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导学案-第21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认识明朝时,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学习重难点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难点:科技成就如何体现时代特色。
◆新课导入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1. 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朝代不断整修,但大规模的修建则是在。
明长城东起,西至,蜿蜒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1.由于明朝的提高,的繁荣,促进了的发展。
2.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3.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的反映了明代我国的生产面貌。
还强调相协调、相配合,外国学者称它为“”。
4.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一部百科全书,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知识链接右图是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
现指位于北京的博物院,它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代建筑。
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堂训练1.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去考察明长城的最西端,那么他们的目的地应该是【】A.嘉峪关B.山海关C.鸭绿江D.函谷关2.【2012·兰州】如果你要研究明朝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梦溪笔谈》D.《本草纲目》3.下列选项关联错误的一组是【】A.司马迁一-《史记》B.郦道元——《水经注》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D.宋应星——《齐民要术》4.“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上/绵延峭拔的八达岭啊/舞起矫健的巨龙/短兵相接的年月/你是抵御外敌入侵的壁垒/和平建设的年代/你是显示民族气魄的支柱……”诗中赞美的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A.都江堰B.大运河C.明清皇宫D.长城5.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十一课学案

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等;2、认识到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领先于世界,但对近代自然科学运用较少,潜藏危机。
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形成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更要学习三位科学家的优秀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学习难点: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一、温故知新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表现为只开放一处通商,由统一管理贸易;含义是严格限制,但不禁止。
最终后果是导致中国在世界,酿成中国近代的屈辱。
二、自主学习(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一)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1、北京紫禁城北京城:修建:在时,在基础上修建;特点:严整,城墙高大雄伟,宽广笔直;地位:是古代建筑的杰作。
紫禁城:位置:在的中心;功能:是居住的地方;地位:是我国也是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起止点:东起,西至。
特点:蜿蜒余公里,气势宏伟。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1、原因:(1)根本原因:社会的提高和的繁荣(2)直接原因:科学家积极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实验和总结。
2、科技巨著《本草纲目》(1)作者:,明朝卓越的家;(2)特点: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巨著;(3)影响:成为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天工开物》(1)作者:,明代杰出的科学家;(2)内容:总结明代和生产技术,反映了明代我国的生产面貌,强调要和相协调、要与相配合。
(3)影响:外国学者称它为“”。
《农政全书》作者:地位:是一部百科全书,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三)小组竞赛:(就知识扫描相互提问,问题提得好和回答完整正确的加分)三、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1、试比较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异同;2、从三位科学家身上你体会最深的是哪些?(越多越好)四、反馈训练(细心造就成功!)1、英国中学生杰克在观赏完第29届奥运会闭幕式后,又游览了故宫。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导学案(无答案)【学习目标】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主要内容、社会意义、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2、了解昆曲的发展历程、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京剧艺术的形成与特点。
3、分析清朝文学艺术代表作品的思想核心,体会其所反映的时代特点。
【学习重点】《红楼梦》和京剧艺术。
【学习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自主导学】(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红楼梦》1.作者:________、高鹗。
2.内容:《红楼梦》以贵族青年和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3.价值:作者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追求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4.地位: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小说,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二、昆曲与京剧艺术1、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和。
2、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一带的。
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代表作有创作的《》。
前期,昆曲艺术达到顶峰,代表作是的《》、的《》,清朝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
3、1790年,乾隆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先后到北京献艺,一时誉满京城。
4、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流传四方,被誉为“国剧”。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材料一第 2 页第 3 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

北林区兴福中学“导学·合作·探究”型课堂教学导学学案班级姓名编号日期: 2014-5-审批:课题21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 1 课时;共 1 课时)设计者:刘百燕一年级·组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2、过程与方法:导学、合作、探究,通过分析历史材料,联系、总结、归纳,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古代科技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李时珍不畏艰险、严谨治学的精神,宋应星的勇2、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是什么?导致什么后果?、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自评:师评:一、精挑细选,(检验自主学习的成果,并交流展示3分钟)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
故宫在明朝时被称作A.紫禁城B.皇城C.京城D.外城( )2、明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是( )A.中央官署B.天坛C.皇城D.宫城3、雄伟的北京城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北京城的中心是( )A.紫禁城B.皇城C.京城D.外城4、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 )A.潼关B.嘉峪关C.山海关D.阳关5、明长城蜿蜒曲折、气势宏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工程。
全长约( ) A.五千余公里B.六千余公里C.九千余公里D.一万千余公里6、《本草纲目》的著作者是( )A.宋应星B.李时珍C.郭守敬D.徐光启7、下列历史人物中不属于同一类型的科学家是( )A.华佗B.扁鹊C.李时珍D.宋应星8、《本草纲目》是一部( )A.著名的医学著作B.治疗学著作C.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D.临床医学著作9、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梦溪笔谈》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天工开物》10、总结明代农业海手工艺生产技术的《天工开物》的作者是( )A.李时珍B.张择端C.宋应星D.徐光启二、把下列著作与作者连线。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内容标准:以长城、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名医李时珍和他的名著《本草纲目》;知道《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学习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北京城的修建、特点、地位,紫禁城的特点、地位。
(2)明长城的起止点、地位。
(3)《本草纲目》的作者、类别、特色和地位。
(4)《天工开物》的作者、内容、特色和地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1、北京城:(1)修建:时,在的基础上修建。
(2)特点: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3)地位:是古代的杰作。
(4)紫禁城:①简介:的中心;明清皇帝居住的地方。
②地位: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1)起止:东起,西到,蜿蜒六千余公里。
(2)地位: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1、《本草纲目》(1)作者:明朝医药学家。
(2)类别:是一部巨著。
(3)特色: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
(4)地位: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天工开物》:(1)作者: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
(2)内容:①书中总结明代生产技术。
②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的生产面貌。
③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
(3)特色: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4)地位:外国学者称它为“”。
3、《农政全书》(1)作者:明朝科学家徐光启。
(2)类型: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阅读下列材料:图一图二请回答:(1)图一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的古建筑群的平面图,它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一种什么特征?(2)现在我们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哪朝修筑的?当时为什么修建?其主要建筑特色是什么?(3)图一和图二的建筑都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学习目标】1.知道曹雪芹和《红楼梦》,了解清朝前期文学成就和特色。
2.知道昆曲和京剧的相关史实,了解清朝前期戏曲艺术成就和特色。
3.从《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昆曲的兴衰和京剧的兴起中,探究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
【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1.初名:________。
2.作者:曹雪芹和高鹗。
曹雪芹生前定稿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并题名_________。
3.地位: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
4.内容:讲述贵族青年________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5.特色(1)思想性强: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和矛盾,揭示______________的历史命运;歌颂抗争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2)________高: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展现出来。
6.外传: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合作探究】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红楼梦》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吗?《红楼梦》的名称是谁定的?这本书之前叫什么?(2)结合教材知识,请简要叙述一下《红楼梦》的内容,并指出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3)结合教材知识,分析《红楼梦》能获得材料所述评价的原因。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主持制作,它满足了最新的审美需求,借助现代剧场的技术优势,使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1)昆曲的源头是什么?昆曲的艺术特点有哪些?(2)材料中提到的《牡丹亭》的作者是谁?列举除他之外的其他昆曲著名作家及作品。
(3)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昆曲没落的时间及原因。
(4)结合材料,说说以昆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怎样才能在当今社会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2.京剧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她集中国戏曲之大成,凝聚着无数前辈的艺术智慧。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 新人教版

1、阅读教材,做标记。将学到的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的相关知识标出来。组内互助后,小组代表进行交流。
2、学生看图片及视频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的相关知识。
3、掌握明代三大奇书,回答书中思考题。
教学反思
重 点
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难 点
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课 型
问题发现型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主备人
日 期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步骤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
预习
展示
依案自学
组内互助
组间交流
总结归纳
1、通过阅读全文,你学到哪些新知识(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并用简练的语言进行表述。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导学案
课 题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导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生谈启示。
本课头绪较多,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重点问题。即:时代特点,例如:1、指上的建筑设计思想。
2、要求学生总结科学家成功的原因,学习他们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反馈
独立完成
组内互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导学案: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问题生成—评价单班级组别姓名
一、合作探究题:
1.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呢?
2.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3.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著作概括出来吗?
4.明清时期的科技著作有何特点?
二、我的生成问题:
1.
2.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问题生成—评价单答案:
1.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外国人赞誉长城为世界奇迹之一,联合国将长城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把合理利用与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开发长城的旅游、人文资源创造经济精神效益,又要切实地保护长城不受侵害。
2. 明长城与秦长城的不同: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鸭绿江;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秦修长城为了抵御匈奴南下;明修长城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秦长城是在战国时期各国长城基础上修建的;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全长为六千多公里的长城,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
3. 明清时期的科技著作:
(1)从内容上看:多、全——总结性的巨著,是集大成之作。
(2)从价值和影响上看:虽无突破、创新,但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3)从人的主体行为看:勤奋钻研、身体力行、注重调查研究——献身科学的精神。
(4)从部分内容看:体现出西方文化的传入,如《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
3、培养自尊自信,但不故步自封的民族情怀,以及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
开拓进取的品质。
学习重点: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学习难点:对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的分析和理解。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
(一)建筑成就:
1、北京城:从里到外分为——、——、——,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西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二)科技巨著:
1、李时珍:《——》,是——的药物学巨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的重要文献。
2、宋应星:《——》,总结了——和——生产技术,强调——要协调发展。
被称为“————”。
3、徐光启:《——》,农业百科全书。
二、合作交流:(看看你这堂课的收获。
)
1、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
2、列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你能用表格将明代的科技成就概括出来吗?
三、拓展延伸:(思维拓展,学以致用。
)
1、明代三大科技巨著体现了哪些时代特色?从这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学习哪些精神?
2、你能说出长城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象征意义吗?联系现实,我们应怎样看待和保护长城?
四、系统总结:(只有不断总结才能有所提高。
)
五、巩固练习:(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2、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3、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4、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5、《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不同点是()
A、作者朝代不同
B、图文并茂
C、被译成多国文字
D、吸收外国的科学知识
6、“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
”(天地之间物以万计,
因此人类要做的事情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
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
请回答:
(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吗?
(2)你觉得这段话对我们今天有什麽指导意义?
六、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