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药学设计中的应用
药物设计学复习资料

一1靶点与生物大分子1、药物⑧计的基本原理有哪些类型(简答)?2、生物靶点的种类有哪些?一一P13、药物对靶点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如何影响药物的药效?4、生物大分子是指什么?它们各自的结构单元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各基本单元以何种方式聚集到一起?5、是否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四级结构?6、DNA和RNA的碱基对分别有哪些?7、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RMA有哪些以何种方式互补?8、生物大分子功能方面的特征与共性有哪些?一一P11一2药物与大分子靶点的相互作用1、试述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化学键类别及特点?一一P152、反式与顺式己烯雌酚,其生理活性与雌二醉相似的是哪个构型?为什么?3、为什么D-(7—肾上腺素的一血管收缩作用比1-(-}-)一肾上腺素强12・20倍?4、、光学异构体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在活性上的表现有哪些?为什么出现这些不同的表现?5、作用方式不同的对映体开发成新药应怎样处理?6、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的类型有哪些?一一P207、如何理解药物与受体的互补性?一一P168、影响药物-受体相互契合的立体化学因素有哪些?一P17二细胞的信号转导1.、生物信息的特征有哪些?——P332、第•信使、第二信使、第三信使分别指的是什么?请举出简单例子说明。
3、信号分子的产生与释放的方式有哪些?——P374、信号分子的灭活与消除有何意义?其形式有哪些?一一P37下5、参与跨膜转导的膜受体有哪些类型?一一P386、钙拮抗剂是基于调节第几信使的药物设计例子?它以何种原理起效?一一二P477、细胞信号转导的物质基础有哪些?一一P33四酶促反应1.酶是什么?酶的激活有哪些类型?酶的抑制有哪些类型?一一P91+P92+P932.为什么雷特格韦在不对人体产生毒性的情况下有效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1V)?3.甲磺酸加雷沙星或西地沙星在对人体不产生毒性的情况下能够安全杀死许多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和耐药菌株的原因是?4.简述基于结构/机制的非共价结合的酶抑制剂的分类及其特点。
生物电子等排体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药学设计中的应用敬娟(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摘要: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药物设计和结构修饰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生物电子等排体的概念,分类以及常见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在药物优化中应用。
关键词:生物电子等排体;药物设计;结构修饰中图分类号:R97Applications of Bioisosterism in Pharmaceutical DesignJingJuan(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erring,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ty,Chengdu,Sichuan,610031)Abstract: Bioisostere princip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rug design and structural modification. Concepts and classifications of bioisosteres and applications of common bioisostere in drug optimization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Key word: Bioisostere; drug design; structure modification我国医药生产多年来以仿制为主,为保障我国人民健康做出来出色贡献。
可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开放,我们必须将立足点逐渐转移到自己创制新药上来。
创制新药的战术,应先易后难。
将已有的药物或活性物质进行局部化学结构改造,一方面较易从事,另方面保持高效,开发另具特色新药的可能性较大[1]。
在药物结构改造中,生物电子等排体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生物电子等排体除了常见的一价、二价、三价和四价原子与基团外,还包括环与非环结构、可交换的基团、基团反转。
制药行业智能化药品研发方案

制药行业智能化药品研发方案第1章智能化药品研发概述 (3)1.1 药品研发背景与挑战 (3)1.2 智能化药品研发的意义 (3)1.3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3)第2章药物信息学基础 (4)2.1 生物信息学与药物设计 (4)2.1.1 蛋白质结构预测 (4)2.1.2 药物靶点识别 (4)2.1.3 药物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5)2.2 化学信息学与药物合成 (5)2.2.1 药物分子的设计与优化 (5)2.2.2 反应机理研究 (5)2.2.3 合成方法摸索 (5)2.3 药效团筛选与优化 (5)2.3.1 药效团筛选 (5)2.3.2 药效团优化 (5)2.3.3 药效团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5)第3章人工智能技术在药品研发中的应用 (6)3.1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 (6)3.1.1 高通量筛选 (6)3.1.2 药物靶点识别 (6)3.1.3 药物分子设计 (6)3.2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6)3.2.1 分子对接 (6)3.2.2 药物分子优化 (6)3.2.3 药物毒性预测 (6)3.3 药物筛选与评价 (6)3.3.1 药物筛选 (7)3.3.2 药物评价 (7)3.3.3 药物再定位 (7)第4章智能化药物合成与工艺优化 (7)4.1 药物合成自动化技术 (7)4.1.1 自动化合成反应器 (7)4.1.2 智能控制系统 (7)4.1.3 技术 (7)4.2 智能化工艺优化方法 (7)4.2.1 数据采集与处理 (8)4.2.2 工艺优化模型 (8)4.2.3 在线优化与控制 (8)4.3 流程模拟与控制系统 (8)4.3.1 流程模拟 (8)4.3.3 控制系统实施 (8)第5章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8)5.1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8)5.1.1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9)5.1.2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数据分析 (9)5.2 分子动力学模拟与预测 (9)5.2.1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9)5.2.2 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模拟 (9)5.3 药物靶点识别与验证 (9)5.3.1 药物靶点识别方法 (9)5.3.2 药物靶点验证 (9)第6章药物安全性评价与毒理学研究 (9)6.1 毒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 (9)6.1.1 毒理学基本原理 (10)6.1.2 毒理学研究方法 (10)6.2 智能化药物毒性预测 (10)6.2.1 智能化药物毒性预测方法 (10)6.2.2 智能化药物毒性预测特点 (10)6.3 安全性评价与风险评估 (10)6.3.1 安全性评价方法 (10)6.3.2 风险评估流程 (10)第7章临床试验与数据挖掘 (11)7.1 临床试验设计与管理 (11)7.1.1 智能化临床试验设计 (11)7.1.2 智能化管理与监测 (11)7.2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11)7.2.1 数据采集技术 (11)7.2.2 数据处理技术 (12)7.3 智能化数据挖掘与分析 (12)7.3.1 信号检测与预警 (12)7.3.2 个体化治疗策略 (12)7.3.3 药效评价与优化 (12)7.3.4 临床决策支持 (12)第8章药品生产与智能制造 (12)8.1 智能制造技术概述 (12)8.2 药品生产过程控制与优化 (13)8.2.1 生产过程控制 (13)8.2.2 生产过程优化 (13)8.3 智能化仓储与物流 (13)8.3.1 智能化仓储 (13)8.3.2 智能化物流 (14)第9章药品质量控制与合规性 (14)9.1 质量控制策略与标准 (14)9.1.2 质量控制标准 (14)9.2 智能化检测与监控技术 (14)9.2.1 在线检测技术 (14)9.2.2 自动化控制系统 (14)9.2.3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 (15)9.3 合规性评价与风险管理 (15)9.3.1 合规性评价 (15)9.3.2 风险管理 (15)第10章智能化药品研发的未来发展 (15)10.1 创新技术与趋势 (15)10.2 产业合作与竞争格局 (16)10.3 政策法规与产业政策建议 (16)第1章智能化药品研发概述1.1 药品研发背景与挑战生物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进步,药品研发已成为推动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药物设计原理和方法(3)

3.1.3 羟基与甲磺酰氨基的变换
羟基既是氢键的接受体也是氢键的给予体,因此在作等 排体变换时,应考虑到这两种不同的键合能力。酚羟基具
有弱酸性,磺酰氨基也有弱酸性,而且都有形成氢键的能
力,这是它们的共性。
α受体的激动剂
去氧肾上腺素的酚羟基被甲磺酰氨基替代,尽管所得
化合物无酚羟基,但仍具有α受体的激动作用。两者的 pKa分别为9.6、9.1,提示:该酸性基团对激动α受体起
重要作用。
OH HO OH CH3 CH3SO2NH
H N
H N
CH3
Phenylephrine
β受体拮抗剂
异丙肾上腺素的酚羟基用甲磺酰氨基替代,分别得到β受体拮抗剂索特
瑞醇、索他洛尔,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毒性小,同时,因为甲 磺酰氨基不被O-儿茶酚甲基转移酶代谢失活,因而延长了作用时间。两
两年制药企业屡受降价困扰,利润率不断下滑,企业的资 金链相对比较紧张,的确拿不出更多的钱用于新药研发, 也买不起新药项目,只能买相对便宜的仿制药项目。
最近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营销自然人报批品种数
量明显增加。这部分人活跃在各地的终端市场上,数量庞 大,他们中的一些人申报品种也属正常,但迫于资金压力 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弱,这部分人大都开发仿制药,而且喜 欢选择像奥美拉唑这样已经有了很好的市场基础、疗效确
从奥美拉唑重复开发看我国研发预警机制
《医药经济报 》 2005-7-8
近日,医药界再次传来新药研发领域严重重复开发的消息, 目前国内有高达上百家企业(共300多个受理号)和研发机 构正在对去年刚过行政保护期的经典胃药奥美拉唑展开疯狂 赶仿。奥美拉唑的行政保护于去年11月结束,除了在行政保
制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与质量控制方案

制药行业创新药物研发与质量控制方案第1章创新药物研发概述 (3)1.1 药物研发的意义与挑战 (3)1.2 创新药物研发流程及关键环节 (3)第2章药物靶点的筛选与确证 (4)2.1 药物靶点的筛选方法 (4)2.1.1 文献调研 (4)2.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4)2.1.3 高通量筛选 (5)2.1.4 疾病模型研究 (5)2.2 靶点确证与评估 (5)2.2.1 靶点活性验证 (5)2.2.2 靶点选择性评估 (5)2.2.3 靶点成药性分析 (5)2.3 靶点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发觉与应用 (5)2.3.1 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与验证 (5)2.3.2 生物标志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5)2.3.3 生物标志物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6)第3章先导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6)3.1 先导化合物设计策略 (6)3.1.1 计算机辅助设计 (6)3.1.2 基于靶点的先导化合物设计 (6)3.1.3 类药性先导化合物设计 (6)3.2 合成方法与工艺优化 (6)3.2.1 绿色合成方法 (6)3.2.2 工艺优化 (6)3.2.3 合成路线的设计 (6)3.3 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与评价 (7)3.3.1 筛选方法 (7)3.3.2 生物活性评价 (7)3.3.3 安全性评价 (7)第4章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7)4.1 基因工程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7)4.1.1 基因克隆 (7)4.1.2 基因重组 (7)4.1.3 蛋白质表达 (7)4.2 细胞培养与表达系统 (7)4.2.1 原理与分类 (8)4.2.2 应用 (8)4.3 蛋白质工程与抗体技术 (8)4.3.1 蛋白质工程 (8)4.3.2 抗体技术 (9)第5章药物分子的优化与改造 (9)5.1 药物分子优化策略 (9)5.1.1 基于结构的优化 (9)5.1.2 基于性质的优化 (9)5.1.3 基于生物信息的优化 (10)5.2 结构改造方法与应用 (10)5.2.1 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 (10)5.2.2 构象限制法 (10)5.2.3 生物电子等排体替换 (10)5.3 生物电子等排体替换与药效团融合 (11)5.3.1 生物电子等排体替换 (11)5.3.2 药效团融合 (11)第6章药理毒理学研究 (11)6.1 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11)6.1.1 药物作用靶点的筛选与确证 (12)6.1.2 药物与靶点相互作用研究 (12)6.1.3 信号通路调控研究 (12)6.1.4 作用机制验证实验 (12)6.2 毒理学评价与安全性评估 (12)6.2.1 急性毒性评价 (12)6.2.2 亚慢性毒性评价 (12)6.2.3 慢性毒性评价 (12)6.2.4 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及致癌性评价 (12)6.3 作用靶点的验证与药物分子的优化 (12)6.3.1 作用靶点验证 (12)6.3.2 药物分子优化 (13)6.3.3 生物标志物研究 (13)第7章药物质量控制 (13)7.1 药物质量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13)7.1.1 制定原则 (13)7.1.2 修订流程 (13)7.1.3 关键控制点 (14)7.2 药物分析方法与验证 (14)7.2.1 选择原则 (14)7.2.2 验证方法 (14)7.2.3 应用实例 (14)7.3 药物稳定性研究 (15)7.3.1 研究意义 (15)7.3.2 研究方法 (15)7.3.3 影响因素 (15)第8章制剂研究 (15)8.1 制剂设计原理与策略 (15)8.1.1 制剂设计原理 (15)8.1.2 制剂设计策略 (16)8.2 固体分散体与纳米粒制剂 (16)8.2.1 固体分散体 (16)8.2.2 纳米粒制剂 (16)8.3 靶向给药系统与缓释给药系统 (16)8.3.1 靶向给药系统 (16)8.3.2 缓释给药系统 (17)第9章药物临床试验 (17)9.1 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 (17)9.2 Ⅰ期临床试验 (17)9.3 Ⅱ/Ⅲ期临床试验与生物等效性试验 (17)9.3.1 Ⅱ期临床试验 (17)9.3.2 Ⅲ期临床试验 (17)9.3.3 生物等效性试验 (17)第10章药品注册与监管 (18)10.1 国内外药品注册流程 (18)10.1.1 国内药品注册流程 (18)10.1.2 国外药品注册流程 (18)10.2 注册申报资料要求 (18)10.2.1 药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基本要求 (18)10.2.2 不同注册阶段的申报资料要求 (18)10.3 药品监管政策与法规更新 (18)10.3.1 我国药品监管政策与法规概述 (19)10.3.2 国外药品监管政策与法规更新 (19)10.3.3 我国药品监管政策与法规更新动态 (19)第1章创新药物研发概述1.1 药物研发的意义与挑战药物研发是推动医药行业发展、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驱动力。
基于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

基于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生物电子等排体(Bioelectronics platforms)是一种集成微电子技术与生物学技术的交叉学科,它利用电子学和微电子学的原理来研究和应用生物学系统的电子特性和行为。
药物设计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基于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是利用生物电子等排体技术来改善和优化药物设计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基于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的背景、原理和应用。
背景传统的药物设计通常基于大量的试验和研究,需要较长的时间和高昂的成本。
然而,利用生物电子等排体技术,可以更快速、高效地进行药物设计。
生物电子等排体是一种可以仿真和模拟生物体内电子特性和行为的技术,可以用来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运输、释放和作用机制,从而优化药物设计和研发过程。
原理基于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的原理主要包括模拟和仿真技术、微电子传感器和生物芯片技术。
模拟和仿真技术可以模拟和预测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动力学行为和药理学效应。
微电子传感器可以测量和监测药物的生物活性和效应,包括药物的释放速率、分布和代谢过程。
生物芯片技术可以模拟和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效应,以及药物与生物体细胞和组织的相互作用。
应用基于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新药研发、老药优化和个性化药物治疗。
在新药研发方面,可以通过生物电子等排体技术来进行药物筛选和优化,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老药优化方面,可以利用生物电子等排体技术来研究和改进药物的释放和药理学特性,以提高药物的效果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在个性化药物治疗方面,可以通过生物电子等排体技术来研究和预测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从而实现个体化的药物治疗。
总结基于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是一种结合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学技术的新兴领域,它可以模拟和优化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动力学行为和药理学效应,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该技术在新药研发、老药优化和个性化药物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均匀设计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均匀设计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在药学研究中,实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为了优化实验方案和提高实验效率,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着各种实验设计方法。
其中,均匀设计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在药学研究中备受青睐。
本文将详细介绍均匀设计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均匀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它通过在实验范围内均匀选择设计点,以最小化实验误差并最大化实验信息。
均匀设计遵循“均匀分散”的原则,使实验点在整个实验范围内均匀分布,从而能够更全面地考察实验因子与响应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药学研究中,均匀设计常用于筛选和优化药物候选物的合成条件、测定药物的生物活性等。
通过在多个因子和水平上均匀分布实验点,科学家们可以更全面地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在药物合成中,反应条件对产物的产量和纯度具有重要影响。
利用均匀设计,科学家们可以筛选出最佳的反应条件,以提高药物的产率和纯度。
例如,通过在温度、压力、溶剂等多种反应条件下进行实验,利用均匀设计分析数据,可以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药物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指导。
在药物研究中,为了筛选出具有优良疗效的药物候选物,科学家们需要在多种生物模型中测试药物的活性。
通过采用均匀设计,可以在多个生物模型中均匀分布实验点,以更准确地评估药物的疗效。
均匀设计还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为药物的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在药学研究中,均匀设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均匀设计通过在实验范围内均匀选择设计点,减少了实验误差,提高了实验结果的精度。
这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准确地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药物研发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药学研究中,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实验。
而均匀设计可以在较少的实验次数下获得较为全面的数据,从而节省了实验时间。
均匀设计的实验效率更高,能够更快地筛选出具有优良性能的药物候选物。
与传统的实验设计方法相比,均匀设计所需的实验次数更少,从而减少了实验材料的消耗,节约了资源。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药物先导化合物优化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ioisosterism in lead optimization
CUI Yong-Mei, NAN Fa-Jun*
(National Center for Drug Screeni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aduate School of CAS, Shanghai 201203, China)
图1 经典环等同体
苯环、噻吩的相互替换一直以来都是生物电子 等排替换中比较经典的例子之一。苯与噻吩的相似 性是二价硫 -S- 和 1,2- 亚乙烯基 -CH=CH- 交换的结 果。在药物先导化合物优化中有许多运用此策略的 报道,如在研究 NO 合成酶抑制剂过程中[10],以 NO 合成酶抑制剂 11 为起点,利用苯环与噻吩的生物电 子等排性,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 12 及 13, 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2a 与 13a 的活性相差不大,这 说明噻吩环 S 原子对活性并非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作用靶点被认知,一 些新颖重要的酶和受体成为研制独特作用机理的药 物新靶点。相应地,高通量药物筛选( HTS ) 技术以 及组合化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寻找药物先导化合物 提供了新途径。然而,由于先导化合物只提供一种 具有特定药理作用的新结构类型,往往由于在药 理、药效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缺点或不足而不 能直接用于临床。因此,需要对先导化合物进行化 学结构改造或修饰,以期优化上述特性。“生物电 子等排取代”即为对先导化合物进行合理优化的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麻药普鲁卡因酯基中的-0-被其电子等排体-S-和-NH取代,得到了硫卡因和普鲁卡因胺。其中,硫卡因的局 麻作用比普鲁卡因大2倍,而普鲁卡因胺的局麻作用仅 为普鲁卡因的1%,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心律不齐。
2.3三价生物电子等排体 毛果芸香碱是胆碱神经M受体激动剂。由于它是内酯结构, 易水解,不稳定。将环上的 -CH=改换成电子等排体-N=, 变成氨基甲酸内酯结构。氨基甲酸醋本比甲酸酯更为稳 定,改变后药物的稳定性增强。
4.结论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药物结构的修饰和优化中虽发 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用生物电子等排体修饰后的药 物分子,虽已达到了预定的改造目的,但这种局部 结构的修饰往往使整个分子的性质亦随之发生改变。 例如,某个经电子等排体改造后获得的分子,可能脂 溶性降低或增加, pKa或极性改变,因而影响该药 物的吸收、转运、排泄,最终影响临床疗效。
基团反转是常见的一种非经典电子等排类型,是同一功能基 团间进行的电子等排。-C0R 与R0C-都是酯,在原来的羧酸 和醇的结构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这两种酯的空间效应和电性 效应亦较近似,所以这种酯基反转常可作为电子等排体应用。 镇痛药哌替啶是哌啶羧酸的酯, 而安那度尔是哌啶醇的酯, 两者具有相似的溶解度,药理作用相同,但安那度儿的镇痛 作用是哌替啶的16倍。
3.2可交换的基团
抗菌药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可以说是可交换基团作为电子等排 原理运用到药物设计的里程碑。研究表明,对氨基苯磺酸与 对氨基苯甲酸不仅电子分布和构型方面相似,在pKa、logP 等理化性质方面也很相似。所以,-SO2NH2和-COOH可以说是 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物电子等排体。
3.3基团反转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在药学设计中的应用
1206 王苗
学号: 2012140619
目录
1 2 3 4
概念及分类 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 非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 结论
1.概念及分类
1.1概念
生物电子等排原理是将化合物结构中的 某些原子或基团,用 其外层电子总数相等 ( 同价 ) 或在体积、形状、构象、电子分 布、脂水分配系数 pKa, 化学反应性和氢键形成能力等重要参 数 上存在相似性的原子或基团进行替换,而所产生的新化合 物的一种方法。
1.2分类
A 生物电子等排体分为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与非经典的生 物电子等排体两大类 p] 。经典 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括,一 价原子和基团(如 -0H、X-)、二价原子与基团(如-ch2_、 _0- 、-S- 、NH2-) 、三价原子与基团 ( 如 =N- 、 =CH-) 、四价 原子与基团(如 =C= 、 =Si=) 。非经 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包 括,环与非环结构、可交换的基团(如磺酰胺基和羧基)、 基团反转(如 -COOR、-OCOR)。
2.4四价生物电子等排体及环系等价体 在生物电子等排的应用中,由于C、Si原子之间在原子大小、 负电性和亲脂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异,而且Si-H键也很不稳定, 所以这类电子等排体之间的替换还存在很大局限性。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典的电子等排的药物设计
3.1环与非环结构及构象限制 己烯雌酚和雌二醇是环与非环生物电子等排体的一个典型例 子。己烯雌酚的双键对于酚羟基和乙烯基在受体部位正确的 空间分布取向是极其重要的,其反式异构体的活性是顺式异 构体的4倍。己烷雌酚与其他雌二醇的非环类似物,因为没有 双键结构,而碳碳单键可自由旋转为与雌激素立体结构相似 的构象,但也正是由于C-C单键可以自由旋转,形成的构象不 如己烯雌酚的立体结构固定,所以活性弱。
2.经典的生物电子等排体的药物设计
2.1一价生物电子等排体 抗雌激素药物他莫昔芬(1)苯环被甲基取 代后得到化合 物(2),进一步将-CH3换成-0H 和-C1得到化合物(3)和 (4)。研究表明,化合物(2)、(3)和(4)对乳腺中的雌激 素受体有选择性作用。(见图1)
核苷类 HIV- 1 逆转录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