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基地
集美全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SUBJECT特别策划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的发展战略,为厦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也为集美区大力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实质性的条件和机遇,集美成为厦门岛内外一体化战略的主战场。
集美区是进出厦门岛的重要门户。
集美、杏林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就位于集美区,恰处于闽南金三角中心地段,2010年集美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主体园区是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位于灌口小城镇南部,包括工程机械园和汽车工业城,主体园区面积580公顷,建成面积431公顷。
台商投资区内现有企业1058家,投资总额超过48.7亿美元,包括大金龙客车、厦工机械、正新橡胶等重点企业,其中台资企业587家,投资总额35.89亿美元,产值占台商投资区工业产值的78%。
综合投资环境和各项经济指标名列福建省19个国家级开发区和65个省级开发区的前4位,成为厦门区域发展的强劲经济增长极,2011年台商投资区工业产值达764.17亿元,同比增长16.37%,财政总收入50.02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21.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20%和45.20%。
灌口机械工业集中区拥有汽车、工程机械两大百亿产业链和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比较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以主体园区厦门工程机械集中区为载体的汽车和工程机械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占主体园区工业总产值的74.36%。
厦门机械工业集中区是我国第四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是海峡两岸最重要的汽车及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主体园区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3752.33万元/公顷,单位土地平均产出为9658.54万元/公顷,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213.5亿元、208.5亿元、235.0亿元、264.15亿元。
主体园区集约程度高,规模效益好,形成集研发、设计、整车及部件制造、物流、服务等为一体,产业链上下游聚集的示范基地。
集美:全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53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54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SUBJECT特别策划集美台商投资区制定了制定了“十二五”专项发展规划。
莆田市工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情况

莆⽥市⼯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情况莆⽥市⼯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情况---台北莆仙同乡会回乡考察推介材料莆⽥市经济贸易委员会(2010年4⽉2⽇)尊敬的各位同乡:⾮常荣幸向各位简要介绍家乡—莆⽥市⼯业布局和产业发展情况,希望能勾起⼤家对家乡的关注和投资。
莆⽥市1983年建市,当时全市⼯业总产值仅3.72亿元,位处福建省第九位,经过市委、市政府多年的持续投⼊和政策刺激,截⽌⾄2009年,全市1166家规模以上⼯业完成产值959.3亿元,⽐增20.7%;规模以上⼯业产值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3位;共实现⼯业增加值320.3亿元,增长18.7%。
全市鞋服、林产加⼯、⾷品、电⼦信息、化⼯、能源、机械制造、⼯艺美术等⼋个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先后荣获“中国鞋业出⼝基地”、“中国⽊雕之城”、“中国古典⼯艺家具之都”、“中国珠宝⽟⽯⾸饰特⾊”、“中国银饰之乡”、“中国政务商务礼品产业基地”等称号。
⼀、莆⽥市现有⼯业布局情况1、从⼯业经济开发区看,全市现有⼯业园区(开发区)13个,按照构造“区中园”或“园中园”,以聚集特⾊产业促进和带动开发区、⼯业集中区的发展,使特⾊⼯业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以及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做⼤做强优势产业,形成特⾊鲜明的产业集群的要求,莆⽥市13个各类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布局现状见表1。
2、从临港⼯业集中区看,在临港⼯业带上,连接港⼝、依托城市,重点建设东吴、⽯门澳、东峤、莆头、枫亭和秀屿等临港⼯业园区和⼯业集中区,使之成为布局合理、配套齐全、分⼯协作的临港⼯业集聚区。
主要包括:(1)东吴临港⼯业集聚区。
依托忠门组团、东吴港区(东吴作业区),以东吴围垦为载体,形成东吴临港⼯业集聚区。
重点布局⽯化、煤电、船舶修造等产业。
划分为⽯化⽚区、能源⼯业⽚区、船舶修造及配件⼯业⽚区等产业功能区。
(2)⽯门澳临港⼯业集聚区。
湄洲湾北岸是莆⽥市构建新兴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临港重化⼯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厦门制造业

厦门制造业厦门制造业引言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拥有发达的物流系统、完善的产业链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
厦门制造业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化工为主导产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厦门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行业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发展现状1. 电子信息产业- 厦门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知名企业,如华为、中兴等。
这些企业在物流、研发、销售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 厦门的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系统。
- 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也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2. 机械装备产业- 厦门的机械装备产业以制造和销售机床、模具、工程机械等为主导,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
- 厦门的机械装备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 厦门的机械装备产业还与周边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了产业协同效应。
3. 化工产业- 厦门的化工产业主要涉及精细化工、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等领域。
- 厦门的化工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努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 厦门的化工产业还与福建省的化工产业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态势。
行业特点1. 创新驱动- 厦门制造业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新技术。
- 厦门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密切合作,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市场应用。
2. 产业协同- 厦门的制造业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和化工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产业协同效应,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 不同领域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降低了成本。
3. 国际化发展- 厦门的制造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出口额逐年增长。
- 先进的生产技术、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使得厦门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挑战- 厦门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制约发展的问题。
福建 行业发展现状 数据

福建行业发展现状数据
根据最新数据,福建省的行业发展现状如下:
一、电子信息产业:福建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形成了以集成电路、通信设备、计算机和消费电子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链。
福建省闽清科技重点园区、厦门软件园等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
二、装备制造业:福建省装备制造业以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船舶制造为主要领域。
特别是福建省龙岩市的机械制造业发展较为突出,已形成了高端智能制造、五金加工、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
三、食品加工与生物医药产业: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食品加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之一。
福建省的茶叶、糖果、水产品等食品加工业具有较大的竞争力。
福建省福州市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也在不断壮大。
四、纺织服装业:福建省的纺织服装业发展较为迅速,形成了服装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福建省厦门市和泉州市的服装产业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五、旅游业:福建省的旅游业发展较快,福建省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和文化资源,如武夷山、鼓浪屿、土楼等。
福建省的旅游服务也在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六、新兴产业:福建省还在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产
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等。
福建省的太阳能、风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体而言,福建省的行业发展现状良好,各个产业都在不断壮大和提高竞争力。
福建省政府也一直在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
未来福建省的行业发展前景仍然十分乐观。
福建各市支柱产业分析

。
2015年1-9月宁德GDP三次产业结构构成
GDP
增加值/亿元 902.2
第一产业
140.31
第二产业
460.48
第三产业
301.41
同比增长
8.8%
4.2%
9.9%
8.6%
2015年宁德支柱产业分析
现已形成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发电供电、建材、船舶修造、医药化工共六个 重点特色产业,企业数达91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9.3%,累计实现产值 1513.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6.5%,其中,电机电器、食品加 工、发电供电、建材等四个产业产值过百亿,分别实现产值571.64、427.02、 209.32、130.19 亿元,全年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24家。 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安排转型升级建设项目114个,总投资1880
2015年福州福建百强企业整理
1.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AIO一体机的研发、 制造、销售 ) 2.福州福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3.福州大通机电有限公司 4.明达工业(福建)有限公司(PVC休闲、运动及娱乐产品) 6.飞毛腿(福建)电子有限公司(手机锂离子电池、手提电脑电池、电池 充电器、皮套及消费类电子产品 )
业,积极培育高端装备、医疗健康、电子信息3个500亿元新兴产业,高起点高标 准建设石门澳工业园、东吴临港工业园、兴化湾南岸工业园、莆头工业园、仙港
工业园、东峤工业园等6个园区。
2015年莆田福建百强企业整理
1.福建省新威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电子计算器、电子表、电子钟、石英表)
2015年1-9月龙岩GDP三次产业结构构成
2015年1-9月漳州GDP三次产业结构构成
GDP
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

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一、背景介绍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也是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节点。
为了进一步推动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提升开放水平,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福建省政府决定设立福建自贸区。
本文档将介绍福建自贸区的总体方案。
二、自贸区的目标与定位福建自贸区的目标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福建省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和结构优化,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和现代化国际门户。
自贸区的定位是以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及其周边地区为核心,通过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和现代化产业系统,推动自贸区经济发展。
三、自贸区的政策措施1.贸易便利化–简化贸易流程,推行电子口岸系统,加快通关速度–支持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贸易便利化2.投资便利化–减少外资准入限制,鼓励外资投资自贸区–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海内外企业在自贸区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3.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金融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加大对自贸区内外的跨境投融资等业务的支持力度4.法律环境–优化法律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制度,提供更为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四、自贸区的重点领域福建自贸区将重点发展以下领域:1.现代物流业–优化物流基础设施,提高物流效率–加强国际物流服务能力,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2.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福建自贸区的应用和创新3.高端制造业–鼓励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端制造业–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提升制造业竞争力4.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比重–推动金融、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五、自贸区的保障机制福建自贸区将建立健全自贸区管理机构和协调机制,加强与中央各部门和相关省市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推动自贸区建设的格局。
福建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基地简介-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州大学)简介
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州大学)系2011年12 月23日依托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成立的省级基地,它是整合福州大学相关学科的科技力量组建,是从事工程施工装备、装卸工程装备、内燃机制造、冶金设备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
一、基地技术队伍
基地由政协福建省委员会常委、民盟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委、福州大学原副校长高诚辉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负责人,形成以高诚辉教授为领导核心的技术开发团队。
具有技术水平高、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践经验丰富的专职和兼职人员近40人,包括国家级专家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6名,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9名,留学归国人员10人。
主要人员研究方向及专业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基地主要技术人员
二、科研仪器设备及场地
禾I」用福州大学怡山校区现有的科研办公用房作为基地的办公和
研发场地,具体地点在怡山校区原数计楼三楼,总面积约2000吊。
已拥有的主要科研仪器设备见表2。
表2主要科研仪器设备。
南安装备制造业冲刺千亿产业集群

口合 作 协 议 。
6 % 以上。高速 卧式加工 中心、五轴联动精密电加工成型机 0 床、带 自动穿丝装置的精密数控单 向走丝机床、数控铺缠机、
双摆 角数控 万能铣头等~系列 国产数控机 床 自主创新成果纷
纷 面 世 。产 品规 格 从 小 型 、 中型 、 大 型 到 重 型 和 超 重 型 , 应
有尽有。 按 专项规划 , 十年后 , 国将形成高档 数控机床 与基础 我 制造装备主 要产品 的自主 开发能力 , 总体技术水平进 入国际 先进行列 , 部分 产 品国际领先 : 立起完 整的功能部件 研发 建 和配套能 力 : 形成 以企 业为主体、产学 研相结合 的技 术创新 体 系 培 养和建 立一 支高 素质 的研 究开 发 队伍 : 空航 天、 航 船舶、汽车、发 电设备制 造所 需要的高档数控机 床与基础制
Ⅱ
据科技部重大专项办有关负责人介绍 ,0 9年正式启动 20 的数控机 床专项将 延续到 2 2 0 0年 , 计 中央 财政、地 方财 预
政及企业总投入将达到数百亿元。 随着一 系列 关键技术 的突破 和 自主创新能 力的形成 , 我
2 .6万 美 元 水 平 , 明进 口产 品 18 说 结 构 发 生 了重 大 变化 。
为 21 .8万 美元 , 于 2 0 低 0 9年上半 年 的 28 .3万美 元。说 明
出口产品结构不仅没有改善 , 而且差距还有所拉大。 三是 加工 中心进 口高速增长 , 需求发生重 大变化。今年 上 半 年 进 口 1 .7亿 美 元 , 比 增长 7 .1 增速 迅 猛。 9 3 同 44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州大学)简介
福建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州大学)系2011年12月23日依托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成立的省级基地,它是整合福州大学相关学科的科技力量组建,是从事工程施工装备、装卸工程装备、内燃机制造、冶金设备和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
一、基地技术队伍
基地由政协福建省委员会常委、民盟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委、福州大学原副校长高诚辉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负责人,形成以高诚辉教授为领导核心的技术开发团队。
具有技术水平高、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实践经验丰富的专职和兼职人员近40人,包括国家级专家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6名,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9名,留学归国人员10人。
主要人员研究方向及专业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基地主要技术人员
二、科研仪器设备及场地
利用福州大学怡山校区现有的科研办公用房作为基地的办公和研发场地,具体地点在怡山校区原数计楼三楼,总面积约2000m2。
已拥有的主要科研仪器设备见表2。
表2 主要科研仪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