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鸟》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鸟》一、教材及教学目标教材:本次教学使用的教材是《认识鸟》。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鸟类的特点和分类;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发现能力;3.培养学生对生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材:《认识鸟》;2.鸟类图片和卡片;3.白板和黑板笔;4.鸟类的录音或视频资料(可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观察周围的鸟类(如画面、书籍、录音等);2.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些鸟是什么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第二步:认识鸟1.向学生介绍鸟类的基本特点:有羽毛、有喙、有两只脚,能飞等;2.通过展示鸟类的图片和卡片,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鸟类;3.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鸟类的观察和发现;4.引导学生发现鸟类的生态功能,如捕食昆虫、传播花粉等;5.引导学生了解鸟类的分类方法,如按体型、嘴形、羽色等分类。
第三步:鸟类保护1.通过展示鸟类的视频或播放鸟类的录音,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2.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如环境破坏、空气污染等;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鸟类,如保护栖息地、减少环境污染等;4.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些鸟类保护措施,展示并讨论各组的设计方案。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目标,让学生自主总结;2.提问并让学生进行反思:你觉得鸟类有哪些重要的生态功能?为何要保护鸟类?自己对鸟类的认识有哪些改变?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认识鸟》为教材,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鸟类,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方法。
通过展示鸟类的录音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和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
通过讨论和设计鸟类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对生物的保护意识。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紧凑而有趣,学生在观察和讨论中积极参与,展示了较好的学习状态。
然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学生在观察和讨论时有些匆忙,可能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鸟》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鸟》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生态环境和分布区域。
2.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细节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对于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认识鸟类1.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多少种不同的鸟呢?大家会如何识别它们呢?2.接着通过科普图片展示几种不同的鸟类,让学生尝试观察鸟类的体型,羽毛颜色,飞行方式等特点,并提出个人见解。
3.授课:介绍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例如鸟类脊椎特征、各种鸟类独特的适应性特征、鸟类的分类等。
并引导学生找出不同鸟类之间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习鸟类的生态环境和分布区域1.科普图片展示鸟类分布地域和生态环境,例如海洋、沙漠、城市等,并特别关注一些在国内出现频率较高的鸟类。
2.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课程提供的不同鸟类的分布范围和习性特征。
同时尝试通过亲身经验和教材了解鸟类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方式。
3.活动设计1.配合教学内容,设计一项地图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不同的鸟类,并通过地图分配不同的分布区域。
学生需要给出地图上不同鸟类的生存环境和昼夜活动时间,并解释它们的食物来源和生存技巧等信息。
三、教学反思1.教学策略适应性差。
在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对电子图片的观察能力不是特别强,因此引入互动游戏和活动可以帮助更好吸收课程内容。
2.教材较为单一。
尽管许多不同的鸟类在各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教材中的题目仍然很容易重复出现。
通过引入一些新颖有趣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3.课堂互动较弱。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是信息提供者,还要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即互动。
在课堂上可以采用一些多元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鸟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鸟教案【含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鸟类基本特征;2.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鸟类;3.了解鸟类的生存环境。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自然科学素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好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鸟类的基本特征;2.学习鸟类的分类方法;3.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鸟类。
教学难点1.认知鸟类的分类方法;2.学习如何观察鸟类特征;3.鸟类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
3.教学准备1.拟定教案;2.准备一些常见鸟类图片,以便学生认识鸟类;3.在室外准备能够观察鸟类的望远镜。
4.教学过程4.1 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的鸟类图片,让学生观察;2.导师与学生交流,看看他们已有多少了解;3.介绍鸟类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耳朵没有外耳廓、前肢改变为翅膀等。
4.2 认识鸟类1.通过图片让学生辨认鸟类;2.介绍鸟类的分类方法,如:家禽、野生鸟类等;3.让学生分类,看看每个组有哪些鸟类。
4.3 观察鸟类特征1.教师在室外准备一个能够观察鸟类的望远镜,带领学生观察鸟类;2.指导学生如何观察鸟类外形特征、羽毛颜色、尾巴的长度等;3.学生模仿教师的观察方法,观察鸟类。
4.4 学习如何保护生态环境1.介绍鸟类的生态环境,让学生知道鸟类喜欢栖息在哪些地方,如:开放的草地、树林等;2.提醒学生不能随便摧毁鸟类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4.5 小结1.回顾教学重点和难点;2.学生总结整个过程的所学内容。
5.教学反思1.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对鸟类没有太多的兴趣,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鸟类的知识,或者是没有进行太多的实地观察鸟类。
因此,今后在教学中我会更多地让学生实地观察鸟类,从而让他们更喜欢这个科目。
2.教学准备方面,我觉得我准备得很充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但是我没有准备去发放相关的资料,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大班科学认识鸟教案

大班科学认识鸟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有趣的动物世界》第四章“鸟类”,主要内容为认识鸟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以及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详细内容包括:鸟的外形特征、飞行原理、繁殖行为以及鸟类对环境的适应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如外形、飞行原理、繁殖行为等。
2. 认识到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关爱鸟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鸟类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鸟类飞行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鸟类图片、模型、视频、挂图等。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校园内的鸟类,引导幼儿关注鸟的外形、飞行、叫声等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鸟类的基本特征,如羽毛、翅膀、喙等。
(2)讲解鸟类飞行原理,如翅膀的形状、胸肌的作用等。
(3)介绍鸟类的繁殖行为,如筑巢、产卵、孵化等。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鸟类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鸟类与人类的关系,如鸟类对生态环境的贡献、保护鸟类的方法等。
5.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利用学具,制作简单的鸟类模型,加深对鸟类特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鸟类的基本特征外形:羽毛、翅膀、喙等飞行原理:翅膀形状、胸肌等繁殖行为:筑巢、产卵、孵化等2. 鸟类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环境的贡献保护鸟类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鸟类,记录它们的外形、飞行、叫声等特点。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鸟类的外形、飞行、叫声等特点。
2. 作业题目:思考如何保护鸟类,与家人分享你的想法。
答案: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如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保护生态环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和与人类的关系。
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鸟》一、教学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认识几种鸟类,如麻雀、家燕、鸽子等;•能够准确地辨认不同鸟类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能够理解鸟类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体验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鸟类相关的图片、实物、录音设备等;•有关鸟类的科普资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包含多种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试图描述这些鸟类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并让学生发言。
2. 了解鸟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鸟类的形态、习性和生活习惯。
3. 观察实物向学生展示鸟类的实物,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不同鸟类之间的区别,区分麻雀、家燕、鸽子等鸟类。
4. 简要介绍鸟种针对不同鸟类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简要介绍。
例如:家燕懂得筑巢,鸽子能一次孵出两只蛋,麻雀擅长筑巢等。
5. 室外寻觅鸟类带领学生去寻觅周围的鸟类,开展“看谁最先发现鸟”的活动。
6. 认识鸟类观察鸟类外貌特征,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认识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理解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四、课堂延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鸟巢,来加深他们对鸟类筑巢行为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感受鸟类对我们的生态环境的作用,带领他们探访鸟类的栖息地,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我对于幼儿园大班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充分的图片和实物材料与学生的主观体验相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的想法过分片面,对于科学的认识有所偏差,需要在课后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和指导。
大班科学认识鸟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认识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鸟类,认识鸟类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关注和兴趣。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PPT2.包括照片、图表在内的教具3.科学实验相关的器材4.教师准备相关的案例和文献三、教学内容及流程1. 拉开教学序幕(10分钟)在开始上课前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鸟类的短视频,创造出一种和鸟类紧密联系的氛围。
2. 基本介绍鸟类(20分钟)•介绍鸟类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鸟类的特征,可以组织学生观察鸟的图片,让他们从中掌握鸟的体型、羽毛和足部等特征。
3. 鸟类的习性(30分钟)•学习鸟类的习性,如飞行、建巢、觅食等。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鸟类习性,可以请学生在教室内模拟学习一些鸟的行动,如挖掘地洞、建筑窝巢等。
4. 实验观察鸟类的飞行(40分钟)•介绍鸟类飞行的原理和特点。
•以实验为例,让学生观察不同鸟的羽翼的形状、大小和情况,以及不同羽翼能带来的飞行效果。
5. 鸟类生态环境(20分钟)•介绍鸟类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现状。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进而关注和爱护它们。
6. 结束时进行教育反思(10分钟)教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过程,进行自评和反思,以便更好的进行下一节课的教学。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计针对大班学生的认识鸟类的相关内容,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进一步热爱动物和大自然,并将经验和技能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探究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其中一些同学可能会出现拖延和分心情况。
但是,教师还是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在日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使科学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鸟(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鸟(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鸟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让气球飞起来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详案分析好吃的核桃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认识鸟一活动目标:1、萌发爱护鸟类的情感。
2、认识鸟类的主要特征,了解鸟为什么会飞行。
活动准备:1、多媒体、视频仪。
2、幼儿收集鸟类图片、图书等资料。
3、纸盒、胶布等。
活动过程:1.鸟类新闻分享。
⑴师:你带来了哪种鸟的资料?它叫什么?有什么特征?(小型资料在视频仪上展示)⑵师:你们发现鸟类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有羽毛、翅膀、会飞行等)2.鸟为什么会飞。
⑴师:鸟为什么会飞呢?(幼儿先讨论后欣赏课件)小结:鸟的翅膀像发动机,是飞翔的主要动力,⑵师:鸟飞行时怎么控制起落和改变方向呢?(幼儿先讨论后欣赏课件,了解羽毛的作用)⑶师:鸟的外型像什么?(通过课件了解鸟类的外型特征,让幼儿明白两头小中间大的外型一方面可以减轻体重,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飞行的阻力)3.鸟的种类。
⑴师:你还认识哪些鸟?⑵欣赏课件,了解鸟的种类。
4.猜猜是什么鸟。
◇ 身穿黑长袍,尾巴像剪刀,爱在屋檐下,捉虫喂宝宝。
(燕子)◇ 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
(孔雀)◇ 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啄木鸟)◇ 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
(猫头鹰)延伸活动:1、师: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爱护鸟类呢?2、制作、安置鸟巢。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让气球飞起来二【活动目标】1、大胆尝试用打气筒打气、嘴吹气等方法给气球充气,知道气球充了气就会鼓起来。
2、学习使用打气筒的使用方法。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使用打气筒,享受科学小实验的快乐。
【活动准备】1、两只色彩、形状相同的气球,其中一只有气一只气不足。
2、气球皮、气球托,脚踩式、手推式气筒,油泥块若干。
【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1只有气1只气不足的气球,引起幼儿给气球充气的愿望。
认识鸟类公开课教案

认识鸟类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鸟类,并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学生对一些常见鸟类的认识和了解;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
1. 鸟类的基本特征,羽毛、嘴、翅膀、脚等;2. 鸟类的分类,按生活习性、食性、栖息地等进行分类;3. 常见鸟类的认识,比如麻雀、喜鹊、乌鸦等;4. 鸟类的生活习性,觅食、筑巢、繁殖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鸟类的视频或者展示一些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对鸟类产生兴趣;2. 讲解,老师介绍鸟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并结合图片或实物进行示范;3. 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并记录下来;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些常见鸟类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识,并向全班展示;5. 总结,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进行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鸟类的特征;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3.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馈。
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鸟类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观察鸟类生活习性的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3.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老师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
七、教学资源。
1. 图书,准备一些关于鸟类的图书,供学生参考;2.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3. 实物,准备一些鸟类的标本或者模型,供学生观察和学习。
八、教学评价。
1. 学生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鸟类的认识和了解程度;2.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课堂练习的成绩,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认识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
获奖教案
活动设计: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
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
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
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
那么多的鸟也有相同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会飞……。
《纲要》告诉我们,"要与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因此,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认识鸟的外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的益处。
2、培养幼儿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比较,并用语言积极表达。
3、感受鸟和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种鸟的图片,鸟鸣的背景音乐,歌曲《百鸟朝凤》,鸟的本领的汉字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自然界鸟叫录音,引导幼儿进入鸟的世界。
猜猜是什么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