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操作技巧
静脉输液操作简述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操作简述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是将药物、液体等通过静脉注入体内,常用于补充体液、补充营养、输注药物等治疗或预防疾病。
为了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与有效,以下是静脉输液操作简述及注意事项。
1.洗手及消毒:操作前应充分洗手,并使用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然后使用消毒酒精消毒双手。
双手和所需使用的工具应保持干燥。
2.选择静脉:选择注射部位时,应在经过适当的评估后选择合适的静脉。
通常选择手背、前臂或手臂上具有充盈表现且易于触及的静脉。
3.穿刺:先用透明胶带固定针头后,拿起穿刺器,用主手的拇指按在静脉的下方约1-2cm处,同时其他手的拇指和食指把握好穿刺器,垂直地将针头穿刺进入静脉。
穿刺成功后将顶野空心针缓缓曲折静脉,若看到血液回吸代表成功进入了静脉。
4.固定:穿刺成功后,用无菌纱布或透明胶带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无故脱落。
5.连接输液器:打开输液器包装,取出输液器,拧掉输液器顶部的保护帽,顺时针旋转与针头连接,确保无漏气现象。
6.调整流速:输液器连接完成后,可以调整滴速大小,通常以滴数/分钟为单位,根据医嘱要求选择滴速,控制流速在正常范围内。
7.观察:静脉输液进行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呼吸、心率、体温等。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输液器滴液情况,如滴速过快、滴速过慢或滴液异常,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报告医护人员。
8.处理并发症:静脉输液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局部出血、血肿、感染等。
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终止输液并向医护人员汇报。
9.注意事项:- 使用无菌穿刺器材,避免交叉感染。
- 严格遵守消毒操作规程,保持操作环境清洁。
- 注意穿刺的针头长度,不要过长或过短,以免影响静脉输液的效果。
- 输液器的储液袋应不透光,并检查其质量,避免滴液有异物。
- 输液器档位调节要准确,避免滴速过快或过慢。
- 定期更换输液器,避免细菌滋生。
- 遵循止血性措施,在穿刺后避免局部渗血。
- 注意滴液应均匀,避免突然加速或停滴。
- 经常观察患者的输液反应,及时处理不适或异常情况。
静脉输液的基本操作方法

静脉输液的基本操作方法
静脉输液的基本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作:清洁双手,戴好手套,将输液包装撕开并确认无污染,准备好输液器、静脉针、橡皮塞、贴纸等所需材料。
2. 准备患者:让患者坐或躺下,选择适当的输液位置,通常在手背或前臂的静脉较好。
3. 寻找静脉:用消毒液消毒静脉输液部位,然后用一只手将输液位置固定住,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逐渐推动皮肤,以找到静脉,可能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找到。
4. 浅表静脉穿刺:选用适当尺寸的静脉针,然后将针头平行于静脉插入皮肤,当血液出现在针头时,表示成功进入静脉,再将针管与静脉保持一定角度,并用橡皮塞固定针头。
5. 给药检查:将输液器与针头连接好,打开输液器的滴管,检查药液是否正常流动,无异常情况后继续操作。
6. 固定输液:用纱布或透明敷料固定针头和输液器,避免移位或污染。
7. 观察患者反应:操作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血压、心率等,
确保安全。
8. 完成后注意事项:输液结束后,关闭滴管,拔出针头并用消毒液清洗穿刺点,按压止血,并用贴纸覆盖伤口,确保无血液渗漏,最后嘱咐患者多饮水、避免碰水等注意事项。
以上为静脉输液的基本操作方法,操作时要注意消毒、穿刺技巧、药液流量、固定和观察等细节,以确保输液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在操作前最好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循医疗机构的规范操作流程。
如何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

如何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静脉输液操作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操作技巧,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包括前期准备、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一、前期准备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检查药物或输液液体的完整性和标签,确保无漏气、无渗漏等异常情况;2. 按照消毒规范对双手进行洗手,并佩戴洁净无菌手套;3. 准备所需的输液器材,包括输液瓶、输液管、针头等;4.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并进行必要的局部消毒。
二、操作步骤1. 打开输液器材包装,注意避免接触器械的内部,以保证无菌环境;2. 取出输液瓶,检查输液瓶的完整性并确认药物或输液液体的正确性和有效期;3. 摇晃输液瓶,使液体均匀后,将输液瓶与输液器连接;4. 将输液器的尖端插入输液瓶的橡皮塞,确保连接牢固;5. 按照医嘱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打开局部消毒用品,按规范进行局部消毒;6. 定位输液部位,需要注意的是,输液部位的选取应该远离静脉弯曲处以及突出的静脉血管,避免因血管被压迫而引起输液不畅;7.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针头规格,取出针头并进行局部消毒;8. 用一手的拇指和食指将输液部位的皮肤固定,用另一手持针,迅速穿刺找到静脉血管,并观察到有回血现象;9. 确认针头进入静脉后,将针头与输液器连接;10. 打开输液器的滴速调节器,调整滴速,根据医嘱控制静脉输液速度;11. 进行输液时,需要注意观察滴漏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滴速或者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12. 注意维持输液系统的无菌状态,避免污染;13. 输液结束后,关闭滴速调节器,将针头拔出,用纱布或敷料轻轻按压穿刺口,避免出血或渗漏;14. 接下来,可以对输液部位进行患者安抚和观察,以确保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三、注意事项在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操作前后要充分洗手,穿戴洁净无菌手套,确保操作环境无菌;2. 操作时应细心、耐心,避免过快或过慢;3. 输液器的质量要符合标准,输液瓶的完整性和药物液体的正确性要仔细检查;4. 注意观察输液过程中的滴漏情况以及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5. 输液结束后要注意拔除针头时的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6. 储存和处置输液器材时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避免污染或受损。
静脉输液的技巧,必备!

静脉输液的技巧,必备!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虽看似简单,却有不少技巧。
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
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立足岗位特点,现总结了几点技巧。
1、如何配制液体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如何排气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3、如何选血管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
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
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
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
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
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的输液位置确定技巧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的输液位置确定技巧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旨在给予患者需要的药物或补液。
而在静脉输液的操作中,正确确定输液位置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确定输液位置的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建议。
1. 观察静脉表现在确定输液位置之前,首先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静脉表现。
通过观察患者的肌肉脉络、皮肤颜色以及静脉袋引流速度等因素,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静脉情况。
常见的静脉表现包括静脉走向清晰可见、皮肤颜色正常、静脉满大指等。
2. 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在选择输液部位时,一般应优先选择静脉较粗、血管壁较坚韧的部位,如前臂内侧、手背等。
这些部位相对较少受到皮肤活动或压迫等因素的影响,输液更为安全可靠。
同时,应避免选择淤静脉部位或者存在其他异常情况的部位。
如患者手臂插管手术的伤口处、静脉曲张等。
3. 使用引流器具为了更准确地确定输液位置,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引流器具来辅助操作。
常用的引流器具包括静脉穿刺针、静脉内超声导引设备等。
这些器具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更清晰地观察到血管位置,并提高穿刺的准确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操作这些器具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进行,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静脉穿刺技巧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正确的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医护人员首先应该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然后,需要将穿刺针在适当的角度和深度下插入皮肤,穿刺到血管。
在穿刺过程中,注意观察血液回流情况,以确保正确进入血管。
一旦发现了血液回流,即可将引流管连接到穿刺针上,进行输液。
5. 敏锐观察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敏锐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及输液部位的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或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情况,可能意味着输液位置不正确。
此时,应及时停止输液,检查并重新确定输液位置,以免造成并发症。
同时,也需要定期观察输液部位及输液情况,及时处理输液管道堵塞等问题。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的输液位置确定技巧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静脉输液一针见血的方法与技巧

5.高调、低压进针法 高调、 高调
把输液管调节器置 于靠近莫非氏滴管 处,排气成功后将 输液瓶挂于输液架 的最低处, 的最低处,甚至与 穿刺部位呈水平位, 穿刺部位呈水平位, 使穿刺成功后操作 者能在第一时间内 看到回血。 看到回血。
三.无痛拔针法及按压时间
输完液体后,右手持针柄,并抬高10-15度快 输完液体后,右手持针柄,并抬高 度 速拔出针头, 速拔出针头,左手用无菌干棉签在针尖的皮肤 上方约2CM处沿血管方向纵向按压 处沿血管方向纵向按压3-4分钟。 分钟。 上方约 处沿血管方向纵向按压 分钟 拔针后有效按压时间至少为三分钟 至少为三分钟, 拔针后有效按压时间至少为三分钟,拔针的瞬 不可用棉签压紧针头, 间,不可用棉签压紧针头,以免针头贴在血管 壁刺激引起疼痛,或增加血管壁、皮下组织、 壁刺激引起疼痛,或增加血管壁、皮下组织、 皮肤对针头的阻力而加重疼痛。 皮肤对针头的阻力而加重疼痛。
部位 手背 足背
注意事项 宜选用锐利的针 头,以利刺入 穿刺法 绷紧皮肤, 绷紧皮肤,固定 血管, 血管,行直刺
脆弱静脉
血管特点 由于组织细胞退 间质疏松, 化,间质疏松,因 而血管壁脆性大, 而血管壁脆性大, 弹性小, 弹性小,易被刺破 穿刺法 由血管侧面谨慎 而又缓慢的刺入 穿刺部位 手背、 手背、手指 病员特点 见于慢性消耗性 疾病, 疾病,如血液性 疾病及慢性肾炎 等 注意事项 选用细小针尖斜 面短的针头, 面短的针头,推 药时缓慢, 药时缓慢,以防 穿透血管造成漏 血或漏药。 血或漏药。
2.直接进针法
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 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根据皮肤及血管情 况调整进针角度,一般为60-70度。 况调整进针角度,一般为 度 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根手指, 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根手指,直接快速连 贯刺入血管,同时改变角度为20度并将针梗送 贯刺入血管,同时改变角度为 度并将针梗送 后固定。 入2/3后固定。 后固定 持针柄的手在整个操作中不移动,不换手, 持针柄的手在整个操作中不移动,不换手,避 免了针尖晃动引起疼痛。 免了针尖晃动引起疼痛。 因为针尖不在皮下潜行走针, 因为针尖不在皮下潜行走针,所以避开了伴行 的神经,故直接穿刺法创伤小,痛苦小。 的神经,故直接穿刺法创伤小,痛苦小。此方 法适用于血管质量好的患者。 法适用于血管质量好的患者。
护理中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

固定技巧
固定前准备
消毒皮肤,除去穿刺针 头上的胶布,将输液管
固定在皮肤上。
固定角度
以针头不移动、不紧绷 为度。
固定范围
应覆盖针头及连接管, 并保持一定的活动范围
。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活动,以免胶 布松脱导致液体外渗。
调节技巧
调节速度
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节滴速 。一般成人60-100滴/分,儿童
20-40滴/分。
静脉输液的种类
开放式输液
将药液装入玻璃瓶或塑料 瓶中,插入输液器,通过 重力作用输入静脉。
封闭式输液
将药液装入密闭的输液袋 中,通过压力作用将药液 压入静脉。
压力输液
利用压力泵等设备,将药 液以一定压力输入静脉内 。
02
CATALOGUE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准备阶段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病情、用药史、过敏史 等,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静脉
低药效。
药物浓度
03
根据药物浓度和输液量,选择合适的血管和输液工具,以降低
对血管的刺激和损伤。
环境因素考虑
温度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影响药液的稳定性 ,同时注意为患者保暖。
光线
确保输液环境光线适宜,避免强光直接照射药液,以免影响药效 。
卫生
保持输液环境的清洁卫生,减少感染的风险。
输液阶段
调节滴速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性质,调 节合适的滴速。
观察情况
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穿刺部位情况 ,确保输液过程顺利。
处理异常情况
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报 告医生。
结束阶段
拔针
输液完毕后,轻轻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按压穿 刺部位。
静脉输液的技巧

静脉输液的技巧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熟练运用输液技术,洞悉输液中的一些技巧,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减轻恐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和谐护患关系。
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将有关技巧进行了总结。
1、快速排气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见到护士在排输液器管路中的气体时,不能一次性成功,管路中有很多气泡,通过缠绕,弹管道等方式努力想除掉,耗时又费力,还不能清除干净,造成药液的浪费,病员因此可能会对护士的技术产生怀疑,不信任,管路中的气泡还让病人感到不安全,可能还会成为医疗纠纷的说辞。
如何能一次性快速成功的排气呢?首先关闭调节器,再挂输液瓶到输液架上,抬高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挤压滴管使液体流入至滴管1/3—1/2满时,随即放下抬高的输液管,观察液体中有无气体,如有气泡或短小的气柱,可用缠绕手指的方法清除掉。
这时再打开调节器,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眼睛观察液体的走向,注意控制液体的流速,滴管内的液体不能成线状,否则会将滴管上部的气体冲入输液管路形成较多的气泡。
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一可以让液体充满过滤部位,不产生气泡,二可以避免浪费药液。
当液体流出针头即关闭调节器。
2、进针手法手背静脉穿刺时,传统方法是病员自己握拳,穿刺成功后自己松拳,当松拳过快,血管压力骤降,导致针头滑出血管。
这里要介绍的是:护士的手将患者输液手的五指握拢向拳面绷紧皮肤,穿刺成功后,缓慢松手。
这种方法的优点有:(1)、避免了患者过快松拳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液体渗漏,(2)、通过与患者的接触,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患者对穿刺的恐惧心理。
3、进针角度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20—25°角(基础护理学),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进针角度,可减少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
刘素芬[1]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塌陷静脉
血管特点
不显露,不充盈
穿刺法
压紧血管上端
后向上推动血
部位 小臂
液,待血管充 盈后压紧固定 再穿刺。采取
注意事项
手背 足背
挑起进针法, 使血管前后壁 分离。进针宜
穿刺时必须耐心认真, 必要时穿刺前先行热
慢不宜快
敷,尽量使血管扩张
显露 。
病员特点
见于失血过 多、
严重脱水或 重危
衰竭者
水肿静脉
静脉输液操作技巧
内容
➢准备工作 ➢选血管 ➢进针方法 ➢拔针方法
➢提高穿刺成功率技巧 ➢常见输液故障
一.准备工作
护士的准备 病人的准备
护士的准备工作
心理准备:提高自身修养,具备健康的心理,乐 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同时具 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理解患者心情, 特别是儿科患者家长的心情。患儿哭闹时,家长心 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情绪会干 扰护士的操作,因此,作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 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 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 不安情绪。
对于手背靠近手指部位的静脉穿刺,可以把止血 带扎在腕关节处离穿刺点4cm即可。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二)
老年患者因为血管脆性大,过早过紧 扎止血带,静脉过于充盈,进针时易 刺破血管 。
对于血管不充盈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扎 止血带的时间及反复扎、松止血带的 方法使血管充盈,扎止血带40-120s为 最佳时间 。
扎止血带时应松紧适宜,既阻止静脉 血回流,又不能阻断动脉血流。
止血带结扣点应在穿刺点的血管旁1-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三)
双止血带结扎法: 临床上对因周围静脉循环不良或衰竭而导致 血管充盈不佳的患者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末 梢静脉充盈度差的患者,能明显改善其静 脉充盈度及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非握拳穿刺法
护士的准备工作
用物的准备:
检查穿刺所需用物是否准备齐全,根据不同的病 人选择大小合适的针头,选择利于穿刺的光线。
病人的准备
做好病人的心理安抚工作 询问及协助病人是否需要入厕等相关输液前准备 工作 可嘱病人提前热敷穿刺部位、将肢体下垂等方法 让血管充盈,特别是冬季。
•二.选 血 管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 ➢血管分类
血管特点 不显露,但充盈较好
部位 手背、足背
病员特点 心、肾疾患病员
注意事项 先给局部加压,使水 肿液分散,静脉显出
穿刺法 旁刺或正刺
隐性充盈静脉
血管特点 深而不显但充 盈好,易固定
穿刺法 正刺或旁刺
部位 手背足背
注意事项
调整进针角度,可进皮 肤后由左食指引导右手
针刺入血管
病员特点 肥胖或女病员
小儿静脉
部位
手背
注意事项
足背
穿刺法
宜选用锐利的针 头,以利刺入
绷紧皮肤,固定 血管,行直刺
脆弱静脉
血管特点
病员特点
由于组织细胞退 多见于慢性消耗 化,间质疏松,因 性疾病,老年慢 而血管壁脆性大, 性病等
弹性小,易被刺破
穿刺法 由血管侧面谨慎 而又缓慢的刺入
穿刺部位 手背、手指
注意事项
选用细小针尖斜面 短的针头,推药时 缓慢,以防穿破血 管造成漏血或漏药。
直接进针法(常用)
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根据皮肤及血管情 况调整进针角度。
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手指,直接快速连贯刺 入血管,同时改变角度平行并将针梗送入2/3 后固定。
持针柄的手在整个操作中不移动,不换手,避 免了针尖晃动引起疼痛。
因为针尖不在皮下潜行走针,所以避开了伴行 的神经,故直接穿刺法创伤小,且痛苦小。
负压进针法
传统采取嘱患者握拳的方法经证实并不科 学,且病人疼痛感更明显。
穿刺时病人手自然放置,操作者左手抓握 患者手掌下段使患者手成背隆掌空的弧形, 血管充分显露。对于血管不充盈的患者可 以嘱其反复握拳、松拳,促进血液向心回 流。
对于手背较瘦,血管陷入掌骨间的患者, 操作者用左手将患者五指并拢,使患者手 成背隆掌空的弧形,同时用食指顶起患者 掌心使手背隆起,使所穿刺的静脉充分暴
拇指和食指前后抓 取针柄:比较标准 的进针方式,角度 和力度等均可以随 意调整。但是不适 合新手,两手抓不 稳针柄。
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
•一般采用6号半,7号头皮针
即右手持针,针尖斜 面向上,以20-30度角 从血管一侧或上方刺 入皮肤,在皮下潜行 一段时间后再刺入血 管,回血后平行进针, 将针梗进入2/3后固定。
Ⅳ
逆行穿刺法
Ⅴ
高调、低压进针法
持针手法一
右手拇指和食指上、 下捏针柄:针柄抓 握较稳,但是不好 掌握力度,且进针 角度大,有些人见 回血后需要换手操 作。
持针手法二
拇指食指中指同时 固定针柄:进针角 度可以任意调整, 三手固定比较稳, 防止手抖,但是操 作速度不是很快, 抓取准备时间长。
持针手法三
血管分类
普通静脉 滑动静脉 硬化静脉 脆弱静脉 塌陷静脉 小儿静脉 水肿病员静脉 隐性充盈静脉
普通静脉
血管特点 血管充盈饱满,富 有弹性,易于固定
病员特点 见于体质健壮者, 如急性病,大病初期
部部位位 手手背背部部
注意事项
体质肥胖者皮肤上表浅静脉 走向不明穿刺前需先用手指 摸清走向与深浅度
穿刺法 行直刺或侧刺
止血带的恰当使用(一)
在选用四肢浅静脉做为穿刺部位时,为了使穿刺 部位静脉充盈,显露明显,多在穿刺部位上方510cm处结扎止血带。如短于3cm,小静脉腔内血 流量减少,使压力降低不易回血。如大于20cm 则血管不易充盈,回血慢,造成穿刺成功率降低。
对于比较固定的静脉,穿刺时,止血带可扎在距 穿刺点6cm的上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滑动静脉
部位 手腕部 足踝部
血管特点 皮下脂肪少缺 乏支持,血管 在皮下易活动
病员特点 多见于消瘦 者及老年病 员
注意事项 宜选用锐利的针 头,迅速直接刺
入 血管
穿刺法
绷紧上下皮肤, 固定血管后行
穿刺
硬化静脉
血管特点
病员特点
血管壁厚而坚硬,有坚 见于老年人,高血
实感,弹性小,易活动, 压症及动脉硬化者 很暴露,像铁丝
血管特点
血管细, 腔内容纳
血量少
注意事项
小儿患者不易配合, 故选择血管应尽量避 免活动部位。头皮静 脉注意区分动静脉。
病员特点 婴幼儿
穿刺法
2岁以下一般采用头皮 静脉,年长儿采取手
背、足背静脉
部位 头皮、手背、足背
•二.进针方法
Ⅰ 传统的“三段”式进针法
Ⅱ
直接进针法
Ⅲ
传统的负“压三段进”针式进法针法