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城市垃圾处理》PPT课件

《城市垃圾处理》PPT课件
LOGO
垃圾处理 --让城市更美好
1
精选PPT
携手建设上海世博生态环境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在我国举行的又
一个全球瞩目的盛会,届时将有近200个国家、29个国际组 织到上海参展,预计近700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参观世博 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城市化进程中,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 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 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 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此外,填埋场的甲烷、硫化氢等废气 也必须处理好,以确保防爆和环保要 求。
采用焚烧处理,虽然具有处理量大, 减容性好、无害化彻底、占地少,还 可回收热能等优点,但投资大、运转 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被烧 毁,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 。至于高温堆肥,仅是垃圾中有机成 分的处理技术,而不是全部垃圾的最 终处理技术,而其余的垃圾热解制煤 气或发电技术因部分关键技术和设备 不成熟或投资太大,很难实现产业化 。
4.人们手中所谓的破铜烂铁--易 拉罐、铁皮罐头盒、废电池
5.古老也是一种光荣--落叶杂草、 菜根果皮、鸡肠鱼肚、蛋壳鳞毛 用于生产
12
精选PPT
1
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再造 出800公斤好纸,可以挽 救17棵大树,节省3立方 米的垃圾填埋厂空间, 少用纯碱240公斤,降低 造纸的污染排放75%, 节约造纸能源消耗40%50%,而每张纸至少可 以回收两次。另外,我 们日常丢弃的废织物也 可用于回收造纸等。
2.现在大部分垃圾是混合垃圾,许多废弃物混于 一潭,给提取其中的有利资源造成极大的不便, 大大提高了成本,推广就更为困难。

生活垃圾的处理PPT课件

生活垃圾的处理PPT课件

实例:北京
2.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能力
生活垃圾资源化率为10%。北京市
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能力与目前垃圾产生
量相比,严重不足。 到2008年,北京将新
建成3座垃圾填埋场、7座可以进行垃圾堆
肥、电子垃圾处理、废塑料再利用的综合
处理厂,3座焚烧厂、2座转运站,并形成
日处理生活垃圾12500吨的能力。
返回目录
.
20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农村垃圾处理的局限性
一般来说,适合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填埋、焚烧、堆肥 同样适合于农村。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环境的局限性,使得 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不能完全简单套用现有城市垃圾处理 的方案。
一 是成本高。
农民居住比市民分散得多,包括垃圾桶、中转站、压 缩楼以及运输车辆的使用,都很难实现规模效益,从而加 大垃圾收集和运输成本。
.
1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实例:上海
1.上海社区垃圾管理主要工作成效 (1)垃圾分类认知率提高,分类社区初具规模 (2)建立了垃圾分类全程管理系统 (3)逐步完善了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4)建立专项垃圾回收系统
.
1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实例:上海
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式,其中主要以卫
生填埋为主,其所占比例为89.6%,堆肥、焚烧
分别占5.8%、4.6%。北京市共建有垃圾处理设施
17座,其中,垃圾卫生填埋场9座,垃圾堆肥厂2
座,垃圾焚烧厂2座,垃圾转运站4座,日处理能
力为8800吨。
.
16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
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18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式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式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式引言:生活垃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分类处理能够大幅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为资源回收利用提供了条件。

了解垃圾分类并掌握分类的方法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常识。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将学习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式。

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式以及处理方式;2、能够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正确的分类生活垃圾;3、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排出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废弃物。

2、生活垃圾的分类方式:(1)厨余垃圾: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厨余废弃物,如剩菜、剩饭、果皮、瓜皮等。

可用作肥料或发酵制取沼气。

(2)可回收物:指可再利用的物品,如报纸、饮料瓶、玻璃瓶、废铁、废纸张等。

它们可以再加工制造成新产品。

(3)有害垃圾: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废弃物,如电池、灯管、杀虫剂、过期药品、废油漆桶等。

必须得到特殊的处置,不能乱扔。

(4)其他垃圾:指不属于其他三类垃圾的日常生活垃圾。

3、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1)厨余垃圾可进行堆肥处理或制取沼气;(2)可回收物可进行再加工制造;(3)有害垃圾必须得到专门的处理,不能与其他垃圾混放处理;(4)其他垃圾可进行填埋处理。

三、教学过程:1、情景描述:通过图片展示和对话,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垃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探究: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展示、互相交流等方式展开对垃圾分类的探究,引导学生体验垃圾分类过程。

3、动手实践:根据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垃圾的实践操作,熟悉垃圾分类的方法。

四、教学反思: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探究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式。

通过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操作,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生活垃圾的分类及处理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本次活动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拓展。

生活垃圾及处理与处置方法及工程概述

生活垃圾及处理与处置方法及工程概述

生活垃圾及处理与处置方法及工程概述1.1 生活垃圾及处理与处置方法1.1.1生活垃圾1.1.1.1生活垃圾的定义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主要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

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2生活垃圾的危害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1.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1.1.2.1焚烧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有害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城市垃圾处理处置规范

城市垃圾处理处置规范

城市垃圾处理处置规范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问题日益严重,垃圾处理与处置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保护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制定并执行城市垃圾处理处置规范非常必要。

本文将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处置的第一步,它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根据垃圾的性质和来源,可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

各地政府应制定具体的垃圾分类指南,并向居民普及相关知识,提供分类垃圾桶和收集设施。

同时,相关部门还应配合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二、垃圾收集垃圾收集是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它需要高效的组织和合理的规划。

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垃圾收集网点,确定收集频率和路径。

垃圾收集车辆应按时、按点进行收集,并确保收集过程中不发生垃圾泄漏和二次污染。

此外,垃圾收集设施的建设还应考虑到巡逻安全和车辆通行的需求,以确保城市交通的畅通和居民生活的便利。

三、垃圾运输垃圾运输是将垃圾从收集点运送到处理处置设施的关键步骤。

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垃圾运输车辆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垃圾运输车辆应配备有效的密封装置,以防止垃圾被风雨侵蚀和散发有害气味。

此外,垃圾运输车辆的装载量应合理,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交通拥堵。

四、垃圾处理垃圾处理是最终将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环节。

根据垃圾的性质和分类,可以采用焚烧、填埋、堆肥等不同的处理方式。

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式,都应确保处理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建设,以避免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和危害。

此外,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应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保证其按照规定进行操作,达到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五、垃圾处置垃圾处置是指将处理后的垃圾排放到特定场所或利用于生产中的再生资源。

政府应制定垃圾处置规划,确定合适的垃圾处置场所,确保垃圾排放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垃圾处置场所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运营,不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解决垃圾问题》说课稿16(新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解决垃圾问题》说课稿16(新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解决垃圾问题》说课稿16(新版)一. 教材分析《解决垃圾问题》这一课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4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垃圾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需要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来进一步丰富和提高。

此外,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知识。

2.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垃圾分类卡片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垃圾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垃圾的分类的重要性。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方法。

3.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讨论垃圾问题的解决方案。

4.实践: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总结:通过板书设计,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实践教程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实践教程

本实验教程摘抄自《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实践教程》主编刘丹李启彬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实验一固体废物的破碎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固体废物破碎的目的和颚式破碎机的工作原理;2.掌握固体废物破碎效果的评价计算方法。

二、实验原理1、破碎的目的固体废物破碎是利用外力克服固体废物质点间的内聚力而使大块固体废物分裂成小块的过程。

磨碎是使小块固体废物颗粒分裂成细粉的过程。

固体废物经破碎和磨碎后,粒度变得小而均匀,其目的如下:⑴使固体废物的容积减小,便于运输和贮存;⑵为固体废物的分选提供所要求的入选粒度,以便有效地回收固体废物种某种成分;⑶使固体废物的比表面积增加,提高焚烧、热分解、熔融等作业的稳定性和热效率;⑷为固体废物的下一步加工做准备;⑸用破碎后的生活垃圾进行填埋处置时,压实密度高而均匀,提高填埋场的利用效率;⑹防止粗大、锋利的固体废物损坏分选、焚烧和热解等设备或炉膛。

2、破碎比在破碎过程中,原废物粒度与破碎后产物粒度的比值称为破碎比。

破碎比表示废物粒度在破碎过程中减小的倍数,即表示废物被破碎的程度。

在工程设计中,常采用废物破碎前的最大粒度(D ma x)与破碎后的最大粒度(d ma x)之比来计算破碎比。

这一破碎比称为极限破碎比。

通常,根据最大物料直径来选择破碎机给料口的宽度。

maxmax d D i 破碎产物的最大粒度废物破碎前最大粒度= 在科研理论研究中破碎比常采用废物破碎前的平均粒度(D c p )与破碎后的平均粒度(d c p )之比来计算。

cp cpd D i 破碎产物的平均粒度废物破碎前平均粒度=这一破碎比称为真实破碎比,能较真实的反映废物的破碎程度。

3、颚式破碎机破碎固体废物常用的破碎机类型有颚式破碎机、冲击式破碎机、辊式破碎机、剪切式破碎机、球磨机及特殊破碎设备等。

本实验采用的是颚式破碎机。

颚式破碎机出现于1858年。

它虽然是一种古老的破碎设备,但是由于具有构造简单、工作可靠、制造容易、维修方便等优点,所以至今仍获得广泛应用。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4《解决垃圾问题》说课稿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4《解决垃圾问题》说课稿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3.4《解决垃圾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垃圾问题》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探究、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垃圾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他们对垃圾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还不够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学会正确分类垃圾,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垃圾处理方法,提高环保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分组讨论、动手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图片资料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垃圾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导入新课。

2.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垃圾的分类方法,分析各种垃圾的处理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正确分类垃圾,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4.知识拓展:介绍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激发学生对环保科技的兴趣。

5.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环保。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可回收垃圾3.回收利用–提高回收率–减少环境污染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来自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与消费,包括商业及娱乐消费活动,城市园林绿化及落叶、市政建设与维修等方面产生的一般性垃圾,还包括人畜粪便、厨房废弃物、污水处理的污泥、垃圾收集处理的残渣与粉尘等固体物质。

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现状与进展
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常见的处理有五种,包括填埋、堆肥、焚烧、热解和固化等。

1.1 填埋技术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填埋是一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也是其它处理方式无法处理的固态残留物的最终处置方式。

日本废弃物最终处理场指南中指出“填埋处理是用不影响生活环境的保护方法,将废弃物适当地处存。

同时利用自然界的代谢功能将其稳定化、无害化。

”卫生填埋场应具有贮留垃圾、隔断垃圾与外界水力联系、一定程度处理水、气和垃圾的能力。

1.1.1填埋技术分类
根据所选场址地貌不同,有不同的填埋形式,常见的有倾斜面堆积法、填坑法、掘埋法和平地堆积法。

根据氧气需要状况,一般可以分为厌氧型填埋、半好氧型填埋和好氧型填埋。

好氧填埋和半好氧填埋除了生物降解过程在地下进行外,其他方面类似堆肥处理。

好氧填埋能实现垃圾快速稳定,减少渗滤液和填埋气产量,但同时增加了处理系统的初期投资及运行费用,在实际填埋处理中,主要采用厌氧型填埋。

在厌氧填埋法中,露天填埋因无法控制处理渗滤液和填埋气,已被许多国家明令禁止,由此基础上发展起了卫生填埋,对于危险废弃物的填埋还应做到安全填埋。

1.1.2填埋技术关键
卫生填埋场合理选址是填埋的基础。

在进行厂址选择时应综合考虑工程、环境、法律、经济等因素。

工程上应保证填埋场有足够大的填埋容量,填埋物的运输距离应尽可能短。

在环境上要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以控制填埋场渗滤液对水源的污染,要注意避开洪泛区、避开专用水源蓄水层及地下水补充区、避开风景区及珍贵动物保护区、避开与考古学历史学和古生物学有关联的地区等,并选在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区。

经济方面考虑,应综合考虑占地费和运输成本,考虑场地平整、筑坝、铺置衬底等设施的费用。

1.1.3填埋过程物质变化:
第一阶段为好氧分解阶段,该阶段不产生填埋气但产酸(酸性环境为后续厌氧分解创造条件),第二阶段为厌氧分解,pH和填埋气产量都开始上升,第
三阶段为稳定产气阶段,填埋气产量和产气中甲烷浓度升高到最大值,第四阶段为长时间的厌氧分解半衰期或稳定阶段,可降解有机物减少,填埋气产量逐渐下降。

1.2 堆肥技术
堆肥是将含有机物的废物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生物稳定化过程。

1.2.1堆肥工艺分类
根据堆肥的温度,可将堆肥分为中温堆肥和高温堆肥(高温堆肥要求温度为55℃~60℃),根据地点和机械化程度分为露天堆肥、机械堆肥和卫生填筑堆肥,根据氧气的需求可分为厌氧堆肥和好氧堆肥。

1.2.2堆肥技术关键
堆肥技术的关键是堆肥的条件,包括供氧、含水量、碳氮比和pH值等。

在堆肥过程中,氧气供应是通过堆肥无聊的缝隙渗入,供氧水平取决于物料间孔隙率,在机械堆肥中由于机械能对堆肥物料进行连续翻转,使其与空气充分接触,因而发酵周期短(仅1~7天)。

正常进行的堆肥含水量下限为
40~50%,低于该值微生物的活性明显下降从而影响微生物对物料的分解。

碳氮比显著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当其为10~25时,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最大。

1.2.3堆肥过程
工业化堆肥生产一般有原料预处理、发酵和后处理三步。

好氧堆肥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堆肥初期的中温阶段,以嗜温性微生物为主,堆体温度从环境温度升至45℃左右,第二阶段为高温阶段,嗜热微生物上升为主导微生物,堆肥温度升至更高;第三阶段为降温阶段,也是堆肥腐熟阶段,嗜温性微生物又占据优势,残余难分解有机物进一步分解,温度开始下降。

1.3 焚烧技术
焚烧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方法,以一定过剩空气量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使之变成惰性残余物的处理方法,是最彻底的处理技术。

焚烧反应系统主要包括废物燃料、氧化剂、稀释剂和辅助燃料。

1.3.1焚烧技术分类
根据燃烧技术的不同可以分为层状燃烧技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旋转燃烧技术(也称回转窑式燃烧技术)等。

炉排是层状燃烧的主要设施,垃圾首先经过预热区,在前期炉内燃烧的辐射热和烟气余热烘烤干燥后随炉排进入燃烧区,燃尽的残渣被炉排送至除渣口。

流化床燃烧技术先从炉底装填垃圾并送气,在超过一定流速后,砂粒达到流动浮游状态形成流动层,适合焚烧湿度大、热值相对低的垃圾。

旋转炉燃烧技术中垃圾进入时炉内热烟气对垃圾干燥处理,当预处理达到要求温度时燃烧并在滚筒内滚动、残渣落到筒底部出口排出。

1.3.2焚烧技术关键
影响焚烧过程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停留时间、搅动程度和空气量。

为了焚烧完全,同时尽量降低二噁英等有害物质生成,要求焚烧炉出口温度为850℃~950℃,垃圾在焚烧炉中的停留时间控制在2s以上。

搅动程度影响着垃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及在焚化炉中燃烧的时长,进而影响燃烧的充分性。

空气量直接影响燃烧的充分性,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最小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其值可根据垃圾中物质组成及相应燃烧反应式估算,实际燃烧过程中所需空气量会高于理论空气量,实际操作中应保证空气量高于理论空气量。

1.3.3焚烧过程
焚烧处理的大部分垃圾为含水固态物,在燃烧中的分解过程大致为:固体表面水分蒸发→固态物内部水分蒸发→固态物可燃部分燃烧着火→固定碳的表面燃烧,着火前的过程为干燥过程,其后为燃烧过程。

1.4 热解和固化
除三种主要处理方法外,热解和固化也是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热解是将有机化合物在缺氧的条件下利用热能使化合物化学键断裂,由大分子量的有机物转化成小分子量的燃料气、液状物(油脂等)及焦炭等。

与焚烧的主要区别是氧气条件及生成产物。

热解产物中能回收可以输送、贮存的能源(如油或燃料气),但其工艺要求也更高,设备费用和处理成本都相对更高。

城市垃圾的热解难度主要在以下几点,首先垃圾成分复杂,不同物质热解温度不同,热解条件难以控制;第二在于垃圾成分经常变化,实际应用复杂度远高于实验室条件;我国垃圾中厨余垃圾多,含水率很大,纸张等高热值可分解物比例相对较少,热分解能量平衡困难,回收物热值低。

固化处理是把水泥、沥青、塑料、石膏、水玻璃等凝结剂同固体废弃物加以混合进行固化,或是在城市垃圾中加入硅酸钠、粘土之类的添加剂一起烧结固化(玻璃化),使得其中有害物质封闭在固化体内不易浸出,达到稳定无害化目的。

其工艺简单,首批投资费用较低,能有效封闭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但减量效果差,且对于有毒垃圾的处理成本高。

2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展望
随着生活垃圾的热值提高,垃圾分类系统的完善,焚烧系统完善,焚烧技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技术的优势凸显,与其他发电方式相比其成本低廉。

废物资源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将是一种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2.1垃圾分选系统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与普通发电厂相比,由于垃圾成分复杂,会有大量含氯物质释放,大部分以HCl形式,在高温下易腐蚀发电厂金属设备。

为了避免HCl的腐蚀,一个方法是在焚烧前对垃圾进行分类。

我国现在对垃圾以人工分
选为主,在国外,利用计算机控制红外和X射线探测进行垃圾分选的技术正在发展完善。

2.2焚烧无害化
焚烧过程中能产生多种有害物质,如含重金属的飞灰、有害焚烧气等。

焚烧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使其产物无害化。

采取气体污染控制装置(APCDs, Air pollution control devices for MSW)能移除多种污染物(如某些特殊物质,重金属,酸性气体,有机物等),这些装置包括静电除尘(ESP)、织物滤尘器(FF)、干式除尘器(DS)、湿式除尘器(WS)、气流床吸附器、循环流化床、移动床吸附器及选择性催化反应器等。

瑞典哥德堡就因对焚烧气处理的要求而重建了一个焚烧发电厂,装备了气体清洁系统.
经过湿式气体清洁处理,所有的重金属、汞蒸汽、氯化氢和其他有毒物质进入水中,水处理系统再使他们无害化(主要通过沉淀槽和砂过滤器进行反应及过滤)。

锅炉和气体清洁系统的发展(比如用织物滤尘器代替静电除尘)使得焚烧负面影响明显降低,并且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