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高母猪繁殖性能 繁殖母猪的叶酸营养不可忽视

合集下载

饲料中几种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养猪技术

饲料中几种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 养猪技术

饲料中几种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养猪技术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对猪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除维生素K外,其他维生素需从饲料中获得。

日粮中的维生素水平决定着机体的维生素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下面介绍饲料中几种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一起来看看:1、维生素A猪在任何的生长阶段以及生理状态下都需要维生素A。

维生素A对猪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可参与组织间黏多糖的合成,对于上皮增殖和发育有调节的作用,还具有维持视风膜感光功能和促进骨骼和牙齿生长的作用。

对于繁殖机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可维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结构的完整性,促进激素的合成,从而维持猪体较高的繁殖力。

虽然维生素可提高猪的繁殖性能但是日粮中的添加水平分适宜,添加量过高或者不足均对机体的健康不利。

如果维生素A不足会引起黏膜萎缩、变性,导致猪体的各种上皮组织细胞发生鳞状角化,同时引起猪腹泻,抵抗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激素的分泌不足,性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或者停止,影响最为严重的则是生殖系统的上皮,导致性周期紊乱、无规律,母猪产后出现发情延迟,性欲低下,甚至不发情的现象。

另外,当维生素A缺乏时肾上腺、性腺的功能减弱,胎盘类固醇的合成量不足,从而使胚胎的发育异常,易导致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畸形胎或者弱胎的现象。

公猪则表现为性器官发育异常,功能发生退化,精液的品质变差,性欲减退,出现繁殖障碍。

如果维生素A的摄入水平过高,则会导致维生素A在猪体内大量的蓄积,产生毒性,一般当摄入的量超过正常量的50倍以上时就会使猪出现被毛粗糙、皮肤呈鳞状、血尿、血粪、不能站立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

通常日粮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为每千克2500万IU即可保持正常的繁殖性能。

2、维生素B族维生素B族主要是作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来影响着猪的繁殖性能。

其中维生素B。

是许多氧化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传递氢的作用。

叶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叶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叶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摘要:叶酸作为动物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在机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叶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作一综述。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普遍存在于各种动植物性食品中。

并且在机体内循环速度快且不同生理阶段的动物对其需要量不同,特别处于特殊生理期动物的需要量。

因此,在特殊生理期阶段给予水溶性维生素叶酸,能改善畜禽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

叶酸作为体内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对动物机体的许多生理功能产生作用。

叶酸的生物学特性1.1叶酸的来源白然界中的叶酸主要由植物和微生物合成,叶酸在酵母、酵母萃取液、肝脏、豆类和绿色植物中含量都很丰富。

在动物体内,叶酸主要来源于天然饲料、肠道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叶酸在各种天然饲料含量有较大差异,部分饲料中的叶酸含量见表1。

1.2叶酸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叶酸由喋啶、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三部分结合而成。

碟啶环上的5、6、7和8位碳原子活性较强,可以被还原,根据还原程度的差异可形成7,8-二氢叶酸和5,6,7,8-四氢叶酸,而完全还原的叶酸可以以四氢叶酸或以不同氧化水平的一碳单位分子结合的形式存在,从而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

叶酸又名维生素B11,化学名称为喋酰谷氨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分子式C19H19N7O6,分子量约为491,呈深黄色或橙色结晶粉末,无色无味,微溶于水、乙酸碱性溶剂,不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叶酸对热、光线、酸性溶剂均不稳定,易分解,而在碱性和中性中稳定性较好。

因此叶酸必须密封、避光、低温保存。

1.3叶酸的代谢叶酸以叶酸结合蛋白(FBP)的形式发挥其作用。

FBP是一类可溶性的免疫球蛋白,不仅对叶酸具有高亲和力,而且广泛存在于动物体液和体组织中,其在叶酸的消化、分布和贮存中起重要作用。

叶酸在小肠内吸收后转化为其活性形式四氢叶酸(FH4),后者结合一碳单位后形成亚甲基四氢叶酸,从而参与DNA和RNA的合成。

同时,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亚甲基四氢叶酸又生成5-甲基四氢叶酸,后者在甲硫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又可生成四氢叶酸。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技术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技术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营养技术王丽母猪的繁殖性能受遗传、营养、环境、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营养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母猪在繁殖过程中,主要是促黄体素(LH)和促卵泡素(FSH)在起作用。

促黄体素可促进卵巢血流加速,在促卵泡素作用的基础上引起卵泡排卵和促黄体的形成。

营养因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通过2个途径产生影响:一方面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LH 和FSH 分泌,从而进一步对滤泡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直接通过卵巢对滤泡细胞的增殖、生长和分化起作用。

营养缺乏会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一系列影响,如延迟发情、减少排卵数以及降低胚胎成活率等。

因此合理的营养水平可以影响卵泡发育,从而影响卵母细胞的质量及其发育能力,影响妊娠早期胚胎的存活率。

在母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采取一些简单的营养学方法,往往会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根据母猪各个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对营养需求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通过营养元素的添加,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采食量的调控,从而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1.营养元素的添加1.1 注射维生素A或β-胡罗卜素。

在断奶时、配种当天和配种后7天内给母猪注射200mgβ-胡罗卜素或5万单位维生素A棕榈酸盐,可显著增加初生仔猪的存活率。

但增加饲料中维生素A的含量并不能获得同注射相同的效果。

1.2 补饲叶酸。

在母猪日粮中补加叶酸,对窝产仔数和初生仔猪存活数有显著作用,特别是饲料中叶酸含量低时效果更明显。

据试验,在每吨日粮中补加1g叶酸,母猪的产仔总数和存活仔数分别提高了9.19%、9.43%。

1.3 补饲甲基吡啶铬。

日粮中添加甲基吡啶铬可引起母猪的繁殖反应。

据报道,每吨饲料中添加0.2g铬可使头胎母猪产仔总数和存活仔数分别提高22.92%、25.84%。

1.4 补饲中草药制剂。

中草药制剂有效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油脂、植物色素,各种微量元素和大量的有机酸、酶、生物碱、多糖等活性物质。

科学饲喂增强母猪繁殖性能

科学饲喂增强母猪繁殖性能
茌娠母 猪 营 养需 要 的前 提 条件 证 泌乳 期 有充 足 的 泌乳 量 ;另一 方面 ,
断奶 后通过 营养和饲 养管理来改
善母 猪 断奶 后 的繁 殖 性能 效 果并 不 太理
己其饱感 ,又降低饲养成本 ,
攻益。
对母猪 繁殖 牲能的影 响
母猪应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以促进胚胎 想,更为有效的措施是妊娠期和泌乳期
者日后的繁殖性能和使 用寿命 中膘情并且在分娩时不致过肥而降低哺 内发情的比例。
网 箱 荠 殖 黄 颡 鱼 饲 隈 技 市
台 ,直 接 将饵料 投 喂在饲 料 台上 ;开始转 食 时首先将 饲料 投 喂 在 台上 ,少 量 多次 ,诱 导摄食 ,未 吃完 的饲料 必须清 除干 净后 再 投 喂新 鲜料 。饲 料 台可 以是 铁 皮制 成 ,也可 以是木制 。 ( ) 喂 量的确 定 日投 喂量 主要根据 黄颡 鱼的体 重和水 2投 温 来确 定 。网箱养 殖 黄颡 鱼 的饲 料投 喂 ,与池 塘养殖 黄颡 鱼人
活、腥、软的饲料,随着个体增大逐渐喜欢弱光和底层摄食。
自 、菜籽粕、麦麸、次粉 ( 亦称尾粉)、玉米粉、小 通常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喂1 次,下午投 喂在傍晚进行较好。投 羊 肉酱、螺蚌 肉酱和禽畜的内脏等,各地可因地制 喂量应根据水温与天气状况灵活掌握。投喂团状饲料采用手撒 鱼
珠0 。 法 ,每次 投喂 应掌 握在 1分钟左 右 ,也可 以根据 驯 食 隋况少 量 O
g/kg叶酸的日粮使妊娠期第3 日的 的胎产死亡率降低71 % ~ 9 3 5 . 2 2 . %,断 6
胚胎存活率提高 7% ;而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卵数增加 奶仔猪存活率相对降1 31% ~ 1 氐. 2 6 %; 2

维生素对母猪的影响与应用

维生素对母猪的影响与应用

维生素对母猪的影响与应用作者:焦立刚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7期摘要:母猪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是维生素的作用却非常重要,如果缺乏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

母猪常用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生物素等,现主要介绍这几种维生素的作用机理、影响,以及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维生素;母猪;作用机理;效果;需要量;供应中图分类号:S82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7-0056-011 维生素对母猪的影响1.1 维生素A维生素A是动物上皮组织所必需的物质,当出现维生素A缺乏时,母猪生殖系统的上皮组织会发生角质化,引起炎症,还会造成母猪的免疫力低下,易感染其他疾病。

另外,维生素还参与了母猪卵巢的发育、卵泡的成熟、输卵管上皮细胞功能的完善和胚胎的发育。

如果缺乏,母猪会发生发情排卵异常,影响胚胎的发育,造成胚胎畸形率升高,死胎数量增加,仔猪在产出后活力下降,死亡率增加。

有研究表明,在母猪的第二个情期的第7天或者第15天分别注射维生素A,可以有效的促进卵细胞的发育,提高胚胎的成活率。

1.2 维生素E维生素E的功能较多,最主要的功能是具有生物抗氧化性,可以维持生物膜的完整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避免和缓解母猪发生应激反应,在母猪的养殖生产中,将维生素E作为功能型维生素使用,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当母猪缺乏维生素E时,会使窝产仔猪数降低,繁殖性能下降。

母猪的乳腺组织可以有效的转移维生素E,而新生仔猪的体内维生素E的储备量极少,因此可以在哺乳母猪的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给仔猪补充维生素E,防止仔猪发生维生素E缺乏症,同时还可以改善母猪的健康水平。

另外,给临产母猪和哺乳期母猪的日粮中添加维生素,还有降低母猪乳房炎、子宫炎的发生几率。

1.3 叶酸叶酸在DNA和RNA的合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胚胎细胞在快速的分化过程中对叶酸的需要量增加,如果母猪在妊娠早期血清中的叶酸浓度不足,则说明叶酸的摄入量不足,此时需要补充较多的叶酸。

维生素A对繁殖母猪的作用

维生素A对繁殖母猪的作用

维生素A对繁殖母猪的作用维生素A具有维持视力和上皮细胞完整性、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母猪繁殖性能可产生有益作用。

母猪注射维生素A产生有益作用是可以肯定的。

NRC提出母猪配种后日粮中维生素A的含量应为400IU/kg,但现在已见到给妊娠母猪注射维生素A了较多的窝产仔数。

由于维生素A只有当制成含有标准效力的稳定干粉才能使由于维生素一般以β-胡萝卜素的形式应用;有实验表明,在母猪料中添加维生素A的同时,给母猪注射β-胡萝卜素,母猪的繁殖成绩会更好。

针对应用早期隔离断奶技术后,母猪发情期推迟、排卵数减少、胚胎成活率下降等问题,肌注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的效果是显著的,并且优于单独注射维生素A或在饲料中添加。

Cottey和Britt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母猪断奶时、配种当天、配种后7天时,给其注射200mLβ-胡萝卜素或500IU维生素A棕榈酸酯,产活仔数显著增加,可提高18%。

原因是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A含量并不能增加其在血浆中的含量,因而不能产生同注射相同的效果。

维生素A配合维生素E、Se使用,对提高母猪窝产仔数、仔猪断奶体重、断奶成活率及母猪产后泌乳量和发情期受胎率效果显著,对母猪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而且药品来源广,使用简便,是提高母猪生产成绩的有效技术措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维生素A具有抗感染的能力,可以减少机体发生种种感染性疾病,猪体内缺乏维生素A,乳房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维生素A缺乏时,由于呼吸道上皮萎缩、角化,常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且易患感冒、支气管炎和肺炎等。

维生素A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作为免疫佐剂,非特异性增强母猪特异免疫机能,促使体内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协同性,减少应激引起的胸腺萎缩,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最后,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猪受胎率降低、流产、胎衣不下、泌乳不足,初生仔猪死亡或弱仔。

对于繁殖母猪来说,维生素A 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

为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应密切注意母猪在不同时期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及时补给维生素A。

母猪七个阶段营养来提高繁殖效率

母猪七个阶段营养来提高繁殖效率

母猪七个阶段营养来提高繁殖效率?养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猪的繁殖效率,而母猪的繁殖效率受遗传、环境、猪群健康、营养及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由于遗传育种工作使得现代母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成年体重的变化、体组成的变化、泌乳能力的提高等,对有关营养、环境等的要求更高,同时母猪不同繁殖周期(胎次)之间以及同一繁殖周期内的不同阶段之间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应采用精细的阶段饲养方案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

1、后备母猪(3月龄―初次配种)的饲养要使母猪群具有一个良好而稳定的繁殖性能,后备母猪的饲养极其关键,科学合理的饲养方案应使后备母猪在220~240日龄体重达到130~140kg,P2点膘厚达18~20mm,有过2次正常的发情,从而在第3个发情期配种。

要实现此目标,建议采用如下的饲养方案:45~75kg体重阶段饲喂生长育成猪饲粮,自由采食。

75~100kg体重阶段饲喂小母猪育成期饲粮,适当限制饲喂。

小母猪育成期专用饲粮的营养水平不同于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饲粮,其含有的适宜水平的钙、磷、氨基酸、生物素、叶酸等,对小母猪骨骼及生殖系统的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胎的繁殖成绩,同时可延长母猪的繁殖利用年限。

100 kg―配种前2周继续饲喂小母猪专用饲粮,限制饲养,控制日喂量在2.5~3.0kg,防止后备母猪过肥,过度肥胖的母猪激素分泌出现失衡,卵巢会有较多的脂肪蓄积,影响后备母猪的发情和排卵数。

配种准备期(配种前2周)催情补饲可提高后备母猪的排卵数。

即在配种前10~14 d提高饲粮的能量浓度或提高日饲喂量,有助于雌激素、促卵泡素的分泌,从而提高排卵数。

建议此阶段的日饲喂量为3.0~3.5kg 或自由采食。

妊娠期母猪饲养的目标是产出一窝数量多、初生重大且均匀、活力强的仔猪,同时母猪健康且具有充分发育的乳腺和良好的机体养分储备。

从精子与卵子的结合、胚胎着床、胎儿发育直至分娩,这一时期对母猪称之为妊娠期,对新形成的生命个体来说称之为胚胎期。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母猪繁殖力的提高对于猪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也是猪场管理者们日常关注和注重的重点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有效方法和技术措施。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提高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1. 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方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方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关键。

母猪在怀孕和哺乳期间需要足够的营养来保证胎儿和仔猪的生长,因此饲料的质量和饲养管理的合理性对母猪的繁殖力至关重要。

合理的饲料配方应该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适当的能量水平,以满足母猪在不同阶段的需求。

在怀孕期间要适当控制母猪的饮食,防止肥胖对生产的影响,保证母猪的体质健康。

2. 选种和品种改良优良的品种和选种是提高母猪繁殖力的重要方法。

通过选择外观良好、生产性能优异的种猪,可以有效提高后代的产仔量和成活率。

通过品种改良和基因杂交,也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3. 疫病预防和控制良好的疫病预防和控制是保证母猪繁殖力的重要环节。

在猪场的日常管理中,要严格控制饲料和饮水的质量,定期对母猪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注射,及时处理疾病和传染病。

保证母猪的健康状态,是保障母猪正常繁殖和母猪后代健康的重要保障。

4. 合理的繁殖制度合理的繁殖制度是保证母猪繁殖力的关键。

在母猪的生命周期中,合理的繁殖制度能够提高母猪的产仔量和产仔质量,延长母猪的生产寿命。

合理的繁殖制度要根据母猪的生理周期和生长发育状态进行制定,包括配种时间、哺乳断奶时间、保育期的管理等。

5. 环境卫生和良好的舒适度良好的环境卫生和舒适度是保证母猪繁殖力的重要条件。

母猪的生长和繁殖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舒适度,包括合适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猪舍要保持干燥通风、合理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母猪的舒适度,避免因为恶劣的生活条件导致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能力受到影响。

提高母猪繁殖力是猪场管理者们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方、优良的选种和品种改良、疫病预防和控制、合理的繁殖制度以及良好的环境卫生和舒适度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繁殖能力、增加产仔量,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繁殖母猪的叶酸营养不可忽视母猪叶酸营养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

Krider等(1946)、Ensminger等(1951)、Otel 等(1972)研究表明,叶酸具有改进母猪繁殖性能的趋势。

大量研究表明,叶酸作为一种重要的B族维生素,在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叶酸的吸收与转运
绝大多数饲料中都存在叶酸,谷物饲料中叶酸盐含量变化很大。

在谷物饲料中主要以四氢叶酸形式存在,在小肠吸收之前必须降解转化为一氢或二氢叶酸形式。

饲粮叶酸(四氢叶酸)和分解的四氢叶酸在由钠泵介导的活性叶酸结合蛋白运输系统作用下经小肠黏膜吸收,在各种体组织(包括胎盘、脉络丛和乳腺)存在3种类型叶酸盐结合蛋白受体(Combs,1992)。

叶酸衍生物在体内氨基酸和核苷酸代谢中作单碳单位的受体或供体。

DNA合成的限速步骤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合成需要叶酸盐,在胚胎发育早期,DNA、RNA和蛋白质合成高时,对叶酸的需要也较其它时期多。

叶酸在胚胎、胎盘中的活性转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2叶酸对母猪体内叶酸盐状况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Matte等(1984a)对大约克夏和长白母猪研究表明;母猪体内血清叶酸盐浓度出现2个下降峰值,第1个是配种期间,从断奶时的99.5ng/mL骤降到68.5ng/mL下降率为30%以上,这可能与排卵时的生理活动有关。

另一个在妊娠第60d,由59.4ng/mL下降到39.6ng /mL,由此推断母猪怀孕中期叶酸可能缺乏。

Trembley等(1986)用大约克夏、长白猪及其杂种母猪进行4种补饲水平(0、3、9和27mg/kg)和1种肌注水平(15mg/头)的试验,结果发现,注射叶酸组母猪血清叶酸水平高于补饲叶酸组,补饲叶酸组母猪断奶和妊娠第56d的血清叶酸浓度又较未补饲组提高许多。

Matte和Girard(1989)从分娩后第2天到断奶给母猪每周肌注15mg叶酸,发现母猪血清、乳汁和仔猪血清叶酸盐含量增加。

Birgit等(1988)研究表明,补充叶酸导致叶酸经过胎盘转运至卵泡的量以及初乳和乳中叶酸含量均增加。

Gannon等(1988)报道,在怀孕母猪饲粮中补加1mg/kg叶酸后,发现其仔猪血细胞比容值提高5.5个百分点。

Tremblay等(1989)研究发现在母猪饲粮中添加叶酸对血清铜、铁含量的影响不太明显,但对血清锌含量影响显著。

3叶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叶酸可能对维持母猪繁殖状态和早期胚胎发育有重要作用,从已有的资料可见添加叶酸盐似乎能改善胚胎存活率,补充的最关键时期是妊娠60d。

Matte等(1984b)认为在母猪妊娠期间注射叶酸能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Tremblay等(1989)报道,添加叶酸可增加妊娠34d 母猪胎儿的成活率和蛋白质浓度,当排卵率高时(如用PMSG处理),叶酸减少胚胎死亡率的效果更明显。

Stancic等(1993、1994)。

Hsu等(1994)、Fuchs等(1995、1996)的研究也表明,日粮添加叶酸可提高妊娠早期胚胎成活率或降低死胎猪数。

Matte等(1993)研究了长期添加叶酸对小母猪叶酸盐状况。

生长性能、发情率及繁殖性能的影响,叶酸添加水平为0.5mg/kg和15mg/kg饲粮,试验从9周龄开始至妊娠7周结束。

结果表明,添加
叶酸未影响母猪子宫角、卵巢重量和黄体数量,对胎盘乳晕数、窝仔数、胎儿重、窝重及胎儿DNA、RNA和蛋白质也无明显影响。

但随母猪饲粮中叶酸水平增加2胎儿叶酸盐水平呈线性增加,母猪叶酸可能在子宫转移给胎儿,母猪对一对周龄期间饲料采食量和体增重也随叶酸添加量增加而呈线性增加,但母猪发情年龄未受影响。

Ensminger等(1951)曾报道,在母猪饲粮中补充2mg/kg叶酸时,可增加母猪的窝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

Otel等(1972)亦报道,在配种前和配种后第9d给母猪注射“叶半胱氨酸A”,结果发现试验母猪窝产仔数显著提高。

Matte等(1984)用240头大约克夏×长白杂种母猪研究了催情补饲和注射叶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整个妊娠期肌注10次,每次15mg叶酸,可以提高母猪的总窝仔数和活窝仔数。

Thaler等(1959)将153头大约克夏×杜洛克×切斯特白三元杂种小母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给0mg/kg、1.65mg /kg和6.62mg/kg叶酸,连续进行2个胎次试验,结果补充叶酸的母猪窝产仔数明显增加,添加6.62mg/kg叶酸效果更明显。

Lindermann等(1989)利用大约克复杂种小母猪进行了3个胎次试验,在玉米-大豆为主的妊娠及泌乳母猪饲粮中加入1mg/kg叶酸,发现母猪窝产总仔数和活仔数均增加。

迟清臣等(1991)用长白猪及其二、三元杂种母猪,从断奶开始持续1个月喂以1mg/kg叶酸,结果每窝活仔数增加2头。

蓝旅涛等(1997)在乐平花母猪妊娠和哺乳期饲粮中分别添加0mg/kg、2mg/kg和6mg/kg叶酸,结果添加叶酸组母猪总肉产仔数。

产活仔数和40日龄育成数均显著增加,其中以添加6mg/kg叶酸效果最佳。

周学光等(2000)道,在长大或大长经产3胎次母猪饲粮中添加6mg/kg活性叶酸,母猪窝产仔数提高7.43%,产活仔数提高8.5%,仔猪初生重提高10.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