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烧纸还是微信扫墓
重庆清明烧纸

重庆清明烧纸
《重庆清明烧纸》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祭扫祖先墓地和烈士陵园的日子。
重庆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城市,而清明节时,重庆人有着特殊的祭祀方式——烧纸。
重庆清明烧纸的习俗可谓是别树一帜,每年这一天,人们会聚集在祖先墓地或公共祭祀场所,将祭品摆放在地上,燃起火把,将纸钱投入熊熊烈火之中。
这些祭品大多为纸钱、纸衣、纸车、纸房等各种纸制品,意在祭奠祖先和烈士,让他们在冥界享受丰盛的生活。
重庆清明烧纸的热闹场面和特殊习俗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一时间,祭祀场所烟雾缭绕,烧纸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
烧纸的习俗虽然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减少,但在重庆,这一传统却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重庆人通过烧纸这种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和英烈的思念和尊重,也让这一古老的传统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这个特殊的传统节日里,重庆清明烧纸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让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
愿这一古老的习俗能够得到长久传承,为重庆的文化传统增添更多的色彩与魅力。
清明节传统文化知识

清明节传统文化知识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祭祀祖先,扫墓祭奠,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除了这些传统的祭祀活动,清明节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文化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清明节的起源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周朝时期。
在那个时候,人们会在每年的春分时节,也就是阳历4月5日左右,进行祭祀活动。
这个节日最初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
二、清明节的习俗1. 扫墓祭奠扫墓祭奠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烧香祭拜,献上鲜花和食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踏青赏花清明节也是一个适合踏青赏花的好时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到公园、山林、郊外等地方,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和活力。
3. 玩风筝清明节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习俗,就是玩风筝。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到公园或广场上放飞各种各样的风筝,享受风筝飞翔的乐趣。
4. 吃清明粥清明节还有一个传统的食品,就是清明粥。
这种粥是用糯米、红枣、桂圆等食材熬制而成的,口感甜美,营养丰富,是清明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
三、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清明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清明节是一个重视家族和亲情的节日,人们通过祭祀祖先,表达对家族和亲人的尊重和思念之情。
其次,清明节也是一个重视自然和生命的节日,人们通过踏青赏花、玩风筝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最后,清明节还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节日,人们通过扫墓祭奠、吃清明粥等传统习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魅力的节日,它不仅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更是一个重视家族、亲情、自然和传统文化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让我们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清明节的祭扫习俗

清明节的祭扫习俗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会进行祭扫活动,以纪念先人、缅怀故人。
祭扫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清明节祭扫的时间一般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这个时候正值春季,万物复苏。
人们通常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祭扫,把敬意和思念送给逝去的亲人。
一些家庭会提前几天准备祭扫物品,比如鲜花、香烛、食物等。
其次,祭扫的地点通常是墓地或纪念地。
家庭会前往祖坟附近或公共墓地,为已故亲人的坟墓进行打扫、修整和献花。
人们会清理残枝败叶,拔除杂草,擦拭墓碑,并将新鲜的鲜花整齐地插在坟前,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此外,一些名人纪念地也会成为祭扫的场所,例如革命烈士陵园等。
第三,祭扫还包括烧纸、烧香等活动。
人们相信逝去的亲人在阴间还有需要,所以会烧纸钱、纸衣、纸车等物品,用以供奉逝者。
同时,人们还会烧香拜祭,把香烟点燃,向天空祭拜亲人的灵魂,并希望他们在天堂安好。
此外,清明节还有一项特殊的祭扫活动——踏青郊游。
踏青是指人们在清明节期间,前往郊外、公园等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休闲、游玩的活动。
人们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小道上,欣赏春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恩赐。
一些地方还会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草地上放风筝、举办民间舞蹈表演等,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放松。
总的来说,清明节祭扫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逝去亲人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祭扫活动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中华民族家族观念和情感的体现。
通过祭扫,人们表达了对先人的思念和对过去的回忆,也使得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清明节祭扫习俗的传承和发展,为我们传递了人文关怀、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的重要信息,对于维护家族纽带、增强社会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清明节祭扫习俗的活动方式和地域差异较大,不同地方传统和习俗也有所不同。
然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祭扫都是一种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清明节祭扫活动的举行也带给人们一种寻根问祖的机会,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亲人,重视家庭的情感联系,并通过亲手扫墓、敬献鲜花等简单的方式,表达对逝者的关爱和思念之情。
清明节扫墓有哪些祭祀用品

清明节扫墓有哪些祭祀用品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那么你知道清明节扫墓有哪些祭祀用品吗?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清明节扫墓有哪些祭祀用品一、传统祭祀:一部分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仍会延续传统的烧纸钱、摆花圈等祭祀方式,但让人欣慰的是,采访中记者发现,现在相对于传统的焚烧祭祀习俗,东营市民普遍比较理性,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更是注重将“心意”送到。
祭祀用品:香、烛、纸钱、鲜花、净水、果品、素食、糕点、鞭炮、烟花、扫帚。
二、绿色文明祭祀: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漂亮的鲜花逐渐成了清明节祭祀必不可少的东西。
近年来更多的市民推崇“绿色”祭祀方式,在不少中青年市民眼里,一些祭祀用品店卖的那些“别墅”、“房子”之类的是苯板做的,烧掉了会污染环境。
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重温一次先烈事迹等文明健康的方式来缅怀先烈、追思先人,倡导郊游、踏青和放风筝等民俗活动,培育健康文明的节日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低俗的祭祀用品,告别祭祀陋习、倡导文明祭祀方式。
祭祀用品:鲜花、水果、素食、糕点、酒水三、网上祭祀:所谓网络祭祀,就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故亲人。
这种方式对于许多年轻人和出门在外的人而言,是一种新兴的祭祀方式。
如今文明祭扫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鲜花祭祀,还有植树祭祀、家庭祭祀和集体公祭等。
人们可以用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读一篇祭文等方式寄托哀思。
随着互联网的的普及,“网络墓园”、“微信祭扫”、“云祭扫”也渐渐流行起来,人们可以在网站专题频道以向先人献花、献诗、留言、上香和祭酒的方式告慰亡灵,这更是一种简朴、文明的祭扫方式。
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清明节人们对逝者的深情表达

清明节人们对逝者的深情表达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寄托哀思、追思逝者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墓地扫墓祭奠亲人,表达对逝者的深情。
以下是清明节人们对逝者的深情表达的几种方式。
1. 扫墓祭拜扫墓祭拜是清明节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
人们会前往墓地,整理坟墓,清扫杂草,并献上鲜花、香烛、纸钱等物品。
同时,还会烧纸祭品,祈求逝者在阴间得到安宁和幸福。
这是人们表达敬意和思念的方式,也是对逝者的一种深情表达。
2. 祭祖祀先除了扫墓祭拜外,人们还会在清明节祭祖祀先。
他们会亲自制作祭品,如饼、酒、肉等,供奉在祠堂或祭坛上。
在祭拜的过程中,人们会向祖先祈求福祉和保佑,对逝者的深情表达贯彻了对祖先的敬仰和传承。
3. 踏青郊游清明节也是一个春天回归的时节,人们在祭奠逝者之后,通常还会进行踏青郊游。
这种方式既是对生命的庆贺,也是对逝者的缅怀。
人们会选择一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在大自然中尽情放松身心,远离喧嚣,同时也借此机会怀念逝去的亲人。
4. 倾诉哀思清明节是人们表达哀思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在这一天倾诉内心的痛苦和哀伤,向逝者表达深情。
他们会坐在墓前,细数亲人的种种美好回忆,诉说自己的思念之情。
这种方式既是一种释放,也是对逝者的一种真挚关怀。
5. 编织苦瓜冰棒在中国南方地区,有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就是在清明节期间编织苦瓜冰棒。
这是一种用苦瓜编织成形的冰棒零食,形状类似于人物。
人们会将苦瓜冰棒供奉在墓前,寓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眷恋。
同时,也是希望逝者在天堂能够品尝到他们喜欢的食物。
总结:清明节是人们对逝者深情表达的重要时刻。
无论是扫墓祭拜,祭祖祀先,还是踏青郊游,倾诉哀思,以及编织苦瓜冰棒等方式都展现了人们对逝者的敬仰、怀念和缅怀之情。
这些方式各具特色,但都是人们在清明节期间对逝者的深情表达,它们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丰富人情味的重要体现。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通过这些方式,向逝者传递着永恒的关爱和思念。
山东清明节的十大习俗

山东清明节的十大习俗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是怀念先人、祭拜祖先和瞻仰自然的盛大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日,而在山东地区,清明节有着独特的传统习俗。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山东清明节的十大传统习俗。
一、扫墓祭祖清明节扫墓祭祖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这一天,家人们会带着食物、纸钱等物品前往坟地,祭祖扫墓。
他们会在坟地上烧纸钱、敬烧香,然后在祖先的坟前磕头,祈求祖先在天之灵得到安宁。
有的地方还会举行祭祖仪式,全家人都会齐聚在一起,进行祭拜祖先的仪式。
二、植树祭水清明植树、祭水是山东的一个传统习俗。
古人认为清明时节民间阳气逐渐盛行,万物复苏,是一个适宜植树的好时机。
祭水则是古人对水源的尊崇和感恩之情的表现。
如今,山东的清明节期间,一些地方还会组织人们参与植树、清理河道、保护水源等活动,以增强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三、插柳烈酒清明节插柳烈酒是山东地区独有的习俗,这是一种充满地方特色的祭祖方式。
有些地方会用糯米酒配上菱芡和五香等食物来作为祭品,供祭祀者取暖和供食食用。
信阳、平阴、莱阳等地的民间传统节日有插柳祭祖的习俗,人们在墓碑两旁的土堆上插山柳,然后在墓前跪滚,再用糯米酒祭祀。
这些活动既能充分展示地方特色,也能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
四、赛龙舟清明节作为民间传统节日,除了祭祖扫墓等习俗之外,还有一些娱乐活动,比如赛龙舟。
清明节期间,山东的一些城市和乡村都会举行龙舟比赛,这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参加龙舟比赛的人通常会分成数个队伍,在河道中划龙舟,比试速度和技巧,以展示团结合作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五、踏青登高清明踏青登高也是山东地区的传统习俗。
在清明这天,人们会纷纷外出踏青登高,以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生机盎然。
在山东的一些风景名胜区,清明期间往往人流如织,游客们挑着各色行囊,登上山峰、步入田野、漫步林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飞心灵,追逐春天的脚步。
六、荡秋千清明节也是山东地区孩子们喜欢玩耍的日子,他们会在田野或者公园里玩荡秋千。
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

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介绍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会进行祭扫、踏青等各种活动,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由于地域、民族和风俗的不同,传统的清明节习俗也有所不同。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国十大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一、祭扫祖先清明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祭扫祖先。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坟,悼念和思念已故的亲人。
他们会清理墓地,整理祭品,并烧纸钱和烧纸衣服等物品,以供给祖先在阴间使用。
同时,人们会向祖先祈求平安和健康,并献上自己的祝福和敬意。
二、踏青赏花清明节正值春天,气候宜人,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
清明时节,人们喜欢到郊外或公园踏青,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
在踏青的同时,人们还会欣赏各种鲜花盛开,感受大自然的恢弘和美丽。
三、草地插柳在南方地区,有一项独特的习俗叫做草地插柳。
这项习俗源自古代的祈求丰收和庇佑的仪式。
人们会在清明节时,将柳枝插置在农田里,以祈求作物的茁壮成长和丰收。
同时,这也是一种美化环境、表达对大自然的敬仰之举。
四、飞风筝飞风筝是中国传统的清明节活动之一。
这项活动吸引了许多人们,尤其是孩子们的参与。
人们会在草地或空旷的地方,放飞自制的风筝。
飛翔的风筝不仅展示了人们对自然空气的追求,也象征着心灵的自由和欢乐。
五、插柳祭祀在华北地区,有一项古老的习俗叫做插柳祭祀。
人们会赶到山林或河岸,采集嫩绿的柳枝,并将其插在门前或庭院中。
这是为了祈求来年有丰收的好兆头。
同时,人们还会在家里烧香、祭拜祖先,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平安。
六、晒太阳清明节也是阳气初长、万物复苏的时节。
很多人会选择在户外晒太阳,享受温暖的阳光。
据说在清明节晒太阳可以预防病痛,有益于健康。
因此,很多人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户外运动,晒太阳。
七、踏青登高踏青登高是中国人在清明节期间的又一传统习俗。
人们会穿上春装,结伴踏青,登高望远。
在登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可以俯瞰城市的美景。
清明节如何化解亡灵的怨气祈求平安与吉祥

清明节如何化解亡灵的怨气祈求平安与吉祥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清明时节,人们会前往祭扫先人的坟墓,悼念逝去的亲人,并祈祷祖先的安宁。
但是,据传统信仰,清明节是阴阳两界相通的日子,也是亡灵的怨气最为浓厚的时刻。
为了平息亡灵的不满与怨气,人们可以通过一些传统习俗和仪式来化解,祈求平安与吉祥。
以下是一些方法与建议。
1. 前往墓地瞻仰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前往墓地瞻仰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人们可带上鲜花、香烛等供品,在墓前默哀,并祈祷祖先的冥福。
在这一过程中,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与敬意,让亡灵感受到关怀与安抚,有助于化解怨气。
2. 纳福添喜除了祭祖,清明节也是迎接新的一年的时刻。
人们可在这一天祈求平安与吉祥,迎接新的幸福。
传统上,人们会悬挂五彩缤纷的风筝,象征着吉祥与幸福。
同时,选择并系上寓意美好的五色丝线,招财纳福,保佑家庭的未来充满荣耀和福气。
3. 遵循风俗习惯清明节有众多的风俗习惯,人们可依循这些习俗来化解亡灵的怨气。
例如,留发节,即将几处发丝剪断并埋在墓前,寓意告别病痛或者过去的不好运;点燃清明烛,让亡灵的灵魂得到光明与温暖,获得安息与解脱;放风筝,让风筝飞翔在天空,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 施行慈善清明节还是施行慈善的良机,通过行善积德,可以为亡灵祈求安宁。
人们可以捐赠物品给需要帮助的人群,帮助弱势群体,或者参与公益活动。
这样的善举能够积累人们的善行,求得亡灵的谅解,化解他们的怨气。
5. 祭祀儿童亡灵传统上,清明节也是祭祀儿童亡灵的时刻。
据传说,儿童亡灵在阴间生活不如意,容易怨念。
为了化解他们的怨气,人们可以在这一天特别多给儿童逝者焚香、祭拜。
同时,人们也可将食品、玩具等物品放置在墓前,以供逝去的儿童享用,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关怀。
总之,清明节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人们在这一天既要缅怀先人,又要祈祷平安吉祥。
通过遵循传统习俗、祭祀、施行慈善以及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与敬意,可以减轻亡灵的怨气,祈求亡灵们在阴间得到平安与解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试干货】清明,烧纸还是微信扫墓?
清明的细雨还没有如约而至,但不少人对逝者的思念早已开始 积
聚,催生出各种寄托哀思的形式。
指尖轻触,哀思关山飞渡;打 开微信公众号,约定时间输入密码,就能观看祭祀现场直播……今 日成都、南京等地先后推出的微信祭扫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起满屏争议,“扫”出一堆是非。
新京报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超四成被调查者支持“微信扫墓”, 认
为这种方式为不能返乡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情感表达途径;而仍有 近四成被调查者认为,“微信扫墓”没有仪式感,并不能表达对逝 者的哀思和尊重。
支持
理由一:生态环保
比起焚燃香蜡纸钱的传统祭祀方式,“微信扫墓”更加生态环 保,
既不会产生不可降解的垃圾和因为燃烧鞭炮烟花带来的有害气 体排放污
染,减轻公墓的运营管理成本;又可以减轻人流密集带来 的交通压力,实属“绿色扫墓”。
理由二:跨越时空限制
千百年来,清明扫墓都是亲人亲自到墓前,焚香祭拜,追忆先 人,
表达哀思,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 的当下,生活半径的增大,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原本作为“刚需” 的回乡祭扫,成为部分逝者亲属的“奢侈品”。
一些人身在外地, 甚至身在身居国外,受工作和学习牵制,分身乏术,回家扫墓显然 是不现实的。
现实中,很多人回家扫墓不仅要饱受长途跋涉,舟车 劳顿,即便勉强回到家,也是身心疲
惫,苦不堪言,还有一些人受 一些疾病等特殊情况所限,也不能亲自到先人坟前祭扫。
而微信 维码”祭祀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可以使那些身在远方、不能亲 自赶回来祭祀的人也能寄托哀思,而这种跨越空间实现号, “触”
“对话”的方式,正受到年轻一代的认可。
理由三:市场自由发展趋势与微信扫墓相似的案例早已被广泛接受。
新年佳节,不少人熄灭手中的明火,选择去点燃网上虚拟的引信;国家公祭日,更有高达1500 多万人次在公祭网上点烛、献花、鸣钟、祈愿。
市场总能够在层出不穷的需求下,不断地更新供给方式。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微信祭扫的出现,正是满足部分人群“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现实需求。
无论是同步显示在公墓现场的LED 大屏,还是直播代扫的微小镜头,这些被无数的0 和1 组成的互联网语言,所传达的对象、附着的心意,本质上与传统祭祀方式对逝者的眷恋和怀念并无二致。
理由四:环保、文明观念的进步微信祭扫等新兴方式所秉持的理念,除了具备最新的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手段之外,也在不经意间推动了环保、文明观念的进步。
以往,我们用焚烧纸钱给逝者带去慰藉,却鲜少顾忌足以燎原的“星火”;我们点燃炮竹尽情地表达情感,却不经意间在幽静的山间、肃穆的场所制造了喧嚣。
微信祭扫固然不足以涵盖我们内心对真挚情感的追求,但其中带来的对社会、环境等因素的考量,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反对
理由一:微信扫墓消解祭祀仪式感清明节祭祀是为了表达深情肃穆的思念,微信扫墓的廉价便利让其内涵大打折扣,其传承传统文化习俗的功能不再能够正常发挥,使本来意义重大的行为索然无味,情感褪色甚至是敷衍偷懒带来的就是仪式感的逐渐消解。
理由二:直播扫墓涉嫌侵犯隐私
在直播过程中,他人的扫墓过程可能也会被录进去。
一方面扫墓作为一种隐私行为,有个体私密性,他人有权利不允许这种视频被播放给别人看;另一方面有的人有猎奇心态,如果他向所有人公开视频,就会造成对死者的不尊重,侵害在现场祭扫的人的隐私。
出谋献策
一如光明不灭,正义永恒,我们所祭奠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怀念的,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情思。
新颖不会减轻感情的厚重,简单也并不代表仪式感的消弭。
实际上,为真挚的情感寻找到有力的支点和宣泄的出口,是所有祭奠行为外衣下的本真。
计策一:完善带薪休假制度亲自祭扫行为实现的前提是公民有更加完善的带薪休假制度,有“闲”才能回去祭拜先人。
一方面是进一步细化相关条例的原则性规定,例如对职工应休未休的比例应设定上限,比如规定不得超过5% ,以促使劳动者享受作息的权益;另一方面是探索科学合理的带薪休假安排制度,尽可能赋予劳动者更多的假期安排主动权,平衡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和职工的休假支配权。
计策二:规范引导新行业发展再懂得需求的市场,也会有失灵的时候;再强烈的缅怀之情,也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一方面民政、工商等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规定,将“微信扫墓”等互联网+ 扫墓纳入统一管理,加强监管和引导,避免新兴行业陷入无序发展的泥潭中;另一方面,推出互联网+ 扫墓祭祖业务的商家应加强自律,倡导诚信经营、合理要价,不违背公序良俗。
计策三:宣传倡导绿色祭扫新风尚
有序的心态看待传统祭祀方式的革新, 的情感,历久弥新。
相关真题
例题:
清明节,代客扫墓生意重现江湖 2600 元几种价位, 服务包括敬香、 服务”里,在线视频祭拜一分钟 150 元,代客哭坟一人一分钟 300
元,5 人以上哭坟需提前预约。
对于代客扫墓现象 ,请谈谈你的看法 ? (2015 年 5 月 16 日河北省省直机关公务员面试题)
加分回答: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当下,
生活半 径的增大,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原本作为“刚需”的回乡祭扫,成 为部分逝者亲属的“奢侈品”。
代客扫墓的出现,正是满足部分人 群“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现实需求。
无论是同步显示在公墓 现场的 LED 大屏,还是直播代扫的微小镜头,这些被无数的 0 和 1 组成的互联网语言,所传达的对象、附着的心意,本质上与传统祭 祀方式对逝者的眷恋和怀念并无二致。
例题:
清明节上山祭祖,要求村民不能带火种和鞭炮上山,但是你在 山下
通过主流媒体和当地民政部门的大力宣传, 重点推广绿色清明、
低碳清明的新风尚,通过开展以清明诗歌集体公祭追思会、“鞭炮 换鲜花”文明祭扫劝导活动等为主的绿色低碳文明祭扫活动,既可 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哀思,又可以倡导绿色文明的祭 扫新风。
计策四:放宽限制静候发展
“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
”从土葬、火葬,到树葬等新型 殡葬
方式,从鞭炮、香烛、纸钱,到鲜花果品、网络祭奠,社会习 俗始终处在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不妨以一颗开放、 在日新月异中呵护好最质朴
,有 999 元、 1500 元和
鞠躬、朗读祭奠词等。
“增值
做监督指导发现有人带鞭炮上山,你怎么劝村民?(2016 年6 月17 广东)
加分回答:我会向村民耐心解释传统祭拜方式的弊端:我们用焚烧纸钱给逝者带去慰藉,却鲜少顾忌足以燎原的“星火”;我们点燃炮竹尽情地表达情感,却不经意间在幽静的山间、肃穆的场所制造了喧嚣。
同时我也会向村民宣传倡导绿色祭扫的新风尚,建议从鞭炮、香烛、纸钱,到鲜花果品、网络祭奠,通过鲜花祭扫、植树祭扫、音乐祭扫等绿色低碳文明祭扫活动,既向先人表达思念、寄托自己的哀思,又可以倡导绿色文明的祭扫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