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重点第一章语言的功能一、语言的社会功能(给出句子,判断属于哪一个?)P71. 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信息的传递是社会中人与人的基本交流方式。

通过星系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地分工协作。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 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一、语言与符号(符号的性质与特征、征候)P221.语言是符号系统,这是语言本身的性质和特点。

2.符号:就是用甲事物简单地来代表乙事物。

符号都由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组成,如:形式:红灯红绿灯(符号)意义:禁止通行3.征候: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传递的某种信息,可以通过它自身的物质属性来判断。

如:在山里赶路,看到远处炊烟袅袅升起,就可以知道那里有可以邪教或者投宿的人家。

二、语言符号的层级系统(哪几层,哪几级?)P28语言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语言的系统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很复杂,语言学家在不断地探索。

多数学者的看法可以概括成: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这里先讲语言的分层情况。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构成数目众多的组合。

这些组合为语言符号准备了形式的部分。

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音系层:音位(几十个)→音节→音步→…语调段语法层:语素(几千个)→词→词组/短语→小句→句子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P30语言链条上由符号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卸下来,换上另一个环节,组成新的链条。

语言学复习资料

语言学复习资料

语言学复习资料下定义1.(P3)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 The studies of all the socia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its relation with society is called sociolinguistics.2.(P7)Language(语言):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3.(P8)Arbitrariness(任意性): This means that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4.(P2)Phonetics(语音学):Phonetic refers to the study of sounds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5.(P16)Voicing(浊音化): Vibration of the vocal cords results in a quality of speech sounds.6.(P26)Assimilation rule(同化规则): The assimilation rule assimilates one sound to another by “copying” a feature of a sequential phoneme, thus making the two phones similar.7.(P29)Intonation(语调): When pitch, stress and sound length are tied to the sentence rather than the word in isolation, they are collectively known as intonation.8.(P42)Syntax(句法): Syntax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formation of sentences.9.(P42)Category(范畴): Category refers to a group of linguistic items which fulfill the same or similar functions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such as a sentence, a noun phrase or a verb.10.(P48)Complementizers(补语化成分):Words which introduce the sentence complement are termed complementizers.11.(P53)Head movement(中心语移动): The movement of a word from the head position in one phrase into the head positionin another is known as head movement.12.(P64-65)Linguistic context(语言语境): The linguistic context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a word’s co-occurrence or collocation with another word.13.(P66)Reference(所指): Referenc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14.(P70)Relational opposites(关系反义词): Pairs of words that exhibit the reversal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tems are called relational opposites.15.(P74)Argument(论元): An argument is a logical participant in a predication, largely identical with a nominal element in a sentence.16.(P77)Pragmatics(语用学): Pragmat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17.(P81)Constatives(表述句): Constatives are statements that either state or describe, and are thus verifiable.填空题第一章1. (P3) If a linguistic aim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it is said to be descriptive(描写性的). If the linguistic study aims to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and standard” behavior in using language, it is said to be prescriptive(规定性的).2.(P4)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t some point of time in history is a synchronic(共时的)study; the description of a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isa diachronic(历时的)study.3.(P4) Langue(语言)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and parole(言语)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age in actual use4. (P5) Chomsky defines competence(语言能力)as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and performance (语言表现)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第二章5.(P17)As some speech sounds produced differ only in some detailed aspects, the IPA provides its users with another set of symbols called diacritics(发音符号/辨音符)6. (P23) A phoneme(音素)is a phonological unit, it is a unit that is of distinctive value, it is an abstract value.7. (P24) It can be easily observed that phonetically similar sounds might be related in two ways. If they are two distinctive phonemes,they are said to form a phonemic contrast(音素对照),e.g. /p/ and /b/ in [pit] and [bit].8. (P24)When two different forms are identical in every way except for one sound segment which occur the same position in the strings, the two sound combinations are said to from a minimal pair(最小配对).e.g pill and bill, pill and till are a minimal pair.9.(P25) Rules that govern the combination of sounds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the rules are called sequential rules(序列规则).10.(P27) The phonemic features that occur above the level of the segments are called suprasegmental feature(超音段特征).第三章11.(P33)Morpheme(词素): the smallest unit of language that carries information about meaning or function.A morpheme which can be a word by itself is called a free morpheme(自由词素). Whereas a morpheme that must beattached to another one is called bound morpheme(粘着词素).12.(P33) The variant forms of a morpheme are called its allomorphs(词素变体).第四章13. (P44) Syntactic units that are built around a certain word category are called phrases(短语), the category of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word category around which the phrase is built.14. (P45)Phrases that are formed of more than one word usually contain the following elements: head(中心语), specifier(标志语)and complement(补语).15. (P48)The information about a word’s complement is included in the head andtermed subcategorization(次范畴化).16. (P52) Transformation(转换)is a special type of rule that can move an element from one position to another.第五章17. (P67-68)Synonymy:近义关系的分类:1) Dialectal synonyms(方言同义词)-- synonyms used in different regional dialects.(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使用同一种语言产生的不同)2) Stylistic synonyms(文体同义词) -- synonyms differing in style3) Synonyms that differ in their emotive or evaluative(评价) meaning4) Collocational synonyms(搭配同义)5) Semantically different synonyms(不考)18.(P69) When two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ound, they are homophones(同音不同形不同义). When two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pelling, they are homographs(同形不同音不同义). When twowords are identical in both sound and spelling, they are complete homonyms(同形同音不同义).19. (P70) Antonymy:反义关系的分类1) Gradable antonyms(可分等级的反义词)2) Complementary antonyms(互补反义词)3) Relational opposites(关系反义词)20.(P72) Componential analysis(成分分析)is a way proposed by the structural semanticists to analyze word meaning. The approach is based upon the belief that the meaning of a word can be dissected into meaning components, called semantic features.第六章21. (P81)Three Speech Acts:三种言语行为According to Austin new model, a speaker might be performing three acts simultaneously when speaking: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 il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 and perlocutionary act(言后行为).22.(P90)Pragmatic failure(语用失误) occurs when the speaker fails to use language effectively to achieve a specific communicative purpose, or when the hearer fails to recognize the intention or the illocutionary(言外之意) force of the speaker’s utterance in the context of c ommunication.第八章23.(P111) Speech variety(言语变体), or language variety, refers to any distinguishable form of speech used by a speaker or a group of speakers.24. (P117) Halliday further distinguishes three social variables(语域三变量)that determine the register: field of discourse(语场), tenor of discourse(语旨), and mode of discourse(语式).25. (P122) The term diglossia(双言制度) refers to a sociolinguistic situation similar to bilingualism where two varieties of a language exist side by side throughout the community, with each having a definite role to play.上一页下一页。

期末语言学复习重要资料

期末语言学复习重要资料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Language design features:1.Arbitrariness 2.Duality3.Productivity4.Displacement5.Cultural transmissionLingu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The scope of linguistics:phonetics语音学the study of how speech sounds are produced and classified.(Phonetics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ech sounds and provides methods for their descrip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 Phonology音系学the study of how sounds form systems and function to convey meaning(It identifies the set of speech sounds for each language, how they are arranged to form meaningful units, and the function of each sound.)morphology 形态学:the study of the form of words(It identifies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units in a language which are called morphemes and looks into the ways the morphemes are arranged to form words)syntax 句法学the study of how words and phrase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It investigates the rules governing the combination of words into sentences and identifies the permissible sequences in a language 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lements in sentence structure.)semantics语义学:the study of meaning pragmatics 语用学:the study of meaning in context of use(It looks into the relation between linguistic expressions on the one hand and objects, persons and events to which the words refer on the other. It also studies the ways in which the meaning in a language is structured and distinguishes different types of meaning.)historical linguistics 历史语言学:the study of language change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s and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language change over various periods of time and at various historical stages.)Parole 言语----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Competence 语言能力----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二Phonetics:A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ech sounds and provides methods for their descrip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ranscription Articulatory phonetics发音语音学----from the speakers’ point of view, “how speakers produce speech sounds”;Auditory phonetics声学语音学----from the hearers’ point of view, “how sounds are perceived”;Acoustic phonetics听觉语音学---from the physical way or means by which sounds are transmitted from one to anotherSpeech organs: three important areas:Pharyngeal cavity ---- the throat; The oral cavity ---- the mouth; Nasal cavity ---- the nose.Phonology音系学Phonology studies the patterning of speech sounds, that is, the ways in which speech sounds form systems and patterns in human languages.Phonetics & phonology:Both are concerned with the same aspect of language----the speech sounds. But they differ in their approach and focus.Phonetics is of general nature; it is interested in all the speech sounds used in all human languages; it aims to answerquestions like: how they are produced, how they differ from each other, what phonetic features they have, how they can be classified, etc.Phonology aims to discover how speech sounds in a language form patterns and how these sounds are used to convey meaning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四Syntax句法学: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how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and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formation of sentences.Morphology形态学refers to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words and the rules by which words are formed.Derivational morphemes派生语素---- are affixes added to an existing form to create a word.Inflectional morphemes曲折语素---- the morphemes which are for the most part purely grammatical markers, signifying such concepts as tense, number, case and so on; they never change their syntactic category, never add any lexical meaningMorphological rules: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formation of words。

社会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社会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究语言是如何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以及语言如何反过来塑造社会。

本文将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变异和语言变化等方面进行复习。

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媒介,还承载着社会认同、身份表达和社会关系构建的功能。

在社会语言学中,我们常常关注语言的社会功能。

首先,语言可以用来表达社会认同。

人们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方言或口音来展示自己的身份认同。

例如,某些地区的居民可能会使用特定的方言或口音,以显示他们的地域归属感。

其次,语言可以用来建立社会关系。

通过使用特定的语言风格、词汇选择和语法结构,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与他人的关系。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使用敬语可以显示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最后,语言还可以用来构建社会共识。

通过使用共同的语言规范和语言习惯,人们可以建立共同的理解和共享的价值观。

这有助于社会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二、语言变异语言变异是指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以体现在词汇、发音、语法和语用等方面。

语言变异的研究对于理解社会语言学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地理变异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变异形式。

不同地区的人们可能使用不同的方言或口音。

例如,中国的南方和北方人们在词汇、发音和语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次,社会变异是另一种重要的语言变异形式。

社会变异指的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语言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与年龄、性别、职业、教育水平等社会因素有关。

例如,不同年龄段的人可能在词汇选择和语法结构上存在差异。

最后,语用变异是指语言在不同社交场景中的差异。

人们在不同的社交环境中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策略。

例如,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正式语言,而在非正式场合中使用非正式语言。

三、语言变化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不断发展和变化。

语言变化是指语言在时间上的演变和发展。

社会语言学关注语言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社会语言学复习资料

社会语言学复习资料

社会语言学复习资料社会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在社会中使用的学科。

它旨在理解语言与社会的联系,并探讨语言如何被用来塑造社会关系、群体认同和身份。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提供一些社会语言学的重要概念和术语,以及一些相关的实例和问题,帮助大家复习这门学科。

1、语言变异语言变异是指语言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源于社会因素,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

例如,在一种语言中,可能会出现标准语和方言两种形式,而这两种形式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被使用。

语言变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的多样性以及语言如何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中被使用。

2、语言与社会阶层语言与社会阶层有密切的联系。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使用的语言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英语中,标准书面语通常被认为是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使用的语言,而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则常常被认为是下层社会的特征。

研究语言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阶层如何影响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

3、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性别之间也存在联系。

男性和女性在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使用的语言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某些语言中,女性通常使用更为礼貌和正式的语调,而男性则更倾向于使用粗鲁和直接的言语。

研究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性别如何影响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

4、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或方言之间的接触和交流。

这种交流可能会导致一种语言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被另一种语言吸收或改变。

例如,在多元文化的城市中,可能会存在英语和汉语的混合使用,这种混合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研究语言接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融合和变化过程。

5、语言死亡语言死亡是指一种语言在社会中不再被使用或传承。

这通常是由于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例如,殖民统治和全球化可能会导致一种语言的消亡。

研究语言死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演变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总之,社会语言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多个方面。

社会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word

社会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word

名词解释1.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指一个人除了第一语言之外,另外学习掌握的第二种语言,经常作为辅助语言以及通用语。

此外,第二语言亦可与第一语言并列为个人母语。

2.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通常涉及对问题阶段、任务、工具、方法技巧的论述。

方法论会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

3.复杂代码:那些结构比较完整和复杂、较多使用从句和连接词等复杂句法形式、很好地表现说话者的个性特点和语言修养的语言表达形式,叫复杂代码。

P474.惯用语: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

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5.宏观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中的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包括语言与民族、一个国家的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的规范化等,是把语言问题当作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来看待,例如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政策和少数民族的语言政策。

P56.话语分析:话语分析也作”篇章分析",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

以大于句子的语言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实际使用中的语言的观察,探索语言的组织特征和使用特征,并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的使用者的认知特征方面来解释语言中的制约因素。

7.混合语:混合语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由于接触而混合成的语言。

混合语既不是甲语言,也不是乙语言,而是第三种语言。

P968.借词:借词就是借用其他民族语言中词语的形式而产生的次,又称外来词汇。

P1299.禁忌:禁忌语也是语言魔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P153禁忌语指人们在说话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

而以之代替的词语。

10.局限代码:英国社会学家伯恩斯坦把那些结构简单、大量使用人称代词和附加问句、句法选择比较易于“预测”(较为普通,缺少个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叫局限代码。

社会语言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语言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语言学概论知识点总结社会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研究语言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运用和演变。

通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语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化对语言的理解,促进语言教育和跨文化交流。

下面,我们将对社会语言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语言和社会1. 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更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功能,包括信息传递、社交互动、文化传承等方面。

通过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价值,对语言运用和教育有深远影响。

2. 语言和身份认同语言是个体和群体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与社会身份、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关系,揭示了语言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和作用。

不同的社会群体使用不同的语言和变体,反映了他们的特定社会身份和归属感。

3. 语言政治与权力语言是权力和政治的工具,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存在着语言的政治化现象。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政治对语言使用和语言变体的影响,以及不同语言在权力和政治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语言政治有助于深化对权力和文化关系的认识,促进语言权利的保护与促进。

二、语言变体与语言变化1. 语言变体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的地域变体、社会变体、个人变体等不同层面上的语言变体现象。

地域变体指不同地区的语言差异,社会变体指不同社会群体的语言使用差异,个人变体指个体语言使用的差异。

了解语言变体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动态性,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交际。

2. 语言变化语言是不断变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语言变化可以是由外部因素(如社会变迁、接触语言等)或内部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演变)所导致。

了解语言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语言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促进语言教育和翻译工作。

三、语言接触与语言习得1. 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指不同语言和语言变体之间的交际和交流。

社会语言学研究了语言接触的影响和结果,包括语言借词、语言转换、典型联系等现象。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

社会语言学-中南大学网络教育2014年6月课程考试复习资料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社会语言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试题:就某地的语言兼用(双语)现象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出调查报告。

(100分)要求:1.调查数据准确无误,真实可信;2.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3.调查报告必须附上调查问卷样本和典型的访谈材料;4.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行文规范。

凤凰县七良桥乡语言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湖南省凤凰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主要有苗、壮、侗、土家、汉五个民族居住,其中汉族较少。

每个民族都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有的少数民族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汉语是汉族的主要语言工具,但是也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

七良桥乡七良桥村是一个土家族村子,其中也居住着少数汉族。

本文在对七良桥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整理资料,对土家族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态度做出了分析,以此反映该地区的语言和谐状况。

一、调查情况概述1. 调查情况概述2010年7月20日,中央民族大学调研团共10人,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翠里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

其中包括七良桥乡的语言使用情况、语言态度的调查。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等,结合田野调查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主要为七良桥乡的详细调查报告。

2. 七良桥村情况概述七良桥村全村共98户,390人,两个自然村。

七良桥村村委会所在地约81户。

其中有一个自然村叫安吉。

在村中,男女老少均讲土家语,儿童入学前大多不通汉语,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有一部分也不会讲汉语。

周边村寨有宰垮、宰转、乌雅。

跟瑶族交流主要用客话(汉语方言),跟侗族交流主要使用侗语,跟苗族交流可以使用苗语,但苗族会讲土家语的比较少。

土家族(潘姓)自称从贵州黎平迁到湖南凤凰。

平时本村交流均用土家语,在集市上,认识的人用土家语,不认识的人用客话。

每年节日有春节、元宵、村社(时间不定,根据通书来确定)、清明(不过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初二、七月十四、八月中秋,九月以后没有节日。

族际通婚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通婚对象为苗族和侗族,少数为汉族和瑶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语言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二章理论与方法学一、什么是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是怎么调查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之间的共变关系的?请举例说明1、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人们使用各种语言变体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说话人使用某些语言变项与其社会背景有关研究者必须判定哪个社会变项与某个语言变项相关:地位,性别,年龄(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常用术语之一,英文为Linguistic variable,指语言变异的项目。

语音、句法、词汇都可能成为语言变项。

社会语言学奠基人拉波夫所做的纽约语言调查,其中的(r)就是语言变项。

一个语言变项一般包含几个“变式”,比如(r)变项包括两个变式,一个是(r)变式,第二个是零变式。

又如北京话中零声母(w),是一个变项,它有两个变式,一个是(w),第二个是(v)。

)2、拉波夫(William Labov)的著名例子car, card, fourth语言变项:在元音前的辅音/r/发音或者不发音社会变项:地位结论: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发出词语中的r音。

二、拉波夫(William Labov)对纽约[r]音的调查拉波夫:探索语言变异的个别理论纽约流行的r音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有任何两个集团在社会分层的阶梯上处于高低不同的地位,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假设被证实:越是社会地位高的人,或越是正规的场合,就会有越高的卷舌率语言变项:发r音/不发r音,w/v ,公交车/巴士语言变项可选择音位、词素、句法、词语等各层次上的某个结构单位语言变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相应的社会变项发生有意义的共变。

60年代前半期拉波夫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语言变量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拉波夫感觉到下层黑人倾向不发[r]音做出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两个集团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怎样证实这个假设呢?拉波夫还发现,在中等商店Macy’s进行第二次询问时,之前没有发/r/音的店员在认真发音时往往会加上/r/音这说明了当时的纽约人潜意识里认为带/r/音的发音才是更“标准”的英语。

在方法上两大突破:运用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

在搜集言语资料方面,设法诱导和分离出几种随情景而异的语体,并且用录音机记录素材。

三、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步骤?(一)选择课题1、从亲身感受中去考虑有哪些现象值得研究2、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吸取养料,寻求合适的课题。

(二)建立假设1、课题选定后,首先钻研有关文献,了解前人研究2、作一些探索性研究(归纳)3、建立假设:对要探讨的社会因素与语言变异之间的联系作出初步的判断有了假设,就有了具体的目标,就有可能进而设计调查方案(三)确定调查范围和目标1、划定调查范围:某社区、机构、团体等社会结构单位,那里的群体在日常言谈中显示相似的言语特征2、调查目标:语言变项(1)为了尽可能做到被调查者具有代表性,需要采用抽样方法选择调查人抽样调查就是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从研究对象的全及总体中根据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研究的样本(又叫抽样总体)。

通过抽样本中的个案,并以此部分单位的指标数值去推断相关总体的指标数值。

(2)抽签法的步骤:第一步:将总体的所有N个个体从1到N编号;第二步:准备N个号签分别标上这些编号,将号签放在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抽取一个号签, 不放回或放回地连续取n次;第三步:将取出的n个号签上的号码所对应的n个个体作为样本.(3)随机数表法: 利用随机数表来选取样本的方法(4)计算机取数法:(四)搜集资料1、语言使用者的资料,指的是说话人的社会背景或社会属性;如民族、籍贯、出身、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个人收入等背景材料;2、使用语言的资料,指的是说话人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说的话语;3、有关语言态度的资料。

语言态度指的是言语共同体成员对特定的语言变体所持的态度,包括看法、情感和行为意向。

克服观察者悖论拉式搜集方法:普查、访谈、后续访谈、集体访谈、快速隐匿调查、电话采访问卷法(五)整理、分析资料通过调查搜集到原始资料以后,研究人员的任务是要所得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和分析(六)检验假设第三章语言变异与演变一、语言变异和语言演变的概念1、语言变异:语言在某一特定时期呈现的共时变化2、语言演变:语言在长时期内发生的历时变化二、语言变化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语言变化的内部条件:语言条件语言变化的外部条件:社会心理/语言态度+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一)语言变化的内部条件:语言条件1、原发性:由语言自身机制引起变化(1)例如:发音上的省力方便使得其中一方的发音方法或部位发生改变,从而变得相近或相同(同化现象)(2)例如:表层结构的重新分析汉语系词“是”的出现花是红的。

那里是操场。

王太无者也2、接触性:由于受到外部语言或方言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词汇的借用(干部来自日语哈达来自藏语沙发来自英语)(二)语言变化的外部条件:社会条件(由于语言内部和历史的原因,语言结构中的变异形式提供了变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但一个变化的启动和发展需要一股相当强劲的社会动力,因为一个语言变化需要在言语社区中逐步推广)1、社会心理/语言态度例子:[r]发音:从开始较少的人参与卷舌变异到后来将其推广为一个纽约市的普遍特征,这就需要一个推广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确立卷舌的社会威信的过程,也就是那些要想改善自己社会地位的人仿效较高阶层人的社会行为的过程。

促使语言变化的社会动机:想要跻身于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集团,想要表明自己的身份有别于其他集团,想要获得交往者的认同。

另一方面,人们又认为自己的方言有亲和力,表现出较高的认同感和语言忠诚。

英国诺里奇市自我评价测验gate标准音[ei]读成[æi] ,要求被试者说出自己平常说话的发音和哪种更接近与实际发音录音相比,女性倾向说得比实际情况好,向标准音靠拢。

男性则说得比实际情况差,宁愿保留土气土音代表男性劳工阶层说话的特征,显得有男子气概。

土音被看做一种集团标识。

相对于标准音的显性声望,非标准音具有潜在声望2、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语言使用者是造成语言变化的根本原因人们的语言态度、语言评价和社会心理的形成与说话人的社会属性分不开语言的社会变异:社会阶层,性别因素,年龄因素三、社会使用者的社会特征是怎样导致语言变化的?请从社会阶层,性别因素,年龄因素三个方面分别举出例子(一)社会阶层说话人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模式与其社会经济地位密切相关拉波夫的纽约百货公司英语发音调查(Labov 1966)常态模式:阶层越低或语体越随意,非标准音的频率越高超越模式:最接近上中阶层的社会阶层的正式语体中发标准音的频率超过中上阶层(矫枉过正)(二)性别与语言变异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标准语体弱势地位对两性的固定看法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男子在语言创新上要落后于女子,显得比较保守。

现代随着社会发展,年轻女性的语言越来越向男性靠拢,也会使用非标准语形式,性别差异逐渐不明显。

(三)年龄与语言变异中年人要比青年人和老年人更多的使用标准语体当新的语言形式出现时,新变式在年轻人话语中出现频率最高,中年人其次,老年人最少。

四、“真实时间”研究与“显像时间”研究的差别(一)“真实时间”研究社会语言学把从不同时间中获取语料的研究叫做真实时间(real time)的研究,这往往就意味着对以前调查过的社区进行重新调查。

前两次调查人是一样的。

由于进行重新调查存在许多实际困难,因此真实时间研究相对较少。

1948年河北宣化地区64个村庄的语言学调查,对象为八九岁到十多岁的孩子,最终划分出3个方言片2003年在这一地区开展重复性调查,拟定相同调查项目,考查一组少年与一组老年人(即1948年的少儿)(二)“显象时间”研究社会语言学把在共时变异中找出语言变化的研究,叫做显象时间(apparent time)的研究。

“显象时间”研究的是体现在几代人的言语特点上的语言变化趋势。

显象时间研究基于这样的假设:现在四十岁的人群的话语代表了二十年前二十多岁人群的话语情况,因此比较现在四十岁群体和二十岁群体的话语相当于比较二十年前和现在两个时间段的二十多岁人群的话语。

五、“行/成”变异研究1、背景材料当代北京口语中两个对请求或建议表示应允的词:“行”和“成”。

2、研究的问题“行/成”变异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它们目前的使用状况与发展趋势怎样?“成”究竟是属于方言词汇还是属于普通话词汇?3、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查找“行/成”在历史文献中的出现情况来了解它们何时开始出现在北京话中。

对于“行/成”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人口语中的使用情况,研究者利用了北京语言大学的北京话口语语料库来进行研究。

研究者从2001年开始在北京地区系统地观察公共场所打电话的人的语言,注意结束通话时所采用的“预备结束语”,观察新世纪北京人打电话的“预备结束语”中“行/成”的使用情况。

4、“行/成”变异的产生和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行/成”变异对比老舍先生20、30、40、50年代作品(《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中“行/成”的出现情况老舍“行/成”使用情况的变化:40年代以后对“成”的使用大量减少,到50年代完全放弃了“成”的用法,只保留了“行”。

曹禺也如此,其《日出》1936年版中“成”出现11次,“行”只出现1次,而到了1984年出版的修改本中,“成”只保留4处,而“行”却出现了6次。

北京话“成”在这几十年间经历了一个由兴到衰的变化过程,而像老舍、曹禺这样的文学巨匠及时地在其作品中做出了反映。

80年代“京味儿”作家的“行/成”使用情况研究者将20世纪80年代“京味儿”作家王朔、邓友梅作品中的“行/成”使用情况与二三十年代的老舍、曹禺、俞平伯作品的“行/成”使用情况进行一个对比,来看“行/成”变异的发展情况,见表1。

两代“京味儿”作家在“行/成”的使用上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利用北京语言大学1985年建成的北京口语语料库,发现“行/成”出现407次,其中“行”出现378次(93%),“成”出现29次(7%)。

经搜索发现这些语料来自67位说话人。

接着分析了说话人所在的区域、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民族、所说的话题等社会特征。

“成”虽然在历史上比“行”出现得要迟,但当代北京人却把“成”看作是老派用法;“行”在北京已经扩散为大势,“成”呈现被“行”取代的趋势。

“行/成”变异体现出进行中的变化的后期表现,即社会上大多数人在大多数交际场合中已经不使用“成”这个旧的形式,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则基本使用新的形式“行”。

分析结果(见表2)显示“行/成”变异的社会制约条件,回归系数大于0.50表明该条件有利于“成”的出现;这样“成”的社会分布特征则为:使用“成”的说话人一般是年龄较大的男性、一般文化水平较低、从事社会声望较低的职业;另外,少数民族成员、家住老城区以及某些谈话话题等也是“成”出现的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