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体经络你打开了
中医养生心法七个经络穴位调理你的身体

中医养生心法七个经络穴位调理你的身体导语:中医学认为,经络系统是人体内传导和调节气血的通道,经络穴位是人体上具有特殊功能的点位。
通过调理经络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调节脏腑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心法中的七个经络穴位调理方法,帮助您改善身体状况。
一、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底跟腱前方凹陷处,是非常重要的经络穴位,具有镇静安神、养心安神、调节气血、促进睡眠的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太冲穴来缓解失眠、多梦、焦虑等心理状态。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太冲穴,每次持续揉动3-5分钟。
二、太冲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活血、调节气机、缓解头痛、舒缓心脑血管功能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合谷穴来缓解头痛、眩晕、焦虑等症状。
按揉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合谷穴位,以适度力度旋转按摩2-3分钟。
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面,当脚背向上时,在小腿前外侧隆起的肌肉上,股骨的外侧,胫骨前缘上。
足三里穴能够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增强体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足三里穴来缓解腹胀、便秘、疲劳等问题。
按揉方法是用拇指旋转方式按压足三里穴至发热感,每次揉动2-3分钟。
四、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方,掌腕横纹掌侧,尺侧桡侧相对的中点处。
内关穴具有调节气血、平喘祛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内关穴来缓解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等问题。
按揉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内关穴位,以适度力度旋转按摩3-5分钟。
五、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椎下的肌肉凹陷处,颈椎第1椎骨旁。
风池穴能够疏通气机、舒缓颈肩酸痛、调理肝胆、缓解头痛等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风池穴来缓解颈肩疼痛、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揉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揉动风池穴,每次持续揉动2-3分钟。
六、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上最长的经络,延伸至头顶。
对于调理身体状况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足太阳膀胱经的相关穴位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脑神经功能、增强体质。
这样坐20分钟打通全身经络,调节慢性病

这样坐20分钟打通全身经络,调节慢性病《黄帝内经》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百病源于经络堵”!民间也有两句:“经络不通,走路中风”,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有经络堵塞的问题。
经络不通疾病生一大半人都有这个问题对于现代人来说,大半都有经络不通的毛病,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1、吃了过多的含添加剂的垃圾食品,毒素堆积在体内排不出去,堵塞经络。
2、吃太多冰、吹太多空调造成湿气寒邪入侵。
3、久坐不动,比如整天盯着电脑和手机。
4、压力过大,情绪低落,造成代谢缓慢,毒素排不出去。
要疏通经络,食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因为所有吃下去的营养,都要化为气血,通过经络输送到人体的各个脏器的。
如何疏通自己的经脉,保持健康呢?其实自己在家就能做到。
练习盘腿打坐打开人体经络还能保护心脏与骨骼练习双盘腿坐,不仅年轻人可练,老年人也可练,双盘腿练的不仅是筋骨,还把经络全部打开,益处可不少!双腿盘坐的益处✪双盘腿练的不仅是筋骨,而是把经络全部打开。
✪双盘腿时脚踝压住了大腿内侧的大动脉,为了打通动脉,心脏会加大力量泵血,因而能打通腿部血脉。
✪可改善腿部、踝部、髋部的柔韧性,使两腿、两髋变得柔软;每天坚持,可增进骨骼强度。
✪可减少并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增加上半身,特别是胸腔和脑部的血液循环。
✪能使呼吸系统不受阻,使呼吸畅通。
✪能迅速促进胃肠蠕动。
✪能打开腿部经络血脉,打开胯关节。
✪不仅能实现肌体的自我平衡,还能够强健身体,提升五脏六腑的功能。
对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痛风、肺病、身体沉重、四肢寒冷、风湿病等,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双腿盘坐的练习方式每天20分钟60岁开练也不晚可选择在床上,或是地板等平面上最好铺上稍柔软的垫子,每天坚持20分钟左右。
简易式练习方法①坐在地上,两腿向前伸直,弯起右小腿,把右小腿放于左大腿之下;②弯起左小腿,把左脚放在右大腿之下;③双手置于两膝之上;头、颈和躯干都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要领:两膝同高,脊柱直立。
疏通经络的五大好处你一定要知道。

疏通经络的五大好处你一定要知道。
现在大家都要讲究健康养生,其实健康养生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疏通经络,我们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书中介绍的五个好处。
【1】美容养颜
经络通了可以使身体毒素减轻,也可以使皮肤光滑嫩白,这都是现代女性非常追求的一种,如果是用美容保健品还看不到明显的效果的话,一定是身体的经络瘀堵而导致的面部起斑启动,所以要先进行疏通经络才能够用较好的效果。
【2】改善瘀堵
经络不通则身体会有淤堵,身体欲度会导致毒素和疼痛的出现,会使身体有各种病症,所以日常生活中对于经络的疏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3】减肥
身体的淤堵也会导致局部的肥胖,有人肚子大其实是代卖的鱼都有人腿粗,其实是腿部的经络瘀堵而导致的肥胖,所以进行经络的疏通也可以有减肥的效果。
【4】提高免疫力
经络疏通对于身体的免疫力也是有很好的帮助的,因为身体的经络疏通,身体则会很健康,健康身体才会有更好的免疫力。
【5】心情舒畅
经络疏通也会使自己的心情舒畅,因为脾经是管着人的情绪的,如果脾经通畅,则心情会很愉悦,所以经络疏通对于我们心情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经络通畅对身体的五大好处,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经络的部分,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做一些疏通经络的运动,多吃一些疏通经络的水果等等。
珍贵!十二经络走向图人体经络图详细讲解,一看就懂(精美三D动态循行图)

珍贵!⼗⼆经络⾛向图⼈体经络图详细讲解,⼀看就懂(精美三D动态循⾏图)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
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的主⼲,⼤多循⾏于⼈体的深部。
络有⽹络之意。
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较经脉细⼩。
络脉纵横交错,⽹络全⾝,⽆处不⾄。
经络相贯,遍布全⾝,是运⾏⽓⾎,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体功能的⼀种特殊的通路系统。
下⾯是⼈体经络的动态循⾏图,让我们⼀起学习并收藏吧。
1.任脉任脉位于正前胸,⼼脏脾胃⾏不通;上连乳腺下⼦宫,万⼀不通变⽼翁。
督脉⽴于脊椎中,监督⽓⾎来运⾏;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3 ⼿太阴肺经胸到拇指为肺经,⼿臂内侧属阴经;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敏感⿐不通;体热出汗背有痘,⼲燥痰多下咽痛;感冒发冷体内空。
4 ⼿阳明⼤肠经⾷指腋窝⼤肠经,⼿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通腹胀痛;便秘⼝⼲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5 ⾜阳明胃经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腔糜乱⽛肿痛,⼝⼲⼝臭腹胀痛;体热打嗝喜⾷冷,⼤便⼲燥且不通。
6 ⾜太阴脾经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胃胀打嗝排⽓空,呕吐难耐肋下痛;曲张贫⾎低⾎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7 ⼿少阴⼼经⼼到⼩指为⼼经,⼿臂内侧属阴经;循环系统掌控中,胸⼝沉闷与头痛;⼼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颧红⼝⼲燥,⾎液不良喜安静;⼼事过多压⼒重。
8 ⼿太阳⼩肠经⼩指肩窝⼩肠经,⼿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部会疼痛;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背痛。
9 ⾜太阳膀胱经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骼掌控中;⼩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四肢⽆⼒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10 ⾜少阴肾经肝经后⾯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眼袋眼皱⾜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经前腰酸背⼜痛,脸上出斑⼼发惊;记忆下降⽆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11 ⼿厥阴⼼包经胸到中指⼼包经,⼿臂内侧属阴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管病;⼼跳过快还便秘,⼼烦⽬⾚上肢痛。
一切治病的手段 要从打通经络开始

一切治病的手段要从打通经络开始经络健身操日常经络养生之道(手)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头)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风池穴: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脸)承泣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眼头起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攒竹穴:约眉头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转折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鱼腰穴:眉毛中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丝竹空穴:眉尾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方约一指宽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打开络脉与任脉,体内呈现八卦图

打开络脉与任脉,体内呈现八卦图脉中呈上下子午直线的共有三条。
在中脉左右两侧各有一条络脉,这是人体内最长的二条经脉,实际这二条络脉就是经脉。
络脉打开全身的经脉全部打开,反之,经脉打不开络脉也打不开。
从经脉到络脉,从络脉到全身。
中间的中脉从百会至剑突下三叉神经处,以这一条为主,其次是二条络脉,从百会穴旁下,从脖颈左右对称分开,有了这三条络脉,然后才能从三叉神经处,左右对称地打开络脉,36门脉从头一个接着一个依次打开。
络脉与任脉打开之后,在体内呈现出八卦图案,全身的经脉与络脉全部打开,则展现出的是日月星辰。
任督二脉相差九寸,中间是堵着的断脉,在输入的药气达到一定的地步时,才能将任督二脉打开,任督二脉一接通,这时全身产生了一个大的循环,即新陈代谢。
明清时期,传统中医已有新陈代谢的提法,但至今却不知如何应用。
从此全身的经脉,络脉自动循环,并能将在娘胎里所带的原始能量一起散发出来,这时身体各处的能量都是均衡的,没有强与弱之分,都一样,外人在与之接近之时,也能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的能量。
打开了任、督二脉,全身汗毛孔全部张开,能量透过包裹全身的体表出来,形成一层气幔,在阳光的照射下能够看见,这叫紫云登现。
能打开任、督二脉的人,极不多见。
任、督二脉一通,人即永远年轻,头上已经形成气罩这叫紫云杠顶,你永远不会得病(现代社会由于污染严重,即使通了任督二脉,人仍会得病),体内有任何毒素都会自动从汗毛孔排除。
全身的经脉自动运转运用自如,身轻如燕,走多少路也不知累,工作时始终不知累,不用鼻吸气,全身汗毛孔都能吸气,冬天不知冷,身体内任何虚的部分,会自动填满。
在打开任、督二脉之后,继续走下去再打开六腑,六腑经脉在体表是找不到看不到的,六腑经脉在体内,平常之人从未打开,六腑一经打开之后,在阳光的照射下,能看到头顶有一个气团悬着,这时经络才走到了头。
中医教材中的经络都是些明着的浮脉,虚的表面假象。
古人将真实的东西掩盖、隐瞒下来,藏而不露,怕你学会,有用的就是任,督,中,络这四条脉,而中医教材上却没有。
全身经络口诀,十二经络图

全身经络口诀,十二经络图全身经络口诀:头项胸腰下,突入股筒膝,足跟三里丸,涌泉血海阴阳附。
头部经络:头部经络包括督脉、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项部经络:项部经络包括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
胸部经络:胸部经络包括督脉、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腰部经络:腰部经络包括任脉、膀胱经、肾经、督脉、阴跷脉。
下肢经络:下肢经络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胃经。
突入股部经络:突入股部经络包括阴跷脉。
筒膝经络:筒膝经络包括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
足跟经络:足跟经络包括足少阳胆经。
三里丸经络:三里丸经络包括足三里经。
涌泉经络:涌泉经络包括足厥阴肝经。
血海经络:血海经络包括足少阴肾经。
阴阳附经络:阴阳附经络包括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
附件:- 图片附件:十二经络图法律名词及注释:1、经络:中医学上指经脉,是人体内传导气血的通道。
2、督脉:人体后正中线上的主要经脉之一,起于会阴,止于项后。
3、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分布在手臂上。
4、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贯穿于手臂。
5、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分布在腿部。
6、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贯穿于腿部。
7、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分布于腿部。
8、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走行在腿部。
9、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贯穿于腿部。
10、任脉:人体正中线的主要经脉之一,起于会阴,上行至喉咙。
11、腰膀胱经:腰膀胱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分布于腰部。
12、阴跷脉:阴跷脉是中医学上的一种脉络,与人体的生殖系统相关。
13、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分布于腿部。
14、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是中医学经络之一,主要贯穿于手臂。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1.保心护主的安脉.心包经天池穴:按天池远离亚健康..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治心血的供应。
保肝护肝的重要穴位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 5 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必然要用大拇指按住,尔后手段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惹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治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惹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胃部不适找内关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1.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2.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可否存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尔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3.青灵穴:今后远离止痛药.4.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治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扎实不下来。
可调治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5、灵道穴 : 腕横纹下 1.5 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宁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特别重要。
6、阴郗穴:腕横纹上 0.5 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扎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中间,点按要往里掐。
7.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放心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范老年痴呆。
一安放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神门穴: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帮助入眠,调节自律神经,改善心悸。
内关穴:位置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目眩。
各手指指甲旁边:手心拇指(肺经)、中指(心包经)小指(心经)手背食指(大肠经)、无名指(三焦经)、小指(小肠经):抒压/解除疲劳。
合谷穴:先以右手拇指内侧横纹,对应左手虎口,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或著食指拇指并拢,虎口处出现隆起肌肉,状若山丘,往后走为山谷凹陷处,即是此穴: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避免「中痧」,增进免疫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
曲池穴: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抒压/解除疲劳,有疏风清热的作用,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可让肌肤循环改善,避免「中痧」。
劳宫穴:中指及无名指往下延伸交会的凹陷处,位置大约在握拳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提神醒脑、清心安神。
手指的肺穴:无名指第一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手指的肝穴:无名指第二指节中点:解除掉发危机。
(头)
百会穴:位置在头顶,以两边耳尖划直线与鼻子到后颈直线的交叉点: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风池穴: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在脖子与发际的交接线各有一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改善颈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头痛。
(脸)
承泣穴:眼球正下方,眼框骨凹陷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睛明穴:眼头起点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
攒竹穴:约眉头附近,眉稜骨向眼眶凹陷之转折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鱼腰穴:眉毛中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丝竹空穴:眉尾处: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
太阳穴:眉梢与眼角之间,向后方约一指宽的地方:消除黑眼圈、眼部减压,可舒缓肩颈肌肉僵硬,预防头痛,提神醒脑,解除掉发危机。
(耳)
耳穴中的脾、胃两穴:针对肠胃不适、控制食慾。
耳穴中的神门(位于耳上方三角窝处)、心区、内分泌及皮质下等穴:针对疲倦且睡眠品质不好。
耳穴中的髋点、膝点及颈椎点等处:针对腰痠背痛。
(腿)
足三里穴: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阴陵泉:膝盖下方,拇指与食指由膝盖往下,扣住胫骨两侧缝隙可压到一凹陷处,小腿胫骨内侧缘,往上推到尽头的地方:修饰曲线,恢复窈窕、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促进代谢。
三阴交穴:脚内踝最高点上方约四指幅:改善失眠。
阳陵泉穴:小腿外侧,膝下1寸之凹陷,腓骨小头附近:改善腿酸腿粗。
承山穴:踮起脚尖,足跟轻提,在小腿肌肉正中出现凹窝处:改善腿酸腿粗。
湧泉穴:位于脚底人字中心,往下约1/3处的凹陷处:改善失眠。
(身体)
水分穴:肚脐上2公分处,腹部中线上: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关元穴:肚脐正下方4指宽处,腹部中线上:修饰曲线,恢复窈窕。
膻中穴:位于两侧乳头正中间与胸骨中线的交接点:情绪郁闷、心悸、焦躁等有缓解作用。
肩井穴:位于第七颈椎下与肩膀外高骨突起(即锁骨肩峰端)连线中点:消除肩膀酸痛,帮助入眠。
怎样才知道你的经络已经通了
[/B]
如果一个人的经络已经通了,大体上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检查:
1.身上的肉捏着不感觉痛
检验经络是否通的最简便的方法。
就是捏一下你自己身上的肉,看是否痛。
尤其是胳膊外侧
的三焦和小肠经的位置,或者大腿上的肉,能够很方便和明显地感觉出来。
2.有明显的过血现象。
有些朋友不明白什么叫过血现象。
很多人可能有过这样的感受,你用一只手攥住另一只手的
手腕,一定要攥紧。
当过一分钟左右的时候,你会看到被攥住手腕的手掌逐渐从红色,变成了白
色,而当你突然松开的时候,你会感觉一股热流一直冲到了手指尖,同时手掌也会从白色,变成
红色,这种现象就称为过血。
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
那么,对于手掌而言,你很容易了解到过血现象、,但如果你的下肢,你的脚是否有过血现
象呢?这就不太好做了。
很多朋友都有手脚冰凉的症状,说明你的气血亏的很厉害,无法达到你
的肢体末端。
那怎样知道你的下肢是否过血呢?那就让别人帮忙,压住你的股动脉,然后大约一
分钟的时间,猛的松开手,看看你的血能否冲到脚指尖?最好的情况是能冲到脚指尖,而且过血
的感觉是呈圆桶状,前后腿一起过。
但很多人都过不了膝盖。
但凡这种人,都需要好好打通你的
经络。
可能有些朋友问了,你说的股动脉在哪啊?这个位置不太好找,如果你躺平了,用手指稍微
用力按压你的腹股沟的位置,你应该能感觉到有一个地方会有跳动的感,就像你摸手上的脉搏一
样。
那里就是你的股动脉。
如果压股动脉后的过血感觉是呈圆桶状并能到达脚尖的话,说明你的经络非常的通。
反之,
就需要通过按摩打通经络了。
3.搓八髎脚会发热
压股动脉,主要是测试你的足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情况,会有明显的过血感觉。
如果想重点测
试一下督脉及膀胱经的情况,那么就要通过搓八髎的手法了。
所谓八髎,是八个穴位的统称。
即上次中下髎,分布在左右两条膀胱经上。
先来看看八髎的位置.
很多从来没有做过按摩过的人,经络大体都不通。
不仅表现在压股动脉,没有过血的感
觉,搓八髎也没有脚热的感觉,大部分人都只有屁股热,好一点的膝盖能热,最好的才是脚
能热。
搓八髎,的方法是用手掌快速在八髎处摩擦,刺激膀胱经和督脉。
这只是一种热感,而不
是过血的感觉。
4.平躺下肚子塌陷
肚子上集中了人体很多的经络,因此,这个位置的经络是否通非常的重要。
那什么叫好肚
子呢?第一手捏着不痛。
其次是,肚子要塌。
什么叫塌呢?就是平躺在床上,要能显出肋骨来,
往肚子上浇点水而不会流。
这样的肚子才叫好肚子。
有句话叫,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
打
通肚子这段的经络,主要靠的是刮痧和按摩。
一般不适合拔罐。
如果你的上述四点都能做到了,那么就说明你的经络是通的。
这个时候,你只要进补什么东西,身体才能吸收。
否则的话,你吃的东西再好,包括你吃的药,保健品,作用都会大打折扣。
毕竟,在中国古代,医生们没有遇到像垃圾食品的问题,也没有遇到类似三聚氰胺这类的事,以及众多导致经络被堵的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