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与当代特征

合集下载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

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历史欧洲深厚的园林文化传统和现代工业文明蕴育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诞生,它的发展经历了各种风格形式和思想观念的演变。

在全球化进程急速推进的今天,欧洲当代景观规划设计仍然以其对传统和地方性的尊重,对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对各种艺术观念与形式的借鉴而在当代世界景观舞台上独树一帜,引领潮流。

1、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萌芽随着欧洲工业城市的出现和现代民主社会的形成,欧洲传统园林的使用对象和使用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开始向现代景观空间转化。

英国设计师莱普顿(H.Repton)被认为是欧洲传统园林设计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最早从理论角度思考规划设计工作,将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对自然与非对称趣味的追求和自由浪漫的精神纳入符合现代人使用的理性功能秩序,他的设计注重空间关系和外部联系,对后来欧洲城市公园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英国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许多城市环境恶化,为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政府划出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公园和注重环境的新居住区。

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些艺术家针对工业化带来的大量机械工业产品对传统手工艺造成的威胁,发起"工艺美术运动",他们推崇自然主义,提倡简单朴实的艺术化手工产品,在他们影响下,许多景观设计师抛弃华而不实的维多利亚风格转而追求更简洁、浪漫、高雅的自然风格。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艺术思潮的转折时期,发源于比利时、法国的"新艺术运动"进一步脱离古典主义风格,为现代主义风格做准备,一些建筑师的景观设计作品从自然界的贝壳、水漩涡、花草枝叶获得灵感,采用几何图案和富有动感的曲线划分庭园空间,组合色彩,装饰细部。

2、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诞生"新艺术运动"引发了欧洲艺术的现代主义浪潮,到1920年代初,一些景观设计师开始在一些小规模的庭园中尝试新风格,通过直线、矩形和平坦地面强化透视效果,或直接将野兽派与立体主义绘画的图案、线型转换为景观构图元素。

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未来

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未来

景观设计的历史与未来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通过将自然与人类活动相结合,营造出功能美观且具有文化内涵的室外环境。

它涉及到对地形、植被、水文、道路、建筑等各个方面的综合规划和设计。

本文将探讨景观设计的历史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历史发展1. 古代景观设计古代景观设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古埃及文明,他们在河流旁边建造了花园、公园和神庙,以及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景观元素。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庄园和公共花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景观设计。

2. 文艺复兴时期的景观设计文艺复兴时期,景观设计开始与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紧密结合。

著名的花园设计师安德烈·勒诺特以及韦尔萨尔花园的设计,标志着现代景观设计的起点。

在这一时期,数学和几何学的应用也大大影响了景观设计的发展。

3. 现代景观设计20世纪的现代景观设计,主张将场地规划与自然资源保护相结合。

以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为代表的设计师,强调景观的社会价值和可持续性。

同时,景观设计开始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联系紧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未来趋势1. 环境可持续性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

通过合理规划植被、水资源和交通等方面,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使用可再生能源和生态建材,以减少对地球的负担,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 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景观设计也将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

例如,智能灯光系统和智能喷泉等技术的应用,将为人们创造出更加美妙的夜景。

此外,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设计前进行真实感受,提高设计效果。

3. 文化与社区参与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更加注重与当地文化和社区的融合。

设计师将更多地倾听居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通过与居民的互动,能够创造出更加具有共鸣和包容性的设计,为社区带来更多的福祉。

4. 生态修复生态修复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未来将更加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演进要理解西方现代景观,必须借助于其时代的理论支撑——哲学和美学的分析。

20世纪的哲学、美学表现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主潮的碰撞和渗透,并贯串着“从理性到非理性”和“从方法论轴心到语言学轴心”的两大转向。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阶段欧洲的早期现代艺术和“新艺术运动”促成了景观审美和景观形态的空前变革,而欧美“城市公园运动”则开启了现代景观的科学之路。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广泛应用阶段从20~30年代美国“加州花园”到50~60年代景观规划设计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但都集中表现为“现代主义”倾向的反传统、强调空间和功能的理性设计。

3、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一方面,“生态主义”为60~80年代的主潮,另一方面,现代之后的“非理性”促成了景观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从影响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因素的角度分析,也从三个主要方面入手。

1、现代艺术和审美的启迪现代艺术的发展促成了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审美情趣个性化,在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具体实现。

早期的抽象艺术为景观形态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现代之后的景观设计则直接参与到艺术流派和风格的形成中,形成了波普艺术、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多种风格的景观设计。

2、科学和技术的影响科学哲学和“现代主义” 的理性现代景观构筑设计范式,关注空间、功能,并使“生态主义”的方法论成为60年代景观设计的主潮;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则为景观设计的科学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使得设计手段日益丰富。

3、现代哲学的启迪“语言学”转向的哲学,研究的是如何表达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以语言学为中心的“表达”,使景观设计更加关注艺术形态和科学技术后面的“意义”,由此引导出一系列新的景观设计方法论:现象学、符号学、神秘主义、叙事性、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一、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自19世纪中叶始,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初,是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探索时期,资本主义大工业革命诱发出现代景观的艺术和科学两条线索。

欧洲城市景观发展历程及城市景观特征

欧洲城市景观发展历程及城市景观特征

欧洲城市景观发展历程及城市景观特征一、概述欧洲作为世界上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大洲之一,其城市景观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将从欧洲城市景观的发展历程入手,结合不同国家的城市景观特征,探讨欧洲城市景观的独特魅力。

二、欧洲城市景观的发展历程1. 古希腊罗马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欧洲城市景观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城邦和帝国的基础之上。

城市中心的广场和宫殿建筑是当时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风格注重对称、稳定和宏伟,形成了独特的古典建筑风格。

2. 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城市景观发展的转折期,城市在这一时期逐渐成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防御、通风和排水等城市功能,同时也开始出现了许多宗教建筑,如教堂和修道院,这些建筑为城市增添了宗教色彩,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景观。

3.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城市景观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高潮。

大量古典建筑和雕塑被修复和建造,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对称、比例和美感,城市景观呈现出了更加优美和华丽的特征。

4.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城市景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在工业化的冲击下迅速扩张,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城市景观变得更加现代化和多样化。

5. 当代在当代,欧洲城市景观的发展呈现出了多样化和现代化的特征。

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大量的公共空间和绿化带被建设和改善,城市景观逐渐呈现出了更加宜居和宜游的特征。

三、欧洲城市景观的特征1. 多样性欧洲城市景观的特征之一就是多样性,不同国家和城市有着不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意大利的威尼斯是水上城市的代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伦敦市的剑桥大学则展现了古老的学术氛围。

2. 历史悠久欧洲城市景观的历史悠久也是其特征之一。

许多欧洲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老的城墙、城堡和教堂等建筑成为了城市景观的一部分,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历史韵味。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浅析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浅析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发展浅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有着千年历史的艺术,它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旨在创造出满足人们审美需求和生活愉悦的环境。

本文将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未来趋势进行浅析。

一、发展历程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可以追溯至古代的园林艺术。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远流长,自古代的皇家园林到现代的公园景观,都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催生了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萌芽,人们开始注重园林中的几何布局和植物景观的组合。

18世纪的英国风景园林设计更是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融为一体,提出了“自然式”园林的概念。

20世纪,现代风景园林设计逐渐走向成熟,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和城市生态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特点1. 环保可持续:现代风景园林设计注重环保可持续性,提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设计师们常常会将现代科技与自然植被相结合,通过节水、减排、节能等手段打造出环保型园林景观。

2. 人性化设计: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关注人的感官需求和情感体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设计师们注重创造出安静、优美、宜人的环境,让人们在其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3. 多功能性: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强调园林景观的多功能性,除了提供休闲娱乐空间外,还融入了文化、艺术、教育等元素,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技术创新: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智能化设备等,打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提升了园林的观赏性和互动性。

三、未来趋势1. 绿色智能化:未来,园林景观将更加注重绿色智能化设计,通过智能化系统监测和管理园林植被、灌溉系统、照明设施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能源的节约。

2. 生态修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空间的绿化和生态修复将成为重中之重。

未来的风景园林设计将更加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打造出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

欧美景观发展

欧美景观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风景园林事业也蒸蒸日上。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欧美的一些设计作品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但是,这种介绍大多是零散的,不够全面和系统。

西方现代园林的发展到底走的是什么样的道路,曾产生过哪些设计思想和流派,它发展到今天又是怎样一种状况呢?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文章,以及对德法等国一些现代园林作品的考察,笔者收集到了关于欧美现代园林发展的一点线索,在这里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更完善的研究,为国内风景园林的发展借鉴国外经验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欧美现代园林的发展1.战后美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和第二代风景园林师的涌现在美国,从50年代末开始,城市更新成为州的政策,州际高速公路计划逐步实施,市郊居住区的建设导致了美国新镇运动的再生,设计的机会迅速增加,园林设计的领域已经变化。

虽然小尺度的私人花园、庭院设计仍在继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园、植物园、城市开放空间、公司和大学园区、自然保护工程使设计者在一个更广阔、更为公共的尺度上工作。

随着社会生活问题越来越多的冲击,新的主顾除了公司、团体以外,还有当地的和各级政府部门,他们的动机是平凡的和功能的,如提高建筑物及城市中心的形象,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或者迫于各种政治或社会团体的压力。

新的园林常常必须有多种的角色,如休息和娱乐。

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和受日本枯山水的影响,硬质景观大量出现。

新一代的优秀设计师不断涌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劳伦斯·哈普林。

哈普林哈普林(L. Halprin)生于纽约,曾获植物学学士和园艺学硕士。

他于1943年转向风景园林专业,并进入哈佛大学学习。

此时,“哈佛革命”的三位带头的学生埃克博、克雷、罗斯均已离开学校,格罗皮乌斯,布鲁尔(M. Breuer)和唐纳德仍然在哈佛教学,向学生们灌输现代设计思想。

哈普林在建筑课的同学有约翰逊,鲁道夫,贝聿铭。

二战以后,他到旧金山丘奇的事务所工作,并参与了丘奇最著名的作品唐纳花园的设计。

欧洲的城市规划与现代建筑

欧洲的城市规划与现代建筑

欧洲的城市规划与现代建筑欧洲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拥有丰富多样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

无论是中世纪的城堡和教堂,还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都展示了欧洲城市规划和现代建筑的美学特色和发展历程。

一、历史城市规划欧洲的历史城市规划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在这些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直线大道、对称建筑和广场等特点。

这种规划方式以罗马城为代表,整个城市从皇宫和神庙的中心出发,辐射出各个方向的街道,形成封闭的布局。

这样的城市规划方式体现了当时的权力中心和宗教信仰。

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规划受到封建主义和宗教影响,通常以城墙围绕,城市由市中心的主教堂和皇室的皇宫为核心,辐射出一系列街道和小广场。

城市规划注重了城市的社会和宗教功能,通过规划建立了清晰的社区和中心地带。

二、现代建筑风格现代建筑风格在欧洲迅速发展,许多城市迎来了全新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

20世纪初,巴黎、伦敦和柏林等大都市开始采用更加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如装饰艺术、包豪斯和现代主义风格。

装饰艺术风格强调了装饰和细节的精湛,建筑物通常采用曲线线条和精美的装饰,同时融入了当时的艺术和手工艺品。

这一风格在许多欧洲城市的建筑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如法国的巴黎大皇宫和德国的慕尼黑市政厅。

包豪斯学派是现代建筑风格中的重要一支,将功能性和简约主义融入建筑设计中。

这一学派在德国魏玛创立,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强调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

包豪斯风格的代表建筑包括德国的包豪斯学校和魏玛国会大厦。

现代主义风格奠定了现代建筑的基础,以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为特征。

荷兰的勒·柯布西耶、法国的勒·柯布西耶、德国的米斯·凡·德·罗和美国的根特哥米亚等建筑师在欧洲推广了现代主义的理念。

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品包括巴黎的巴黎春天大厦和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

三、城市更新与现代化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欧洲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重新规划。

根据新的城市需求,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开始重新设计城市布局,并融入现代化的建筑风格。

北欧国家景观设计的发展与特征

北欧国家景观设计的发展与特征

北欧国家景观设计的发展与特征北欧国家景观设计的发展与特征FutureandFeaturesofNordicLandscapeArchitecture摘要:20世纪的北欧景观设计,在把现代主义本土化的同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地域景观特征。

它的成就和特色引发了当今北欧景观研究的热点。

本文回顾了北欧国家20世纪的景观设计发展历程,对其景观设计的共性特征和生成基础做了探讨。

关键词:北欧国家;景观设计;设计特征二.北欧国家景观设计的发展北欧国家的园林设计发展历程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相似。

20世纪以前,它们的园林多模仿欧洲国家的流行风尚,只是因气候和国家的经济状况的不同,这些园林风格在北欧各国家中的传入时间有所不同,园林要素的运用和规模大小也有所变化。

其中丹麦和瑞典因地理位置、经济和土地资源的优势,比起挪威和芬兰,其园林发展史呈现相对的连续性,每一时期的花园建设规模也与欧洲大陆近似。

1880年斯堪的纳维亚的民族主义争鸣,触发了著名的“民族浪漫主义”运动,这一运动在北欧近代史上极具震撼力,导致了斯堪的纳维亚社会、经济、文化与艺术的空前发展。

这一运动旨在发掘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努力创造一种适应世界潮流的新设计。

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带给设计师以自信心,通过设计与艺术,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这也使得北欧设计师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下,拥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对其进行改良和改造[1]。

这也是后来现代主义运动传到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时没有遇到像其它地方那样强烈的抵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20世纪初,北欧国家的景观设计受到工艺美术运动(ArtsAndCraftsMovement)的影响。

瑞典花园设计强调形式的简洁、建筑与环境间的和谐、空间的概念和节奏。

丹麦花园设计更多地运用了英国工艺美术花园的空间限定手法和植物运用思想。

这一时期在北欧建筑上也产生了民族浪漫主义风格的杰出作品,如沙里宁(ElielSaarinen,1873-1950)设计的赫尔辛基火车站(1906-1916)、尼若普(MartinNyrop,1849-1921)设计的哥本哈根市政厅(1892-1902)和厄斯特堡(Ragnarstberg,-)设计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1909-19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与当代特征作者:周向频文章来源:城市规划学刊点击数:2294 更新时间:2006-6-7 19:38:34欧洲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历程与当代特征周向频The Development and Tendency of Modern Europe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ZHOU XiangpinAbstract:Modern Europe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as born in the background of ri ch garden culture tradition and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It is developing it s ideas and form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showing outstanding in the wo rld by respecting tradition and locality, applying new technology and absorbing the spirit of modern art.Keyword:Europ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radition, modern, characteristic, tenden cy提要欧洲深厚的园林文化传统和现代工业文明蕴育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诞生,它的发展经历了各种风格形式和思想观念的演变。

在全球化进程急速推进的今天,欧洲当代景观规划设计仍然以其对传统和地方性的尊重,对最新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对各种艺术观念与形式的借鉴而在当代世界景观舞台上独树一帜,引领潮流。

关键词欧洲景观规划设计传统现代特征趋势文章编号1000-3363(2003)04-0049-07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 A1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萌芽随着欧洲工业城市的出现和现代民主社会的形成,欧洲传统园林的使用对象和使用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开始向现代景观空间转化。

英国设计师莱普顿(H.Repton)被认为是欧洲传统园林设计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承上启下的人物,他最早从理论角度思考规划设计工作,将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对自然与非对称趣味的追求和自由浪漫的精神纳入符合现代人使用的理性功能秩序,他的设计注重空间关系和外部联系,对后来欧洲城市公园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英国从18世纪末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许多城市环境恶化,为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政府划出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公园和注重环境的新居住区。

1811年伦敦摄政公园(Regent’s Park)被重新规划设计,设计师纳什(J.Nash)在原来皇家狩猎园址上通过自然式布局表达在城市中再现乡村景色的追求。

1847年在利物浦市建造的面积达50hm2的Birkenhead公园(图1)是当时最有影响的项目,设计师J.Paxton将住宅布置在公园周边,以环形车道紧凑布局,创造了城市中居住与自然结合的理想模式。

此后,英国和欧洲其他各大城市也开始陆续建造为公众服务的公园。

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些艺术家针对工业化带来的大量机械工业产品对传统手工艺造成的威胁,发起“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他们推崇自然主义,提倡简单朴实的艺术化手工产品,在他们影响下,许多景观设计师抛弃华而不实的维多利亚风格转而追求更简洁、浪漫、高雅的自然风格。

图1 Birkenhead公园(1847英国利物浦)图2 Guell公园(1900,西班牙,巴塞罗那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艺术思潮的转折时期,发源于比利时、法国的“新艺术运动”(A rt Nouveau)进一步脱离古典主义风格,为现代主义风格做准备,一些建筑师的景观设计作品从自然界的贝壳、水漩涡、花草枝叶获得灵感,采用几何图案和富有动感的曲线划分庭园空间,组合色彩,装饰细部。

如西班牙设计师高迪(A.Gaudi)于1900年设计的巴塞罗那居尔公园(Parc Guel l)(图2),以浓重的色彩、马赛克镶嵌的地面、墙面,将一切构筑物立体化,创造了一个光影波动的雕塑化景观世界。

2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诞生“新艺术运动”引发了欧洲艺术的现代主义浪潮,到1920年代初,一些景观设计师开始在一些小规模的庭园中尝试新风格,通过直线、矩形和平坦地面强化透视效果,或直接将野兽派与立体主义绘画的图案、线型转换为景观构图元素。

1925年巴黎的现代工艺美术展览会(Exposition des Arts De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 ernes)是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展览中由建筑师G.Guevrekian设计的“光与水的庭园”(图3)以三角形为母题,将混凝土、玻璃、光电技术应用于全新的几何构图中;家具设计师和书籍封面设计师P.E.Legrain设计的Tachard住宅庭园则把室内设计向室外延伸,将功能空间贴切地反映在平面图形的组合上;建筑师R.MallettStevens在庭园中放置了4棵混凝土做成的雕塑树,更新了人们关于庭园景观材料的观念。

虽然本次展览会中的庭园只占展出内容的一小部分,但其与建筑“新精神”一致的设计理念,不规则的几何式与动态均衡的平面构图以及多样化的材料使用展示了景观设计发展的新方向与新领域。

随后,更多现代主义建筑师将新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环境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于1929~1931年设计的Savoye别墅以底层架空和屋顶花园将建筑嵌入自然;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A.Aalto)在1929年设计的玛丽亚别墅将建筑布置在森林围绕的山丘顶部,并通过L形平面将室内外融为一体;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于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通过2个以矩形水池为中心的庭院形成室内外空间的流动、穿插与融合。

英国现代景观设计奠基人唐纳德(C.Tunnard)则在理论上指出现代景观设计的3个方面:功能、移情、美学。

1930年代中期以后,二战爆发使欧洲许多有影响的艺术家、设计师前往美国德国的格罗皮乌斯(W.Gropius)和英国唐纳德等人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引入美国,在他们鼓励、引导下,哈佛景观设计专业学生J.Rose,D.Kiley,G.Eckbo等人发起“哈佛革命”(Harvard Revolution),宣告了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诞生。

1930~1940年代,在战争阴云笼罩下的欧洲,虽然有许多设计师离去,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仍在继续,尤其在一些没有受到战争破坏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设计师继续推广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主义,他们根据北欧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采取自然或有机形式,以简单、柔和的风格创造本土化的富有诗意的景观,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瑞典和丹麦。

瑞典从1930年代起,在许多城市设立公园局,专门负责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公园局负责人O.Almquist和H.Blom以及优秀设计师E.Glemme等人在推广新公园思想与实践中,促使“斯德哥尔摩学派”(St ockholm School)形成,它主张以强化的形式在城市公园中塑造地区性景观特征,既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也为地区保存了自然景观。

丹麦有与瑞典相似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设计师G.N.Brandt和C.T.Sorensen等人提倡单纯的几何风格,并主张用生态原则进行设计,通过运用野生植物和花卉软化几何式的建筑和场地,获得柔和的景观形式。

图3 光与水的庭园(1925,法国,巴黎)3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发展二战结束后,欧洲在一片瓦砾堆中开始重建,许多城市的新规划将公园绿地作为重要内容。

英国在1944年大伦敦规划中开始实施早在1938年议会通过的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环绕伦敦设置8km宽的绿带。

1946年英国就通过新城方案(The New Town Act),开始建设新城以疏解大城市的膨胀。

同年F.Gibberd规划了Harlow新城,他在规划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条件以构筑城市景观骨架。

还有许多大城市如华沙、莫斯科等的重建计划都把限制城市工业、扩大绿地面积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联邦德国从1951年起通过举办两年一届的园林展,改善城市环境,调整城市结构布局,促进城市重建与更新。

以瑞典为代表的“斯德哥尔摩学派”进一步影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许多城市将公园连成网络系统,为市民提供散步、运动、休息、游戏空间和聚会、游行、跳舞甚至宗教活动的场所。

这个时期的欧洲景观设计师虽然没有像美国那样自称为“景观建筑师”(Landscape Architec t),但其队伍也更加壮大和成熟。

除了勒·柯布西耶和阿尔托、门德尔松等现代主义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更多关注景观价值,结合自然环境进行创作之外,一些专职的景观设计师开始通过文章和作品推广现代主义设计理念。

法国的J.Simond创新设计要素,构想用点状地形加强空间围合感,用线状地形创造连绵空间;瑞士设计师E.Cramer在1959年庭园博览会设计的诗园(Poetic Garden)(图4)以三棱锥和圆锥台组合体将地形塑造得如同雕塑一般;丹麦的C.T.Sorensen于19 59年和1963年相继出版了《庭园艺术和历史》和《庭园艺术的起源》两本书认为园林艺术应是自由、不受限制的,景观设计应该振奋人心,创造一个能被深入体验的场所,使人们从机器般的住宅和办公室中解放出来。

图4 诗园(1959瑞士,日内瓦)从1920~1950年代,欧洲的现代主义景观虽然没有与现代主义建筑完全同步发展,但它接受现代主义建筑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特征。

例如对空间的重视与追求,采用强烈、简洁的几何线条,形式与功能紧密结合,采用非传统材料和更新传统材料等等。

4 现代景观设计走向多元1960年代,欧洲社会进入全盛发展期,许多国家的福利制度日趋完善,但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和文化价值危机感加重,经常举行各种游行、示威。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危机与动荡使景观设计进入反思期,一部分景观设计师开始反思以往沉迷于空间与平面形式的设计风格,主张把对社会发展的关注纳入到设计主题之中。

他们在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中强调对人的尊重,借助环境学、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创造真正符合人的多种需求的人性空间;在区域环境中提倡生态规划,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分析,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此外,艺术领域中各种流派如波普艺术、极简艺术、装置艺术、大地艺术等的兴起也为景观设计师提供更宽泛的设计语言素材,一些艺术家甚至直接参与环境创造和景观设计,将对自然的感觉、体验融入艺术作品中,表现自然力的伟大和自然本身的脆弱性,自然过程的复杂、丰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