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由来
高中生物学教学参考:病毒知识归总

病毒知识归总病毒(拉丁语:virus)是仅能在生物体活细胞内复制繁衍的亚显微病原体。
它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非细胞形态,为类生物,无法自行表现出生命现象,靠寄生生活。
它是由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借由感染的机制,这些简单的有机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
病毒可以感染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
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
研究病毒的科学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分支。
病毒由两到三个成分组成:病毒都含有遗传物质(RNA或DNA,只由蛋白质组成的朊毒体并不属于病毒);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用来包裹和保护其中的遗传物质;此外,部分病毒在到达细胞表面时能够形成脂质包膜环绕在外。
病毒的形态各异,从简单的螺旋形和正二十面体形到复合型结构。
病毒颗粒大约是细菌大小的千分之一。
病毒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于不同的机制:部分病毒可能起源于质粒(环状DNA,可以在细胞内复制并在细胞间转移),而其他一些则可能起源于细菌。
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病毒采用不同的方法。
例如,植物病毒可以通过以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如蚜虫,来在植物间进行传播;而动物病毒可以通过蚊虫叮咬而得以传播。
这些携带病毒的生物体称为“载体”。
流感病毒可以经由咳嗽和打喷嚏来传播;诺罗病毒则可以通过手足口途径来传播,即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手、食物和水;轮状病毒常常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儿童而直接传播的;此外,艾滋病毒则可以通过体液接触来传播。
并非所有的病毒都会导致疾病,因为许多病毒的复制并不会对受感染的器官产生明显的伤害。
一些病毒,如艾滋病毒,可以与人体长时间共存,并且依然能保持感染性而不受到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即“病毒持续感染”(viral persistence)。
但在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能够引发免疫反应,消灭入侵的病毒。
病毒的结构

衣壳系由一定数量的壳粒(capsomere)组成。 每个壳粒又由一个或多个多肽分子组成。不同 种类的病毒衣壳所含的壳粒数目不同,是病毒 鉴别和分类的依据之一。
五邻体
六邻体
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面尚有囊膜 (envelope)。 囊膜是病毒在成熟过程中从宿主细胞获得的, 含有宿主细胞膜或核膜的化学成分。 有的囊膜表面有突起,称为纤突(pike)或膜 粒(peplomer)。囊膜与纤突构成病毒颗粒的表 面抗原,与宿主细胞嗜性、致病性和免疫原性 有密切关系。有囊膜的病毒称为囊膜病毒 (enveloped virus),无囊膜的病毒称裸露病 毒(naked virus)。
聊城大学
一、病毒分类的原则
1963年 国际微生物命名委员会病毒分会根 据安德鲁斯(Andrewes)提出的分类建 议提 出了新的8项分类原则: ① 核酸的类型、结构和分子量; ② 病毒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③ 病毒粒子的结构; ④ 病毒粒子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 敏感性; ⑤ 血清学性质和抗原关系; ⑥ 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繁殖特性;
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
是
指病毒组分之外的蛋白,在病毒复制过程中的
某些中间产物,具有酶的活性或其他功能。非
结构蛋白的作用近年来已逐步被了解。
结构蛋白
组成病毒体的成分
衣壳蛋白 包膜蛋白 基质蛋白——连接衣壳蛋白与包膜蛋白 的部分, 有跨膜及锚定功能区
非结构蛋白
20面体对称
核衣壳形成球状结构,壳粒
排列成20面体对称型式,有20个等边三角形 构成l2个顶、20个面、30个棱的立体结构。
病毒颗粒顶角由5个相 同的壳粒构成,称为五 邻体(penton),而三角 形面由6个相同壳粒组 成,称为六邻体(hexon)
计算机病毒由来

计算机病毒由来介绍一:病毒不是来源于突发的原因。
电脑病毒的制造却来自于一次偶然的事件,具体可以参考百度百科。
木马等病毒是指通过入侵计算机,能够伺机盗取帐号密码的恶意程序,它是计算机病毒中的一种特定类型。
木马通常会自动运行,在用户登录游戏帐号或其它如网银、聊天帐号的过程中记录用户输入的帐号和密码,并自动将窃取到的信息发送到黑客预先指定的信箱中。
这将直接导致用户帐号被盗用,帐户中的虚拟财产被转移。
电脑管家应用了腾讯自研第二代反病毒引擎,资源占用少,基于CPU虚拟执行技术能够根除顽固病毒,大幅度提升深度查杀能力。
可以很好防护电脑。
介绍二:那么究竟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其过程可分为:程序设计--传播--潜伏--触发、运行--实行攻击。
究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开个玩笑,一个恶作剧。
某些爱好计算机并对计算机技术精通的人士为了炫耀自己的高超技术和智慧,凭借对软硬件的深入了解,编制这些特殊的程序。
这些程序通过载体传播出去后,在一定条件下被触发。
如显示一些动画,播放一段音乐,或提一些智力问答题目等,其目的无非是自我表现一下。
这类病毒一般都是良性的,不会有破坏操作。
产生于个别人的报复心理。
每个人都处于社会环境中,但总有人对社会不满或受到不公证的待遇。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编程高手身上,那么他有可能会编制一些危险的程序。
在国外有这样的事例:某公司职员在职期间编制了一段代码隐藏在其公司的系统中,一旦检测到他的名字在工资报表中删除,该程序立即发作,破坏整个系统。
类似案例在国内亦出现过。
用于版权保护。
计算机发展初期,由于在法律上对于软件版权保护还没有象今天这样完善。
很多商业软件被非法复制,有些开发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制作了一些特殊程序,附在产品中。
如:巴基斯坦病毒,其制作者是为了追踪那些非法拷贝他们产品的用户。
用于这种目的的病毒目前已不多见。
用于特殊目的。
某组织或个人为达到特殊目的,对政府机构、单位的特殊系统进行宣传或破坏。
人类疫情发展史 人类病毒疫情

人类疫情发展史人类病毒疫情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的病毒疫情引起了广泛关注。
人类历史上的疫情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过去的传染病到现代的全球流行病,每一次疫情都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为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以人类疫情发展史为主线,探讨人类病毒疫情的起源、发展和应对措施。
一、疫情起源与发展人类病毒疫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期的疫情主要是由于人类与动物的密切接触,例如禽流感和猪流感等。
这些病毒从动物传染给人类,进而在人类之间传播,导致了疫情的爆发。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口密集地区和交通网络的建立,病毒传播的速度也大大加快。
在现代历史中,一些病毒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例如,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全球范围内造成为了数百万人的死亡。
这次流感疫情的爆发主要是由于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突变而来,人类对该病毒缺乏免疫力,导致疫情迅速蔓延。
二、应对措施与防控策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病毒疫情的应对能力不断提高。
在疫情爆发之后,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和保护公众的健康。
这些措施包括:1. 疫苗研发和接种:科学家们通过对病毒的研究和分析,开辟出相应的疫苗。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 疫情监测和报告:各国建立了疫情监测系统,及时采集和报告病例数据。
这有助于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3. 公众教育和宣传:政府和媒体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病毒疫情的风险和防控知识。
这有助于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医疗资源调配:在疫情爆发时,各国政府会调配医疗资源,加强病毒检测和治疗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病患的治愈率和康复速度。
5.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病毒疫情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疫情的威胁。
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在病毒研究和防控策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病毒疫情对人类社会和经济造成为了广泛的影响。
新冠病毒的源头与传播途径

新冠病毒的源头与传播途径近期,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了全球性的关注。
然而,人们对于该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仍有很多疑虑和困惑。
本文将探讨新冠病毒的源头以及其传播途径,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一、新冠病毒的源头1.1 病毒的起源新冠病毒是一种由SARS-CoV-2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目前,该病毒的起源尚不明确。
有学者认为,该病毒起源于野生动物,例如蝙蝠和穿山甲等。
这些动物也是SARS和MERS等病毒的主要宿主。
1.2 病毒的传播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病毒通过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唾液等通过空气传播到另一人的呼吸道和眼结膜等处,从而引发感染。
二、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2.1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指在距离感染者1至2米的范围内,另一无症状的人吸入感染源产生的飞沫,或者将飞沫附着在其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造成感染。
该传播途径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2.2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通过接触感染者或感染源而引发感染。
感染源可以是任何被污染的物体,例如门把手、公共交通工具、桌面、病患的呼吸道分泌物等。
感染者接触到这些污染物体后,再将其手带入口腔、鼻腔、眼睛等部位,就可能造成感染。
2.3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是指病毒通过气溶胶在空气中传播,在粒径小于5微米的病毒颗粒在空气中悬浮一定时间后被无意识吸入肺部,导致感染。
病毒可以通过室内空气传播,特别是在密闭、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如电梯、电影院等,病毒的传播可以更加严重。
三、如何预防新冠病毒3.1 做好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措施是预防新冠病毒传播的关键。
建议大家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距离等。
如果出现类似感冒症状,应及时就诊并隔离。
在家中合理通风也是重要的措施。
3.2 做好环境卫生环境也是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议大家定期开窗通风、勤消毒、避免多人聚集等。
3.3 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当前,全球的医疗资源都非常紧张,我们需要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应该先采取自我隔离和家庭治疗等措施。
病毒的起源与演化

病毒的起源与演化病毒是一种极微小的病原体,无法自主繁殖,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造成宿主的疾病。
病毒种类繁多,疾病类型也各不相同,而其起源与演化则引发了人们的许多猜测和探究。
病毒起源的猜测病毒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话题。
在研究病毒起源的过程中,科学家提出了几种假说。
1.变异起源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病毒可能是由原来与宿主的共生微生物演化而成的。
这些微生物会对环境变化进行适应,并且会发生基因突变。
如果这些变异微生物没有足够的营养来源,可能会寄生在宿主细胞内,从而形成了病毒。
2.退化起源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病毒可能是自主生命进化降解的产物。
在过去,某些生物体具有自主生命力,但在演化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生物体逐渐失去了某些基因,最终产生了病毒这种非自主生命体。
3.修饰起源假说这种假说认为病毒起源于宿主细胞基因的修饰和突变。
根据这种假说,病毒起源于宿主细胞的RNA和DNA丝,它们在修饰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最终形成了病毒。
以上假说都是科学家长期探讨后提出的猜测,但并没有确切的证据支持这些假说,因此病毒起源的问题仍然是一个科学难题。
病毒的演化病毒已存在于地球上数百万年,它们不断地适应各种生物细胞,从而发生微小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病毒的演化,使得病毒越来越难以被识别和治疗。
病毒的演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
例如,环境因素的变化、宿主细胞类型的变化以及自身基因的变化都是影响病毒演化的因素。
与其他生物相比,病毒的演化速度非常快,这是因为病毒有较高的突变率和基因重组率。
当宿主细胞中有多个病毒株时,它们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变异株,从而增加病毒生存的机会。
与病毒演化相关的现象相当常见,例如病毒突变、毒株转移等等,病毒变异的形式也非常多样化,他们可以改变自己的表面蛋白,使他们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系统,从而突破自身的“免疫死亡线”。
结语对于病毒起源和演化的探究,科学家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从人类防疫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加强自己的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可能存在病毒的物体和场所,来保护自己和周围的人。
木马病毒——“木马”的由来

⽊马病毒——“⽊马”的由来
作为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安全⽆疑成为了⼈们的关注的焦点。
⽽⽊马病毒是⼈们谈虎⾊变⼀词,确定,作为⿊客最得⼒的⼯具,⽊马病毒应该得到这样的敬畏。
记得在⼀本书中这样说道“⽊马与⿊客,就像西门吹雪与剑,有剑的剑客,才能使出凌厉的招式。
” 那么“⽊马”这⼀词⼜是从何⽽来呢?
故事发⽣在在三千多年的古希腊,特洛伊的王⼦帕⾥斯爱上了斯巴达国王的妻⼦——绝世美⼥海伦。
王⼦把她带回了特洛伊古城,这时斯巴达王⾮常的愤怒,他找到了⾃⼰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加伽门农,请求他的的帮忙,阿伽门农正好也希望征服特洛伊,于是借此机会建⽴了⼀⽀希腊联军讨伐特洛伊古城。
然后事情却没那么简单,建军围攻了特洛伊古城9年仍未攻下,到了第⼗年,将领奥德修斯想出⼀计,将⼀批勇⼠藏于⼀批巨⼤的⽊马腹内,放在城外,⼤部队则佯装退军。
特洛伊⼈以为敌军已退,就打开城门,打扫战场,并把敌军留下的那只⽊马作为战利品带进了城中。
全程饮酒狂饮,到了夜间,全城军民进⼊梦乡,⽽埋伏在⽊马中的勇⼠们跳了出来,并打开城门四处放⽕,城外将⼠⼀拥⽽⼊,部队⾥应外合,攻下了特洛伊城池。
后代称这只⼤⽊马为“特洛伊⽊马”。
后来,⼈们在写⽂章时,就常⽤“特洛伊⽊马”这⼀典故⽐作在敌⽅营垒内埋下伏兵⾥应外合的活动。
⽽⿊客编写⼊侵他⼈电脑并进⾏控制和破坏的程序,也就叫做“⽊马”了。
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感染人体的

病毒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感染人体的
病毒是极其细小的微生物,它很容易感染人体,造成许多疾病,病毒的危害不容忽视。
本文将介绍病毒的基本知识及其感染人体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以应对病毒的威胁。
一、病毒是什么
病毒是一种无法独立生存的微小病原体,外形极其细小,只有利用其它生物器官进行繁衍。
它们没有自己的代谢能力,必须通过藉由感染主体,利用宿主细胞资源进行复制,从而繁殖出新的病毒。
二、病毒如何感染人体
1. 病毒可以从环境介质中传导至人体:病毒也可以通过肌肤接触或口腔呼吸的方式传入人体,从而使人感染病毒。
2. 当病毒进入人体之后,它将持续复制:一旦病毒进入人体,它将通过复制自身的方式,从而传播到其它细胞中。
3.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引发抗体的形成:当人体感染病毒后,会产生对病毒的抗体反应,以抵御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三、预防病毒感染
1. 多饮水、多吃蔬果:保持身体良好的抵抗力,及时补充水分,多食用新鲜的蔬果。
2. 经常进行消毒:使用75%的酒精、含氯的清洁剂等进行食物表面,生活用品的经常消毒,可以对抗病毒。
3. 勤洗手:勤洗手有助于杀灭手上可能存在病毒,保护自己避免感染病毒。
4. 打好疫苗:及时打疫苗也是有效预防病毒扩散的一种有效措施。
总之,病毒是一种小型病原体,而且它们极其地脆弱,且容易传播,很容易感染人体。
因此,加强对病毒的预防措施尤为重要,让我们共同来抵御病毒的危害,保护我们的家人和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拥有的病毒记录,或者病毒症状的记录,仅能追述到有记载的几千年前。
而病毒的比较学研究,最多也只有80来年的历史。
通过研究现存的病毒,人们希望能够了解病毒的起源和进化历程,预示病毒特别是人类病原病毒未来的变异和进化的方向,也即需要了解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病毒将怎样变异?变异的速度如何?什么是变异的选择压力等?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避免人类及动物病毒的爆发。
要讨论病毒起源的学说,必须首先定义什么是病毒的起源以及如何判断这个起源的发生。
这里我们将病毒或其遗传物质从它的前身大分子中独立出来进行自主复制和进化的时候,定义为病毒的起源。
当病毒获得了决定自身繁殖和命运的遗传信息量时,它就获得了新的分类地位成为独立的遗传元件。
病毒的起源有三类学说:
1)退化性起源学说。
退化性起源学说认为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的退化形式。
这种细胞内寄生的产生原因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对某种不能穿过细胞膜的代谢发生了严重依赖。
在细胞内,这类寄生物可以在不影响其生存的情况下逐渐丢失部分生物学功能。
它们所必需保留的功能是具有可进行自主复制的DNA复制原点(顺式元件)、可以对复制进行调控的反式调控蛋白,以及能与宿主生物合成及复制系统相互作用的顺式和反式功能。
最终的选择结构,就可产生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DNA分子或质粒。
退化性起源学说可以把病毒的起源解释为两个阶段:
首先,寄生物在细胞内产生独立复制的DNA质粒,然后,编码寄生物亚细胞结构单位的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病毒的衣壳蛋白。
随着进化的发生,新获得的可在细胞间转移的特性被进一步选择下来。
2)病毒起源于宿主细胞中的RNA和(或)DNA成分的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病毒是正常的细胞组分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自主复制的能力独立进化而来的。
该学说能解释所有病毒的起源:
DNA病毒起源于质粒或转移因子;反转录病毒起源于反转座子;RNA病毒起源于自主复制的mRNA。
3)病毒起源于具有自主复制功能的原始大分子的学说,即病毒起源于自主复制的RNA分子。
核糖核酸多聚体具有自主复制的信息和能力。
由于发现RNA 分子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使得RNA为生命和病毒的起源的学说变得更具有吸引力。
小而简单的RNA分子具有至少下列三种化学功能:1)核糖核酸酶的活性;2)能自我拼接去掉内部的核酸序列(核酸);3)有实验表明,以RNA作引物可以合成依赖于模板的多聚胞嘧啶核酸。
也就是说,RNA分子可以进行复制和进化相关的三个基本反应。
这些观察都有利于RNA是现今生物的进化起源的学说。
首先是RNA的形成和复制,然后演变出RNA-蛋白介导的一系列反应,第三步产生了DNA。
DNA由
于比RNA稳定而最终成为遗传信息。
RNA的反应性有利于它作为催化物而不利于它成为遗传物质。
有些分子被包装在细胞和组织中,形成宿主细胞,另一些分子则自我复制或寄生在宿主细胞中,进化成为病毒。
这一理论认为病毒与宿主是共进化的。
现今的类病毒和卫星RNA,仍保留有部分的RNA催化性能,因而被一些学者认为是生命形式出现以前的RNA世界的化石。
研究病毒的进化有多种方法,可以通过序列同源性、基因组排列顺序、基因组的基因组成等方面构建病毒的进化树。
单基因的进化树并不一定代表病毒的进化树,多个基因串联所获得的进化树比单基因的进化树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基因组的排列顺序与单基因的进化分析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病毒的进化。
研究基因组成的演化对揭示基因的起源及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DNA病毒和RNA病毒的进化。
突变和重组都是DNA病毒进化的决定因素。
DNA病毒容易在宿主体内形成持续性或慢性感染,它们可以在宿主体内存在多年而后爆发,其间可能几乎不发生变异,因此,这类病毒的变异速率可能表现得比裂解型病毒慢一些。
一般来讲,DNA病毒不会像RNA病毒那样引起人类世界范围的流行性疾病。
RNA病毒引起的疾病流行和变异成为研究RNA病毒进化,特别是进化时间的良好素材。
生物病毒的种类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1999),将所有已知的病毒根据核酸类型分为
DNA病毒——单股DNA病毒
DNA病毒——双股DNA病毒
DNA与RNA反转录病毒
RNA病毒——双股RNA病毒
RNA病毒——单链
单股RNA病毒
裸露RNA病毒
类病毒
此外,还增设亚病毒因子一类。
这个报告认可的病毒约4000种,设有三个病毒目,64个病毒科,9个病毒亚科,233个病毒属,其中29个病毒属为独立病毒属。
亚病毒因子类群,不设科和属。
包括卫星病毒和prion(传染性蛋白质颗粒或朊病毒)。
一些属性不很明确的属称暂定病毒属。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一、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二、病毒的结构
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三、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看笔记
第二节种子植物
一、种子的结构
蚕豆种子:
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玉米种子:
果皮和种皮、胚、xx(1片)、胚乳
二、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要求记住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四、果皮的作用(看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