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有几级爵位
太平天国的六等爵考

作者: 贾熟村
出版物刊名: 人文杂志
页码: 55-57页
主题词: 太平天国;李秀成;石达开;六安;秦朝;关联;政治生活;史料;金陵;封爵
摘要: <正> 偶閱滌浮道人写的“金陵續記”,第六四五頁有这样一段話:“聞賊又伪封兩逆王,一系秦日綱,初为頂天侯,后賊伪封燕王,現窜句容。
一系胡以晃,伪封春官丞相,窜六安州后,賊又伪封护天豫王,病斃江西临江府城。
嗣因东賊不准別賊亦列伪王,又將秦朝(应为胡字之誤)兩逆王字除去。
故有頂天燕护天豫伪名也。
”这条史料給我們一个启发,頂天侯升燕王后又改为頂天燕,护天侯升豫王后又改为护天豫,这是否即是后来六等爵中的燕、豫、侯、的来源呢?如果这个关联是事实的話,那么接着的問題是六爵中上边的义、安、福的來源联系应該是什么呢?在这里我們又想起了李秀成說过:石达开在楊韋内訌以后,人。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政策

三、工商业政策 四、天国解放妇女的措施 五、天国的文化教育 六、天国平等的对外关系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圣库制度 守土乡官制
2、思考题 《天朝田亩制度》评析。
2、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1)封建社会的一切矛盾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 有制。《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土地所 有制,明确规定把土地平分给贫苦农民耕种,具有 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封建压迫的革命意义。
(2)作为农民革命理想象征的《天朝田亩制度》 所规定的平分土地的方法,和它为广大农民所设计 的图景,都是不科学的。
天王军师丞相检点指挥将军两司马爵位朝内官守土官职官十二级兼任以下官职杨秀清曾任正军师杨秀清曾任正军师东王府的吏户东王府的吏户部尚书为分管各部尚书为分管各部的主管官员也部的主管官员也成为总理国务的行成为总理国务的行政机关
一、人间“天国”的纲领——《天朝田 亩
制度》
1853 年颁刻的《天朝田亩制度》封面
一、人间“天国”的纲领——《天朝田 亩
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 (1)永远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公有。
(2)以五十家为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两”,患难相助,共同消费。
(3)废除封建买卖拥护革命的人和努力劳动 的人,受到称赞和奖赏;而那些懒汉、二流 子以及一切捣乱分子则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二、天国的政权建设
太平军主要由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的。 太平天国是军政合一的政权。
爵位
职官 十二级
太平天国政权结构简图
朝内官 守土官
乡官
天王 王 侯 军师 丞相 检点 指挥 将军 总制 监军 军帅 师帅 旅帅 卒长 两司马
兼任以 下官职
省 郡 县 杨秀清曾任正军师,
太平天国部分王衔号

太平天国部分王衔号太平天国部分王衔号天王洪秀全天王万岁幼天王洪天贵福幼天王万岁光王洪天光光王三殿下永岁明王洪天明明王四殿下永岁东王杨秀清真天命太平天囯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劝慰师圣神上帝之风雷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后师殿中军兼右军东王九千岁幼东王洪天佑殿前统领转奏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王五殿下幼东王九千岁幼东王九千岁西王萧朝贵真天命太平天囯传救世主天兄基督太子圣旨圣神上帝之雨电右弼又正军师西王八千岁幼西王萧有和殿前賫奏节钺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幼西王八千岁南王冯云山真天命太平天囯天朝九门御林云师前导副军师殿后军南王七千岁幼南王萧有福殿前公议前导副军师顶天扶朝纲幼南王七千岁北王韦昌辉真天命太平天囯后护又副军师北王六千岁翼王石达开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开朝公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翼王喜千岁干王洪仁(王干)殿前吏部正天僚钦命文衡正总裁僚部领袖开朝精忠正军师御林兵马建天朝使兼御林苑一天使兼又正捐库征粮使顶天扶朝纲开朝王宗干王福千岁英王陈玉成殿前吏部副天僚开朝勇忠军师顶天扶朝纲英王禄千岁忠王李秀成殿前吏部又副天僚开朝真忠军师御林兵马亲提调奉旨令专征剿忠义宿卫军顶天扶朝纲忠王荣千岁侍王李世贤殿前户部又正地僚开朝正忠军师顶天扶朝纲侍王雄千岁辅王杨辅清殿前户部副地僚开朝悫忠军师顶天扶朝纲辅王威千岁幼豫王胡万胜殿前礼部正春僚顶天扶朝纲幼豫王强千岁赞王蒙得恩殿前户部正地僚顶天扶朝纲赞王耀千岁章王林绍璋殿前户部又副地僚顶天扶朝纲章王寿千岁助王黄期陞殿前黜疵崇醇钦命文衡又副总裁顶天扶朝纲助王订千岁顺王李春发殿前礼部又正春僚顶天扶朝纲顺王欢千岁护王陈坤书殿前礼部副春僚御林兵马提征顶天扶朝纲护王悦千岁顾王吴如孝殿前礼部又副春僚顶天扶朝纲顾王干千岁扶王陈得才殿前兵部正夏僚顶天扶朝纲扶王强千岁对王洪春元殿前兵部又正夏僚顶天扶朝纲对王猛千岁勤王林启容殿前兵部副夏僚顶天扶朝纲勤王茂千岁弼王黄得用殿前兵部又副夏僚顶天扶朝纲弼王祯千岁补王莫仕葵殿前刑部正秋僚顶天扶朝纲补王祥千岁敬王林大居殿前刑部又正秋僚顶天扶朝纲敬王遂千岁畏王秦日南殿前刑部副秋僚顶天扶朝纲畏王昌千岁爱王黄崇发殿前刑部又副秋僚顶天扶朝纲爱王吉千岁恤王洪仁政殿前工部正冬僚顶天扶朝纲恤王利千岁就王黄盛爵殿前工部又正冬僚顶天扶朝纲就王兴千岁报王秦日源殿前工部副冬僚顶天扶朝纲报王隆千岁顶王萧朝富殿前工部又副冬僚顶天扶朝纲顶王康千岁懿王蒋有福殿前京内正总鉴顶天扶朝纲懿王禧千岁信王洪仁发殿前京内又正总鉴顶天扶朝纲信王显千岁勇王洪仁达殿前京内副总鉴御林兵马哥顶天扶朝纲勇王伦千岁巨王洪和元殿前京内又副总鉴顶天扶朝纲巨王显千岁崇王洪利元殿前京外正总鉴顶天扶朝纲崇王显千岁元王洪科元殿前京外又正总鉴顶天扶朝纲元王显千岁长王洪瑞元殿前京外副总鉴顶天扶朝纲长王显千岁见王洪现元殿前京外又副总鉴顶天扶朝纲见王显千岁唐王洪瑭元殿前正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唐王显千岁同王洪(王同)元殿前又正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同王显千岁次王洪锦元殿前副总铸宝顶天扶朝纲次王显千岁定王洪钰元殿前又副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定王伦千岁汉王洪釮元殿前正开矿顶天扶朝纲汉王伦千岁金王钟万信殿前又正总开矿顶天扶朝纲天二驸马金王凯王黄栋樑殿前副总开矿顶天扶朝纲天四驸马凯王捷王黄文胜殿前又副总开矿顶天扶朝纲天西驸马捷王柬王赖桂芳殿前京内总铸宝顶天扶朝纲柬王孝千岁尊王刘庆汉殿前京畿统辖顶天扶朝纲尊王裕千岁善王陈观意殿前京外各省统辖顶天扶朝纲善王盛千岁守王方海宗殿前番镇统辖顶天扶朝纲守王丰千岁从王陈得隆殿前京内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丛王生千岁奉王古隆贤殿前京外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奉王定千岁保王童容海殿前东方统率天军御林兵马左提征顶天扶朝纲保王安千岁相王陈藩武殿前西方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相王享千岁启王梁成富殿前南方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启王宁千岁沃王张乐行殿前北方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沃王谧千岁导王陈仕荣殿前春季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导王升千岁遵王赖文光殿前夏季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遵王幸千岁听王陈炳文殿前秋季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听王豪千岁堵王黄文金殿前冬季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堵王花千岁循王魏超成殿前京内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循王畅千岁卫王杨雄清殿前东方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卫王好千岁匡王赖文鸿殿前西方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匡王名千岁襄王刘官芳殿前南方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襄王声千岁奏王苗沛霖殿前北方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奏王和千岁请王李开芳殿前春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请王合千岁求王林凤祥殿前夏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求王协千岁祝王吉文元殿前秋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祝王洽千岁嘏王卢六殿前冬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嘏王让千岁觐王黄为正殿前京内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觐王逊千岁宗王吉能胜殿前京外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宗王廉千岁服王曾传忠殿前东方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服王法千岁事王梁舆琛殿前西方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事王宽千岁拱王杨张安殿前南方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拱王宏千岁庆王秦日庆殿前北方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庆王广千岁贺王秦日来殿前春季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贺王大千岁望王黄文安殿前夏季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望王欣千岁祜王蓝成春殿前冬季雷镇天军顶天扶朝纲祜王行千岁孝王胡鼎文殿前诛奸助忠顶天扶朝纲孝王美千岁学王胡海隆殿前斩邪留正顶天扶朝纲学王芳千岁慕王谭绍光殿前斩曲留直顶天扶朝纲慕王丰千岁来王陆顺德殿前斩恶留善顶天扶朝纲来王彩千岁趋王黄章桂殿前斩假留真顶天扶朝纲趋王诚千岁戴王黄呈忠殿前戮魔尊天顶天扶朝纲戴王纯千岁铭王张力趋殿前灭妖救人顶天扶朝纲铭王固千岁心王侯贤提殿前锄暴树仁顶天扶朝纲心王健千岁首王范汝增殿前捕寇安良顶天扶朝纲首王灵千岁解王蓝泰义殿前催下贡上顶天扶朝纲解王征千岁贡王梁凤超殿前送往迎来顶天扶朝纲贡王长千岁航王唐正才殿前济川涉远顶天扶朝纲航王撑千岁挺王刘得功殿前燮理阴阳顶天扶朝纲挺王强千岁纳王郜永宽殿前除害兴利顶天扶朝纲纳王远千岁慰王朱兆英殿前劾私保公顶天扶朝纲慰王实千岁归王邓光明殿前恒顶天日顶天扶朝纲归王□千岁扬王李明成殿前诚对天日顶天扶朝纲扬王□千岁梯王练业坤殿前顶天扶朝纲梯王真千岁荣王廖发寿殿前顶天扶朝纲荣王劳千岁宁王张学明殿前顶天扶朝纲宁王□千岁奖王陶金会殿前顶天扶朝纲宁王□千岁列王徐昌先殿前九门御林顶天扶朝纲列王□千岁列王黄金凤殿前九门御林护驾顶天扶朝纲列王□千岁列王刘得义殿前九门御林护驾顶天扶朝纲列王□千岁。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介绍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介绍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是一场由洪秀全等农民阶级领导人发起的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介绍,希望你喜欢。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太平天国运动领导层包含以下几个人:天王洪秀全(1814~1864)、东王杨秀清(1821~1856)、西王肖朝贵(约1820~1852)、南王冯云山(1822—1852)、北王韦昌辉(1823~1856)、翼王石达开(1831~1863)、英王陈玉成(1837~1862)、忠王李秀成(1823~1864)。
天王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
原名仁坤。
广东花县人。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1851年1月11日)他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
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
颁《天朝田亩制度》,又分兵西征、北伐。
八年,因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威权逼己”,遂密诏(一说无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军返京诛杨。
韦又扩大事态,滥杀无辜。
洪秀全迫于众怨,只好杀韦,以翼王石达开主政。
次年,石达开受猜忌负气出走,太平天国濒危。
洪秀全重用陈玉成、李秀成诸后起良将,自兼军师,又采取减赋和加强宗教宣传等措施,度过难关。
同治二年(1863)冬,天京为清军围困,粮尽援绝。
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突围之议,固守天京。
三年四月病卒。
所著诗文及诏旨、文告等多收入《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及《太平天国史料》等书中。
东王杨秀清(1821~1856)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
广平桂平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入拜上帝会。
二十七年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外出未归,他假托代天父传言,主持拜上帝会事务。
后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四子。
金田起义后为左辅正军师,领中军主将。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是怎么样的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是怎么样的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介绍一、《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冬公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的作者今天已经无从考证。
从“田亩〞可以看出,它以土地为核心,但是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它是太平天国“新世界〞的蓝图,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其内容包括:(一)经济方面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把土地重新平均分配给农民。
1、分田。
分田思想:“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在宗教外衣的掩盖下,提出了废除私有制的思想,从根本上否认了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分田原那么:“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分田方法:(1)把全国土地根据产量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等九级,即上上田(1200)、上中田(1100)、上下田(1000)、中上田(900)、中中田(800)、中下田(700)、下上田(600)、下中田(500)、下下田(400);(2)不管男女,按照年龄,好坏地搭配分配土地。
16岁以上男女都可以得到同等数量的土地,15岁以下减半;(3)提出“丰荒相通,以丰赈荒〞的调剂方法。
2、生产。
(1)分得土地的农民都要努力参加生产,“力农者有赏,惰农者有罚〞;(2)每家除农业生产外,还要从事副业生产,房前屋后种树植桑,养鸡喂鸭,农妇要养蚕、纺纱、织布等;(3)“两〞是农村政权的基层组织,每25家为一两,都要从事手工业生产,伍长、伍卒农闲时要从事陶、冶、木、石等业。
3、分配。
(1)每25家设一国库,除留足口粮外,余那么归国库;(2)遇有婚丧嫁娶之事,由国库按统一标准供给,即领钱1000,谷100斤,通天下皆一式;(3)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者由国库统一支出供养。
(二)政治方面建立新的管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层乡官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把太平军的组织系统推广到社会生活中,每5家设一伍长,5个伍设一两司马,其上设卒长、旅帅、师帅、军帅等,一军13156家。
太平天国的腐化

太平天国的腐化太平天国还等级森严,比一般封建王朝有过之而无不及。
天王洪秀全称万岁,东王杨秀清称九千岁,西王萧朝贵称八千岁,南王冯云山称七千岁,北王韦昌辉称六千岁,翼王石达开称五千岁,其余各王称千岁。
各王的妻子都称为“王娘”,子称“嗣君”。
丞相以下的官员称“大人”,他们的妻子称“贞人”,子称“公子”。
攻陷永安以前加入太平军的都加一等功勋。
各王的兄弟叔侄称“王宗”。
太平军还设有女官,在各王府的有女丞相、女检点,在外统带女馆的有女军帅、女百长等。
在穿着方面,以黄色为最高贵,这点与历代王朝相同。
其次是红、紫,再次是青、蓝、黑、白。
各王所穿官服上的绣龙也有等级差别。
太平军中的官,以司马为最小。
旅帅以上的官都戴风帽,以黄边的宽窄来验官之大小。
太平军多为客家人,习惯赤足。
太平军禁止一些传统习俗。
他们称人死为升天,不许死者家属哭,也不许用棺木下葬,不设香火供奉,违令者都被视为妖邪。
太平军严禁鸦片,则有其进步意义。
高官们纷纷毁或改建官衙民宅,作为自己的奢侈私宅。
南京的两江总督衙门被改造为天王洪秀全的王府。
东王杨秀清的王府在将军署,北王韦昌辉的王府在中正街李宅,翼王石达开的王府在大中桥刘宅。
各王每次乘马外出,携带洋人制做的八音盒,铿锵作声以为乐。
王府门以内不许男子入,只用侍女传递。
各王府都有堂室园囿,多者数百间,少的也有六七十间。
洪秀全的王府也不断开拓,每天役使的工匠就有千人之多,兴造了一年多时间。
天王府前有一牌楼,上有“天堂路通”四个大字。
王府的门额是“荣光门”,二门叫“圣天门”,前面都有“真神”两字。
二门内是百官朝见的大殿,极为高大,梁栋涂金,以龙凤装饰,四壁彩画龙、虎、狮、象等。
王府的内室多至上千间,因为天王的正妻王娘以下有媵妾一千二百余人,侍女还不包括在内。
洪秀全荒淫好色,平日深居简出,一切政事不闻不问,都交给杨秀清处理。
其实,天王洪秀全从1853 年3月进入天京到1864年6月52岁时死,11年中从未迈出过天京城门一步,只一次坐64人抬的大轿出宫,去看视生病的东王杨秀清。
太平天国封王表

太平天国封王表
前期王侯表
爵号姓名袭爵
禾乃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杨秀清天王第五子洪天佑承嗣,称幼东王九千岁,
天京陷落后不知下落。
右弼又正军师西王萧朝贵长子萧有和袭爵,称幼西王八千岁,
天京失陷后,突围至湖熟镇牺牲。
前导副军师南王冯云山西王二子萧有福承嗣,称幼南王七千岁,
天京失陷后,突围至湖熟镇牺牲。
后护又副军师北王韦昌辉以罪诛,爵除。
左军主将翼王石达开
燕王秦日纲以罪诛,爵除。
豫王胡以晃子胡万胜袭爵,称幼豫王强千岁。
前期侯爵表
爵号姓名备注
顶天侯秦日纲 1854年封燕王
靖胡侯林凤祥追封求王
定胡侯李开芳追封请王
平胡侯吉文元追封祝王
剿胡侯朱锡琨后期事迹不详,可能在北伐中战死。
灭胡侯黄益芸 1853年军营火灾中丧生
护国侯胡以晃 1854年封豫王
兴国侯陈承瑢后改佐天侯
卫国侯黄玉昆后改卫天侯
镇国侯卢贤拔杨秀清亲戚,后期事迹不详。
补天侯李俊昌后改名俊良,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杀死。
赞天侯蒙得恩 1859年封赞王
襄天侯林大基杨秀清甥婿
相天侯黄期升
匡天侯黄维江杨秀清姊夫
助天侯刘绍廷东殿尚书,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杀死。
翊天侯吉成子东殿尚书,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杀死。
扶天侯傅学贤东殿尚书,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杀死。
卫天侯曾锦谦
后期主要封王
干王洪仁玕
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赞王蒙得恩
侍王李世贤
辅王杨辅清
扶王陈得才
启王梁成富
遵王赖文光
祜王蓝成春。
太平天国诸王封爵考论

太平天国诸王封爵考论太平天国建国十四年,封了数以千计的王爵,现今存知者也还有二百余位。
这些授王爵者多系太平天国的栋梁和骨干人物,与天国兴衰关系极大。
可是由于太平天国后期体制盘根错节、机构架床迭铺,加之原始文献档案的缺乏和不足,早自太平天国时期和沦亡未久,有关记述就极为混乱;诸王除少数显要者的封期,有确切文字可查核证实,其为数颇多的王爵封期,却因鲜于记实,无案可查,这与今天治史者带来诸多不便,以至鲁鱼亥豕误植颇多。
本文就诸王封爵日期,试作粗浅的考释,以求正于前辈和读者。
一太平天国是正在走上殖民地初期的中国农民政权,它必然受到封建主义统治思想的深刻影响,在政治体制上,讲究列朝列代的封爵制度,高级领导人员尤其热衷于裂土封王。
洪秀全、冯云山于《周礼》等典章略知其要,对中国历史不甚了了,而蓄意模仿。
在桂平与杨秀清、肖朝贵等相结识,皆称是上帝(天父)的子婿,为赎世人罪恶,降临人间;他们彼此关系按说成是上帝安排,此中已隐伏君临天下。
1851年3月,洪秀全以“天父次子”被拥戴为天王,1851年10月,在广西永安州(蒙山)健全政教合一的体制,封赐王爵顺理成章,就只能与所谓上帝在凡间的五子一婿,即天王“诸弟抹”:杨秀清东王、肖朝贵西王、冯云山南王、韦正北王,似乎分辖中国四疆,天王又辅翼天朝的翼王石达开,乃跸居中州省。
1853年8月,洪秀全定鼎金陵(天京)始,为遵行天父诸子不得封王例,故在封王爵的军师、主持和六官丞相间,特设立侯爵。
丞相有大功者可升天侯,但封天候者,永远不得再升(授)主将、军师,盖后者乃杨韦石等终身职务,故肖冯虽早巳战死,仍用其右弼又正军师、前导副军师云云。
1854年5月,因扩大北伐和西征的战果,需要统帅大员,封燕王秦日纲、豫王胡以晃,但两人虽贵为王爵,却因未兼任主将(此时在紫荆山所设之五军主将,仅石达开用左军主将名义,余因任军师而开缺),其权如旧,形似虚封。
1855年,杨秀清仍以不愿他人为王故,废黜燕、豫王爵,改设为顶天燕、护天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平天国有几级爵位
太平天国通常被称为“滥封官爵”,但“滥封官”在中国许多朝代都有,如南北朝战乱时期,一个小小的戍长(哨所所长)也带将军封号,而宋代的官职更多到铺天盖地的地步,相对而言,爵位因为要世袭、要分封,历代君王都显得比较“小气”,很少滥封。
太平天国是出了名的官多爵多,前期就已经把清方情报人员弄得晕头转向,和太平军打了几年仗、从广西一直追到南京的钦差大臣向荣,1853年在镇江江面的一次水战中捞起一面“太平水营前二前四北上上黄旗两司马”的三角旗,以为是击毙了太平军重要人物,喜滋滋地专门写奏报,报告给心急如焚的咸丰皇帝,而实际上,两司马只管25个人,是太平军级别最低的官员。
后期就更不用说了,叠床架屋的官员多到数不胜数。
其实“官”和“爵”是不一样的,官是职务,通常有一定执掌,一般而言不能世袭;爵是表示身份地位的头衔,有些还含有赐予领地的意味,通常可以世袭。
太平天国通常被称为“滥封官爵”,但“滥封官”在中国许多朝代都有,如南北朝战乱时期,一个小小的戍长(哨所所长)也带将军封号,而宋代的官职更多到铺天盖地的地步,相对而言,爵位因为要世袭、要分封,历代君王都显得比较“小气”,很少滥封。
太平天国刚刚起义时并没有爵位,除了洪秀全父子,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等人都是以军师这个官职总理政务,他们四位外加石达开,又以主将这个军职统帅全军。
从目前保存的《天兄圣旨》看,早期洪秀全的确没打算封爵。
但这种局面很快被渴望“大功有大赏”的领袖们打破。
太平天国还没占领第一个城市永安,四军师已经被称为“王爷”,“姑从人间歪例”,但这还算不上正式爵位;1851年12月17日,迫于众大员的压力,洪秀全不得不分封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和石达开为东、西、南、北王和翼王,成为太平天国封爵的开始。
到了1853年秋天,已经定都天京的太平天国又在王爵之下增设了侯爵;1854年底或1855年初,由侯爵晋封燕王、豫王的秦日纲、胡以因为作战失利,被革去王爵,后来被改封为顶天燕、护天豫。
这样一来,到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前,太平天国的爵位有王、燕、豫、侯四级。
在这一阶段,太平天国的爵位并没有滥封:王爵最多时只有7位;侯爵在1854年前只有11人(包括一个追封的黄益芸,和一个误以为已故而追封的朱锡锟),1856年前,目前已知的有14人;燕爵、豫爵前期都仅有1人。
天京事变发生后,太平天国的爵位体制开始逐渐变化。
首先是获得爵位的人数增加。
原先有爵位的人极少,但自1856
年开始,较重要的朝官和将领都先后获得了爵位,原本只有十几人的侯爵队伍迅速膨胀;其次,燕爵和豫爵本来是“变相王爵”,各自只有一人,如今也成为固定爵位,负责一个部、一个方面或一支独立军队的大员,纷纷获得这两个高级爵位。
1857年,为了牵制硕果仅存的早期王爵、当时太平天国唯一的“王爷”石达开,洪秀全封两个哥哥洪仁发、洪仁达为安王、福王,这年6月2日,石达开避祸离京远征,不久后洪秀全为表示“道歉”,将安王、福王降为信天安、勇天福,并封石达开“义王”,石达开谢绝,这年底或第二年初,人们发现,太平天国的爵位变成了六级:义、安、福、燕、豫、侯。
侯爵是早就有的,安、福、燕、豫4个爵位都是王爵改出来的,那么“义”从哪里来?
前面提到,洪秀全曾经封石达开“义王”,已经远征的石达开谢绝,自己仍然称翼王的旧衔,不久后,洪秀全宣称“永不封王”,虽然并无资料佐证,但“义王”的称号已经被撤销,“天义”的出现,或许是他曾以此为借口,将石达开降为“翼天义”。
1859年5月11日,洪秀全将刚刚到达天京8天的族弟洪仁?从干天福、干天义护京主将火箭提拔为干王,自己打破了“永不封王”的誓言,大约在此时,石达开也悄然恢复了翼王的头衔,许多痕迹被抹掉,但“义爵”却悄然留下。
从此直到1861年左右,王爵的分封并不算很滥,1861年抵达天京的外国人曾统计太平天国有11、13、14或16个王爵,其中还有不少是袭封的幼王;1862年,洪秀全开始采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将李秀成等主要王爵的部下分封为王,到1863年春,王爵已有90多个,1864年天京失陷后,在江西被俘的昭王黄文英供称,王爵已经封到2700多个了。
就在这最后阶段,洪秀全还做了一次重要的爵位调整,将王爵分为六等,其中第五等没有王号,统一叫“列王”,据说封“列王”的占了2700多个王爵的大部分,但目前知道名姓的列王只有十多个;第六等按照黄文英的说法,是王字头上加三点,读作“小王”,但目前除了他的说法,还没有别的资料佐证,也没有发现哪怕一个“小王”,很可能只是意向,尚未实施。
由此不难理出太平天国爵位的演变:最初没有爵位,1851年底设立王爵;1853年底设立王-侯两级爵位制度;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前演变为王-燕-豫-侯四级爵位制度;1857年石达开出走,1859年封洪仁?干王,太平天国中央设义、安、福、燕、豫、侯六级爵位制度;1859年后,则基本为王+六爵的七级爵位制度。
而远征的石达开部,其军中爵位就一直停留在1857年6月,只有王-燕-豫-侯四等。
如果说
前期太平天国只是官封得多,爵位还不算滥,到了中后期就不同了,虽然在1862年以前王爵还没有滥,但六爵却已经封得满天飞,许多二三流将领手下的一般干部都有爵位,朝廷里管菜园、糕点的负责人也有爵位;等到王爵也开始滥封,六爵就更不值钱了,一个100多人的分队里往往就能有侯爵十几个,许多只管五六人的小单位,领导人居然也封为侯爵。
由于太平天国有官爵模糊的缺点,一些人对其爵位体系存在争议。
前期洪秀全曾经在永安下令,从丞相到两司马的职务都世袭,有些人据此以为这些职务也变成了爵位;后期太平天国在义爵以上设立了天将、朝将、神将等几级职务,清方和太平军自己都有将之称为爵位的。
事实上,丞相、天将这些官职固然有世袭的例子(如前期的夏官丞相周胜坤战死,他的哥哥周胜富就继承了这个职务),但不能世袭的例子更多(如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去世,他的职务被陈玉成或宾福寿接替,而不是罗大纲的弟弟罗琼树或儿子罗林得),相反,如果是爵位则毫无例外可以世袭,前面提到的罗大纲后来追封察天义,他的儿子罗林得就世袭了这个爵位,而定胡侯李开芳的儿子李永保不但承袭了定胡侯爵位,后来还被晋封为“世袭定胡安”。
即使退一步说,这些职务有世袭的例子,也不能视之为爵位,因为同样还有非世袭的许多人获得同样的头衔。
明代的“千户”,清代的“轻车都尉”等也有可以世袭的,但都不被称为爵位,而被叫做“世职”,太平天国的这些世袭职务也当作如是观。
那么列王和小王能否算作单独一级爵位呢?应该是可以的。
宋代将王爵分为王、嗣王和郡王三等,明代则分一字王和二字王,清代为亲王、郡王二等,列王和其他王爵在头衔、地位上有明显差异,单独分为一级是适当的。
至于“小王”,目前还不能确认是否实际存在过,自然也无从说起。
有些人还认为,前期5王或7王地位有高低,应该分为四级或6级,后期“王分六等”,除去列王、小王外,其他王爵也应该分为四级。
这种看法似乎并不妥当。
事实上同为王爵,历朝历代的权力都有差异,如东汉的东海王、清河王因为曾经做过太子,地位特别崇高,但他们和其他诸侯王仍然同属一级王爵,清代的亲王、郡王中都有可以世袭不降等、权力明显高于其他亲王、郡王的“铁帽子王”,但他们同样也被置于亲王-郡王体系中,并未特别列出“铁帽子亲王”、“铁帽子郡王”的级别。
至于一些记载中提到的新爵位,如曾国藩文书中提到的“天禄”,《伪官执照及伪印清册》里提到的杨辅清部有“中爵”、“丞爵”,则
多半出于误会,像“天禄”,实际上是“天豫”因方言发音差异而造成的扭曲,而中爵、丞爵从其地位的低下推断,应该是官而不是爵,只不过官名中恰好有一个“爵”字而已,唐宋有“合门祗侯”,汉魏有“北军中侯”,都有一个“侯”字,但都是官职而不是爵位,北军中侯是统领禁军统帅中资历较浅者的称呼,比侯爵地位低得多;合门祗侯在南宋更只是正八品的级别,比起地位在一品大员之上的侯爵,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了。
作者系旅加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