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
中医适宜技术-刺络拔罐

常见疾病的刺络拔罐疗法
(一)蛇串疮(带状疱疹)
本病是以呈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 皮肤病,春秋季多发。多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其前
驱症状可表现为患部灼热、疼痛等,继而皮肤出现簇集成群、累 累如串珠的红斑、水疱,伴剧烈疼痛,多发生于腰胁部,亦可见 于头面、下肢等处,可伴有全身症状。日久不愈者,局部经脉气 血瘀滞,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疼痛。
清洁,以防感染 3、24 小时内不要沐浴;疗程视病情轻重和病人体质而定,通常
隔天 1 次。
刺络拔罐法的操作方法
具体操作: 1、消毒皮肤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用皮肤针叩刺出血 2、将罐吸拔于点刺的部位。 3、放出一定血量后,取罐 取罐方法:右手拇指或食指在罐口旁边轻轻按压,使空气进入罐内, 顺势将罐取下。不可硬行上提或旋转提拔。 4、消毒
禁忌症
1、精神过于紧张、醉酒、过饥、过饱、过劳、抽搐不合作者。 2、重度心脏病、呼吸衰竭、皮肤局部溃烂或高度过敏、活动性
肺结核、全身消瘦以致皮肤失去弹性、全身高度浮肿者及恶性肿 瘤患者。 3、有出血性疾病者。 4、妊娠妇女腹部,腰骶部及五官部位、前后二阴等,面部及儿 童禁用重手法。 5、局部有疝疾病(如脐疝、腹壁疝、腹股沟疝等)、静脉曲张 、 癌肿等。
蛇串疮(带状疱疹)
【治则治法】清热解毒,祛湿通络。 【操作步骤】局部取穴为主,采用刺络拔罐法。 【取穴】龙头、龙尾、阿是穴。 【注意事项】操作完毕后,嘱患者避免摩擦患处,勿洗浴。注意 火罐的清洁消毒。
(二)腰痛病(腰背肌筋膜炎)
肌筋膜炎是由于外伤、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因,导致筋膜、肌肉、 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变化。局部可见疼
4.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 水泡勿需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 毒针将水放出,涂以龙胆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中医特色疗法:刺络放血疗法

中医特色疗法:刺络放血疗法古人云“一针、二灸、三用药”。
传统的刺络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启脉”、“刺络”,“泻血”等,俗称“刺血疗法”或“刺络放血疗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较多的篇幅论述。
这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独特针刺治疗方法,可以起到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宛陈而除之”。
具有活血通络、化瘀消Y、泻热解毒、急救醒神、消肿止痛、镇静开窍等作用。
它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往往立起沉疴、顿消痼疾,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刺络放血疗法就是在特定的经络循行部位,运用针刺手法,让其自行流出或通过拔罐,把淤积在人体经络中的瘀血清除出体外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
《针灸大成》说:“人之气血凝滞而不通,犹水之凝滞而不通也。
水之不通,决之使流于湖海,气血不通,针之使周于经脉”。
刺络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脏腑的功能紊乱,使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恢复正常,从而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这种作用,在《黄帝内经》中有“通其经脉,调其气血”、“调虚实”等记载。
刺络放血治疗疾病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而实现的。
如果再配合针灸则效果更佳。
我科自开展刺络放血配合针灸治疗以来,对多种眼睛疾病(如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眼病、眼睑痉挛、急慢性结膜炎、麦粒肿等)、颈椎病、腰椎病、各种肢体关节疼痛(如: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腕关节炎、膝关节炎、踝关节损伤等)、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多种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痤疮、雀斑、黄褐斑等)等多种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一)刺络放血治病会影响身体健康吗?1、刺络放血疗法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相反,它对人体的健康有益而无害。
它泻出的是堆积在经络中不流动的瘀血,瘀血泻出后,经络之气血通畅,人体的疾病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说之“宛陈则除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之“血实宜决之”。
2、鲜血和瘀血如何区别呢?鲜血泻出后温度下降了才会凝固,这点与瘀血是不同的。
拔血罐治肩周炎的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拔血罐治肩周炎的方法
导语:随着我们对于中医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很多中医方法在治疗疾病上面有着非常神奇的功效,拔血罐就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拔血罐不但可以用来
随着我们对于中医的深入了解,我们发现很多中医方法在治疗疾病上面有着非常神奇的功效,拔血罐就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拔血罐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还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拔血罐来起到美容养颜和减肥瘦身等作用,下文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拔血罐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拔火罐可以治疗肩周炎吗?拔罐疗法是适宜家庭应用的治疗肩周炎的中医疗法,是利用各种罐子,使其内部形成负压后吸附于体表后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疗法。
中医认为,它具有驱风散寒、除湿祛毒、温经通络、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功效。
拔罐疗法对肩周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通过拔罐疗法可有效的活血止痛,舒筋活络,从而达到疼痛性痉挛、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拔火罐可以治疗肩周炎吗?目前,对肩周炎的治疗,服用止痛药物、贴膏药、拔罐只能治标,暂时缓解症状,停药后多数会复发,所以采用中医的手法治疗被认为是较佳方案,可以针灸加按摩,若患者能坚持功能锻炼,可以经常做做八段锦或跳绳,预后相当不错。
使用拔火罐可以治疗肩周炎期间,除应避免风寒侵袭、劳作过度,还应适量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减少肩部肌腱的粘连,逐渐恢复活动功能。
对于症情复杂、诊断不清或拔罐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前往专业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那就是拔血罐,我们知道拔血罐不但可以用来治疗疾病而且还可以起到保健等作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刺络拔罐疗法技术

刺络拔罐疗法技术一、技术介绍刺络拔罐技术,即将放血与拔罐相结合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技术,针刺拔罐疗法运用皮肤针叩刺患处,再在局部拔上火罐,以防治疾病。
本疗法是现代在刺络法和拔罐法结合而成的基础上发展的。
刺络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毛刺”、“浮刺”等即为刺络法的雏形。
常用器具针(三棱针或皮肤针)和罐(玻璃罐、竹罐、陶罐及抽气罐等)。
基本操作步骤检查针具及罐具→消毒→刺络→拔罐→留罐→起罐。
常用操作方法用三棱针点刺、散刺或用皮肤针叩刺。
适应症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痤疮、皮肤瘙痒、蛇串疮、丹毒、坐骨神经痛等。
施术部位人体腧穴。
刺络拔罐分类1.局部扣刺拔罐:在病变局部,由外围向中心叩刺,再在被扣部位拔罐。
2.穴位叩刺拔罐:在选定的某些穴位上叩刺后拔罐。
3.循经叩刺拔罐:取疾病与脏腑络属相关的经络或循行经过病处的经络为主进行叩刺拔罐。
叩刺及拔罐的顺序应同经脉的循行路线相一致。
4.整体叩刺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上述2~3种方法结合进行治疗。
二、治病机理《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
”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操作方法:1.叩刺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小鱼际处,以拇指、中指夹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叩刺病变部位。
叩刺完毕,即在被叩刺部位拔罐,约5分钟后起罐。
2.刺激强度:叩刺分轻刺、重刺和中等刺法三种,不论轻刺、重刺都应注意运用腕部弹力,使针尖刺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而使针弹起,可减轻叩刺时的疼痛。
(1)轻刺:用力较小,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愈短愈好。
临床常以病人无疼痛感,仅皮肤略有潮红为度。
(2)重刺:用力稍大,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可稍长。
患者稍觉疼痛,皮肤潮红,但无渗血为度。
颈肩腰腿痛中医特色疗法-刘克冕

水针疗法注意事项
• 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剂量、性质、有效期、配伍 禁忌、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 必须先作皮试。副作用严重的药物不宜采用;刺激性 强的药物应慎用
肩周疼痛常用穴位
• 主穴1-2:阿是、肩前、肩髃、肩贞、曲池、合谷 • 配穴2-4:肩井、肩后、天宗、然谷、手三里 • 药物选择:1%普鲁卡因2毫升、强的松龙1毫升和
当归注射液2毫升的混合液 • 针具选择:5ml注射器,2-4号针头 • 每穴用药剂量:0.1~0.5ml • 频率:q2-3d,10次1疗程
• 配穴2-4:手三里、列缺、悬钟(绝谷)、肩井、肩 髃、后溪、阳溪、风池、合谷、颈夹脊
• 药物选择:1%普鲁卡因2毫升、强的松龙1毫升和 当归注射液2毫升的混合液
• 针具选择:5ml注射器,2-4号针头 • 每穴用药剂量:0.1~0.5ml • 疗程:qd~qod,10次1疗程
落枕穴定位
落枕穴:手背侧,当第2、 第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约 0.5寸处。主治项强、落枕。
颈肩腰腿痛常用穴位
• 上肢:肩贞、肩髃、臂脯、侠白、尺泽、曲池、手三 里、少海、小海、外关、内关、合谷、后溪
• 下肢:环跳、秩边、殷门、髀关、伏兔、梁丘、阳陵 泉、阴陵泉、丰隆、承山、绝骨、太溪
• 腰背: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督脉穴位、腧穴穴位
颈项疼痛常用穴位
• 主穴1-2:阿是、落枕(项强、外劳宫)、后溪、大 椎
• 颈项、胸背部注射时,切勿过深,药物也必须控制剂 量,注射宜缓慢。避开神经干、以免损伤神经
• 避开血管、注射时回抽有血,应重新注射。一般药物 不能注入关节腔、脊髓腔
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研究组采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西美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
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随访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针灸;刺络放血拔罐;肩周炎;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中医认为肩周炎与局部气血不足、风湿邪侵,外伤劳损,阴阳失调等有关,不通则痛。
西医主要口服药物治疗,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但是效果欠佳。
针灸和刺络放血拔罐是我国传统治疗手段。
针灸具有通经脉、调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刺络放血拔罐是点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
我们采用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拔罐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11月在我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性别不限,对治疗知情同意,坚持完成治疗疗程。
排除标准:不适合针灸及刺络放血拔罐的患者;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服用激素药物治疗的患者;患有关节肿瘤、结核的患者;肩部外伤骨折的患者;不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妊娠或者哺乳期患者。
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HEILONGJICNG MEDICICE AND PHARMACY Oct.2410,Vol.40No.4-88•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①刘军(济源市中(隐针炎科,河南济»454055)摘要:目的:探究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84例肩周炎患者(2210-09~248-12),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刺络放血拔罐、温针灸疗法联合治疗。
对比两组疗效、"动功能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7).43%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9700%明显提高(P< 4.45)(治疗后观察组"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4.4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 4.45)。
结论: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可缓解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疗效显著。
关键词:刺络放血拔罐;肩周炎;温针灸疗法中图分类号:R68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4144(2210)44-487-40肩周炎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年人,又称“五十肩”,由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组织、关节囊、滑囊、肌腱等)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所致,为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弥漫性疼痛等,可引起患侧肩部关节黏连、肌肉萎缩,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2]。
肩周炎属中医“痹症”范畴,由气血运行受阻,经络不通所致。
温针灸疗法、刺络放血拔罐为中医治疗肩周炎常用手段,温针灸疗法可行气活血、消炎止痛;刺络放血拔罐可活血通络、祛风散寒32]。
本研究选取我院84例肩周炎患者,探究刺络放血拔罐配合温针灸疗法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4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84例肩周炎患者(2016-09-2015-4),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2例。
对照组女22例,男20例,年龄47-68岁,平均(53.4±3.06)岁,病程1~21个月,平均(8.85±0.26)个月;观察组女23例,男10例,年龄43~09岁,平均(53.40±4.16)岁,病程1~23个月,平均(4.25±0.39)个月。
肩周炎火罐处方

处方一【取穴】曲垣、曲池、肩髃、肩髎。
【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拔罐处的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抽气法将大小合适的罐具吸拔于曲垣、曲池、肩髑、肩髎穴上。
通常每次每穴留罐5~10分钟,隔日拔罐1次,7~10次为1个疗程。
在起罐后注意缓慢活动颈肩部数分钟。
【适应证】肩周炎。
处方二【取穴】肩髃、大椎、压痛点。
【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拔罐处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上述穴位上点刺至微量出血,之后用闪火法将大小合适的罐具吸拔于点刺处。
通常每次每穴留罐5~10分钟,3日拔罐1次,5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肩周炎。
处方三【取穴】肩髃、秉风、压痛点。
【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拔罐处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用闪火法将大小合适的罐具吸拔于肩髑、秉风、压痛点上。
通常每次每穴留罐5~10分钟,每周拔罐2~3次,5~7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肩周炎。
处方四【取穴】病变局部,尤其是压痛点处。
【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拔罐处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投火法将大小合适的罐具吸拔于疼痛部位上。
通常每次留罐5~15分钟,隔日拔罐1次,10次为1个疗程。
在起罐后注意缓慢活动颈肩数分钟。
【适应证】肩周炎。
处方五【取穴】肩周压痛点。
【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拔罐处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根据治疗部位选取大小适宜的竹罐,经药汁(透骨草、防风、川乌、草乌、荆芥、独活、羌活、桑寄生、艾叶、红花、牛膝、桂枝、川椒各10克,煎取药汁)煮沸后,用镊子夹出甩净擦干药液,迅速扣拔在压痛点上。
通常每次留罐5~10分钟,每周拔罐2~3次,5~7次为1个疗程。
【适应证】肩周炎。
处方六【取穴】肩髑、肩髂、臂臑。
【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拔罐处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肩髃、肩髂、臂臑穴上点剌至微量出血,之后用闪火法将大小合适的罐具吸拔于点刺处。
通常每次每穴留罐5~10分钟,3日拔罐1次,5次为1个疗程。
在起罐后注意缓慢活动颈肩部数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108 例裴景春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
上官毅福建省光泽县中医院(光泽354100)
笔者在意大利腊维那针灸中心工作期间,
运用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108 例,取效
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08 例均经西医明确诊断和治
疗无效后来诊。
其中男59 例,女49 例; 年龄
34~69 岁,平均52. 4 岁,其中以46~57 岁居
多,共78 例占72. 2 %;病程最短27 天,最长20
年;发病部位左肩46 例,右肩53 例,双肩9 例。
初期表现患肩酸痛,夜间为重,局部有明显压
痛,但无功能障碍29 例;中期除肩部疼痛及压
痛等症状外,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肩关节活动
受限,影响上举、外展、内外旋转功能57 例;晚
期肩部肌肉组织产生粘连,患肩活动固定在一
定范围内22 例,其中有5 例是经手术治疗无效
者。
2 .1治疗方法取患肩部最明显的压痛点1~2 处,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在压痛处叩刺,每个
点叩刺5~10 分钟,初期病人宜中等刺激,中晚
期宜强刺激,以局部皮肤明显发红湿润并有轻
度出血为度,然后用贴棉法或闪火法在叩刺部
位加火罐,留罐15~20 分钟,以局部呈现紫色
或黯紫色并拔出1~2ml 血水为宜,取下火罐,
用无纱布擦去血水,常规消毒即可。
每隔3~4
天治疗1 次,每次都要重新寻找压痛点。
6 次
为1 疗程,1 疗程未愈者,休息1 周,进行下一
疗程。
2 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2.2 瑶金堂系列中药颈肩松按摩膏:使用时,取颈肩松按摩膏适量即可.涂于使用部位后,顺时针按摩使其吸收。
按摩切勿过度用力。
按摩3-5min,至皮肤微微泛红,油膏完全吸收即可。
3 治疗结果显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
动完全恢复正常74 例;有效:肩部疼痛基本消
失,肩关节活动明显恢复24 例; 好转: 疼痛减
轻,肩关节功能障碍有改善10 例;无效:治疗前
后无变化。
总有效率为100 %。
4 讨论肩关节周围炎,是极为常见的中老年
疾病之一。
多因风寒湿邪侵袭肩部经脉,导致
肩部经脉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因此,
治疗的重点应在于疏通肩部经脉气血。
梅花针
疗法,是以《灵枢·官针》中毛刺、扬刺、半刺为基
础的多针浅刺的一种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气血
的作用。
肩周炎多由外邪侵犯肩部阳明经脉所
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用梅花针叩刺,轻
度出血加罐,拔出瘀血,从而使肩部气血通畅,
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祛除病邪的作用。
所
以,在治疗过程中,用梅花针叩刺时,病人感觉
肩部发热,疼痛减轻,拔火罐后,即时感到肩部
轻松。
使用梅花针叩刺时,应根据病情,以选择
中、强刺激为最佳。
拔罐时间不能少于15 分
钟,一般在15~20 分钟为宜,从未发现有起水
泡的病例。
本法操作简便,疗程短,治愈率高,
便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度,在某些部位该沿皮横刺的决不能直刺和深刺,否则
必酿成大祸,而成为含灵巨贼,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4. 3 巧施补泻虽然透穴刺法有进针深度长、刺激量
较大的特点,但在临床治疗时亦要结合补泻手法,此为
治病的关键。
经云:“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依据《灵枢·经脉》中所言:“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为原则,以补虚泻实为目的,针对不同的疾病、不同的
病情而巧施补泻,以此来增强疗效。
4. 4 避免意外透穴刺法与毫针刺法相比较,具有较
大的危险性,对针刺手法要求也较高,在施术时一定要
“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
于众物”(《素问·宝命全形论篇》) 。
同时透刺直达透针
穴皮下,以能看到针尖顶起皮肤为度,切不可刺破皮
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和针刺疼痛感。
目前,临床上透穴刺法的应用较为普遍,因其临床
疗效较为稳定可靠,操作方法亦不很复杂,尤其是对某
些慢性病、顽固性疾病等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故其治
疗疾病的种类亦在不断地增加,这方面的临床报道更
是屡见不鲜。
参考文献
1 李鼎,王罗珍,校注. 针灸玉龙经神应经合注.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5 :6
2 魏稼,吴绍德,李锄,等. 各家针灸学说.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7 :82
3 程宝书,杨思澍,南景桢,等. 针灸大辞典.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8 :268
4 杨兆民,郭恩吉,郭诚杰,等. 刺法灸法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 1996 :99
5 钮韵铎,钮雪松. 金针再传. 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4 :351
6 王耀斌. 透刺太阳穴的临床应用. 辽宁中医杂志,1986 ; 1999 年3 月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COLLEGE OF TCM
Vol . 1 No. 1
Mar. 1999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 shing Hous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