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_程帅然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2009年6月地质装备29圈1葵岗隧道断层雷达探测图像质石英砂岩。
K79+772~K79+776及K79+782~K79+784段雷达反射波呈断续的缓倾角强反射波组,波形紊乱,推断为陡倾角辉绿岩脉破碎带,其中K79+772~K79+776段走向与掌子面成约20。
交角,厚度分布不很规则,脉内岩体风化程度不均匀,裂隙发育,呈压碎~松散结构,强含水;K79+782~K79+784段辉绿岩脉走向基本与掌子面基本平行,脉内物质组成及强度相对均一,岩体呈镶嵌~压碎结构。
开挖以后证明我们的推断是完全正确的。
3溶洞地质雷达测试成果分析岩溶是隧道施工中的主要不良地质体,隧道开挖时容易引起突水突泥、隧道坍塌下沉,盲目施工很有可能引发重大生产事故或安全事故,查明其空间分布、规模及含水充泥情况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一项主要任务。
梅河高速公路葵岗隧道进出口段均为炭质灰岩,岩溶很发育,隧址内分布的溶洞位于炭质页岩下部,炭质页岩为隔水层,该地段溶洞多为空洞或充填少量的流塑状红粘土。
溶洞内介质为空气,其弹性纵波速度坼=340m/s,电阻率p为+。
oQ·ITI,相对介电常数e,=l,衰减系数p—OdB/m。
溶洞外围基本完整的灰岩,纵波波速K=4000~图2东山岗隧道断层雷达探测图像6000m/s,电阻率R=800~2000fl·1-fl,相对介电常数e,一4~8,衰减系数卢一0.4~ldB/m。
可见,葵岗隧道进出口段分布的溶洞内外介质,在弹性、电性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为地质雷达的探测提供了良好的物性基础。
图3是葵岗隧道左线LK3+629~I。
K3+649段的地质雷达图。
从图3中我们可以看出,LK3+634~LK3+644段范围内存在3个双曲线型异常反射体,推断为溶洞,经开挖证实。
4富水带地质雷达测试成果分析葵岗隧道所在山体内煤层发育,在以前曾经历过数百年的采掘,山体内巷道丛生,巷道多为下行巷道,积水严重。
地质雷达法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d o i :10.3963/j .i s s n .1674-6066.2022.04.025地质雷达法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董伟伟,麦燕午(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宜昌443002)摘 要: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㊂该研究以新建当阳至远安支线铁路槐树店隧道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宜昌山区喀斯特地貌丰富,隧道建设大概率会遇到溶洞等地质问题,采用地质雷达法对槐树店隧道进行超前地质预报㊂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法在预报溶洞灾害等方面具有优势,成功预判在槐树店隧道掌子面前方D K 54+745~D K 54+753区段存在溶洞㊂关键词: 地质雷达法; 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A p p l i c a t i o no fG e o l o g i c a lR a d a rM e t h o d i nA d v a n c eG e o l o g i c a l P r e d i c t i o no fT u n n e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D O N G W e i -w e i ,MA IY a n -w u(C h i n aG e z h o u b aG r o u p T e s t i n g C o ,L t d ,Y i c h a n g 44300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T h e a d v a n c e d g e o l o g i c a l p r e d i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p r o v i d e s a s t r o n gg u a r a n t e e f o r t h e s a f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t u n n e l .T h i s s t u d y t o o k t h en e w l y b e i n g b u i l tH u a i s h u d i a nT u n n e l o f t h eD a n g y a n g -Y u a n ᶄa nB r a n c hR a i l w a y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a t t h ek a r s t l a n d f o r m s i nY i c h a n g M o u n t a i n s a r e r i c h ,a n d t h e t u n n e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s l i k e l y t o e n c o u n t e r g e o l o g i c a l p r o b l e m s s u c ha sk a r s t c a v e s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r a d a rm e t h o dw a su s e dt oc a r r y o u t t h ea d v a n c e d g e o l o g i c a l p r e d i c t i o no f t h e H u a i s h u d i a nT u n n e l .R e s u l t ss h o w e dt h a t t h e g e o l o g i c a l r a d a rm e t h o dh a sa d v a n t a g e s i n p r e d i c t i n g k a r s t c a v e d i s a s t e r ,a n d s u c c e s s f u l l yp r e d i c t e d t h e e x i s t o f k a r s t c a v e i n t h e s e c t i o no fD K 54+745~D K 54+753i n f r o n t o f t h e f a c e o f t h eH u a i s h u d i a nT u n n e l .K e y wo r d s : g e o l o g i c a l r a d a rm e t h o d ; k a r s t t u n n e l ; a d v a n c e d g e o l o g i c a l p r e d i c t i o n 收稿日期:2022-05-11.基金项目: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C E E C 2021-Z D Y F -16).作者简介:董伟伟(1991-),工程师.E -m a i l :1579285000@q q .c o m 公路和铁路为人民日常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对于山区而言,公路和铁路是将其与外界连接的重要通道㊂在山区修建公路和铁路比在平原地区难度更大,因其面对的地形㊁地质条件等更加复杂[1]㊂例如,为了使线路尽可能平顺,保障行车速度,往往需要架桥或者修建隧道,因而山区公路和铁路的桥隧比一般都很高[2]㊂面对复杂的环境,快速识别相关风险因素是保证桥梁及隧道建设及服役安全的重要前提㊂如隧道建设常出现的溶洞㊁涌水突泥等灾害与围岩等级㊁岩体发育特征等息息相关[3]㊂如何快速㊁准确地识别或者预报灾害源是保证隧道建设及运营安全的关键㊂为保障隧道建设的安全,隧道施工时工程人员迫切想掌握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应运而生㊂常见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主要有:以T S P 等设备为代表的地震波法[4]㊁以地质雷达为代表的电磁波法[5]㊁以激发极化为代表的电法等[6]㊂这些方法适用场景各不相同,为获取地层岩性㊁结构面产状㊁富水岩层㊁断层㊁溶洞等地质信息提供了便利,也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重要保障㊂研究依托位于湖北宜昌山区的槐树店隧道实体工程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㊂地下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不断溶蚀㊁沉淀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湖北宜昌山区㊂因此,针对宜昌山区新建隧道开展超前地质预报时,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及时探明掌子面前方是否有溶洞的存在㊂大量研究表明地质雷达法对隧道岩溶地层的溶洞与岩溶水㊁破碎带等有较好的识别能力㊂因此,采用地质雷达法对位于湖北宜昌山区的槐69建材世界 2022年 第43卷 第4期树店隧道开展超前地质预报工作㊂1 工程介绍新建当阳至远安支线铁路槐树店隧道段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洋坪镇,起止里程为D K 54+540~D K 57+440,隧道全长2900m ,最大埋深312m ,其中Ⅲ级围岩1090m ,I V 级围岩1540m ,V 级围岩270m ;隧道进口采用端墙式洞门,出口采用环框式洞门;进口内轨设计标高271.748m ,出口内轨设计标高299.360m ㊂全隧道共设置洞室96处,其中小避车洞室77处,大避车洞室11处,弱电设备洞室2处㊂2预报原理 地质雷达法(G P R )超前地质预报主要是基于掌子面前方不同介质的电性(介电性和导电性)差异实现的,其包括两个主要的阶段:向岩体发射高频电磁波,再接收和解析介质反射的电磁波,如图1所示㊂具体的实现过程为:由发射天线将高频电磁脉冲波送入掌子面前方岩体,当高频电磁脉冲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目标体(断层㊁空洞等)的电性介面时,部分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被接收器所接收㊁记录,并获取电磁波从发射到反射回来被接收所用的时间,当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已知时,即可确定目标体的位置㊂因此,地质雷达技术是由已知条件推断未知情况的一种方法㊂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主要由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不同的波阻抗界面时,将产生反射波和折射波,反射波能量大小取决于反射系数R ,计算式如式(1)所示,ε1㊁ε2分别为反射界面前后介质的介电常数㊂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差异,差异越大,反射系数越大,则越容易被地质雷达探测到㊂岩体的介电常数一般为4~8,水的介电常数为81,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㊂R =ε1-ε2ε1+ε2(1)3 数据采集及处理过程预报里程范围为D K 54+732~D K 54+762,长度30m ,采用的主要设备为MA L A P r o E x 型地质雷达㊂数据采集工作包括4个步骤:掌子面测线布置㊁仪器调试㊁雷达参数设置㊁激发并接收数据,具体实施过程为:选取距离隧道底部5m 左右的水平线作为掌子面测线;将天线与雷达主机连接,启动设备,检查设备状况;在开始采集前,为了提高精度,要进行雷达参数的设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样频率等参数;数据采集采用人工点测的方式,沿事先布置好的测线移动雷达设备,逐点激发并收集㊂地质雷达采集数据的处理步骤则主要包括去失真处理㊁水平信号去除㊁静校正㊁增益㊁带通滤波㊁二维滤波等㊂4 结果分析通常采用波形图表示雷达图像,如图2左侧㊂但当采用探地雷达进行连续测量时,由于采集的电磁脉冲数非常多,继续采用波形图则难以清晰表述雷达图像特征,此时可将波形图转换为灰度图,如图2右侧㊂波形图转换为灰度图的具体原理为:将没有反射信号的区域描绘为灰色,表示这些区域的反射信号振幅弱,没有有效反射㊂将反射界面的波谷相位描绘为黑色,波峰相位描绘为白色,即用黑色和白色表述出了信号的相位;黑色和白色的强度表述出了信号的振幅,即越黑或越白就表示振幅越强,该处的反射信号越强㊂桩号D K 54+732~D K 54+762的区段范围对应的地质雷达剖面波形图和灰度图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㊂具体来看,在掌子面前方0~200n s 的区段内(电磁波波速0.1m /n s ,视深度0~10m ),对应桩号D K 54+732~D K 54+742的范围,电磁反射波振幅较小,频率以中高频为主,结合79建材世界 2022年 第43卷 第4期地勘资料推测该区段围岩与掌子面相近㊂在掌子面前方200~420n s 的区段内(电磁波波速0.1m /n s ,视深度10~21m ),对应桩号D K 54+742~D K 54+753的范围,掌子面前方有多组明显的电磁反射波,同相轴局部连续,振幅较强,频率中等偏低㊂结合地勘资料,初步判断此区段围岩较掌子面变差,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㊂且在D K 54+745~D K 54+753区段,有溶洞发育,溶洞边界非常清晰;溶洞首先在掌子面右侧揭露,且该溶洞可能有水填充,开挖至该桩号附近时应注意防范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㊂在掌子面前方420~600n s 的区段内(电磁波波速0.1m /n s ,视深度21~30m ),对应桩号D K 54+753~D K 54+762的范围,电磁反射波振幅较小,频率以中高频为主,推测该段围岩较前段围岩完整性稍好㊂结合槐树店隧道具体开挖情况来看,基于地质雷达的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㊂进口掌子面开挖至D K 54+745时,掌子面右侧揭露一溶洞,溶洞中有股状水流,溶洞揭露部分宽度约3.5m ㊂5 结 论考虑到宜昌山区多为岩溶地质构造,采用对岩溶地层溶洞与岩溶水具有较好识别能力的地质雷达方法,对新建当阳至远安支线铁路槐树店隧道D K 54+732~D K 54+762里程段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㊂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法在预报溶洞灾害等方面具有优势,成功预判槐树店隧道掌子面前方D K 54+745~D K 54+753区段存在溶洞㊂参考文献[1] 黄 陈,陈 谊.山区公路路线设计的特点与策略探讨[A ].2020万知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智慧工程二)[C ].西安: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715-723.[2] 叶林海,陈修和,李 诚.安徽省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4):105-107.[3] 许崇帮,王华牢.杜公岭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危害性分析[J ].公路交通科技,2019,36(8):93-99.[4] 洪卫良.基于T S P 地震波法的长大隧道不良地质探测[J ].土工基础,2012,26(1):60-62.[5] 吴 俊,毛海和,应 松,等.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短期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J ].岩土力学,2003(S 1):154-157.[6] 聂利超,李术才,刘 斌,等.隧道激发极化法超前探测快速反演研究[J ].岩土工程学报,2012,34(2):222-229.89建材世界 2022年 第43卷 第4期。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摘要:地质雷达具有操作简便、扫描速度快、图像直观、高分辨率和屏蔽效果好等优点,在隧道超前预报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基于此,本文先是简单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然后具体分析了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要选取好相关参数、布置好测线、选择正确的信号触发方式,之后要对地质雷达的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像判读,最后列举了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实例。
目的是为了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应用地质雷达进行隧道施工。
关键词:地质雷达;超前预报;天线频率1.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地质雷达是应用超高频窄脉冲电磁波来探测介质分布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仪器。
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发射天线向隧道掌子面前的方向定向地发射电磁波信号,这种电磁波信号的频率为106-109Hz,电磁波在掌子面前方传播的过程中,遇到电性差异的目标体时,电磁波会发生反射,反射的电磁波由接收天线进行接收,其中,电性差异是指介电常数不同、电导率不同或是磁导率不同,电性差异越大,反射的电磁波信号越强烈,差异越小,反射的电磁波信号越差。
目标体是指空洞、富含水、裂隙或岩溶等。
通过对反射电磁波的时频、振幅和相位的特征等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出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构造。
目标体到掌子面间的距离计算公式如下:其中,d是指目标体到掌子面间的距离,单位是m;V是指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单位是m/ns;T是指反射电磁波双程的走时,单位是ns;X是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单位是m。
2.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2.1选取好相关参数天线中心频率,是决定地质雷达应用效果的主要参数。
应将该频率的选择作为参数选择的重点,确保隧道超前预报的过程能够有效完成。
目标体深度、目标体尺寸以及天线尺寸等,均需符合场地的要求,以保证雷达空间分辨率达标。
将空间分辨率设为x(m),将围岩介电常数设置为e,则雷达天线中心频率为f=150/xe1/2MHZ。
施工过程中,可采用上述公式选择雷达。
地质雷达在岩溶地区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671-2579(2010)02-0185-03地质雷达在岩溶地区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常铮(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贵阳 550003)摘 要:贵州地处溶蚀发育山区,在隧道施工中经常遭遇地质灾害,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在隧道开挖的同时需要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笔者结合贵州省某三车道小间距隧道中的雷达应用实例,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隧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和技巧。
关键词:地质雷达;隧道;超前预报;地质灾害收稿日期:2009-10-25基金项目:贵州大学自然科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07047);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编号ZH Y0804)作者简介:常铮,女,硕士,讲师.E -mail :a2000908@ 地质雷达探测具有分辨率高、定位准确、快速经济、灵活方便、剖面直观、实时图像显示等优点,近年来在公路路基检测、隧道超前预报、衬砌厚度检测、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岩土层对电磁波的吸收较大,导致地质雷达的探测距离较短,因此雷达更常用于工程检测方面。
但在岩溶发育山区,容易发生涌水事故,含水性的预报又是难中之难,而地质雷达在探测地下水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加之岩溶山区隧道开挖的推进速度较慢,用雷达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完全可以满足施工需求。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地质雷达对岩溶发育预报的准确性,也受到了相关单位的普遍认可,值得研究与推广。
1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地质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束在界面上的反射来探测目的物的,当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波阻抗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透射。
探测过程中影响电磁波传播规律的关键指标是介质的电导率和介电常数。
简单地说,电导率决定了电磁波在该介质中的穿透深度,电导率越大,穿透深度越浅,当掌子面前方含 以上结果表明,地质雷达检测结果与抽芯结果基本吻合,地质雷达检测结果可以有效地控制隧道施工质量,及时消除质量隐患。
地质雷达技术在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技术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的应用摘要地质雷达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电等大型工程的地质勘探、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和工程质量检测。
地质雷达可以准确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20—30m的围岩地质变化情况,为安全快速施工提供依据。
本文通过武汉—广州铁路客运专线五尖大山隧道进口地质超前预报的一次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地质雷达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中的应用,具体阐述了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解释结果,并和围岩实际开挖情况做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地质雷达技术五尖大山隧道地质超前预报1. 前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引进地质雷达这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以来,地质雷达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电等大型工程的地质勘探、工程质量检测和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等工作领域。
对于长大隧道的开挖,进行地质超前预报很有必要,特别是地质情况复杂的隧道,在开挖前进行地质超前预报,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地质变化情况,并根据随时变化的地质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各类支护参数,使施工单位对前方的地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提前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人力、物资和设备储备,及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才能在隧道施工中有效避免塌方、涌水、泥石流等严重性地质灾害。
我们在2006年使用地质雷达对武汉—广州铁路客运专线五尖大山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了多次地质超前预报。
任务要求:超前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变化情况。
2.地质雷达工作原理简介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简称GPR)方法是一种用于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1MHz—1GHz)电磁技术。
地质雷达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如下图所示)。
通过对接收的反射波进行分析就可推断地下地质情况。
地质雷达反射探测原理图根据波动理论,电磁波的波动方程为:P = │P│e-j(αx-αr)﹒e-βr (1)(1)式中第二个指数-βr是一个与时间无关的项,它表示电磁波在空间各点的场值随着离场源的距离增大而减小,β为吸收系数。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其进行地质雷达衬砌后 围岩探测 。
2地 质 雷 达 超 前 预 报 探 测
2 . 1 地质雷达探测原理
探地雷达与探 空雷达技术相似 . 也 是 利 用 高 频 电 磁 脉 冲波 的反 射 来 探 测 目标 体 . 是 通 过 对 电磁 波 在 地
作 者简 介 : 吴 小波 ( 1 9 8 2 - ) , 研 究方 向为 隧道及 地 下工程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0 2
( 1 )
式 中. 为 两 天 线 的 间 距 : 为 反 射 点 的法 线 深 当地 下 介 质 的 波 速 V为 已知 时 . 则 可 根 据 天 时 t , 求 出 反射 体 的
1
www. c h i n a c a a a . c o m 自动化 应 用
施 工 过 程 中 左 侧 拱 墙 中 部 存 在 大 量 裂 隙 水 发 育 及 出
图 2 反 射 探 测 原 理
水现象 . 施工方 及时采取注浆封堵 等措施 , 加强 支护 。
现 对 其 进 行 地 质 雷 达 探 测 隧 道 右 洞 采 用 台 阶 法 开 挖 . 图 1为 右 洞 左 侧 D K 2 O + 8 4 O —D K 2 0 + 8 3 6范 围 内 上 台 阶 衬 砌 的 现 场 情 根据 图 2 . 回波 走 时 ( 电 磁 波 行 程所 需 时 间 ) 为: f = 、 / z + / v 度: 为 电 磁 波 在 地 下 介 质 中 波 速 。
系 统 决 解 方 案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中的应用
吴 小 波
地质雷达在地铁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以得 到该地 区花 岗岩 的介 电常数 参考 值 J , 回, 由另一接 收天线 R所接收 , 并 由主机记录下来 , 而剩余 电磁能 岩体 中的传播速度 , 不同风化程度介质 的介 电特 征见 表 1 。 量则穿过介质界面继续 向深处传播。地 质雷达的工作原理见 图 1 。
表1 不 同风 化 程 度 介 质 的 介 电 特 征
现场情况 , 对掌子面前方 的破碎带 和含水层进行 了准确预报 , 验证 了地 质雷达 预报的准确性 , 并根 据地质雷达 的原 理 , 对 其应 用的 优缺点给 出了建 议。
关键词 : 地铁隧道 , 超 前地 质预报 , 地 质灾害 , 地质 雷达
中图分类号 : U 4 5 6 . 3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蕞 厂
毳 L
已 开挖隧道 :
/
界 面
岩性
花岗岩
介电常数
4 . 0— 8 0
电磁波速 0 0 . 1 3 7
O . 1 l O
蓊 厂
微风化花 岗岩 中风化花 岗岩
7 5 MHz 。
图 1 地质雷达的工作原 理示意图
地 质雷达工作时 , 其 回波走 时( 电磁波行程 所需时间 ) t 为:
t =~
( 1 ) 得 的天线 中心频率 综合 考虑 , 计算 出最 终 的雷达 天线 中心 频率 。
其中, 为发射 、 接收 天线 的间距 ; z为反 射 点 的法 线 深度 ;
s t r e s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l a r g e d e f o r ma t i o n o f s o f t r o c k t u n n e l
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运用

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运用摘要: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下,公路隧道工程中的超前地质预报问题得以解决。
并且还在对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及操作流程进行了解析,通过利用地质雷达原理,分析出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的数据,作业人员会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制定准备计划,以此加快公路隧道的作业。
本文主要针对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工程超前地质预报中体现的作用进行简单的分析,还简单介绍了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作业中的技术体现,希望可以为今后公路隧道工程工程作业提供便利。
关键词:地质雷达;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探究前言众所周知,我国高速公路上隧道路段较为常见,这都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下得以快速发展,充分说明了科技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进程。
近年来,隧道工程作为公路建设中实施操作较难的一项作业,再加上不同地质所涉及到的岩石属性都是不同的,这也就意味着会给公路隧道工程作业造成一定的施工难度。
进而,可以使用地质雷达技术对隧道建设进行数据采集分析,通过数据可以制定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从而加快公路隧道的着整体建设进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1地质雷达技术的超前地质预报特征在建设公路隧道期间,隧道施工过程中会遇到崩塌、岩溶断层破碎和地下水量过大等负面因素,而这些因素极有可能会造成事故,阻碍施工进度。
进而,需要在建设公路隧道前期,最好勘探准备工作。
但是往往因为条件及技术方面的因素,对隧道勘探准备工作造成影响,导致隧道内的实际情况与勘探的结果相差较大。
基于此,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对于公路隧道施工而言尤为重要,而针对地质雷达方面的技术有很多。
例如最为传统的地质雷达成像技术,会以图像的形式与实际情况进行相对比,而这一技术对于勘探隧道工作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该地质雷达技术在成像方面仍有待提高,相比与实际情况还存在一些差距,再就是如何根据图像显示来区分识别地质现象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
而当前的地质雷达勘探技术相比以往传统的勘探技术而言,地质雷达技术可以通过高频电磁波,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进隧道内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再根据数据生成内部图像,从而精准的判断出隧道内的地质情况,从而加快公路隧道施工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帅然等: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 盘 回 车 键 即 可 采 集 一 道 数 据 。 主要适用于隧道掌子面较为粗糙、凹凸不平的工作环 境,要求天线按固定的距离移动方能保证采集数据的 剖面宽度与测线长度一致; 连测法是通过测距轮的滚 动或预先设置好的时间间隔自动采集数据,适用于较 光滑的掌子面。由 于 隧 道 掌 子 面 工 作 环 境 较 差 ,一 般 情况下均采用点测法。
从水平向测线 2 图 3 中可以看出,掌子面前方 2 m 范围内雷达波波形杂乱,同相轴连续与错断并存,反 射 信 号 震 荡,表 明 掌 子 面 前 方 岩 体 破 碎,亦 为 受 爆 破 岩体作业所致。自右侧洞壁至掌子面中轴线位置,实
108
低温建筑技术
2013 年第 9 期( 总第 183 期)
( 3) 参数选取。测量参数有中心频率、样点数、 叠加次数、采样频 率、时 窗、测 点 间 距 等。 天 线 中 心 频 率选择需综合考虑目标深度、目标最小尺寸以及天线 尺寸是否符合场地需要。当满足分辨率且场地条件 允许时,尽量使用中心频率低的天线。天线中心频率 确 定 后,样 点 数、叠 加 次 数 和 采 样 频 率 可 进 行 相 应 的 选择。时窗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最大探测深度与地层 电磁波速度。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增加 30% 作为 不可确定影响因素的余量。测点间距的选择取决于 天线中心频率与介质的介电特性。在地质预报时,选 择的测点间距要能保证采集到大于等于 40 道雷达数 据,方便雷达图像的解释[4,5]。 3 在竹盖山隧道中的应用 3. 1 工程概况
Key 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advance geological forecast;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application
地质勘探资料是隧道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而隧 道施工的依据主要是设计文件。由于受工程地质勘 察时间、经济、技术 难 度 等 条 件 限 制 ,往 往 造 成 勘 察 设 计与实际 不 符。 因 此,在 隧 道 施 工 期 间,采 用 超 前 地 质预报对隧道掌子面前方地质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 预测,是避免发生 灾 害、减 少 损 失、保 证 隧 道 施 工 安 全 的需要。地 质 雷 达 探 测 法 具 有 快 速 便 捷、非 破 坏 性、 分 辨 率 高、可 进 行 资 料 的 实 时 成 像 处 理、以 及 不 影 响 施工等特点,因而近年来在超前地质预报中被广泛的 应用[1,2]。 1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
( 2) 出口左线。图 4 和图 5 分别给出了出口左 线水平向测线 1( 台车顶部) 和水平向测线 2( 地面肩 扛) 实测图像。从图中可见,探测深度范围内除局部 地区异常 发 育 外,其 余 部 位 岩 体 均 具 有 较 好 的 完 整 性,这在图 5 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需要指出的是,在掌 子面中轴线左右各 2m,前方约 12 ~ 16m 范围内,有一 明 显 的 异 常 区,呈 孤 立 状,无 论 是 实 测 的 波 谱 图 还 是 wiggle 图中均有明显的反映。结合现场地质调查,推 测该异常区域为密集的裂隙赋存带,施工过程中需注 意控制此段的开挖强度,并注意观察该范围内岩体产 状 特 征,安 排 专 人 值 守 并 及 时 进 行 支 护 和 喷 护 ,避 免 开挖后出现塌方现象危及施工安全和设备安全。
106
低温建筑技术
2013 年第 9 期( 总第 183 期)
地质雷达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程帅然, 张 勤, 陈 松
(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0098)
【摘 要】 首先,在简述地质雷达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的测线布置、探测方法和探测技
术参数的确定原则进行介绍。其次,采用美国 GSSI 公司 SIR - 20 型地质雷达在竹盖山隧道进行地质超前预报。
Abstract: Firstly,based on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geological radar,the detecting method ,line layout and the parameters selection are introduced. Secondly,using SIR-20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of the United States GSSI company in Zhugaishan tunnel advance geological forecast is made. According to the detection data and th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radar scanning images,as well as the tunnel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actual excavation,we can conclude that geological radar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geological prediction in tunnel construction,the practicability of this method is strong,which has the good instruction function to the tunnel construction.
表1
隧道掌子面基本情况
工程位置及分项目类别
里程桩号
出口
进洞深度 /m 设计围岩类别
围岩类型
右线 YK70 + 819
101 Ⅴ级 强风化花岗岩
左线 ZK70 + 801
117 Ⅴ级 强风化花岗岩
3. 2 现场实施 现场仪器采用美国 GSSI 公司 SIR - 20 型地质雷
达,并配置 100MHz 天线和后处理软件 RADAN6. 6 等。 出口段目前采用全断面机械开挖加局部爆破开挖的 方法。采用 地 质 雷 达 进 行 超 前 预 报 时,对 出 口 段 左、
地质雷达 是 利 用 发 射 机 天 线 向 隧 道 掌 子 面 前 方 定向发射雷达波,当遇到不同电性( 不同介电常数、电 导率、磁导率) 介质的分界面时雷达波发生反射,反射 波被接收天线接收并由主机记录,主机对从不同深度 返回的各个反射波进行数据处理,可得到地质雷达连 续 探 测 彩 色 剖 面 图 像,通 过 对 反 射 信 号 的 时 频 特 征、 振 幅 特 征、相 位 特 征 等 进 行 分 析,结 合 地 质 背 景 对 目
APPLICATION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TO GEOLOGICAL FORECAST FOR TUNNEL CONSTRUCTION
CHENG Shuai-ran, ZHANG Qin, CHEN Song ( Schoo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 ,Hohai Univ. ,Nanjing 210098,China)
竹盖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地质雷达预报,从 没发生过因地质不良地段而引起的掌子面塌方事故, 确保了工程施工及人员安全。 4 结语
测波谱图及 wiggle 图形中均无明显的异常区域,表明 该段范 围 内,岩 体 具 有 较 好 的 完 整 性。值 得 注 意 的 是,自掌子面中轴线至左侧洞壁,前方 2 ~ 30m 范围内 波普图及 wiggle 图中显示有强度大小不等的异常区 域,其中以掌子面前方 25 ~ 30m 段强度最大,表明该 侧岩体的 均 一 性 及 完 整 性 不 及 右 侧 洞 壁,但 总 体 而 言,其破碎程度不致影响到目前的施工进度。综合图 2 和图 3 来看,出口右线自掌子面至前方 30m 范围内, 就 完 整 性 而 言,上 部 岩 体 要 好 于 下 部 岩 体,右 侧 洞 壁 要好于左侧洞壁。
右两线均采用“二”字型进行布置,其中横洞向布线较 低的一条位于掌子面底部人肩扛高度以避开地表浮 渣影响,较高的一条位于台车顶面 0. 5m 高以重点探 查拱顶位置。
地质雷达主要参数设置情况如表 2 所示。地质预 报开展时,安排 2 人将 100MHz 天线竖立贴近掌子面, 每 10 ~ 20cm 移动一次并采集信号。信号处理时,首 先根据反射回波的形态、反射强度及其变化在连续剖 面上判别目标性质,再根据回波的时间和速度确定目 标深度。
法。采集得到的信号经处理后如图 2 ~ 图 5 所示。 ( 1) 出口右线。图 2 和图 3 为出口右线实测图
像。从水平向测线 1 ( 台车顶部) 图 2 中可以看出,受 爆破致使岩体松动影响,掌子面前方 2m 范围内局部 实测波形明显凌乱、变化大、局部界面反射强烈,表明 岩体相对较为破碎。进入掌子面 2m 至前方 30m 范围 内,实测的波谱图中无明显异常,这在 wiggle 图中表现 的尤为明 显,表 明 该 段 范 围 内 岩 体 具 有 较 好 的 均 一 性,无明显破碎带及裂隙,岩体较为完整。
总的来说,本次超前地质预报探测范围内( ZK70 + 801 ~ ZK70 + 771、YK70 + 819 ~ YK70 + 789) 异常局 部较为明显,建议施工过程中加强现场跟踪观测和掌 子 面 调 查,并 适 当 控 制 开 挖 进 度,及 时 进 行 支 护 和 排
水作业。特别是出口左线掌子面后方的密集裂隙赋 存带,需注 意 观 察 其 与 围 岩 的 接 触 特 征 以 及 导 水 情 况,避免发生地质灾害。后经开挖证实我们的推断是 完全正确的,从而有效的指导了施工。
标进行地质解释[3]。原理如图 1 所示。
2 探测技术设计 ( 1) 测线布置。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测线
主 要 布 置 在 掌 子 面 上,一 般 要 沿 水 平、竖 直 方 向 各 布 置几条测线。为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必要时可加密雷 达测线或依据实际地质情况及施工要求,在隧道底板 和侧壁布置测线,以了解隧道周围的地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