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与设施丁为民第2章耕地机械教案
农业机械装备使用与维护操作规程书

农业机械装备使用与维护操作规程书第一章农业机械装备概述 (3)1.1 农业机械装备的分类 (3)1.1.1 土壤耕作机械 (4)1.1.2 播种机械 (4)1.1.3 植保机械 (4)1.1.4 收获机械 (4)1.1.5 农产品加工机械 (4)1.1.6 农业运输机械 (4)1.2 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趋势 (4)1.2.1 信息化 (4)1.2.2 高效能 (4)1.2.3 节能环保 (4)1.2.4 多功能 (5)1.2.5 智能化 (5)第二章农业机械装备的使用前准备 (5)2.1 装备的检查与调试 (5)2.1.1 外观检查 (5)2.1.2 结构检查 (5)2.1.3 电器系统检查 (5)2.1.4 液压系统检查 (5)2.1.5 动力系统检查 (5)2.1.6 调试 (5)2.2 使用前的安全注意事项 (6)2.2.1 阅读说明书 (6)2.2.2 确认环境 (6)2.2.3 检查防护装置 (6)2.2.4 保证信号畅通 (6)2.2.5 遵守操作规程 (6)2.3 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6)2.3.1 培训 (6)2.3.2 考核 (6)2.3.3 培训合格 (6)第三章农业机械装备的操作规程 (6)3.1 常规操作流程 (6)3.1.1 启动前准备 (7)3.1.2 操作步骤 (7)3.1.3 停机操作 (7)3.2 特殊情况下的操作方法 (7)3.2.1 恶劣天气下的操作 (7)3.2.2 复杂地形的操作 (7)3.3 操作中的安全措施 (8)3.3.2 机械装备的安全检查 (8)第四章农业机械装备的维护保养 (8)4.1 日常维护保养 (8)4.2 定期维护保养 (9)4.3 维护保养的工具与材料 (9)第五章农业机械装备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9)5.1 故障的分类与诊断方法 (9)5.1.1 故障分类 (9)5.1.2 诊断方法 (10)5.2 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10)5.2.1 机械故障排除方法 (10)5.2.2 液压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10)5.2.3 电气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10)5.2.4 控制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10)5.3 复杂故障的处理流程 (10)5.3.1 现场调查 (10)5.3.2 故障诊断 (11)5.3.3 故障排除 (11)5.3.4 故障原因分析 (11)5.3.5 故障记录 (11)第六章农业机械装备的安全使用 (11)6.1 安全操作规程 (11)6.1.1 操作前的准备 (11)6.1.2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1)6.1.3 操作后的收尾工作 (11)6.2 应急处理与预防 (12)6.2.1 应急处理 (12)6.2.2 预防 (12)6.3 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与维护 (12)6.3.1 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 (12)6.3.2 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 (12)第七章农业机械装备的环保与节能 (12)7.1 环保要求的遵守 (12)7.1.1 环保法规与标准的遵循 (12)7.1.2 环保设施的配置与使用 (12)7.1.3 环保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13)7.2 节能技术的应用 (13)7.2.1 节能型机械设备的选用 (13)7.2.2 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3)7.2.3 节能宣传与培训 (13)7.3 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 (13)7.3.1 废弃物的分类与收集 (13)7.3.2 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13)第八章农业机械装备的更新与淘汰 (13)8.1 更新与淘汰的原则 (13)8.1.1 经济性原则 (14)8.1.2 技术先进性原则 (14)8.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14)8.1.4 安全性原则 (14)8.2 更新与淘汰的流程 (14)8.2.1 需求分析 (14)8.2.2 设备选型 (14)8.2.4 审批与立项 (14)8.2.5 设备采购与安装 (14)8.2.6 人员培训与操作 (14)8.2.7 设备验收与投入使用 (14)8.3 更新与淘汰的技术标准 (14)8.3.1 设备功能 (15)8.3.2 设备可靠性 (15)8.3.3 设备安全性 (15)8.3.4 设备环保性 (15)8.3.5 设备售后服务 (15)第九章农业机械装备的管理与监督 (15)9.1 管理制度与责任分配 (15)9.1.1 管理制度的建立 (15)9.1.2 责任分配 (15)9.2 监督检查与质量评价 (16)9.2.1 监督检查 (16)9.2.2 质量评价 (16)9.3 管理与监督的技术手段 (16)9.3.1 信息化管理 (16)9.3.2 智能监控 (16)9.3.3 数据分析 (16)9.3.4 人员培训 (17)第十章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与创新 (17)10.1 技术创新的方向 (17)10.2 发展战略与规划 (17)10.3 产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17)第一章农业机械装备概述1.1 农业机械装备的分类农业机械装备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工具,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农业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

农业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农业机械与设备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3. 学生能够掌握农业机械与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农业机械与设备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2.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常见农业机械与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学生能够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合理选择和配置农业机械与设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农业机械与设备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农业现代化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爱护农业机械与设备、珍惜农业生产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机械与设备领域的实用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农业机械与设备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维修技巧。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和农业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但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农业机械与设备概述- 农业机械与设备的定义、分类及功能-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及现状2. 常见农业机械与设备- 耕作机械:拖拉机、旋耕机等- 播种机械:播种机、施肥机等- 收获机械:收割机、脱粒机等- 农田水利机械:水泵、喷灌设备等3. 农业机械与设备的应用与操作- 农业机械与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场景- 农业机械与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4. 农业机械与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常见故障诊断方法- 维护与维修技巧- 安全生产与事故预防5. 农业机械与设备发展趋势- 现代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农业机械与设备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农业机械与设备概述第二周:常见农业机械与设备第三周:农业机械与设备的应用与操作第四周:农业机械与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第五周:农业机械与设备发展趋势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章节内容紧密结合教材《农业机械与设备》的相关章节,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农业机械学教案

(说明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熟悉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
1、使学生掌握播种施肥机的一般构造和类型。
2、使学生理解各种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确定。
3、使学生了解播种施肥机的使用情况。
4、使学生了解播种施肥机的辅助部件。
5、使学生了解免耕播种机的结构特点及设计要点。
6、使学生了解播种、施肥、整地联合机械的特点。
1.结合实物合投影与教学课件.
2.通过教学片使学生了解国外大型耕作机械的的工作过程及主要特点。
3.内容详见电子教案与课件。
理论教学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曲面的形成原理及机组的工作稳定性分析.
课后补遗
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比较几种的犁体曲面的形成方法,掌握犁的挂结与调整方法。
章节
第 3 章土壤整地机械(2学时)
4
2
6
第九章脱粒机械
4
2
4
第十章谷物清选机械
4
4
第十一章谷物联合收获机
4
4
第十二章玉米联合收获机
3
3
合计
46
10
56
章节
第 1 章绪论(计划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说明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熟悉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
1、要求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意义和概念。
2、要求学生了解当代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概况。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说明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熟悉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的能力。)
1、使学生掌握各种喷头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2、使学生理解喷雾原理。
3、使学生了解喷雾机的基本构造和使用与调整。
4、使学生了解液泵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教学内容
(填写说明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的主要内容,以及需要补充更新的教学内容,并标注需要讲授的学时。)
用机械种庄稼教案

用机械种庄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和意义。
2. 使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农业机械及其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和意义。
2. 常见农业机械介绍: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喷雾器等。
3. 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和意义,常见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
难点:农业机械的操作技巧,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机械化的概念、意义及常见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
2. 演示法:现场演示农业机械的操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分组操作农业机械,亲身体验。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农业机械化概念、意义及常见农业机械的图片和操作视频。
2. 农业机械模型或实物: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喷雾器等。
3. 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手套等。
4. 教学场地:足够宽敞的场地,以便进行农业机械的操作演示和实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 讲解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和意义:结合课件,讲解农业机械化的定义及其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3. 介绍常见农业机械:展示课件中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喷雾器等农业机械的图片和操作视频,讲解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4. 演示农业机械操作:在教学场地进行农业机械的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农业机械的使用过程。
5. 学生分组实践:让学生分组操作农业机械,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农业机械化场景的图画。
2. 写一篇关于农业机械化的短文,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化的概念、意义及自己操作农业机械的体验。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常见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
九、教学拓展:1. 邀请农业机械化方面的专家或农民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概述 (4)1.1 农业机械的定义与分类 (4)1.1.1 耕作机械 (4)1.1.2 播种与栽植机械 (4)1.1.3 收获机械 (4)1.1.4 植保机械 (4)1.1.5 农产品加工机械 (4)1.1.6 农田排灌机械 (4)1.1.7 农业运输机械 (5)1.2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现状 (5)1.2.1 农业机械品种日益丰富 (5)1.2.2 农业机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5)1.2.3 农业机械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5)1.2.4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5)1.2.5 农业机械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5)第2章农业机械操作基础 (5)2.1 农业机械操作安全知识 (5)2.1.1 安全操作规程 (5)2.1.2 紧急情况处理 (5)2.1.3 农业机械的保险与年检 (6)2.2 农业机械操作基本技能 (6)2.2.1 操作前准备 (6)2.2.2 启动与运行 (6)2.2.3 操作要领 (6)2.3 农业机械操作注意事项 (6)2.3.1 遵守操作规程 (6)2.3.2 注意观察与调整 (6)2.3.3 防止疲劳驾驶 (6)2.3.4 节能减排 (6)2.3.5 妥善保管机械 (6)第3章耕作机械操作与维护 (6)3.1 耕作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6)3.1.1 类型概述 (6)3.1.2 结构特点 (7)3.2 耕作机械的操作方法 (7)3.2.1 操作前准备 (7)3.2.2 操作步骤 (7)3.3 耕作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7)3.3.1 日常保养 (7)3.3.2 定期保养 (7)3.3.3 存放要求 (8)第4章播种机械操作与维护 (8)4.1 播种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8)4.1.1 播种机械的分类 (8)4.1.2 播种机械的结构 (8)4.1.3 各部分功能 (8)4.2 播种机械的操作方法 (8)4.2.1 准备工作 (8)4.2.2 播种作业 (9)4.2.3 播种后的检查 (9)4.3 播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9)4.3.1 日常维护 (9)4.3.2 定期保养 (9)4.3.3 存放要求 (9)第5章施肥机械操作与维护 (9)5.1 施肥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9)5.1.1 撒肥机 (9)5.1.2 深施机 (10)5.1.3 注施机 (10)5.2 施肥机械的操作方法 (10)5.2.1 撒肥机操作方法 (10)5.2.2 深施机操作方法 (10)5.2.3 注施机操作方法 (10)5.3 施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0)5.3.1 日常检查 (10)5.3.2 定期保养 (11)第6章收获机械操作与维护 (11)6.1 收获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1)6.1.1 谷物收获机械 (11)6.1.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1)6.1.3 果蔬收获机械 (11)6.2 收获机械的操作方法 (11)6.2.1 准备工作 (11)6.2.2 操作流程 (11)6.2.3 停机与存放 (12)6.3 收获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2)6.3.1 日常检查 (12)6.3.2 定期保养 (12)6.3.3 季节性保养 (12)第7章脱粒机械操作与维护 (12)7.1 脱粒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2)7.1.1 按工作原理分类 (12)7.1.2 按结构特点分类 (12)7.2 脱粒机械的操作方法 (13)7.2.1 操作前准备 (13)7.2.2 操作步骤 (13)7.3 脱粒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3)7.3.1 日常维护 (13)7.3.2 定期保养 (13)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操作与维护 (13)8.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3)8.1.1 类型概述 (13)8.1.2 结构特点 (14)8.2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操作方法 (14)8.2.1 操作前准备 (14)8.2.2 操作步骤 (14)8.3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14)8.3.1 日常维护 (14)8.3.2 定期保养 (15)第9章农田水利机械操作与维护 (15)9.1 农田水利机械的类型与结构 (15)9.1.1 概述 (15)9.1.2 类型与结构 (15)9.2 农田水利机械的操作方法 (15)9.2.1 操作前准备 (15)9.2.2 操作步骤 (15)1.1 启动前,检查电源、水位、阀门等是否正常。
农业机械与设施_丁为民_第2章耕地机械教案

第二章耕地机械第一节概述土壤耕作是对土壤进行耕翻和疏松。
其目的是为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创造良好基本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1)通过翻耕、疏松土壤,改善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土粒间的结构状况,增强土壤吸水及透水透气的能力。
(2)通过翻耕,铲除并覆盖杂草、绿肥、作物残茬及肥料等,增加耕层的腐殖质和肥力。
(3)将土层下面的虫卵翻至地表消灭,防除病虫害。
耕地机械主要是铧式犁和圆盘犁,尤以铧式犁因其优良的翻土和覆盖性能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另外,为深松土壤,深松犁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人类应用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刘仙洲教授在《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中认为中国在3200年前已经用牛拉铧式犁进行耕作。
虽然犁可算得上是最古老的农具之一,但对犁的研究在今天仍是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世界各地的大农机公司每年都要推出一批新种类的铧式犁供农民选用。
世界土壤耕作研究组织(IsTRO)则每两年都要组织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探讨耕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个不了解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不懂得犁是如何对土壤起作用的人,可能认为犁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工具,不需要什么研究。
然而事实是,要设计、调整好一架符合要求的犁,取得最佳的耕作效果是不容易的,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典型的铧式犁工作过程如图2—1所示。
犁通过拖拉机的液压悬挂机构挂接在拖拉机后面,其犁体工作面上的胫刃和底边的铧刃将土壤沿左边的垂直方向与底面的水平方向切开并翻转、破碎。
农业技术对犁耕质量的要求各地不尽相同,但一般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良好的翻垡和覆盖性能;旱耕后土层松碎,水耕后断条长度小,土垡架空,以利晒垡。
图2-l犁耕作业(2)耕深一致、沟底平整。
(3)不漏耕、不重耕、耕后地表平整。
第二节犁的类型一、普通铧式犁1.一般构造普通铧式犁是指具有铧式犁基本工作部件,用于一般目的的旱地、水田犁等。
图2—2为一普通铧式犁,具有犁架、圆犁刀、小前铧、主犁体等主要部件。
圆犁刀协助犁体切出侧面沟壁;小前铧将表层右前方的表土层和残茬杂草翻至沟底,提高复盖性能;主犁体和圆犁刀、小前铧一起,完成对土壤的切割与翻转工作。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农业机械学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machiner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0803101021课程归属单位:机械工程学院制定时间:2007年11月18日一、课程的性质、任务本课程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使用机械设备的结构、作用原理、功能、理论分析及其性能设计的一门学科。
1、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的结构、原理、使用知识,熟悉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新理论,学会典型农业机械性能设计和典型工作部件结构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农机设计、结构对比分析、试验鉴定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
2、适用专业与学时数:本大纲适用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总学时数为4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实验10学时。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农学概论》、《汽车拖拉机学》,相关后续课程有《农业机器维修工程》、《农业机械化管理》。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李宝筏主编.农业机械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参考书:李自华,柯包康主编.农业机械学(上).北京:农业出版社,1994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农业机械学(下).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张伟主编.农业机械学.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0高焕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上).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罗锡文主编.农业机械化生产学(下).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宋建农.农业机械与设备.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5、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本课程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答疑、作业布置和在线学习。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机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机械的特性,国内外农业机械的技术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机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农业机械的特性,熟悉当前国内外农业机械的技术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

《农业机械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机械学(Agricultural Machinery )课程编号:030401总学时数:64学时(其中含实验2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类别:专业方向限选先修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新编农业机械学》(耿端阳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目:1.李宝筏.农业机械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丁为民.农业机械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3.吴守一主编.农业机械学[M].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84.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主编.农业机械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5.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机械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6.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编.农业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7.农业机械学报8.农业工程学报课程内容简介《农业机械学》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使用机械设备的结构、作用原理、功能、理论分析及其性能设计的一门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农业机械结构、原理、使用知识、熟悉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新理论,学会典型农业机械性能设计和典型工作部件结构设计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农机设计、结构对比分析、试验鉴定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性质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使用技能。
从而为用好农业机械、改进现有农业机械以及对新一代农业机械进行性能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由课堂讲授和实验实习两个主要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主要讲授农业机械及其零部件的工作原理、有关理论和设计计算等。
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课后尽可能多的阅读有关农业机械的参考书或最新资料。
实习实验主要讲授农业机械的一般构造、工作过程、使用与维护,以及农业机械的性能试验等,为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
同时还结合国内外农业机械幻灯片、录相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农业机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耕地机械第一节概述土壤耕作是对土壤进行耕翻和疏松。
其目的是为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创造良好基本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1)通过翻耕、疏松土壤,改善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土粒间的结构状况,增强土壤吸水及透水透气的能力。
(2)通过翻耕,铲除并覆盖杂草、绿肥、作物残茬及肥料等,增加耕层的腐殖质和肥力。
(3)将土层下面的虫卵翻至地表消灭,防除病虫害。
耕地机械主要是铧式犁和圆盘犁,尤以铧式犁因其优良的翻土和覆盖性能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另外,为深松土壤,深松犁也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人类应用犁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刘仙洲教授在《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中认为中国在3200年前已经用牛拉铧式犁进行耕作。
虽然犁可算得上是最古老的农具之一,但对犁的研究在今天仍是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世界各地的大农机公司每年都要推出一批新种类的铧式犁供农民选用。
世界土壤耕作研究组织(IsTRO)则每两年都要组织一次大型国际会议,探讨耕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个不了解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不懂得犁是如何对土壤起作用的人,可能认为犁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工具,不需要什么研究。
然而事实是,要设计、调整好一架符合要求的犁,取得最佳的耕作效果是不容易的,需要考虑许多因素。
典型的铧式犁工作过程如图2—1所示。
犁通过拖拉机的液压悬挂机构挂接在拖拉机后面,其犁体工作面上的胫刃和底边的铧刃将土壤沿左边的垂直方向与底面的水平方向切开并翻转、破碎。
农业技术对犁耕质量的要求各地不尽相同,但一般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良好的翻垡和覆盖性能;旱耕后土层松碎,水耕后断条长度小,土垡架空,以利晒垡。
图2-l犁耕作业(2)耕深一致、沟底平整。
(3)不漏耕、不重耕、耕后地表平整。
第二节犁的类型一、普通铧式犁1.一般构造普通铧式犁是指具有铧式犁基本工作部件,用于一般目的的旱地、水田犁等。
图2—2为一普通铧式犁,具有犁架、圆犁刀、小前铧、主犁体等主要部件。
圆犁刀协助犁体切出侧面沟壁;小前铧将表层右前方的表土层和残茬杂草翻至沟底,提高复盖性能;主犁体和圆犁刀、小前铧一起,完成对土壤的切割与翻转工作。
主犁体是铧式犁不可缺少的主要工作部件。
有些犁为了结构紧凑,没有圆犁刀和小前犁。
除了以上部件外,铧式犁还可有限深轮、调节机构、安全机构、升降机构等附件。
2.铧式犁的挂接方式(1)牵引犁这种犁是拖拉机最早发展的机型。
它和拖拉机间是以单点挂接,拖拉机的挂接装置对犁只起牵引作用。
这种挂接方式对拖拉机和犁之间的配合要求较少,所以发展最早。
牵引犁由牵引架、犁架、犁体、机械或液压升降机构、调节机构、行走轮、安全装置等部件组成(图2—3)。
耕地时,借助机械或液压机构来控制地轮相对犁体的高度,从而达到控制耕深及水平的目的。
图2—2普通铧式犁1.犁架2.圆犁刀3.小前铧4.主犁体图2—3牵引犁1.尾轮拉杆2.水平调节手轮3.深浅调节手轮4.牵引杆5.沟轮6.地轮7.犁架8.犁体9.尾轮(2)悬挂犁悬挂犁通过悬挂架与拖拉机的三点悬挂机构联接,靠拖拉机的液压提升机构升降。
悬挂犁结构紧凑、机动性强,是生产中应用最广的类型。
除了部分旱地犁外,南方的水田犁由于水田田块一般较小,故都采用悬挂犁。
图2—4所示为南方系列水田犁。
有的悬挂犁设有支地撑杆,而用一限深轮保持停放稳定,在拖拉机液压悬挂机构采用高度调节时,限深轮还用来控制耕深。
手扶拖拉机犁也都采用悬挂式,结构紧凑,重量轻,靠手动升降机构控制犁的升降。
(3)半悬挂犁半悬挂犁是在悬挂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机型。
随着现代拖拉机功率的不断提高,所配的犁越来越宽,纵向长度也越来越长,这就使得拖拉机在田头提升悬挂犁转弯以及路上行走时的纵向稳定性和操向性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介于悬挂犁与牵引犁之间的半悬挂犁。
如图2—6所示。
这种犁的前部象悬挂犁,通过悬挂架与拖拉机液压悬挂系统相连,但悬挂架与犁架之间不是固定在一起而是杆件绞接。
因此液压提升机构提起时,只是犁的前端被提起。
犁的后端象牵引犁一样设有限深轮及尾轮机构,通过液压油缸来改变尾轮相对于犁架的高度。
前后液压机构配合,就能改变犁的工作深度及实现工作位置与运输位置的转换。
机组转弯时,尾轮在操向杆件控制下自动操向。
半悬挂犁的优点也是介于牵引犁与悬挂犁之间。
它比牵引犁结构简单、重量轻、机动灵活、易操向;比悬挂犁能配置更多犁体,稳定性,操向性好。
图2—4南方系列悬挂水田犁1.犁架2.悬挂架3.悬挂轴调节丝杆4.悬挂轴5.支撑杆6.犁体3.旱地及水田铧式犁通用系列我国地域辽广,各地的耕作要求不同,生产和使用的铧式犁也各不相同。
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北方旱地犁和南方水田犁两大类别。
旱地犁的犁体幅宽较大,适应的比阻也较大。
水田犁则一般采用窄幅多铧的形式,由于水耕比阻较小,机体可做得较轻便,一般也不需要圆犁刀和小前犁。
两种犁体的曲面也有所不同。
图2—5手扶拖拉机悬挂犁图2—6半悬挂犁1.液压油缸2.机架3.悬挂架4.地轮5.犁体6.限深尾轮70年代中期,国家组织设计了旱地及水田两大系列铧式犁,与当时各地生产的14~59千瓦(20~80马力)拖拉机配套,并考虑了以后拖拉机的发展,满足了不同地区的要求,又使我国拖拉机犁实现了“三化”,提高了产品质量,收到很好效果。
(1)北方旱地系列犁此系列共有20种型号。
犁体有25、30、35cm三种幅宽,耕深为16~30cm,其中有两种属深耕犁,耕深可达42cm,其基本参数见表2—1。
(2)南方水田系列犁此系列有12种型号。
犁体有20、25cm两种幅宽,耕深为12~22cm,基本参数见表2—2。
(3)80年代以来换代产品的开发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农机具技术水平的差距,我国有关部门先后组织进行了多种具有较先进水平的铧式犁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如:中国农机院等单位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研制了95~118kW(130~160马力)级轮式拖拉机配套的悬挂、半悬挂大型旱地犁。
以及单体幅宽40、45cm,适应工作速度6~lOkm/h的高速犁。
填补了我国大型耕地机械及高速犁的空白。
85年以来,在上述大马力新机具开发的基础上,又开发了29~74kW(40~100马力)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新式调幅犁、翻转犁等新产品,以及中型高速犁。
福建省机械院等单位联合开发了85系列水田犁。
包括悬挂偏置犁、垂直翻转犁、悬挂双层犁和悬挂五铧犁等。
总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铧式犁已形成了与大、中、小型拖拉机配套,能满足旱地、水田不同耕作要求的完整系列。
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80年代随着农村体制的改革,我国铧式犁的销售量曾大幅度下降。
但9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发展,需求量又开始上升。
现在除了将80年代开发的新系列犁投入批量生产外,还需进一步开发各种新品种,并在整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方面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二、双向犁普通铧式犁只能向一个方向翻垡,而双向犁可向左右两个方向翻土。
当犁在机组的往返行程中分别向左和右翻土时,则实际上土垡均向一侧翻转,耕后地表平整,没有沟垄。
另外,在斜坡耕作时,沿等高线向下翻土,可减少坡度。
图2—7翻转双向犁1.悬挂架2.机架3.限深轮4.犁体5.翻转机构要实现双向翻土,方法很多。
在过去也曾出现过各种类型的双向犁,但近年来很多已被逐渐淘汰,故不再赘述。
日前常用的是在犁架上下装两组不同方向的犁体,通过翻转机构在往返行程中分别使用,达到向一侧翻土的目的。
这种犁在发达国家的大型拖拉机上得到广泛应用,其结构如图2—7所示。
这种双向犁有两组分别使用的犁体,结构重量大,加重了提升时液压提升机构的负荷。
故犁体较多时多做成半悬挂式的。
国外近年来推出一种方形双向犁,如图2—8所示。
这种犁的犁体是一块卷成圆弧形的平板,两边是对称的,因此只要通过涮节机构改变板与前进方向的夹角,就能使犁向左或右边翻土。
这种犁由于犁体形状非常简单,又可以很容易地在表面复盖上耐磨塑料板,使得犁的制造及使用成本都降低。
图2-8方形双向犁1.机架2.悬挂架3.方形犁体4.尾轮三、栅条犁普通犁的犁壁是由整块钢板制成,在耕粘重的土壤时,不容易脱土,因此有些犁的犁壁制成栅条式,如图2—9所示。
这种犁由于犁壁与土壤的接触面较小且不连续,比较容易脱土,工作阻力也比较小。
另外,栅条犁的犁壁往往是可调节的,如图2—10所示,只要改变插孔,即可改变犁壁的曲率。
插入A、B两孔时,曲面变陡,碎土性能好;插入c、D两孔时,性能则相反;插入B、c孔,曲面扭曲小,垡片翻转较少,抛得较远;插入A、D孔则相反,曲面扭曲大,覆盖性能好。
图2—9栅条犁图2—10栅条犁犁体曲面的调整四、调幅犁普通铧式犁本身总的工作幅宽除了增减犁体数目之外是不能改变的。
所以普通铧式犁工作时所谓调节幅宽实际上只是改变第一个犁体与已耕地的重叠量,这个问题将在后面讨论。
这种调节方法,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上来说,都是不够理想的。
调幅犁能改变犁组本身总幅宽,以适应土壤条件及耕作要求改变时,对拖拉机牵引力要求的变化。
提高拖拉机的工作效率,降低油耗。
这是一种很有特色、有用处的耕作机具。
调幅犁的基本原理如图2—11所示。
犁的工作幅宽的调节是通过改变犁体间的重叠量来实现的。
通过调节机构改变犁的主梁与前进方向的夹角a就能改变犁间的重叠量。
a减小,重叠量增加,耕宽减小;a增大时,重叠量减小,耕宽增加。
当主梁夹角a变化时,安装在主梁上的犁体与主梁的夹角也必须作相应的同步变化,以保持犁的设计工作状态。
图2—12所示为我国独创的悬挂调幅犁的调幅控制机构。
是以平行四杆机构及导向滑板来控制犁体相对于犁主梁的角位移,使犁体在调幅过程中始终保持设计工作状态(犁体铧刃角不变)。
作业时机构保持锁定状态。
犁主梁的转动是由液压油缸来推动的,并同时带动犁体相对于犁主梁的角位移。
图2一ll调幅犁的调节原理图2—12调幅犁的调幅机构五、圆盘犁圆盘犁是以球面圆盘作为工作部件的耕作机械。
圆盘犁由圆盘、刮土板、犁架、悬挂架及尾轮等组成(图2—13)。
圆盘犁工作时,由于刀盘盘面与前进方向和垂直面都成一定的角度,在牵引动力和土壤反力的作用下,刀盘绕自己的轴回转,土壤被切割和移动,沿盘面升起,并在刮土板的辅助作用下翻转(图2—14)。
土壤作用在圆盘上的侧向力依靠其尾轮来平衡。
通常尾轮的高低和偏角可以调整。
圆盘犁体是一球面圆盘,盘直径一般为600~800mm,曲率半径450~650mm。
其安装角可调节,圆盘面与前进方向的偏角为35°~45°,与垂直面的倾角为15°~25°(图2—15)。
圆盘犁工作时,是依靠其重量强制入土的,入土性能比铧式犁差,因此其重量一般要求较大,通常配用重型机架,有时还要加配重,来使其获得较好的入土性能。
1.犁架2.悬挂架3.圆盘4.刮土器5.尾轮图2一14圆盘犁的工作过程当圆盘被调节到较为垂直的位置,即倾角较小时,圆盘犁较容易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