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雨花台烈士陵园有感800字
南京雨花台陵园观后感

南京雨花台陵园观后感去南京雨花台陵园之前,我只知道那是个充满历史意义的地方,但真的走进去,才明白那沉甸甸的份量是无法用言语简单概括的。
一进陵园,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像一张大网,“唰”地一下把我罩住了。
周围的绿树像是一群沉默的守护者,静静地站在那里,见证着这里发生过的一切。
我沿着小路慢慢走,看到了那一座座墓碑。
每一块墓碑下,都藏着一个英勇的故事。
我就在想啊,这些英雄们,曾经也是像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有自己的小脾气,可能也会为了一顿美食而开心,为了一点烦恼而皱眉。
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
这就好比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他们直接选择了最高难度的关卡,而且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闯的,这得多勇敢啊!走着走着,我来到了纪念馆。
里面陈列的那些文物和史料,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的大门。
我看到了烈士们曾经用过的简陋的武器,那些东西在现在看来可能就像小孩的玩具一样粗糙,但在当时,却是他们对抗敌人的有力武器。
我突然觉得自己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幸运,我们有高科技的东西,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都是这些烈士们用命换来的。
这就好比他们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我们在这江山里享受美好的生活。
我们要是还不珍惜,那可真就是太不懂事了,就像一个被宠坏的孩子,不知道感恩。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墙上那些烈士的照片,他们的眼神坚定得像燃烧的火焰。
我站在那里,感觉他们的目光像是在穿透我的灵魂,好像在问我:“年轻人,你们有没有好好守护这片土地啊?”我当时就有点心虚,想着自己有时候还会为了一点小事而抱怨,和他们的奉献相比,我那点小烦恼算得了什么呢?从雨花台陵园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觉得这次参观就像是给自己的灵魂来了一次大扫除。
我以后可不能再那么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了,要像那些烈士们一样,有点信念,有点担当。
虽然我们现在不用上战场,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小战役”要打啊,比如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对家人和朋友好。
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

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引言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了解那段曾经的历史是我们的责任。
因此,我选择参观了位于中国南京的雨花台烈士陵园。
这个陵园是为了纪念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国家献身的英雄而建立的。
我的参观经历给了我机会了解这些英雄们的奉献精神,同时也思考了和平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的鼓楼区,占地面积庞大,是中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之一。
陵园的建立源自中国历史上的两场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而解放战争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共内战期间的国民党政权。
这两场战争造成了数百万生命的牺牲,雨花台便是为了纪念这些为国家献身的英勇革命者而建立的。
二、参观经验我踏入雨花台烈士陵园时,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油然而生。
广阔的陵园分为多个区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烈士纪念碑。
碑上镌刻着无数英雄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着一个不平凡的故事。
读着这些名字和故事,我心情沉重而又充满敬意。
陵园内还有一座微型博物馆,展示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照片、文件以及英勇战士的遗物。
这些珍贵的历史展品深深地触动了我。
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那段艰难岁月中的顽强抗争和英勇牺牲,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舍生取义,他们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在陵园中,我还发现了一座纪念馆,展示了雨花英烈们的事迹。
这些事迹让我进一步了解了烈士们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牺牲。
烈士们的事迹让我意识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三、思考与感悟参观雨花台烈士陵园让我深深反思了和平的重要性以及烈士们为之奋斗的理想。
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和继承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有着相对的和平稳定生活,但我们不能忘记烈士们为之献身的理想。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实现和平与进步做出贡献。
无论是从小事做起,还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能为社会稳定与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

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雨花台烈士陵园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一座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烈士陵园。
日前,我有幸前往雨花台参观,深深感受到了这座陵园的庄严肃穆和历史厚重。
从雨花台山顶向下俯瞰,一座巨大的陵园展现在眼前,陵园内墓碑林立,铭刻着那些为了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的名字。
这些墓碑上铭刻的名字,似乎都在诉说那些烈士的英雄事迹,让人不由地感慨起这些先烈的伟大牺牲。
走进陵园,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庄严肃穆、宏伟壮观的陵园。
千百年来,这里曾是革命烈士的战斗场所,此刻,它更是一个永恒的纪念场所。
陵园中央矗立着一座高达32米的英雄纪念塔,在塔下是永久保存的烈士遗物,包含烈士血泪凝结而成的遗骸、个人物品和遗书等。
在遗物室里,一个个烈士的名字和事迹让人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人民幸福所做的牺牲和付出,更能读懂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
到了烈士墓的面前,我不由得倾听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那份敬仰和感慨。
陵园内铭刻的名字只不过是一个个简单的字眼,却表达着那些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革命烈士的血腥牺牲和无怨无悔的奉献。
每一位革命先烈的牺牲,都对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永久地激励着我们,继续为了民族独立和幸福而努力。
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中,我们发现这些先烈们鲜红的鲜血与硝烟残留在这片土地上,正如这座陵园所述:“这里千百年来,魂飞魄散的革命烈士凝聚成一片浩然正气,历久弥新。
”此时,雨花台烈士陵园,已不仅仅是一座纪念先烈的场所,更成为了我们心灵中的一道迎亮的风景线。
回首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对革命先烈不朽事迹的钦佩和敬仰。
在这片红色烈士陵园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先烈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而且也能引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担当。
正如雨花台烈士陵园内的标语所言:“让我们更加自觉地继承和发扬烈士遗志,矢志不渝地走向繁荣富强,让我们为了我们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终身!”阔步从这座烈士冢墓中走出,我想不论时空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铭记着革命先烈的事迹,发扬他们的牺牲奉献精神,砥砺前行,不断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雨花台陵园观后感

雨花台陵园观后感去雨花台陵园之前,我对它的印象仅仅停留在历史书上那几行简短的文字。
但当我真正踏入这片庄严肃穆的土地,才明白什么叫刻骨铭心的震撼。
一进陵园,那种凝重的氛围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紧紧地揪住了我的心。
周围的绿树青草仿佛都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矗立着,沉默却充满力量。
沿着道路慢慢前行,看着那一座座烈士墓碑,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这些墓碑上刻着的名字,每一个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伟大的英雄。
他们当初也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可就是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让我们这些后人能过上好日子,毫不犹豫地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我看到有个墓碑上刻着烈士牺牲时的年龄,才二十来岁。
二十来岁啊,在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还在大学里懵懵懂懂地混日子,或者刚刚踏入社会,为了一点小烦恼就哭天喊地。
而他们呢,在那样年轻的时候就已经肩负起了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重任,并且为之英勇献身。
这差距,就像一道鸿沟,让我觉得既惭愧又崇敬。
再往前走,到了纪念馆。
里面陈列的那些遗物和史料,真的是让我开了眼。
那些破旧的衣物、粗糙的武器,在现在看来简直寒酸得不行,但就是靠这些,烈士们跟装备精良的敌人战斗。
我当时就想,这要是换了我,拿着这么个破玩意儿,面对强大的敌人,估计腿都软了。
可他们却毫不畏惧,这种勇气从何而来?只能是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爱中来。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听到旁边一个小朋友问他妈妈:“这些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躺在这里呀?”他妈妈回答说:“因为他们是英雄,为了让我们能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他们牺牲了自己。
”小朋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传承是多么重要。
我们这些已经长大的人,不能仅仅是来参观一下就完事儿了,我们要把这些烈士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这种英勇无畏、爱国奉献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从雨花台陵园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
以前觉得那些爱国啊、奉献啊之类的词有点空泛,但现在,这些词在我心里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国企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

国企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前几天,单位组织我们去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那可真是一次让人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经历。
一进陵园,那庄严肃穆的氛围就像一张大网,“唰”的一下把我给罩住了。
那一排排的松柏,就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英雄长眠的土地。
我心里想,这些松柏是不是也被英雄们的事迹所感染,所以才长得这么挺拔、这么坚毅呢?沿着小道往前走,看到那一座座烈士的墓碑,每一座墓碑上似乎都刻满了故事。
我当时就想啊,这些英雄们当年得有多勇敢啊。
他们就像是游戏里的超级英雄,不过这可不是游戏,这是真真实实的残酷战斗。
他们面对的敌人可不是什么好对付的小喽啰,而是装备精良、心狠手辣的反动派。
但他们可没害怕,勇往直前,就像根本不知道“退缩”两个字咋写似的。
我站在那儿,看着那些墓碑,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浮现出他们在监狱里遭受严刑拷打的场景。
那些反动派肯定以为,用那些残酷的刑罚就能让英雄们屈服,哼,他们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这些英雄们的骨头比钢铁还硬,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仰,就像有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哪怕这条路充满了荆棘,通向的是死亡。
在纪念馆里,看着那些陈列的遗物和资料,我对他们的敬意又多了几分。
有一些烈士写的信件和日记,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国家、对人民深深的爱。
我突然觉得自己平时在国企里工作遇到的那些小麻烦、小压力,跟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他们为了理想连命都可以不要,我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加班、抱怨任务重呢?我们国企现在承担着很多社会责任,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我觉得我们就像是这些烈士们的传承者,虽然我们不用像他们那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我们也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打下了这片和平的江山,我们就得把这个江山建设得更加美好。
从雨花台烈士陵园出来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像是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我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好好工作,把烈士们的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
如果我在工作中偷懒或者遇到困难就想放弃,那我可没脸再来这儿了。
参观雨花台有感(精选多篇)

参观雨花台有感(精选多篇)第一篇:参观雨花台有感那天,南京一直下着小雨,已是深秋。
雨花台风景区很大,很寂静,很阴深。
宛如外国的大坟场,庄严,肃穆。
的确,它本身也是坟场,只是这片沉重的土地里溶解的是伟人的身躯和不朽的灵魂。
兜兜转转,反反复复地经过大大小小的湿石道,上面铺满的是法国梧桐的落叶,默默,也如当年的悲壮。
两边是大大小小的墓碑,没有人的名字,或许里面的人也不想留下。
轻轻地在辛亥革命墓冢前放下一支黄菊花,带着激动和敬仰向他们鞠了三个躬。
然后默默地离开,不是带者哀愁,而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走了好远的路,鞠了好多个躬,也想了很多。
最终脚下的大路还是把我引到了纪念馆的门前,顿时一股寒气在我的全身蔓延。
我不是第一次来这,记忆中里面是乌云密布的。
我畏惧里面那沉重忧伤的背景音乐。
昏暗的灯光下,一张张无声的黑白照片的背后是一段段冤屈和惨淡。
但是这一次我决心不再走马观花。
22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阴霾;10万,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烈士。
至今只留下1500个名字和144张暗暗的黑白照片。
年轻导游小姐的讲解很深情,声音也很动人,或许这更是因为故事的本身。
别人都说母爱是伟大的,母亲为了孩子什么都可以割舍,什么都可以付出。
那已有了三个月身孕的白丁香在牢狱中为什么如此坚决?投降,为了孩子?不屈,为了革命!当内心那作为母亲的内疚和革命的信念在交锋时,要作出抉择,远远比死的本身更为艰难。
历史的那一天,一朵丁香花飘落在屠场,却带着勇敢和自信。
此时导游小姐的声音嘶哑了,我想她并不是第一次。
文人,给人的感觉总是手无缚鸡之力的。
眼前椭圆的像框上镶着一个文弱书生的头像。
鼻梁上大大的黑眼镜架让双颊显得更加单薄。
但是陈子涛,作为《文卒》的主编,从来不是弱者。
或文笔或灵魂,比谁都有力量。
身份的暴露在当时就意味着投降或是死亡。
在黑暗的牢狱中,除了饥饿和寒冷,每一天还有三四次严刑拷打等着他。
每一次回来,伤痕累累的他,没有半声呻吟,却总会说:“要活得像一个人。
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精选33篇)

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精选33篇)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精选3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篇1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华门南约500米。
陵园以自然山林与名胜古迹为依托,绵延数里。
这里山丘叠绕,松柏高耸。
沿路灌木成林,绿茵如毡。
自1927~1949年,约有10万革命志士殉难于此。
2010年5月1日,我们《今日家教》小记者下江南采访团来到这里,缅怀用热血和生命造就美好河山的烈士英雄。
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
一个共产党人,年轻而英俊,强健而魁梧。
身上却衣衫褴褛,伤痕累累,双腕还带着被挣断的沉重铁链。
那紧握的双拳,那紧闭的双唇,那愤怒的眼神,仿佛正怒视着凶恶的刽子手。
巴金在散文《日》中写道: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的死。
这些伟大的革命先烈,正是怀着这样一种信念,为了新中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用血肉筑成了我们新的长城!作为和平年代的新一代,我们应当了解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并继承革命前辈遗志,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美好!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在革命烈士的注视下,我们庄严的宣誓:“……缅怀先烈,牢记传统;不畏艰苦,努力拼搏,踏实做人;为青春的理想而努力拼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努力奋斗!”当我走出陵园,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再次拥入在祖国的怀抱之中,我感觉我的心已移植入这块神圣的净土,接受这场灵魂的洗礼!我爱我的祖国!祖国在我心中!雨花台烈士陵园观后感篇2一天,我来到了南京的雨花台烈士陵园,这里安静、肃穆。
一入园,一眼望见高高的烈士纪念碑,上面雕刻着很多的革命烈士像,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小的、有农民、有学生,有的握紧拳头,有的向正前方凝望着,一群群白鸽在这里飞来飞去。
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观后感

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观后感走进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就像踏入了一条历史长河,每一步都充满着沉重与庄严。
一进入馆内,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我的脚步不自觉地变得很轻很慢,仿佛稍微重一点就会惊扰到那些沉睡的英雄们。
看到墙上一幕幕烈士们的英勇事迹,我感觉自己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住了。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那些烈士们的照片,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坚毅和无畏,他们中有许多人都是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就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展柜里看到烈士们的遗物时,我当时就想到这些看似简单普通的物品背后,却是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一把破旧的钢笔可能曾经写下过对未来新中国的期许与希望;一件带血的衣物见证着烈士不屈的抗争。
当时看着这些物品,我能感受到每一件遗物都在诉说着过去的伤痛和热血。
令我震撼的一个场景是模拟烈士就义的画面。
烈士们被用各种残酷的方式对待,可他们脸上没有丝毫的畏惧,眼神中充满着对信仰的坚定。
那个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在那样的白色恐怖下,面临生死抉择,他们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理想。
我不禁问自己,如果我处在那个年代会有这样的勇气吗?我不确定,但我明白正是有他们这样顶天立地的人物,我们如今才能够享受这样的和平与繁荣。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烈士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背景,却因为同一个理想——为了新中国而凝聚在了一起。
看完后我明白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这是无数的雨花台烈士用生命换来的。
这不仅仅是一座纪念馆,更是一座沉甸甸的历史纪念碑,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现在,也要努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才不辜负那些逝去英灵的牺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雨花台烈士陵园有感800字
XX-7-31日,我们五(6)班的6位同学组织起了“雏鹰假日小队”准备出发前往“雨花台烈士陵园”参观。
说到雨花台,我们自然会不约而同的想到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披淋弹雨中壮烈牺牲的战士们。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为争取名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依靠和发动工农群众,掀起了反帝封建的大革命。
而在这同时也有许多的战士们牺牲了,如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东北抗联的创始人罗登贤、陈景星、史砚芬......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中国青年热最热爱的领袖:恽代英。
恽代英出生于湖北武昌,1930年5月在上海被捕,1931年2月来南京,4月牺牲,而那时他年仅36岁。
虽然只有36年,但他的36年是不平凡的,是伟大的,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中央委员,1929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1930年任中共沪中、沪东区委书记。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也看到了恽代英曾今写过的一段话,而这段话任然让我记忆由心,他是这样写的:“国不可不救,他人不去救,则为靠我自己。
他人不能不救,则为靠我自己。
他人不靠真心救,则为靠我自己。
自己要不是真心救,就是亡国奴的本性了!”看完这段话后,让我深有感悟。
而从这段话中,也可以看出恽代英是一位爱国爱民的烈士,而这种难而可贵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
习!
“心在沸,心在烧,在这恐怖的夜里,他死了!他死了!在这白色恐怖的夜里---我们的小同志,枪杀的,子弹丢进他的胸膛,躺下了---小小的身子,草地上,留着一片鲜红的血!......”多好的诗呀!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能反映出一个个烈士们的生活环境,和死亡对他们的不公平。
每个烈士们都走在死亡的边缘,但他们却抱着一颗很好的心态。
“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光荣”这是当时烈士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当年一个个战士们壮烈牺牲的痛苦之上的,我们应该把握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回报社会,回报祖国。
为了让让祖国的明天一片光明,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