的离世给中国人民权益、妇女解放和教育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她被视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人物,其影响仍然存在和继续着。

在回顾宋庆龄的一生时,我们不仅要铭记她为中国的革命、妇女解放和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更要学习她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为我们自己的事业奋斗。

宋庆龄的资料

宋庆龄的资料

1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弥留之际留下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和平,奋斗,救中国!”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身处逆境的宋庆龄坚守中山先生的理想和事业,在复杂斗争形势中做出的坚定选择:“先生先行,因求大公舍小我;后人后继,誓变曲径为通途。

”光阴如水,转瞬即逝。

转眼间,宋庆龄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三十年。

2 伟大体现在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

支持国共合作。

抗战期间,以个人的影响力,动员海外同胞为抗战捐款。

帮助民主人士。

3传承慈善理念,致力社会公益事业在宋庆龄一生的光辉业绩中,致力公益慈善事业,关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时期,她发起并领导了保卫中国同盟,向同情中国抗日战争的国外友好人士和侨胞发出了“救救战灾儿童”的呼吁。

在国内,她积极促进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妇女团结合作,发起为战灾儿童服务的运动,建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收容难童,为颠沛流离的千万难民募集救济物资。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宋庆龄领导下的保卫中国同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建立儿童福利站,建设儿童剧团,以妇女、儿童为对象,进行文化、教育、卫生等福利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她德高望重,一直担任国家领导人的职务,热情关怀妇女儿童工作,长期领导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福利会,为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宋庆龄先生曾说,“学习是一个逐步前进的过程。

……只有经过一步一步的摸索,我们才能懂得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

”她以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地为她所从事和领导的妇女儿童福利事业注入新的理念和鲜活内容。

周恩来曾形象地把中国的救济福利事业称为“孙夫人的事业”。

在宋庆龄精神的感召下,她的事业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积极支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宋氏家族成员父:宋耀如,原名韩教准,字耀如。

乳名:阿虎母:倪桂珍,浙江余姚人,倪蕴山之女。

母亲姓徐,是徐光启的后裔。

他们有三子三女,分别是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和宋子安。

【优质文档】宋庆龄资料-优秀word范文 (7页)

【优质文档】宋庆龄资料-优秀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宋庆龄资料篇一:宋庆龄资料宋庆龄资料宋庆龄(1893~1981年)又名宋庆琳。

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

著名革命家、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四、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宋庆龄作为影响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女性,是孙中山亲属中最杰出的代表,她继承捍卫和发展孙中山的思想与事业,并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建立了不朽功勋。

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怀念。

宋庆龄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同年;回国,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为国共两党衽第一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

1925 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曾被选为国民党第二、三、四、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宣言,揭露和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

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欧洲期间,参加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积极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

1935年与何香凝等率先响应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后参与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1938年在香港发起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向国际友好人士和海外侨胞宣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上海,创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任主席,在解放战争台曾给予中共和人民解放军以巨大的物质帮助。

宋庆龄生平简介

宋庆龄生平简介

宋庆龄生平简介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学习宋庆龄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德,继承和发展她的未竞事业,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她光辉的革命一生,并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对她的一生做以下概括介绍。

宋庆龄祖籍海南省文昌县。

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

父亲宋嘉树,字耀如,原名韩教准,早年漂泊美国,中年回国兴办实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亲密战友。

母亲倪桂珍是中国较早接受文明,反对封建的进步妇女之一。

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

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

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

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年,宋庆龄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她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毅然回国,投身于“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民主革命斗争。

归国途中经过日本,拜会了她早已崇敬的孙中山先生。

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设法从上海重返日本,于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

她淡漠名利、权势和阔绰优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为孙中山一起分担流亡之苦。

她积极参加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因反对孙中山北伐而叛变革命。

关于宋庆龄的资料_1500字

关于宋庆龄的资料_1500字

关于宋庆龄的资料_15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宋庆龄(1893~1981年)又名宋庆琳。

原籍广东文昌,出生于上海。

著名革命家、政治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四、第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宋庆龄作为影响中国近一个世纪的传奇女性,是孙中山亲属中最杰出的代表,她继承捍卫和发展孙中山的思想与事业,并贯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时期,建立了不朽功勋。

她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至今为人们所怀念。

宋庆龄-人物档案姓名:宋庆龄又名:宋庆琳英文名:Rasamond生卒: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籍贯:广东文昌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家庭成员:父亲宋嘉澍,母亲倪桂珍;丈夫孙中山,二人没有子嗣;孙中山与元配卢慕贞夫人有儿子孙科、女儿孙娫和孙婉3人。

兄弟姊妹共6人,宋庆龄排行第3:大姐宋霭龄,丈夫孔祥熙;三妹宋美龄、丈夫蒋介石;哥哥宋子文;妻子张乐怡;弟弟宋子良、宋子安。

宋庆龄-人物介绍宋庆龄1913年毕业于美国佐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同年;回国,任孙中山秘书,追随孙中山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后参加中华革命党。

1915年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成为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为国共两党衽第一次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1926年1月,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

1925 年孙中山逝世后,她坚持孙中山的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曾被选为国民党第二、三、四、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一起,多次发表通电、声明、宣言,揭露和反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行为。

1927年至1931年在苏联、欧洲期间,参加国际反帝和保卫和平运动,两次被选为国际反帝同盟大会名誉主席,后又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委员会主要领导人之一。

回国后积极支持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任全国执行委员会主席,保护和营救了大批中共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

宋庆龄简介PPT课件(教学辅助资料)

宋庆龄简介PPT课件(教学辅助资料)
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 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 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 度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 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 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 -1981年5月29日),伟 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 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 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 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 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 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 师。宋庆龄7岁时入上海中西女塾读书,1907 年,15岁时偕妹妹宋美龄赴美国留学。先在 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 考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 系。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 学校的活动。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 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 件”。

宋庆龄资料

宋庆龄资料

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夫人,她又被人们尊称为“国母”。

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敌人因为她的英勇坚持和高贵的品格,不敢迫害她。

她为反对侵略、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妇女之一。

宋庆龄自己没有子女,但她以博大的爱心,把全中国的少年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并倾注了毕生心血。

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宋奶奶”。

1922年的一天,孙中山接到密报,叛变的部队要攻打他的住地。

孙中山要宋庆龄跟他一起撤离,宋庆龄却坚定地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

为了中国,你先走。


孙中山只能忍痛和宋庆龄道别。

面对强敌,宋庆龄毫不畏惧,在危难时刻,她大义凛然,英勇战斗。

等到确定孙中山安全后,才从容不迫地冲出了包围圈。

1936年,宋庆龄得知国民党反动派非法关押了7位著名的爱国人士,十分愤怒。

在那炎热的7月,她不顾疲劳,带着十几位救国会的同志,来到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

敌人被吓得一个个狼狈不堪。

宋庆龄的一身正气,让敌人敬畏,他们被迫当场释放了7位爱国领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美玲的母亲是倪桂珍,外公是倪蕴山
民国时期的余姚巾帼名人倪桂珍
倪桂珍,是清未民国之初余姚县最杰出的女性人物之一和贤妻良母。

她的名字,在中国近代史上与几个著名的历史人物紧紧联系在一起。

她是孙中山的岳母、宋庆龄的母亲;蒋介石的丈姆娘,徐光启的第十七代孙女。

初反对庆龄与孙中山结婚,后承认这桩婚事,为女儿结婚补送了一套古朴的家具和百子图缎绣被面作嫁妆。

1931年夏,倪桂珍在青岛别墅避暑。

7月23日,突然传来宋子文在上海北站遇刺的消息。

倪桂珍本已患病,闻此噩耗,血压顿时升高,倒身而亡,享年63岁。

其实,宋子文未受伤,是他的秘书唐腴庐中弹身亡。

倪桂珍去世后,宋庆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杜月笙等参加了葬礼。

“父亲宋嘉树(1866-1918年),原名乔荪,字耀如,西名查理琼斯宋。

原姓韩,是客家人韩宏义之子,由于12岁时过继给宋姓舅父,遂改姓宋。

宋把大部分资金用来支持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孙中山争取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财力支柱。

1918年5月3日,宋嘉树因患肾病不治,在上海逝世,年仅54岁。

据说是因为宋庆龄跟孙中山私定终生。

与孙中山一起的十年最幸福
有一天,一起吃午饭,隋永清(养女)发现宋庆龄格外喜形于色,宋庆龄问她说:“永清,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当时是10月,隋永清回答说:“今天25日”。

宋庆龄告诉她,这天是自己结婚的日子。

“她特别高兴,摇头晃脑的,完全是一个很羞涩的小姑娘。

好像那意思是说,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啊?那下次记住哦。

”她完全沉浸在对孙先生的爱和回忆之中,说当时两个人能走到一起非常不容易,她决定要追随孙先生,绝不回头。

孙中山与宋庆龄结婚,是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22岁,孙中山比宋庆龄年长27岁。

宋庆龄与孙中山之间,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也有平凡温馨的生活,有夫妻间的温暖与体贴。

孙先生的菜烧得很好,宋庆龄也会烧很多好菜,他们常常交换着烧菜。

宋庆龄说起过,有一点别人永远比不过她,要是有点什么病痛,孙先生是医学博士出身的。

她充满自豪地说:“你看看,你看看我找的男人。

”她如果要认真地给孙先生记录一些东西,孙先生总要她舒舒服服地坐着,怎么习惯怎么去做。

她就懒懒地靠在沙发扶手旁,孙先生口述文件,她就在那儿记录。

她告诉隋永清,她和孙先生在一起的十年是她一生最幸福的十年,而且这一生她拥有这样一个男人足矣,这样一个男人再也没有了,再也没有第二个孙中山。

他是最优秀的男人,是完美的丈夫,她觉得很有成就感,很骄傲。

后来,宋庆龄的身体条件不允许爬上高高的中山陵,她又不能容忍别人将她抬上去,因为她认为这是对别人身体的凌驾。

于是她只能在家中、在重要的日子,在孙先生的像前摆上花朵。

1975年10月12日,当北京香山的红叶遍布山野之时,宋庆龄最后一次拜谒了孙中山在香山碧云寺的衣冠冢。

那年,宋庆龄已经82岁高龄。

隋永清回忆说,宋庆龄是坚持自己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上去的。

自此之后,她再也没能亲自去为孙中山扫墓。

四大家族,即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有道是:蒋家的天下陈家的D,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

蒋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有了蒋中正的才能和野心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

宋子文: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

历任国民党政府财长、外长及行政院长等职,后改任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主席并兼任蒋介石广州行营主任等职。

任中国银行董事会主任等职,拥有巨大经济实力,操纵著国民党的经济实权。

孔祥熙,1927年4月投靠蒋介石集团,并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

孔主管财政达11年之久,操纵国家机器疯狂的榨取国家财富,并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一再受到舆论的指摘,1944年被迫去职。

并由于同为四大家族的陈家阻扰打击,未能重返政坛。

陈氏兄弟为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是国民党内右派。

陈氏兄弟之叔父陈其美为早期革命党人,青帮大头目,与蒋介石、黄郛为结拜兄弟,故陈氏兄弟称蒋介石为三叔,与蒋介石关系密切,在大陆时期为蒋所倚重,负责国民党内组织及党务,有“二陈”、“CC系”之称。

陈果夫,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部长,CC系首脑,负责国民党党务及监察工作,掌管以“中统”为核心的特务组织。

利用其在国民党政府中数任要职,利用政治特权发展官僚资本,先后担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中央合作金库理事长、土地开发公司理事长、中央财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与宋家、孔家瓜分中国的金融业。

陈立夫,中国国民党政治家,曾历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国民党秘书长、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各项要职。

宋庆龄一生酷爱读书。

书,书,到处是书,证明了宋庆龄对知识的渴求。

无论是参观孙中山与宋庆龄在上海共同生活的故居,还是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个人在北京和上海的故居,人们都会惊奇得看到这一事实。

他们的藏书可以看出他们的现代化以及他们广泛的兴趣。

宋庆龄养鸽子不只是因为他喜欢这种文雅的飞禽,还因为纪念孙中山——他喜欢鸽子,重要的是鸽子象征着和平。

她爱鸽子,每天亲自喂它们、看着它们。

她学会鸽子的叫声,鸽子一听到就都飞回来。

她去世后,这群鸽子还留在花园里,总共有100多只,常在过道上吃食,在天空中组成美观和充满生气的队形上下翱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