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结构和演变过程的科学,作为一门广泛的学科,大一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地质知识。

本文将对大一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地质作用等内容。

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化1.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是地球宇宙形成的起点,它导致了宇宙的膨胀和冷却。

2.行星形成理论:地球是由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经过一系列过程逐渐凝聚形成的。

3.地球的分化: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分别由不同成分和物质组成。

4.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大气的形成、水的起源、生命的出现以及地质事件的发展。

二、岩石与矿物1.岩石的分类: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每种岩石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火成岩: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包括侵入岩和喷发岩两大类。

3.沉积岩:由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质岩等组成,形成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的沉积作用。

4.变质岩: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包括片麻岩、页岩和大理岩等。

5.矿物的特征:矿物是由确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地质作用1.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外部的构造和变形,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地质现象。

2.地质力学:研究岩石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力学行为,包括岩石的断裂和褶皱形成。

3.地貌地质学:研究地表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包括风蚀、水蚀和冰蚀等地质作用。

4.环境地质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预防控制,包括地质灾害的分析和评估。

综上所述,地质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的学科,大一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以及地质作用等基础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地球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地质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二)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二)
13
第七章
第四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3)河漫滩沉积:河漫滩是指河床两侧的低洼地带。洪水 期,河水漫过河床,进入两侧的低洼地带,因地形开 阔流速相对减小,从而造成细粒物质的沉积称为河漫 滩沉积。沉积物主要为粉沙、泥质等。 由于河流沉积物下部为粗粒的滞留、边滩沉 积,上部为细粒的漫滩沉积,形成了明显 双元结构 的 。 4)河心滩沉积:因河床变宽或河床中障碍物的影响,产 生双向环流,而发生在河床中的沉积称为河心滩沉积。 心滩沉积 随着沉积作用的加强,河心滩会露出水面则称为河心 洲。沉积物主要为沙粒,分选、磨圆均好。
第七章
第三节陆地流水的基本概念
地质作用
三、片流、洪流的地质作用 片流、 片流与洪流因无稳定的水源补给,而成为暂时性地面流水。 片流:沿斜坡无固定水道的面状流水,水层薄、流速慢、网状分布。 片流 洪流:由片流汇聚而成,沿河谷流动,流速快、流量大、有固定水 洪流 道。 片流、洪流、河流 1.片流 洪流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 片流、 1.片流、洪流地质作用的基本特点: 1)片流的洗刷作用:片流主要由大-暴雨形成,片流洗刷地表松散 物质,并将其搬运到坡角的过程称其为洗刷作用。片流不仅将 岩石表面的松散物冲离原地,而且也可将地表坡面切割成不规 则的浅槽,有利于风化作用的进一步进行。 浅槽 2)洪流的地质作用:片流在低洼出汇聚成洪流,洪流以其自身的 动力或裹挟的沙石对沟谷的破坏,以及将碎屑物搬运到低处沉 积的过程称之为洪流的地质作用。
北戴河大石河河谷形
24
插图8 插图8
金沙江虎跳峡
可罗拉多大峡谷
25
插图 9
伊瓜苏瀑布
26
插图10 插图10 瀑布向源侵蚀现象
17
插图1 插图1
片流、洪流、河流关系图 片流、洪流、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1、地质作⽤:由于⾃然动⼒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称为地质作⽤。

2、地质作⽤分为:内⼒地质作⽤、外⼒地质作⽤。

3、内⼒地质作⽤:作⽤于整个地壳和岩⽯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的称为内⼒地质作⽤。

4、外⼒地质作⽤:作⽤于地球表⾯,能源来⾃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地质作⽤。

5、内⼒地质作⽤⼜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岩浆作⽤、变质作⽤。

6、外⼒地质作⽤⼜分为:风化作⽤、剥蚀作⽤、搬运作⽤、沉积作⽤固结成岩作⽤。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引起地壳(或岩⽯圈)组成物质发⽣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平运动(造⼭、沿球体平⾯沿切线⽅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地震的地⽅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1.2岩浆作⽤和⽕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氧化硅、⾦属氧化物、少量⾦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

3、岩浆作⽤分为:喷出作⽤、侵⼊作⽤。

4、⽕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岩。

5、⽕⼭分为:活⽕⼭、死⽕⼭、休眠⽕⼭。

6、程度分⽕⼭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锥、岩钟、岩熔流。

2、三⼤岩类:⽕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部分》倾⼊作⽤与倾⼊岩1、倾⼊作⽤: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周围岩⽯,⽽未达到地表。

地质学基础(第十五章: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第十五章: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五章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湖泊概述
湖泊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一、沼泽的概念及其成因
1、沼泽的概念 是陆地上潮湿积水、喜湿性植物大量生长并有泥炭堆积的地方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三、湖泊的沉积作用
2、化学沉积作用
(1)潮湿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2)干旱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碳酸盐沉积阶段
硫酸盐沉积阶段 氯化物沉积阶段 盐湖干涸与盐层埋藏阶段
3、湖泊的生物沉积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
© 2012,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普通地质学---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五章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第一节
第二节
湖泊概述
湖泊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 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 (800~1200℃)熔融体。它不 连续地发源于地幔顶部或地壳深部。岩浆形成后循软弱 带从深部向浅部运动,在运动中随温度、压力的降低, 本身也发生变化,并与周围岩石相互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 风化带以下,受温度、 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 响 ,在固态下转变 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 岩石变质后,其原有 构造、矿物成分都有 不同程度的变化,有 的可完全改变原岩特 征。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三、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表生条件下(常 温、常压、富氧和水),由于 气温、大气、水和生物等的 作用,使岩石和矿物在原地 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有 以下3种类型: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在自然界以上3种风化作用可能 并存,但在不同的地区可能 以某一种或两种为主。
(3) 基岩岩性
基岩岩性是影响风化作用的内在因素。岩石的 种类,造岩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岩石的结 构和构造都影响风化作用。此外,岩石中胶结 物的成分和胶结方式、岩石裂隙发育程度等, 也都影响岩石的抗风化能力。
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 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地质学基础
地质营力与地质作用
外地质营力/作用 内地质营力/作用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一、地质营力
地质营力,一般指引起岩石圈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和地表形态运动和变化的自然动力。 根据能量的来源,可将地质营力分为外地质营 力和内地质营力。
地质作用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有的 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 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 的结果。

地质学基础 讲7-讲10-外动力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    讲7-讲10-外动力地质作用

河流机械搬运物的运动方式与磨圆示意图
悬移式 跳跃式 悬移式
棱角状
椭圆状
河流搬运物形态、组分变化示意图
上游区
中游区
下游区

二、海洋的搬运作用 1.机械搬运作用 ⑴ 海浪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悬移,跃移和推移 分选和磨圆程度比河流更好。 ⑵ 浊流的搬运作用:流动持续时间短,分选和磨圆不明显; ⑶ 洋流的搬运作用:流速缓慢,只能以悬移方式搬运极细物质, 搬运能力不大; 2.化学搬运作用: 可溶性物质以真溶液形式在海水中扩散,被长距离搬运 胶体溶液与海水混合发生凝胶沉淀,一般在浅海近岸带沉淀。
三、其他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 1.风的搬运作用:只有机械搬运 搬运方式:悬移、跃移和推移; 分选和磨圆良好。 2.冰川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载运、推运; 不具有分选和磨圆 3.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溶运; 溶洞和地下暗河中的地下水也有一定的机械搬运能力,搬 运的物质是泥质和少量细小砂粒。
第四节 沉积作用
一、河流的沉积作用 1.概述:一般没有化学沉积,只有机械沉积; 机械沉积分异规律:当流动介质的运动速度和搬运能力在一定方向 上作有规律的降低时,被搬运的物质相应按粒 度,密度和形状分异,依次沉积。

砾 砂 粉砂
锡石
磁铁矿
琥珀
石墨
石英
(0.05-0.005mm) (>2mm)(2-0.05mm)
河流的碎屑沉积物为冲积物,具有层理,砂砾层中具斜层理,粉砂层中
二十世纪重大成就
橙色:表层流; 蓝色:底层流 80年代末提出了“全球输送带”概念,这是深海热盐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 述了北大西洋下沉的深层水南下,通过南极绕流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然后上翻 到上层,再返回北大西洋。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地质作用1)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地质作用1)

二、河流的地质作用 (一)、概述 河流是陆地上永久性有固定水流,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极其密切的 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河流分不开的“母亲河”同时从自然界的角度,河 流是陆地上最活跃的地质动力。河流的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强烈的外动力地 质作用,流水的作用,是河水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各种改造。 1、片流、洪流和河流 1)片流与坡积裙 大气降水大多为地表水,最初覆盖地面沿斜坡均匀活动网状流—片流。 2)洪流与洪积扇 片流进一步发展水量增大,在一些沟槽中汇集、便以自身冲刷使沟槽扩 大,成沟谷。沟谷中的浊水能量大(雨季)携带大量冲刷碎屑在沟口(山角 处)堆积扇水,称浊积扇。 3)河流 大型切割源沟各称冲沟,当冲沟有充足的外给水源即成为永久性水,称 河流。 地表上有固定水道(河道)的经常性水流。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 第三节
外动力地质作用
(二)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1、气候的影响 第 二 章 地 质 作 用
气候影响到 干冷地区 湿热地区
地表温度
降水量 降水性质 水溶液性质 生物活动状况

小 固体 酸性少 少

大 雨 酸性水 多
干冷地区:物理风化为主,程度差,速度慢,产物以岩 石碎屑为主。 湿热地区:化学风化为主,生物风化,程度高,速度快, 矿物分解彻底。产物以大量残留粘土为主。
西南石油大学
■ 第三节
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 二 章 地 质 作 用
(2)侧蚀作用(旁蚀) 河水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使河谷加宽或使河道左右迁移的 作用称侧蚀作用。 侧蚀的原因 1)河流弯道处的离心力:河道中只要有一个微小的弯曲存在,流水 就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涌向凹岸,从而在道弯处形成单向环流。 单向环流使岸不断侵蚀,同时凸岸沉积,结果加大了河流的弯面程度。 2)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由于科氏的作用,即使 是很平的河道也将有一侧受到侧方侵蚀,北半球河流的左转弯处,离心力 与科氏力同时作用凹岸,侧蚀强烈;右转弯处,离心力与科氏力相反。 侧蚀的结果 1)河床弯道处曲率增大 2)河谷加宽,不对称,凹岸陡,凸岸缓。 3)自由河曲及牛轭湖的形成。

地质学基础-地质营力与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地质营力与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地质营力与地质作用
内地质营力:能源来自于地球内部,作用于整个地球的自然动力。

这些内能包括热能、旋转能、重力能、结晶能和化学能。

主要有构造营力和岩浆营力。

构造营力:由地球内部引起的,使地壳或岩石圈发生机械运动的自然动力。

山脉的隆起、板块的漂移、岩层中的褶皱与断裂现象,以及具有巨大破坏力的地震等,都是由构造营力引起的。

构造营力可造成脆性变形,也可造成塑性变形,可形成面状构造,也可形成线状构造。

岩浆营力:由地球内能引起的,通过岩浆的温度、压力和运动表现出来的自然动力。

岩浆营力可以引起岩浆侵入和喷发作用,以及诱发火山地震,还可引起变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地质营力引起岩石圈或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一般由内地质营力引起,使地壳或岩石圈物质成分、内部结构以及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作用。

内地质作用类型: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运动、变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
主要能源是太阳的辐射能。

类型: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崩塌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作用)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共15小题30分)
1、由自然力引起地壳或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称为。

A、地质作用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岩浆作用
2、在大气、水、生物等的作用(包括地表温度变化的作用)下使岩石在原地被分解破坏的过程,称。

A、剥蚀作用
B、搬运作用
C、风化作用
D、沉积作用
3、在岩浆岩中当SiO
2
含量大于66%时,该岩石为。

A、中性岩
B、基性岩
C、超基性岩
D、酸性岩
4、是指岩浆侵入围岩而引起的变质作用。

A、气-液变质作用
B、接触变质作用
C、动力变质作用
D、区域变质作用
5、由岩石圈及上地幔物质的机械搬运使刚性岩块突然断裂而引起的地震
是。

A、陷落地震
B、诱发地震
C、火山地震
D、构造地震
6、“球形风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压力
B、温差
C、岩性
D、生物
7、风化壳的存在,表面有,证明地壳发生过地壳运动。

A、断层
B、褶皱
C、沉积间断
D、生物
8、河流中的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会发生侵蚀作用,其中下蚀作用会使河
流。

A、变平
B、加宽
C、加深
D、缩短
9、一般高潮面和低潮面之间的地带,称为。

A、滨岸带
B、浅海带
C、潮间带
D、朝上带
10、地表之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地下水称。

A、承压水
B、层间水
C、潜水
D、泉水
11、云南石林是属于地貌。

A、喀斯特
B、砂岩
C、平移断层
D、逆掩断层
12、河流阶地大多数情况下由构成,他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或侵蚀基准面发生变化有关。

A、心滩
B、河漫滩
C、边滩
D、冲击层
13、珊瑚是浅海固着底栖生物,其躯体呈树枝状,由许多小管构成。

A、SiO
2 B、CaCO
3
C、FeO
2
D、CaSO
4
14、鲕状灰岩是典型的地层。

A、海相
B、陆相
C、海陆过渡相
D、冰川相
15、下列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

A、剥蚀作用
B、岩浆活动
C、沉积作用
D、成岩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6、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环境中,由于变化、、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等的作用,是矿物、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17、地球的内能,主要有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地球内部物质所产生的和地球自转所产生的。

18、泉是指地下水的,按泉水的运动特征可分为和。

19、河流的侧蚀作用能促使河床左右迁移、形成河曲、使河谷谷坡后退、谷底
的作用。

20、内动力地质作用分为、岩浆作用、、和地震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分为、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成岩作用。

21、浅海化学沉积物以铝、、、钙等的氧化物和为主。

小管构成,珊瑚珊瑚是浅海固着,其躯体呈树枝状,由许多CaCO
3
不断繁殖,不断分泌石灰质,骨骼也不断长大,形成巨大的。

22、煤是能源,中国是世界上煤矿资源极丰富的国家之一。

从成煤环境来看,主要有煤田和煤田两种类型。

其成煤时期主要和中生代形成。

23、河流在下蚀作用过程中常在河谷两侧留下一些台阶状的地貌单元,这些地貌单元被称为。

24、冰啧物的特点是无分选性,大的漂砾和砂、粘土等混杂堆积在一起;不具层理;砾石和砂多为,在砾石的的磨擦面上可见到特有的,它是冰川存在的重要依据。

25、海相地层其主要特点是含有;具有良好的;常有典型的海相环境下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如海绿石、鲕状灰岩、礁灰岩等。

在滨海沉积中海常见交错层理、、泥裂等构造。

26、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有溶沟、石芽和;落水洞和漏斗;峰林;地下河(暗河)和。

三、判断题(共10小题20分)
()27、变质作用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的有无不很重要。

()28、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同一次地震中不同地点,地震的震级、烈度是相同的。

()29、在大陆地壳的表层由残积物和土壤构成的一层不连续薄壳,称为风化壳。

()30、粘土和淤泥的孔隙度大,但空隙小,常构成透水层和含水层。

砂岩等空隙粗大,相互连通,常构成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31、溶洞是在石灰岩地区由于地下水浅蚀作用,地下水沿岩层裂隙及层理面、节理面等空隙流动,发生强烈的溶蚀作用使空隙扩大成洞穴。

()32、河漫滩是指洪水期被水淹没,洪水退后又露出水面的河床两侧谷底
平坦部位上的堆积地形。

()33、浅海是指最低潮线以下至200m深度的海区沉积,又称大陆架沉积,是海洋中主要的沉积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都很丰富。

()34、陆相地层主要特点是含有陆相化石(包括淡水生物),沉积物一般以碎屑物和粘土为主,具有水平层理和各种原始斜层理和交错层理。

()35、风蚀作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风速和地面的自然状况。

()36、在成岩作用的过程中,当沉积物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沉积物还会随之发生化学变化,并形成新的矿物和新的矿物组合。

四、名词解释(高三做前6题,高二任选6题,共24分)
37、垂直运动:
38、风化壳:
39、河流阶地:
40、侵蚀基准面:
41、沉积相:
42、地质作用:
43、地震:
44、成岩作用:
45、剥蚀作用:
46、沉积作用:
47、风化作用:
五、简答题(高二高三任选6题,共36分)
48、什么是风化作用?它与剥蚀作用有何区别?
49、地壳运动有哪些特征?地壳升降运动和地壳水平运动有哪些重要标志?
50、变质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51、河流是怎样进行侵蚀作用的?
52、海蚀作用在什么地带最盛行?为什么?
53、剥蚀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54、河流对搬运物事如何搬运的?
55、研究河流阶地的意义是什么?
56、海相、陆相及海陆过渡相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57、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
六、论述题(任选1题,共10分)
58、研究风化壳的意义有哪些?
59、论述岩浆的特点。

60、浅海带可以形成哪些生物沉积?
61、论述河流下蚀作用的过程及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