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职业技术教育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软件工程

领域:软件工程
领域代码:085212
类别
课程编码 0800052
课程名称 网络空间安全技术
是否 学时 学分 学期
必修 32 2 2 选修
备注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不少于 14 学分的专业课程,其中必修课不少于 8 学分,选修课不少 于 6 学分(可有交叉学科课程 2 学分)。
五、必修环节
1.学术活动(0.5 学分)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 4 次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要有 500 字左右的总结 报告,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 2.实践环节(6 学分) 专业实践环节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特色和重要环节。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 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采取集中实践和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时间不少于 半年,实践环节可以采用社会实践或课题研究两种形式之一,具体实践形式和内容由校内导师或校 内及企业导师决定,并由学院负责管理和监督。对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原则上在本单位结 合本职工作和培养目标完成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深化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研究,提高技术创新能 力。 实践环节相关要求按《北京理工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工作基本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 执行。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软件工程
领域代码:085212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学术活动、专业实践等必修环节以及文 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等学位论文相关工作,通过培养环节审查后,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培养环节由学院负责进行审查,完成时间要求见附表。 5.论文撰写与论文答辩 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应与专业实践内容衔接。专 业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可将软件工程项目技术 报告或软件工程关键技术的研究报告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工作按照《北京理工大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工作暂行 规定》进行。 6.学位授予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的学术成果要求见《北京理工大学关于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 学术论文的规定》。 本专业学位领域对符合要求的学位申请人授予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航天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航天工程 领域代码:085233航天工程(085233)一、培养目标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品行端正、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航天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项目设计与研发能力、终身知识更新能力、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培养方式实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方式。
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集中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对于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在职不脱产的学习方式。
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由1名校内学术导师和1名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其中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部分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三、学制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基本学制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0.5年,原则上应在1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2.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2年。
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时学分学期是否必修 备注 27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1/2必修 27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2必修 公 共 课 240001* 硕士英语 48 3 1/2必修 全选 1700001 数值分析 32 2 1/2是 1700002 矩阵分析32 2 1/2是 ≥2学分0100015 飞行器总体分析与设计32 2 2 选修 0100072 战术导弹自动驾驶仪和制导律设计32 2 1 选修 0100039 航天器自主导航 32 2 2 选修 0100038 航天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 32 2 1 选修 0100035 航天器轨道动力学与控制 32 2 1 选修 0100029 固体火箭推进基础及发展 48 3 1 选修 0100032 航空宇航测试与试验技术48 3 2 选修 0100043 结构动力学 32 2 2 选修 专 业 课0100047空间环境与试验导论3222选修≥ 10学分。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马克思主义理论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代码:030500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自2010年正式设立以来,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现形成如下研究特色:1.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的整体性研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研究、毛泽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及方法创新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比较研究、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4.中国近现代民族认同与民族复兴道路研究、国民教育与文化现代化研究、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研究。
该学科积累了雄厚的师资力量,构建了合理的学科梯队。
现有专兼职教师38 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5 人,讲师16 人,具有博士学位者占94.7%,北京市教学名师3人。
科研实力较强,学术成果突出。
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1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10项,其它省部级重点、战略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建成北京市精品课程一门,2009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10年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门,2013年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一门。
本学科正积极围绕所确立的学科研究方向,在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整合研究力量、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以期实现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毕业生有宽广的就业领域,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为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生物学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生物学 学科代码:071000生物学(0710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北京理工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生命科学学科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应用化学硕士和博士点(生物学方向)培养研究生。
1995年生物工程(当时称作“生物化工”)本科专业招生,2000年获得生物化工硕士授权点,2005年生物化工博士点获得批准。
在基础生物学学科建设方面,2003年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位授权;2005年获得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学位授权;2007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被批准为国防重点学科;2010年,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获得批准,为生命学院工科学科(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和博士点、生物化工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目前,生物学硕士一级学科有五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神经生物学、应用微生物技术、生物分析检测技术、细胞调控与骨代谢研究、分子药理学。
简介如下:1. 神经生物学1)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探索神经环路、认知功能及早期诊断和药物筛选,三核苷酸重复序列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等。
2)空间神经和免疫学:研究空间环境条件下神经系统的生物学效应,神经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及防护措施。
3)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研究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在神经系统发育和损伤修复中作用的机理。
2. 应用微生物技术1)生物转化与合成生物系统:以工程学策略重组乃至从头合成新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人造微生物系统用于生产应用。
研究领域涵盖微生物代谢、调控及其分子机制,以及微生物代谢途径的重构。
2)微生物资源与应用:解构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挖掘微生物新物种及活性物质。
3)空间微生物技术:研究微生物对于失重条件的响应机制,突破常态下微生物生长、代谢及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瓶颈。
3. 生物分析检测技术1)发展高效、特异的生物传感检测和生物标记技术,用于高灵敏快速动态示踪细胞生命过程、药物靶向递送和疾病治疗。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代码: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以燃烧、流动、动力机械结构强度、电子控制、水上推进、多相复杂流动、太阳能利用、强化传热传质等为主要研究基础,以车用内燃机及其辅助装置和外延为研究和应用对象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24 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34 名、硕士生导师共计47名,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导的,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建有“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军用车辆动力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北京市清洁车辆重点实验室”;设备资产总额近亿元,实验室面积近6000 平方米,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到产品开发的科研体系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主要研究方向有:1.动力机械系统工程与控制理论:主要研究新型车辆动力系统综合控制理论和集成设计方法,新概念动力系统理论与方法。
2.内燃机燃烧、排放与环境效应:主要研究燃料燃烧与高效热功转换、排放物生成机理及其环境效应。
3.动力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噪声:主要研究热机中结构承力系统的力学理论和耦合机理、结构振动噪声的产生机理与控制方法、结构与材料疲劳理论及强化方法、运动机构多体系统动力学。
4.叶轮机械与流体动力学:主要研究叶轮机械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内燃机涡轮增压系统匹配理论与调节技术、燃气轮机技术。
5.多相复杂流动与水动力学:主要研究兵器、航天、航空和船舶等领域的空化和超空化流动现象、水中航行器减阻、流体机械内部复杂流场和性能预测等。
6.强化传热传质与太阳能高效利用:主要研究强化传热与高效冷却、太阳能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控制科学与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博士后流动站,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 和“电气工程与控制”六个学科方向,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导航、制导与控制”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
该学科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研究各应用领域内的共性问题,即研究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应如何建立系统的模型,分析其内部与环境信息,采取何种控制与决策行为。
同时,上述理论方法与各应用领域密切结合,形成了控制工程丰富多样的研究内容。
本学科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学科交叉和军民结合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保卫国家安全发挥了重大作用。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复杂系统的建模、控制、优化、决策与仿真;鲁棒控制与自适应控制;非线性滤波与控制;工程系统的综合控制与优化;运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生物医学信息处理;无人系统自主控制。
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计算智能与优化决策;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图像理解与计算机视觉;多智能体协同控制;指挥控制与决策系统;无人系统智能控制;复杂系统分布式仿真。
3.导航、制导与控制:惯性定位定向导航;组合导航与智能导航;惯性器件及系统测试;仿生导航;地球物理场信息匹配辅助导航;飞行器制导、控制与仿真;新型惯性器件;多源导航信息共享与控制。
4.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系统建模、优化与集成;复杂系统分析与控制;网络信息处理与控制;数据建模与决策;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天地一体化系统协同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工商管理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工商管理学科代码:120200工商管理(120200)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学科建于1980年,1990年获企业管理专业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企业管理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企业管理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2001年,增设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05增设会计专业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2009年增设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0年工商管理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有市场营销、会计和工商管理三个专业。
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在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MBA、EMBA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高级管理人才。
我院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师资力量雄厚,专业方向特色鲜明。
现有全职教师近5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11人;学科下设专业方向:军民融合与组织创新、技术经济及管理、创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与财务管理六个专业研究方向,加上EMBA、MBA和会计硕士三个专业学位,我院工商管理学科几乎包括了从本科到博士的所有下设的学科专业领域和项目。
另外,按我院行政组织体系架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涵盖技术经济及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会计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系。
学科专业方向及其优势特色如下:1.军民融合与组织创新:突出国防与军工特色,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模式、创新方法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以适应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广泛需求。
重点研究寓军于民、军民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扩张、转移及组织创新、机制设计,高层次创新团队构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等问题2.技术经济及管理:本学科方向一是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的战略部署,重点研究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产业转移、区域经济、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等,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年修订)-应用统计硕士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类别:应用统计硕士 类别代码:025200应用统计硕士(025200)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展示2.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熟练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具备从事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基本技能。
能够独立从事实际领域的应用统计工作,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统计职业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1.培养方式实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方式。
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集中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并增强实践教学培养环节。
对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在职不脱产的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负责制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
每位研究生配备1名校内学术导师和1名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共同指导学生,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部分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是由3-5人组成的指导小组进行合作指导。
导师指导小组中必须有1人为首席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其余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部分课程与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三、学习年限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一般为2年,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不允许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是否必修备注2700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1/2必修全选公共课2700002自然辩证法概论1811/2必修240001*硕士英语4831/2必修1700108应用数理统计4831/2选修1700110随机过程及其应用4831/2选修1700109多元统计与回归分析4831/2选修1700121试验设计4831/2选修≥ 14学分专业课1700118数据挖掘及其应用4831/2选修1700123金融中的统计模型3221/2选修1700124统计案例分析3221/2选修1700117时间序列分析4831/2选修1700125可靠性理论与工程3221/2选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理工大学2016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教育硕士领域代码:045120
职业技术教育
(045120)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
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相关企业生产活动和行业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能力,胜任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掌握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能较为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实行非全日制方式,采取在职不脱产的学习方式。
建立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导师组,校外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行业企业人员。
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行动学习、模拟教学和实践考察等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习方式,注重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学制
学制为3年,最长修业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2年。
专业学位研究生不允许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期考核
方式
是否必修备注
公共课27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
践研究
36 2 1 考试必修
全选27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1 考试必修
240001* 硕士英语48 3 1 考试必修
专业课2600021 教育学原理32 2 1 考试必修2600022 课程与教学论32 2 1 考试必修3300011 教育研究方法32 2 1 考试必修2600035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32 2 2 考试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