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寓言故事吧,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篇1:《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简介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于是他便放下锄头每天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到树上的兔子。
下面是关于《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简介的内容,欢迎阅读!守株待兔成语故事相传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是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倒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能用于褒义,只要掌握了规律,在兔子必经之道上栽几棵树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
比如某地是日军必经之地,我们只要在此做好准备,守株待兔即可。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成语解释【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
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之辈。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篇2:成语寓言故事相信大家都听听过很多寓言故事了吧,那大家对哪些成语故事比较熟悉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源于寓言故事的经典成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成语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故事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战国时策士,纵横家苏秦的弟弟)替燕国游说赵惠文王,讲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来的时候经过易水,恰好看到蚌出来晒太阳。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精选4篇

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精选4篇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篇一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案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寓意:①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的不可能发生的。
②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③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④说明当时政策的腐,官员的愚笨。
拓展:守株待兔教案一:开始:同学们学过很多寓言故事,你能说出哪些寓言故事的名字?下面请看一组图画,(课件出示:树桩、农夫和幻想中不断奔跑而来的兔子)你想到了哪个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
二、识字。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能告诉老师你们预习了什么吗?(熟读课文,学习了生字)一起来看看你们生字认识得怎么样!(课件出示“守、窜、撞、桩、此、锄”)1、整体读一遍2、个别识记守:拆字法识记,组词。
窜:重点纠正读音。
让生比划窜的动作。
用“窜出来”说一句话。
撞:拆字法识记,组词。
桩:形声字。
组词树桩。
知道树桩什么样吗?生说,课件出示树桩图片。
此:些字去掉下半部。
课件出示。
锄:形声字。
组词锄头。
知道锄头是什么样子吗?课件出示锄头图片。
三、初读课文。
同学们真聪明,学会这么多生字一定累了,轻松一下。
听叔叔为我们讲故事。
(课件出示)叔叔讲得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想。
)那就把书打开,美美的朗读吧。
在读课文的时候老师有一个要求:边读边划出最能解释“守株待兔”意思的话。
开始读吧。
谁愿意勇敢地站起来朗读课文?揭示题意。
能把你画的句子读一读吗?(屏幕显示,在课文中注下划线)都来读读这句话。
关于守株待兔的寓言

关于守株待兔的寓言一、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二、字词解释1. 株- 树桩。
在文中“田中有株”,就是说田里有一个树桩。
2. 走- 跑。
“兔走触株”,这里的“走”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步行,而是快速奔跑的意思,兔子快速奔跑撞到了树桩上。
3. 因- 于是。
“因释其耒而守株”,表示一种顺承关系,于是放下他的农具(耒)去守着树桩。
4. 释- 放下。
5. 耒- 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6. 冀- 希望。
“冀复得兔”,希望再得到兔子。
三、寓意1. 批判不劳而获的思想- 故事中的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在树桩上死去的兔子后,就放弃了耕种,守着树桩等待兔子再次出现。
耕种是需要付出劳动才能收获庄稼的,而他却想不劳而获,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总是幻想不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功,比如一些人整天梦想着中彩票大奖而不去努力工作,或者总是期望别人的帮助而自己不积极进取。
2. 强调做事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 农夫的做法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改变。
兔子撞到树桩是一个偶然事件,他却把这个偶然当成必然,继续守株待兔。
这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机会,并且要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
例如在商业活动中,如果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企业不能还按照原来的模式经营,而要积极创新,适应市场的变化,不能像农夫一样守着旧的方式(守株),期待好运再次降临(待兔)。
3. 警示人们不能心存侥幸- 农夫心存侥幸,认为还会有兔子撞到树桩上。
这种侥幸心理会让人陷入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从而忽略了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学生在学习上,如果心存侥幸,平时不努力学习,总是幻想考试的时候能够蒙对题目,最终肯定不会取得好成绩。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成语故事篇一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结果,兔子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现在居然想用过去的**方案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寓意:①不劳而获,天上掉馅饼的事情的不可能发生的。
②把偶然事件当成必然性事件是十分愚蠢的。
③比喻不想努力,就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④说明当时**的**,**的愚笨。
大学生毕业实习报告大纲篇二学习国家相关的规章**,了解各种工程程序;通过阅读图纸,了解设计的意图、设计方案、施工细部;了解在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实际问题,并学习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等。
(一)建筑学知识参观校内单体建筑及建筑组群,参观特色建筑,了解分析以下内容:1、根据所学知识,对所参观建筑组群的总平面布局的合理性或不合理性进行分析。
2、参观建筑物外观及内部,了解各层平面布局及房间布置,观察建筑外观特点。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建筑平面布局、空间造型和立面处理方法。
3、分析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二)房屋构造通过去参观某项在建工程现场情况,了解以下内容1、了解该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构造特点、建筑作法、承重方式、施工方式、抗震等级等;2、了解该建筑物的地基及基础类型、构造形式及施工方法;3、了解该建筑物的墙体类型、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及施工特点;4、了解该建筑物板、梁、柱等的类型,配筋方式及其与墙、梁的连接构造,了解楼地面、屋面构造及顶蓬构造特点;5、了解该建筑的楼梯、阳台等的详细构造;6、了解建筑物的建筑装修构造。
(三)建筑材料通过去建筑工地实地参观,了解以下内容:1、了解水泥、砖、砂子、石子、钢筋等主要材料的规格、标号、特性及使用要求;2、了解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标号、生产工艺所用设备以及养护要求;3、了解各种钢筋加工情况;4、了解有关装饰材料的情况。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原文文言文

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原文文言文
【文言文原文】
守株待兔
【作者】韩非子【朝代】先秦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宋国人,他有一块肥沃的田地。
他勤奋地经营着这块田地,收成很可观。
田地里有一个树桩,干活累了时,他就在树桩旁边歇息一会儿。
有一天,他正在田地里耕作,不知从哪儿来了一只兔子,急急忙忙地奔逃,结果一头撞死在了树桩上。
他跑过去一看,高兴得不得了:“今天的运气真好,白白收获了一只兔子!”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扬扬地想:“要是我每天都在这里等着收获一只兔子,那以后就可以不用这么劳累了。
”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他放下锄头,每天守在田边的那个树桩旁边,等着兔子跑过来撞死在树桩上。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田地里长满了野草,荒芜不堪。
宋国人还在树桩旁边等着,然而再也没有兔子撞死过。
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注释

守株待兔课文原文及注释
《守株待兔》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一,源自《列子·汤问》。
故事讲述一个农民守株待兔的故事,这个故事是用来比喻不劳而获
的愚昧行为。
下面是《守株待兔》的原文及注释:
守株待兔。
【原文】昔者莊周梦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
知周也。
俄然觉,則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
為周與?周與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謂物化。
【注释】。
昔者,古时候。
莊周,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梦为胡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栩栩然,形容蝴蝶栩栩如生的样子。
自喻适志与,自以为达到了自己的愿望。
俄然,突然。
蘧蘧然,形容周围景物模糊不清的样子。
物化,事物相互转化的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通过莊周的梦境,表达了人们对于现实和梦境之间的疑惑和思考。
故事中的“守株待兔”也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比喻盲目等待不切实际的事情发生的愚昧行为。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寓言故事守株待兔1一天,兔子一家正在发愁。
原来,兔子家附近来了一群狼,整天眼巴巴地等待着猎物的出现,为了避免被当成食物,兔子一家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但是这样下去它们一定会饿死的,于是,勇敢的兔妈妈准备亲自找吃的。
兔妈妈来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
它心惊胆战,深怕自己会被敌人发现,就飞快地跑了起来。
突然,一个身影从它面前飞过,兔子妈妈害怕了起来,但是今天它一定要找到食物,于是就闭着眼睛往前冲。
一不小心,撞在了树桩上,昏迷不醒。
正在种田的农夫看见了,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心里十分欢喜,他马上丢下铲子,拎起兔子就往家走。
妻子见了问:“你不是去种田了吗?怎么还去市场里买了一只兔子?”“我可没有买,是我在种田的时候,一只兔子无缘无故地撞在树桩上呢!”“哦?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不如,我们在田边盖座房子,专门等待撞死的兔子吧!”“好!”夫妻俩一拍即合,马上着手准备。
他们在盖房子的时候,兔子爸爸见兔子妈妈几天不见踪影,便出来寻找,一不小心,也撞在了树桩上,正好又被农夫逮住了,从此,农夫更坚定了守株待兔的想法。
他信心倍增,忘乎所以,特意把窗口设在了刚好能看见树桩的地方,还把床安在了这里。
从此以后,农夫每天都趴在床上,等待着兔子撞死在他的眼前,时间长了,农夫的禾苗都死了,但是,农夫都没去料理,常常自言自语地说:“哎呀,兔子怎么还不撞死在树桩上呀!”最后,农夫和他的妻子都饿死了。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2话说农夫因为贪吃兔子肉而荒废了田地,导致身患重病而离开人世,临死前,他对儿子说:“儿子啊,你爸爸因为想不劳而获,种下了这颗致死的种子,你可不能学你爸爸呀!要好好耕种啊!”儿子两行热泪流了下来:“放心吧,爸爸。
”农夫死后,农夫的儿子厚葬了农夫,拿起那把陈年的锄头,儿子用了五个小时铲除了野草,接下来他用了两天翻好了菜地,播好了种子,便坐在菜地旁边的一块大青石上,想着:我一定要牢记父亲的教诲,不贪图小便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初步理解故事,明确故事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运气不会天天有,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2、培养幼儿乐意倾听故事,并能用绘画表达其内容。
3、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VCD 图片
活动过程:
一、我们学过哪些成语故事谁知道它的寓意
二、今天老师再请小朋友学习一则寓言:守株待兔(出示字卡)
1、有一天,一位农夫正在田里锄草,突然惊动了一只野兔,它跑得很快,这只野兔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幼儿讨论)
2、你们刚才说的种种情况确实都有可能发生,野兔一不留神竟撞在了田边的一个树桩上,会怎么样
3、农夫喜出望外,赶忙拾起兔子,带回家去,农夫得到这只野兔会怎么做呢
4、农夫回到家,确实把野兔美美地吃了一顿,他边吃边想,你们猜猜看会想些什么(讨论)让我们一起说说农夫的美梦吧!
5、从此,农夫再也不耕田锄草,他天天守在那个树根旁,等待野兔撞死在树根上,从早上等到晚上,从日出等到日落,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农夫等到的会是什么结果(幼儿讨论)
6、听到这儿,你觉得农夫的做法怎么样为什么(幼儿讨论)
三、观看动画,加深理解
1、刚才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现在想看看动画吗
2、如果你是农夫的朋友,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很短小,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不劳动不会有收获,运气不会天天有,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四、自由讲述,巩固故事内容。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
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
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
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shé)了。
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
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
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
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
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寓意: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安静倾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初步理解滥竽充数的寓意。
2、使幼儿明白: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学会做人的道理。
活动准备:实物投影仪、图片一幅、VCD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画,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他们两个人有什么不同他们在做什么
2、教师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
(1)介绍“竽”。
(2)教师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中讲了谁
他为什么要吹竽,吹得怎么样
可是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了
3、放VCD,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1)引导幼儿讨论故事题目。
(2)教师讲述故事题目《滥竽充数》,并引导幼儿理解含义。
(3)请幼儿讨论:你喜欢南郭先生吗为什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4、引导幼儿联系平时生活中,有没有像南郭先生那样的人呢。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国有一位喜欢寻欢作乐的国君叫齐宣王。
他派人到处寻找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规模很大的乐队。
齐宣王尤其爱听用竽吹奏的音乐,每次演出的排场都不小,总要集中三百名乐工一起吹。
有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南郭先生,知道齐宣王乐队的待遇很优厚,就一心想混进这个演奏班子。
可是他根本不会吹竽,不过他知道齐宣王喜欢所有的乐工一起演奏,自己若是混在里头,装装样子,充充数,谁看得出来!
南郭先生终於千方百计地加入了这支乐队。
每当乐队演奏时,他就学著别人东摇西晃,有模有样地「吹奏」。
由於他学得维妙
维肖,好几年过去了,居然也没露出破绽。
直到齐宣王去世后,他的儿子齐泯王继承王位。
齐泯王和他的父王一样,也喜欢听竽。
但是他却不喜欢合奏,而爱听独奏。
他要求乐工们一个个轮流吹奏给他听。
这下子,冒牌充数的南郭先生可紧张了,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眼看就要露出马脚了,欺君犯上的罪名,他可担当不起啊!只好赶紧收拾行李,慌慌张张地溜走了。
寓意:
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