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指的是中药和西药在合用时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
因为中药和西药的药理机制、药代动力学等存在差异,所以在使用中需注意其相互作用。
以下是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简要介绍。
一、药理作用相关1.加强作用:某些中药可增强西药的药效。
例如,芒硝与青霉素合用,可以增强青霉素的抗菌效果;黄连可增强头孢菌素的抗菌作用;红花、三七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增强其抗凝血作用。
2.减弱作用:某些中药可降低西药的药效。
如枳壳、儿茶酚胺等可减弱降压药的效果;柚子和柚子汁可能抑制某些药物酶的活性,使药物代谢减慢,从而导致药物浓度增加,增加副作用的风险等。
二、药代动力学相关1.影响吸收:某些中药可影响西药的吸收,从而影响其药效。
例如,金银花、半夏、蒲公英等可减缓或阻碍某些药物的吸收;黄芪、当归等可促进西药的吸收。
2.影响代谢:某些中药与西药的代谢途径相同,可影响其代谢,增加毒副作用。
例如,当归和桂枝可以促进肝药酶活性,从而促进对口服避孕药的降解代谢,降低避孕药的效果,从而容易导致意外怀孕。
3.影响排泄:某些中药可影响西药的排泄。
例如,蛇草叶可影响地塞米松的代谢,从而影响其药效;金银花抑制氨苯蝶啶的排泄,从而导致其毒性增加。
三、其他相关1.药物过敏:中药和西药在体内混用,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2.药物竞争:某些药物与另一种药物竞争同一个受体位点,从而影响其疗效。
例如,白芍和海藻酸钠竞争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位点,对于半胱氨酸不耐受或对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其相互作用需要注意。
以上仅为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部分内容,因中药和西药成分的复杂性,实际使用中需遵循医嘱。
同时需要重视的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药物代谢能力不同,相互作用的出现也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药物使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控。
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中药和西药都是人们在临床应用中常见的治疗方式。
中药是中医传统药物的代表,具有悠久历史,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西药则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产物,以其明确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使用中,中药和西药的联合应用常常出现,但其相互作用对药效、副作用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一、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类型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药理学作用、药动学作用和药代动力学作用等方面。
1. 药理学作用: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改变西药的药理作用。
例如,中药可以通过增强或抑制西药的生物转化酶活性,影响其药效。
同时,中药中的某些成分也可能与西药的靶点相互作用,增加或减少药物的作用。
2. 药动学作用:药动学作用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中药在体内可能会影响西药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从而改变西药的药效。
相反,西药也可以影响中药的代谢和排泄,影响中药在体内的浓度和药效。
3. 药代动力学作用:药代动力学作用主要指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
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可能通过调节酶的活性,影响西药的代谢和排泄速度,从而改变其药效。
此外,中药中的成分也可能通过影响转运蛋白的活性,影响西药在体内的排泄。
二、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实例1. 中药增强西药的药效。
有些中药可以通过增加西药的吸收或改善生物利用度提高其药效。
例如,黄连与头孢类抗生素联用,可以增加头孢类抗生素在消化道的吸收,提高抗菌效果。
2. 中药减弱西药的药效。
与增强药效相反,一些中药也可以减弱西药的药效。
例如,某些中药中的鞣酸类成分可以与西药中的碱性物质结合,降低其吸收和利用度。
3. 中药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副作用。
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增加。
例如,一些中药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与西药中的抗凝血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抗凝效果增强,易出现出血等副作用。
中西药药性以及联用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

中西药药性以及联用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中医药与西医药各有其独特的药性与药效,联合应用时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本文将从中西药物性质、原因分析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西药物性质中药通常来源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其性味归经都有具体的分类,如寒热温凉、辛甘苦涩等,中药一般以辛温、苦寒为主,多以临床综合症候辨证为治疗依据,常常需要辨证施治。
西药是化学合成药物,其成分明确、剂量准确,西药的药效通常由其化学成分决定。
西药一般遵循病因病机,以病理诊断为基础。
二、联用不良反应原因1. 药性不符中西医药性质有辛温、苦寒、寒热等区别,如果中西药物之间药性相反,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2. 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物在体内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加重毒副作用。
3. 肝肾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出现中西药物代谢不良,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4. 个体差异患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药物的代谢吸收,导致不良反应。
三、对策措施1. 个体化用药医生在用药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体情况,避免对症不对病的用药。
2. 调整用药方案在联合用药时,需要调整用药的剂量和频次,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3. 定期监测患者情况定期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指标,以及用药后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中西药物之间发生相互影响,选择合适的联用药物。
综上所述,中西药物性质不同,联合应用时需要谨慎选择,合理搭配,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小的副作用。
注意!这些中西药不能同服(附中西药配伍禁忌大全)

注意!这些中西药不能同服(附中西药配伍禁忌大全)很多朋友在吃药时经常中西药同服,可有些药不能混吃,否则会相抵药效,或者产生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不能同服的14种中西药“组合”,请注意↓↓↓1. 中成药舒肝丸不宜与西药胃复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抵药效。
2. 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优降宁不能同服。
前三种含有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影响降压效果。
3. 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西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
因为前者含有苦杏仁甙,与西药的毒性作用一样,都抑制呼吸,两者同服易导致呼吸衰竭。
4. 中成药益心丹、香莲丸、川贝枇杷含有生物碱,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同服会增加毒性,引起药物中毒。
5. 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黄丸不宜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
6. 中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酒与西药鲁米那等镇静止痛药同服可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
7. 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用,丹参片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酚、与胃舒平所含的氢氧铝化形成铝结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8. 昆布片不宜与异烟肼合用,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功能。
9. 活络丹、香连片、贝母枇杷糖浆不宜与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合用。
因前者含乌头、黄连、贝母等生物碱成分,与后者同服,很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
10. 止咳片、通宣理肺丸、消咳宁片不宜与地高辛合用,因前者均含麻黄,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加强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 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
因前者含乙醇,合用则增加消化道的刺激性,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
12. 黄连上清丸不宜与乳酶生合用。
因黄连素可明显抑制乳酶生中乳酶菌的活力,使它失去消化能力。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特点及相互作用分析

加快 , 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②减 少排泄 : 酸性 较强 的药物联用 , 可酸化体 液而使药物排泄减 少 , 增加药物的毒副作
用 。含有机酸成分 的 中药 , 如乌梅 、 山茱 萸、 陈皮 、 木瓜 、 川芎 、 青皮 、 山楂 、 女贞子 等与磺胺类 、 大环 内酯类药物 、 利福平 、 阿 司匹林等酸性 药物合用 时 , 因尿 液酸化 ,
160 辽宁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药房 10 1
的中药有大黄 、 虎杖 、 五倍子 、 榴皮 等 , 石
因此 , 中成 药牛 黄解 毒 片 ( ) 麻 仁 丸、 丸 、 摘 要 总结 中西药联合应 用的特点 , 对 七厘散等不宜 与红霉 索、 士的 宁、 利福 平
中西 药联 合 应 用 的 药 物 相 互 作 用 进 行 详
中的药物浓度 , 使耳 毒性增 加 , 成暂 时 造
性甚至永久性 耳聋 。故长 时间联 用应 进 行血药浓度监测。 影响代谢 : 中西成药配伍时会影响药
配伍 , 可导致协同作用 , 增加疗效 , 减轻毒
副作 用。研究表 明, 香连 丸与广谱抗菌增
效剂甲氧苄 啶联用 后 , 抗菌 活性 增 强 其
药物代谢 。因此 , 床 上应 尽 量 避 免联 临
用。
影响排泄 : ①增 加 排泄 : 碱性药 物 由 于与酸性 药物 发生相互作用 , 可大大加快 排泄速度 , 导致 药效 降低 , 至失去 治疗 甚
等 同用 , 因为鞣质 具有 吸附作用 , 这些 使
西药透过生物膜的吸收减少。 影 响药物在 胃肠道的稳定 : 中成药 中 含有某些重金属或金属离子 , 当与一些具
用
特 点 相 互 作
有还原性 的西药配伍使用时 , 会生成不溶
中西药联用应用的药理原理

中西药联用应用的药理原理
中西药联用是指将中药与西药配伍使用,以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1. 相互增效作用: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增强西药的疗效。
例如,中草药黄芪中的甘草酸可以提高激素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增加治疗效果。
2. 相互拮抗作用:中药中的成分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
例如,某些中药可以减弱西药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保护肝脏健康。
3. 调节药物代谢酶活性: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影响体内药物代谢酶的活性,从而改变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4. 影响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影响细胞的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进而调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增强药物的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中西药联用也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或产生风险。
因此,在联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间隔,监测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利与弊

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利与弊中西药联合用药,指的是将传统中药与现代西药相结合,共同用于疾病治疗的一种医疗方式。
这种治疗方式既能充分发挥中药的卓越疗效,又能借助西药的先进技术,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然而,中西药联合用药也存在一些弊端,需要谨慎使用。
接下来将分别从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利与弊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利1. 综合疗效更好中西药联合用药可以充分结合中药和西药的疗效,相辅相成,相互增强,达到综合治疗效果。
中药以其温和、缓和的特点可以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同时西药又可以加快中药的吸收,提高疗效。
2. 病情治愈率提高中西药联合用药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精准调配中西药配方,增加治愈率。
中药可以调理身体内部环境,西药可以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更好地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成功率。
3. 减少药物耐药性中西药联合用药可以减少患者对某一种药物产生的耐药性。
通过中西药的轮换使用,可以有效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导致的耐药问题,延长药效持久性,提高治疗效果。
二、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弊1. 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联合用药会增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概率,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之间存在交叉禁忌,不宜混合使用,否则可能导致药物相互抵消、增强等情况,影响疗效。
2. 个体差异中西药联合用药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人群对中西药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进行中西药联合用药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避免造成不良反应。
3. 专业技术要求高中西药联合用药需要医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合理搭配药物,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如果医生的技术水平不够或者患者自行搭配用药,可能会造成治疗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危害。
综上所述,中西药联合用药有利有弊。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特点,慎重选择中西药的搭配方式,合理调节剂量和疗程,确保疗效的同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在接受中西药联合用药治疗时,也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守医嘱,注意药物的搭配和使用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西药的不合理联用分析

中西药的不合理联用分析
中西药不合理联用指的是同时或连续使用中药和西药,引起了
不良反应、药效降低或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
以下分析其不合理之处。
1. 药物相互作用:中医和西医在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
等方面有差异,因此不同的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
降低或者增强。
例如,中药黄芪和西药青霉素同时使用会降低青霉
素的效果、影响治疗效果;中药黄芪和西药硝苯地平联用会减弱硝
苯地平的降压效果,导致血压控制不理想。
2. 药效降低:中药和西药的使用时间、途径、劑量等也有差异,因此不合理的联用可能会导致药效降低。
例如,中药黄芪和西药肾
上腺素同时使用会互相抵消,使治疗效果减弱,甚至反效果;中药
当归和西药维生素K抗凝药联用也可能降低维生素K的有效性,使
药物疗效减弱。
3. 不良反应:一些中草藥和西药在选择或使用方法不当时,可
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例如,当归与非甾体抗炎药合用会增加胃肠道
出血的发生率;甘草与利福平联用可引起血压升高等。
4. 过度用药: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也可能导致药物过度使用。
中药多采用慢性服用的方法,而西药通常使用短程疗法,联用可能
增加病人对药物的依赖,况且对症治疗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西药
和中药对身体的副作用互异,过多的使用可能导致身体不可逆的损害。
总之,中西药并用需要慎重,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选择药品、剂量、用法、用时等。
如果需要节约药费,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药物,合理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
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产生的作用包括:协同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和排泄、拮抗作用、降低毒副作用、增加毒副作用五类。
一、协同作用
中西药的协同作用是临床所追求的。
事实上,许多中西药联用后均能使疗效提高,有时是很显著的,呈现协同作用。
如:
1.甘草和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用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考的松在体内的灭活,使其在血中浓度升高。
2.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治疗痢疾,细菌性腹泻有协同作用,常使疗效提高。
3.枳实与庆大霉素合用治疗胆道感染可提高其抗菌效果,因枳实能松弛胆道括约肌,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作用部位。
4.猪苓、泽泻和双氢克尿塞、速尿在利尿方面有协同作用。
5.银花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性金葡球菌的抑制作用。
6.蒲公英与TMP合用,可使疗效增强,对扁桃腺炎、气管炎效佳。
7.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作用,已制成复方胃谷胺。
8.甘草与链霉素、碳酸钙治疗胃窦炎能增强疗效,已制成复方甘链片。
9.麻黄与青霉素在治疗细菌性肺炎时有协同作用。
10.复方丹参注射液加氯霉素可加强其治疗百日咳的痉咳的疗效。
11.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有协同作用。
12.1%高锰酸钾加木芙蓉叶洗液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可增强其疗效。
等等。
二、影响药物吸收和排泄
中西药联用可以通过影响吸收和排泄这一重要环节,使药物在体内停留得时间改变,这样会出现两种结果。
一种是对身体有利,可增强药物的治疗效用;另一种是对身体不利往往是降低药物的治疗效价,甚至使药物失效,应禁止联用。
如:
1.黄芩、砂仁、木香、陈皮对肠管明显抑制,延长地高辛、维生素B12 、灰黄霉素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有利于吸收,提高疗效。
2.茵陈有较强的利胆作用,能增强灰黄霉素的溶解度,使其在胃肠道吸收增强。
3.硼砂碱化尿液,增强青霉素、磺胺类的排泌,使血浓度下降,但与四环素族、红霉素合用则使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增加。
相反,五味子、山楂、乌梅等可酸化尿液,使碱性的四环素族、红霉素排泌增加,疗效下降,而与酸性的抗生素合用则吸收增加,血浓度上升,疗效加强。
4。
四环素族、异烟肼与含钙镁铝铁离子的石膏、海螵蛸、赤石脂、滑石等合用时,可产生螯合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降低利用度。
5.抗生素、麻黄素、颠茄町、洋地黄、氨基比林、异烟肼、维生素B1、硫酸亚铁与五倍子、柯子、地榆、虎杖、大黄等合用,可与其中鞣质结合,失去活性,也难以吸收。
6。
血余炭、艾叶炭、棕榈炭、煅瓦楞有强大的吸附力,可减少抗生素在倡导的吸收,不宜合用。
三、拮抗作用
中西药联用后,出现拮抗作用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如:
1 甘草与双氢克尿塞均排钾,可加重低血钾症。
2 神曲、麦芽含多种消化酶,抗生素、磺胺药使其活性受抑制,减弱其消食健胃的功效。
3 麻黄不宜与胍乙啶、优降糖、异烟肼同用,因能使血压上升。
4 槐花、桑寄生生成的槲皮素可与多价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故不宜与碳酸钙、三矽酸镁、氢氧化铝同用。
5 甘草、鹿茸含糖皮质激素样物质,能促进糖原异生,使血糖上升,与优降糖、甲磺丁脲同用可产生拮抗作用。
6 茵陈与氯霉素有拮抗作用,使其胆囊炎的疗效降低。
7 庆大霉素、红霉素可抑制穿心莲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8 犀角、珍珠可使黄连素抗菌的疗效降低。
9 昆布、海藻可使异烟肼失去抗结核作用。
四、降低毒副作用
中西药联用时,首先,在临床上常有目的地加以选择,使其互相制约,以降低毒副作用。
如在中医辨证论治及西医辨病治疗的基础上,取两种医药学理论体系之长。
即对病人做出诊断(辨病),然后进行辨证,在此基础上考虑选用药物。
例如,肿瘤患者化学治疗后,肿瘤缩小,但出现毒副作用,呈燥热伤津的阴虚内热或气阴两虚,即治以滋阴润燥清热或益气养阴中药而取效。
又如,取中西药各自特性之长,以降低毒副作用5— Fu与环磷酰胺均为抗癌药,常产生胃肠道反应,可用白芨、海螵蛸粉配成制剂,不仅能止血消肿,还可以保护胃黏膜,防止严重消化道反应。
其次,是掌握配伍禁忌及防止产生配伍禁忌的措施:既要充分发挥中医“君臣佐使”、“相反相使”等配伍组方理论的作用,又要以西医药学的药理及药物理化性质为基础,注意药物间协同、拮抗及分解、沉淀,变色,以及生物利用度等,特别是含有鞣质的重要,易与很多药物形成沉淀,影响药物的吸收,影响疗效。
中西药联用后降低毒副作用的实例很多,各地均有报道,例如:
1 生地、女贞子、僵蚕、响铃草、甘草均能降低链霉素的耳毒性副作用。
2 小柴胡汤、人参汤可减轻丝裂霉素的骨髓抑制作用。
3 十全大补汤可治疗利福平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4 去甘草酸的甘草与呋喃旦啶合治肾盂肾炎,可使胃肠反应减轻,而杀菌作用不受影响。
这些用法均值得推广。
五、增加毒副作用
例如:
1 朱砂忌与三溴片、巴氏合剂同用,以免生成有刺激性的溴化汞,引起药源性肠炎。
2 苦杏仁与可待因合用宜谨慎,以免呼吸中枢过渡抑制而死亡。
3 四季青、黄药子可损害肝脏,与雷米封、四环素合用,毒性增加。
4 链霉素、新霉素硫酸盐在胃肠到分解产生少量硫酸,使雄黄之硫化砷氧化,增加毒性。
5 药酒可以加速雷米封、利福平在肝脏中分解代谢,可导致肝脏坏死,也能使环丝氨酸、肼苯哒嗪、胍乙啶出现中枢毒性。
6 红霉素可抑制茶叶代谢,引起茶碱中毒。
7 复方丹参片加争光霉素可促进肿瘤转移。
总之,中西药联用后的相互作用,内容丰富而复杂,我们要重视运用有益的合并应用,又要防止配伍不当现象的发生。
使中西药联用做到有的放失,增加疗
效,防止毒副作用,是我们的共同目的。
中西药联用的毒副反应
据报道,病人由于用药不当造成的毒副反应的约占入院病人总人数的50%以上。
这是个惊人的比率,确实不能掉以轻心。
所谓的毒副反应,均属于配伍禁忌之列,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形成难溶性物质,影响吸收,降低疗效
例如,四环素族抗生素,雷米封与含铁、镁、铝、钙等多种二价以上金属离子的中成药同服,会生成难溶性络合物,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疗效。
含上述离子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不下几十种,如:含钙的石膏、海螵蛸、石决明、龙骨、龙齿、牡蛎、蛤界壳、瓦楞子;含铝离子的明矾;含铁离子的自然铜;含铁镁铝离子的磁石、代赭石;含铁铝钙镁离子的赤石脂、钟乳石等组成的汤剂及橘红丸、追风丸、明目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清胃黄连丸、女金丹、朱砂安神丸、当归浸膏片、复方五味子片等等。
上述汤剂或中成药所含盐类大多是不溶或难溶的,但在胃液中强酸条件下,大多能以离子态进入胃液内,与四环素族或雷米封络合。
此外,槲皮素是多种中草药的生物活性物质。
据《中药大词典》以知含槲皮素的中草药达80种,而含槲皮素各种糖甙的数量更多,如含槲皮甙的有22种,芸香甙有78种,还有多种结构的糖甙,这些糖甙在体内吸收、代谢过程中可能分解产生甙元槲皮素。
槲皮素与钙镁铁铝铋离子形成赘合物而降低疗效。
因此,凡由柴胡、旋覆花、桑叶、槐花、槐角、山楂、侧柏叶等含槲皮素的常用中药组成的方剂或成药,都应该避免与碳酸钙、维丁胶性钙、硫酸镁、硫酸亚铁、氢氧化铝、碳酸铋之类的西药合用。
还有广泛存在与植物类中药中的鞣质,能与重金属离子、生物碱盐类和蛋白质生成不溶性沉淀,是胰酶、淀粉酶、胃蛋白酶等的灭活剂;也能使多种抗生素,维生素B1失去活性而影响其吸收利用。
因此,含有大黄、山茱萸、石榴皮、五倍子、诃子等的汤剂或中成药,与上述西药合用是不适合的。
2、产生有毒化合物
含朱砂(Hg++)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健脑丸、梅花点舌丹、人丹、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
以免产生有毒物的溴化汞或碘化汞等沉淀无,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原性肠炎。
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安宫牛黄丸、六神丸等,不宜与亚铁盐、亚硝酸盐类同服。
因为雄黄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可生成硫代砷酸盐使疗效下降。
这些中成药也不宜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
因为这些西药在胃液中可产生微量硝酸、硫酸使雄黄所含的硫化砷氧化,增加毒性。
信息资料来源《华人医学论坛》
收集整理者:药械科王美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