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进项税额抵扣、转出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浅析“进项税额转入”和“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

浅析“进项税额转入”和“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

浅析“进项税额转入”和“进项税额转出”的计算进项税额转入和进项税额转出是涉及到企业税收政策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对进项税额转入和进项税额转出进行浅析,并分析其计算方法。

一、进项税额转入进项税额转入是指企业在购买生产资料、商品和接受服务过程中支付的增值税,可以在销售商品、服务过程中减免销项税额的一种制度。

具体而言,企业在购买物品或者接受税控机开具的发票时,会对应有进项税额,这部分进项税额可以用来抵扣企业销售产生的增值税。

简单说来,进项税额转入是指企业购买物品或服务支付的增值税可以从销售产品中抵扣掉。

进项税额转入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进项税额:企业购买物品或接受服务时支付的增值税即为进项税额。

2.与销项税额抵扣: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产生的增值税应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

即抵扣销项税额时,可以使用进项税额来抵扣。

3.进项税额转入:如果那期间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则多余的进项税额可以转入下一期间抵扣。

企业可以逐期进行进项税额转入,以便合理利用抵扣的机会,减少增值税的负担。

总结来说,进项税额转入可以帮助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服务中减少应纳税额,降低税负的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进项税额转出进项税额转出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将已经抵扣或应抵扣但不再享受抵扣的进项税额退还的过程。

具体而言,进项税额转出分为退税、抵扣不完和销项为零三种情况。

1.退税:企业在购买进口商品、技术开发等特定情况下,可以将已经支付的进项税额申请退税。

企业需要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经过审核后,可以返还对应的进项税款。

2.抵扣不完:当企业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在抵扣完销项税额后,仍有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该部分税额可以申请转出。

企业需要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经过审核确定后,可以将抵扣不完的进项税额转出。

3.销项为零:当企业那期间内销售额为零或者销售额较低,导致销项税额为零或者无法抵扣时,企业可以将相应的进项税额申请转出。

进项税额转出分录

进项税额转出分录

进项税额转出分录进项税额转出分录是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或者进行固定资产改造、大修期间产生的进项税额,需要进行账务处理,并将其转出到固定资产账户。

本文将详细介绍进项税额转出分录的相关知识。

1. 进项税额转出分录的基本原则进项税额转出分录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单方面反映:进项税额转出分录只涉及企业自身的会计处理,不涉及其他单位或个人的会计处理;(2)费用确认准则:根据费用确认准则,将进项税额转出分录确认为费用;(3)真实性和准确性:进项税额转出分录需要确保记录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事项相符,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2. 进项税额转出分录的内容进项税额转出分录的主要内容包括:借记进项税额转出账户,贷记进项税额账户。

具体的分录如下:借:进项税额转出账户贷:进项税额账户3. 进项税额转出分录的具体操作步骤(1)根据购买固定资产或进行固定资产改造、大修的发票,确定进项税额的金额;(2)根据进项税额的金额,编制进项税额转出分录;(3)在会计账簿中,将进项税额转出账户借方科目填写为进项税额的金额;(4)将进项税额账户贷方科目填写为进项税额的金额;(5)核对分录,确保分录准确无误;(6)经过会计核算后,进项税额转出分录生效。

4. 进项税额转出分录的应用场景进项税额转出分录主要适用于购买固定资产、进行固定资产改造、大修等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场景。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或进行固定资产改造、大修时,有权将相关的进项税额转出到固定资产账户中。

这样做有助于企业合理控制成本,并减少固定资产的净额。

总结:进项税额转出分录是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或进行固定资产改造、大修期间产生的进项税额,需要进行账务处理,并将其转出到固定资产账户。

分录的内容包括借记进项税额转出账户和贷记进项税额账户。

在具体操作步骤中,需要根据发票确定进项税额的金额,并编制相应的分录,最终经过核对后生效。

进项税额转出分录主要适用于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场景,有助于企业合理控制成本并减少固定资产的净额。

进项税额转出的账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进项税额转出的账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进项税额转出的账务处理!【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一)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账务处理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不含固定资产)、劳务、服务,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应当将已经抵扣的进项税额从当期进项税额中转出;无法确定该进项税额的,按照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例: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

2016年5月1日购进洗涤剂准备用于销售,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列明的增值税额1万元,当月认证抵扣。

2016年7月,该纳税人将所购进的该批次洗涤剂全部用于职工食堂。

纳税人将已抵扣进项税额的购进货物用于集体福利的,应于发生的当月将已抵扣的1万元进行进项税额转出。

处理如下: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贷: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二)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纳税人购进的货物发生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被盗、丢失、霉烂变质,或因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的依法没收、销毁、拆除情形,其购进货物,以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所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进行转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损失贷:库存商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三)在产品、产成品发生非正常损失的账务处理纳税人在产品、产成品发生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被盗、丢失、霉烂变质,或因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的依法没收、销毁、拆除情形,其耗用的购进货物(不包括固定资产),以及相关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交通运输服务所抵扣的进项税额应进行转出。

无法确定该进项税额的,按照当期实际成本计算应转出的进项税额。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贷:在产品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四)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的账务处理适用一般计税方法的纳税人,兼营简易计税项目、免税项目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应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销售额+免征增值税项目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借:管理费用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五)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发生应进项税额转出的情形的账务处理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应进项税额转出情形的,按照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净值×适用税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净值,是指纳税人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或摊销后的余额。

零基础教你当会计(十三、进项税额转出及出口货物的免、抵、退)

零基础教你当会计(十三、进项税额转出及出口货物的免、抵、退)

零基础教你当会计(⼗三、进项税额转出及出⼝货物的免、抵、退)这次继续和⼤家聊⼀聊增值税的“进项转出”及“免、抵、退”知识“增值税”的基础知识可进⼊本⼈另外⽂章查看,本⽂不作解释(我是链接)。

增值税的缴纳流程1、进项税额转出增值税的进项转出指企业购进货物时,发⽣⾮正常损失或改变原有货物⽤途(职⼯福利、⾮应税项⽬等)。

则购进货物的进项税不予抵扣,需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进项税转出的8种情形2、增值税的“免、抵、退”增值税的“免、抵、退”特指出⼝企业,是⼀个⽐较含糊笼统的概念。

其中"免"主要指企业出⼝货物时国家“免征”销项税,“抵”是国家应退还企业购买原材料的“进项税”,“退”指退还进项税时的“出⼝退税”。

“免、抵、退”的原理企业在计算进项税抵扣额时,之所以要将“免、抵、退”的部分从中减去,是因为这⼀部分进项税,国家会以“出⼝退税”的⽅式返还给企业。

即"出⼝退税"退的是购进货物所⽀付的进项税,所以在进项中不得计算购买出⼝产品材料所⽀付的税。

内销形式与出⼝形式区别。

这⾥要区别⼀点“进项税=出⼝退税”只是概念意义,并不是完全相等lPS:出⼝退税的前提是企业必须是有留抵税,退税时按留抵税与出⼝退税孰⼩退。

说到这⾥会引申出另⼀个概念“不得免征抵扣税”,也和⼤家说⼀下不得免征和抵扣税⾸先,我国对出⼝企业并不是完全免税,⽽是“低税”。

不得免征抵扣税的计算公式:(出⼝货物的离岸价格×外汇⼈民币价格-免税购进材料)×(出⼝货物征税率-出⼝货物退税率)如果企业出⼝货物征税率为17%,则国家按企业购进原料时核定的退税率为15%,其中有2%即为“不得免征和抵扣税”,也可以理解成出⼝产品的税。

以上就是个增值税的相关内容,欢迎⼤家批评指正。

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如何做会计分录精修订

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如何做会计分录精修订

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如何做会计分录精修订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根据中国的财务会计准则,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等项目时,进项税额是不得抵扣的。

这是因为这些
项目是长期资产,其使用期限一般较长,所以税务部门不能通过抵扣进项
税额来降低其成本。

因此,当企业购买这些项目时,需要将已经抵扣的进
项税额转出。

情况一:按照比例进行转出
假设企业购买了一批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共计100,000元,税率为13%。

此时,根据税务要求,企业需要将其中的一部分进项税额按照固定
资产的比例进行转出。

假设固定资产的比例为70%。

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70,000元
借: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30,000元
情况二:按照项目进行转出
假设企业购买了2个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共计100,000元,税率为13%。

其中一个固定资产的金额为70,000元,另一个固定资产的金额为30,000元。

根据税务要求,企业需要将进项税额按照每个项目的具体金
额进行转出。

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A70,000元
借:固定资产B30,000元
借: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0,000元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按照比例还是按照项目进行转出,转出的进项
税额都属于应纳税额,是企业应该缴纳的税款之一、因此,在会计分录中,增加了"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这个科目的借方金额。

总结:。

会计实务:进项税额抵扣、转出知识点总结

会计实务:进项税额抵扣、转出知识点总结

进项税额抵扣、转出知识点总结进项税额转出有两种情形:以票抵扣和计算抵扣。

以票抵扣的:例如购买货物取得专用发票销售额100万元,进项税额17万元,计入成本的金额是100万元,这100万元也是计算增值税的依据。

所以在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时,直接用100×17%即可。

计算抵扣,包括运费和收购农产品。

运费、收购农产品计入成本的是普通发票上的金额×(1-7%)或收购金额×(1-13%),所以在得知成本的情况下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时要还原为普通发票上的金额或收购金额,即成本/(1-7%)×7%或成本/(1-13%)×13%。

如何进入进项税,就如何转出进项税。

您看:农产品是计算抵扣进项税。

原材料是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来抵扣进项税。

农产品:一般纳税人购入免税农产品,凭支付的金额A直接乘以13%计算出进项税,实际计入农产品成本的是A*87%,因此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时,要先将成本还原成买价,再乘以13%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数。

比如,购入免税农产品,支付买价100万元,进项税13万元,农产品入账成本87万元。

如果该批农产品作进项税额转出,转出额=87/87%*13%。

原材料,是购入时按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及税款来抵扣进项税。

例如,购入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元,增值税17元。

那么进项税是17元计入成本是100元。

那么,做进项税额转出时,是100*17%=17元。

所以说,运费,是要除以93%来计算进项税转出,而原材料的,直接乘就可以。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进项税额知识点总结

进项税额知识点总结

进项税额知识点总结一、进项税额的计算方法1. 税率和价税合计在计算进项税额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适用的税率,一般来说,我国的增值税税率有三档,分别是17%、11%和6%,不同的行业和产品适用不同的税率。

此外,价税合计也是计算进项税额的重要因素,价税合计是指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商品或劳务的收入加上增值税部分的总额,通过价税合计可以计算得到进项税额。

2. 可抵扣进项税额企业在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时支付的增值税额可以作为可抵扣进项税额,在计算进项税额时可以扣除这部分税额,以减少应纳税额。

3. 进项税额的计算公式进项税额的计算公式为:进项税额=价税合计×适用税率-可抵扣进项税额,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得到企业的进项税额。

二、进项税额的重要性1. 减少应纳税额进项税额的计算直接影响企业最终需要向税务部门缴纳的税额,合理计算和利用进项税额可以减少应纳税额,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2. 资金优化利用企业通过合理计算和利用进项税额,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尤其是对于需要大量投入资金的行业,合理利用进项税额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

3. 规避税务风险企业如果不能正确计算和利用进项税额,可能导致纳税错误,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因此,正确掌握进项税额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税务纠纷。

三、进项税额的相关政策1. 进项税额抵扣政策我国对进项税额的抵扣政策进行了明确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支付的增值税金额,按照法定比例抵扣相应的进项税额。

这一政策为企业合理利用进项税额提供了依据。

2. 进项税额认定标准税务部门对进项税额的认定标准也进行了规定,企业在计算进项税额时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遵守税法税规,按照规定进行申报和纳税。

3. 进项税额的申报流程企业在计算和利用进项税额时,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和时限进行申报,及时向税务部门申报进项税额,配合税务部门的税务检查和稽查工作。

财务管理:会计实务:“进项税额转出”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财务管理:会计实务:“进项税额转出”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

“进项税额转出”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一、进项税额转出与视同销售销项税额的一般界定 所谓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是将那些按税法规定不能扺扣,但购进时已作抵扣的进项税额如数转出?在数额上是一进一出,进出相等。

而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对某项业务未做销售处理,但按税法规定应视同销售交纳相关税费,需计算交纳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进项税额转出仅仅是将原计入进项税额中不能抵扣的部分转出去,不考虑购进货物的增值情况;视同销售销项税额是根据货物增值后的价值计算的,其与该项货物的进项税额的差额,为应交增值税。

 企业的货物按其来源可分为购入的货物及自产和委托加工的货物两大类。

购入的货物未再加工,从理论上讲,其价值没有变化,但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而自产和委托加工的货物由于经过加工,其价值已经发生变化。

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对内和对外两大类。

对内是指用于非应税项目、用于免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等;对外是指用于对外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分配给股东和投资者、无偿赠送他人等。

对内不需要考虑价值变动,而对外需要考虑价值变动。

按此原则,货物在何种情况下应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在何种情况下应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1、购入的货物用于企业内部。

比如企业将购进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用于免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时,货物没有增值,且用于企业内部,应按历史成本计价,也不需要考虑其价格变动,因此,当货物改变用途,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时,只需要作为进项税额转出处理。

 [例1]A企业福利部门领用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4000元;为购建固定资产的在建工程领用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5000元。

A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则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付福利费(4000+4000×17%)4680 贷:原材料4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80 借:在建工程(5000+5000×17%)5850 贷:原材料5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50 2、购入的货物用于企业外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项税额抵扣、转出知识点总结
进项税额转出有两种情形:以票抵扣和计算抵扣。

以票抵扣的:例如购买货物取得专用发票销售额100万元,进项税额17万元,计入成本的金额是100万元,这100万元也是计算增值税的依据。

所以在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时,直接用100×17%即可。

计算抵扣,包括运费和收购农产品。

运费、收购农产品计入成本的是普通发票上的金额×(1-7%)或收购金额×(1-13%),所以在得知成本的情况下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时要还原为普通发票上的金额或收购金额,即成本/(1-7%)×7%或成本/(1-13%)×13%。

如何进入进项税,就如何转出进项税。

您看:农产品是计算抵扣进项税。

原材料是按增值税专用发票来抵扣进项税。

农产品:一般纳税人购入免税农产品,凭支付的金额A直接乘以13%计算出进项税,实际计入农产品成本的是A*87%,因此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时,要先将成本还原成买价,再乘以13%计算进项税额转出数。

比如,购入免税农产品,支付买价100万元,进项税13万元,农产品入账成本87万元。

如果该批农产品作进项税额转出,转出额=87/87%*13%。

原材料,是购入时按发票上注明的价款及税款来抵扣进项税。

例如,购入原材料,
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元,增值税17元。

那么进项税是17元计入成本是100元。

那么,做进项税额转出时,是100*17%=17元。

所以说,运费,是要除以93%来计算进项税转出,而原材料的,直接乘就可以。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