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大班科学《燃烧的蜡烛》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燃烧的蜡烛》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燃烧的蜡烛》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蜡烛的基本特性。
2.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蜡烛燃烧的过程。
2. 掌握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实验过程中,让幼儿观察到蜡烛燃烧的细微变化。
2. 引导幼儿思考蜡烛燃烧与氧气的关联。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火柴、实验盘、水、吹风机等。
2. 记录表格、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蜡烛,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样子的吗?它为什么会发光呢?”2. 讲解蜡烛的基本特性:蜡烛是由蜡和芯组成的,点燃蜡烛后,蜡会融化,芯起到引导作用。
3. 实验一:观察蜡烛燃烧过程a. 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b. 引导幼儿观察蜡烛火焰的三个部分:外焰、内焰、焰心。
c. 讨论: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冒烟?蜡烛的颜色为什么会变黑?4. 实验二:验证蜡烛燃烧需要氧气a. 准备实验盘,放入蜡烛,点燃蜡烛。
b. 用湿毛巾覆盖住实验盘,观察蜡烛熄灭的现象。
c. 讨论:为什么蜡烛会熄灭?它需要什么才能继续燃烧?5. 实验三:吹蜡烛a. 邀请幼儿吹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
b. 讨论:为什么我们吹蜡烛,它就会熄灭?7. 拓展活动:邀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蜡烛燃烧的过程。
8.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让幼儿充分观察到蜡烛燃烧的细微变化?是否引导幼儿思考蜡烛燃烧与氧气的关联?是否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六、教学延伸:1. 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蜡烛,记录下蜡烛的不同种类和燃烧过程。
2. 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探索蜡烛的燃烧奥秘。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于蜡烛燃烧过程的理解。
2. 评估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燃烧的蜡烛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燃烧的蜡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光与热”,详细内容为“燃烧的蜡烛”。
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探索光和热的产生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放热。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增进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
重点: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苏打、尺子、温度计。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苏打、尺子、温度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提问:“大家知道蜡烛为什么会发光、放热吗?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燃烧的蜡烛。
”2.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演示蜡烛的燃烧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火焰、蜡烛的变化。
(2)教师讲解蜡烛燃烧时会发光、放热,并解释原因。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记录蜡烛燃烧的过程,并测量火焰的温度。
4. 小组讨论(10分钟)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讨论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燃烧的过程点燃蜡烛火焰变化蜡烛熔化2. 蜡烛燃烧的特点发光放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蜡烛燃烧的过程,测量火焰的温度。
2. 答案:见学生实际操作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学生了解了光和热的现象,培养了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燃烧现象,如火焰的颜色、燃烧产生的烟雾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观察和提问。
2. 例题讲解中对蜡烛燃烧过程的详细解释。
3. 随堂练习中学生的分组观察和测量活动。
4. 小组讨论的分享和思考。
5. 作业设计中观察记录的要求和答案的指导。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蜡烛的选择应安全、无毒,适合儿童操作。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燃烧的蜡烛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燃烧的蜡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燃烧的蜡烛”。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蜡烛的构造、燃烧原理、火焰的结构以及熄灭蜡烛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蜡烛的构造和燃烧原理,了解火焰的结构。
2. 学会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增强安全意识,了解熄灭蜡烛的正确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蜡烛燃烧原理、火焰结构的认识。
教学重点: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刀、镊子、放大镜、实验记录表。
2. 学具:每组一份蜡烛、打火机、火柴、玻璃杯、小刀、镊子、放大镜、实验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支燃烧的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蜡烛的构造和燃烧原理(1)教师用小刀切开展示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内部结构。
(2)教师介绍蜡烛的燃烧原理,引导学生了解蜡烛是如何燃烧的。
3. 观察火焰结构(1)教师用放大镜观察蜡烛火焰,让学生观察火焰的结构。
(2)学生分组用放大镜观察火焰,记录火焰的结构。
4. 熄灭蜡烛的方法(1)教师演示用嘴吹、用手扇、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火焰,让学生观察熄灭蜡烛的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蜡烛的构造2. 蜡烛的燃烧原理3. 火焰的结构4. 熄灭蜡烛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蜡烛燃烧过程,记录火焰的变化。
答案: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最亮,内焰最暗。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用嘴吹、用手扇、用玻璃杯盖住火焰。
这三种方法都能使火焰缺少氧气,从而熄灭蜡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构造、燃烧原理以及熄灭蜡烛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燃烧的蜡烛的科学教学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燃烧的蜡烛的科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蜡烛的外形特征和点燃后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的原因,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4. 培养幼儿的消防安全意识,让幼儿知道蜡烛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观察蜡烛的外形特征和点燃后的变化。
难点:让幼儿理解蜡烛燃烧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盘子、水、镜子等。
2.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蜡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的外形特征和点燃后的变化,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名称、形状、颜色等。
2. 新课:教师讲解蜡烛燃烧的原因,并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
3. 操作: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用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蜡烛。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让幼儿知道蜡烛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作业:1. 画一画自己制作的蜡烛。
2. 和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蜡烛,了解蜡烛的正确使用方法。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观察蜡烛时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评估幼儿的观察能力。
2. 评估幼儿在手工制作蜡烛时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考察幼儿对蜡烛燃烧原因的理解程度,评估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4.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纪律和合作情况,评估幼儿的自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延伸:1. 邀请消防队员来园讲解消防安全知识,让幼儿了解蜡烛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 组织幼儿参观蜡烛制作工厂,让幼儿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和工艺。
3. 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蜡烛的燃烧原因。
2. 在手工制作环节,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
3. 教师要注重消防安全教育,让幼儿知道蜡烛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大班科学《燃烧的蜡烛》教案(最终5篇)

大班科学《燃烧的蜡烛》教案(最终5篇)第一篇:大班科学《燃烧的蜡烛》教案大班科学《燃烧的蜡烛》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瓶子的大小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
2.感知蜡烛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和与人们的关系。
3.能在活动中大胆想象探索实验原因。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有见过蜡烛燃烧的经验物质准备:蜡烛大小不同的瓶子【活动过程】一、以给同伴过生日上午活动,引出活动的兴趣。
教师为幼儿提前过生日,通过点蜡烛,吹灭蜡烛引出下面活动。
二、探究问题,大胆想象探索实验答案。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探索小结:原来,有风就可以把蜡烛吹灭。
2.出示瓶子,提出问题,怎样用瓶子把蜡烛熄灭?提问: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样东西,看,瓶子,想个办法看看能不能用这个瓶子把蜡烛熄灭呢?小结:把蜡烛放在瓶子里,没有氧气就不着了。
三、动手操作实验,交流实验结果,了解空气是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1、出示瓶子,教师讲解实验注意问题。
提问: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过程有什么变化?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实验过程,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1:你的蜡烛灭了没有?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蜡烛熄灭的?提问2:我们发现原来这个盖子盖上去蜡烛就会熄灭,想想为什么?小结:原来把瓶子盖住之后,外面的空气跑不到瓶子里面去,然后蜡烛燃烧把瓶子里的空气一点点燃烧掉了,最后蜡烛就熄灭了,说明了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四、进行谁的蜡烛燃烧时间长的游戏比赛,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1.讲解游戏规则和应注意的问题要比赛了,比赛之前要将规则,那我的规则就是把你的蜡烛点燃后放到自己的桌子前面,然后我说开始的时候,我们统一把瓶子盖下去,盖下去的时候我们就要数数,刚刚你的蜡烛燃烧到5熄灭了之后,说明你的蜡烛燃烧到了几呀?5,我们用计数的方式,比一比,看一看谁蜡烛燃烧时间长,好不好?2.交流比赛结果,探索实验过程,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的长短。
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教案《燃烧的蜡烛》

《燃烧的蜡烛》一、教学目标1.了解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2.培养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3.增强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蜡烛燃烧的原理及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和光能的转化。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玻璃杯、镊子、实验记录表。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和气味。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老师点燃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如火焰、熔化的蜡等。
(三)实验探究1.老师发放实验材料,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1)将蜡烛固定在实验台上。
(2)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3)用玻璃杯罩住蜡烛,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4)记录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2)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认真观察。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实验结果:(1)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内焰、中焰和外焰。
(2)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逐渐变短,熔化的蜡滴落。
(3)玻璃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蒸气。
(4)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颜色逐渐变红,熄灭。
(四)讲解蜡烛燃烧原理1.老师根据实验结果,讲解蜡烛燃烧原理。
蜡烛燃烧原理:(1)蜡烛燃烧时,蜡烛内部的石蜡蒸发,产生石蜡蒸气。
(2)石蜡蒸气在火焰中燃烧,产生热量和光能。
(3)火焰分为三层,内焰温度最高,外焰温度最低。
(4)蜡烛燃烧过程中,热量使石蜡熔化,熔化的蜡滴落。
2.学生提问,老师解答。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分析其原理。
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讲解蜡烛燃烧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2024年大班科学《燃烧的蜡烛》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燃烧的蜡烛》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燃烧的蜡烛”。
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认识火焰的结构,并探讨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了解火焰的结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的原理,火焰的结构。
教学重点: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探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蜡烛、火柴、剪刀、玻璃杯、小苏打、醋、实验操作台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色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点燃蜡烛,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提出问题:“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火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蜡烛燃烧的原理、火焰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蜡烛燃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并思考如何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
4. 实验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5. 结果分享与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燃烧的蜡烛蜡烛燃烧原理火焰结构燃烧过程中的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蜡烛燃烧的原理。
(2)画出火焰的结构,并解释各部分的作用。
(3)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2. 答案:(1)蜡烛燃烧原理:蜡烛燃烧时,蜡熔化成液态,液态蜡蒸发,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和光。
(2)火焰结构:火焰由外焰、内焰和焰心组成。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燃烧过程中的变化:随着燃烧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火焰颜色由黄色变为蓝色,熄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对蜡烛燃烧的原理和火焰结构有了深入的理解。
大班科学教案《燃烧的蜡烛》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燃烧的蜡烛》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知道蜡烛需要点燃才能燃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蜡烛需要点燃才能燃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蜡烛、火柴、杯子、颜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明亮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蜡烛,引导幼儿观察蜡烛的外形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让幼儿知道蜡烛需要点燃才能燃烧。
3. 实践操作:教师分组让幼儿进行实践操作,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五、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蜡烛,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幼儿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蜡烛需要点燃才能燃烧。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幼儿对火的安全意识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蜡烛,如蜂蜡、石蜡等,观察不同材料蜡烛的燃烧特点。
2. 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蜡烛形状,并涂上喜欢的颜色。
七、教学评价:1. 幼儿在实践操作环节是否能注意火的安全。
八、教学建议:1.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指导,确保幼儿能正确进行操作。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九、教学内容拓展:1. 邀请消防队员来园讲解火灾逃生知识,提高幼儿的火灾安全意识。
2. 组织幼儿参观蜡烛制作工厂,让幼儿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
十、课后家长沟通:1. 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幼儿通过自主地操作实验材料,进行各种探索,观察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2、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
三、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3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明的大杯子,一个透明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幼儿探索,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索,同时注意鼓励胆小的幼儿(有些孩子怕烫,有些缩手缩脚)和认真实验的幼儿。
3、组织幼儿交流。请小朋友将自己发现的现象放在展示台上与大家交流。
幼儿A:我发现大瓶子盖在小蜡烛上火熄得比小瓶子的慢……
幼儿B:我发现瓶子一盖到3支蜡烛上,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幼儿C:我把蜡烛放到有水的碟子里,发现火熄灭了,水就跑到杯子里去了,还冒泡泡。
小百科:蜡烛,是一种日常照明工具,主要用石蜡制成,在古代,通常由动物油脂制造。可燃烧发出光亮。此外,蜡烛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在生日宴会、宗教节日、集体哀悼、红白喜事等活动中也有重要用途。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蜡烛有牺牲、奉献的象征意义。
一、活动生成
本次课程源于幼儿的一次科学区活动。那天我们在科学区中投放了蜡烛、瓶子及打火机。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无意间将一支蜡烛折断成长短不一的两截。他一会儿用小瓶子盖在一支短蜡烛上,一会儿将大瓶子盖在短蜡烛上。他发现小瓶子里的蜡烛熄灭得快。我们根据孩子的发现查找了一些科学资料,同时还进行了实验,发现了蜡烛燃烧的几个有趣现象,于是蜡烛燃烧的科学活动产生了。
我们看一看为什么有的人可以燃烧到55,有的可以燃烧到19就灭了为什么?
小结:因为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空气越多,蜡烛燃烧时间越长,所以这个游戏关键在于瓶子,瓶子越高,装的空气就多,蜡烛燃烧时间越长。
五、玩“拯救火焰”游戏,了解空气是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提出问题。
我们玩一个游戏,叫拯救火焰,我们把自己的蜡烛再次点燃,点燃之后盖上瓶子,你看一看你的蜡烛快要熄灭的时候,有没有办法让它再次燃烧起来?
2、多媒体课件及展示台。
3、歌曲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四、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兴趣,了解蜡烛的用途。
1、课件引入。
师:你们看。谁来了(多媒体演示蜡烛宝宝)?让我们一起来和蜡烛宝宝说说话好吗?
2、了解蜡烛的用途。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好!你们想一想,人们在什么时候需要我呢?
幼儿:过黑黑的山林时,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
请三位幼儿自己解说。
师:小朋友!让我们来听一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吧!
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解说: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燃烧需要氧气,当我被杯子盖住后,里面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氧气没有了,我也就熄灭了。
师:噢!原来蜡烛燃烧还需要氧气呢!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
七、活动延伸:
教师在区角投放各种大小高矮胖瘦不同的瓶子,引导幼儿继续探索不同的瓶子与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
【活动反思】
这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诗歌激情导入法,自主阅读教学法、心灵体验阅读教学法,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合作学习。诗歌激情导入法其实就是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为学生沉浸到课文意境中去做一个铺垫。自主阅读教学法就是组织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实践,由整体感知到深入地品味文章的意蕴。心灵体验阅读法是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体会语言的深邃的内涵,体验作品展现的生活,体验作品震撼人心的意境。自主合作学习法基本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自主阅读和心灵体验的过程中都要用上,主要是让同学与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生成思想的火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始终都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探究。
蜡烛宝宝: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我的用途确实很大,我不仅可以给别人带来光明,还可以给你们带来快乐呢!
师:小朋友,下面请你们点燃桌上的蜡烛,和蜡烛宝宝一起来唱歌吧!
幼儿点燃蜡烛,并和蜡烛宝宝一起唱《生日快乐歌》。
(二)启发联想,初步感知空气与蜡烛燃烧的关系。
1、启发联想。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想一想,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将燃烧的蜡烛熄灭呢?
幼1:用嘴巴可以把蜡烛吹灭。
幼2:用扇子扇也可以将蜡烛扇灭。
幼3:把蜡烛拿到外面让风一吹也会熄灭。
幼4:把蜡烛放在水里就熄灭了。
幼5:我上次在科学区玩儿的时候,发现用瓶子盖在蜡烛上面,蜡烛就熄灭了……
师:用瓶子盖上去真的能使蜡烛熄灭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2、幼儿操作实验。
3、引导幼儿之间交流实验结果。
师:噢!原来蜡烛燃烧还需要氧气呢!
(三)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
1、师:小朋友,蜡烛宝宝还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师: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秘密。不过我们做实验时要象科学家一样仔细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还要不怕困难。只要你们仔细地看,耐心地做,你们一定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这张表上(出示记录表)。记录时可以想想我们平时学过的记录方法。
小结:把蜡烛放在瓶子里,没有氧气就不着了。
三、动手操作实验,交流实验结果,了解空气是蜡烛燃烧的必要条件。
1、出示瓶子,教师讲解实验注意问题。
提问: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过程有什么变化?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实验过程,交流实验结果。
提问1:你的蜡烛灭了没有?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蜡烛熄灭的?
幼D:我发现火要灭时,就把瓶子拿起一点,一拿起火又变旺了。
幼E:我将长的和短的蜡烛一起放在大瓶子里,发现还是长蜡烛的火熄灭得快。
幼F:我发现我的瓶子变热了,上面还有黑黑的。(幼儿提出这个现象后,师追问幼儿:你们的瓶子是不是也这样?(是)咦!瓶子怎么会变热变黑的呢?幼:是蜡烛火烧的热,黑的是烟。)
幼儿D:我发现火要灭时,就把瓶子拿起一点。一拿起瓶子,火又变旺了。
幼儿E:我将长的和短的蜡烛一起放在大瓶子里,发现长蜡烛的火熄灭得快。
幼儿F:我发现我的瓶子变热了,而且变黑了。(若有幼儿提出这个现象,师可追问幼儿:你、变黑的呢?幼:是蜡烛火烧热的,黑的是烟。)
提问2:我们发现原来这个盖子盖上去蜡烛就会熄灭,想想为什么?
小结:原来把瓶子盖住之后,外面的空气跑不到瓶子里面去,然后蜡烛燃烧把瓶子里的空气一点点燃烧掉了,最后蜡烛就熄灭了,说明了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四、进行谁的蜡烛燃烧时间长的游戏比赛,了解瓶子的大小能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
1.讲解游戏规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1、师:小朋友!蜡烛宝宝还有许多有趣的秘密呢!你们想去找一找吗?(想)那你们看一看你的桌子上有什么?
幼:一支长的蜡烛、两支短的蜡烛、大的瓶子、小的瓶子、有水的碟子。
师:我们就来学做小小科学家,去找一找蜡烛燃烧的秘密,不过我们做实验时要象科学家一样仔细地看一看,耐心地做一做,还要不怕困难,只要你们仔细地看、耐心地做,你们一定会发现这些大小不同的瓶子,盖到这些蜡烛上会发生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请你们将发现的现象记录在这张表上(出示记录表),可以一个格子记一种现象,记录时可以想想我们平时学过的记录方法。
【活动过程】
一、以给同伴过生日上午活动,引出活动的兴趣。
教师为幼儿提前过生日,通过点蜡烛,吹灭蜡烛引出下面活动。
二、探究问题,大胆想象探索实验答案。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探索
小结:原来,有风就可以把蜡烛吹灭。
2.出示瓶子,提出问题,怎样用瓶子把蜡烛熄灭?
提问: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样东西,看,瓶子,
想个办法看看能不能用这个瓶子把蜡烛熄灭呢?
(四)引导幼儿再次探索,验证。
1、师:刚才小朋友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你们可以看一看,哪种现象自己还没有发现,再去做一做实验吧!还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一下自己实验中的想法。
2、幼儿再次自主地实验,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将各种有趣现象都做一做。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主地与操作实验材料进行各种组合探索,观察发现蜡烛燃烧的有趣现象,初步感知空气与燃烧的关系。
提问: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不同的蜡烛,它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小结:老人过生日用的蜡烛,可以开花有声音;这叫电子蜡烛。你看蜡烛种类有很多,作用也不同,刚才我们说的风景蜡烛,电
子蜡烛,都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过生日需要它,有时候可以给我们营造很温馨的氛围,也可以照明,,可以装饰我们的家,把我们的的家装饰的更漂亮。
师:这个办法行吗?(行!)那你们知道为什么瓶子盖到燃烧的蜡烛上,蜡烛会熄灭吗?(请3位幼儿自己解释。)
师:小朋友,让我们来听一听蜡烛宝宝是怎么说的吧!
放多媒体,边观看蜡烛熄灭的过程边听蜡烛宝宝的解释: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我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当我被杯子盖住后,里面的氧气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氧气没有了,我也就熄灭了。
大班科学《燃烧的蜡烛》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瓶子的大小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关系。
2.感知蜡烛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和与人们的关系。
3.能在活动中大胆想象探索实验原因。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见过蜡烛燃烧的经验
物质准备:蜡烛大小不同的瓶子
2、培养幼儿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期望。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三支蜡烛(一支长、两支短),一个透明的大杯子,一个透明的小杯子,一个盛有色水的碟子,一张记录纸和一支笔,同时每组桌上放一支主蜡烛和一个打火机。
2、多煤体课件及展示台。
3、钢琴曲磁带一盘和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运用课件激发幼儿兴趣,了解蜡烛的用途。
3、来跳烛光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