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合集下载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一、明朝的建立。

1. 背景。

-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 建立过程。

-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 随后,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 目的。

-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皇权。

2. 措施。

- 在中央:-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这样就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皇权高度集中。

- 在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三司分别为布政使司(掌民政和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

三司的设立,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东厂等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 内容变化。

2. 文体变化。

- 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3. 影响。

-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四、经济的发展。

1. 农业。

-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

-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这些农作物的引进,丰富了食物的种类,提高了粮食产量,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手工业。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宰—相《明专实权录》卷五十九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地方:(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改革地方官制
掌民政和财政
掌军务 掌司法
一家独大
行中书省:中书省派出机构;钱粮、 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 领之,中央分权于地方。
一分为三,权力分散
互相牵制,互不统属,直接由朝廷指 挥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地方:(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科举考试竞争越激烈,限制越严,知 识分子也就越易于驯服,对皇帝和上级 官僚越卑躬屈节。这一切软骨症,他们 作为政治权力的依附者始终缺乏独立的 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始终只善于考试 而不善于自由的创造性思维。
——金诤 《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不许阐述个人见解,成为加强皇权,钳制思 想的有力武器,大多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浅析明代封藩制度》
改革地方官制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改革中央官制
中央:(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 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 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 当。
——朱元璋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
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 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 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 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 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1)内容: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2)目的:监视官民,加强君主专制。 (3)职能: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4)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 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 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 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 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课件(共17张PPT)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电影《锦衣卫》海报
锦衣卫印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对臣民监视、侦查。 特点: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时京官安每旦然入朝朝,中必与坐妻,子诀别, 却知天下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稗史汇编》
锦衣卫:陛下,这是昨天晚上宋学士家宴请宾客的情况。(把图 交给宦官递给皇帝)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宋濂(惊讶的表情):皇上是不是知道了(轻声)。谢皇上关心, 臣昨天和几个朋友聚了聚,有王学士,李尚书,还有张侍郎。 朱元璋:都吃了哪些好菜啊? 宋濂:禀皇上,有糖醋鲤鱼、宫保鸡丁、四喜丸子、京酱肉丝、 还有红烧茄子和拔丝地瓜。 朱元璋:很好,你没有欺骗朕,是朕的忠臣,由你们辅佐朕,我 很放心(面露笑容)。来人,把这张图给宋大人看看。 宦官:是。(将图拿给宋濂) 宋濂(接过图,伸手抹了把汗,轻声):好险,锦衣卫真是无孔 不入啊。
“厂卫”---锦衣卫、东厂、西厂
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是明代在刑部、 都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机关以外设置 的直接听命于皇帝,执掌“诏狱”的特务 机构。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 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
锦衣卫原为皇帝亲军侍卫,掌管皇帝出入的仪仗。明太祖加强 专制统治,特令其兼管刑狱,并给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但其本职仍 是“侍卫”。锦衣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担任。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为镇压人民和官员中的反对派,于1420年在 北京设立了东厂,用亲信宦官任东厂提督,专门刺探臣民“谋逆妖 言、大奸大恶”的事,并可以直接报告皇帝,有监视 锦衣卫之权。厂、卫彼此制约,便于皇帝全面控制。 西厂设立于1477年,也是由宦官掌领,但其规模、权 力超过东厂,自京师内外到各地王府、大小城镇,甚 至偏僻乡村,都有他们的踪迹,1510年被撤销。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精品课件
卫明官)皇(成侍祖帝卫)设安; 东然厂朝(中宦 坐, 却知
二、朱元璋强化皇
设厂卫特权务机 宦官专

魏 魏忠权贤自称九
忠 贤
千岁,阉党遍
布全国,权势
达到顶峰。
明朝时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但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科举 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不许发挥个人见解。这种文章完全 套用古人思想,毫无新意,束缚了 读书人的思想。顾炎武讥之曰:
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考试文体 不限制 八股


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考取 后
第。
功人
名讽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的 刺
文章,
人明 说朝
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 : 以

帝?……

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八
就叫他骗得高官,
八股取士的影响: 禁锢思想、摧残文化; 所选人才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不利于科技创新、文教事业的发
人教版七年级
下温册故知新:科举制度发展史
隋朝创立 以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 面试考生
宋朝发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 展 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第三篇章 簇锦团花观经济
下面是某电视剧一个场景,这个场 景在当时能出现吗?
• 唐太宗宴请群臣时,为了展示他的节俭一 面,给每位大臣的盛放食物的盘子里放二 个煮熟的玉米和一些花生
板书设计
布政使司
八股取士
知识分子
地方 废行省设三司
按察使司
群臣人民
厂卫特务机构
皇帝
中 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
都指挥使 司
明朝经济的 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0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30张PPT)

1368年,朱元 璋称帝,建立明 朝定都应天府, 他就是明太祖。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
换 位 思 考 : 我 当 皇 帝 怎 么 做 ?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国家初建,政 局不稳,人心 浮动,我当如 何巩固统治、 加强君权呢?
自主学习二
1、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2、强化皇权的目的是什么?
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强化皇权的影响?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增强。
分组(中 央、地方、 军事、特 务)讨论 朱元璋强 化皇权的 措施。
明朝机构设置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 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相权的职责
答案: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呈现的中央官制与哪一位皇帝有关,与之对
应的是他采取的什么措施?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
成此目的,他在地方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明代青花风头壶
苏绣
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 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皇都积胜图
首都 过程 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明 朝 的 统 治
地方
治国
改革科举制度 设立厂卫制度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共44张PPT)
朱元璋像
知识串联
像朱元璋这样 参加过农民起义的 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朱元璋像
明 朝 疆 域 图
元末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明朝建立之初, “土地荒芜”、“居民鲜少”,政局不稳,人心浮动,面对严峻 形势,朱元璋充分意识到了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皇权集中的重 要性,并着手进行 改革 。
明朝地方军事机构设置
2、措施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2)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五 军都督府。
问题思考(P67)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地方和中央 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 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防 止了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 加强了皇权。)
• 5.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C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6.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 A ) A、景德镇 B、越州 C、杭州 D、邢州
7.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D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 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2、辩证认识加强君权的影响。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 影响。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创景设情 据档案记载,南薰殿旧藏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皇后 画像75幅,其中皇帝画像63幅,大多数皇帝都只有一幅 画像,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 画像。而让人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都是朱元璋,却 画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相貌(见图)。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 有士兵。太祖大怒,以“枉法诬贤”、“蠹(dù)害政治”等罪 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 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 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朱元璋:宋爱卿,听说你昨天晚上宴请贵宾,都请了那些人呢?
举 子 看 榜 图
夹带 明清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 带居多,这是为什么?
“八股文”: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起股至 束股才是科考正式议论的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 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 一浅一深,共合八股,故名曰八股文。文章的每个段落 死守在固定的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人们只能按照题 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写空洞无物的文章。
八股取士 厂卫特务机构
知识分子 群臣 人民
地方
皇帝
中 央
废丞相 权归六部
取消行省 设三司
知识小结
时间
明朝的建立 人物
都城
中央
全面改


朝 的
朱元璋强 化皇权
革官制 地方
设锦衣卫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改革科举
制度
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
农业
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
商业
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措施
影响
政 治 上
在中央 在地方
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 设五军都督府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24张)(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24张)(共24张PPT)

4、八股取士(思想)
(1)内容:规定考试题目必须来自
“四书”“五经” 。
四书:《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五经:《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2)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
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文体段落: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 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 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 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 分组成。文章的每个段落死守在固定的 格式里,字数也有限制。
想一想: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朝代 西周 秦朝 元朝 明朝 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设三司
思考:你能发现我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演变总的趋势是怎样的?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三、发展经济
1、农业:引进了南美洲的玉米、甘薯、
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 (1)棉织业在明代已
从南方推向北方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 业中心 (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 瓷中心。
为监视臣民,朱元璋、明成祖分别设 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 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 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
冤错案。
廷杖
明太祖时,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采用“廷
杖”惩处大臣。大臣的进谏如果触怒了皇帝,或
是大臣有过失,就要在殿廷上或午门外受到廷杖
(4)影响:
材料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 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影响:脱离了实际,禁锢了思 ——顾炎武 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隆南巡图(局部)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腐朽与危机
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
1.土地兼并严重;
2.统治集团奢侈,吏治败坏;
3.军队腐朽;
4.阶级矛盾日益加剧;
5.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与探究
粉彩九桃纹过枝盘 (清雍正年间)
粉彩雀梅紋天球瓶 (清乾隆年间)
粉彩瓷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色调柔和,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景德镇窑珐琅彩墨竹纹碗 (清雍正年间)

( 清 康 熙 年 间 )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乾隆南巡图》(清宫廷画家徐扬绘)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被焚毁前的圆明园(北京市海淀区)
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称万春园) 组成,通称“圆明三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其根据是乾隆年 间编纂出版的《钦定日下旧闻考》。另一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此地原为明代 故园,经康熙帝四十八年修葺后,赐予皇四子胤禛(yìn zhēn 雍正)。
地 珐 琅 彩 折 枝 莲 纹

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清雍正年间)
珐琅[fà láng]彩瓷器融会中西,异 常精美,是皇宫的专用品。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手工业——纺织业
棉苏织业州中的心丝棉,织杭业州中心的绸,南京织布苏杭愁
首 导
页 入
松江质地好,无锡花色新丝,织棉业布中生心产成中心
间 )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
康纹花 熙棒松
(康熙年间)
年槌鼠
间瓶葡
)萄
青花瓷画面清晰干净,色彩翠蓝光艳,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五彩加金凸雕博古棒槌瓶
五彩侍女婴戏图罐
五彩瓷器色调强烈,富丽堂皇,较之明代又有新的发展。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商业
农业、手工业进步
推动商业繁荣
清代节日集市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康乾盛世”出现的原因
1.国家的统一; 2.社会安定;
3.统治者的个人才能;
4.人民的辛勤劳动。
清仁宗颙琰[yóng yǎn]嘉庆帝
和珅
1760.11.13~1820.9.2
1746~1799.2.22
1795~1820在位
纽祜禄氏 字致斋 原名善保
嘉庆年间,全国耕地约8亿亩,而皇室庄田、八旗庄田及政府控制的屯田
就占了1/10,和珅更是占有土地80万亩,他的两个管家也占有土地6万亩。道
光时大臣琦善一家占有土地达256万亩,远超和珅。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清金线地玉堂富贵地毯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纺织图
上海松江区(原松江镇)历史上曾享有“苏松税赋半天下”和“衣被天 下”之称。孕育了陆机、陆云、赵孟頫、陶宗仪、徐阶、董其昌、陈继儒、 陈子龙、夏完淳、张祥和、张照等一批文人雅士。据史载,明至清松江进士 达521人。历经数代遗留,区内文物胜迹璀璨,方塔、李塔、西林塔、护珠 塔、修道者塔五塔耸立。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存。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避暑山庄(河北承德)
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占地564万平方米。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 开始建造,至1708年已初具规模,后又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费 时87年,才算基本完工,并在宫外修建了“外八庙”。清朝前期许多重要的 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避暑山庄就成 了北京以外第二个政治中心。
第14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课堂小结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导入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康盛熙世南滋巡生图图》》((清清宫宫廷廷画画家家王徐翚扬[hu绘ī]绘))
清朝从康熙到乾隆时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盛世”,但是,正是在 这个“盛世”之中,却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康乾盛世”是一种什么情景? 它又潜伏着哪些危机?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盛世与危机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康乾盛世
“康 乾 盛 世”
继汉、唐盛世后的第三个盛世
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盛世
清圣祖玄烨康熙帝
1654.5.4~1722.12.20 1662~1722在位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景德镇陶瓷博物馆
制瓷中心景德镇生产规模进一步 扩大,瓷器的工艺水平也有了新的突 破。进一步巩固了在全国制瓷的中心 地位。
景德镇的制瓷业→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青
导入 花
盛世与危机 缨
闭关锁国 络
学习与探究
纹 贲
[bì]






(青
中国在位时间最长
清世宗胤禛雍正帝
1678.12.13~1735.9.28 1722~1735在位 康熙帝第四子
清高宗弘历乾隆帝
1711.9.25~1799.2.7 1735~1795在位 雍正帝第四子
17世纪60年代至18世纪90年代,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在位期 间,共100多年,历史上称作“康乾盛世”。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农业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耘田(清康熙《耕织图》) 水田“耖”作业(《耕织图》)
水稻
棉花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甘薯
玉米
马铃薯
烟草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手工业——制瓷业
第八学习主题 第5课 封建帝国的危机
首页 导入 盛世与危机 闭关锁国 学习与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