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

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

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温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特点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对温州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温州的风土人情。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温州的美丽风光和发展成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温州的地理位置和概况2. 温州的历史沿革3. 温州的文化特点4. 温州的风土人情5. 温州的发展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温州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温州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主动了解温州的相关知识。

2.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温州的风土人情和发展成就。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温州实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温州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温州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温州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温州的资料,了解温州的基本情况。

(2)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温州的风土人情,如习俗、饮食、语言等。

(2)成果展示: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温州的著名景点、文化遗产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温州的文化特点。

(2)分析温州的发展成就,如经济、科技、教育等。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温州的文化特点?(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强调家乡自豪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温州的特点和成就。

7. 课后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温州的短文,展示自己对温州的了解。

《话说温州》教案

《话说温州》教案

第一单元温州名山单元概述:温州位于东海之滨,地处亚热带中部,气候温暖湿润,生物物种丰富,加上山、水、石、洞等自然景观,形成了温州神奇秀丽の众多名山。

其中雁荡山、玉苍山、铜铃山、龙湾潭、花岩等5处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泰顺の乌岩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还有西雁、中雁、四海山、茶山等许多风景优美の省级森林公园。

在众多名山の优美风光中还蕴含着丰富の文化底蕴,如一些典故、传说故事、诗词歌赋等等。

本单元选取了“雁荡山”、“中雁与南雁”、“乌岩岭”、“玉苍山“、”四海山“四个典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在欣赏家乡名山の优美风光,了解家乡温州有哪些令人神往の名山以及与其相关联の诗词、典故、传说故事等等,培养孩子热爱家乡名山の感情。

本单元の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交流自己平时所了解の信息,教师介绍等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名山の风采。

也可上网查资料让学生看音像材料来学习本单元の内容。

第一课雁荡山、中雁与南雁教材简析:雁荡山一般指北雁荡山,位于温州乐清市,以“海上名山、寰中绝胜”而享誉海内外,由于“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而得名,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还被誉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称号。

灵峰夜景、灵岩飞度、大龙湫瀑布被称为“雁荡三绝”。

雁荡山素以“峰奇、洞幽、嶂险、瀑美”闻名于世。

本课还将带领学生领略位于平阳境内の南雁、位于乐清市白石镇境内の中雁等一系列“雁荡山”の风采。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雁荡山の风光,感受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雁荡山の情感。

2、知道雁荡山是我国の十大名山之一,了解雁荡山还有中雁南雁两雁等,3、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描写雁荡山の诗词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深厚の瓯越文化底蕴,提高学生收集信息の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图片、网络环境教学过程:1、你知道我们家乡温州有哪些山吗?在学生交流の基础上,引入学习重点——雁荡山。

2、出示雁荡山优美の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来欣赏雁荡山の秀丽。

六年级话说温州2-6单元教案

六年级话说温州2-6单元教案

六年级《话说温州》教案第二单元文物古迹(二)第一课永昌堡教学目标:1、了解永昌堡的来历及其建筑特点;2、感受永昌堡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了解永昌堡的来历及其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永昌堡的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一、新闻导入新闻:2004年11月,欧盟官员一行进程来到龙湾区的永昌保,对现场进行评估之一,……永昌堡与欧盟有什么关系?永昌堡是什么吸引了欧盟的眼光?二:访古迹1、永昌堡修建于什么时候时代,到现在在多少年了?2、当时为什么要建造这样一座城堡呢?3、了解永昌堡到基本构造?各有什么作用?三、阅读历史1通过阅读了解永昌堡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在朗诵品味中感受永昌堡历史情怀。

2、你还还想知道永昌堡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的历史故事。

第二课泽雅四连碓教学目标:了解温州泽雅四连碓造纸文化的悠久历史。

探讨泽雅四连碓的保护与利用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温州泽雅四连碓造纸文化的悠久历史。

教学难点:探讨泽雅四连碓的保护与利用价值。

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请问我国古代上四大发明是什么?其中造纸术居然在我们温州瓯海泽雅一带原野山涧中发明确规定,现在还完整地保存下来,今天我们一起访问“泽雅四连碓”板书:泽雅四连碓二、访古迹1、出示图片泽雅四连碓,并阅读“走进纸山”,质问:“四连碓”是怎么由来的?2、为什么这里会成为造纸厂地方?三、了解造纸流程1、你看看课文9幅插图:你把造纸的顺序排一排。

2、其实造纸的生产工序不只这9道,一共有72道,你想像一下还有哪些工序?四、辩论赛正方:泽雅四连碓有存在的价值反方:泽雅四连碓没有存在的价值五、阅读温州在线深入了解有关泽雅四连碓。

六、网上查找有关泽雅四连碓的有关记载并进行交流。

第三课忠训庙戏台教学目标:知道忠训庙戏台的历史和建筑特点,了解薛昌荣生平,设计考察探访家乡文物古迹的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忠训庙戏台的历史和建筑特点教学难点:设计考察探访家乡文物古迹的活动教学过程:一、以图片情境导入出示庙会的响图片,激疑:每年八初七,当地群众都会到这里来举办庙会,这是为了谁呢?二、访古迹1、参观忠训戏台:忠训庙前后殿加东西厢房共有26间,开井正中建有温州市讫今保存最完整、最有研究价值的古戏台。

三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和整册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话说温州》教学计划和整册教案

三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温州作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通过乡土教材《话说温州》的实践和探索,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两年的《话说温州》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温州是美丽富饶的地方,感受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教学总目标:1、认识温州地理地貌的特点。

2、认识温州的气候特点:多梅雨,多台风,气候温湿,时序分明,旱涝不断。

3、了解温州人的血缘、地缘和人缘等关系,以及人们对寿命、儿女、财富和地位等态度,调查温州人的就业观念,职业特点,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为今后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4、了解温州率先发展的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率先进行国民经济市场化的实验;率先开展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温州模式。

了解温州从“质量立市——品牌兴业——信用温州”的市场经济变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5、了解温州社会阶层的分化与重组,基础设施的根本改善,温州城市的现状与前景,城市的集聚功能和文明辐射程度的提高,构想温州的未来,做文明的现代化温州人。

6、了解温州的风俗民情。

7、了解温州的文物古迹。

8、解温州的地方语文和民间艺术。

四、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根据三年级孩子的特点出发,创设各种活泼生动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去了解家乡的状况。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究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事物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录象、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波。

运用观察、信息搜集、现场考察、参观访问、讨论、制作、调查、社区活动、专题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四年级第一学期《话说温州》教案新部编本(1-6)

四年级第一学期《话说温州》教案新部编本(1-6)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四年级第一学期《话说温州》教案一、家乡的气候第一课时气温变化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天气预报的主要含义。

2.会用温度计等进行简单的观测,搜集有关数据并能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3.激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兴致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学生根据数据和地图分析和比较气温的变化。

教学过程:1.导入(1)谁知道今天早晨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多少?(2)请一位学生看看我们教室里的温度计,它有多少度?(3)我们教室里的气温是不是和气象台预报的一样?(4)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导入课题——气温的变化2.台预报的是什么环境下的气温。

(1)学生参观学校气象站。

(2)百叶箱(没有气象站的学校看课本第35页的百叶箱插图)(3)观察百叶箱,并进行讨论。

①百叶箱的构造怎样的?②百叶箱这样的构造有什么作用?③百叶箱里有哪些仪器?④百叶箱应放在什么地方?⑤百叶箱里的气温和外界气温有什么不同?(4)谁知道气象台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测测教室里的气温(1)想一想:温度计应该挂在教室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挂?(2)请学生设计一下,你认为怎样测教室气温的变化:①一天测气温几次②什么时候测(3)把自己的观测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4.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

(1)观察课本第36页上图,2002年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

比较一下: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里,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距有什么不同(2)观察课本第36页下图:2002年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①想一想:做折线图时,应注意些什么②教师示范:制作气温折线图从这幅图中,12月8日工资这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特点: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3)模仿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①学生模仿12月8日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做出自己记录的一天的气温折线图②教师提示:学生应一天、一天地作折线图(4)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制作的气温变化折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第二课时梅雨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分析问题的价值取向。

话说温州-小学课程-六年级

话说温州-小学课程-六年级
形同泥面。 4. 荡料入帘 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并以竹帘在水中荡料,竹料成为
薄层附于竹帘上面,其余之水则由竹帘之四边流下槽内。 5. 覆帘压纸 然后将帘反复过去,使湿纸落于板上,即成张纸。如此,重复
荡料与覆帘步骤,使一张张的湿纸叠积上千张,然后上头加木板重压挤 去大部分的水。 6. 透火焙干 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焙纸的设备是以土砖砌成夹巷, 巷中生火,土砖温度上升之后,湿纸逐张贴上焙干。干燥后,揭起即得 成纸。
☞堡内为什么有水渠呢?(讨论·回答)
堡内开河渠,可以引水 入城,及便利了交通,又
有利于灌溉
☞请大家读读16~17页的阅读历史,回答问题。
• 1、永强的韵味在于···? • 2、公元···年间至···年的11年间,倭寇入侵温州多达···次? • 3、建城需···两银子? • 4、···和众乡亲们变卖···财产抵住倭寇骚乱,用了···建成了这
•请同学们阅读 温州在线 。
小问题
• 1、永昌堡迄今已有···年历史? • 2、这座城堡长···米,东西长···米,出去南面墙的部分外高
约···米? • 3、··· ···巧妙的构成了···? • 4、永昌堡最大的特点···? • 5、永昌堡的建造历时···月? • 6、永昌堡人民···次抗击倭寇? • 7、永昌堡最有特色的建筑是···,它建于···年?
附近居民纷纷效尤。此后,行人双脚迈进泽雅地带,凡溪 流处,必有水碓叶轮翻滚,捣声通通……
泽雅的偏僻、与外界隔绝,在屏纸发展史上起了很大作用.
古时以竹子造纸之步骤如下:
1.斩竹漂塘 斩竹嫩竹, 放入池塘,裁泡一百日以上,利用天然微生物分解并 洗去竹子之青皮。
2. 煮徨足火 将以上所得之竹子,放入”徨〃桶内与石灰一道蒸煮八日八夜。 3. 舂 臼 取出上述处理之竹子, 放入石臼,以石碓叩打直至竹子被打烂,

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

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

六年级上册话说温州教案六年级《话说温州》教案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二)1、海洋资源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欣赏图片等活动,了解温州丰富的海洋资源概况,激发热爱家乡海洋的思想情感。

2、在活动中,提高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温州的海洋资源概况。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发布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出示:21世纪是海洋世纪。

2、谈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教学“探访宝库”1、讨论:海洋有哪些资源。

2、归纳:渔业、养殖业、运输业、旅游业、动力能源、海底资源等。

3、教师补充哦温州海洋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走进贝藻王国”1、欣赏图片导入。

2、说说你对南麂列岛的认识。

3、讨论:为什么南麂列岛会有“贝藻王国”的称号?为什么会成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为什么是我国唯一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洋类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四、新闻发布会1、生将搜集的有关温州海洋开发利用方面的喜讯或内容在班级里进行发布。

2、课外继续搜集身边这方面的资料。

作业布置:做一份“海洋环保手抄报”或“海洋环保剪贴报”。

2、旅游资源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推销介绍、欣赏图片、观看音像资料等活动,知道温州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提高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温州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发布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温州方言歌谣《温州是个好地方》。

2、说说方言歌谣中的温州景点。

二、教学“鸟瞰温州”1、看教材上的地图。

2、说说你从图上看懂了什么?3、在地图上补上自己知道的旅游景点。

4、教师补充介绍部分景点面积、特点等资料。

三、我当小导游1、设计有特色的旅游路线。

2、给自己的旅游路线取个好听的名字。

3、向组内同学介绍。

四、教学“数据大盘点”1、看教材中的数据,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2、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其他的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数据。

五、游览推介会宣传介绍温州主要景点。

3、THERE IS ONLY A ROCK!教学目标:1、掌握单词:sand,rock;能听懂单词:soft,eagle,cared.2、掌握句型:It’s famous for…并学会在实际中运用。

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

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

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第一篇:三年级《话说温州》教案第一单元鸟瞰温州第1---4课教学内容教学目的:1、知道”图例、比例尺、方向”是地图特有的语言,能借助它们读懂地图,找到家乡和老家。

2、了解家乡和老家的特点,激发学生爱家乡、爱老家的情感。

3、培养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调查、获取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1、师设计调查表,鼓励学生自主调查家乡和老家。

2、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完成自己的调查报告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看地图找家乡、家乡有多大)一、认识地图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方法也很多。

今天,我们要从认识地图开始来认识自己的家乡。

(出示中国政区图)地图就像一幅画,它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向我们传递着信息。

瞧,比例尺、图例、方向就是地图特有的语言,是读懂地图的关键。

谁认识它们?能为我们介绍介绍吗?(学生回答)如:▲表示山峰,☆表示我国的首都北京。

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真不错,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回答)二、了解家乡我们的家乡在美丽的浙江省温州市,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家乡温州。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家乡温州位于浙江的什么位置?它的周围有哪些邻居?小组内的同学可以相互议一议。

师:关于家乡,你们在调查中还了解了些什么?(出示建议:讨论小组找到的资料,可以相互补充;讨论时声音不要太大;勾出你们认为特别能体现家乡特色的资料,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介绍。

)这是孔老师的建议,有补充吗?那好,开始讨论吧。

师:讨论得很激烈,哪个组愿意来介绍自己的资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资料①人口、面积(人口: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46、1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7、14万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0‟。

面积:全市陆域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

)②风景点(南北雁荡山、楠溪江、洞头岛、南麂岛、乌岩岭、仙岩……)③特产(茶山杨梅、泰顺柚子、瓯柑、凤尾鱼、瓯绣、温州石雕、温州牛肉干、温州皮纸、温州矮人松糕、温州馄饨、塘川橄榄……)④文化、习俗(巴渝文化,大后方抗战文化,长江三峡文化……)⑤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名城,红岩精神、浙南红军革命根据地)⑥名人:数学家——苏步清、谷超豪师:(出示教材中的地形图)请仔细读读这张地图,想一想家乡的地形与图中哪个小朋友的家乡更像一些呢?第二课时(家乡的地形及特产、我给家乡画张”地图”)一、描画家乡上节课,我们通过了解别人家乡的地形,找到了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话说》教案第一单元自然资源(二)1、海洋资源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欣赏图片等活动,了解丰富的海洋资源概况,激发热爱家乡海洋的思想情感。

2、在活动中,提高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的海洋资源概况。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发布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1、直接出示:21世纪是海洋世纪。

2、谈话: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教学“探访宝库”1、讨论:海洋有哪些资源。

2、归纳:渔业、养殖业、运输业、旅游业、动力能源、海底资源等。

3、教师补充哦海洋资源的特点。

三、教学“走进贝藻王国”1、欣赏图片导入。

2、说说你对南麂列岛的认识。

3、讨论:为什么南麂列岛会有“贝藻王国”的称号?为什么会成为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为什么是我国唯一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洋类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四、新闻发布会1、生将搜集的有关海洋开发利用方面的喜讯或容在班级里进行发布。

2、课外继续搜集身边这方面的资料。

作业布置:做一份“海洋环保手抄报”或“海洋环保剪贴报”。

2、旅游资源1、通过搜集资料、推销介绍、欣赏图片、观看音像资料等活动,知道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2、提高搜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发布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方言歌谣《是个好地方》。

2、说说方言歌谣中的景点。

二、教学“鸟瞰”1、看教材上的地图。

2、说说你从图上看懂了什么?3、在地图上补上自己知道的旅游景点。

4、教师补充介绍部分景点面积、特点等资料。

三、我当小导游1、设计有特色的旅游路线。

2、给自己的旅游路线取个好听的名字。

3、向组同学介绍。

四、教学“数据大盘点”1、看教材中的数据,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2、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其他的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数据。

五、游览推介会宣传介绍主要景点。

3、THERE IS ONLY A ROCK!1、掌握单词:sand,rock;能听懂单词:soft,eagle,cared.2、掌握句型:It’s famous for…并学会在实际中运用。

3、了解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唤起对家乡的热爱,学会用英语进行介绍。

教学重点:掌握单词与句型。

教学难点:用英语介绍家乡的美景。

教学过程:一、热身1、复习有关形容词和有关地点的单词。

2、出示风景图片,看图说话。

The sky is….The hill is ….The lake is….二、新授1、单词导入。

在前一环节中,教师导入单词rock2、说说雁荡山像什么?引出eagle.3、句子教学。

从讨论岩石引出句型:Yandang Mountain is famous for the rock. Huang Mountain is famous for the…Nanji Iend is famous for …4、出示楠溪江图片。

引出:What’s Nanxi River famous for?It’s famous for the clean water.三、巩固拓展。

1、两人合编对话。

2、说说地图上的风景名称。

3、合作。

第二单元文物古迹(二)1、永昌堡教学目标:1、了解永昌堡的来历及建筑特点。

2、感受永昌堡的历史和文化涵。

教学重点:了解永昌堡的历史、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永昌堡的文化涵。

教学过程:一、新闻导入1、新闻:2004年11月,欧盟官员来永昌堡的考察。

2、质疑:永昌堡与欧盟有什么关系?是什么吸引力欧盟的眼光?二、访古迹1.观看永昌堡的音像片段。

三、阅读历史1、阅读永昌堡的历史资料。

永昌堡,明城堡,俗称新城。

建于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

位于市龙湾区永昌镇。

明代,沿海备受倭寇侵犯,永强抗倭首领王沛、王德叔侄牺牲。

后王叔果、叔呆兄弟发起修建此堡以抗倭。

城堡呈长方形,南北长738米,东西阔445米,周长2366米,城墙高8米,基阔4米。

用石块斜垒,中夯土。

城外环护城河,城凿有二渠,居民分住渠之两岸,井然可观。

该城墙已部分残缺。

1982年修复南北城门两旁城垛及城楼。

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你还知道永昌堡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1558年,倭寇再次入侵,时已70高龄的王沛率义兵迎战,不幸在视察敌情时陷入包围,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而王德为援助府城官兵抗倭,在途经龙湾金岙时遭伏击身亡。

王德牺牲后,他的侄子王叔果、王叔杲两兄弟继承了抗倭事业,筹集资金,建造城堡作为抗倭根据地。

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永昌堡。

2、泽雅四连碓教学目标:1、了解泽雅四连碓造纸文化的悠久历史。

2、探讨四连碓的保护与利用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四连碓造纸文化的悠久历史。

教学难点:探讨其价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外宾的惊讶赞叹导入:“这台令人惊讶了,古老的造纸术居然在这原野山涧如此完整地保存下来,真是中国造纸术的活化石!”师:何为活化石?二、访古迹1、图片出示四连碓。

2、了解名字由来。

3、观察课文插图,思考:为何这里会成为造纸的地方?三、了解造纸流程1、看课文插图,明白造纸流程。

四连碓造纸作坊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水流的冲击力带动水轮的运转,再带动与之相连的木杆直到最后转化为捣烂竹子的动力,捣烂的竹子作为造纸的原料。

碓坊分为两组:第一组三座碓坊紧连在一起;第二组为一座碓坊和纸坊连在一起,便于连续劳作。

四连碓无论是工艺流程还是作坊建筑都保存得十分完整,如筑坝引水入渠、推动水轮作为动力;上、下作坊间的叠落布局;每道工艺的设备及工艺流程,以及操作技术等等。

2、排序。

制造工艺流程:采竹—腌制—捣刷—搅拌—捞纸—分纸—晒纸—压纸—包装四、辩论赛针对“泽雅四连碓现在有无存在的价值”进行辩论。

3、忠训庙戏台1、知道忠训庙戏台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2、了解薛昌荣的生平。

3、设计考察探访家乡文物古迹的活动。

教学重点:知道忠训庙戏台的历史和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设计探讨探访家乡文物古迹的活动。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出示庙会图片,激发疑问:每年八月初七,当地权重都会到这里来举办庙会,这事纪念谁呢?二、访古迹1、看相关资料。

忠训庙戏台,位于平阳县腾蛟镇薛岙口。

建于清康熙年间。

戏台木结构,三面空旷,一面为屏门,阔5.5米,深5.1米,台面离地1.5米。

天花板中央为方形藻井,四周开框,绘戏剧壁画。

屏门中央彩绘人物图像,门上精雕龙凤,悬额“出将”、“入相”。

2、说说建筑特点。

三、知名人学生互相交流薛昌荣的资料,了解当时人们对他的敬仰。

四、实践活动调查了解家乡文物古迹的过去,现在,讨论展示介绍交流家乡文物古迹的方法,为家乡文物古迹的保护出谋划策。

4、WHAT BUILDING IS IT?1、能读懂单词 lane, pavilion,听懂单词emperor, poet2、掌握句型What building is it?并能实践运用。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的名人古迹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的名人古迹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知识。

教学难点:能读懂单词 lane, pavilion,听懂单词emperor, poet;掌握句型What building is it?并能实践运用。

教学过程:一、热身T: Where are you form?S:I am form…二、新授1、将学生分成3大组,分别以的三个地名给每组命名:Rui’an, Wencheng, Lucheng.2、请学生分别说说:I’m from Wenzhou…/There is Xiechi Lane in Wenzhou.3、同样学习pavilion.4、There is a famous building in Rui’an.引出玉海楼。

5、I can see … in Yuhai Building.6、He was great. He was the teacher of the emperor.7、Chishang Pavilion is honor of Xie Lingyun.三、巩固1、请两位学生合作描述一个名人古迹,让其他同学猜这是哪里。

2、请学生自己去了解GOOD TO KNOW部分地图上的名人古迹的名称和所在地。

第三单元文化名人1、叶适教学目标:1、了解叶适的求学经历与思想观点,体会其学术观点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尤其在产生的重大影响。

2、学习叶适从小刻苦用功、求学不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叶适的求学经历与思想观点,体会其学术观点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后世尤其在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学过程:一、阅读“人生之旅”叶适(1150-1223)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

他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

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道学派、陆九渊的心学派,并列为南宋时期三大学派。

主“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学习记言》),反对传统的“重本抑末”即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

可谓是创业精神的最早来源。

二、阅读“求学故事”三、搜集、阅读、猜测等活动,加深对叶适的了解与认识,感受其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南宋时期的民族斗争中,叶适也坚决反对偏安,主废除与金人的和约,用武力恢复中国的统一。

他向宋孝宗说:当时“一大事”就是“二陵之仇未报,故疆之半未复,此一大事者,天下之公愤”(《上孝宗皇帝劄子》,《水心先生文集》卷一)。

他又向宋光宗建议要“先明所以治其国之意”,就是说要先明了形势,确定应付的方案(《上光宗皇帝劄子》,《水心先生文集》卷一)。

他提出了一套政治上的整理方案和反攻的战略计划,可是都没有被采纳。

2、高则诚教学目标:1、了解高则诚的做官与创作经历,体会他在南戏历史的重要地位以及《琵琶记》深渊的历史影响。

2、学习高则诚之学专心致志、为民办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高则诚的做官与创作经历,体会他在南戏历史的重要地位以及《琵琶记》深渊的历史影响。

教学过程:一、阅读“岁月之歌”,说说从高则诚做官和创作的历程中悟到了什么?高则诚生于1305年,原名明,号则诚,又号菜根道人,瑞安阁巷人。

从小就受到父母和外祖父的影响,深谙南宋灭亡的痛史,同情广大人民的痛苦,具有一定的爱国爱民的思想。

二、阅读“趣闻轶事”,理解对子的意思。

三、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名人经典妙对故事。

四、阅读人物信息,感受《琵琶记》《琵琶记》,元末南戏。

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

共四十二出。

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琵琶记》的人物很有个性,其主要人物已成为艺术典型。

五娘是全剧中最为光辉的人物,是一个贤孝妇的形象。

丈夫进京赶考,她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婆,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

饥荒年间,她把可怜的救济粮留给公婆,自己却在背后偷偷吃糠。

公婆死了,无钱买棺材,她剪下头发,沿街叫卖。

无钱请人埋葬公婆,她麻裙包土,全筑坟墓。

然后描容上路,进京寻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