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第四单元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Word版含答案(1)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单元学习小结 Word版含答案

单元学习小结一、如何认识王安石的理财之道?(1)富国强兵是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理财又是其改革的重中之重。
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方法是开源,而不是消极的节流。
他本着“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方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青苗法、募役法是当时争议比较大的措施。
(2)青苗法是在需要播种或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向缺少粮、钱的农民借贷,收获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
凡灾伤达五分以上的地区,允许延期归还。
实行青苗法的目的,是要使农民在青黄不接之际,不至受豪强地主高利贷的盘剥。
跟高利贷者百分之百的利息相比,青苗法取息二分或三分是很轻的。
青苗法堵塞了“兼并之家”放高利贷的盘剥之路,朝廷也从中获得大量利息。
(3)北宋时期,官绅豪强大地主有免役的特权。
各种差役都落在中小地主和较富裕的农民身上。
新的募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服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服役。
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
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官绅豪强大地主也要交纳役钱。
募役法的实施,使得原来轮流服役的农民回乡耕田务农,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官府也增加了财政收入。
(4)“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正是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原则。
一方面不加重国家赋税剥削,百姓生活安定就不会滋事起义;另一方面则是采用新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收入,尤其要把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即那些“兼并之家”的部分剥削收入收归朝廷,触及官僚地主的利益,所以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反对。
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教训有哪些?1.原因(1)保守势力强大,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等保守势力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2)改革派缺少凝聚力,不能团结一致地推行变法。
(3)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常常举棋不定,没有一贯地大力支持变法。
(4)王安石变法仅仅是封建社会内部当政的地主阶级代表主持的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5)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等原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第4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生版)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王安石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
2.理解各项措施的作用二、学习重点:1.王安石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三、学习难点: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
2.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自主学习】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1)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尖锐。
(2)提出变法的设想。
(3)宋神宗希望改变的局面,决定起用王安石。
2.标志: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主持变法。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局面,调整、和关系,发展生产。
(2)措施:①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②法:政府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③法:以钱代役,不服役的也要出钱。
④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法:政府核实地,按土地的和收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⑥法:要求依“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局面,巩固秩序。
(2)措施:①法:把农民编为,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②法:百姓自愿申请养官马,可减免部分。
③法:设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选派有经验的武官专管训练。
④设:监督,提高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为变法服务(1)目的:为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
(2)措施:①改革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和;设,专考律令断案。
②整顿: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新学科。
③:提拔有志于改革的中下级官员。
【合作探究】1.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比较。
2.简要叙述王安石变法经济和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巩固提高】一、选择题1.王安石主持变法的身份是()A.宰相B.参知政事C.三司使D.市舶使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者又能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3.在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中与商业相关的措施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市易法⑤均输法A.①⑧⑤B.②④⑤C.③⑤D.④⑤4.王安石变法时所设立的市易务,主要职责是()A、负责市场税收B、核准市场物价C、管理对外贸易D、调节市场物价和商品流通5. 范仲淹改革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不包括 ( )A.改革背景相同 B。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Word版含答案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権潜鈕単国根荃H一、起用王安石1. 原因(1) 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 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设想。
(3)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 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深度点拨]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发展经济、缓和阶级矛盾都服从于维护封建统治这一主要目的。
二、富国之法1 .目的: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2.内容(1) 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2) 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3) 免役法:又称募役法。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____ 人服役。
(4) 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一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⑸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十地,核实每户占有十地的数量,按照十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6)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名师点拨]王安石采取富国之举的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实质是调整封建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三、强兵之法1 .目的:改变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2.内容(1) 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农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2) 保马法: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__________ (3) 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
(4) 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 53 “学思之窗”,思考:上述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提示(1)士兵素质低下,战斗力不强,形成积弱局面。
(2)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 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和实行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 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 ,缺乏训练,素质低下。
江苏省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同步导学案: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姓名: 备 注
学习目标 1.归纳王安石在“富国” 、 “强兵” 、 “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 2.理解各项措施的作用 课前预习 一、起用王安石: 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 (1)庆历新政失败后, 更加尖锐,要求改革的呼声又起; (2)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 被采纳; (3)1068 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 的局面,决定起 用王安石。 2.起用:1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1.富国之法: (1)目的:改变 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 生产。 (2)内容: ①青苗法:在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 给农民,收获 后还本付息。这就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 以避免受 盘剥。 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 和兴修水利工程,工程所需费用由 当地住户依户等高下出资。如私家财力不足,可向州县官府贷款。被豪 强垄断的公用水渠,须重新“疏通均济”。 ③募役法(免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 收 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④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 ,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 再卖出。 ⑤ 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 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⑥均输法: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宫廷的需求情况, 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 (1)目的:改变 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 ① 法:政府把农民组织起来,编为保甲。十户为一保。每户两丁 以上,抽一人为保丁。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维护地方治安。还实行 连坐法,同保人要互相监督、检举。 ②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 给官马或给钱自购。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病死则要赔偿。 ③将兵法:设 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挑选武 艺较高、作战经验丰富的武官担任,专管训练。 ④设军器监:政府下令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北宋时期的一首诗中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这主要是在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免役法2苏辙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迓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
”苏辙所称的“新法”是指( )A.青苗法B.市易法C.免役法D.均输法,可判断苏辙所称的“新法”是指免役法。
3王安石的某项变法措施达到了“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的目的,相关的措施应是( )A.青苗法B.免役法C.市易法D.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的原则是“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这就减轻了运输的负担,节省了大量开支,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据载,商人X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降。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 )A.均输法、市易法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免役法D.青苗法、免役法,控制市场;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们控制和操纵市场,这两项措施使大商人遭受了沉重打击。
北宋武士5观察右图,铠甲在作战过程中对保护将士的人身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铠甲的质量,王安石规定武士的铠甲和武器必须由下列哪一部门监督制造( ) A.户部 B.度支部C.军器监D.盐铁部6北宋王朝推行的下列军事措施中,直接有利于减少军费开支的是( )A.将兵法B.保甲法C.更戍法D.设军器监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今立役条,所宽优者,皆村乡朴蠢不能自达之穷氓。
所裁取者,乃仕宦兼并能致人言之豪右。
若经制一定,则衙司县吏无以施诛求巧舞之奸。
——《宋史》卷一七七(1)上述材料所述的“役条”是指王安石推行的什么变法措施?(2)根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实行该法的初衷。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练习: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Word版含解析.doc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1.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C.均输法D.市易法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以邀倍息”“贷者常苦于不得”及“破富民以惠贫民”可知体现的是变法中的限制高利贷,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的青苗法,故A项正确;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均输法是政府设发运使,“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采购物资,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市易法是政府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与题干不符,故D 项错误。
答案:A2.从关注民生的角度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是() A.加强百姓的户籍管理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D.增加农民的劳作时间解析:加强百姓的户籍管理是保甲法的作用,故A项错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属于民生角度的历史作用,故B项错误;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符合关注民生的角度,故C项正确;方田均税与增加农民劳作时间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王安石制定的“强兵”之法有()①设明法科②保马法③设军器监④将兵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设明法科与科举制度的改革有关,因而不属于“强兵”之法,故①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保马法、设军器监、将兵法都与军事有关,故②③④正确,所以选择D符合题意。
答案:D4.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这说明王安石()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D.反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解析:墨家思想是立足于小生产者,而不是材料所提到的“天下国家之用”,故A项错误;题干强调实用性,而非强调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错误,C项正确;诗赋与经义也可能实用,王安石对此不一定反对,故D项错误。
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人教版选修1)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一心三施”:王安石变法的设想与决心;为了改变积贫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变法在人才方面的管理措施;(2)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理解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以及科举制的建立、发展、改革与积极作用;(3)探究王安石变法时期的武将、神弓、花枪等图片、资料,说明变法措施的成效。
(4)对隋唐科举制与北宋改革科举制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探究王安石的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2)通过多媒体资料,再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3)利用图表及图片资料比较隋唐科举制与北宋科举制的异同,以及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这是《泊船瓜洲》中的诗句,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1:王安石。
师:对。
除了文学方面的贡献以外,他还有哪些显赫成就?生2:他领导了变法运动。
师:对。
北宋中期,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1:宋神宗为什么要起用王安石?起用的标志是什么?王安石究竟有哪些变法设想能打动宋神宗?(1).原因: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纳.宋仁宗对王安石的《言事书》不感冒,那么是什么力量打动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呢?王安石的变法设想:《言事书》的变法主张及设想;多媒体展示:王安石上书《言事书》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王安石的变法设想王安石上书《言事书》,(一)朝廷面临内忧外患,财力穷困、风气日坏、法度不合先前三代之政,说明变法是事势要求;(二)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所以失败,在于人才不足,而真正合乎皇帝信赖的几乎没有;(三)当务之急在于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就要选择对象,而且要有一整套的教养之道,养廉之法,纪律约束,法律制裁,考察、赏罚的办法;(四)当今不能泛泛而学,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来培养文武兼能、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五)善于治理财政的,从未以开支不足为问题,主要应通其变,治财要有正确方法;(六)当前朝政的严重问题是从中枢到地方都是奸吏充斥、狼狈为奸、官官相护、贤者受法律束缚而不肖者逍遥法外的情形必须改变,关键在于得到优秀人才放手使用。
高中历史人民版高二选修1教学案:专题四_二_、王安石变法_word版有答案

清单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富国1.均输法(1)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运使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
(2)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市易法(1)内容:在开封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
(2)作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青苗法(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2)作用: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
4.募役(免役)法(1)内容: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2)作用: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1)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明显发展。
6.方田均税法(1)内容: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交纳赋税的依据。
(2)作用: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
[深化认知]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欲富国,即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首先就要理财。
为此,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措施,这些措施在保障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土地兼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地方官执行不力,变质为官府放高利贷的苛政,结果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清单二王安石变法的军事措施强兵1.将兵法(1)内容:①精简裁并禁军,对整编后的军队进行训练,以提高军队的素质。
②设置专门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
(2)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保甲法(1)内容:农闲时保丁按时集合,练习技艺,夜间则轮流值班巡查,维持治安。
(2)作用: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3.保马法(1)内容:由民户代养官马,同时规定了许多优惠的政策。
(2)作用: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还降低了马匹死亡率。
4.军器监(1)内容:在开封设军器监,管理武器的制造。
(2)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数量增加。
[深化认知]整顿军队是王安石变法中强兵的措施,主要目的是改变北宋积弱的局面,根本目的则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导航
梁启超说,“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
安石)足以当之矣”,他把青苗法和市易法
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
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
知识点一起用王安石
1.原因
(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
(2)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知识点二富国之法
1.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2.内容
(1)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借贷,这样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2)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工程。
(3)免役法(募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4)市易法: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5)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田亩多少、好坏征税。
(6)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的原则。
自主思考王安石的理财措施分别是针对哪些社会问题提出的?
提示:(1)青苗法是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百姓的高息盘剥提出的。
(2)农田水利法是针对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问题而提出的。
(3)免役法是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而提出的。
(4)市易法和均输法是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而提出的。
(5)方田均税法是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而提出的。
知识点三强兵之法
1.目的: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
(1)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农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2)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3)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领军队。
(4)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自主思考王安石的强兵之法会产生怎样的改革成效?
提示:(1)保甲法: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但减少了军费的开支,有利于抵御西夏的进攻。
(2)保马法:提高了马匹的数量和质量,节省了政府的开支。
(3)将兵法:有效防范了更戍法带来的弊端,使兵有常将,将能识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4)军器监的设立改善了武器的质量,提高了数量。
总之,王安石整顿、加强军队的措施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积弱局面。
知识点四取士之法
1.目的:选拔和培养人才,为变法制造舆论。
2.内容
(1)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2)整顿太学,设专门学校培养人才。
(3)惟才用人: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员,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
自主思考王安石变法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各有哪些?提示:(1)士:改革科举制度。
(2)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3)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4)商:市易法、均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