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城市内涝事件及其控制对策分析-精选文档
_典型城市内涝案例分析及控制对策(26页,附图丰富)

2 城市建设导致雨水下渗和调蓄能力 湖库达标整治 持续下降,防洪排涝设施的自然蓄 水功能弱化;
3 河涌中阻水的桥梁、管线众多,使 河涌水系整治:河涌按20年一遇整治,
上游的水体下泄不畅;河道断面收 打通断头涌,利用涨退潮腾空涌容,
窄、河床抬高阻碍排涝;
降低水位
4 现状排水管渠过流能力不足,自排 排水管网建设:老城区规划增建深层
2012.7.21
自1951年有降雨记录以来最大的暴雨灾害,全市平均降雨量 为170mm,城区平均降雨量215mm,房山区河北镇最大雨 量点达541mm,强降雨一直持续近16h,暴雨引发市区内涝 和市郊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79人遇难
广州
2010.5.7 5.14-15
2011.10.1 3
广 州 市 一 周 降 雨 量 已 达 400mm , 接 近 多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1600mm) 的1/4,在一个月内连续出现5次强降水过程,导 致市区大面积内涝,7人死亡
• 实施西郊蓄洪回灌 工程
• 构建城市排水河道 网络系统完善“西 蓄、东排、南北分 洪”的城市防洪体 系
北京市应对内涝措施
国家层面:修订《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 -2006)》提高重现期并将 LID的源头控制理念及雨水调蓄池纳入规范中; 北京市:2011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北京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重现期调整为 :新建雨水系统拟将标准提高至国家规范标准的上限,即一般地区采用“3年 一遇”(降雨强度为50mm/h),重点地区采用“5年一遇”(56 mm/h), 立交泵站重现期不低于5年一遇; 北京市规划委发布《加强雨水利用工程规划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 ,每万平方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m3的雨水调蓄设施,并规定,广场、人x 行道等透水铺装材料的比例不应小于70%; 按规划治理中小河道:在7.21之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于7月27日通过的《 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在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内建设的影响河势稳 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违法建筑物可强制拆除
城市内涝案例分析报告

城市内涝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介绍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降雨量大、下水道系统不完善等,城市内涝问题十分突出。
内涝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以找出解决内涝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以某城市内涝问题为案例,通过分析其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探讨内涝问题的解决之道。
二、问题分析1. 原因分析:a. 下水道系统不完善:城市下水道系统可能设计不合理、管道老化、堵塞等问题,导致排水能力不足,无法及时排出大量降雨的雨水。
b. 道路排水设施不完备:道路设计不合理、疏通不畅,导致雨水在道路上无法正常排出。
c. 建筑物设计缺陷:一些建筑物在设计和施工中未考虑排水问题,导致雨水无法得到有效排出。
d. 人为因素:乱倒垃圾、违法建设等行为导致城市排水系统的堵塞和损坏,进一步影响城市的排水能力。
2. 影响分析:a. 交通堵塞:内涝导致道路积水严重,使车辆无法正常行驶,造成交通阻塞。
b. 水灾:内涝导致大量积水,可能引发洪水和地质灾害,给城市和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c. 环境污染:城市积水中可能含有污水、垃圾等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及公众健康。
三、解决方案1. 完善下水道系统:加大对城市下水道系统的改造与建设投入,提高排水能力,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
2. 改善道路排水设施:对道路进行改造,增设雨水收集设施和排水管道,确保道路排水畅通。
3. 加强建筑物设计与施工监管: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建筑物排水系统的监管,确保其合理与有效。
4. 加强市民教育宣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与教育,减少人为因素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影响。
四、总结通过对某城市内涝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内涝问题是由多种原因综合作用所引起的,解决内涝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力,并加强与市民的教育宣传。
只有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管理与监管,并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为居民提供一个干净、安全的生活环境。
几起城市内涝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背景下 , 城市极端天 气现 象增加 , 暴雨 、 特大暴 雨增多 , 城 市 内 涝灾害频现 。一方面城市地 表硬 质化 加剧 , 地面 径流量增 加 ; 另一 方面 , 为 了充分利 用城市 有限的 土地资源 , 地下车 库 、 商 场 、下沉广场 和立交桥下 穿隧道等地 下建筑物或低洼地 区迅 速增 多 , 每年在遭 遇暴雨 时 , 内涝点 有增 无减 , 造成 严重 的经 济损失 ,同时影响正 常的工作和生活 ,甚至阻碍整个 社会运 作。这种现象 已成为 国内城 市发展过程 中的一种 “ 城市 病” , 2 0 1 0年 雨季 期间广州市“ 5 ・ 7 ” 特大暴雨就是一个 例证 … 。 以下结合 几起广州市典 型的城市 内涝案例 ,分析 事故的 共同原 因, 提 出一 些应 对措 施以及对 策。
几起城 市 内涝事故 的原 因及对 策
何 鉴 尧
擅要 : 近年 国内城 市频频遭 受暴雨 内涝 困扰 . 尤其城 市低
洼地 区和 建筑物地下 室更 易遭遇水 淹。通过 列举并分析 了几 起 广 州市 内典 型 内涝 事故 的共 同原 因.就城 市化进程 的 内涝
问题 提 出 了一 些 治 理 建 议 .也 可 为 国 内城 市 的排 水 规 划 设 计
关键词 : 城市 内涝 暴雨 排水
Ab s t r a c t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d o me s t i c c i t i e s we r e a f e c t e d b y
f r e q ue n t wa t e r l o gg i ng , e s pe c i a l l y ur b a n l ow —l y i ng a r e a s a nd bu i l d i n g ba s e me n t s . S om e wa t e r l og g i n g di s a s t e r s oc c ur r e d i n Gua ng z h ou Ci t y wa s a n  ̄y z e d a nd s o me a d vi c e f or s o l vi ng wa t e r l og g i n g pr ob l e m w a s pr o pos e d a nd pr ov i d e d r e f e r e nc e f or ur b a n dr a i n a g e p l a n a n d d e s i g e. Ke y wo r d s : ur ba n wa t e r l o gg i ng ;s t or mwa t e r ;dr a i na ge ;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涝问题愈发凸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内涝不仅造成交通拥堵、居民生活不便,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如积水浸泡基础设施等。
因此,探究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对于城市规划和防洪排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频发,短时间内强降雨增多,超出城市排水系统的承载能力。
- 地形地貌:部分城市位于低洼地带,地势平坦,不利于雨水快速排放。
- 水系不畅:城市水系受到污染和人为填埋,导致自然调蓄能力下降。
2. 人文社会因素- 城市规划滞后:部分城市在扩张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排水系统建设,排水设施陈旧。
- 建筑密集:城市建筑密集,道路硬化面积大,地面渗水率降低。
- 绿化不足:城市绿地面积减少,自然调蓄雨水的功能减弱。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城市内涝的成因,应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预防和预警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气象预报体系,对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进行准确预报。
- 建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居民。
2. 完善排水设施建设与维护- 加大投入,更新老旧排水设施,提高排水能力。
- 科学规划新建排水系统,确保排水设施与城市发展相匹配。
- 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 优化城市规划和设计- 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雨水排放和利用,合理规划绿地、水系等空间布局。
- 推广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如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提高地面对雨水的渗透能力。
- 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4. 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内涝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居民自我防范意识。
-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内涝治理工作,形成共治共管的良好局面。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防洪排涝知识和技能。
四、结论城市内涝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城市内涝原因分析及其措施应对论文

城市内涝原因分析及其措施应对摘要: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内涝频繁出现,城市“逢雨必涝”已经成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又一种“城市病”。
内涝问题是在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中,多种不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应对城市内涝也需从城市建设的多个方面查找原因、共同推进解决。
关键词:城市内涝、地表径流、雨水管网、河道水系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ome chinese city frequent water-logging, city “meet the rain will flood” has become a certain universality and a “city disease”. the potential problems in urban construction i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adverse factors results. the city also needs to deal with the potential from various aspects of city construction find reason, to advance to solve.key words: the city water-logging, surface runoff, rain pipes, river water system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屡屡发生较为严重的城市内涝。
特别是2011年6月份以来,北京、上海、武汉、南京、杭州、南昌等大城市均在遭遇强降雨袭击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城市内涝,不少城市还出现了接二连三地发生内涝的现象,给市民生活、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最近几年来,国内城市内涝现象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市民将其归纳为“逢雨必涝”。
然而,从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角度来审视这一现象,城市内涝频发应是城市建设中多种不利因素综合的结果,其应对措施也必须是对城市建设的多个相关工作领域同步进行调整和改善。
城市内涝事件申论

城市内涝事件申论摘要:一、城市内涝事件背景1.城市发展速度快2.城市规划不合理3.气候变化影响二、城市内涝事件影响1.市民生活受到影响2.交通出行受阻3.经济损失严重三、城市内涝事件原因分析1.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2.城市绿化覆盖率低3.人为因素导致四、城市内涝事件应对措施1.完善城市排水系统2.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3.加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4.提高市民防洪意识五、结论1.城市内涝事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内涝事件发生3.市民应积极参与防洪工作正文: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涝事件愈发频繁,给市民生活、交通出行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城市内涝事件,我们需深入了解其背景、影响、原因及应对措施。
首先,城市内涝事件的背景包括城市发展速度快、城市规划不合理以及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导致城市排水系统负担加重。
同时,过去一些城市规划未能充分考虑排水问题,使得城市内涝事件频发。
此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现象也加剧了城市内涝的发生。
其次,城市内涝事件给市民生活、交通出行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内涝导致市区积水,市民出行受阻,严重时会影响生命安全。
此外,内涝事件还会对交通造成瘫痪,导致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受到影响,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针对城市内涝事件,我们需深入分析其原因。
一方面,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能力有限。
另一方面,城市绿化覆盖率低,使得雨水无法充分被植物吸收。
此外,人为因素如城市开发过程中破坏自然水系、乱排污水等也是导致内涝的重要原因。
为应对城市内涝事件,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加大城市绿化力度,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加雨水收集和渗透能力;加强气候变化应对能力,提高城市抗洪涝能力;提高市民防洪意识,积极参与防洪工作。
总之,城市内涝事件需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内涝事件的发生,确保市民的生命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
《2024年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范文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其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城市内涝不仅影响城市交通、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如洪涝灾害、水污染等。
因此,分析城市内涝的成因并探讨相应的对策,对于保障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内涝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异常: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大暴雨等天气现象增多,导致城市内涝频发。
(2)地形地貌:部分城市地处低洼地带,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容易形成积水。
2. 人为因素(1)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规划中缺乏对排水系统的统筹规划,导致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排水需求。
(2)城市建设用地过度开发:城市建设用地过度开发,破坏了原有的水系,影响了自然地表的渗水能力,加剧了内涝风险。
(3)管理不善:部分地区缺乏有效的排水管理机制,导致排水设施维护不到位,堵塞、老化等问题严重。
三、对策与建议针对城市内涝的成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1)科学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建设,合理布局道路、广场、绿地等设施,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排水设施,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同时,加强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防洪能力。
(3)保护自然地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护原有的水系和地貌,避免破坏自然地表的渗水能力。
2. 提升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1)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暴雨等极端天气预警信息,提醒市民做好防范措施。
(2)加强应急管理: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
3. 强化排水设施维护与管理(1)定期检查与维护:定期对排水设施进行检查与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堵塞、老化等问题。
(2)加强监管:建立健全排水设施的监管机制,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城市内涝是指在大雨、暴雨或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城市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有效地排除积水,导致道路、地下室、低洼地区等处出现大量积水的现象。
这一问题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城市化进程快速、排水设施老化、管理不善、地质条件差等。
首先,城市化进程快速是城市内涝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原本的自然地表不再能充分吸纳和排除雨水。
大量的水泥、沥青路面、建筑物等人工构筑物对雨水的渗透能力较差,积水问题愈发严重。
其次,排水设施老化和管理不善也导致城市内涝问题的加剧。
由于建设和管理的长期忽视,许多城市的排水设施陈旧、堵塞、损坏。
垃圾、泥沙等杂物堵塞了下水道,雨水无法流入排水管网,造成积水。
此外,由于排水设施分散管理、缺乏科学规划,缺少统一指挥系统,导致救援和抢险工作的效率低下。
最后,地质条件也是城市内涝问题的因素之一。
有些城市地势低洼、土质不良,雨水难以迅速排出,造成大量积水。
此外,部分城市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排水困难,也加剧了城市内涝问题。
对于城市内涝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应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合理规划城市排水设施,并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及时清理下水道。
其次,加强城市防洪能力,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等生态雨水管理设施,增加雨水的自然蓄滞能力。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规划城市排水系统,提高排水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城市内涝问题的认识,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城市水土流失。
城市内涝问题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的综合性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来解决。
以下是一些进一步的对策建议: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投资,更新老化设施和补充不足。
特别是在高风险地区,应增加抗洪排水设施的建设,如提高雨水收集管理能力、新建海绵城市示范区等,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抗洪能力和容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管道系统收水能力不足,部分雨水排除管道无下游排除出路 ; 5、排水河道洪水高水位,出现河道顶托,甚至河水水位过高出现了 倒灌。地区洪水进入桥区形成河水顶托倒灌,致使地区洪水不能 及时排除——造成“6.23”丰益桥、管头桥等地积水主要原因。同样
近年内涝严重城市的暴雨内涝事件
2019.8.1和 北三环安华桥下,两次发生严重积水达 2m ,多处地段交通瘫 8.6 痪,8月1日小时降雨最高达58mm/h
城 区 平 均 63mm , 最 大 192.6mm , 最 大 小 时 雨 量 达 2019.6.23 128.9mm/h,造成2人遇难,西南部部分道路积水严重,包括 丰益桥、管头桥,共29处桥区或道路积滞水,部分地铁停运 自 1951 年有降雨记录以来最大的暴雨灾害,全市平均降雨量 为 170mm ,城区平均降雨量 215mm ,房山区河北镇最大雨
较多 年均1600 mm 暴雨季节性较弱
较 发达
河道 排涝
水网调 蓄,需 要泵排
发达
北京立交桥7.21积水原因
全市69个立交积水点积水原因
北京市内涝频发主要原因
1、人口增多,城市发展,自然还是人为? 2、夏季遭遇短历时、强降雨的频次和强度有增强的趋势; 3、雨水系统设计标准偏低,管道系统不完善:
广州
致市区大面积内涝,7人死亡
全市平均降雨量达 116.5mm,出现64处内涝点;最大降水量 达到319.7mm;突降暴雨时恰逢涨潮加剧了城区内涝 广州市区普遍出现了暴雨,全市最强降水139.8mm
2019.10.1 3
2019.5.5
2019.7.18
济南
2019.6.9~24
济南市区1h最大降雨量达151mm,3 h 最大降雨量达180mm, 造成35人丧生,170多人受伤。特大暴雨使城区道路行洪、低洼 地区严重积水,城市基础设施遭受重大损失
也是“7.21”广渠门桥和最为严重的京港澳高速的南岗洼铁路桥路段严 重积水的原因;
6. 下凹式立交桥区地势低洼,泵站周边客水汇入,出现雨水口数
量不足及连接管设计不合理的现象
7. 中小河道排洪不畅,存在未按规划进行治理的情况,山区修路 采矿等活动产生大量弃土堆积于河道;
8. 缺乏应对超标降雨的规划和措施,部分滞洪区未按规划建成。源自杭州2019.6.18
2019.5.12
南昌
2019.8.21
2019.6.17
武汉
2019.7.13 特大暴雨
2019 内涝之年——
北京7.21
银川7.30 南昌5.12
长沙7.16
天津7.21
呼和浩特7.10
杭州6.18
武汉7.13
抢险——保障城区的平安
抢险——保障城区的 平安
2019年“内涝”成为全国大城市的通病
北京规划建设的17个蓄滞洪区中,目前,中心城内9处蓄滞洪区,但 仅有玉渊潭、水碓湖、东沙河蓄洪区3处按规划建成,其余6处尚未建 成;
9. 树叶等杂物堵塞雨水口管道; 10. 相关雨水控制利用的政策缺乏强制性,以及相关内涝控制的技 术标准缺失。
北京市已开始和计划中的一些思路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典型城市内涝案例分析 及控制对策
李俊奇
E-mail:jqli6711vip.163 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Stormwater System and Water, Ministry of Education
内容提要
1 、近年大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部分典型城市
城市 地区 大小 发达 程度 发达 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暖温带半 湿润大陆 性季风气 候 亚热带季 风气候 降雨量 排涝 方式 河道 排涝
超大 北方平 北京 型城 原城市 市 丘陵及 大型 济南 平原城 城市 市
南方沿 超大 广州 海河口 型城 城市 市
中等 年均579mm 暴雨季节性强 中等 年均685mm 暴雨季节性强
2019年——全国31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其
中136个城市进水受淹,北京、武汉、成都、南京、杭州等大 城市内涝严重。
2019年-——区域性强降水事件明显增多,多地平均降水量较
常年大幅增加,不只是北京、天津、武汉、广州、济南等严重 内涝重演,就连西北地区的甘肃、内蒙古等也发生了城市内涝
加强排水系统建设,提升蓄洪排水能力:
北京市应对内涝措施
国家层面:修订《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 -2019)》提高重现期并将 LID的源头控制理念及雨水调蓄池纳入规范中; 北京市:2019年8月经市政府批准,北京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重现期调整为 :新建雨水系统拟将标准提高至国家规范标准的上限,即一般地区采用“3年 一遇”(降雨强度为50mm/h),重点地区采用“5年一遇”(56 mm/h), 立交泵站重现期不低于5年一遇; 北京市规划委发布《加强雨水利用工程规划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 ,每万平方硬化面积配建不小于500m3的雨水调蓄设施,并规定,广场、人x 行道等透水铺装材料的比例不应小于70%; 按规划治理中小河道:在7.21之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于7月27日通过的《 北京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在河湖管理保护范围内建设的影响河势稳 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违法建筑物可强制拆除
分析
——以北京为例
2、各城市应对内涝对策 3、应对城市内涝对策中的误区 4、解决城市内涝的系统方案
城市内涝是小概率事件?
2019 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内内涝的
调研工作:2019~2019年,在统计的351个城市中,发生内涝
的占61%,积水深度超过0.5m的占74%,积水时间超过0.5h 的占79%。
济南连续遭遇5场特大暴雨袭击,三镇主要城区平均降雨量达到 417.7mm,全市80多处路段严重渍水使三镇沦为一片泽国 杭州全市降雨量132.6mm,其中,萧山雨量最大达到了 205.5mm,主城区为150.6mm;主城区积水深度20cm以上的 积水点42处,其中阻断交通的积水点4处 新建县、南昌市区、南昌县、高安等4县出现12小时超过 140mm的特大暴雨,南昌老城区多处地方出现严重积水 共有12个站点3h累计雨量超过100mm,以青云谱区150.7mm 为最大。短时强降雨超过5月12日的暴雨强度,造成严重内涝 湖北出现全省性普遍降雨,武汉全市共有82处路段出现滞水 武汉黄陂区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城区多处积水严重,部分干道水 深齐胸
北京
2019.7.21
量点达 541mm ,强降雨一直持续近 16h ,暴雨引发市区内涝 和市郊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79人遇难
广 州 市 一 周 降 雨 量 已 达 400mm , 接 近 多 年 平 均 降 雨 量 (1600mm) 的 1/4 ,在一个月内连续出现 5 次强降水过程,导
2019.5.7 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