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溶剂萃取》PPT课件
合集下载
萃取分离讲解 ppt课件

(
w0 w1 FW
)
/
V有
(
w1 FW
)
/
V水
(w0 w1 )V水 w1V有
w1
w0
(
V水 DV有
V水
)
PPT课件
17
每次用V有 新鲜溶剂,连续萃取n次,则水相被萃物的剩 余量为:
wn
w0
(
V水 DV有
V水
)n
萃取进入有机相的被萃物总量为:
w
w0
wn
w0
[1
(
V水 DV有
PPT课件
8
萃取法基本参数
① 分配定律和分配比 ② 分离系数 ③ 萃取率与萃取次数
PPT课件
9
分配系数和分配比
A水 A油
分配定律:在一定的温度下,当萃取分配过 程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的 浓度比为一常数。即
分配系数
KD
[A]油 [A]水
例如,I2稀溶液在H2O//CCl4的分配
PPT课件
10
例 含有I-的I2溶液在H2O//CCl4的分配,水 溶液不仅有I2 ,还有I3-,这时分配系数并 不是一个常数。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所关注的是被萃物 分配在两相中的实际总浓度各为多少,而 不是它们的具体存在的型体。
分配比
D CA(有) C A( 水 )
即,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萃取平衡时,被萃物质
V水
)n ]
E (%) w0 wn 100
w0
PPT课件
18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分配比较小的萃取 体系,可采用多次萃取操作技术提高萃取 率,以满足定量分离的需要。
《Ch溶剂萃取》PPT课件

C=[AH]+[A-]〔水中弱电解质总浓度〕
AH 表观分配系数定义为:K表= AHA
…③
将①、②式代入③式得:
K0 AH
K表== AHK=pA H
H
HH ……K④K0p
∵-lgKp=pKp ∴Kp=10-pkp
-lg[H+]=pH [H+]=10-pH代入④
得
K表=
K0 …… 11 0pHpKa
第二节 溶剂的选择
1、溶解度 2、别离因素 3、相似相溶的原那么 4、选择适宜溶剂的条件:①②③④
第三节 水相条件的影响
1、pH值 2、温度 3、盐析 4、★带溶剂:
第四节 乳化和去乳化
乳化:是一种液体〔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不 相混溶的液体〔连续相〕中的现象, 这种体系是不均一的,不稳定的体系, 生成的这种液体称为乳状液或乳浊液。
由于某些prot 是憎水性〔亲油基强度>亲水基〕 故发酵液(含有大量prot)和有机溶剂形成的乳状 液很多属于W/O型。而由蛋白质引起的乳化多为O/W型的。
4、介质的粘度:
〔二〕乳浊液的类型表征
1、一般来讲,外表活性剂的亲水基>亲油基, 那么易形成O/W型乳浊液,反之,易形成 W/O型。
2、H L B数:〔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又称〔亲憎平衡值〕它表示亲水和亲 油的平衡程度,外表活性剂上亲水和 亲油基团的相对强弱称为HLB值。
解:根据⑤式得K0=30〔1+102.5-2.75〕=47
当苄基青霉素在两相中浓度相等即K表=1时,
1=
47 110pHpKa
∴pH=4.4
47-1= 10 pH 10 pKa
说明:
表观分配系数=1即苄基霉素在醋酸丁酯 相与水相中的浓度相等,其pH=4.4,当 pH<4.4时,苄基青霉转移到丁酯相称为 萃取;pH>4.4时,苄基青霉素又从丁酯相 转移到水相,称为反萃取。
溶剂萃取化学 ppt课件

HA (o) 缔合 (HA)i
HAcO HAc
可见k d和D是不同的
ppt课件 15
例2
DCo
Co(原) Co(萃余液) Co(萃余液)
ppt课件
16
例3:碘在CCl4和H2O中的分配过程
在水溶液中: I2 + I- I3I2分配在两种溶液中:I2(w) I2(o)
— 又如:二安替比林甲烷(DAPM)萃取钴,生成能溶于 CoCl2 4 CHCl3的(DAPM)·H2[Co(SCN)4]。 萃取剂: DAPM;萃取溶剂: CHCl3; 助萃剂: SCN-
ppt课件
31
c 萃取剂:易溶于有机溶剂,与被萃取物发生化学结合,形 成易溶于有机溶剂的配合物的有机试剂 P204 TBP ;或指 能与亲水性物质反应生成可被萃取的疏水性物质的试剂。
ppt课件 33
萃取体系的表示方法: 被萃取物(浓度)/水相组成/有机物组成
2 UO2 ( 102 ~ 104 mol/ L) / HNO3、NaClO4、EDTA/ 20%TBP — C6 H6
萃取体系按机理可分为:a简单分子萃取体系b中性络合萃 取体系c酸性络合萃取体系 d 离子缔合萃取体系 e协同萃取 体系(1+1>2)
ppt课件
12
缺点:
有机溶剂易挥发,多对人体有害。 手工操作比较麻烦,费时。 分离效率不高(比LC小23个数量级)。
ppt课件
13
2 分配比D和分配系数kd Nerst定律 在给定的温度下,如果被萃取物在两相中分 子形式相同,则达到萃取平衡时被萃取物在两互不相溶的 两相中的浓度比值为一常数 分配比在一定条件下,当达到萃取平衡时,被萃物质在有 M O k 机相和在水相的总浓度之比。 d M
第十三章 溶剂萃取PPT课件

溶剂比
溶剂比:溶剂量与原料油量之比。 一般来说,原料油的沸程较高,粘度较大,
或含蜡较多,或脱蜡深度较大时,须选用较 大的溶剂比。通常,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 下趋向于选用较小的溶剂比。
溶剂加入方式
溶剂加入存在的矛盾: 降低粘度有利于蜡晶长大,蜡分子扩散距离
加大,不利于蜡晶生长。 多次稀释法
第四节 润滑油的白土补充精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土精制原理
润滑油生产——白土补充精制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影响酮苯脱蜡的主要因素
影响酮苯脱蜡过程的主要因素
原料油性质
含蜡量 蜡组成分布 蜡结晶形态(微晶蜡的蜡饼渗透性差,易堵
塞滤布) 馏程宽窄(越窄越好,馏程宽易与共晶)
溶剂组成
甲苯:溶解油的能力 酮:蜡的沉淀剂 脱蜡温差=脱蜡油的凝点-脱蜡温度 酮用量较多时,有利于结晶,易于过滤。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润滑油精制的目的
3)精制方法
溶剂精制的工艺原理
基础油生产——糠醛精制
基础油生产——糠醛精制
基础油生产——糠醛精制
基础油生产——糠醛精制
2)水溶液中溶剂的回收
第三节 润滑油溶剂脱蜡
油品脱蜡的方法
脱蜡溶剂
对脱蜡溶剂的要求
溶剂提取法PPT课件

• 本法需加水加热煎煮,适用于能溶于水且遇热 稳定成分的提取。
• 此法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于冷浸法,但煎煮 液黏稠,滤过困难,且杂质较多,易发生霉变。
第23页/共39页
回流提取法
• 回流提取法是为保 持溶剂与原料持续 的接触,通过加热 提取液,使溶剂受 热蒸发,经冷凝后 变为液体流回提取 器,如此反复至提 取比较完全的一种 热提取方法。
入新溶剂,可以连续收集
浸提液。
第19页/共39页
第20页/共39页
特点及使用范围:
• 由于原料不断与新溶剂或含有低浓度提取物的 溶剂接触,始终保持一定的浓度差,属于动态 浸出,因此浸提效果要比浸渍法高。
• 不经过滤处理可直接收集渗漉液,可省去过滤 操作。
• 不足之处为溶剂消耗多,提取时间长。
• 当渗漉液颜色极浅或渗漉液的体积相当于原料 重的10倍时,便可认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 大 量 生 产 中 常 将 收 第集21的页/共稀39页渗 漉 液 作 为 另 一 批 新
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
• 粉碎度 由于提取过程包括渗透、溶解、扩散等过程,因此 样品粉碎得越细,表面积就越大,浸出过程就越快, 但粉碎度过高,样品颗粒表面积过大,吸附作用增 强,反而影响过滤速度。故粉碎的粒度需适中,一
般 而言,视原料质地粉碎粒度以20~60目为宜。 • 提取温度 冷提杂质少,效率低,热提杂质多,效率高。因温
• 实验室常用提取器是 索氏提取器。
第26页/共39页
该提取器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上部是冷凝器;中部是带有虹吸管 的提取器;下部是烧瓶。将盛原料 粉的滤纸装置中部,内装物高度不 得超过虹吸管,溶剂由上部加入烧 瓶中,烧瓶置水浴上加热,溶剂受 热气化,通过中部提取器旁的通气 侧管到达上部冷凝器,遇冷变为液 体滴入提取器中,当滴入的溶剂达 一定高度时,因虹吸作用,使提取 成分后的提取液又流入烧瓶中,其 中溶剂可因再受热而气化,提出的 成分留在烧瓶中,如此连续操作, 即可提尽有效成分。
• 此法操作简单,提取效率高于冷浸法,但煎煮 液黏稠,滤过困难,且杂质较多,易发生霉变。
第23页/共39页
回流提取法
• 回流提取法是为保 持溶剂与原料持续 的接触,通过加热 提取液,使溶剂受 热蒸发,经冷凝后 变为液体流回提取 器,如此反复至提 取比较完全的一种 热提取方法。
入新溶剂,可以连续收集
浸提液。
第19页/共39页
第20页/共39页
特点及使用范围:
• 由于原料不断与新溶剂或含有低浓度提取物的 溶剂接触,始终保持一定的浓度差,属于动态 浸出,因此浸提效果要比浸渍法高。
• 不经过滤处理可直接收集渗漉液,可省去过滤 操作。
• 不足之处为溶剂消耗多,提取时间长。
• 当渗漉液颜色极浅或渗漉液的体积相当于原料 重的10倍时,便可认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 大 量 生 产 中 常 将 收 第集21的页/共稀39页渗 漉 液 作 为 另 一 批 新
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
• 粉碎度 由于提取过程包括渗透、溶解、扩散等过程,因此 样品粉碎得越细,表面积就越大,浸出过程就越快, 但粉碎度过高,样品颗粒表面积过大,吸附作用增 强,反而影响过滤速度。故粉碎的粒度需适中,一
般 而言,视原料质地粉碎粒度以20~60目为宜。 • 提取温度 冷提杂质少,效率低,热提杂质多,效率高。因温
• 实验室常用提取器是 索氏提取器。
第26页/共39页
该提取器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 上部是冷凝器;中部是带有虹吸管 的提取器;下部是烧瓶。将盛原料 粉的滤纸装置中部,内装物高度不 得超过虹吸管,溶剂由上部加入烧 瓶中,烧瓶置水浴上加热,溶剂受 热气化,通过中部提取器旁的通气 侧管到达上部冷凝器,遇冷变为液 体滴入提取器中,当滴入的溶剂达 一定高度时,因虹吸作用,使提取 成分后的提取液又流入烧瓶中,其 中溶剂可因再受热而气化,提出的 成分留在烧瓶中,如此连续操作, 即可提尽有效成分。
溶剂萃取优秀课件

分开,使其中一侧液体中的 机酸、氨基酸和抗生素的分
溶质选择性地透过液膜进入 离及废水处理,在酶的包埋
另一侧,实现溶质之间的分 固定化和生物医学方面的应
离。
用也前景广阔。
2020/11/19
超临界流体萃取
对利物用质超进临行界溶流解体和作分为离萃。取剂,类分适等、用物酮于质类脂的、肪萃甘酸取油、分酯植离、物。芳碱香、成醚
③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倍数大、纯
化度高。
缺点:
由于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对设备和安全要 求高,需要各项防火防爆等措施。
2020/11/19
6
一、基本概念
(一)萃取与反萃取
被提取的溶液称为原料液,其中欲提取 的物质称溶质,而用以进行萃取的溶剂 称为萃取溶剂(萃取剂)
达到萃取平衡后,大部分溶质转移到萃 取溶剂中,这种含有溶质的萃取溶剂溶 液称为萃取液,而被萃取出溶质以后的 料液称为萃余液。
溶剂萃取优秀课件
❖ 萃取具有可连续操作、分离效果好等优点,在化
学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抗生素、维生素
等发酵产物通常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来提取,近
年来又相继开发成功超临界萃取、反胶束萃取和
双水相萃取等一些新的萃取技术,尤其适用于氨
基酸、酶和蛋白质类药物的提取。此外,随着天
然药物需求量的增加,固-液萃取逐渐得到重视。
4
第一节 溶剂萃取法
❖ 广义的溶剂萃取法(solvent extraction) 包括液-固萃取和液-液萃取:
❖ 液-固萃取又称浸取、浸提
❖ 液-液萃取指用一种溶剂将 物质从另一种溶剂(如发酵 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2020/11/19
5
溶剂萃取法优点:
①操作可连续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
溶剂萃取法PPT课件

4.3. 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主要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当有无机盐——氯化钠、硫酸铵,作用: 生化物质在水中溶解度↓,K↑;两相比重差↑ 两相互溶 度↓
4.4 带溶剂的使用
带溶剂:是一类能和所提取的生物物质形成复 合物,而易溶于溶剂的物质,且此复合物在一定条 件下容易分解形成成原来的生物物质。
对于水溶性强的溶质比如链霉素,可利用脂溶 性萃取剂(如月桂酸)与溶质间的化学反应生成脂 溶性复合分子,使溶质向有机相转移,在酸性条件 下又分解成链霉素而转溶于水中。
萃取剂对溶质A和B分离能力的大小可用分离因素 (β)来表征。
分离因素(β)
分离因数 A Biblioteka :在同一萃取体系内,在同样条 件下两组分的分配比的比值。
AB
( CLA / ( CRA /
CLB ) CRB )
KA KB
β=1 KA = KB 分离效果不好; β>1 KA > KB 分离效果好; β越大,KA 越大于KB,分离效果越好。
两元素相互分离的判据
一般来说,要使共存于同一体系的A和B分离,A的 萃取率q应在99%以上,而B的萃取率q应小于1%, 此时:
A/ B
DA DB
100 104 0.01
即βA/B ≥104,可使A和B彼此分离。故常将 βA/B ≥104作为两元素相互分离的判据。
3.有机溶剂的选择
①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选择与目标产物极性( 根据介电常数判断极性p116)相近的有机溶剂为萃取 剂,可以得到较大的分配系数;
① 成分复杂 ② 传质速率不同 ③ 相分离性能不同 ④ 产物的不稳定性
溶剂萃取法的特点
溶剂萃取概述
萃取过程有选择性 能与其它步聚相配合 通过相转移减少产品水解 适用于不同规模 传质快 周期短,便于连续操作 毒性与安全环境问题
《溶剂萃取》PPT课件

当相比为1(等体积萃取)时,萃取率与分配比的关系为:
E D 100% D 1
n次萃取后,水相中残留物质的浓度Cn计算公式如下。 C0为 水相中溶质的初始浓度,即溶质的总浓度。
cn
c0
( V
Vaq Vorg aq V org
D
)
n
当相比为1时,
cn
c 0
1 (1 D)n
分配比越大,萃取率越高。
例题:已知碘在四氯化碳和水中的分配比为85,有10ml水溶液 中含碘1mg, 分别9ml四氯化碳萃取1次和每次3ml四氯化碳连续 萃取3次,计算两种情况下的萃取率和水溶液中残留的碘的量?
2.2 溶剂萃取理论
首先用于有机物的分离,19世纪初开始用于无机物 萃取,19世纪40年代后溶剂萃取走向成熟; 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选择性较高 分离效率比很多现代分离技术低,比高效液相色谱 低2-3个数量级; 有自动化仪器,但没有得到普及,手工操作的重现 性差 大量使用有机溶剂,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些常见化合物的溶解度参数
溶解度参数 × 103 (J/m3)1/2
18.81 18.00 18.00 19.03 18.82 14.94 15.14 16.78 19.85 20.05 24.76 21.69
溶剂
丙酮 环己酮 丁酮 二乙基酮 甲基丙基酮 甲基异丁基酮 甲醇 乙醇 异丙醇 正丁醇 异丁醇 正丙醇
在保持溶剂极性不变的前提下,更换溶剂种类, 调整溶剂选择性,使分离选择性达到最佳。
(2)混合溶剂: 选用混合溶剂体系,获得任意极 性并具有良好选择性的溶剂体系。
混合溶剂的极性与单一纯溶剂的极性关系为:
P' 1P1'2P2 '.... i Pi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溶剂的选择
1、溶解度 2、分离因素 3、相似相溶的原则 4、选择合适溶剂的条件:①②③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水相条件的影响
1、pH值 2、温度 3、盐析 4、★带溶剂:
第四节 乳化和去乳化
乳化:是一种液体(分散相)分散在另一种 不相混溶的液体(连续相)中的现象 ,这种体系是不均一的,不稳定的体 系,生成的这种液体称为乳状液或乳 浊液。
解:根据平衡方程式y=f(x)和操作线方程式 Hx+ly= Hx0
分别有y=(2x)1/2 ,Y=5(0.02-x)方程 可求出x=0.00343mol/L;y=0.0828mol/L;
产品的回收率: P=yL/x0H=0.0828×1/0.02 ×5=82.8%
例2:用醋酸戊酯从发酵液中萃取青霉素,已知发 酵液中青霉素的浓度为0.26kg/ m3,萃取平衡 常数为k=48,处理能力为0.45 m3/h,萃取溶 剂流量为0.045 m3/h。若要产品回收率达98% ,试计算理论上所需萃取级数n。
A-+H+
[A-]= KpAH …
[H ]
Kp=
A H
AH
①
◆在有机溶剂和水相存在分配平衡:
AH K0
A
H有
K0= [ AH =]
AH
有机相中游离酸浓度 水相中游离酸浓度
AH =K0[AH] …… ② K0—为真分配系数
C=[AH]+[A-](水中弱电解质总浓度)
表观分配系数定义为:K表=
x-萃取平衡后萃余相中溶质浓度; y-萃取平衡后萃取相中溶质浓度。
假设萃取相和萃余相互不混溶,则操作过程 中H和L的量不变。
综合上两式,可求得平衡后萃取相中溶质浓 度为
y=kx0/(1+E)
式中E=kL/H,E称作萃取因子, 相应地,萃余相中溶质浓度为x=x0/(1+E); 令P为萃取回收率,则P=Ly/Hx0=E/(1+E),
由于某些prot 是憎水性(亲油基强度>亲水基) 故发酵液(含有大量prot)和有机溶剂形成的乳状 液很多属于W/O型。而由蛋白质引起的乳化多为O/W型的。
4、介质的粘度:
(二)乳浊液的类型表征
1、一般来讲,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亲油基, 则易形成O/W型乳浊液,反之,易形成W/O型。
2、H L B数:(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又称(亲憎平衡值)它表示亲水和亲 油的平衡程度,表面活性剂上亲水和 亲油基团的相对强弱称为HLB值。
本章小结:
作业: 1、溶剂萃取的原理如何? 2、简述形成乳浊液的原因和必要条件?乳浊液的类型决定于哪些因素?
感谢下 载
感谢下 载
解:由题设,可求出萃取系数 E=kL/H=48×0.045/0.45=4.8
又根据产物萃取收率公式,得出含级数n的方 程:
P=(En+1-E)/ (En+1-1) 求出n=2.35 ,取3。
• 混合-沉降器 • 旋转圆筒萃取塔 • 离心萃取器 • 填充塔 • 喷雾塔 • 旋转圆盘塔
常用萃取设备
重点: 难点:
从以上分析可知,若K值越大,则溶质(产物) 越浓集于萃取相中。
2、多级萃取:
是工业生产最常用的萃取流程
–分离效率高 –产品回收率高 –溶剂用量少
产物萃取收率的计算: (见P79)
P=(En+1-E)/ (En+1-1)
例1:拟用醋酸戊酯为萃取剂从发酵液中分离苏氨酸 ,其平衡方程为y=(2x)1/2 ,y和x的单位为m ol/L。现用1m3的醋酸戊酯,单级间歇萃取5 m 3发酵液的苏氨酸,已知该发酵液中苏氨酸的 浓度为0.02mol/L,求产品萃取的回收率。
…②
μ °(E)、 μ °(R)—分别为溶质在萃 取相、萃余相中的标准化学位。
α1、α2—分别为溶质在萃取相、萃余相中 的活度。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由①、②式得 μ°(E) +RTlnα1= μ°(R) +RTlnα2
1 2
=exp
u Ru
RT
E
令
(常数1) ;=k 2
如果溶解在两相中溶质浓度很低,则 可用浓度代替活度, 即k= c1 —分配定
1、料液;溶质;萃取剂;萃取相(萃 取液);萃余相(萃余液)
2、物理萃取;化学萃取
Light phase 萃取剂
Heavy phase
杂质 溶质 原溶剂
3、分配系数:在研究萃取过程中,常用 分配系数表示平衡的两个共存相中溶质
浓度的关系。衡量萃取体系是否合理的重 要参数。
对互不混溶的两液相系统中,达到 萃取平衡时有:
2、分离:(分离器):常用碟片式离心机 3、溶剂回收:(回收器)
根据料液与萃取剂的接触方式,萃取操作流 程可分为:
单级萃取:(混合——澄清式萃取)
多级萃取:
多级错流接触萃取 多级逆流接触萃取
微分萃取: (又叫塔式萃取)
二、理论收得率:
萃取操作理论收得率计算须符合两个假定: 很快达到平衡、溶质在两相中完全不互溶。
表:各种分散程度的表面活性剂的HLB数
HLB数 3~6 7~9 8~15
13~15 15~18
表:各种表面活性剂的用途
应用
W/O乳浊液 润湿剂 O/W乳浊液
洗涤剂 助溶剂
三、乳浊液的破坏
1、过滤和离心分离: 2、加热: 3、稀释法: 4、加电解质: 5、吸附法: 6、顶替法:当前最主要的破乳方法 (戊醇) 7、转型法:
(非极性部分)
—N+(cH3)3Cl-
降低界面张力的物质
—OH
图:表面活性剂的模型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相的界面上定向排列单分子层。
二、乳浊液的稳定条件和乳浊液的类型
(一)乳浊液稳定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
1、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了体系的稳定性。 2、乳微粒的界面上保护膜是否形成。
3、微滴是否带电:
分散液的液珠带电主要是由于液珠表面上吸 附了电离的乳化剂离子。根据经验,两物接触时, 介电常数高的物质带正电,低的带负电。(O-/W+ W+/O-)
c2
律表达式
(二)分配定律的含义及成立条件:
1.含义:
2.成立条件:①②③
(三)分离因素:
萃取剂用的溶剂除对产物有较大的溶 解度外,还应有良好的选择性。
溶剂的选择性用分离因素β或(或α AB)来表征。
β=αAB =
C1A/C1B =
C2 A/C2B
K K
A=
B
K产 K杂
β定义为产物与杂质分配系数之比。
• 使含溶质的溶液(h) 和萃取剂(L)解出混 合,静止后分成两层。
单级萃取
1、单级萃取 : 根据萃取过程中的分配定律以及萃取前
后溶质的质量守衡定律,
y=kx
Hx0 Ly0 Hx Ly
其中:H-给料溶剂量(kg); L-萃取剂量(kg); x0 -给料中溶质浓度;
y0-进入萃取系统的溶质浓度(通常y0= 0);
k为分配系数=
C1 平 衡 时 溶 质 在 萃 取 相 中浓 度 C2 平 衡 时 溶 质 在 萃 余 相 中浓 度
二、分配定律和分离因数:
(一)分配定律的表达式:
恒温恒压下萃取操作达到平衡态时,溶质 在萃取相(E或L)和萃余相(R或H)(水相) 的化学势是相等的。
μ(E)=μ (R)………①
μ(E)=μ°(E)+RTlnα1 μ(R)=μ°(R)+RTlnα2
四、常见的去乳化剂(破乳剂——表面活 性剂)
1、溴代十五烷基吡啶(P.P.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结构式:[CH3(CH2)10CH2(CH2)3N +] Br2、十二烷基磺酸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3、溴代四烷基吡啶:
第五节 萃取方式和理论收得率的计算
一、工业上萃取操作包括三个步骤:
1、混合:(混合器):在搅拌罐中进行;管道 萃取;喷射萃取
AH
AH A
…③
将①、②式代入③式得:
K表==
K= 0 AH… … ④ H K0 AH KpAH H Kp
H
∵-lgKp=pKp ∴Kp=10-pkp
-lg[H+]=pH
[H+]=10-pH 代入④
得
K表=
K0 110pH pKa
…… ⑤
⑤式表明了弱酸性电解质表观分配系 数与pH的关系。
结论:若k值越大,则溶质(产物)越浓集于萃 取相中。
萃取因子(extraction factor)E,即萃取 平衡后萃取相和萃余相中溶质量之比等于分配系 数除以浓缩比。
E=K/m (m=VF/VS);
用φ表示萃余分率(体积比),则 φ=1/(E+1);
而萃取分率(或称萃取回收率)为: 1-φ=E/(E+1);
β越大,表示A、B两溶质分离效果越好。
三、弱电解质在有机溶剂-水相间的分配平衡
三、弱电解质在有机溶剂-水相间的分配平衡
AH
有机相
K0
AH Ka A-+H+(水相) BH+
B 有机 相 K0
Kb B+H+(水相)
弱酸分配和电离平衡
弱碱分配和电离平衡
对于弱酸性抗生素
◆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Kp
AH
HLB值一般在 0~20之间。 ∴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形成O/W型乳浊液; HLB值越小,亲油性越强,形成W/O型乳浊液; HLB的应用:
外
观
在水中分散
分散程度很低 剧烈震荡后得牛乳状分散液 稳定的牛乳状分散液 半透明到透明分散液
透明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