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合集下载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抢进推动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作用。

二、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

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并存。

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贸易和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总体上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

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紧推行政治文化霸权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导致南北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加不平等,势必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导致国际经济社会的动荡,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体说,首先,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

其次,大量外资经济进入我国,各国垄断组织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再次,每年我国的经济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最后,当前经济全球危机尚未消退,贸易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面对上述各种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一,加强自己的技术和人才创新,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发展潜力产业。

二是加强与各类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

三做好人才创新的举措,能够很好的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

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思考题:一、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那些影响?主要指美国苏联赢过三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维护战后和平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秘密达成的,主要维护美苏两大国利益的谅解和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第五章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五章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殖民 体系的瓦解 1.第三世界及相关概念 . 第三世界泛指历史上遭受过旧殖民统 治,银行民族独立,经济相对落后的 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第 三 世 界 的 崛 起 及 其 重 大 意 义
在1973年9月举行的第四次不结盟国家政府 首脑会议上,第三世界这一概念正式写进会 议的纲领性文件《政治宣言》中。
第 三
一、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多样性 1.发展中国家政治基本概貌 .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情况比较 复杂,呈现多样性特点。不仅国体 不同,政体也各异,且处在不断的 发展变化之中。从国体来讲,主要 有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 前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中国家的政 体更是五花八门。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政 治 进 步 与 存 在 的 问 题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政 治 进 步 与 存 在 的 问 题
第 三 节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政 治 进 步 与 存 在 的 问 题
第 三
2.政权不稳,局部战争频繁 政权不稳, 政权不稳 据统计1957年至1997年的40年间, 由内部冲突导致非洲国家政府“非 宪”更迭共78次,88个国家元首和 政府首脑被推翻。冷战后,海地、 菲律宾、巴拿马、阿根廷等国经历 了文官政府与军事政变反复较量的 动荡,才走向稳定。在非洲,在西 方国家压力下实行的某些国家的民 主化运动只不过是用新的集权代替 旧的专制,一些国家因民主化引发 的社会骚乱和内战至今还未平息。
6.信息和先进技术“边缘化”加剧 .信息和先进技术“边缘化”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经 济 发 展 及 其 经 验 教 训 节 二 第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经 济 发 展 及 其 经 验 教 训 二 第
三、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调整 与改革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兴起 了一股改革浪潮,发展中国家为了 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危机,对 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普遍进行了调 整。

0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

0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第三世界的崛起 (一)第三世界崛起的前提条件
1、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被削弱 2、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
(二)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 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不结盟运动 ” “七十七国集团”
万隆会议的召开是第三世界崛起的第一个标志。
周 恩 来 在 万 隆 会 议 上 发 表 演 说
亚 非 会 议 亚非会议召开的背景
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作用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摧 毁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动摇 了帝国主义统治的基础,极大 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 (二)第三世界是反对霸权主义 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石油输出国组织深刻影响着发 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摧 毁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动摇 了帝国主义统治的基础,极大 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 (二)第三世界是反对霸权主义 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亚非会议召开的意义 A、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互相了解和 尊重,加强了亚非地区民族独立 国家之间的团结和合作。 B、标志着第三世界作为一支新兴的 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国际政 治舞台。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
第14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诞生的背景
A、殖民主义仍未消亡。 B、超级大国加紧扩张。 C、强权政治日益盛行。
▲宗旨:加强发展中国家在 国际经济领域的团结与合作; 确定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与发 展问题上的共同目标;制定 行动纲领推动建立国际经济 新秩序的斗争
“七十七国集团”建立的意义
A、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 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 B、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利益作出了积极贡献。 C、推动了南北对话,缓和和改善了 南北关系。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五章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巨大贡献二、政治经济的改革三、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四、社会主义事业的继往开来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巨大贡献(一)政治经济的发展(二)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一)政治经济的发展1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2经济实力大为增强3平稳地实现了向现代国家的过渡(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过度)国家统一民族团结4改善了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温馨的家庭生活养老和社会保障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二)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1开创新的时代结束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开创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和平共处与竞争的新时代,迫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现实,不得不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共处与和平竞争。

2解放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快的发展速度,从而对世界经济的进步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3创立新型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率先进行了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初步尝试,为人类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私有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对世界政治的重要影响20世纪社会主义的胜利鼓舞、支持和促进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5社会主义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伟大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社会主义的苏联为打败德、意、日法西斯。

战后,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中国人民、朝鲜人民和越南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没有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之所以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在它支持下的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是决定性因素。

二、政治经济的改革(一)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特点(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三)两种改革观,两种结果(四)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五)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特点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工业现代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四讲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PPT课件

第四讲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PPT课件
*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思想
*同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作了关于 “三个世界”的发言
*目前“第三世界”已经被国际组织、国际会议、 民众等广泛使用
8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 中间派,日本、欧洲、 澳大利亚、 加拿大是第二世界。 我们是第三世界…… 美国苏联原子弹多, 也比较富。 第二世界,欧洲、日本、 澳大利亚、加拿大, 原子弹没有那么多, 也没有那么富; 但是比第三世界要富。” “亚洲除了日本, 都是第三世界。 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
25
成就:
①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②经济结构得到调整 ③民族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经济自主性增强 ④在世界经济中比重增大
26
27
28
29
30
越南出口大米
31
32
二、经济发展不同类型
根据世界银行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认定,把发展 中国家分为四类:
1、高收入的石油出口国 2、中上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 3、中下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 4、低收入国家
★一党优势制 ★多党制
58
59
政治发展存在的问题
1、政局不稳 2、民族问题 3、宗教冲突
60
61
62
63
64
65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相互谋杀
66
1、民族主义思潮
*亚洲的苏加诺主义:信奉真主、人道主义、民族 主义、民主和社会公平
22
23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成就 二、经济发展不同类型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与改革
24
世界银行根据地区发展的状况:
1、高收入的石油出口国 2、中上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 3、中下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 4、低收入的国家和地区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外交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外交第三世界的形成及其作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及其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1 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

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建国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

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

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

其崛起的标志是:万隆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诞生、77国集团的形成。

经过战后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实力增强,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①不断改变世界力量对比,极大地动摇了旧的世界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②强有力地冲击了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地位,成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

在联合国中,在一系列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中,在和平运动中,发展中国家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率先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有力地促进着国际旧秩序的改造,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开辟着道路。

2 经济发展经过数十年的长期艰苦努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很大成就,其工业化的程度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畸形的经济结构也有所改变,民族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自主性和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其一,畸形经济结构有所改变。

特别是一些新兴的工业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已初步建立起可与发达国家相媲美的强大工业体系。

其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甚至创造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

其三,民族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如中国在航天技术、超导研究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他如印度、巴西等国的微电子技术、辅助航天技术等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四,总体经济实力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发展较快,实力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期末必考试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期末必考试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复习题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1、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世界总体和平这一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外,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密切的关系: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

新科技革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调整与改革,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生产力发展的回旋余地,社会主义国家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优越性,从而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反过来它又在世界的范围内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贸易国际化的发展对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起了积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第四,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

战后,世界性和区域性的经济协调机构、合作机构大量涌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一直是国际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答: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超越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样一种经济状态。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1、国际分工发展到了新的阶段;2、世界贸易迅速增长和多边贸易体制日趋完善;3、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资本流动达到空前的规模;4、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5、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6、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作用不断加强。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积极作用:1、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2、促进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3、有利于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播;4、为各个国家提供了发展经济的新的机遇。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ppt 人教课标版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ppt 人教课标版
第五章: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三世界的含义和特征:
第三世界,泛指历史上遭受过殖民统治, 后来争得民族独立,经济上相对落后的 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在战后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 一支独立的政治运动。由于大多数第三 世界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有时又被称为 南方国家。
第三世界的基本特征:

( 3 )宗教冲突。宗教冲突是影响发展中国家 政治发展的另一主要因素,一般有不同宗教之 间的冲突和同一宗教中不同派别之间的冲突两 种。宗教矛盾一方面表现为各宗教间、各宗教 内部的各教派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表现为宗教 与国家的矛盾。这两种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 会爆发宗教冲突,影响有关国家政治的稳定和 发展。

( 1 )历史上有着共同的遭遇。它们都曾沦为 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 ( 2 )它们都面临着共同的任务。战后独立以 后,它们都面临着彻底肃清殖民主义的残余势 力,坚决开展反对新殖民主义的斗争;要坚决 抵制国内的各种反动封建势力,维护国家和民 族的利益;要尽快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家的 繁荣,使人民生活富裕。
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战后5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取得的成 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 )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摆脱了殖民地半殖 民地时期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获得了民族的 独立和解放,成为国际舞台上主权独立的民族 国家。 (2)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政治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 4 )大多数国家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正 在化解种族、部族、民族矛盾,和平稳定的发 展环境正在形成。 ( 5 )绝大多数国家政局稳定,保持着良好的 政治环境,为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为世界 和平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砖四国
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 奥尼尔在2001年发表的一份题为 《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中 首次提出,2050 年,世界经济格 局将会大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 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 日本、巴西和俄罗斯。
最不发达国家
1971年联合国大会将最不发达国家
作为国家类别,后几经调整衡量标准, 1991年衡量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 标准:(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60 0美元以下;(2)人口不超过750 0万;(3)扩大的实际生活质量指数 (包括预期寿命、人均摄取热量、入学 率、识字率等)不超过47点;(4) 经济多种经营指数(包括制造业、工业 就业比重等)不超过22点,据此确定 24个国家为最穷国。
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划分

依照世界银行2007年度标准: 低收入国家和地区(49个):年人均收入低于935美元 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54个):年人均收入介于936美 元至3705美元之间 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41个):年人均收入介于3706 美元至11455美元之间 高收入国家和地区(65个):年人均收入在11456美元 以上 中国2008年度人均国民收入为3315美元,排在第104位 ,属中低收入国家。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 (OPEC)

沙特人均8,530 美元 科威特人均16,340 美元 利比亚人均531 7美元 伊拉克3324美元 卡塔尔人均66,063美元
1960年,成立,现有成员国12个, 阿尔及利亚(1969年)、伊朗(1960 年)、伊拉克(1960 年)、科威特 (1960年)、利比亚(1962年)、尼 日利亚(1971年)、卡塔尔(1961 年)、沙特(1960年)、阿拉伯联合 酋长国(1967年)、委内瑞拉(1960 年)、安哥拉(2007年)和厄瓜多尔。 总部设在维也纳。2003年探明该组织 成员国的石油储量占世界69%,前三 位的是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
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
1、亚非会议(万隆会
议)
1955年,会议在印尼 的万隆召开,这是亚 非新独立的民族国家 第一次在没有西方国 家参加的情况下自主 召开的会议。它标志 着一个新的国家群体 --第三世界正式登 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2、不结盟运动

1961,25国第一次不 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 议,提出独立自主、不 结盟、非集团的外交准 则。第三世界国家政
最不发达国家50个
亚洲9国:阿富汗、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老挝、 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也门; 非洲34国: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 佛得角、中非、乍得、科摩罗、刚果(金)、吉布 提、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 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莱索托、利比里亚、马 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 尼日尔、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 塞拉利昂、索马里、苏丹、多哥、乌干达、坦桑尼 亚、赞比亚; 大洋洲5国:萨摩亚、瓦努阿图、图瓦卢、基里巴斯、 所罗门群岛;拉丁美洲的海地。
治上团结的表现。
3、七十七国集团
1964第一届联合国贸易 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 中国家发表联合宣言
第三世界在经济领域实 现团结的主要标志
(二)第三世界在国际 舞台上的作用
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
促进了世界和平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新兴工业化国家
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NICs
经济发展程度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国家 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 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 尼西亚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南非、以色列、摩洛 哥、突尼斯、加蓬、智利、秘鲁、哥伦比亚
共有7.5亿人口(其中34个国家位于撒哈

进口替代战略

又称内向发展战略,指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本国 制成品生产,用本国产品替代原先进口的商品, 以带动其它经济部门发展的战略。由于实施该战 略必须伴以贸易保护政策,因而不利于促进本国 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工业技术进步,更不利于 产品的出口。时间过长发展中国家的称谓
发展中国家——经济层面
第三世界——政治层面,第三世界这一
概念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60-80年代 为国际社会所认同,它最早由法国的人 口统计学家、经济学家索维提出 民族独立国家——历史层面 南方国家——地理层面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作用
(一)第三世界的崛起 (二)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和五个层次
成就
问题
改革
经济发展的五个阶段
1、准备阶段(1945-1955年) 收回经济主权、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初级产品出口 战略。 2、起飞阶段(1955-1966年) 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制造业发展迅速。 3、高速增长阶段(1966-1980年) 开始由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转向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4、停滞阶段(1980-1990年) 被称为发展中国家“失去的10年”,除东亚保持高 速增长外,普遍陷入困境。 5、调整和好转阶段(90年代至今)
第五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与外交
第三世界的形成及其作用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及其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
1974年2月,毛泽东
会见赞比亚总统卡 翁达时对第三世界 的概念进行了新的 阐释:美国、苏联 是第一世界,日本 、欧洲、澳大利亚 、加拿大等发达资 本主义国家是第二 世界,包括中国在 内的其他国家是第 三世界。
也称出口替代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
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 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 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 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 展。
经济发展的五个层次
高收入国家:石油生产和出口国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某些大国(中、印) 中低收入国家和地区 最不发达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