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8篇)-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8篇)-西方文化论文-文体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初中英语中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摘要:语言的形成,无不受文化特点的影响,反过来文化特征也左右语言的发展。
一个民族因为自身的文化传统不同,致使形成的语言内涵也有明显的区别。
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并在教学中予以重视。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言功能;教学效果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语言传承着文化,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所以语言和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标志。
语言的形成,无不受文化特点的影响,反过来文化特征也左右语言的发展。
一个民族因为自身的文化传统不同,致使形成的语言内涵也有明显的区别。
汉语和英语之间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导致相互间语言学习的障碍,那就是文化的差异产生的语言内涵的差异。
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克服这种差异呢?一、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语是西方文化的集中体现。
国情不同导致文化也不同,英语教学的最终结果是英语的运用。
语言的交流功能是第一位的,对文化的传承也是第一位的。
语言运用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交流的四大要素,在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能力也是一项重要技能。
所以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这种能力的培养,也忽略了各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阻力。
简单地说,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流就是要让语言的运用者知道在什么背景下说什么话。
二、教学中文化差异的协调在英语学习中,很多时候是有文化差异的。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并且在实际力运用。
比如我们国家向别人道歉时的语言表达和英语国家的道歉方式是不一样的,comrade是我们常用的称呼,而西方人则称呼sir或者madam。
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这种差异,那么在交流中就可能会发生误会,影响交流的效果。
比如在英语中,教师一词只作为一种职业,而在我们汉文化中,尊师是传统,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称谓,是尊称。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外文学比较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论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外文学比较的关系.《安康学院学报》.2014年6期.朱云.[2].19492000中外文学比较史.《江苏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6期.[8].湖南外国文学研究三十五年.《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6期.吴正锋.[9].苏曼殊的比较文学研究及其特点.《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袁荻涌.[10].中外文学作品比较中的"文化"问题.《海外英语(上)》.2015年8期.邱佳.二、中外文学比较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梦想在泥泞中放飞:自由·自觉·自卑·自毁——老舍与曹禺比较研究.作者:王俊虎.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2].中外网络文学比较分析.被引次数:11作者:张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陕西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3]“撒种在荆棘”——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研究.作者:杨世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4].中小学语文中外同题材文本比较教学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李军飒.学科教学(语文)河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5].中外“小城”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叙事模式初探.被引次数:1作者:王骁勇.中国现当代文学兰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6]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方贤绪.中国现当代文学苏州大学2003(学位年度)[7].从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和老舍的《老张的哲学》中欣赏和比较幽默.作者:邱慧.英语语言文学上海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8].中外现代陶渊明接受之研究.被引次数:4作者:田晋芳.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旦大学2010(学位年度)[9].论路遥的现实主义创作.作者:李冬梅.中国现当代文学聊城大学2009(学位年度)[10].跨文化视角下的《红楼梦》与简·奥斯汀小说作品中的茶文化比较研究.作者:杨红.英语语言文学河北农业大学2014(学位年度)三、中外文学比较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的若干理论和方法的思考.钱林森,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2]生态文学:西部语境与中外对话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会议综述.王为群,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3]百年俄苏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思考.汪介之,2005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4]论韩国生态文学的概况与特点兼谈中国大陆及台湾的生态文学的比较视野.朴宰雨,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5]比较文学史上的“恒常危机”兼论生态论述.张汉良,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6]跨文化视野下的比较与融通古典诗学的方法论研究.刘猛,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7]《断头台》与《狼图腾》的叙事比较从《断头台》与《狼图腾》看中国生态文学写作之一.王彦彦,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8]自由观:鲁迅与胡适的比较.唐翰存,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9]文艺学/文学学/文学科学中外文论在互动中的概念问题.张法,2012“外国文论的当代形态:实绩与问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会年会[10]诗学与视域论比较诗学及其比较视域的互文性原则.杨乃乔,20072007年中外文学对话与西部生态文化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论文

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论文由于我国与西方的生活习惯以及民族习俗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篇一:《试谈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说,中西方文化无论从萌芽、发展到现在的格局无疑是各具特色的。
一个偏重群体关系和整体作用,提倡大家庭理论;一个偏重个体能力和英雄主义,提倡自由万岁。
在两个文化理念截然相反的作用下,我们必须融合两者意识上的差异,在文化层次本身找到共性,以利于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差异;价值观;文化0 引言历史发展至今,中西方文化就像两条时而胶着、时而分离的不规则线,同样源远流长,同样博大精深。
自成体系、相互交融。
但,无论任何时候,两者从未有过平行的时候,因此,研究世界文化不可能单一的研究中西方某个文化,而应全面、系统的对中西方文化加以研究。
1 关于中西方文化1.1 文化的定义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这个定义已经比较权威。
在此,我们将文化定义为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
这个总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
1.2 中国文化定义中国文化一般指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是中国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他少数民族也对中国文化做出过不可抹杀的贡献。
1.3 西方文化定义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气象万千。
一般是指发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浸染了中世纪的____传统,兴盛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经启蒙运动而最终确立,并且近几百年来大盛于西欧北美的文化系统。
2 中西方文化的特点中西方文化均源远流长、气象万千,两种文明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发展演化才成型。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毕业论文范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毕业论文范文中西方文化由于地域文化、习俗文化等不同,导致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各种差异。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毕业论文范文篇一:《影片透视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中西方的人文社科都呈现出交流融合的趋势。
在电影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多元文化激荡出的美丽花朵,使电影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前,大量好莱坞电影被引进中国,国人通过电影增进了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认可,因此,我们说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
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多部电影来管窥中西方文化因素在其中的差异体现。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交流融合;电影艺术一、电影中呈现的文化差异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国别的人出现冲突,导致误解或者价值观的冲撞。
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制作人将人们的生活习性折合成为电影中的元素,将人们的现实生活通过艺术手段展现出来。
因此,电影的本质便是架构人生,经具体人物的生活状态与行为方式,显现历史和文化的精髓,表演出人生百态,世间变故,沧海桑田。
通过电影这种媒体形式,便可投射出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和摩擦冲突的过程,增加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领悟。
从日常行为方式,生活习性,到人们的人生目标价值观、世界观,这些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电影元素。
一些导演通过长期斟酌,反复思虑,将这些元素加以糅合拍出一些十分经典的艺术作品,这些电影无不取一些文化冲突与价值观冲撞来吸引观众眼球。
将这种无法避免的、在文化交流中必然经历的矛盾冲突展现出来,使电影投射不同文化融合产生的艺术光芒。
众所周知的电影《刮痧》中,深刻地展示了中西方文化冲突致使人们生活的变质,一家人妻离子散,闻着恸哭。
电影中的情景深深刻在人们脑海中,在美国生活的一家子遭受了国人觉得不可理喻的待遇,原因是美国人觉得不能理解的生活习惯。
爷爷看不懂西药的英文说明书而给生病的小孙子刮痧,美国护士觉得这是虐童事件,证据就是孙子背上的青紫刮痕,因此被告上法庭;中国有“人前教子,人后相夫”传统,儿子就在朋友同事面前教训孙子,这被同事不能理解,故事最后以儿子为让自己的老父亲见到孙子最后一面,将孙子从福利院偷出引起美国警方的更大误解。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毕业论文范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毕业论文范文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毕业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毕业论文范文篇一摘要:姓名作为重要的语言现象之一,蕴含了一定的文化特征。
通过比较中西方姓名的不同可以探源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同时在全球化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姓名这一语言现象本身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互识和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词:中西文化;姓名;文化内涵;文化差异;文化融合姓名是个人区别他人独一无二性的体现同时又展现了人与人社会背景文化间的联系。
姓名与文化关系紧密,不同的文化特征及观念决定了姓名观念及特点的不同,这种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姓名的基本构成及其组成形式中西方(指英语国家)在姓名的组成部分和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
当代中国的姓名构成方式主要是:姓+(辈份名)+名。
其中辈份名在中国有些家庭中已不存在,只有姓+名。
当代西方的姓名构成方式为:名+(中名)+姓。
中名可以由一个名构成,同时也可以多个名组成中名。
二、中西方姓名存在的主要差异1.姓名构成顺序的差异中国的姓/名排列顺序是先姓后名,而西方国家的顺序则为先名后姓。
比如李小龙,姓是“李”,名是“小龙”;HarryPotter中Potter 是姓,放在名Harry之后。
2.姓名构成成分的差异在构成成分上,中国与西方存在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中名的命名要求上。
在古代中国,中名一般都是辈份名,族兄弟采用同一字或同一汉字偏旁,同族不同辈分用不同的字表示。
比如清代皇帝雍正这一辈皇子的名字,第一字皆用“胤”字,第二字皆用“示”旁,如胤祖、胤祺、胤提等。
但是随着中国社会发展,现在中名的这一要求已被渐渐淡化了。
在西方姓名中,中名多为母亲的姓,后来也渐渐发展到借用其他亲属或钦佩的人的名。
比如英国王妃凯特的女儿取名为CharlotteElizabethDiana中Elizabeth就是为了纪念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5篇模版)

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5篇模版)第一篇: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论东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二十一世纪的政治气候和文化发展趋势,中国和美国将成为领导世界的两支主要力量,因此对于中、美两国的研究很重要,其中,就他们分别代表的文化作一些论述。
先站我们中国人的角度来说,从小生长在一个社会里,很自然地会将那个社会中的一切——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但当有一天,人们进入另一个社会,发现那里的人们在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政治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下同样正常地生活的时候,人们会感到困惑和震惊。
这也许是许多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后的最深刻也是最复杂的感受之一。
美国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对于中国和美国文化的研究,我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看到两种文化差异在民族性和理论上的体现。
不少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在外面看到的只是一些“西洋景”。
国外的东西,有时尽管新鲜、有趣,但只要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便自然属于古怪和异常一类。
这种态度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视异族为“蛮”、“夷”,呼外国人为“鬼子”的“中央大国”的那个时代的心态。
当然,这种绝对思维模式也可以逆向呈现。
自从1978年以后,当在几十年隔绝后重新打开国门时,中国人被外面的世界所惊呆了。
于是,不少人的思想立即趋向另一个极端:西方的一切都是合理的、科学的,而中国的一切都是丑陋的、病态的。
然而,人们只知道,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不外乎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传统中庸之道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现代辩证方法。
可是细究起来,这不过是基于同一种思维模式上的两种不同的判断和取舍方式。
“为体”的“中学”,不但是决定“西学”有用无用的基础,而且显然也是区分“精华”与“糟粕”的标准。
美国人在这方面有着几乎同样的问题。
一百多年和平发展所造就的强大的经济力量、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完善的民主体制和日渐流行的大众文化,使美国人过于自以为是,以为美国的社会模式是各国都应仿效的“样板”,美式的价值观念更是衡量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绝对标准,而很少意识到美国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例子,并很可能是一个颇具特殊性的例子。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精选4篇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精选4篇【摘要】:中西两家因为深受不同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和各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从而导致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生,餐桌礼仪文化业因此应运而生,餐桌礼仪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西饮食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每种民族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的透露着自己深刻的文化背景。
本着重论述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剖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具体表现渊源。
【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宴会礼仪(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
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
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
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
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
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
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
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
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
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
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法国餐桌礼仪七忌答应对方的邀请后如果临时有事要迟到甚至取消约会,必须事先通知对方。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参考文献

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参考文献第一篇:中美饮食文化差异参考文献Bibliography [1] Chang, K.C.,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A: The Vail-Ballou Press Inc., Binghamton, N.Y., 1997.[2] Feng xueyang.Differences on Foo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Beihua University.2012 [3] Hall.E.T, Beyond Culture.New York: Anchor Books, 1989.[4] Margaret Visor.Evolution, Eccentricities, and Meaning of Table manners.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1.[5] Samovar, 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Hall, E.(1959).The Silent Language.New York: Doubleday.[6] 杜莉,孙俊秀,高海薇.中西饮食文化比较[C].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4.[7] 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8] 多晓萍.从饮食角度浅析中西文化[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p.8.[9] 李明英.社会习俗与饮食文化[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3).p.87.[10] 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差异的一次比较[J].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p.105.第二篇:中美文化差异中美文化差异摘要:文化的不同,会产生思维模式的不同;思维模式的不同,又会产生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外文化差异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外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统计与管理》.2015年7期.刘卓瑛.郑平坪.
[2].中外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商贸》.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36期.陈刚.翟树芳.
[3].旅游外语教学中渗透中外文化差异述论.
《旅游论坛》.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3期.唐小翠.
[4].中外文化差异探讨:谈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前沿》.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9期.尹华东.
[5].中外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职业》.2011年35期.王海建.
[6].小议中外文化差异.
《商》.2013年1期.和兰花.
[7].工作满意度中的中外文化差异.
《汕头大学学报
《前沿》.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5年11期.
[9].浅谈中外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年1期.金琳.
[10].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
《北方文学(下旬刊)》.2014年10期.刘鑫.
二、中外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跨国经营中融合中外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管理.
作者:李静.企业管理北京化工大学2009(学位年度)
[2].浙江民营企业国际贸易文化差异及其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孙卫芳.企业管理浙江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
[3].基于语言经济学理论对上海世博中国展馆简介汉译英的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韩佳彤.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大连海事大学2011(学位年度)
[4].中外体育礼仪的比较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谢小兰.体育人文社会学湖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
[5].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被引次数:1
作者:马宏伟.英语语言文学山东大学2001(学位年度)
[6].中外英语硕士毕业论文中使用元语篇手段的对比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封齐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南京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7].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策略探讨.被引次数:15
作者:丁宗林.外国文学华中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
[8].分析提高留学英国的中国硕士研究生学术经验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张俐.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山西财经大学2015(学位年度)
[9]在华日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以丰田汽车(中国)为例. 作者:李阳.劳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2011(学位年度)
[10].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浅析美剧《老友记》中幽默字幕的翻译. 作者:刘畅立.英语语言文学湖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
三、中外文化差异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中外文化差异探讨:谈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韩宁,20112011年北京服装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年教研论文报告会
[2]中外动漫作品的文化差异和共鸣点分析.
王瑜,2012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
[3]弥合差异,避免误解浅谈对外传播中文文本的写作.
韩清月,2011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
[4]“Red”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方法.
白阳明,2008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
[5]新疆石油企业哈萨斯坦跨国经营中跨文化管理浅析.
李军,2008第二届中外技术交流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6]“合而不同”的中国和外国性文化.
刘达临.胡宏霞,2004首届中国性科学高级论坛
[7]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中的跨文化管理.
刘宁波,2006第十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论坛——上海管理教育学会创立25周年大会
[8]浅谈口译与文化.
张秀苹,20022002烟台全国翻译学辞典暨译学理论研讨会
[9]综合性大学开设《中外文化与护理》Ⅱ类通识课程的实践研究.
毕瑞雪.何朝珠.刘宇.刘萌.孙亚佳.刘丽华,2014第九届全国高等护理教育学术研讨会
[10]中外度假旅游研究述评——兼论文献视角折射出的东西方游客旅游方式差异.
徐菊凤,20062006现代休闲与旅游发展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