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精品课件 (共32页)

年
1500人
Hale Waihona Puke 宽6米比较 结果早半个 多世纪
次数多 船数多
人数多
船只大
范围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精品课件 (共3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精品课件 (共32页)
郑和下西洋意义:
郑和所到之处,带去了明朝皇帝给当地统治者的友 好书信和礼物,受到各国统治者与百姓的热情接待。 各国来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满剌加等国 的国王都亲自率领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
想一想: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哪些?
(1)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强国 (2)明成祖的鼓励与支持 (3)先进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和指南针的应用
(4)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精品课件 (共32页)
1)时间:1405—1433年
2)次数:7次
“和平的使者”
非洲人民热 烈欢迎东方 的使者
印度官员陪 同郑和乘象 游览、群众 载歌载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精品课件 (共32页)
5)主要活动方式: 访问当地的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
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易。船 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精品课件 (共32页)
郑和下西洋
哥伦布发现美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精品课件 (共32页)
火眼金睛
郑和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11440353年年,明明成太祖祖派 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郑和船队从南刘京家出港发,出发, 先后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地红中海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船上装载的物品, 以丝绸和茶瓷器叶最受当地人喜爱。郑和的远航促进了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6张PPT)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 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西洋:明代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405-1433 年七下西洋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文莱
3、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简短介绍倭 寇情况。 9元末明初, 日本的一些 武士和奸商, 组成海盗武 装集团,到 中国东南沿 海地区进行 走私贸易和 抢劫,被时 人称为“倭 寇”
日本倭寇
2.读史料: 材料一:
鸳鸯阵
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 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 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 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 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国力强盛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 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随堂训练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蔡伦 B.毕升
C C.郑和
C.李时珍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 往来的是
A.郑和
A
B.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 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根本原因)
材料三
造船技术的提高 指南针的运用 地理知识的进步 明代罗盘
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 郑和本人吃苦耐 家庭,又皈依佛教 ,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 。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 劳,勇于探索 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19张PPT)

温故知新
张骞通 西域 日遣唐 使来华
玄奘 西行
第十五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何为西洋?
西洋: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
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
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
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为何下西洋?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1、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
5、消极影响:七次远航属于馈赠性贸 易,不计经济利益,给明政府造成了沉 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不可能长久。
天皇皇,地皇皇, 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会抵挡。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戚继光
二、戚继光抗倭
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 到中国东南沿海走私和抢劫,时称“倭寇”。
1405-1433年七下 西洋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3、概况:
年--年,郑和先后 次下 西洋,到达过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 到达了 和 。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 花布、铁器等
中国
西洋
香料、染料、药物、珍珠、 玛瑙、宝石等
明朝造船用淮尺,10丈约等于 34.2米
宝船:长44.4丈
战船:长18丈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 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 也。……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 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思考:为何“我则郑和以
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郑和下西洋所费约在白银600万两,相当
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而建造和修补一 艘船平均需要1600两银子,每次出航平均需 船260多艘,仅造修费用就需要几十万两银子。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 东澳门的居住权。
张骞通 西域 日遣唐 使来华
玄奘 西行
第十五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何为西洋?
西洋: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
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
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
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为何下西洋?
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 郑和传》
1、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
5、消极影响:七次远航属于馈赠性贸 易,不计经济利益,给明政府造成了沉 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不可能长久。
天皇皇,地皇皇, 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 我有戚爷会抵挡。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戚继光
二、戚继光抗倭
日本的一些武士、商人组成的海盗武装集团, 到中国东南沿海走私和抢劫,时称“倭寇”。
1405-1433年七下 西洋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3、概况:
年--年,郑和先后 次下 西洋,到达过亚非30多个国家,最远 到达了 和 。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 花布、铁器等
中国
西洋
香料、染料、药物、珍珠、 玛瑙、宝石等
明朝造船用淮尺,10丈约等于 34.2米
宝船:长44.4丈
战船:长18丈
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 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 也。……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 之郑和。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
思考:为何“我则郑和以
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郑和下西洋所费约在白银600万两,相当
于当时国库年支出的两倍。而建造和修补一 艘船平均需要1600两银子,每次出航平均需 船260多艘,仅造修费用就需要几十万两银子。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 东澳门的居住权。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30张PPT)

准备所需物品和成员
• • • • • • • 日常生活用品 食物 淡水 先进航海仪器 地图 特产、礼物 皇帝圣谕 …… • • • • • • • 经验丰富的舵手 水手(士兵) 天文学家 地理学家 翻译 医生 厨师 ……
红海沿岸
天方 今沙特阿拉伯 今孟加拉 榜葛剌
刘家港
非 洲 东 岸
今索马里
今印度
到达 范围
设备
亚非30多个国家和 美洲 地区
航海图、罗盘针 罗盘针
郑和最大的宝船
哥伦布最大的旗舰
约150╳ 60米
约 25╳ 6米
>一个标准足球场
<半个篮球场
郑和新闻发布会
例 记 者 问 :
1.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航海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如何度过难关? 3.航海规模浩大,如何保证航行的一致? 4.出发前的准备工作?(物品、人员) 5.下西洋成功的原因?(物质条件、技术条件) 6.下西洋去过的地方?最远到达哪里?
今越南 占城 今马来西亚 满刺加
木骨都束
古里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这么大规 模的远航?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技术条件 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指南针的应用
个人因素 郑和吃苦耐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1.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 好往来 2.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 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设想危险和障碍
茫茫大海: 巨浪 暗碉 鲨鱼 海盗 恶劣天气: 台风 炎热 寒冷 潮湿 航海知识: 迷失方向 身体状况: 饥饿 异国交流: 风俗 指挥调度
淡水短缺 疾病 饮食习惯 宗教信仰 语言
营养失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2张PPT)

他们的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能征善战,被人们誉为“戚家军”。
抗倭战争的性质以及对戚继光的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 侵略的战争 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 雄和爱国主义者。
得戚 想 胜继 一 利光 想 ?抗 : 倭 为 什 么 能 够 取
1.抗倭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 合人民利益。 2.他带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 明; 3.与其他爱国军民团结合作。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戚继光和岳飞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
戚将军:为什 么你被称为民 族英雄?而我 不是呢?
岳 抗击对象 飞 戚继光 外来侵略 势力 中华民族 民族英雄 国内女真 族统治
代表利益
评价
中原和江 南人民
抗金将领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 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收回了澳门的主权。
思考: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 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 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 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 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 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 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 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 品质。
课堂练习
1.郑和下西洋主要的目的是( A)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炫耀明朝的强大 C.换回西洋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 D.推销本国的丝绸和青花瓷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A.岳飞 B.文天祥 C.俞大猷 D.戚继光 D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D )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8张PPT)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 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
郑和下西洋
时间:1405-1433年。
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 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 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 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成功实现大规模远航,他当时应具备 哪些条件?
材料一: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 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人物简介:
姓名:戚继光 生活朝代:明朝 民族:汉族 称谓:抗倭将领 主要事迹:组建“戚家军”,
在台州九战九捷, 后进入福建、广 东作战,平息东 南倭患。
台州九战 九捷
福建
广东
结果:使东 南沿海的倭 患基本解除
、
《凯歌》 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军忠民配与合义,兮同气仇冲敌斗忾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 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海 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水平高;指南针的应 用
材料三:郑和本姓马,回族,家庭的薰陶,使他从小培 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个人因素:郑 能和力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
课堂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洋。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好风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和平大使美名扬。 中期国弱倭寇狂,将军出征鬼哭嚎。 葡人奸诈骗澳门,而今港澳谱新章。 海上丝路助共赢,巨舰航母保太平。
巩固练习
C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B.毕昇C.郑和 D.郑成功
通过这些诗句,说说我们要学习 戚继光什么精神?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 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
郑和下西洋
时间:1405-1433年。
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 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 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 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成功实现大规模远航,他当时应具备 哪些条件?
材料一: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 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人物简介:
姓名:戚继光 生活朝代:明朝 民族:汉族 称谓:抗倭将领 主要事迹:组建“戚家军”,
在台州九战九捷, 后进入福建、广 东作战,平息东 南倭患。
台州九战 九捷
福建
广东
结果:使东 南沿海的倭 患基本解除
、
《凯歌》 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军忠民配与合义,兮同气仇冲敌斗忾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 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海 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水平高;指南针的应 用
材料三:郑和本姓马,回族,家庭的薰陶,使他从小培 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个人因素:郑 能和力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
课堂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洋。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好风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和平大使美名扬。 中期国弱倭寇狂,将军出征鬼哭嚎。 葡人奸诈骗澳门,而今港澳谱新章。 海上丝路助共赢,巨舰航母保太平。
巩固练习
C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B.毕昇C.郑和 D.郑成功
通过这些诗句,说说我们要学习 戚继光什么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3张PPT)

非
国 珠宝、香料、药 各
材等
国
郑和船队访
亚
中 国
许多问国王、使臣随
非 各
船回访
国
建立关系
今印度 卡里库特
郑和船队到访古里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 成
祖
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 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 外的奇珍。寻找建文帝;
郑和所到之处,带去了明朝皇帝 给当地统治者友好书信和礼物, 受到各国统治者与百姓的热情接 待。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各国来 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 满剌加等国的国王都亲自率庞大 的代表团访问中国。
马来西亚三宝佛洞
马来西亚三宝井
人员职务分工 军人 官员
外贸人员 技术人员
翻译 医士和医官
祭礼 工匠 水手
郑和船队帆船模型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明代罗盘
携归的土特产品 应有尽有,其中不少是 奇货重宝和珍禽异兽等, 如珍珠、珊瑚、宝石、 香料;麒麟(长颈鹿)、 狮子、鸵鸟之类。
——张岂之主编: 《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528-1588年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 民族英雄,出身将门。率领“戚家 军”,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 抗倭,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图三:鸳鸯阵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什么是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
国。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 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 人称为“倭寇”。
3Hale Waihona Puke 年少时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
豪迈诗句,立志报效祖国的明代抗倭名将是
() A.郑和
人教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十五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共31张ppt)

造 如技 指材3指地术 南料、理南与 针三造知针航的船的识海应宋技的运水用元术进用平、以的步大 地来提为 理,高海提 知船高 识制日, 见丰富等。
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
斯林家4庭、,郑又皈和依本佛人教吃,熟苦悉耐伊劳斯,兰 教英和 勇佛 无勇教 畏于。 的探从 气小 概索养 。成 在了 “吃 靖苦 难耐 之劳 役”和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6.2017年是郑和下西洋612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
的哪一时段( B )
…… 13世纪 14世纪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
A
B
C
D
7.某电视台准备制作一期“纪念郑和下西洋,传承郑和精神”的节目,打
戚继光抗倭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一场反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战争; 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史料分析
材料一: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 (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倭变事略》
材料二: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
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继光为将号
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镇南关大捷
D.戚继光抗击倭寇
3.“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
A 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③郑和下西洋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中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 验和组织才能。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什么是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