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三语文一对一测试题

合集下载

2024北京顺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顺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和答案

2024北京顺义初三一模语文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7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3分)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春天结伴去郊野踏青。

小明同学要制作一期板报,向大家介绍中国的“踏青”文化,邀请你协助完成。

1.请用正楷字书写“带上文化去踏青”这七个字,作为板报标题。

专栏一踏青溯源踏青,也称“踏春”“探春”“拜青”,一般指人们春天到郊野游玩,欣赏春色,寄情..山水。

踏青是中华传统民俗,起源于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在西周,立春之时,天子携职官、黎庶,于东郊野外行礼迎春,表达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和对司春之神的敬畏,这种农耕祭祀习俗对后世影响源远流长。

此后踏青的主题熔合..于多种节日仪礼中。

如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纪念黄帝诞辰的日子。

这天除祭祀之外,还有河中沐浴、水边宴饮、郊外游春等习俗。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二天,是古代怕春雷引发山火而设定禁火的日子,后来又增加了纪念先秦名士介子推的活动,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

寒食节的习俗除了禁火、冷食,还有扫墓祭祖、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活动。

后来上巳节与寒食节的习俗合并到清明节,人们在慎终追远之外,又格外珍惜清明节的天朗气清,春光明媚..,纷纷到野外踏青,感受生机盎然的景象。

唐宋时期,国家设定了清明假日,假日里赏花踏青在全社会各阶层形成风尚,尤其在宋代盛况空前。

清明节时“游子寻春半出城”,踏青出游的多样需求又助力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形成滚雪球效应.....。

2.你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形作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表达的是“将情怀寄托到山水中”的意思,所以“寄情”字形有错误。

中考语文 一对一开放性试题和阅读理解教案

中考语文 一对一开放性试题和阅读理解教案

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亲戚一看,这句话的意思完全反了。

也就无话可说,只好给书生安排了住宿。

其实,这句话除了书生标点的这一种办法外。

还有三种标法,可分别使它变成陈述、疑问、问答三种句式,请你加上标点试一试。

(二)开放性试题1、阅读下面语段,简要说出广告语使用的具体效果(限10个字以内)。

(2分)“雪碧”饮料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早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

许多人在分析这一广告时,都肯定它使产品获得了准确而独特的定位。

人们的分析是:“晶晶亮”说明产品:“透心凉”表示产品:不含色素,无害人体。

具有极好的解渴效果。

2. 下面这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标志图,说说这幅画所蕴含的意思。

(2分)答: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心全意为培育祖国下一代而工作。

3.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完成文后题目。

(4分)11月6日,在北京南三环万柳桥附近发生了感人一幕:一只小狗在三环主路上被轧死了,另三只小狗不顾上班高峰的滚滚车流,忠实地守护着死去的同伴,舍不得丢弃它。

过往的司机都被震撼了,车开过它们身边的时候纷纷绕行,或干脆停车,交通为之阻塞。

两辆车因为躲避小狗而追尾,司机们彼此没有埋怨,反而表示碰到这种事能够理解。

一位姓杨的司机动情地说:“今天所有的人都让着这些小狗。

说句实话,看着它们,我心里只有一个感觉:感动!”在这感人的一幕里,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那些过往的车辆和行人,特别是自己的车被人撞了仍无怨无悔的司机。

他们的行为生动地告诉世人:。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2分)答:(2)你认为作者通过这件事想告诉世人什么?把你的理解写在下面。

(2分)答:司机让路;司机让狗的场面令人感动;司机为狗让路等。

(2分)(2)参考答案:一个对狗都充满爱心的民族,才不会缺乏对同类的爱。

(学生感悟,只要从短文中来,有一定道理即可)(2分)4.海州区某中学学生处针对校园内有同学乱扔垃圾的现象,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并在学校走廊上写了宣传标语:“你丢下的是品质,我捡起的是垃圾!”可是文新朐同学看后,提出。

2024年北京顺义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及答案

2024年北京顺义区初三一模考试语文及答案

顺义区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练习(一)语文参考答案一、基础·运用(共13分)1.(1分)略2.(2分)B3.(2分)A4.(2分)答案示例:“滚雪球效应”在文中的意思是,假日里人们郊野踏青的风尚促进社会文化与经济走向繁荣。

5.(2分)答案:登山听莺,赏不尽好风景。

6.(2分)C7.(2分)答案示例:斗草的习俗依然流传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从中可以发现我国民俗文化的深厚和广博。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8.(1分)弓如霹雳弦惊9.(1分)衡阳雁去无留意10.(2分)答案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1.(2分)答案示例:①“卷平冈”②重获重用、报效国家、建功立业12.(4分)答案示例:“亲射虎”(作者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许,表示可以为国戍边)“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边境的西夏军队)。

这三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为国立功之志,也正是他“狂”之所在。

13.(2分)B14.(2分)丙15.(3)答案示例:①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③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

三、名著阅读(5分)16.略四、现代文阅读(25分)(一)共7分17.(2分)B18.(2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快速提升。

19.(3分)答案示例:①通过院士巡讲为青少年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

②利用科普大篷车助力偏远地区青少年科学素质均衡发展。

③将国家高端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基地科普化(二)共11分20.(2分)答案示例:①母亲用炉火给我烤糍粑②近邻来家里烤火做客21.(3分)答案示例:“惊天地泣鬼神”是指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的意思,用在这里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大词小用),强调突出了父亲认为家族奋斗事业过程艰难、令人震惊感动,表达了父亲为家族自豪也希望孩子能够继承父辈精神的思想。

朝阳区2024届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朝阳区2024届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2024.4学校姓名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一、基础·运用(共15分)学校开展“我拍到了‘语文课本封面’”文化活动。

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是策划方案中的一段文字。

请你完成(1)(2)题。

(共4分)当万里河山被框.入小小封面,一帧帧美景仿佛多了一份书卷.气。

楷体“语文”两个大字,加上拼音“YU WEN”,配上家乡的美景,让人不禁.感叹:“最极致的中式美学就藏在语文课本上!”请发挥你的创意,进行二次创作【甲】你可以将自己拍的家乡美景,配上教科书封面的“语文”二字;也可以把山川河流的图片放进教科书的封面模板里;还可以甄选语文课本里的插图,把静态照片做成动态封面【乙】浪漫的春天已经上线,接下来的华夏大地万物复苏,春和.景明。

让我们一起来制作属于自己的语文课本封面吧!(1..的一项是(2分)A.“框”指“在文字、图片周围加上线条”,应读为“kuàng”。

B.“书卷气”指“读书人的风格气质”,“卷”应读为“juàn”。

C.“不禁”的意思是“抑制不住”,“禁”应读为“jìn”。

D.“春和景明”的“和”意思是“和煦”,应读为“hé”。

(2)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2.同学们纷纷参与,积极投稿。

活动编辑准备从下面三幅图片中选用一幅作为课本封面。

请你完成(1)(2)题。

(共3分)(1)下面三幅图片,你选择哪一幅?并简述理由。

(要求:使用关联词“既……又……或“不但……而且……”)(2分)【甲】八达岭长城 【乙】北京商务中心区 【丙】国家体育场(2)请用正楷字为课本封面书写“语文”二字。

(1分)3.活动最后,某同学总结发言。

阅读发言稿,完成(1)-(4)题。

(共8分)①北京的首钢奥园、武汉的东湖樱园、温州的泗溪廊桥、云南的梅里雪山,这些地标图片在网络平台并不罕见。

北京市北京大附属中学2025届新初三开学摸底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北京大附属中学2025届新初三开学摸底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北京大附属中学2025届新初三开学摸底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A.③⑥①⑤④②B.③⑤④②⑥①C.⑥①②③④⑤D.⑥②①④③⑤2.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苏州河为花圃和树林镶上了彩色的花边。

B.地震引起的地面沉陷,哪怕是在地质历史时期还是近代现代都有发生。

C.当然,要搞好跨学科渗透和综合,并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D.在社会交际中,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其在公众中的信誉度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决定交际成败的关键。

3.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蓦.然(mù) 翘.首(qiào)濒.临(bīn)坦荡如砥.(dǐ)B.两栖.(qī)推搡. (rǎng) 诡谲.(jué) 吹毛求疵. (cī)C.缄.默(jiān)拘泥.(nì)行.头(xíng)殚.精竭虑(dān)D.荣膺.(yīng)怯懦.(ruò)寒噤.(jìn)怒不可遏. (hè)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日,一幅日本捐赠物资的图片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因为在那批物资的包装箱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汉字,寥寥数语传输了别样的温情。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练习卷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练习卷

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练习语文2023.9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6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姓名、班级、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基础运用(共13分)中秋将至,班级准备在微信公众号推送“共话中秋”专栏,你参与了文稿的编审工作。

第一部分探中秋源流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秋社”与“秋祭”。

早在周朝时期,中国古人就有在秋季祭拜月亮的习俗。

《周礼》中就记载了秋社祭祀活动,当时以猪、牛、羊来祭sì月神,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中秋节至汉代开始普及,到了唐代,中秋节被确立为国家正式法定节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形成的历史yuán远流长,这与中华民族的崇月文化传统和农业生产节奏密切相关。

古代农民崇拜月亮,是因为月亮的圆缺变化规律决定了农业生产节奏,而农业生产的成果与农民的生活休戚相关。

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收时节,五谷丰登,农民见证了月神的恩赐,自然要举行祭月活动以示感激。

在中国的某些农耕地区,中秋节被看作传统节日的冠.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祭sì祈.求_ yuán远流长冠.冕_2.查《现代汉语词典》,“戚”的主要义项有:①亲戚;②姓;③忧愁、悲哀;④古代像斧的兵器。

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休戚相关”在文段中的意思是_ (2分)第二部分汇中秋风俗中秋节形成后,逐渐发展出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其中最主要的有赏月、团圆以及吃月饼。

赏月是中秋节最传统的活动。

中秋之夜,人们聚首高楼,观赏秋月,寻找传说中嫦娘的踪影,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高明月”之景,见证了中华民族崇月崇圆的文化情结。

团圆是中秋节的核心内涵。

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

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北京卷)语文·参考答案一、(共12分)1.(2分)【答案】B2.(2分)【答案】C3.(2分)【答案】示例:①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②擂响在锣鼓铿锵的声音里4.(2分)【答案】A:④ B:②5.(2分)【答案】将“传承、保护并了解”改为“了解、保护并传承”。

6.(2分)【答案】难忘的镜头精彩的瞬间二、(共17分)(一)默写。

(共4分)【答案】7.波撼岳阳城 8.凭君传语报平安 9.①但愿人长久②千里共婵娟(二)(共6分)10.(2分)【答案】“三年羁旅客”写时间之长,漂泊异乡(或”抗击清兵,远走异乡”),“今日又南冠”说明现在已是第二次被捕。

(意思对即可)11.(4分)【答案】人去阴间,是为了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达对胜利的渴盼”)。

(三)(共7分)12.(3分)【答案】(1)“与”同“举”,推举;(2)女子出嫁;(3)由于,因为13.(2分)【答案】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

14.(2分)【答案】D三、(5分)15.(3分)【答案】保尔是为了救护朱赫来,与匪兵搏斗。

简·爱则是长久遭受表哥的欺负,不让在阁楼看书,简爱·奋起反抗。

体现了他们的反抗精神。

16.(2分)【答案】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反抗是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阶级制度的罪恶;孙悟空大闹天宫反抗权威、追求自由平。

他们都体现了对现实社会和命运不公的反抗,对生命的热爱及坚强不屈的精神,催人奋进。

四、(共26分)(一)(共9分)17.(2分)【答案】B18.(3分)【答案】示例1:选择B。

用问句的形式引人兴趣;同时给出了关键词“小伞卡”力求给人印象深刻;“也”字暗示他人已办,从而起到推广效果。

示例2:选择C。

指出了家电保修的核心要素,令人一目了然;用“一天不到1块钱”,让人觉得便宜,从而吸引人购买“小伞卡”。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乡愁》《故乡》《春》《威尼斯商人》四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来分类,依次属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B.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写作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我国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

我国古代的年龄也有特定的称谓:总角和垂髫代指童年,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D.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作为读书人,虽然他们最终的命运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都能反映出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下列词语字形和括号前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要塞(sè)娴熟殚(dān)精竭虑眼花瞭乱B.作揖(jī)窈窕杳(yǎo)无音信强聒不舍C.慰藉(jiè)滞留深恶(wù)痛绝越俎代庖D.荣膺(yīng)濒临心无旁骛(wǜ)油光可签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有些学者主张文化要寻根,不能把根丢掉了。

_______________①搞成全民化便是将小众的文化变成大众的,殊不知无形之中这种文化就被搞没了。

②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跟世界接轨不是消除自己的特点,而是要让现代人认识、接受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也不一定要普遍接受。

③因此我觉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求轰轰烈烈,而要力求把传统文化的种子一代代传承下去,根植于民众的内心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初三语文一对一测试题一、积累和运用共15分1、名句积累7分1同窗三载,你和好友分别在即,请借用王勃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来劝慰他。

2分请将此题的默写内容工整、规范地写入下面“田”字格内。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梨花之美喻雪花美景的诗句是“ ” 。

1分3“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一荣一耻凝聚了多少代中国人的心声啊!爱祖国,爱祖国的土地,艾青爱到“——然后我死了,”这样的深沉;戴望舒用那残损的手掌轻抚,“ ,。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了自己所有的爱和一切的希望,今天我们不必像辛弃疾那样待年老白发时还慨叹“ ”,记住岳飞的嘱托“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随李白一道“长风破浪会有时,”。

热爱祖国,振兴中华!4分2、语言运用2分小明吃了饭走出学校食堂,习惯地用餐巾纸把自己的嘴巴擦了擦,随手将纸扔在地上。

同学小涛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的哩!”小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随即将纸拾起来,扔进了食堂外面的垃圾箱。

1 小涛的言外之意是:2 小明该怎样说才得体?3、走进名著2分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鲁宾孙漂流记》,我们可以品尝到鲁宾孙在荒岛上的酸甜苦辣;读《》,。

读《》,。

4、读下面人类与自然环境变化的关系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2分1 用你自己的话概括图表所表达的内容。

1分2 针对上图所反映的现状,为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富有创意的公益广告。

1分4、读图题2分下面是青年志愿者的标志徽标的颜色为红色。

请据你的观察和理解说说变个图案有哪些含义写出二点即可。

这幅标徽的含义有:二、阅读理解共45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1题18分体贴的伤害大部分人是在当爸爸以后才学会当儿子的,他却是在父亲去世以后才学会当儿子的。

那些年,他忙于亊业,深夜回家,悄悄推开家门,退休的父亲总等在客厅。

他摁亮客厅的灯,老父亲站起身来:“回来啦,饿不饿?要不要我替你下一碗牛肉面?”晚归已是莫大的罪恶,怎么忍心再劳烦老父亲为他操刀弄碗呢!他每每忙不迭地回上一句:“我不饿!我不饿!”接过儿子善意地拒绝,父亲站起身来,步履蹒跚地走回卧室。

那是他们父子一天中唯一能相见的时光。

他赶早出门时,父亲犹在梦中;待到他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等候的父亲也早该进入梦乡。

他们的对话一直只是那些:“饿不饿?” “我不饿!我不饿!” “饿不饿?” “我不饿!我不饿!”后来他上船工作,几年后升为大副,已经考上了船长执照,就等这趟航行结束后接掌真正属于他的船只。

然而他收到电报---父亲病逝。

船还在海上航行,他还得等上15天,才能靠港上岸。

那是以秒计数的15天啊!父子相处的片段,一幕一幕在脑中重现。

“饿不饿?”“我不饿!”如果放下自以为是的体贴,想想父亲等候的心情呢?如果把“我不饿”改成“我饿了”,这一天中难得的父子对话就不会只剩下一个寂寥的句号,孤单地随着父亲走进卧室的身影而结束。

如果是“我饿了”,那么……老父亲会很高兴地走进厨房,卷起袖口下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

他会坐在父亲面前,隔着面碗蒸腾的雾气,让父亲看见他吃面的馋相。

他们会有一段短短的对话,父亲会因此知道他今日的种种,他也会因此知道父亲的期待。

他可以说:“谢谢爸爸,牛肉面好吃。

”父亲便会觉得这一天的结束很满足。

可是,没有-----这一切从来不曾在现实中发生。

他只说过:“我不饿!”这个体贴的惊叹号结束了一切温暖的可能。

父亲期待的午夜牛肉面从来没煮成,因为儿子自以为是的孝心。

这碗牛肉面变成了空中牛肉面,与父亲失望走回卧室的身影一起在大脑存盘。

面对苍天大海,回顾父亲深爱,他痛哭感叹:为体贴父亲而拒绝了父亲的体贴,现在却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

常陪陪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父母的深情至爱,当是天下儿女的永恒情怀。

他15天后下了船。

抛下船长执照,放弃人人艳慕的高薪,回到陆地工作。

他失去了父亲,仁慈的上帝给了他赎罪的机会-----他还有母亲。

6、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蹒跚寂寥7、品读全文,指出文章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分8、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9、在叙述他与父亲之间的生活细节中,文章别具匠心选择了一些极具表现力的词语,请按示例赏析加点的词语。

4分示例:深夜回家,悄悄推开家门,退休的父亲总等在客厅赏析:悄悄表现了儿子晚归时生怕打扰父母休息的心情;总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经常,一层是一直,深刻体现了父亲的爱子之情。

1他每每忙不迭地回上一句:“我不饿!我不饿!”接过儿子善意地拒绝,父亲站起身来,步履蹒跚地走回卧室。

赏析:2那是以秒计数的15天啊!赏析:10、你认为他赎的罪是什么?赎罪的机会又是什么?4分答:赎的罪是:赎罪的机会是:11、生活中你一定有父母等你回家问寒问暖的经历,读了此文,你还觉得父母唠叨吗?约束得你厌烦吗?你也有“赎罪”的想法吗?请拿起笔写出你想“赎罪”的内容与行动,并在浩瀚无穷的古诗词中找一句最能表达你此时情感的诗词写出来。

3分“赎罪”的内容:“赎罪”的行动:此时的情感: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6题9分1现代医学认为唾液的作用主要有:2湿润和清洁口腔。

唾液能够消灭产生齿垢的细菌,溶解有害于牙齿的物质,软化食物以便于吞咽,还能分解淀粉,有消化作用。

如果唾液中的淀粉酶减弱,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并由于无法保护胃黏膜受胃酸损害,易导致胃肠炎或溃疡。

一般体质强健的人,唾液分泌比较充盈旺盛。

年老体弱者川流分泌不足,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体力日衰、耳鸣重听、面部失去光泽、大便秘结等情形。

3强筋壮骨。

A唾液中含有最具魅力的物质,首推腮腺激素。

B腮腺激素能增加肌肉人、血管、结缔组织的生命力。

C这种激素是由腮腺分泌的。

D然而,人到中年后,腮腺开始萎缩,分泌的激素就逐渐减少。

4修复伤口,促进愈合。

唾液具有消炎止痛、止血、杀菌解毒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擦伤点皮肤,人们总爱涂一点儿唾液来疗伤止痛;经验告诉我们:舌尖嘴唇被咬伤之后,伤口的愈合速度往往比其他部位快得多;动物受伤后亦常用舌头舔舐伤口。

说来更叫人难以置信的是德国巴伐利亚有一家奇特的皮肤医院,用乳牛的舌头舔病人皮肤,治疗神经性皮炎和头皮癣等,而且还很有效;前苏联的科学家采用“唾液疗法”,治疗久治不愈的顽固的皮肤病也意外获得成功。

5滋润皮肤。

唾液养顔、护肤、美容方面亦大有用武之地。

唾液中含有多种生物酶,如溶菌酶、淀粉酶等,呈弱碱性,可以消除面部皮肤分泌的油质,杀灭面部的一些细菌,避免面部长疖生斑。

因此,用唾液涂抹面部,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2、选文说明的对象是。

1分13、第三段中,几个句子顺序混乱,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2分A.下定义B.举例子C.列数字D.打比方15、第四段画线句中“一些久治不愈的顽固的”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16、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8分留点空白1人与人在交往中应留点空白,为他人留点空白,才能友好相处;给自己留点空白,才会快乐度日。

2为他人留点空白,遇事能让出三分自己就多了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容,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能为他人留下不可计算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

不要忘了,你留给他人的空白,也是留给自己的出路。

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界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容的胸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即便你一身清白,有德有才,也要允许他人的误解,叼难,甚至伤害……但是一切都将过去,惟有真理永存,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解剖自己,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就能化干戈为玉帛,化误会为理解,化狭窄为宽阔。

最终会得到他人的信认和尊重。

3人是感情动物,有喜也有悲,有爱也有恨。

给自己留点空白,会使人心灵更畅快地呼吸。

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痛苦时,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痛苦窒息心灵;当你烦恼时,留点空白给快乐,莫让烦恼充斥思维。

当你孤独时,留点空白给友谊,真诚的友谊是第二个自我。

人就是这样,痛苦可以忍受,泪水可以恣情但绝对不能灰心,低头,停止不前。

当生活把你逼进狭窄的小路,留点空白,留点光亮给心境,就给变小路为宽广大道。

4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若是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就给无忧无虑知足常乐。

其实,一个人只有工作往上比,才给看到自己的不足;生活往下看,才会得到满足,不会去攀比。

平淡的生活,足以滋养世人,粗茶淡饭具备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就不必眼馋他人常吃山珍海味;自己有自行车骑,又难锻炼身体,就不眼馋他人有小汽车接送……人世间的事物纷繁,有领导者就有被领导者,有名人就有凡人,何必要与他人比高低?靠自己的诚实劳动,会获得一份甜美的果实,俭朴的生活,会更贴近生活的本质,享受生活的乐趣,不至于迷失在光怪陆离的表面。

为此,何不给他人和自己留点空白,求得安宁,活得开心、快乐一点呢?5人生一世,对有些事不需要刻意去面对,更不需要费心去思考其细节,给人给已留更多的空白和余地,留更多的灵气,才会快乐、幸福度过一生。

17、根据选文内容,你是如何理解标题“留点空白”的含义的。

2分1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选文第二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第四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分20、结合自己的实际,给第四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从反面来证明其观点。

2分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5题10分邹忌讽齐王纳谏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问之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熟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1、下列句中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

B.肉食者\某之,又何\间焉?C.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