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与朱元思书》 教案(2)

合集下载

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教案2新人教版

2016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1《与朱元思书》教案2新人教版

掌握文言文是词语虚词用法。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教具 学具 和谐教学法 教师活动 1、检查学习情况。 (1)学生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 速、语调。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 一遍。 韵 柯 飘 荡 负 势 轩邈 泠 嘤 缥碧 横 柯 窥谷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2、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 (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 (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 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根据课文内容,自行 解决问题
学生相互讨论问题
思考并集中展示问题
山中声音
2
教学 反思
赏析文章的意境之美。
3
课本 学生活动 听一听
回顾以前知识
自主学习
1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1>理解课文第一段。 (1)解释红色词语:风烟 共色 从流飘荡 许 独绝 (2)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这 部分是文章的总起,概括 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 水。 (3)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 有抒情。请指出来。 (4)对照板书,速背本段。 激情互动: <2>理解课文第二段。 (1)解释红色词语: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 奔 (2)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以简练传神的笔法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 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 之特点。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 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较两 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 看写法有什么不同。 (3)齐读并速背本段。 <3>理解课文第三段。 魅力精讲 (1)解释黄色词语:寒树 负势竞上 轩邈 泠 泠 相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忘反 横柯上蔽 交映 见 (2) 小结二、 三段写法。 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 (3)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 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 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 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 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快乐确实难以 比拟的。 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板书设 计 颜色 深度 山形状 清澈 干净 急速 山中色彩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四、赏山之“奇”
“舟行富春江,人在画中游”!领略了江水之异,我们再一起去看“山”。
1、活动开展:山林寻美(根据提示的路径,可以分成四人小组结伴而行,把找到的美点做简单的批注。)
路径:观景(山):作者从哪些方面展现山的奇特
品文:品字词、赏修辞、析写法
2、小组展示收获
收获预设:(1)“夹岸……成峰”,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把山写出了动感。“竞”、“争”、“轩邈”、“直指”这些词写出了一种力量,一种动感。
布置作业
把本文改写成一篇游记散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作者在介绍富春江山水时先总写,再分写,真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山、水
三、赏水之“异”
1、富春江的水之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三方面:水色、水清、水急
2、请根据课文,张开想像的翅膀,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奇异的江水呢?
示例:富春江真像一条长长的青白色缎带,在两山之音蜿蜒舞动着。江水绿绿的,静静的,清清的,各色鱼儿在水里自由穿梭追逐,有时在石缝间捉迷藏,有时又和映在水里的云朵的影子嬉戏呢。
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温故知新:背诵课文。
二、明结构之妙
1、“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文中哪一句话概述了富春江景物特征呢?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是如何用妙笔向朋友描绘美景的?又是从哪两方面写景?
3、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戾天者”、“经纶世务者”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暗含了作者对这些人的什么态度?
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掌管政务的人。对追求功名利禄这行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与朱元思书·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
(二)重点:文言词汇,抓住富春江水的绮丽多姿这个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三)难点: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对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和思想。












课前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优□良□中□差□
建议:
一.新课导入:
1、简介文体和作者
文体: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的体裁有说、铭,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言体裁“骈文”。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言文,侧重阅读,要反复读,熟读成诵;在内容探究上,要学生分析作者写景的目的,从而领悟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在写作训练中,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描写角度和多种修辞方法进行写作,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协作讨论,教师启发点拨等方法完成该文的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教师小结:作者在第一段中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为自己对富春江风光的高度概括和由衷的赞叹,并作“文眼”统领全篇,开头第一段从结构上看,是总写。为下文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埋下了伏笔。由此可见,本文可分为两层。
2、既然“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一句,作者那么又是如何具体详细为我们描绘富春江水“奇”“异”的景色特点呢?
4、要求学生再读本段,思考:我在开始就讲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那么大家能否说一说作者通过写景究竟要抒发怎样的情感呢?文章中是否有相应的句子表现出来?
(总结一:从全文看,作者表现了他对大自然优美景色由衷的赞美。如“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和“鸢飞唳天者,望蜂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等句子。
四、指导学生再读,细细品味文章写作特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一、概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课文为本册书第一篇重要的古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基础,能依据工具书自主学习古文,教师只应加以点拨即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现ppt课件,适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六、教学过程《与朱元思书》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的生平与创作,介绍骈体文的基本特点;利用录音手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字词,体会文中“追求自由”的情怀,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课文的主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释词、译句相结合,利用关键词语分析课文结构、辅助背诵的方法;领会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感受江山的奇美。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点?(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2.领会作者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自主、合作与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学重点】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两句。

【学法指导】读、研讨结合语境,积累词句;抓关键句子,理解主旨【教学安排】两节课第一节课【教学要点】1、朗读熟读课文 2、划分节奏 3、翻译课文。

【教学步骤】一、作者简介: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

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二、学生试读课文,给15分钟熟读课文。

三、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拍。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四、翻译课文:学生先口头翻译,再落实到书面上。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八年级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五篇】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培养学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体会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自然美景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和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

2、学习本文任何从“奇山”和“异水”两方面去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1):同学们,我们在大自然中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领略了火热坦诚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与丰硕,也品味了冬的严肃与温柔。

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现代的四季,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现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学们,你想换换口味,欣赏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风光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的浙江,来欣赏富春江的美景吧!设计(2):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士为这歌唱。

南朝梁文学家吴均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风光旖旎的富春江。

设计(3):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

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之美,赋予山水灵性、情感以至生命。

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为我们留下了独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让我们悉心体味,尽情观赏。

(二)课文简介也许同学们会问: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谁人之手?又是怎么写成的呢?那么,谁能告诉大家?(检查预习效果)《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他是南朝梁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描写山川景物见长,风格清秀挺拔、语言流畅自然。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节选。

(三)进入文本,把握文意1、研究性学习:先由教师范读一遍课文,再由学生指读,不理解、不理解的字词句做好标记,集中提出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由学生集体解决,再由教师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做仔细的解释和引导。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与朱元思书》(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与朱元思书》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是文言文教学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其中《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描写山水景物的精品,不仅让我们体味到作者高雅的志趣,同时还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

新教材入选此文,意在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名家描绘山水景物的名篇,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继续欣赏山水游记的优美意境,继续提高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根据新课标中三维目标和阅读文言文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地位、学生的认知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能正确有感情朗读、诵读课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进一步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体会文中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和骈散结合的写法。

3、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把握文章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1、学生预习,搜集有关写山水的诗文。

2、朗读、背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品味优美的写景语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文,需重点介绍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将入微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熟读成诵感受文中优美的意境确立为教学重点)。

由于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确立理解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以及把握课文的主旨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已有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朗读、诵读教学法、资料收集信息整合法、师生立体交流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又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指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自主合作,发挥想象,养成自主勾画圈点批注的学习习惯。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5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21 "with Zhu Yuansi" in Chinese Volume II of Grade 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与朱元思书》教案5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与朱元思书模板实用版2、篇章2:与朱元思书样本通用版3、篇章3:与朱元思书范本(2020版)4、篇章4:与朱元思书例文常用版5、篇章5:与朱元思书范文(标准版)篇章1:与朱元思书模板实用版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标对古文学习的要求(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和情感。

(2)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教材分析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

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阅读文章,我们会体味到文章的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

3、中招常考考点:近8年来,河南省中招课内对比阅读每年设计4道小题,1题1考点。

(1)实词理解(2)句子翻译(3)文意理解(4)迁移运用4、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础,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常用文言句式,逐步培养阅读文言作品的能力,用心领悟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二、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够准确说出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与朱元思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朗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品位文中山水描写的意境。

3、简单了解六朝文人书信中写景的作用。

4、感知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学习他豁达的处世观。

5、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文言文重在朗读,在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2、品位山水意境。

难点:文章中表现出的对朋友的劝导,在文末不易发觉,需老师指点。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
1、过程:先引起学生兴趣,走入课文,掌握课文,体会思想。

2、方法:演示法、引导法、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富春江图画)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语文学习犹如快乐的旅行,她给我们很多快乐和幸福,也给了我们许多知识和感悟。

今天,就让我们背起智慧的行囊,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

我们的目的地是哪里呢?请看大屏幕。

师:这是美丽的富春江,你看江水碧波荡漾,两岸高山危耸,(严于陵钓台、葫芦瀑布、鹳山)心向往之吧!今天,我们就到那里去游山玩水吧!
(二)学习新课
1、了解作者
我给大家找了一个导游,吴均。

我们先认识一下他。

(板书)吴均,字_______ 、
________ 人,___________ 朝文学家。

(指名上来填写)我们跟着他的脚步走进文章《与朱元思书》,去领略山水风光。

2、阅读提示,获取信息
先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预习提示,其他同学请圈出里面提供的信息。

(指名回答)[山水小品、内容是描绘大自然、学习时注意要点]
3、给生字正音,能熟练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同学仔细听,圈出易读错的字。

指名说出(缥碧、轩邈、千转、鸢飞戾天)
(2)指名学生读,指出应注意的地方:要读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位文中意境;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这样有鲜明层次感,不至于两个不同画面交错。

(3)齐读(效果不错)
4、疏通文意
(1)检查预习
[大屏幕] 天下独绝若奔忘反
百叫无绝轩邈千转
(指名回答)一词多义词语活用通假字
师:这几个有些难度的字就没有难倒大家,那其他的词语就是小菜一碟了。

(2)给几分钟时间,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不要照参考书,相信自己。

(3)请三位同学各译一段
师:美吗?美,比画上的还美,有形有色还有声,有静也有动。

5、分析文章
我们选择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去富春江划船,(漂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多自在呀!
(1)请圈出文章中心词(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对,后面内容就是围绕这“山的奇”和“水的异”来写的。

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总领全文√)
(2)接下来的内容就交给同学们,自己去体会这山水之妙吧!
(1、2)组为“奇山派”(3、4)组为“异水派”
先给你们自由活动时间,爬山的爬山,游水的去游水。

等会集合时一定要告诉我你的体会。

(讨论得挺热烈嘛!集合)
“异水”清深急猛(钓鱼、冲浪)
“奇山”高多声色(迷路、交响乐)
(3)真是玩得乐不思蜀了,别说你们这全贪玩的孩子,就是那些治理朝政的掌权者和追名逐利的官员们,到此一游也会忘记烦恼,甘愿抛却那至高的权位与自然融为一体。

(4)解题,补充相关资料
师:从山水中回来吧!我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题目不是“富春江美景”而是“与朱元思书”呢?(指名解题)——写给朱元思的信。

师:那为什么没有信的格式,而全是景物描写呢?(生回答不上来)
师:六朝文人写信是有个特点,要在信中写一段景物,本文就是信的节选。

(放映大屏幕)景物作用:一、用典型的景物打动对方。

如:……………。

二、借景抒情,如……………。

师:朱元思是作者的好朋友,现在在朝廷为官。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作者还怕朋友在官位上,和那些贪官污吏同流合污。

便委婉地劝朋友退官隐居,融入山水之中。

本文没有信的格式,我们也不把它当信来学习。

里面描写的山水太美了,这就是一篇优美的山水经典之作。

(5)齐读文章
(三)结束、归纳
今天的旅行一定收获不少吧!既饱览了独绝的奇山异水,有了解了六朝文人写信的特点,还认识了一位关心朋友、而有心胸豁达的吴均。

明天我们将去拜访一位不慕荣利的五柳先生,想踏上新的旅途吗?那回去后请查找有关五柳先生的资料吧!
七、板书设计
与朱元思书
吴均字,人,朝文学家
奇山高多声色望峰息心
独绝异水深清急猛窥谷忘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