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感悟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范文(15篇)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范文(15篇)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范文(通用15篇)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范文篇1正面管教倡导孩子们能够与他人互相尊重地学习与生活,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们都能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只是目前来说,生生之间要形成一种在任何事情上都相互尊重,都能够自律,都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到他人的模式是不太现实的。
如果正面管教只在教室里面发生,学生一出教室,回到家庭,回到社会就没有了这样的氛围,甚至是相悖而行,可能一开始他们都还坚信社会上其他人也会用同样的心来对待自己,但是经历多了,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部分人就会觉得自己付出的真心可能不被别人放在心上,之前在学校里面建立的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模式就被一点点地瓦解。
当然,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是要尝试的,我们没有办法保证所有从学校出去的孩子都能够一直拥有着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但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在踏入社会之前学会自律、学会尊重、学会判断。
我一直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我的课堂上学会倾听与自律,但用了各种方法都总是对某几个熊孩子是不奏效的。
看了这本书之后决定试一试,当他们有人不注意倾听,在开小差的时候,不再是扣小组分,取之以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解决办法,但是这样也涉及到一个问题:学生同样会用往常的思维来断定这件事情,就是扣分,把名单报给班主任,这是变相的惩罚,本质还是没有改变。
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站出来引导一下了,让同学们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不能呵斥或者羞辱违反纪律的学生,也不能影响正常的学习,代之以譬如让他一定要完成本节课的之类的,当然,这事情肯定得学生去想,不然又变成了教师告诉学生,而不是问学生了。
说到与学生的情感联结,13个教学班,将近500个学生,我到现在还有大约几十个孩子叫不出名字的,说来挺惭愧的,上学期跟三年级的孩子们说到期末一定记住你们所有人的名字,看来只能这学期末才能实现了,每周一节课,而且隔一段时间又换座位,要记住他们就更具挑战性了。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体会1最近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
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
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
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
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
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
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
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正面管教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动力出去追求学业和社会激发起的成功。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著书该怎么写呢?接下来就跟查字典范文网一起去了解一下教室里关于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吧!教室里心得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五篇1假期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斯特默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
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宝宝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爸爸妈妈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学会受困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新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管教学生的例子,行政管理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模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不能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
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谈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
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看来照顾,或者她理应也须享受特别的服侍。
之所以经常干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形式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爸爸妈妈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现在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荣誉感追求和价值感。
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
而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训斥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充分返回管教的4个标准了。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八篇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八篇阅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人性的书籍。
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改变孩子的行为,更可以改变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成为有价值的人。
正面管教强调的是合作、自律和责任感,而不是惩罚和奖励。
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在一个和谐而坚定的环境中解决问题,培养出他们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地认识到惩罚并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和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效果。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鼓励和赞扬的区别。
赞扬是评价式的,而鼓励是自我指向的。
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而鼓励则能让孩子自信。
通过区分这一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将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要和气,而是要让他们体验到尊重和爱护的重要性。
在班会中,我们可以共同讨论学生的问题,并相信孩子们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相互尊重和包容,就能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自律的班级氛围。
虽然我对正面管教的理念和方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相信在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中,我们可以不断实践和完善,陪伴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在中国的成长环境中,成人的思维模式对孩子的成长和民族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推卸责任、怨恨他人等负面情绪在孩子中悄然滋生,导致他们缺乏承担责任的心态。
这种心态在大学和工作场所中也会表现出来,导致人际关系的恶化和合作的失败。
正面管教》这本书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学会放弃受害者心态,接受承担责任的心态。
这个概念对中国现实的情境产生了深刻的触动。
这本书的精髓可以用两张表格来概括。
第一张表格比较了传统教育方法和正面管教方法在七个方面的差异,从而阐述了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
第二张表格列出了孩子的错误目的和相应的对策,这些对策都是非常实用的操作方法。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六篇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六篇(篇一)在学生的集体生活中,师生相处时间最长的场所就是班级。
教室是什么地方?当一个生命能够唤起另一个生命,教室就是天堂。
暑期,有幸接触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书,对于未来解决班级问题,带领学生进步,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正面管教:一种鼓励模式发展是人类不变的主旋律,成长已成人们的定律,每个人都在成长,孩子更是这样。
书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把孩子作为社会人来看待,以简·尼尔森为首的作者们倡导“两条轨道”并重的学习风气,如火车一样,学校的轨道也是这样,第一条轨道是学业的学习,第二条轨道是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
两者比较起来,后者更为重要。
我再认同不过书中的这一观点了,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师们的知识可能会赶不上大潮,但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会相伴孩子们终身。
书中有云: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鼓励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鼓励,如阳光雨露,可以滋润人的心灵;鼓励是一种良好的内心抚慰,给人愈挫愈勇、重头再来的力量;鼓励是一种深层的唤醒,唤醒内心的觉知。
在我们的教育中,不妨把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和人生中成功的三个信念,熟记于心:1.我能行;2.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3.我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做出选择,对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和我的群体中的事情产生积极影响。
当我们真正想帮助孩子时,尊重就来了;当我们尊重孩子时,鼓励就来了。
我们希望学生善于做出好的决定、学会合作、承担责任、自我把控……时,就鼓励他们吧,不吝啬美言,这样学生就有了热爱学习的勇气和激情,并有机会学习人生成功需要的技能。
2、转变思维,才能更好地鼓励空泛的鼓励不但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虚荣心,所以,鼓励时候,我们更要客观描述学生好的行为,不忘加上后续期待,引导学生看清未来要继续挑战的任务。
这些对优等生不难做到,但对潜能生们,就需要更大的教育机智,看清需求,适时鼓励。
一个行为不良的学生,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学生;当一个孩子对学校丧失了信心,问题行为就会接连而至。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5篇)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心得体会我长期以来尽管不承认但却是这么做的:学生进教室的目的就是学习功课,而各种纪律规定应该以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为目的。
因此,我也像多数老师们一样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
然而,通过阅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我才又一次清醒的认识到除非教给孩子们社会和情感技能,否则他们学习起来会很艰难,并且纪律问题会越来越多。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它把重点放在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动力去追求学业和社会的成功,使教室成为一个培育人、愉悦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的场所。
这是一种经过数十年实践检验,使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和学生受益的黄金准则。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共13章,详细介绍了将正面管教理念用于学校的方法和教室管理工具。
我感觉读了第一章的收获颇丰。
第一章正面管教:一种鼓励模式。
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鼓励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鲁道夫·德雷克斯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
你可以想象一列试图靠单轨驶向目的地的火车。
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火车需要两条轨道,我们的学校也一样。
第一条轨道是学业的学习,第二条轨道是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
正面管教的方法,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那些采用了这种综合方式(两条轨道并行)的学校,都说学生们的问题行为减少了,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增加了。
多年前,本书的一位作者在艰难地学习如何使用电脑--她想知道付出的所有努力是否值得。
这时,她听到一个人说:“要确定一个‘电子时代的列车’是否会到来,已经太晚了。
现在的选择是何时跳上这列火车。
”当新的电子设备一个接一个地不断出现时,这句话一直在她的脑海里回响。
现在,她的身边到处都是使她的生活更轻松、更有趣的电子设备。
她很高兴自己跳上了这趟列车。
既然我现在已经知道了正面管教的两条轨道,我也要跳上这列火车。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5篇)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5篇)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心得第一篇:假期读了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其英文名字为Positive Discipline,直译为积极的纪律。
书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书中列举了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她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她无端的胡闹而心烦。
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
她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我的照顾,或者她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之所以经常犯同样的错误,是因为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给予她的更多是说教、叱责,让她去承担一些逻辑后果,而不是让她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惩罚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我发现孩子总是在我特别忙的时候来烦我,让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在无理取闹,没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妈妈,但是简尼尔森却告诉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这样做只是在寻求我对她的关注。
而她只不过是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来获得家长对她的关注。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
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5篇)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心得体会(范文5篇)《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心得体会我长期以来尽管不承认但却是这么做的:学生进教室的目的就是学习功课,而各种纪律规定应该以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为目的。
因此,我也像多数老师们一样普遍实行的是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学生。
然而,通过阅读《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我才又一次清醒的认识到除非教给孩子们社会和情感技能,否则他们学习起来会很艰难,并且纪律问题会越来越多。
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它把重点放在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激发学生们的内在动力去追求学业和社会的成功,使教室成为一个培育人、愉悦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的场所。
这是一种经过数十年实践检验,使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和学生受益的黄金准则。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共13章,详细介绍了将正面管教理念用于学校的方法和教室管理工具。
我感觉读了第一章的收获颇丰。
第一章正面管教:一种鼓励模式。
孩子们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鼓励对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鲁道夫·德雷克斯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
你可以想象一列试图靠单轨驶向目的地的火车。
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火车需要两条轨道,我们的学校也一样。
第一条轨道是学业的学习,第二条轨道是社会和情感能力的培养。
正面管教的方法,是让学生们参与专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成为惩罚和奖励的被动接受者。
那些采用了这种综合方式(两条轨道并行)的学校,都说学生们的问题行为减少了,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增加了。
多年前,本书的一位作者在艰难地学习如何使用电脑--她想知道付出的所有努力是否值得。
这时,她听到一个人说:“要确定一个‘电子时代的列车’是否会到来,已经太晚了。
现在的选择是何时跳上这列火车。
”当新的电子设备一个接一个地不断出现时,这句话一直在她的脑海里回响。
现在,她的身边到处都是使她的生活更轻松、更有趣的电子设备。
她很高兴自己跳上了这趟列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读书感悟
作为一本讨论班级管理的读物,《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着眼点在于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关系。
如书中开篇所言,“正面管教是一种不同的方式。
”与现在普遍执行的以奖励和惩罚为基础的管教方法有别,正面管教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育方式。
书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是“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围绕这七项核心内容阐述了具体的执行方式。
其中,我认为对中国现实的情境最有触动的一个提法是——学会放弃责备他人的受害者心态,并接受一种承担责任的心态。
在中国孩子的成长环境中,成人的固有思维起到了深刻的作用。
从摔倒了怪地板、碰破了怨桌角等等鸡毛蒜皮开始的教养心态,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乃至于民族群体心理的影响至为深远。
“这不赖我呀!”“这不是我干的!”“为什么就冲着我来?”“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卸责、推诿、冷血、怨恨……一系列负面情绪悄然滋生。
“我”是对的,“我”是无辜的。
犯错的、担责的一定是别人。
在大学里,要感谢舍友不杀之恩;在单位里,呆不下去一定是别人故意为难;好不容易创个业吧,合伙人之间互相埋怨,最终分崩离析。
这本书明确地提出这个概念,我认为是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的。
至于概括本书的精髓,我认为书中呈现的两张表格就已经足以说明正面管教的内涵。
一是“人类行为的两种对立学派”,这张表格从七个方面的对比关系(谁创立了这个理论、依据这个理论是什么在激励人们的行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对别人行为能产生最大影响、成年人最有力的工具是什么、对不当行为的反应是什么、对危险和破坏行为的反应是什么、学生如何才能学得最好)呈现了“在美国的学校中占比主导地位的传统方法”和“正面管教(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区别;
一是行为不良的孩子的“错误目的表”,从孩子的错误目的——“寻求过度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中,提出——“如果父母或老师的感觉是、而且想采取的行动是、如果孩子的回应是、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是、密码信息、父母或老师主动的赋予孩子力量的回应包括等详细内容。
这两张表格的呈现,从本质上阐述了正面管教的理论基础,与我们惯用的行为主义的教育方法(刺激——反应)不同,正面管教是基于人本主义的理论,相信人自身所具备的主动、积极的精神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