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区一等奖)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管制、改革科举制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等,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三、课时设置一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朱元璋的经历讲起,朱元璋最终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结果如何呢教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明朝的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想一想:像朱元璋一样参加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2.元朝灭亡:以明军攻占元大都为标志。
3.结合《明朝疆域图(1433年)》,了解元朝的疆域。
过渡:为巩固统治,强化皇权,朱元璋做了些什么(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背景: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导致。
2.措施:(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王;(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通过历史小故事的表演,设问: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3)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3.结合明朝君主专制图,探讨朱元璋强化皇权的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展示《朝臣上朝仪式的变化》图,看君权的不断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1.变化的表现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变化的表现。
(1)考试内容的变化(2)答题格式的变化。
3.多媒体展示顾炎武的言论,分析八股取士的危害。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部编⼈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等奖教案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标:【知识与能⼒】了解明朝的建⽴时间、建⽴者和全⾯改⾰官制、改⾰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过程与⽅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虽然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但同时⼜是明朝逐步⾛向衰落的原因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科举考试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股取⼠的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多媒体出⽰图⽚:元朝末年,天下⼤乱。
朱元璋⾃幼⽗母双亡,沦为乞丐,后⼜遁⼊空门。
他⾛投⽆路,参加了义军,从此南征北战,⼀步步⾛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
朱元璋⼼思缜密,把徐达、汤和等⼀批将才笼络在⾃⼰⾝边,对李善长、刘伯温等⽂⼈礼遇有加。
在鄱阳湖⼤⽔战中,他以少胜多,⼀举消灭了劲敌陈友谅。
明朝建⽴后,他厉⾏改制,严惩贪官污吏,创造了诸多治国新法,使国家迅速恢复⽣机。
但同时,为了朱家江⼭永固,他⼤开杀戒。
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朱元璋和他建⽴的⼤明王朝。
【讲授新课】⼀、明朝的建⽴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6页“明朝的建⽴”,找出明朝建⽴的三个要素。
学⽣回答:①时间:1368年。
②都城:应天府。
③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太祖。
教师: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强化皇权教师讲述:历代统治者建国后都会加强⾃⼰的权⼒,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明太祖也不例外。
明太祖即位后,⾸先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强化皇权呢?学⽣回答:改⾰⾏政机构。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明朝建立的史实,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2.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3.正确认识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的影响。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以两张朱元璋的画像,“相貌疑云”导入。
二、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农民起义。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3.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4.【提出问题】假设你是朱元璋,来自社会底层,又历经磨难,你打算如何治国家?“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引出“朱元璋强化皇权”这一内容。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研学问题]议一议: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学生讨论后加以回答。
废丞相,是一系列政治制度,机构改革是最重要的措施,由此亦能评述明朝政治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皇帝权力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简化办事流程,提髙行政效率的作用,但是造成皇帝权力过大,一旦失误,无人敢问责的现象。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还分散兵权,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2、在中央:分散兵权。
3、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取消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4、设厂卫特务机构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多媒体展示:钱宰玩牌结合材料提出问题:同学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明朝的兴亡》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做出了如下要求: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
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二、教材分析《明朝的兴亡》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建立以及明朝初期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该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向学生展示了元朝灭亡,明朝取而代之并且不断巩固其君权、加强统治的历史。
同时也向学生展示明清时期封建专制日趋没落,中国社会危机重重的事实。
三、学情分析《明朝的兴亡》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一学生的年龄较小,处于青春期的初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和创新力丰富,但是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未完全具备理性思维,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历史现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批判的分析。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具体的事物,从他们熟悉的领域或实际生活导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髙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明朝前期,明太祖和明成祖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明朝经济在前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此时期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好奇、好问的天性,喜欢直观有趣的史实。
但是他们掌握的历史知识比较少,逻辑思维尚待发展。
因此,他们难以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难以透过复杂的历史现象找寻历史发展的规律,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观点结论。
因此,在课堂上要贴近他们的实际状况,创设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情境,以吸引他们的目光,引导他们去探索历史的奥秘。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历史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道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的史实。
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通过分析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探讨其利弊,逐步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认识到朱元璋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一方面有利于皇权的巩固和国家的统一,另一方面专制制度是明王朝政治腐败的根源,并最终导致明王朝的覆亡。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朱元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难点:八股取士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活动:猜猜他是谁?出身贫农,从小就是一个放牛娃;为了活命被迫剃度为僧;因为闹饥荒,被迫云游化缘;为了改善生活,参加起义军造反;造反成功,当上了皇帝。
以小活动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和教学主题中。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强化君权的主要措施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分析。
通过讲故事法、展示幻灯片,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并增强合作学习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明朝加强君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分析八股取士的危害,培养学生正确的成才观、人本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难点:明朝经济的发展三、教学方法:创境激情导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歌词中的朱皇帝是谁?他建立了什么朝代?他是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给当时和后世带来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
(二)、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师:上述材料反映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总结明朝建立的社会背景。
学生: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建立概况:时间、地点、人物、都城(1)时间: 1368年(2)都城: 应天(南京)(3)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3、明朝建立方式是什么?农民起义夺权方式,教师总结:元末农民起义以改朝换代方式而宣告结束,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朱元璋为了朱家天下的长治久安,开始总结了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即加强皇帝的权利。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行政机构改革:朱元璋为了强化皇权,在地方和中央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中央: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朱元璋先后分封诸子驻守各地,监视地方,巩固皇权。
地方:在地方上,明朝在各省设立布政司,左、右布政使各1人,是本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提刑按察使1人,负责司法之事;而本省军事防务的责任就落到了都指挥使肩上。
(最新)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图片、故事作引导,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由于本课关于政治改革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我将运用大量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化难为易,注重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要求学生从思想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老在政治上的表现。
(2)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
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明朝的政治改革和八股取士的教学;第二课时进行明朝经济发展的教学及这一课的课堂练习的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述安徽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历史文化名人辈出,其中朱元璋就是杰出的代表,他是怎样从一名乞丐逐渐当上皇帝的?又是如何进行统治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出示幻灯片《凤阳花鼓》,介绍这种地方戏的基本情况,被誉为“东方芭蕾”,介绍朱元璋小时候和年轻时候的生活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
讲解几个故事实例来说明元朝统治的腐朽。
2.朱元璋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逐渐成为起义领袖,最终建立明朝推翻元朝。
幻灯片展示相关内容。
3.过渡:元末农民战争以改朝换代而告终,中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朱元璋为了朱家的长治久安,开始总结历史经验,寻找巩固统治的办法,即加强皇帝的权力。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行政机构改革:讲述几个朱元璋的小故事,指出朱元璋属于手段残忍的人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皇权,树立君主的权威。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当堂检
测
1.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统治的事件是(D)
A.红巾军起义爆发
B.朱元璋攻占应天府
C.朱元璋建立明朝
D.明军占领元大都
2.明初统治者废行省、设三司的举措在当时起到了
怎样的作用(A)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提高了地方各级的行政效率
C.有利于加强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
D.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3.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
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
后果(A)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
4.我国的科举制度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转变为束缚
人们思想和阻碍社会进步。
这种转变始于(B)
A.设置进士科
B.八股取士
C.开创殿试和武举
D.设置明经
认真完成老
师所给出的
题目。
加强学生
对知识的
理解,巩
固学习成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共有四个子目: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
这四个字母之间关系密切。
明朝的建立是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基础,朱元璋强化皇权为的是巩固明朝的统治;改革科举考试进一步促进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从而巩固了明朝的封建统治;明朝的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为明朝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
它创立的制度,背景是元朝留下的未经整合的杂乱体制,以及遥想中的唐宋法度。
明朝初年,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
因此,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为了“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的格局。
明朝还设立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官民;在以选拔人才为核心的科举考试中,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
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严格规定考试答卷问题格式、段落划分,形成“八股文”,禁锢了文人的思想。
由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明王朝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
农业方面,引进新的品种;手工业方面,棉纺织业发展,制瓷技术提升,景德镇瓷器畅销海内外;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全国性的商贸城市,甚至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有利因素:学生已学过秦朝至元朝的中央官制与地方官制,明朝在前朝基础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与改革,教师在讲述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等内容时,可采取比较法进行教学;学生已学过唐宋时期的经济,对于经济史学习的范式已经十分熟悉,学生需注意明代经济相较前代有所发展的表现;学生已学过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明代八股取士,学生通过影视文学早有耳闻,教师可利用八股试卷原件吸引学生的兴趣。
不利因素:部分学生对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这两个概念依然比较模糊,教师在讲述明朝皇权加强的措施时,应注意加以区分。
学生容易将内阁与宰相等同视之,教师须利用文献材料,从内阁与宰相权力来源的角度,给学生讲清楚二者的本质区别。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6-68,先请1名学生说出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然后请4名学生分别从地方官制、中央官制、军事和特务机构四个角度概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9,请3名学生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角度概述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3.教师出示有关明朝政治、选官、经济发展方面的材料,请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在这几方面的变化及其影响。
出示朱元璋的画
教师:同学们,你们
了解?哪位同学能够讲学生积极与教师互
动,展示自己所了解
的朱元璋的人生经
历。
可由1-2名学生作主
积极调动课堂氛围,
同时为讲授本课第一
子目作一些知识性的
铺垫。
教师随时修正学生的
空题的答案,确认无异议后,讨论深入学习部分的材料题或综
经过一轮讨论,确定答题的方向和思路,二轮讨论过后,确定答题的要点,组题的答案,100%的学生应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朝皇权的发展、明朝经济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通过一轮和二轮讨论深入学习部分的材料题或综合题,80%的学生应能依据材料,认识明朝在政治、选官、经济上的变化及其影响。
归纳、汇总学生深入学习部分展示的内全体学生认真听讲,对基础感知和深入学
评讲迁移应用部分的单选题,对于各小组出现的共性问题做精讲。
独立完成迁移应用部
分的单选题,教师评
讲之后,订正做错的
题目。
第
强
用;第
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
掌握;第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制
度的影响;第
查对明清时期人口增
长原因的掌握。
1. 《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受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 强化封建皇权
B. 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C. 监视官民
D. 控制国家兵权
2. 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