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含答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特点,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概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想象能力。

2.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养成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学会分析图片和材料,从而培养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所体现出来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以及郑和下西洋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的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2.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其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二、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原因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一、导入新课: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日为中国“航海日”。

它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而设立的。

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

郑和是谁?西洋又在哪儿?在同一时期中外关系史上还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去寻找答案吧!二、内容学习:(一)郑和下西洋1. 自主阅读,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目的、次数和意义。

(1)时间:1405 - 1433年(2)目的:提髙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冨强”,冋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次数:先后七次(4)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在位皇帝、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次数、范围)3)、郑和下西洋的地位和影响。

?4)、“倭寇”是指什么?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5)、戚继光主抗倭概况? 为什么能取得胜利?6)、、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6)什么时候葡萄牙攫取了我国澳门的居住权?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材料解析题:五、〔课堂小结〕:(2')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 “七下远洋佳话多,外交史上起长河。

万千里破重重浪,六百年掀道道波……东西更著风云景,喜启新航慰郑和。

”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B.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C. 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 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2. 假如你是跟随郑和远洋航行的一位士兵,你可以看到的真实情形是()A. 出发的船队规模浩大,人员众多B. 船只上满载着丝绸等物品,只用于送礼C. 船队最远到达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D. 开辟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3. 2018年是郑和下西洋613周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识记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到达地区等相关史实,认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及意义。

2.了解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3.认识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4.了解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相关史实。

【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________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1)起止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

(2)远航次数:________次。

(3)到达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装载物品:_________、瓷器、________、________、金银货币等。

(5)物品用途:有的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6)双方互动:郑和及随行人员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

4.地位:________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合作探究】(1)上图是我国为纪念郑和下西洋而发行的纪念邮票。

你知道是哪位皇帝开始派郑和下西洋的吗?其目的是什么?(2)结合教材知识,说说郑和远航了几次。

郑和率船队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3)郑和远航在世界航海史上的地位如何?有何历史意义?【基础梳理】1.背景(1)________,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对外的关系》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对外的关系》 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是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明朝时期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和贸易往来。

教材通过介绍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认识我国在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史实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能够结合已学知识,从多角度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影响。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能够从教材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并阐述相关史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史实的掌握。

2.难点:对明朝对外关系的影响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相关历史图片、视频、动画等。

3.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明朝对外关系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明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往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郑和下西洋、葡萄牙殖民者侵占澳门、戚继光抗倭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史实对明朝对外关系的影响和意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 新人教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学习目标1.掌握X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经过、意义,评价X和下西洋。

2.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胜的原因,综合评价戚继光。

3.了解X和下西洋的盛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领略X和与戚继光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X和下西洋1.主要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时间:从年到年。

3.到达X围:X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

4.特点和地位: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5.意义: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与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1.经过: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某某。

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此后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带领广大军民与倭寇激战,先后消灭了某某和某某的倭寇。

2.结果:使东南沿海的基本解除。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和。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某某澳门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如何评价X和和戚继光两位人物,请分别用一句话评价他们。

他们有哪些优秀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材料二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X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X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15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15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导学案编号:015探究一:航海壮举,友好往来材料一:[宣德六年(1431年)某人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来源:学科网]——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材料二: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敕郑和)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1)材料一“某人”自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2)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某人”的历史地位和所述事件的历史意义。

探究二:抗击倭寇捍卫主权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1)从材料中可感受到戚继光是个怎样的人?(2)简述其主要事迹.【当堂达标】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镇南关大捷D、戚继光抗击倭寇2.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原因是()①人数众多,组织严密②船舶种类齐全③装备先进④指南针的帮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3、下列历史人物中,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是()A 、郑和 B、岳飞 C、文天祥 D、戚继光4、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A、郑和B、戚继光C、李时珍D、宋应星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A、岳飞B、郑成功C、戚继光D、邓世昌6、“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对外的关系》 教案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对外的关系》 教案5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教案5一. 教材分析本课《明朝对外的关系》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郑和下西洋以及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殖民扩张等对外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海洋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对于明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提炼出与本课相关的内容,建立起知识框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意义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海洋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意义。

2.教学难点:明朝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西方国家在中国的殖民扩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以郑和下西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明朝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相关案例资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明朝时期的海外贸易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明朝对外关系的历史背景。

2.呈现(10分钟)讲解明朝对外贸易的管理制度,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意义。

让学生了解明朝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

课题说明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

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呢?在这个时期也出现了非常先进的科学著作,繁荣的文化生活,那么明朝创造了哪些灿烂的文化呢?二、课题教学考点1 郑和下西洋1.背景: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目的: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出使西洋,以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影响,同时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时间及次数:从1405年到 1433 年,郑和七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4.到达地区: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历史意义: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考点2 戚继光抗倭1.背景: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

元末明初,日本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和抢劫,时人称为“倭寇”。

2.戚继光抗倭:①临危受命: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②准备:为了提高军队战斗力,彻底打败倭寇,组建“戚家军”。

③战果: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江地区的倭患;此后率军进入福建和广东地区,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斗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考点3 科技名著1.《本草纲目》(1)内容:李时珍历时27年编写的规模空前的药物学巨著,共记载药物1800多种(其中新增370多种),收人药方 11000 多个,附图 1100 多幅。

(2)地位: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一上占有重要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
2.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4.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学习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__________,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2.1405—________年,______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

满载着中国的、精美瓷
器、上等茶叶和漆器以及金银货币。

先后到达亚洲和______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

3.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
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

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作出了伟大贡献。

4.元末明初,到中国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的日本武士和奸商,被称为“_______”。

5.________,国力减弱,松懈,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6.(1)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________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2)戚继光与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消灭了_______、______两地倭患,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7.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

8.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
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练习巩固
1.“继张班立功异域,开哥麦探险先河”,这幅对联主要称颂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
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4.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从此可以了解到他的志向是抗击哪
国侵略者()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日本
D.荷兰
6.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葡萄牙入侵
D.郑和下西洋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15 国力雄厚 2.1433 郑和 7 优质丝绸非洲红海沿岸 3.规模友好往来航海事业 4.
东南沿海倭寇 5.明朝中期海防 6.(1)台州(2)福建广东 7.反侵略民族英雄
8.澳门
二、(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戚继
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与其他爱国军民的配合作战。

(2)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1.C 2.D 3.B 4.C 5.C 6.C
7.(1)郑和下西洋。

(2)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
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