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系统介绍

合集下载

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一)

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一)

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一)引言概述: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集实验室日常管理和信息化技术于一体的系统。

该系统通过整合实验室各项资源和信息,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科研工作的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五个主要方面。

一、样品管理1. 设立样品分类体系,便于对不同类型样品进行标记和管理。

2. 实现样品的快捷录入和查询功能,方便实验室人员查找和使用样品。

3. 建立样品出入库管理模块,确保实验室样品的流转和追踪。

二、设备管理1. 建立设备信息数据库,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购买日期等信息,方便设备的监控和维护。

2. 实现设备借用和预约功能,避免设备冲突和时间浪费。

3. 设立设备维修和保养模块,及时修复和保养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实验任务管理1. 设立实验任务发布和接收模块,确保每个实验任务都能及时分配给具体的实验人员。

2. 实现实验进度的跟踪和统计功能,及时了解实验进展情况。

3. 提供实验数据上传和备份功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四、人员管理1. 实现实验人员信息录入和查询功能,方便实验室管理者了解实验人员的基本情况。

2. 设立实验室人员考勤和工时管理模块,方便计算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资。

3. 建立人员培训和评估模块,提高实验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绩效。

五、安全管理1. 设立实验室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室环境和实验人员的安全。

2. 提供实验室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3. 建立安全事故管理模块,对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记录和处理。

总结:实验室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样品、设备、实验任务、人员和安全的全面管理,提高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和科研工作的质量。

该系统使实验室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系统认识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TDN86/51教学系统的基本操作二、实验设备TDN86/51教学实验系统一台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系统认识实验(1)(1)程序的输入与修改从3500H内存单元开始建立0-15共16个数据。

实验步骤a.使用串行通讯电缆将实验系统与PC微机相连。

b.将位于线路板右下角的系统状态选择开关拨至86档,开启实验系统。

c.在系统软件所在目录下键入MD86↙,选择对应串口号,进入集成操作软件环境,出现系统提示符“>”。

按下F1功能键,进入全屏幕编辑界面,按ALT+F建立新文件(NEW),即可开始输入源程序。

实验程序及流程如下:STACK SEGMENT STACK ;8088宏汇编程序DW 64 DUP() ;定义堆栈段STACK ENDSCODE SEGMENT ;定义代码段ASSUME CS:CODESTART: MOV DI,3500H ;程序开始设数据区首址MOV CX,0010H ;字节数送入CX中MOV AX,0000HSAHFA1: MOV [DI],AL ;写入一字节INC DI ;修改地址指针INC AX ;修改数据DAA ;十进制调整LOOP A1 ;未填完转移A2: JMP A2CODE ENDS ;代码段结束END START ;程序段结束d.输入程序后,按F2保存程序(规定扩展名为*.asm),使用ALT+X返回集成软件环境。

e.按F2,输入源程序名↙(省略扩展名,系统默认为.asm),对源程序进行汇编,生成目标文件(*.obj)及错误信息文件(*.m)。

若给出LST文件名则生成相应*.lst文件。

f.汇编无误后,按F3输入文件名↙对汇编生成的*.obj文件进行连接,连接信息显示于屏幕上,生成相应*.exe可执行文件。

g.按F5,输入*.exe可执行文件名↙,填入程序段地址CS:0000↙及偏移地址IP:2000↙,PC开始将程序从磁盘装入到教学系统内存,提示装载完毕后使用U0000:2000↙命h.当发现源程序输入错误或需要调整时,在调试界面下可用A命令来修改,如修改2000句为(2)运行程序系统提供了单步运行、设断点运行、连续运行等方式,具体操作如下:a.单步运行:其操作如下表,每运行一条指令后会显示下一条待执行指令并以蓝底白字显示变化寄存器的内容,重复T↙(或按F4键)就可一步一步地运行,直至程序结束。

实验系统介绍范文

实验系统介绍范文

实验系统介绍范文实验系统是指用于进行科学实验或其他实践活动的系统化设备、工具、流程以及管理方法和软件等的集合体。

它在实验设计、数据采集、结果分析、实验控制等方面提供支持,提高了实验的效率、精确度和可重复性。

实验系统在科研、工程、医学、教育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实验系统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

通过数据分析、模拟计算等手段,科学家可以预测实验结果,并确定实验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因素。

其次,实验系统可以提供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工具。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实验系统可以提供试剂、仪器设备、试验台等实验所需的设备和用品。

再次,实验系统可以提供数据采集和存储的功能。

科学家可以使用实验系统中的传感器、测量设备等获取实验数据,并将其存储到实验系统中进行后续分析。

最后,实验系统可以帮助科学家分析实验数据、生成实验报告和论文等。

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科学家可以从实验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验证实验的假设,并生成实证结果。

在实验系统的建设和使用中,有几个关键的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是实验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一个好的实验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准确的测量和控制,保证实验数据的可信性。

其次是实验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科研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多种类型的实验,实验系统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实验需求,并具有灵活的配置和扩展能力。

再次是实验系统的数据管理和安全。

科学家需要在实验系统中保存大量的实验数据,实验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数据管理和安全保护机制,确保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隐私安全。

最后是实验系统的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

实验系统应该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科学家进行操作和分析。

在实验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基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验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和控制能力,提供更高效、准确的实验支持。

例如,在生物医学实验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在工程实验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字仿真和模拟;在教育实验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可视化展示和交互学习。

实验一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

实验一信号系统及系统响应

a. ha(n)=R10(n); b. hb(n)=δ(n)+2.5δ(n-1)+2.5δ(n-2)+δ(n-3)



clc h1=[1,1,1,1,1,1,1,1,1,1,0,0,0,0,0]; subplot(221); stem(h1); h2]; subplot(222); =[1,2.5,2.5,1,0,0,0,0,0,0,0,0,0,0 stem(h2); t=0.001; n=1:15; A=10,a=2,w0=10*pi; x=A*exp(-a*t*n).*sin(w0*t*n); subplot(223); plot(n,x); subplot(224); stem(n,x); figure y1=conv(x,h1);%阶跃响应 subplot(121); stem(y1); y2=conv(x,h2);%冲激响应 subplot(122); stem(y2);
(t)的傅里叶变换
X a (jΩ)为 1 X ( j ) X [( j m ) ] a a s T m
^
(3)

将(2)式代入(1)式并进行傅里叶变换,
X a ( j)
^



[ xa (t ) (t nT )]e jt dt
n

n



xa (t ) (t nT )e jt dt
n
xa (nT )e jt dt
(4)
式中的xa(nT)就是采样后得到的序列x(n), 即
x ( n )x n T ) a(
x(n)的傅里叶变换为
n X ( e ) x ( ne ) j j n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
三、实验材料
(1)器材:一个长20cm,宽、高10cm的生态缸;
一块长10cm宽5cm的硬质棉花;
保鲜膜和透明胶布
(2)生物:两条小金鱼、两颗小青菜、一株水草、一个仙人掌一抔菜地土壤和鱼缸里的水
四、
(1)将土堆在缸的一侧成一个长方形,青菜、仙人掌植入其上,水草
植入其下;将棉花放在土壤一侧,防止水变浑浊.
(2)取鱼缸内的水,注入生态缸,直至高5cm;
(3)放入金鱼
(4)于1月13日,用保鲜膜和透明胶布在教室封缸,开始观察1月13日晴金鱼很有活力青菜未有变化
1月14日晴金鱼很有活力青菜未有变化
1月15日阴金鱼游动频率下降青菜微微泛黄
1月16日阴周六未观察
1月17日雨周日未观察
1月18日阴金鱼表面开始有白色物质脱落类似蜕皮
可能发炎青菜已有部分变黄
1月19日晴金鱼白色物质脱落严重青菜泛黄面积增大
1月20日晴金鱼、青菜全员生还解封
五实验结论
恰当的组成成分,可以使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维持自身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六注意事项
(1)保持水质较为清澈,不能太过浑浊
(2)生态缸要放置于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
(3)不能暴晒
(4)缸内生物并非越多越好,要根据缸的大小,和缸内植物决定。

实验一 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

实验一  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

实验一系统管理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友通财务软件中有关系统管理和基础设置的相关内容。

2.理解系统管理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及基础设置的重要性。

二、【实验内容】1.建立单位账套。

2.增加操作员。

3.进行财务分工。

4.输入基础信息。

5.备份账套数据。

三、【实验准备】1.己正确安装用友通软件。

2.设置系统日期格式,操作步骤如下:(l)执行"开始"|"设置"|"控制面板"命令,进入"控制面板"窗口。

(2)双击其中的"区域设置"图标,进入"区域设置属性"窗口。

(3)打开"日期"选项卡。

(4)单击"短日期样式"下拉列表框,选择下拉列表中的yyyy-MM-dd选项。

(5)单击"确定"按钮返回。

四、【实验资料】1.建立新账套(1)账套信息账套号:800;账套名称:北京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采用默认账套路径;启用会计期:2008年3月;会计期间设置:1月1日-12月31日。

(2)单位信息单位名称:北京阳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简称:阳光公司;单位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路甲999号;法人代表:肖剑;邮政编码:100888;联系电话及传真:62898899;电子邮件:yg@;税号:110108*********。

(3)核算类型该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人民币(RMB);企业类型:工业;行业性质:新会计制度;账套主管:陈明;选中“按行业性质预置科目”复选框。

(4)基础信息该企业有外币核算,进行经济业务处理时,需要对存货、客户、供应商进行分类。

(5)分类编码方案该企业的分类方案如下:存货分类编码级次:1223客户和供应商分类编码级次:223收发类别编码级次:12部门编码级次:122结算方式编码级次:12地区分类编码级次:223科目编码级次:42222(6)数据精度该企业对存货数量、单价小数位定为2。

实验一_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_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_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的实验,掌握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如何评价系统的稳定性。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1.计算机2.MATLAB软件3.稳态平台三、实验原理系统的响应是指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反应。

在控制系统中,动态性能是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描述了系统响应的速度和稳定性。

首先通过给定的输入信号,将其输入到待测系统中,并记录系统的输出信号。

然后,通过分析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关系,得到系统的动态性能参数,如过渡过程的时间、超调量等。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外界扰动时,能够保持稳定状态、不产生过大的波动。

一般通过稳定度来衡量系统的稳定性,而稳定度又可分为绝对稳定和相对稳定两种情况。

在稳定度分析中,通常使用稳定图的方式进行。

四、实验步骤1.运行MATLAB软件,打开控制系统实验模块。

2.设计一个给定的输入信号。

3.将输入信号输入待测系统中,记录系统的输出信号。

4.分析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关系,得到系统的动态性能参数,如过渡过程的时间、超调量等。

5.通过稳态平台绘制系统的稳定图,评价系统的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参数,并绘制了系统的稳定图。

根据动态性能参数和稳定图来评价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评价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我们也发现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对于控制系统的性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以保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系统的理解,为日后的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实验一、SDH系统软硬件简介

实验一、SDH系统软硬件简介

实验一、SDH系统软硬件简介SDH系统软硬件简介一、实验目的1、了解SDH传输系统硬件设备组成;2、掌握SDH设备管理软件E-bridge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OPTIX 2500+设备2套2、维护用终端1台3、E-bridge软件三、实验原理(一)、系统硬件介绍:本实验平台是华为公司较新一代SDH光传输设备,采用MADM (Multiple-add drop multiplex,多分插复用)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配置需求,同时提供多种速率和协议的接口,满足现代通信网对复杂组网的需求。

1、平台组成:该平台由“传输设备”、“局域网”、“配置终端”和“业务终端”等四大部分组成。

其中? 传输设备:主要由__00+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设备组成,称为“SDH网元”,即交换网络的基本元设备;? 配置终端:采用SEVER/CLIENT方式,通过局域网(LAN)和SDH 网元通信,可以实现网元配置、维护、监视、管理等功能。

? 业务终端:SDH网元的业务终端用户,产生或接收用户业务。

(可选,因为SDH网元的上游或下游也可以是元)? 局域网(LAN):分为两类。

一类是SDH配置网,连接SDH网元与维护终端;一类是SDH业务网,连接SDH网元与用户终端。

业务终端配置终端业务终端业务终端称OptiX 2500+是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是因为其上可以传输SDH/ATM/以太网/DWDM等技术的业务,并能实现带宽动态分配,完成VLAN控制和二层交换技术。

2、SDH网元组成:本实验室的OptiX 2500+设备由机柜、子架、电源以及若干可选“插入式电路板”等构成,干线传输速率为622M和2.5G。

⑴Optix 2500+设备实物图:业务终端业务终端一个机柜包含两个子架,可以放置两套__00+设备。

⑵SDH电源? 两套总电源,本应连在不同的供电箱上,由于实验室条件受限,均连在同一强电箱上,故使用时随便二选一。

(最左两大键)? 右四小键分别是对上/下子架供电的两套电源,对应总电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系统介绍
一实验任务
1、机器人系统组成
2、机器人本体、电控柜的了解
3、熟悉示教器操作
二实验工具
1、RC10型工业机器人控制柜
2、VR品牌工业机器人示教器
3、VR6型工业机器人本体
三实验内容
任务1系统组成
图 1.1 VR6机器人系统组成
表 1.1 VR6机器人系统组成
任务2RC10控制柜介绍
1.电气控制面板功能介绍
图 1.2 RC10控制柜
表 1.2 RC10控制柜面板功能介绍
2.设备规格
表 1.3 RC10设备规格
任务3VR6机器人本体介绍
VR6产品主要应用领域:视觉分检,电子产品组装,打磨,机床上下料,人员密集型生产线单工位置换。

图 1.3 VR6机器人本体
图 1.4 VR6机器人本体关节旋转方向表 1.4 VR6本体参数
任务4示教器介绍
示教器上设有用于对机器人进行示教和编程所需的操作键和按钮。

图 1.5 示教器正面图表 1.5 示教器正面按键
图 1.6示教器背面图
表 1.6 示教器背面介绍
1.急停按钮
在异常情况下紧急停止机器人。

图 1.7 急停按钮
注意:关于急停的使用需要配合电路设计,且必须安全可靠,否则有可能达不到紧急停止机器人的效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模式选择开关
图 1.8 模式选择开关状态
用于选择操作机器人的模式,从左往后分别代表三种模式:示教(TEACH)、再现(PLAY)、远程(REMOTE)。

3.坐标键
图 1.9 坐标按钮
示教状态下用于手动控制机器人各关节或沿指定轴向移动、转动。

4.程序状态切换键
图 1.10 程序状态切换键
如按键上的文字所示,分别对应程序的“执行”、“暂停”、“停止”。

三个按键仅在再现模式下有效。

注意:当使用“停止”键停止机器人时,机器人仅仅是停止了程序动作,但仍然处于通电状态,机器人随时有可能动作,需注意安全。

任务5TeachPendant主界面
图 1.11示教器主界面
表 1.7示教器主界面功能说明
1.主菜单
图 1.12 主菜单
主菜单:主要涉及系统相关大功能项目。

包含以下功能项:文件管理、坐标设置、状态监控、设备诊断、配置管理、权限管理、维护保养、工艺包、关于。

(1)文件管理
主要用于工程数据库文件的管理,支持新建、删除、备份发、导入等功能。

图 1.13 文件管理
(2)状态监控
查看机器人点位信息和I/O(寄存器)的状态等。

图 1.14 状态监控
(3)坐标设置
根据工艺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用户坐标和工具坐标。

图 1.15 坐标设置
(4)性能分析
①设备诊断
机械手设备出错时,对EtherCAT通信和电机进行诊断。

同时,可以借助运动分析进行辅助诊断。

图 1.16 设备诊断
②运动分析
记录机器人电机运动的实时曲线,便于分析。

图 1.17 运动分析
(5)配置管理
设置机器人本体的配置参数、坐标系以及系统参数等,并支持配置的导入、导出。

图 1.18 配置管理
(6)权限管理
设置操作机器人帐户的权限,不同的帐户权限使用机器人功能有所不同。

图 1.19 权限管理
(7)维护保养
对机械手进行维护和保养,查看运行的时间和运动的行程。

图 1.20 维护保养
(8)工艺包
机器人焊接时选用,可以设置焊接工艺。

图 1.21 工艺包
2.速度设置
设置再现/示教模式下的机器人运动速度。

图 1.22 速度设置
3.示教器坐标系设置
在示教模式下,进行坐标系的设置来完成相应的求教功能。

图 1.23 坐标系选择
4.日志查看
查看系统运行的日志,以便分析。

图 1.24 运行日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