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读后感
借口心理学读后感

借口心理学读后感借口心理学读后感心理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心理学,每当我去学院图书馆的时候,总会去四楼看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籍。
当我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想起自己平时常常找一些借口,了解到平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借口对自己的影响。
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论时间地点场合,只要一出现小问题,人们往往会习惯性的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
找借口的人可能有难言之隐,或者做错了事,或是想推卸责任,或者是想拒绝别人,或者是想逃避惩罚。
总之,没有一个借口是偶然的,借口的背后一定有着深层次的心理诱导。
原来我玩团队类型的游戏的时候,输掉游戏之后总是埋怨队友,从来没有反思自身的缘故,后来我才发现,是个人原因居多,所谓的埋怨都是借口。
有人做过调查,问许多人同一个问题:”你觉着你自己是坏人吗?”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会说:”不是”。
甚至许多杀人犯,他们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他们能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为自己开脱。
大多数人都觉着自己不是坏人,这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就算自己做错了事,也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或将责任归咎于给他人。
在生活中,许多人寻找借口,不仅仅是怕承担责任,而是在心底觉着自己没有错,错的是他人。
别人的嫉妒、自私我们一清二楚,对于自己的错误,便极力掩饰。
人们总是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却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就算真的是自己错了,也总是来找借口宽恕自己。
我一个朋友,刚到学校的时候便说要找份兼职挣一些零花钱,到了现在,还没有行动,每次我问他情况,他总是说这周有事,下周有空再去。
很多人喜欢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拖延,不管你有什么借口,拖延时间始终是极其有害的恶习,部件容易染上拖拖拉拉的坏毛病,让人讨厌。
而且会啃噬你的心灵,摧毁你的意志,不改掉的话,离成功遥遥无期。
也许借口或许可以帮人开脱责任,掩饰过错,逃避责罚,但也会阻碍你的正常潜能发挥,是制造失败的根源。
有人也知道找借口不对,想要改掉这一恶习,首先要战胜懒惰,抛弃找借口的恶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借口离你原来越远,成功离你原来越近。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8篇】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8篇】篇一: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习惯于寻找借口从而躲避许多事情,为自己没有尽力完成的事情寻找一种退路。
《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中的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重要的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它体现了一种用脑、用心、用力干事的极端负责态度,体现了一种锲而不舍、追求成功的执着敬业精神,其价值内核即是有效执行,使每一名学生都具备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都能够不讲任何条件,排除一切困难,以完美的执行能力达成目标。
该书就学会对自己负责,目标的力量,保持正直,掌握成功法宝,自我尊重,提升态度和热情,保持自制,保持诚实,更新知识结构,理解他人,让没有任何借口融入生活,坚定决心,走向成功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全书用简单普通的话语来描述,细读起来,却包含了一个个很深的哲理,无论对工作还是生活都有着很深的启迪作用。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一种坚持、谦逊、诚实、无私、自信、尽职的态度,想尽一切办法、不找任何借口去完成任务的作风。
没有任何借口是一种素质,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
借口是消极习惯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独特的存在状态,寻找借口就是对所做事情的拖延和放弃。
借口就是一面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是一副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借口让我们屈服于眼前的困难,使完全可能做成的事浅尝辄止,功亏一篑;借口让我们放纵了对自我的磨砺与陶冶,使我们的意志品质变得彷徨脆弱,借口让我们满足于仅有的成绩而不思进取,甚至得过且过任由岁月蹉跎。
在困难面前,所有的借口都不过是懦夫与弱者的假面具,是向困难屈服的投降书,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这也是做人的一项基本要求。
工作中,我们对一些出现的问题没有正视,不能积极主动的加以解决,而是千方百计的寻找借口,致使工作无绩效。
无形中,这样那样没完没了的种种看似合情合理的借口,大大压缩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减少了我们的发展平台,磋磨了我们的奋斗锐气,降低了我们的生命成色。
完成任务只会收获借口读后感

完成任务只会收获借口读后感读了“完成任务只会收获借口”这句话啊,就像是脑袋被人敲了一闷棍,一下子就把我从那种浑浑噩噩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的状态里给拽了出来。
咱们平常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这样的想法:只要把任务完成了,管它完成得怎么样呢。
就好比老板让写个报告,咱把字数凑够了,格式弄好了,就觉得“我完成任务啦”。
可是这时候要是有人问起来,这个报告里的数据准不准啊,分析到不到位啊,咱们往往就开始找借口了,什么时间紧啊,资料不好找啊之类的。
其实这么做就是自己骗自己呢。
就像建房子,只把架子搭起来,看着像个房子了,但里面全是歪歪扭扭的木头,风一吹就得倒,这能算完成建房子这个任务吗?肯定不算呀。
咱们完成任务不能只是为了交差,而是得真正做出成果来。
而且找借口这事儿,就像毒瘤一样。
一次找借口,下次还会找,慢慢地就变成习惯了。
大家都不喜欢老是找借口的人,不管是在团队里还是在生活里。
要是在团队里,你总是找借口,那别人就不愿意跟你合作了,觉得你不靠谱啊。
就像踢足球,你没踢进球,老是说对方防守太厉害,场地不好,那谁还愿意跟你一队呢?从现在起啊,我就想改变这种状态。
做事情的时候就不能只是想着完成任务,而是要想着把事情做好,做到没有借口可找。
比如说我打算减肥,以前就是每天做几个仰卧起坐,然后就安慰自己“我运动了”,可体重一点没降。
现在就不能这样了,得真真正正地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每天坚持足够强度的锻炼,这样要是没瘦下来,就不是找借口,而是去分析哪里没做好再改进。
总的来说,这句话就像一个警钟,让我知道不能再满足于那种低质量的“完成任务”,要追求高质量的成果,把找借口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到把事情做完美上。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读后感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这句话非常贴切地描述了我们在面对任务和挑战时常常会遇到的状况。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深感其观点直指人心,让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文章提到借口是一种自我欺骗的方式,它让我们对任务和目标产生了拖延和逃避的心理。
这个观点让我深感惊讶,因为我曾经认为借口是一种合理的自我调节方式。
然而,作者通过实例和分析,让我认识到借口其实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它让我们失去了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动力。
其次,文章强调了借口和拖延之间的关系。
作者指出,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它让我们不断地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从而失去了行动的能力。
这个观点让我深感震撼,因为我曾经认为借口是一种无害的行为,但现在我明白了它对我的影响有多么恶劣。
最后,文章提出了解决拖延问题的具体方法。
作者建议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要给自己找借口。
这个观点让我深受启发,因为我知道自己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在阅读这篇文章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借口对我的影响有多么恶劣。
别找借口找方法读后感

别找借口找方法读后感别找借口找方法读后感(一)看完了这本书,不禁回想起了自己以前在生活、工作中因为做错事或未及时完成工作任务而找借口的情形,现在真是为以往的一些行为感到汗颜。
因为无论借口有多么符合情理,符合逻辑,也能得到别人的谅解,但没有做好事情,是不争的事实,总会让领导心里不痛快。
而且,经常找借口会让自己意志松懈、作风涣散,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会损害自己和企业的形象,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成为成功道路上的阻碍。
凡是找借口推脱者,一定是失败者;凡事找方法解决者,一定是成功者。
在借口和方法之间,选择借口还是方法,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
最优秀的人懂得,凡事都会有解决的方法,而且只要去找,总会有更好的办法。
因为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是最好的方法的创造者,都能够用最好的方法创造成功的良机。
其实,方法和借口一样,“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找,总是会有的。
只要我们抱着第一时间行动的态度,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思考,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地自我提升,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就能高效地、创新地解决问题。
这本书中不仅教导我们遇事不要找借口,还告诉我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思想,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
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却没有谁想改变自己,其实改变自己才是明智的选择。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要求周围的环境因为自己而改变,我们不得不学会主动适应。
这种改变,不是说要改变我们的原则,而是一种力量的积蓄、成功的缓冲,是以曲线的方式靠近成功。
因为只有学会承受、学会适应,学会改变,我们才不会被这个世界淘汰,我们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改变别人永远不如改变自己,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其实不易。
因为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一旦我们战胜自己,能够改变自己,很多事情就不会如此复杂,就会得到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抱怨别人,抱怨领导,抱怨单位,却从来不曾检讨一下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是那种遇事努力找方法,而不是千方百计寻找借口的人,那么我们还会抱怨世界不给我们机会,抱怨领导不重视我们,抱怨别人不尊重我们吗。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6篇) 读后感作文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6篇)读后感作文篇一:读《没有任何借口》有感在课余时间,抽空读了《没有任何借口》这一本书,其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人如果能够战胜自己,战胜惰性,战胜欲望,战胜私心杂念,就是一个伟大的人。
”是啊。
其实谁也没把你打倒,能打倒你的只有你自己,人活着就不应该悲观,只要有勇气面对,人生便没有过不去的坎,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即使身处绝境也千万不要说自己不行,要相信自己的,最终才能超越自己。
读过《没有任何借口》后,对自己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不禁问自己,在所处的环境和团队中,我是如何对待自己工作的?在回答领导问话时,我的答案是不是还有四种以外的答案?也正是读过了这本书,才让我能够静下来正视和思考,自己平时的行为准则和理念是什么?从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到具体的工作内容,我想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既是一次经验的总结,也是一个难得的纠正错误的机会。
遇到问题先找借口似乎已经成了我们的习惯,在不经意间慢慢的蚕食掉我们的诚实和自信,我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我们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没有任何借口》教会了我无论接到什么样的工作任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想尽办法去完成,而不是遇到难题就退缩和推诿,不但要迎难而上,而且为了完成任务还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
它使我学会了如何适应压力,并把压力变成动力,而不是去为完不成任务而寻找借口。
它让我在一次次想办法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一次次的体会到了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
这些工作的经历和过程,使我变得更加自信和乐观,不但激发了自己的内在价值和潜能,而且还使得这种价值和潜能不断的得到锻炼和提升。
“不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任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这一过程,既是一种执行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同时也是对执行能力大小的评估和了解的过程。
如果我们不能勇敢的接受任务,不能尽一切努力去完成,而去寻找借口,势必影响到对执行能力大小的判断,从而影响到执行目标的实现。
拒绝找看似合理借口读后感

拒绝找看似合理借口读后感
读了这个主题啊,就感觉像是有人在我脑袋上敲了一闷棍,然后大喊:“别再自欺欺人啦!”
咱们生活里啊,借口这东西就像野草,到处乱长。
比如说早上起不来床,闹钟响了一遍又一遍,那理由能编出一箩筐。
什么“昨晚没睡好”,可实际上是自己熬夜刷手机刷得停不下来;还有“今天天气不好,适合多睡会儿”,这天气和睡觉有啥必然联系啊,纯粹就是给自己的懒找个遮羞布。
在工作或者学习上呢,这借口更是五花八门。
作业没完成,就说老师布置得太多,可别人怎么能完成呢?任务没做好,就怪同事或者伙伴不给力,却不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问题。
这就好比自己跑步跑不快,却怪鞋子不合脚,咋不想想是自己缺乏锻炼呢。
拒绝找看似合理的借口,那就是要对自己坦诚。
就像照镜子,脸上有脏东西就得承认,然后去擦掉,而不是说镜子有问题。
当我们不再找借口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有好多能改进的地方。
比如说学习成绩不好,不再怪题难或者老师教得不好,而是踏踏实实地去查漏补缺,多做几道题,多问几个问题。
工作任务没完成,就去分析自己哪个环节出了岔子,是时间安排不合理,还是技能不够熟练。
这种拒绝借口的态度,还能让我们变得更靠谱。
别人也更愿意跟我们合作或者交往。
谁愿意跟一个整天找借口的人在一起啊,就像和一个总是抱怨却从不行动的人做朋友,那多累得慌。
而且啊,当我们真正抛弃借口的时候,内心也会有一种轻松感,不再被那些虚伪的理由所束缚,就像脱掉了一件又湿又重的外套,整个人都能轻装上阵,朝着目标大步前进了。
这就好像是在一条笔直的大路上开车,没有那些歪理邪说的路障,一路畅通无阻地驶向成功的目的地。
借口是失败的温床读后感

借口是失败的温床读后感咱就说这生活里啊,借口简直无处不在。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每次想早起跑步锻炼,闹钟响了,那第一个念头就是“昨天晚上没睡好,今天就再歇一天吧”,这就是典型的借口。
其实哪有那么多没睡好的时候,就是自己懒,不想离开那热乎乎的被窝。
这借口就像个小恶魔,在我耳边低语:“没事儿,就这一次,明天再跑也一样。
”结果呢,明天还有明天的借口,这跑步计划就一直被耽搁,到现在我还是个跑步小白,肚子上的赘肉一点没少。
这借口啊,就这么悄咪咪地把我的健康计划给搞砸了,让我离那个身材矫健的自己越来越远,这不是失败的温床是啥?再看看工作学习上。
比如说工作任务没完成,有些人就开始找借口了:“不是我不努力啊,是客户太难搞了”或者“这任务布置得就不合理,时间那么紧,谁能做完啊?”可实际上呢,也许是自己没有提前做好规划,没有积极去沟通协调。
找这些借口除了让自己心里好过一点,一点实际用处都没有,还会让老板或者老师觉得你这个人不靠谱,能力不行。
而且每次找借口就像给自己的脑子上了一道枷锁,慢慢地就真的觉得都是外界的原因,自己不需要改变,这样就永远不可能进步,只能在失败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文章里说得太对了,那些成功的人可不会整天找借口。
他们遇到问题想的是怎么解决,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努力去克服困难。
就像那些创业成功的大佬,创业过程中肯定遇到无数的问题,要是他们都找借口说市场不好啊、资金不够啊就放弃了,那还能有现在的成就吗?肯定不能啊。
他们都是把借口扔得远远的,一门心思扑在怎么把事情做好上。
这篇文章让我下定决心,要跟借口这个坏东西说拜拜。
以后再想找借口的时候,我就得好好提醒自己,这是在给自己挖坑呢。
不管是生活里想变得更好,还是工作学习上想取得进步,都得对自己狠一点,把那些借口都换成实际的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跳出失败的温床,走向成功的康庄大道。
我相信只要我能坚持下去,不被借口左右,我也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厉害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口读后感
导读: 借口读后感(一)
在看完吴甘霖、邓小兰的又一新作《工作没有任何借口》后,我才深刻的发现到我们处处处在“借口”之中,我们平时很正常的话基本上都成了“借口”,这也正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距离实现自我价值还有很远距离的原因。
学生时代的我们,一个个考试过关了,那就“可以”了、“不错”了。
工作时候的我们,“反正公司不是我的,那样可以了”,“怎么又有事了”。
生活中的我们,“不急,明天再弄了”,“没时间,以后说吧”。
这些话语充斥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
其实正是这些习以为常,有些时候,甚至变成了我们的喜好,悄悄地改变了我们当初刚刚踏入学习、工作、生活时的崇高目标。
正是这些习以为然,消磨了我们曾经的激情,消磨了我们曾经的梦,让我们适应了这碌碌无为的平庸生活。
有多少人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有多少人知道改变生活得首先改掉这种“借口”,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我想,不是没有人,而是太少了,以至于我们的社会缺乏一种社会、个人前进的源动力。
而这些“借口”只是满足了社会最基本的三个层次需要,如果不能拒绝“借口”,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需要也许只是一个梦。
改变了这些“借口”,也许我们离自己的目标就只剩下一步,当一切我们都精益求精,苛求完美时,我们的心态、境遇都将得到改变,我们的社会价值也将
得以实现。
借口读后感(二)
我读了《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知道了这本书是美国的布瑞斯。
巴勃写的,这本书主要写了美国陆军游骑兵学院的事例,还让我知道《没有任何借口》看起来似乎很绝对,很不公平,但西点就是要让学员明白,人生原本就不是永远都公平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遭遇什么样的困难,都必需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没有任何借口”的训练,让西点学员养成了毫不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在限制的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每一项任务的信息,它看似冷漠无情,缺乏人情味,可它能激发出一个人最大的潜力,并帮助他成就他的梦想。
然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例如,他今天迟到了,会说“手表停了”,第二天迟到了,会说家里事太多“或”车子堵塞等太多借口,工作上没有生意,会说制度不行,体制不规范或我已经尽力了等借口。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些借口仿佛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找。
而为什么要找借口呢?因为找借口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自己本身该承担的责任嫁祸给他人。
借口,就好像一块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一盒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金油”。
认真的阅读“没有任何借口”一本书后,我终于明白了,借口只是暂时让我们逃避了困难和应有的责任,获得一些心理上的安慰。
但是借口的代价却是无价之宝,因为他给我们的危害特别多。
首先,借口只能让人逃避一时,却不能让人如意一世,就算再好,再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没有任何用处。
在人的一生为何有那么多失败呢?不是因为没有毅力而是因为那一直麻醉着我们的借口。
而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快而有些人做事慢呢?是因为做事快的人不找借口,而做事慢的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一个如何寻找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任务,并最终成为一个失败者。
其次,借口给人带来的危害是让人消极的。
如果养成了寻找借口的坏习惯,则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想方设法的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而不是去勇敢的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很长时间因为有许多充足的理由和借口可找,人们就会疏于努力,不会再争取成功。
到最后正是因为这种心态剥夺了个人成功的机会,让人一事无成。
同时,爱寻找借口的人大多都是因循守旧的人,他们缺少一种创新精神和自动自发的工作能力。
借口常常会让他们躺在以前的经验上。
因为也许他们在工作中作出创造性的成绩也往往是徒劳的。
或许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清晨被闹钟从睡梦中惊醒,想起该起床上班了,同时却又享受着被窝的温暖,一边不断对自己说“该起床了”可是,心里却想着为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于是又躺在床上五分钟甚至十分……又有一些人每当要付出劳动时,总会为自己寻找一些借口,总想让自己舒服些,轻松些。
《没有任何借口》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体会并牢固树立的观念,工作中如此,做人也如此。
借口读后感(三)
偶拾《没有任何借口》一书,顿时爱不释手。
乍看书名,有一种强硬冷漠、不近人情的感觉,仔细品味后才觉得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动力。
美国作家费拉尔。
凯普所着的《没有任何借口》体现出一种敬业负责的精神,一种诚实服从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个悠久传统,即是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位新生的第一理念,它强化的是每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其核心是敬业、责任、诚实、服从。
正是秉承着这一重要的行为准则,西点学子在任何一个团体里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纪律意识,自信、诚实、主动、敬业,从而成为可以信赖和承担重任的人。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为自己寻找各种借口:上班迟到了,会有“路上塞车”、“闹钟不响”;工作没做好,会有“同事不配合”,甚至“领导没交待清楚”的借口……只要刻意去找,借口总是有的。
在每个借口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只是我们不好意思说出来,甚至我们根本就不愿说出来,借口让我们暂时逃避了困难和责任,获得了心理的慰藉。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用借口来掩饰过失,推卸本应承担的责任,借口成为一面堂而皇之的挡箭牌,它纵容了我
们惰性,让我们对现存状态无动于衷,并且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我克服不了客观条件造成的困难。
在这种心理暗示的引导下,你不用去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方法,哪怕是只需改变一下角度就可轻易实现的目标。
寻找借口还意味着我们对所做事情的拖延和放弃,它会让你失去别人的信任,包括你的上司、同事、朋友,甚至包括你的孩子。
《没有任何借口》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再完美的借口,也无益于事情的有效解决,只能使我们疏于努力,远离成功。
作为一名公务员,应当将“没有借口”思想渗透到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始终以平和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
一是不寻找任何借口。
不寻找借口,就是敢于承担责任、爱岗敬业、锐意进取、永不放弃,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
要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特别是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技能。
注重向其他同志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解决问题的本领和能力,遇到难题,不需要任何借口,总有办法去攻克它。
“保持一颗积极、绝不轻易放弃的心,尽量发掘你周边人或事物最美好的一面,从中寻找正面的看法,能让自己有向前走的能力,而不让借口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以此自勉。
通读《没有任何借口》全文,学习到了一个从业理念。
那就是:做一个诚实,有责任心的人,以敬业,服从的态度,想尽办法去完成每一项任务,开展每一项工作。
作为新成立的专业化公司在运作中,
在社会个体单位化向社会化转变过程中,确需提倡这种从业理念,这样的理念不需要我们从头开始,从零开始,我们只需要从现在开始,从细节做起,发扬邮差弗雷德精神,把本职工作变成一种艺术。
不再花心思寻找这样的,那样的,主管的,客观的认为堂而皇之的借口来开脱自己,将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提倡和发扬团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