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含答案)《大道之行也》练题(含答案)一.阅读课文注释,完成下面基础题1.解释划线的词。

①选贤与能()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其弃于地也()④天下为公()⑤故人不独亲其亲( )⑥盗窃乱贼而不作( )⑦是故谋闭而不兴( )⑧故外户而不闭( )⑨是谓大同( )2.翻译下列语句。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男有分,女有归。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XXX.阅读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交不独亲其亲(故:⑶女有归(归:)⑵废疾者(废疾:)))⑷谋闭而不兴(兴:)⑸讲信修睦(睦:)⑹故外户而不闭(闭:2.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3.《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1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4.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大同”社会用人的标准是:,社会成员之间交往的要求是:。

5.《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6.“大同”社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7.“大同”社会跟XXX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XXX.课外阅读管仲、隰明①从XXX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XXX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XXX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而水③。

”乃掘地,遂得水。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doc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doc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⑸盗窃乱贼而不作.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岀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岀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⑷盗窃乱贼而不作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1)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第三部分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 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大道之行也》答案1.略.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略.《礼记》、儒家、戴圣.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鳏寡孤独、夜不闭户.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

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

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大道之行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道之行考试题目及答案

大道之行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以下哪部经典文献?A. 《道德经》B. 《论语》C. 《礼记》D. 《孟子》答案:C2. “大道之行”中的“大道”指的是什么?A. 一条宽阔的道路B. 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C. 指自然界的法则D. 指人生的道路答案:B3. 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天下为公”的含义是什么?A. 世界是公共的财产B. 世界应该由贤能之人治理C. 世界是公平的D. 世界是和平的答案:B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理念体现了哪种思想?A. 儒家思想B. 道家思想C. 法家思想D. 墨家思想答案:A5.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理念?A. 孔子B. 老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A6.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公”字的含义是什么?A. 公共B. 公平C. 公正D. 公开答案:A7.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中有哪些应用?A. 政治改革B. 经济发展C. 文化教育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与“仁者爱人”这两种理念有何共同之处?A. 都强调个人修养B. 都强调社会公正C. 都强调道德规范D. 都强调政治理想答案:D9.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理念在中国古代哪个时期最为盛行?A. 周朝B. 秦朝C. 汉朝D. 宋朝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所倡导的?A. 公平正义B. 贤能政治C. 个人主义D. 社会和谐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的是_________的治理理念。

答案:贤能12.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的“大道”象征着_________。

答案:理想的社会秩序或政治理想13. 在儒家经典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体现了儒家追求的_________。

答案:大同世界1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中被用来倡导_________。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一、背诵课文。

二、解释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翻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问答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3、大道的内涵是、、。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5、“大同”社会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部分答案总领全文的语句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照应此句的是: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相似之处为:1、“世外桃源”的描绘是建立在“大同社会”的理想之中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正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具体表现。

3、桃花源内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与“大同社会”的“讲信修睦”一致。

参考资料《是谓小康》选自《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第22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也》综合练习卷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一、解释加点字词。

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公.( )。

选贤.( )与.( )能.( ),讲信.( )修.( )睦.( )。

故.( )人不独亲.( )其亲.( ),不独子.( )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 )、孤.( )、独.( )、废疾..( )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

货恶.( )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 )而不作...( )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 ),故外户..( )而不闭.( )。

是谓大同。

【通假字】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_矜.、寡、孤、独、废疾者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词多义】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____________________【古今异义】女有归.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归来,归属【词类活用】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______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子翻译。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完整版)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完整版)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最新整理)

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⑵⑶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第三部分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大道之行也》答案1.略 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 3.略 4.《礼记》、儒家、戴圣 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

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

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9.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0.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11.“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12.略 13.略 14.成理成文即可 15.①识辨②回答③都④确实⑤除去⑥用 16.①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

②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了。

 17.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18.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19.略 20.略 21.D 22.⑴略⑵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自己化作了污泥,却护住了红花。

大道之行也选择题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选择题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选择题带答案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C)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解析】C分(fèn)2.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B)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解析】A古今异义,交错相通。

B迷失方向。

C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D女子出嫁。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解析】B古今异义,害人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XXX、XXX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XXXD.所恶有甚于死者解析】例句是在。

A和,与。

B在。

C给。

D比。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解析】D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

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C)A、故人不独亲其亲/故人不独亲其亲B、大道之行/复前行C、讲信修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D、女有归/壮士十年归解析】A名词,亲人,指父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其亲为亲,把别人的父母当自己的父母一样。

B实行;走。

C诚信;诚信。

D女子出嫁;回来。

7.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D)A.是谓大同/大同小异B.选贤与能/神情与苏、黄不属C.是故谋闭而不兴/兴致勃勃D.盗窃乱贼不作/风雨大作解析】A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大部分相同。

B同“举”;和。

C发生;兴趣。

D发生;发生。

8.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B)A.老有所养/养生送死B.天下为公/此为何若人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独子其子D.是故谋闭而不兴/故外户而不闭A。

《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答案
17.(1)什么是人情呢?人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心理因素,不必学习就能做到。
(2)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
(3)人有了礼,才能得到安定;失去了礼,就要发生倾覆。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
18.(仅作参考)人际关系,处理上应该重礼尚往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道德以礼为度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8.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矜()分()恶()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信:修:
(2)货恶其弃于地也货:
(3)盗窃乱贼而不作贼:作:
(4)故外户而不闭闭:
10.给选文加标点。在“”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11.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二)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7.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通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男有分,女有归分:归:
(2)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3)盗窃乱贼而不作乱:作:
(4)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闭:大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课文注释,完成下面基础题
1.解释划线的词。

①选贤与能()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④天下为公()
⑤故人不独亲其亲( ) ⑥盗窃乱贼而不作 ( )
⑦是故谋闭而不兴( ) ⑧故外户而不闭 ( ) ⑨是谓大同( )
2.翻译下列语句。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4) 男有分,女有归。

(5)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
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
⑸讲信修睦(睦:)⑹故外户而不闭(闭:)2.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3.《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4.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大同”社会用人的标准是:,社会成员之间交往的要求是:。

5.《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6.“大同”社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7.“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三.课外阅读
管仲、隰明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明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而水③。

”乃掘地,遂得水。

[注]①管仲、隰(xí)明: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

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下便有水。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①从桓公伐孤竹:_____ _______。

②蚁冬居山之阳:_______________。

2.翻译。

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前一段是一个成语的出处,请写出该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大道之行也》中考题
(二)阅读《大道之行也》,按要求答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选贤与能与(jǔ)
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
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
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8题。

(共13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21教育网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
D.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大家一样)
1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故外户而不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C.是谓大同/予谓菊
D.是故谋闭而不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D(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15.D
16.(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2分)。

(2)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2分)。

17.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外户而不闭”。

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3分)。

18.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康有为《大同书》的构会构想。

(各1分)
10.3分;C 11.3分;D
12.(每句中的加点字翻译正确1分;句意翻译正确1分。


①4分;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

(译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也给分。


②2分;对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自己要私藏。

8.3分;(按点给分,每点1分。


①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二)1.①讨伐②山南 2.春天出征冬天返回,(可是返回途中)迷失了道路3.老马识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